首页 > 文章中心 > 莫言资料

莫言资料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莫言资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莫言资料

莫言资料范文第1篇

【摘要】 探讨角膜缘干细胞联合羊膜移植治疗眼表疾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翼状胬肉420例(452眼),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合并基底部溃疡20例(20眼),采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人羊膜移植术进行治疗,并随访观察1~7a。结果:翼状胬肉452眼,上皮愈合良好,角膜病变区光滑透明,18眼复发,复发率为4.0%。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合并基底部溃疡21眼,角膜溃疡修复、上皮缺损区界面光滑平整、清亮。结论:角膜缘干细胞为病灶角膜提供了健康干细胞来源,恢复了角结膜屏障功能;人羊膜本身无抗原性,术后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且具有抗炎、抑制新生血管及抗纤维化作用;在促进伤口愈合中起重要作用,使其成为角膜上皮移行及生长的支架。自体角膜缘干细胞联合羊膜移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眼表疾病的手段。相对于角膜缘干细胞而言,羊膜仅起着角膜上皮生长移行支架物的作用,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是不能被羊膜移植所替代的。

【关键词】 角膜缘干细胞

0引言

眼表疾病是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眼表正常结构严重损伤的疾病,药物治疗很难奏效。传统的手术治疗方式;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大多数患者终因新生血管和假性胬肉的再侵入而告失败。依据角膜缘干细胞的理论及人羊膜的生物学特性,自1997年以来,我们采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羊膜移植术治疗部分眼表疾病,获得了理想效果,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翼状胬肉组420例(452眼),男106例(113眼),女314例(339眼);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组20例(20眼),男3例(3眼),女17例(17眼)。羊膜来自无各种传染病的剖腹产妇。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干净胎盘表面的血迹,浸泡于含庆大霉素(80kU/L)的无菌生理盐水中30min。后将羊膜从绒毛膜上钝性分离下来,上皮面朝上,平铺于消毒过的滤纸上,修剪成2cm×2cm大小,置入消毒过装有纯甘油的青霉素瓶中,标明制作日期,放入家用冰箱冰冻层内(-18℃)保存备用。使用时取出羊膜,用生理盐水冲去甘油,在含有抗生素的生理盐水中复水30min待用。

1.2方法 按眼科手术常规消毒、铺巾、麻醉。

1.2.1翼状胬肉组 自胬肉颈部剪开结膜,上下方达胬肉外之正常组织,在结膜下分离胬肉至根部近泪阜处,齐根部剪除胬肉组织及其上之结膜;取颞上方长度与角巩膜缘创面同等的角膜缘与结膜上皮宽约3mm(如果胬肉体部较窄,可向后延长连带等量的结膜组织,直接覆盖于手术创面,无需进行羊膜移植),分离角膜缘时须进入到透明角膜内1mm左右,平铺于创面,上皮面朝上,植片角膜缘相对于植床角膜缘,10-0尼龙线间断固定于浅层巩膜上,植片上下缘与结膜切缘相连;将制备好的同形状和大小的羊膜上皮面朝上铺于巩膜表面,将羊膜创缘用10-0的尼龙线与四周结膜创缘间断缝合,中央区域做1~2个巩膜浅层固定缝合。术毕,结膜囊内涂少量四环素可的松眼膏,单眼加压绷带包扎。术后3d换药,使用氧氟沙星、氟美松混合液开放点眼,3~4次/d,术后10~15d拆线。

1.2.2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合并基底部溃疡组 ①沿角膜缘后1.0mm环形切开球结膜,并向穹隆部潜行分离,暴露巩膜表层组织,烧灼止血;②用刀片和吸血海绵清除角膜中央及溃疡基底部的坏死组织和松动的上皮;③解冻羊膜,从滤纸上撕下2cm×2cm大小羊膜片,在含庆大霉素的生理盐水中稍加漂洗,上皮面朝上,将羊膜平铺眼球表面,盖没整个角膜及角膜缘后1mm之球结膜,多余部分均匀塞入结膜下,用10-0尼龙线先在角膜缘后2mm巩膜浅层12,6,1∶30,10∶30,4∶30,7∶30方位固定,缝合过程中务必使羊膜贴紧其深层创面,消除皱折。最后复位球结膜,在3点和9点角膜缘后1mm处作两针褥式缝合,使球结膜能完全遮没伸展于结膜下的羊膜;④冲洗术野,闭睑轻压1min,挤压出羊膜与结膜下的残余积血。术眼作轻加压绷带包扎。1wk后开放点眼,使用氧氟沙星、氟美松混合液开放点眼,3~4次/d,术后2~3wk拆线。

转贴于

2结果

2.1翼状胬肉组 术后早期有轻微刺激症状,结膜充血水肿,估计与缝线刺激有关。覆盖在巩膜创面的羊膜术后早期为透明或半透明,轻度水肿增厚,1~2mo羊膜溶解吸收后,所有病例的角膜上皮均覆盖于角巩膜创面。术后1~3mo后,胬肉头部侵入角膜深层者,角膜病灶部位表现为斑翳或薄翳,胬肉头部侵入角膜浅层者,角膜病灶部位清亮、透明。有18眼分别于术后8mo~3a复发,复发率为4.0%,其中1眼为复发性胬肉,13眼为术者早期所做的病例,分析可能与初期术者掌握此项技术欠熟练有关。

2.2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合并基底部溃疡组 裂隙灯下见术后3wk内上皮修复,贴附在眼表的羊膜,与其深层的创面融为一体;在眼表上皮完好处,术后1~3wk羊膜出现若干小孔,并日渐扩大,裸露处光洁的上皮表面,原有溃疡及上皮缺损区与相邻部位融成一片完整的上皮面,此时出现在术毕的膜性架构基本消失,术后3~8wk即获得了清亮、透明的眼表面,患者刺激症状消失,视力较术前均有程度不同的提高。

3讨论

根据角膜缘干细胞的理论,Kenyou等[1]首创了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为病灶角膜提供了健康干细胞来源,恢复了角结膜屏障功能,能有效阻止新生血管及假性胬肉的侵入,从而防止翼状胬肉的复发。但对于胬肉体部较宽大和复发性翼状胬肉者,手术对颞上方球结膜损伤较大,长期观察易发生睑球粘连,同时也是对眼表面的一种新的破坏。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合并基底部溃疡,也是一种难治的眼表疾病,传统的药物治疗(如素高捷疗、贝复舒、50g/L氯化钠眼膏等)、绷带包眼、戴软性角膜接触镜等,效果均不理想[2],且易反复。而人羊膜作为植被、上皮生长移行支架物和修补材料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疗效确切,为重建眼表面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术选择 [3-4],这可能与羊膜的生物学特性有关:①羊膜是人体中最厚的基底膜,含有高浓度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有利于上皮细胞的分化、移行,并能加强基底上皮细胞的附着和防止上皮细胞的凋亡;②羊膜具有抗纤维化、抗新生血管、抗炎的作用;③羊膜不表达HLA抗原,术后不发生排斥反应,且具有促进上皮愈合的作用。翼状胬肉是眼科的常见病,传统的治疗以单纯手术切除为主,但术后复发率高,可高达24%~89%[5],本组翼状胬肉采用角膜缘干细胞联合羊膜移植[6,7],术后创面修复迅速,刺激症状较轻,减少了大面积损伤颞上方球结膜,易造成睑球粘连的并发症的发生, 外观美观、整洁,患者易接受,452眼随访观察1~7a,有18例复发,复发率为4.0%,且随着术者手术技巧的娴熟,复发病例逐渐减少。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合并基底部溃疡组,利用角膜缘部健康的干细胞,将病变区不健康上皮及溶解坏死组织清除后,直接将羊膜贴附于角膜缘和角膜表面,术后3wk内上皮修复,术后3~8wk即获得了清亮、透明的眼表面。角膜缘干细胞联合羊膜移植治疗眼表疾病的临床效果是肯定的;需要指出的是羊膜作为一含有丰富胶原和基底膜的生物材料,一方面可作为基质替代物来修复病变结膜切除后裸露创面;另一方面,也可作为移植片或敷料修补角膜的缺损变薄。但羊膜移植并不能替代角膜缘移植,因为即使是带有健康上皮的新鲜羊膜移植,其上皮也将逐渐被宿主细胞所代替[8],相对于角膜缘干细胞而言,羊膜仅起着角膜上皮生长移行支架物的作用,角膜缘干细胞的生理功能它是不能替代的。

【参考文献】

1 Kenyon KR, Tseng SCG. Limbal autograft transplantation for ocular surface disease disorders. Ophthalmology ,1986;96:709-723

2孙秉基,徐锦堂.角膜病的理论基础与临床.第1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4:216

3许丽英,陈家祺,周世有,陈龙山.新鲜羊膜的活性维持方法研究.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2;20:137-139

4陈剑,丁琦,徐锦堂,吴静.新鲜羊膜移植对角膜急性炎症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眼科,2001;10:236-238

5 Prabhaswat P, Barton K, Burkett G, Tseng SCG. Camparison of conjunctival autografts, amniotic membrane grafts, and primary closure for pterygium excision. Ophthalmology ,1997;104:974-985

6魏淑蓉,镡鲁滨,崔月丽.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和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效果分析.国际眼科杂志,2005;5(3):583-585

莫言资料范文第2篇

摘要:

目的:观察宫腔镜下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56例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和观察组(29例),对照组采取药物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则予以宫腔镜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妊娠情况以及治疗前后月经量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半年内妊娠率和1年内妊娠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月经量、性激素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效果确切,有助于提高患者妊娠率,可作为临床治疗的首选方案加以推广使用。

关键词:

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不孕

子宫内膜息肉为当前妇科最为常见的病症类型,主要由于患者子宫内膜腺体以及间质形成肿块并出现向宫腔内突出的蒂,可发生在青春期后任何年龄段的女性,尤其35岁以上的妇女中比较多发[1]。近年来,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逐渐增多,与避孕措施不当导致的药流、人流增多、婚前增多、多次流产等均存在一定关联性[2]。患有子宫内膜息肉后并无明显症状,大多因月经量较多、不孕、子宫不规则出血等就诊时偶然发现。子宫内膜是胚胎种植的地方,子宫内膜息肉与不孕症之间关系值得研究。本组选取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围绕宫腔镜治疗取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某人民医院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56例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和观察组(29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1~42岁,平均年龄(29.05±2.13)岁,病程1个月~8年,平均病程(3.62±0.46)年。观察组患者年龄22~41岁,平均年龄(29.24±2.16)岁,病程1个月~7.5年,平均病程(3.59±0.41)年。纳入标准:(1)经临床诊断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不孕者;(2)无宫腔镜下电切术禁忌者;(3)临床依从性好者。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宫腔病变,如宫腔粘连、黏膜下子宫肌瘤、子宫纵隔等子宫畸形;(2)合并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肿瘤;(3)女性性激素异常;(4)血液系统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碍者;(5)不同意本次研究方案者。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抗感染+桂枝茯苓丸药物保守治疗,在药敏试验证实患者均无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或禁忌者给予其头孢克肟胶囊(天津医药集团津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932)400mg/d,分早晚2次服用。桂枝茯苓丸(山西振东开元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4020391)口服,大丸1次6丸,小丸1次9丸,一日1~2次。用药时间为3个月。观察组:患者予以宫腔镜下手术进行治疗。(1)术前准备:消毒液、无菌手套、宫腔镜、1%利多卡因注射液、10mL注射器、Hegar扩张器、探针活检钳。(2)通过德国wolf硬性宫腔镜以及相关的配套装置对患者进行持续灌流,膨宫压保持在12~14kPa,膨宫液为5%的葡萄糖,本组患者均进行静脉麻醉。(3)对患者外阴和阴道进行常规消毒,逐步扩宫至7号为止,对患者的子宫前壁、后壁和左、右两侧宫角进行观察。在宫腔镜下发现患者子宫内残留物为黄色、棕黄色或者褐色的组织隆起,且表面并不规则,伴随炎症时周围会出现内膜充血,且血管较充盈。3mm左右的较小残留物可通过活检钳在宫腔镜下取出;超过3mm则将宫腔镜退出,用吸管、刮匙或者卵圆钳进行针对性的刮取。(4)将宫腔镜再次置入观察,若发现少许残留物则直接在镜下取出。(5)对患者行电切手术前进行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增殖症和功能性子宫内膜息肉均需要药物治疗,时间2~3个月,待患者内膜变薄、病灶明显减小,利于手术操作后,予以患者常规宫腔镜下电切手术。(6)术后予以患者常规药物治疗。

1.3观察指标

随访半年、1年妊娠率及治疗前后的月经量和性激素水平,包括卵泡刺激素、促黄体生成素、雌二醇。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半年内、1年内妊娠率比较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半年内妊娠率和1年内妊娠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2组患者治疗前后月经量变化情况

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治疗前的月经量情况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月经量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22组患者治疗前后月经量变化情况(x±s,mL)

3讨论

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是指因子宫内膜息肉所致的不孕类型,其发病机制可能与以下几方面具有关联性:(1)子宫内膜息肉位于子宫角时将会阻塞输卵管开口,导致无法上行与卵子相结合;(2)子宫内膜息肉直径较大或多发时将会影响局部内膜血供,致使受精卵无法正常着床发育。子宫内膜息肉还可使芳香化酶表达增加而使局部雌激素合成,子宫内膜雌孕激素受体的异常可影响内膜蜕膜化,导致早期妊娠流产和不孕。由于该病症将会对患者生活质量、妊娠造成严重影响,所以予以行之有效的治疗成为提高患者妊娠率的关键所在。临床对子宫内膜息肉不孕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2种。保守治疗虽然可以取得一定效果,但是需要长期服药,其疗效随着用药周期的延长而逐步降低,无法满足患者临床治疗需求。而采用宫腔镜手术的方法对子宫内膜息肉不孕进行治疗,通过宫腔镜观察能够清晰地观察患者子宫内膜息肉位置、大小、是否存在粘连等情况[4]。于宫腔镜下行手术治疗,既不会造成过度损伤,亦不会产生遗漏,治疗效果十分显著。若患者的息肉较小,则仅采用激光切除,具有安全、有效等优势。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半年内妊娠率和1年内妊娠率分别为27.59%、65.52%,而同期对照组分别为11.11%、33.33%,二者相比较,研究组妊娠率更高。而在月经量、性激素水平比较上,研究组同样优势明显。张飞飞[5]研究指出,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可改善患者月经量,提高妊娠率,可作为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的首选治疗方案。本次研究结果与其基本吻合,但是相较于前者以及现有研究成果,本研究创新之处在于分析了不同治疗方案下性激素水平改善效果,使得指标更加全面。综上所述,宫腔镜下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效果确切,有助于提高患者妊娠率,可作为临床治疗的首选方案加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施晓波,张江霖.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内镜杂志,2011,5(5):471-472.

[2]丘峻朝,姜翙,陈萍.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2012,18(6):818-819.

[3]朱翠筠,王晓晖.宫腔镜下不同方式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的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当代医药,2014,31(24):245-249.

[4]李秀然.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宫腔镜下不同治疗方式的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8):2688-2690.

莫言资料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魏绍斌 子宫内膜异位症 经验

魏绍斌主任医师师承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四川省首届名中医杨家林教授、主任医师,崇尚古籍,善用经方、名方和前辈成方,既集各家之长,又注重辨证施治,内外合治,善从清湿化瘀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T),形成专病专药、多途径给药的治疗方案,笔者求学期间有幸师从魏老师,兹将老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经验整理总结如下。

强调湿热瘀结 重视直肠给药

魏绍斌主任医师认为EMT的主要病变为异位内膜随卵巢激素的变化而发生周期性出血,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和粘连形成,伴局部急、慢性炎症反应,结合其临床症状反复难愈的特点,以湿热瘀结立论[1]。因异位内膜出血为离经之血,积聚冲任、胞脉,血瘀气滞,气滞湿生,湿从热化,致瘀血湿热互结。湿热瘀结,气机阻滞,不通则痛,则见经行腹痛或持续性下腹疼痛;湿热瘀阻冲任、胞脉,两精不能相合,则不孕;湿热瘀结,积久成,则见少腹包块;瘀血阻滞,血不归经,或湿热扰冲,血海不宁,则见月经不调。瘀血与湿热胶结难解,故致病反复,缠绵难愈。其病变主要在盆腔,直肠给药使药物经直肠黏膜渗透吸收,减少药物在肝脏中的“首过效应”和对消化道的刺激作用,除发挥全身治疗作用外,还具有直接渗透至病变部位,较长时间地维持有效药物浓度,发挥局部用药效应等作用。

针对上述病机、临床表现,根据直肠给药治疗盆腔疾病的优势,魏师以清湿化瘀,行气止痛,消散结为治法,结合临床经验和大量研究资料筛选组方研制了中药直肠栓剂内异康复栓治疗EMT[2],具有一定的特色和优势。

注重中西结合 以图协同互补

魏师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EMT可扬长避短,协同互补,既能迅速控制病情,缓解症状,以治其标,又能针对病因,消除体征,缓图其本,具有明显优势。

1.中药化瘀清湿止痛配合西药,能有效缓解痛经:对EMT所致的痛经,常用生蒲黄、五灵脂、延胡索、乳香、没药、银花藤、大血藤、虎杖等化瘀清湿止痛之品。但对严重痛经,特别是盆腔结节性病变所致的剧烈疼痛,难图速效,患者难以坚持用药,若采用西药对症止痛与中药辨证施治相结合,针对病因,标本兼治,可及时缓解疼痛,获得良好疗效。

2.中药补肾化瘀清湿配合西药,有助于调经助孕:EMT所致的不孕、月经不调,与卵泡发育障碍、黄体功能不健、黄素化未破裂卵泡综合征、高泌乳素血症、免疫调节异常、输卵管粘连扭曲等有明显关系。此时若选用西药,由于药物对生殖轴的抑制,干扰了患者的正常生殖生理活动,导致闭经或不规则阴道出血,不利于近期妊娠,对此魏师认为应从肾虚血瘀湿阻辨证治疗,中药补肾治疗贯穿整个月经周期,补肾益气与化瘀清湿类药物同用,既可改善卵巢功能,调节免疫机能,又可起到消散或缩小病灶,减轻和松解粘连的作用。对久治不孕者,配合克罗米酚、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性腺激素(HMG)合并HCG法促排卵和维持黄体功能,可明显提高受孕率。对症状体征较重者,手术或激素治疗停药后配合中药补肾化瘀治疗,有助于卵巢功能的恢复和尽快妊娠,必要时可配合IVFEF等助孕技术。

3.中药化瘀清湿消配合西药,有助于消缩包块:卵巢巧克力囊肿、盆腔内膜异位结节是EMT临床治疗比较棘手的问题,一般予以手术治疗。但对病灶较小,以盆腔结节性病灶为主,巧克力囊肿小于5cm,或患者拒绝手术者,西药假绝经、假孕疗法等是目前西药保守治疗的主要方法,但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和停药后较高的复发率,使患者的接受性受到影响。对此若配合中药化瘀清湿、消散结之品治疗,对异位病灶有明显的消缩作用,并可降低西药停药后的复发率,减少药量,缩短疗程。

4.术后配合中药行气化瘀清湿,有利减少复发:对于重症患者,如巧克力囊肿大于5cm,或盆腔粘连导致子宫后位固定、双侧输卵管粘连或阻塞致不孕者,应先予手术治疗,术后配合中药以减轻粘连与复发。西药术后预防复发常用内美通、丹那唑、孕激素周期疗法等治疗,虽有较好疗效,但从术后调理、预防粘连、恢复卵巢功能,增加受孕机会,减少复发等多角度出发,中药内服配合灌肠,有一定的优势。

5.西药配合中药辨证施治,能有效减轻副反应:西药假绝经、假孕疗法或孕激素周期疗法,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抑制剂(GnRHa)等用药后多出现闭经或阴道不规则出血,低雌激素综合征,及多毛、体重增加,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此可配合中药补肾治疗,如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归肾丸等,或配以补肾活血,祛痰除湿中药治。对服用激素出现肝脏功能的损害及消化道反应,可在用药初期选用清肝泻胆,或养血柔肝,或疏肝和胃之品如温胆汤、一贯煎、小柴胡汤等辨证治疗。西药配合中药辨证施治,可提高患者对西药的耐受性,减轻消化道症状和对肝功能损害,辅助患者完成西药疗程。

针对不同主症 重视方案选择

魏师提倡个体化的多方法协同治疗EMT,主张根据患者年龄、婚育状况、症状体征轻重、病情程度及以往的治疗经历,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

对以痛经为主,体征较轻,特别是年轻或有生育要求的患者,中医辨证施治或配合西药止痛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应注意周期治疗,中药应全周期给药,西药经前或经期用药,一般不考虑手术治疗。中药常选用行气止痛、化瘀清湿之品,药用延胡索、姜黄、川芎、乳香、没药、生蒲黄、五灵脂、大血藤、蒲公英、虎杖等。对以月经不调、不孕为主的患者,分阶段,顺应周期,调经助孕治疗,经期采用行气化瘀、清湿止痛之法,在经净至排卵期应补肾活血清湿以针对病机,加巴戟、覆盆子、仙灵脾、红泽兰、苡仁、大血藤之类。排卵后采用补肾益精,养血调经之品,有利于卵巢黄体功能的维持和孕卵着床、发育,常选用桑寄生、菟丝子、巴戟、续断、肉苁蓉、当归、丹参等。症状较重者可先予西药治疗,体征明显者,先予手术治疗,再配合中药调经助孕。

对以瘕(巧克力囊肿)为主的患者,应以包块的大小决定治疗的方式,大于5cm应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后配合中药行气活血,化瘀清湿之品治疗,如三棱、莪术、丹参、蒲公英、虎杖、大血藤等,预防复发;若盆腔包块小于5cm,可以中药化瘀清湿,消散结治疗,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水蛭等,加强消散结之功。在临床运用时,应注意把握不同疗法的最佳治疗时机,如经期不宜消,否则致阴道出血日久不净,同时警惕治疗过程中受孕,避免妊娠初期消致胎元殒堕,或一味攻破消致正虚邪盛,病变错综复杂,缠绵难愈。

参考文献

1 魏绍斌,曹亚芳.从“湿热瘀结”论治子宫内膜异位症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12(10):757~759.

莫言资料范文第4篇

摘 要: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广大育龄妇女的身心健康。采用自拟消异汤治疗该病,取得很好的疗效,并和西药丹那唑进行对照研究,其疗效与丹那唑近似,但没有丹那唑的副作用,显示了中药的优势。

关键词:消异汤;子宫内膜异位症;丹那唑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简称内异症)是妇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广大育龄妇女的身心健康。目前西医多采用假孕疗法、假绝经疗法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等治疗,不良反应较明显,且停药后易复发。笔者认为痰瘀互结是内异症的主要病机,病程久者可兼有肾虚表现,采用自拟消异汤治疗本病临床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选自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03年-3月―2005年2月妇科门诊就诊的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共收集46例符合本研究要求的痰瘀互结型内异症患者,年龄25-45岁,病程从4个月-6年不等,按病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对照组20例。

2 诊疗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1990年第三届学术会议修订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西医结合诊疗标准”制定。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中医妇科学》有关内容拟定。①渐进性痛经;②经期少腹、腰骶部不适,进行性加剧;③周期性直肠刺激症状,进行性加剧;④后穹窿、子宫骶骨韧带或子宫峡部触痛性结节;⑤附件粘连包块伴包膜结节感,输卵管通畅;⑥月经前后附件包块有明显大小的变化(未用抗炎治疗),或B超证实为肿块包膜较厚,其内为减弱的液性暗区和光点;⑦B超见子宫均匀增大或子宫肌层回声不均,子宫前后壁弥漫且不对称增厚,或结节样增厚但无包膜;⑨经开腹手术或腹腔镜手术证实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者。凡有①、②、③、⑦点之1项和④、⑤、⑥、⑧点之1项,即可诊断。

3 治疗方法

治疗组服中药消异方(由三棱15g,莪术15g,五灵脂15g,生蒲黄15g,续断20g,苍术20g,香附15g,海藻15g,昆布15g组成),以此消异汤为基础,若包块较大者加鳖甲15g,炮山甲10g;兼有寒象者加小茴香15g,肉桂5g;病程长肾虚明显者加熟地15g,杜仲15g。水煎服,日1剂,早晚2次分服,连用3月为1疗程。对照组服丹那唑(江苏扬州制药厂生产),每次200mL,3次/天,月经第1天开始服用,3月为1疗程。治疗1疗程后观察疗效。

4 观察方法

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变化;治疗前后妇科B超检查盆腔包块变化情况(月经干净后同时期检查对比);治疗前后于月经周期第5-10天分别抽取空腹静脉血测血清CAl25含量。

5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华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1990年第三届学术会议修订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西医结合诊疗标准”制定。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痊愈:①症状(包括瘀血症候)全部消失;②盆腔包块等局部体征基本消失;③不孕症患者在3年内妊娠或生育。显效:①症状基本消失;②盆腔包块缩小(月经周期的同时期检查对比,B超检查治疗前后同时期的对比);③虽局部体征存在,但不孕患者得以受孕。有效:①症状减轻;②盆腔包块无增大或缩小(月经周期的同时期检查对比,B超检查治疗前后同时的对比)。无效:①主要症状元变化;②局部病变有加重趋势。

6 结果

6.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文章内容:

经t检验,两组患者治疗前外周血血清CA125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CAl25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Al25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7 讨论

现代医学对于EM多采用激素疗法造成假孕、假绝经或手术治疗,其副作用大,复发率高,且价格昂贵,也不适应生育年龄的妇女。而中医中药经辨证治疗和多途径用药能缓解症状(尤其是痛经和月经不调)、改善体征,且无毒性、不良作用。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是现阶段中医药治疗EM的主要思路和方法。中医学认为EM的病理表现就是中医所指的“瘀”,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包块往往不是很坚硬且病人的舌象也有痰湿的表现,故笔者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多是痰瘀互见。虽然“血瘀”是EM的病理基础,但在治疗中不可一味地活血化瘀,应根据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及伴随症状、舌象、脉象结合病史,寻求血瘀的成因,采取辨证施治,或理气活血、或益气活血、或散寒活血、或凉血活血、或补肾活血、或化痰祛瘀。在诸多的中医辨证分型中主张月补肾祛瘀的学者逐渐增多,“肾为先天之本,元气之根”“肾主生殖”、“胞络系于肾”、“冲任之本在肾”,补肾可益精气、调冲任,而中医妇科疾病的主要病机就是冲任损伤。因此补肾在治疗EM有充分的理论依据。补肾药可以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改善免疫功能,同时还可诱发排卵、促进妊娠;祛瘀药能活血散结,消除“离经之血”,去除粘连,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所以治疗中一定要注意患者的正气情况,宜择时佐配养正之品,做到治病不伤正。

消异汤是本科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验方,在临床中获得了很好的疗效,其中三棱、莪术理气行血,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可助活血消症;生蒲黄、五灵脂入血分,有较妇的活血止痛的效果;苍术、香附燥湿行气健脾消痰,可助消异位症的包块;续断补肾,调冲任,中医妇科疾病的根本病机是冲任的损伤或失调,而冲任之本在肾,补肾还可助活血消痰,“肾为先天之本,元气之根”肾阳为诸阳之本。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上述中药不仅可以改善微循环和血液黏聚状态,而且可以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如抑制体液免疫反应,消除自身抗体和(或)同种抗体。上述中药可以调节TH和TS细胞的功能和比例,抑制肥大细胞的脱颗粒和递质的释放,对机体的免疫起双向调节作用。

莫言资料范文第5篇

慢性子宫内膜炎是女性生殖系统的常见病,是对妇女健康危害较大的一种疾病,临床表现并无特殊,但如结合感染病史、白带与月经量增多、盆腔区域隐痛及痛经这四大症状,对诊断有很大价值。

诊刮可确定发病原因及排除恶性病变。老年性子宫内膜炎常易诊断为内膜癌或宫颈癌,必须进行诊断性刮宫才能排除。一般老年性子宫内膜炎很少单纯出血,子宫积脓有时并无全身症状。但由于常合并老年性阴道炎,有时易将恶臭白带归因于这一病变,应特别注意有无子宫癌瘤(实行诊刮),也应注意不要把胀大柔软的子宫误诊为卵巢囊瘤。

临床上除结核性与老年性子宫内膜炎外,其他病变实际上比较少见,即使有很广泛的慢性附件炎症,子宫内膜可能仍然完全正常。主要由于宫腔有良好的引流条件及周期性内膜剥脱,使炎症极少有机会长期停留于子宫内膜,故病变多逐渐减轻而消失。但如急性期治疗不彻底,或经常存在感染源,则可反复发作。

对于广大基层和农村患者而言,由于经济条件限制,无法行微波、红外线等治疗,西药治疗又有一定的局限性,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此病,疗效显著。

笔者多年来以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子宫内膜炎,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36例患者中,年龄24~48岁。所有患者均有阴道流血,似屋漏水样或夹有暗紫色血块,淋漓不净,16例伴有白带多,多有腥臭味。20例诉有少腹隐痛,8例有发热症状,体温升高(可达40℃)。病程均在3个月以上,最长为2年以上。大多数患者诉有口渴喜饮、腰部酸痛、头昏乏力、食之无味。多数患者面色发白,腹部检查耻骨上有轻度压痛,部分患者附件两侧或一侧增粗触痛。全部病例接受血常规检查,其中有22例血红蛋白低于100.0g/L。舌质淡者20例,舌质偏红者12例,边有瘀斑者6例,舌苔根部黄腻者8例,其余均为白薄苔。脉象均为沉细数脉。月经后感染10例,产后感染18例,上环后感染4例,人工流产后感染3例,绝育手术后感染1例。本组慢性子宫内膜炎患者36例,均经妇科和B超检查确诊。

治疗方法:维生素C、安络血青霉素Na、甲硝唑以及铁剂补血剂等西药治疗。中医采用化瘀止血,益气扶正,清解余毒疗法。应用牛黄解毒丸、三黄丸、解毒消炎丸等药物。汤药方剂组成:党参15g、黄芪15g、当归10g、桃仁10g、红花10g、丹参10g、益母草10g、白花蛇舌草10g、制香附10g、甘草10g。辨证加减:有瘀块者加生蒲黄,五灵脂;出血多者加仙鹤草;腹痛重者加川楝子;带黄有味,苔微黄腻者加茯苓,黄柏等;纳食不香者加建曲、焦三仙等;腰酸痛者加川断、桑寄生等;口干欲饮者加北沙参、玄参等。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1个月为1个疗程。

结果

所有患者均采用抗生素治疗。对于年轻需要保留生育功能或急性发作者,应用多种抗生素联合治疗1~2个疗程(7天为1个疗程)后,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全部患者均达到近期临床治愈(临床主要症状如阴道流血停止,少腹隐痛消失,白带量、色、味转正常以及全身症状改善)。

讨论

慢性子宫内膜炎多因分娩、人工流产、上环及经期或阴道、宫颈炎上行感染引起。多数患者由于急性期治疗不彻底而转成慢性,疾病处于正邪相持阶段,其病理变化是子宫内膜呈炎性细胞浸润,血液循环不畅,内膜增厚,此乃血瘀表现。临床证明西药抗炎药物对急性期细菌感染疗效较好,对慢性期的组织增生与炎性细胞浸润及血液瘀阻等,如再加以活血化瘀、益气解毒的中药,便能使炎性细胞及血液瘀阻消除,因而有显著的疗效。长期慢性出血和月经量多可引起患者气血亏虚,抵抗力下降,慢性又可转变成亚急性发作或向宫体、宫旁扩散,进而引起附件、卵巢及盆腔结缔组织炎症。因此,对该病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本病主要症状为子宫不规则漏出暗紫色血性分泌物及少腹隐痛。清末唐容川大师认为,出血不论鲜红、紫黑均属瘀血,并说“吐血便溺其血无不离经,凡系离经之血与营养周身之血已睽绝不合。”他认为:“此血在身,不能加入好血,反而阻断新血之化机,故凡血证总以祛瘀为要。”中医还有“瘀血不去,出血不止”、“祛瘀而生新”、“见血休止血,祛瘀首当先”及“久病必瘀,久病入络,久病必虚”等经验之谈。由此可以看出本病的主要病机是瘀血阻络,余毒未清,正不胜邪。即瘀、虚、毒是本病的实质所在。因此,治疗本病的主要法则应是化瘀止血,益气扶正,清解余毒。

相关期刊更多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山东省教育厅

安全生产与监督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海洋科学集刊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