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议论文的三要素

议论文的三要素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议论文的三要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议论文的三要素

议论文的三要素范文第1篇

一、走出议论文的写作误区

大部分人认为写议论文就是论点、论据、论证要素齐备。论点、论据、论证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议论文的三要素。“三要素”观点雏形最早出现于1922年出版的陈望道的《作文法讲义》,几十年以来,在议论文教学中一直被沿用,人们已经渐渐形成了思维定式。潘新和教授站在理论批判的高度上,批判了“议论文三要素”,并发表了《试论“议论文三要素”之弊害》,他认为“议论文不是有论点就成,它需要的不是任意的论点,而是具有较高逼真度的论点或新论点。作为要素,它要有明确的实质界点。其次,论据更不能称为要素,论点与论据不是一个层面的概念。再次,论证是动词,应称为论证过程或方法,与其他两个名词要素并列不妥。”潘新和教授认为,议论文的“三要素”影响深远,弊大于利。他通过批判反思“三要素”后对议论文“三要素”进行重构。他认为,重构是走出以“形式(论证)逻辑”定位、以“证明书”(证实)来建构说理系统的迷津。“三要素”的认知取向,不应是文本做浅陋的结构、形式(推理方法)上的规范,而应做功能、本质上的规范。他提出了议论文的“价值性”,“发现性”、“说服性”。潘新和教授对于“三要素”重构的观点一提出就有人提出反对意见,反对者认为新三要素,不太符合高中学生议论文写作的实际能力,这样的要求,只能成为议论文写作的教学方向而不能成为目标。反对者还认为“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不能刻意拔高,高中生都在十八岁以下,现如今学生都在学校学习,没有太多社会经验,要他们发表人生的见解,分析事物的前因后果,内在和外在,确实是为难他们了,不能硬赶鸭子上架”。

不管是对于议论文写作改革持支持态度还是反对态度,都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现在通过高考作文阅卷,我们可以发现普遍现象,学生为了“取悦”批改试卷的老师,大部分写的作文是模板作文,就是所谓的“三段论”作文,毫无新意。写关于励志的举例子都是张海迪、史铁生、海伦.凯勒等;写关于历史的举例子都是司马迁,屈原等。引用材料出现了“审美疲劳”“堵车”现象。正因为在高考这根严厉的“指挥棒”影响下,学生不敢写,老师不敢教,大家都被束缚在已有的思想下,教师鼓励学生写所谓的“保险作文”,就是那种可以得中间分数的作文,学生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写的都是“三段论”的模板作文,开头一段排比,中间列三个观点,结尾呼应主题。这样的议论文写作对学生没有太多的锻炼,写一百次也是一样的效果。

二、写创新性的议论文

写具有创新性的议论文,需要学生思维的突破,使思维能开出最美的创作之花。现在高中生写作文,常常以使用华丽的辞藻为傲,错认为情感是唯一的价值,而不知道把它升华为理智。议论文离不开概念和逻辑的紧密联合、贯通,以及对矛盾的具体分析。议论文讲究概念严密,主题明确,不要转移,不要被相邻的概念牵走。夏D尊说过:“表达之道即为思想之道。”写议论文,一定要有深刻的思考判断,做到这一点的前提就是要深入分析。深入分析材料,是深刻思考问题的前提。不少学生错误的认为,议论文要得高分,就要有排比句,有亮丽的例子,开头要文采华丽等等,其实这些只是花边的修饰,关键是要对材料做全面而深入的分析。例如,写“水”,一般都会写水的可使用性的价值,从而想到水的宝贵,要珍惜水资源,保护水资源,发展水利工程等等,学生应该打破这种传统的思维模式,要学会从相关的事物去引发思考,这样可以找到更宽阔的思维空间,可以扩展的写,联想的写,“水主沉浮”联想到“水与人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联想到“水与政权”,“溪水汇入到海”联想到“积少成多”,“滴水穿石”想到“持之以恒”等等,再如,“雪化之后是什么?”,“雪化之后变成水”、“雪化之后能滋润大地”、“雪化之后是水滴从屋檐滑落的瞬间”,“雪化之后是春天”等等。这样写不仅新颖而且产生美感,使人能产生审美的愉悦。

创新性不只是学生应具备的思维品质,也是应具备的性格品质。学生在写作文时应积极主动的创新,让思想自由的放飞。高考作文评分特别划出一个“创造”等级,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在作文中体现创新性的重要性。写具有创新性的议论文,需要学生发展思维,发展思维才能成为智慧健全的人,成为善于思考的人,才能有属于个人思想和意志,大方的成为真正的人,真正懂得思考的人。创新性作文通俗地讲,视角要独特、立意要新颖,情感要真挚、思想要深刻、语言要含蓄等。写创新性的议论文,要真实,新颖,灵活,有特色,主要体现在命题创新,可以巧用歌名,广告名,修辞,文言;语言要创新,语言是思维的外化,语言富有个性了,文章才有新意。

三、写贴近生活的议论文

高考竞争越来越激烈,学生们学业负担沉重,在学习中,渐渐远离了生活。学生没时间去关心身边所发生的事情,缺乏生活的基本体验,这就使得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没有什么话可以说,没有什么感情可以抒发,导致写出的文章空洞且虚假。例如江苏高考作文题目《品味时尚》、《拒绝平庸》,从题目就让考生无法着笔,“时尚”似乎离高中生活很远。回归生活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根据当代语文教学改革需要和未来语文教学的发展方向,着重强调了语文课程生活化的新理念。“生活”在新课标中出现了不少于二十多次,由此可见,作文写作也必将要回归生活。

议论文写作需要生活的再现。作文来自生活,同时又为生活服务,怎样才能写出贴近生活的议论文呢?首先,学生要认识生活,作文的内容其实十分广泛,包括科学、文化知识介绍,政治理论研究,生活及生活经验介绍,风俗人情,对山川河流自然风光的描绘等等。我们不仅可以从中获得有关的社会知识、自然知识,从而对历史与现实、时代与人生、社会与自然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还可以从中了解、认识自身,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其次,学生需要在生活中愉悦,学生的生活应该丰富多彩,除了学习外,还需要休息娱乐。娱乐的方式有很多种,除了文体活动之外,在空闲的时间读些短小且精悍的、赏心悦目的文章,可以消除学习中的疲惫和烦闷,学会阅读,能使人增进智慧,获得生活的乐趣,增进身心健康。最后,学生要学会提升生活。在自然界和人类的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事物。高考的主题大多是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性的思考,学生通过观察生活,通过文字使得生活中所发生的事,在作文中得到提升和深化。这样学生写出的议论文,就会摆脱空洞和虚构。

写贴近生活的议论文,需要学生的真诚,能够贴近自我。好多学生的议论文写起来像在“喊口号”,写关于人生励志的主题,论点大都是“拼搏需要坚持”、“拼搏需要理想”、“拼搏需要勇气”等等,这样的组词造句可以写出十几个,论点空洞,论据又能举出什么真诚的例子呢。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这种反映是深刻的本质的,深刻的、本质的反映必然要求学生要真正的走进生活,而不是走近生活。所以学生在写作中,要积极主动的体验生活,说真话,谈真实的想法,不要人云亦云。只有捕捉到生活场面、生活细节,全方位多角度地融入具体的题材氛围中,学生才能避免写虚假作文,写出的议论文才具有说服力。

总言之,对于大多数高中生来说,议论文的写作之所以困难,是因为学生们把自己的思想束缚了,缺乏创新性和感悟生活的能力,只有敢于创新,写贴近生活的议论文,才能真正的贴近自我。所以,教师在进行高中生议论文写作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启思导疑,教师也要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反思,改革教学方法,不能束缚在传统议论文的写作方式中。

参考文献:

[1]潘新和.语文:我写故我在[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14.

[2]彭小明,刘亭玉.写作教学模式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

[3]杨海棠.诊断式作文教学探索与教例[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15.

[4]叶黎明.写作教学内容新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议论文的三要素范文第2篇

2.议论文三要素:A论点 B论据 C论证

3.比喻三要素:A本体 B喻体 C喻词

4.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when 何地where 何人who 何因why 何过how 何果what

5.律诗四条件:A八句四联(首颔颈尾) B偶尾同韵 C中联对偶 D平声合调

6.五种表达方式:A叙述 B议论 C抒情 D说明 E描写

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A举例子 B列数字 C打比方(喻) D作比较 E分类别F下定义

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A总分总结构 B总分结构 C分总结构

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A按时间顺序 B按空间顺序 C按逻辑顺序

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

A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B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

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A举例法 B对比法 C 喻证法 D E归谬法F

12.八种主要修辞方法:A比喻 B拟人 C排比 D夸张 E反问 F设问 G反复 H对偶(简记为:喻拟排夸,二反设对)

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A外貌描写 B语言描写 C动作描写 D心理描写(简记为:外语动心)

14.七种短语类型: A并列短语 B偏正短语 C 主谓短语 D动宾短语

E动补短语 F介宾短语 G的字短语(按功能划分为七种)

A名词性短语 B动词性短语 C形容词性短语(按词性分三种)

15.六种句子成分:A主语 B谓语 C宾语 D补语 E定语 F状语

16.十二词类(性):A名动形 B数量代 C副介连 D助叹拟

17.三种记叙方法(顺序):A顺叙 B倒叙 C插叙

18.三种省略号作用:A表引文内容省略 B表列举事项省略 C表说话中断延长

议论文的三要素范文第3篇

近十年来,全国高考作文为话题作文和新的材料作文。这两种类型的作文最大的特点是“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它与命题作文相比,为考生创设了写作的广阔天地,有利于考生发挥特长、张扬个性、施展才华。但是,不论从平时的练习、检测,还是从会考、高考阅卷不难发现,“四不像”的文章比较普遍。不少考生作文缺乏清晰的文体概念,没有主导的表达方式,结构混乱,内容空洞,缺少真情实感。文体特征不明显、结构混乱,可谓当今许多中学生作文的通病。因此,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强化文体意识、讲究结构章法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不妨对材料作文进行文体限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文体自觉行为和布局谋篇的能力。这里重点谈谈材料议论文的基本章法。

材料议论文的主导表达方式就是议论,辅助表达方式为叙述。应明确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及其相互的关联。结构框架应明确引论、本论、结论的“三段式”模式,掌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材料议论文的基本思路为:①全面把握材料的内涵或就某一角度在切合材料主旨而立意的基础上,巧妙简述材料,并引出论点;②围绕中心论点,选用丰富的材料论据,展开分析论证,并巧妙照应论点;③联系实际,使问题得以解决,收束全文。这种思路在作文教学时,我们把它简化概括为“引―点―联―析―结”。它与议论文的引论(材料作文的引、点)、本论(联、析)、结论(结)的“三段式”基本框架相对应。像读后感、思想评论等议论类文章的基本框架结构也符合“引―点―联―析―结”这一基本思路,只不过在这五个步骤中,读后感侧重“联“,以情动人,思想评论重在“析”,以理服人。材料议论文和命题议论文一样,快速成文还有一种基本的思路是“类―因―法―果” 。 “类”指所写事物(材料)或问题的本质、属性、特点等,即“是什么”;“因”就是对“类”的分析,即“为什么”;“法”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等,即“怎样做”;“果”就是“这样做”的意义等,即结论性的内容。这种思路与提出问题(类)、分析问题(因)、解决问题(法、果)的思维方式基本一致。如以“习惯”为主旨的一则材料,写成材料议论文,可侧重于“类”这一要素及其角度阐释习惯;可侧重于“因”这一要素及其角度论述为什么要养成良好习惯,为什么要改正不良习惯;可侧重于“法”这一要素及其角度谈怎样养成良好习惯。从“类―因―法―果”的思路去作文可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审题立意,理清行文思路,展开论证,使文脉贯通,语意连贯。在议论文“三段式”框架结构中,本论(分析问题)是全文的主体,也是体现内容充实和充分展开论证的部分。不少学生对这一作文思路不清晰,致使作文结构混乱尤为突出。对此,要指导学生恰当熟练地运用议论文基本结构方式:总分式结构,致使作文并列式结构、对照式结构、层进式结构。

中学生作文叙事不清、说理不明、结构混乱、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的现象比较普遍。为此,笔者大声疾呼,即便是话题作文和新材料作文的时代,我们也要强化文体意识,重视作文章法,重视规范写作,重视积累感悟。

甘肃省高台第一中学(734300)

议论文的三要素范文第4篇

说明文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准确、简洁,要让读者一目了然,能清楚地知道所说明的事和物。议论文最大的特点体现在结构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要求论点要准确,论据要充分,论证要合理。

所以,地理非选择题的答题过程就很能体现说明文和议论文的特征和要求。考生只要有这样一个思路,在答非选择题的时候把说明文和议论文的特征及要求套用进去,就能使这类题迎刃而解。地理非选择题的题干要求往往有:指出…特征、说明…特征、简答、分析等有指令性的词语,我们可从这些指令性词语中得到要作答的方向,确定应套用说明文还是议论文。

说明文在试题当中的具体表现:

例如:2010浙江文综卷36:下图是世界某区域略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①地建设航天发射基地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答案:(1)有利条件:纬度低。海运便利、地形平坦开阔,人口稀少等。不利因素:天气多变。

在这里只需要说明纬度低,不需要阐释纬度低线速度大,节省燃料。答案也只说了海运便利,不必解释距海近,海运量大,便于对大型航天器的运输。答案也没有进一步地去描述地形平坦开阔和人口稀少如何对航天有利,因为没有必要。这就是高考地理非选择试题当中对说明文的应用。

议论文题材一般有两种情况,第一种题干中提出了论点,要求考生找出论据及要有论证过程。

例如,2010全国文综卷1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葡萄的糖分含量越高,酿制出的葡萄酒酒精度越高。葡萄生长过程中,特别是成熟期的光照及昼夜温差与其糖分积累呈正相关。图a中甲、乙两地均为优质葡萄产地。图b为乙地典型的葡萄种植园景观。世界上酒精度最高(16.2度)的优质葡萄酒就是使用乙地及其附近所产的葡萄酿制而成的。

(1)分析甲地有利于种植葡萄的地形、气候条件。

本题(论点)题干已经给出即地形、气候利于葡萄种植。(论据)甲地位于图中罗讷河谷地,(论证)河流谷地地形平坦,灌溉水源充足。(论据)甲地位于45°N附近在中高纬度地区,(论证)在葡萄生长季节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在葡萄成熟季节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积累。此题的论点——论据——论证前后呼应,结构严密,论证有力。

议论文题材的第二种,考题要求考生先答出观点(立论),然后自己找论据并加以论证。

议论文的三要素范文第5篇

一、语文审美教育的基本步骤

1.审美观的树立。教师可结合课堂教学、兴趣小组活动,或利用讲座等形式,向学生介绍审美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推荐中外文学名著,使学生认识“美”,增强审美意识。

2.审美感的提高。通过阅读具体的作品,尤其是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创美力的培养。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美,表现美,培养他们的艺术创造力。第一方面是前提,以知识为主体;第二方面是过渡,以应用为基础;第三方面是重点,以能力为目标。三者有机结合,既可深化中学生的审美意识与感知,又可强化他们对审美对象的运作能力。

二、科学美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1.和谐性原理――统一构建、有机组合是读写的关键。

在科学发展过程中,思维的创造力表现为从杂乱无章的现象中发现新的规律,从而创作出和谐有序的整体格式。科学家对和谐统一的完整意象的追求,也是一种美的追求,文艺家也不例外。

文艺作品中,构思的精巧,布局的合理,段落层次的过渡照应,句式的整齐,整散的组合,无不体现了和谐性原理。一部叙事性作品,结构完好,必给读者带来审美的愉悦,反之,则必然影响到读者审美的感受。而结构之美,就在于严谨、缜密。在情节发展中,常有线索贯串始终,可以是单线或复线(包括明线、暗线和主线、副线)。鲁迅先生的《药》就是一部复线进展的短篇小说,其中华家是主线、明线,夏家是副线、暗线,两条线交织在一起,明写愚昧群众华老栓买人血馒头,为儿子治病和儿子病死;暗写革命志士夏瑜因革命被杀而不为人理解,鲜血被吃。最终双线在“坟地”完全融合在一起,主副线搭配和谐,匀称分明,形成有机的整体。它充分体现了小说结构安排的科学美,是《药》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2.简单性原理――以小见大、提纲挈领是读写的根本。

科学家总是用简单的前提概括出最大量的事实,显示出科学理论之美。简单性原理,在文学作品中体现在避实就虚、小中见大、以少胜多、以简代繁等写作方法和形式构造上。

“言简意赅,文约意丰”,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诗文创作中,作者总是追求用最经济的笔墨来创设“意在境外”的意境,给读者一个思索和回味的余地。杜甫的《登高》,《三国演义》中的“关羽温酒斩华雄”,都是这样的典型例子。“关羽温酒斩华雄”没有具体描写关羽如何与华雄决战的场面,但从“众皆失惊”的反应,从“其酒尚温”的细节中,读者完全可以想象出关公的声威。

3.守恒性原理――有章可循、不拘一格是读写的诀窍。

在事物的千变万化中,守恒性原理所表示的意义,就在事物总体质、量等方面始终保持不变。文无定法,但必有法。虽然文体不同、内容不同、对象不同,写法也不同,但作者总是根据一定的章法,遵循文学创作的规律来组织文章的。人们根据各种文体的不同特点,总结归纳出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表达、结构方式和表现手段,并在读与写中加以运用,这就是守恒性原理的具体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