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村合作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F276.2文献标识码:A
2007年10月,我们组建了《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合作社成立的影响因素分析》课题组,随后这个课题在东北农业大学立项成功。我们围绕这个课题的研究内容进行了理论假设,并在此基础上设置了30个与课题有关的指标,进而设计出了含有四个方面共32道题的调查问卷。
双岔河镇双泉村位于绥棱县城东北方向45公里处,地处平原,耕地总面积2万亩,居民555户,共2,200人,人均收入1,500元左右,村集体收入100万元/年,有一条水泥板路通往县城。该村主要种植大豆,有25年的种植历史,农业收入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为了更好地了解村民对于农村专业合作社的看法及成立合作社存在的问题,我们的调查采用了“访谈+问卷”的形式分层次进行。调查对象是该村农户,共计32户,按照家庭年收入分为四层:第一层为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农户,共计3户;第二层为1~2万元的农户,共计10户;第三层为收入在2~6万元的农户,共计11户;第四层为年收入在6万元以上的农户,共计8户,比例为3∶10∶11∶8,基本符合了该村整体的收入分布情况。
一、农村合作社成立的影响因素分析
首先要说明的是,双泉村目前还没有成立农村合作社,但我们认为有必要成立。前面也介绍到了该村完全以种植大豆为主,如果该村成立了专业的大豆合作社,对大豆生产及销售的各环节进行有效组织和指导,将会在提高农民收入方面发挥巨大作用。但是,现在该村还没有成立合作社,根据调查有如下一些原因:
(一)当地环境方面。政府宣传不到位,支持力度不够。我们在进行实地考察时,当被问到“是否听说过‘农村合作社’一词”时,90%的人把它等同于,经过我们解释之后,了解了新型合作社的原理、运行模式、利益分配机制等具体问题后,仍有近40%的人对合作社持否定态度。当然,在调查过程中也有两户人对“农业合作社”有独特的见解,他们甚至就该村的具体情况与我们交流,这也让我们惊讶不已,但是他们只是很少一部分。农村合作社不是只为少部分人谋利的组织,而是要为绝大多数乃至全村人服务的组织,因而必须要让其他的多数人也了解到“农村合作社”及其内涵。
(二)农户的基本特征情况和其生产经营情况对于参与合作社行为的影响。农业合作社的最小组成单位是家庭,一个家庭是否加入合作社,我们觉得最主要的因素应该有家庭总人口、总劳动人口、总耕作面积、家庭总收入、农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以及户主的基本情况,如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经历等。
1、家庭总人口。我们发现,家庭总人口越多,对农业合作的支持率越高。家庭人口数目与参加合作社的支持率之间是同向变动趋势。一个家庭的人口越多,一方面它与外界环境发生的联系也就越多,接受信息越广,外界对家庭的影响程度也就越大,从而对其决策的影响也就越大;一方面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农民已经认识到应该解放出土地上的非必要人力资源来投入到其他工作中,以获得更高收益。
2、家庭总劳动人口。家庭总劳动人口数量是家庭总人口数中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因为当前我国处于农业不发达阶段,劳动人口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其他要素所无法比拟的,故而需单列出来,农业合作社的本质就是规模经济在农业生产领域的运用。如果一个家庭的劳动人口足够多,对外源劳动力需要很小,那么这个家庭对于参加合作社就不会表现出多大热情。结合我们的调查,也得到了相同结论。
3、家庭的总耕作面积。总耕作面积直接决定了农业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劳动力、农机、化肥、农药、灌溉等的数量。如果耕作面积足够大,农户自己就足以降低它的生产成本,销售农产品时,也具有比其他农产更大的规模优势。此时,农业合作社的优势也没有表现出来,故而该因素与农业合作社的支持率是倒“U”型分布,如图1所示。(图1)
4、家庭年总收入及农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农村家庭的收入主要是靠出售农产品获得,我们在调查时,全部以毛收入来统计,也就是说,农户的年收入与农产品出售时的价格和其总产量成正比。合作社在生产和出售产品时,能把零散的农户整合起来,使农户能以尽量高的价格出售。因而收入高的农户因其总产量比较多,对参加合作社会有更高的热情。另外,较高的收入可以使农户有机会接触到更多关于合作社的信息,从而使他们在思想上更加灵活开放,这也是我们调查时真实感受到的。但是总收入、总产量与总耕地面积在农村环境中是等价的,也就是说其收入越高,其耕地面积也就越大,当其耕地面积大到足够产生规模效益时,其合作意愿就会降低。故而总收入在6万元以上这个层次的支持率略微下降。但是,农业收入所占比例越高的农户就会越期待产品价格上升,因而其会越支持合作社。如果我们使用农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这一指标,这种变动趋势会更明显。农业收入占总收入比重较高,对合作社的支持率越高。这也说明了对农业收入依赖程度越高,越积极参加合作社。
5、户主年龄。一般认为,年龄与其学历呈反向变动趋势,其越年轻、学历越高,接受新生事物和新信息也就越快,也就越能够理解新型合作社的优势,其对合作社的支持率也就越高,反之年龄越大,其理解新型合作社的程度也就越低,合作意愿也就越低。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劳动能力逐渐降低,也就促使其合作意愿升高,因此户主年龄与合作社支持率呈“U”型分布。
6、户主文化程度。由于初中以上文化程度采集样本不够,所以忽略其对该指标的影响。统计结果显示,户主文化程度与合作社的支持率呈同向变动关系,文化程度越高,越支持合作社,参与意愿越高。
7、户主有无外出打工经历。统计结果显示,有外出打工经历的户主,由于接触过农村以外的环境,信息面广,对新信息接受比较快,其对合作社的支持率明显高于没有外出打工经历的户主。
8、对现有为农服务组织的满意度。农户对现有为农服务组织的不满意程度越强烈,其参与专业合作社的意愿就越强。
此外,在实地调查的过程中,我们通过与农民的亲切交谈还了解到其他一些情况,如有的农民认为近两年大豆价格波动较大(2006年平均1.208元/斤,2007年平均2.15元/斤),收入不稳定、种植风险大等问题可以通过加入合作社来解决,也有一些农民认为加入合作社之后实行大型机械化作业,自家的大量小型农机投入无法实现价值,还得负担大型农机费用,因此不愿加入合作社,等等。
二、影响因素总结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各指标对于农民参与合作社行为的影响作用如下:
1、政府支持、宣传力度+
2、家庭总人口+
3、家庭总劳动人口+
4、总耕地面积-
5、转租耕地面积-
6、家庭总收入+
7、农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
8、户主年龄0
9、户主文化程度+
10、户主外出打工经历+
11、对为农组织满意程度-
12、农产品价格波动+
13、小型农机投入-
关键词:合作社;资金;技术;政策;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F83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1
一、农村合作社发展资金和技术支持欠缺制约其发展
当前,农村合作社面临的两大主要难题,一是资金紧缺问问题,二是缺乏人才问题。
首先是资金问题,当前农村合作社大部分存在资金需求巨大,而融资渠道相对匮乏。以辽宁省为例,20007年至2010年,辽宁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2010年底该省具有法人资格的农民专业合作社7053个,合作社总数比《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前增加了4232个,社员总数达到48.2万户。截止2010年底,全省有26家县级农村信用联社开办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贷款业务,贷款支持了23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13192户,合计发放贷款12242笔、金额48476万元,其中,对社员发放贷款40440万元,占合作社贷款总量的83.43%。合作社为社员及非社员农户代购农资达到355630万元,合作社销售农产品达到898000万元,从合作社流动资金占有量来计算融资需求很大。但是,目前多数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只对合作社社员办理小额信贷业务,而专业合作社以法人身份获得贷款比较难,仅为141个,占合作社总数的3.33%,金额只有8036万元,占专业合作社贷款总量的16.57%,远低于合作社社员通过小额信贷形式获得的贷款数量。全省农村信用社小额信用及联保贷款余额为192.6亿元,贷款农户数为137.7万户(不含获得过贷款支持已归还的农户),贷款农户占农村农民总户数的21.85%,而获得贷款的合作社社员只占合作社社员总数的3.01%,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及社员的贷款总量明显不足。在解决资金问题上,一般有两种途径,一是靠银行借贷,二是大户出资。第一种情况,在很多地区由于政策落实不到位,往往导致贷款难现象。第二种情况,大户出资最后导致的结果往往是导致一般社员在合作社没有话语权,大户的决策决定一切,最终很可能影响一般社员的利益。
其次,是技术问题,当前我国农村的合作社大部分社员都是自带产业入社,政府在技术支持方面往往采取的是不定期开展技术培训,这种形式的支持对社员的提升非常有限。当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如果不采取先进的集约化生产,农村合作社的效益必将不足以支撑其继续存在发展。而很多社员入社以后,往往不愿意改变以往的生产方式,或者希望改变却缺少有力的技术支持。
二、政府对农村合作社扶持力度不断加大
首先是税务方面,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相关政策,-是合作社成员的产品销售视同自产自销;二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从合作社购买产品可以按照13%进行进项抵扣;三是合作社向成员提供农资免征增值税;四是合作社与成员签订的产品销售合同,免征印花税。第二,在项目方面合作社可作为涉农项目逐一单位。第三,各地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政策扶持资金。第四,合作社纳入信用评价体系之中,给予先评级后授信再用信用办法解决合作社贷款难问题。
其次《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不断的颁布与落实,第四十九条规定,国家支持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建设项目,可以委托和安排有条件的有关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市场经营主体,由于竞争实力较弱,应当给予产业政策支持,把合作社作为实施国家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方面。符合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按照政府有关部门的要求,向项目主管部门提出承担项目申请,经项目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五十条规定,中央和地方财政应当分别安排资金,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息、培训、农产品质量标准与认证、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市场营销和技术推广等服务。目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实力还不强,自我积累能力较弱,给予专业合作社财政资金扶持,就是直接扶持农民、扶持农业、扶持农村。第五十一条规定,国家政策性金融机构和商业性金融机构应当采取多种形式,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金融服务。具体支持政策由国务院规定。第五十二条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享受国家规定的对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服务和其他涉农经济活动相应的税收优惠。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其他税收优惠政策,由国务院规定。
最后,不断试验落实的林权抵押政策,也为合作社融资开辟了新道路。以浙江庆元为我们调查专业合作社是创新竹木合作社,这个合作社成立于08年9月1日,目前成员有28家农户,其中10家每户出10万元,另外18家是以林权证作为入股的,总资产200多万。
三、城市就业难为大学回农村创业提供了契机
去年,我国的大学生毕业生将近700万,而签约率只有四成多,再现就业难的问题。然后广大农村合作社的发展却面临了一系列的人才技术短缺的问题,国家也颁布了系列政策锅里大学生创业和回农村发展,这反面力度只会越来越大,这在不久的将来不然会掀起一股大学生回乡创业的热潮,为农村合作社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契机。
参考文献:
[1]李建军,刘平,主编.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M].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0,2.
摘 要 农村合作社财务管理存在制度、资金、监督和人才的多方面的原因,正视这些问题才能够积极找到解决办法,完善农村合作社的管理,推行可持续发展。本文针对农村合作社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力求在农村合作社的建立过程中能够重视这些问题,尽量规避,找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 农村 合作社 财务 问题
一、财务制度不健全
第一,农村合作社的财务制度存在明显的安全隐患漏洞。完整的财务管理制度是没有资金安全漏洞的,但是目前很多农村合作社的财务管理工作存在安全漏洞,例如:合作社内部很多应该分工设置的财务管理项目存在重合管理的问题,会计、出纳、审计等重要环节都有重复管理的问题,导致很多重要资金都能够通过几个人就可以完成非法转移,加上农村合作社的资金往往是小笔但是繁多的,对具体管理也产生了影响。
第二,农村合作社对于合作社的固定资产的管理缺乏约束。从农村的具体情况来看,家族式的模式显著,很多农村合作社的管理人员无法阻碍当地农村家族的合作模式,对于一些小型的固定资产管理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
第三,对于农村合作社的制度建设必须要强化预算制度的规范,但是目前合作社的预算制度过于简单,合作社的长远预算需要有周期性的规划和资金设计的预算,但是这些工作都没有在合作社内广泛开展起来。
第四,在制度建设方面,很多合作社没有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的规定执行,这个试行制度要求合作社应根据本制度规定和会计业务需要,设置会计账簿,配备必要的会计人员。不具备条件的,也可以本着民主、自愿的原则,委托农村经营管理机构或记账机构记账、核算。但是,很多农村合作社没有完全按照这个规定来执行,还是在走着原始的农村财务管理模式,无法走出困局。
二、资金营运能力差
第一,合作社的融资困难,很多合作社虽然提供了较强的服务性,但是相对于城市大型企业的支持而言,很多国家银行和商业银行都对合作社没有信心,导致借贷问题严重。解决对策:争取在合作社党支部牵头的情况下,争取农业生产运营的专项担保基金,用基金作为社员扩大产业贷款担保,以破解资金短缺的“瓶颈”。同时,也能够在专项资金的管理模式下形成品牌效应。总之解决融资问题就要尝试实现统一技术、统一销售、一体化财务管理的模式,解决实际的融资难问题。
第二,农村合作社的资金分配也存在很多问题,合作社还没有形成全面的股份制模式,自然也就导致股金分红、股息、利润返还的比例不够明确,这种随意利润分配的形式一方面导致了农户的不信任,增加了融资的难度,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合作社的财务管理的随意性。解决对策:对于资金分配管理问题要尝试进行明确的账目核对工作。明确的管理是我国农村合作社资金分配管理的关键,其主要的财务管理模式就是要形成详细的股权计算,避免出现不平等的问题也避免了财务核算与管理的随意性,失去入股村民的信任。
第三,资金预算能力较差。解决对策:要对经营项目进行明确的预算。例如:对于小尾寒羊的饲养问题,要明确预算期价格“小尾寒羊价格(优质种羊)3-8月龄:羔羊360-1000元、1-2岁怀孕母羊1200-2400元。波尔山羊价格(优质种羊)1代220-320元、2-3代280-360元、4-5代400-680元、纯种种公羊 2000-3000元。奶山羊:500-820元。”而且要对预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合理的财务记录,例如:小尾寒羊的养户缺乏科学的喂养方法,饲料浪费大,利用效益低,养牛成本高。有的没有喂养经验,出现很多积食病牛,有的还造成死亡等。
三、审计监督形式化
首先,内部审计制度缺失,农村合作社的内部审计制度更多的是形式化,很多审计组织只有两方面的表现,一方面是完全赞同,导致内部审计制度形同虚设;一方面就是由于利益分配的因素而一味地反对,导致很多合作社的活动无法开展起来。
其次,外部审计制度缺失,农村合作社的外部审计更多的是要依靠财务管理的形成部门,而对于村民的民主监督来讲存在很多问题,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人员虽然经村民大会选举产生,但由于种种原因造成部分人员文化素质不高,法制观念淡薄,责任意识不强,没有认真履行权利和义务。这样的情况下监督管理人员对财务工作基本不了解,平时只是听财务人员汇报工作,但并不知道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弊端,而财务人员也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弄虚作假、谋取私利。
四、财务人员素质低
农村合作社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也受到了人才因素的影响,财务工作人员的素质较低,很多财务管理的实际工作无法有效开展,例如:“松原市宁江区大洼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对某村的财务人员调查发现,财务人员的选用,一般都是由村级领导就地任命,没有经过严格的选拔、正规的培训,在4名会计中有2人没有参加任何会计培训,缺乏必要的法律、财经基础知识。解决对策:通过推行会计选聘制,各镇(街道)吸收了一批年轻的、有专业知识的会计人员,为农村财务管理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增添了活力,改变了农村会计人员的年龄结构和素质结构,实现农村会计人员的年轻化、专业化,提高了顺德农村财会队伍素质。另外,有的会计业务上只能做到“记记账、打打算盘”,还不能完全适应新会计法的要求,不能及时发现村经济运行中的问题,由此可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财会人员队伍,是搞好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的基础和关键。
综上所述,农村合作社财务管理存在制度、资金、监督和人才的多方面的原因,正视这些问题才能够积极找到解决办法,完善农村合作社的管理,推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志峰.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1(06).
[2] 张光涌.当前我国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08).
1.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是一种新的摸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从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1登记手续繁琐、门槛过高
据调查,农民办一个合作社需要在工商、质检、地税、金融、农业等部门办理手续,办养殖、加工合作社除上述部门外还要到土地、环保、卫生、畜牧、防疫等部门办理手续。在办理手续时需要交纳的费用包括代码证费、卫生费、环评费、土地占用费、刻公章费等,手续比较繁琐,致使一些合作社望而却步,挫伤了农民创办合作社的积极性,制约了合作社的发展。据了解,相当一部分合作社没有办理税务登记手续,主要是因为门槛太高,办起来麻烦,同时费用也高。
1.2宣传力度不够
一些基层干部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及登记管理条例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对国家赋予农民经济合作社组织以法人资格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一些农民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政策理解上有偏差,对合作社的性质和运行机制不够了解,有种种疑问和顾虑;偏远和经济不发达地区农民的市场意识还不够强,合作经营理念尚未深入人心;加之受我省农业生产周期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时间短的影响,示范引导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步伐。
1.3合作社经营者缺乏运营知识
由于大部分合作社的创办者是乡村干部,或是农村的一些能人,虽有一方面的专长,但综合素质不高,适应市场经济的意识和能力不强,缺乏合作组织的知识和经验,缺乏组织管理,协调指导,市场营销和对外交往的知识能力,参与者也缺乏必要的合作、经营、管理知识,因此在合作社实际运作中,大部分仅仅停留在生产环节和技术方面的简单合作,对于如何将成员组织起来生产同一标准的产品,以及如何将合作社生产的产品销售出去,以及如何使合作社自身发展壮大等问题考虑较少。
2.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的对策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产生虽然才短短的几年,但已显示出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于加快农村土地有序流转,促进农产品的规模化经营和区域化布局,提升农产品的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解决:
2.1畅通和扩大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渠道
配合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农超对接现场会”,适时组织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参加各类农产品交易洽谈会、博览会、展销会等活动,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国内外超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销售网络;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创设自己的营销网站或借助其他网站平台开展网络营销,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产品和形象,扩大产品销售渠道,搭建社员之间、合作社与外界之间信息交流的平台。稳定联结机制。在发展“订单农业”的同时,明确产销双方的权益和责任,规范各自的行为,逐步实现规范化、制度化。鼓励和提倡合作社通过建立风险保障机制,设立风险基金、保护价收购等方式与农户建立更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鼓励合作社通过吸收农户土地、资金等要素入股形式,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创新培育模式。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鼓励“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多种发展模式,大力培育一批具有促进行业发展、保护行业合法权益、增强行业自律功能的新型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
2.2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消费维权工作机制
开展“红盾护农”行动,把农民专业合作社列为农资打假保护的重点,把好农资经营主体资格和农资商品准入关,确保广大农民群众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采购优质、低价的放心农资产品;严厉查处农产品购销中压级压价、非法收购、虚假宣传、商业欺诈等违法行为,为合作社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3加大宣传力度
当前,我省农户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非常了解的比例很低,甚至有一部分农户根本不知道。对合作社不了解必然会导致农户没有产生参与的意愿,所以应该从思想上对农民做好引导工作,利用各种形式的宣传,让农户深刻地认识到发展专业合作社给自己带来的好处,增强农户的合作意识,激发农户的合作动机,创造农户的合作机会,启发农户的合作实践;另外要积极宣传政府对合作社的扶持政策,吸引更多的农户来参与合作社的组织建设。
一、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壮大,推动现代农业建设。
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业产业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和农村经济深化改革和进一步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农民提高收入的有效途径,更是将分散经营的农户推向市场的桥梁。作为金融支农主力军的农村合作银行,应努力增加涉农企业的信贷有效投入。支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壮大。
支持以农产品深加工、设施农业、科技农业、品牌农业、特色农业为标志的农业增收、农民增效工程,夯实农业产业化经营基础。在继续支持传统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同时,农村合作银行应按照“支持一种优势产业,辐射一方百姓”的原则,紧密结合实际,大力支持特色农业、品牌农业。促进优势农产品相关产业建设。进一步增加农民的收入。针对平湖市产业结构现状,应把西甜瓜、蔬菜、蘑菇等特色农业作为信贷扶持对象,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可考虑试办大额农业信贷业务,特别是针对农户的大额信贷业务。
支持开发订单农业,发挥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链条效益。农村合作银行要大力支持订单农业。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采取“公司担保、联合共管、分环节投资”的方式进行信贷支持,即由公司担保,先为一般农户、基地种养大户提供生产性费用贷款;公司收购农产品时,转向对公司发放收购性贷款,及时收回农户贷款:公司对农产品实行加工、销售后,再收回公司贷款。通过这种支持方式,带动科技农业、高效农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经营链条效益。
支持农业园区、农业龙头企业、农业规模经营户的产业化经营,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壮大。近年来,平湖市的农业龙头企业和一些工商企业纷纷投资开发农业园区建设。农业园区的建设,使农村土地的集约化经营初露端倪,庄园式农业正在形成,是平湖市效益农业发展的一个新亮点。农村合作银行应积极支持农业园区、农业龙头企业、农业规模经营户的产业化经营,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壮大。一是确定信贷支持对象,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应重点支持从事国家或省、市级确定的农业产业化开发经营项目的企业,在授信额度内企业可随用随贷,支持其做大做强。二是区别不同的对象,实行分类扶持。对辐射力强,经营效益好,并能带动农户就业的涉农企业,在信贷投入、利率优惠等方面予以优先扶持。
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蓬勃兴起、健康发展,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随着产业发展、市场需求,以及社员的愿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迅速发展并呈现良好趋势,从最初的生产领域合作起步,已逐步向品牌、流通、加工等领域发展,不仅已成为农业结构调整、标准化生产和科技推广的有效主体,而且成为农产品市场开拓、加快产业升级和品牌农业建设的重要力量。目前,平湖市已有4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域涵盖农林牧渔各业。有不少农民专业合作社先后在上海、杭州、嘉兴等地市场建立了直销窗口,统一包装,实行品牌销售。通过创品牌、树品牌、强品牌,带动了优质农产品基地规模的扩大和生产的标准化,促进了产品的销售和附加值的提高。作为以服务“三农”为己任的农村合作银行应该进一步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发展前景,积极研究制订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实施细则,加大对合作社资金扶持力度,鼓励合作社增资扩股。针对合作社初期资本金偏小的现状,适当放宽准入条件,并通过完善服务、利率优惠、贷款方式灵活多样等措施,积极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
二、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活环境。
农村合作银行应充分利用点多面广的优势,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促进农村生活环境的改善。要积极参与中小城市和重点镇、街道、中心村的道路、供水、供电、通讯、住房、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农村生态环境良好、居住环境优美,促进农民建设美好家园。同时面对农民不断更新的消费观念,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工商业、助学、住房、大件消费品等消费贷款的投放力度,促进农村消费市场需求的有效扩大,拉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进程,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更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几年来,村级集体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是从总体上看其经济基础薄弱的现状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农村合作银行要针对村级经济薄弱、经济收入来源减少、部分村级集体经济债务沉重等原因,一方面要对村经济合作社贷款利率进行适当调整,对经济薄弱村的贷款利率通过一定的审批手续可执行基准利率,从而减少村经济合作社的利息负担;另一方面,对村里的呆滞贷款建议政府部门通过农村合作银行上交营业税中地方财政留存部分按一定比例返还给农村合作银行,由农村合作银行予以收回此类呆滞贷款。
四、改进贷款方式,改善信贷支农服务,促进农民共同富裕。
农村合作银行应该进一步改进贷款方式,改善金融服务。要简化贷款操作手续,提高服务效率,建立“三农”贷款的绿色通道。努力做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工作,同时推行支农信用卡、农户联保贷款、乡镇农业贷款担保贷款等多种贷款方式,努力扩大农业贷款总量。对农户和个体工商户贷款,可积极探索实行经营权抵押等方式,发挥农村合作银行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为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五、深入创建农村信用工程,培育文明乡风民风。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内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目标。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在农村广泛开展塑造新风貌活动,使农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民主法制观念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因此农村合作银行应大力推行以评定信用户、信用村镇为主要内容,以农村合作银行为中心,以支农信息员为纽带,以推行贷款证、贷款上柜台为重点,具有农村合作银行特色的个性化和差异化最佳结合的信贷支农信用工程。在促进自身业务发展的同时,激发广大农民潜在的传统美德和文明底蕴,培育诚实守信的文明乡风。
六、面向中小企业,做中小企业的孵化器和助推器。培育优良客户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