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安全与质量

安全与质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安全与质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安全与质量

安全与质量范文第1篇

【摘要】把安全预防事故教育作为经常性教育工作来抓,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思想观念。护理安全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与生命,消除护理不安全因素是避免护理差错,保证护理安全的前提。护理质量的不断提高是护理安全的保证。所以,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进行护理的零缺陷控制,提高了护理质量,从而保证了护理安全。【关键词】护理安全;对策

Protocols of nursing safety and qualityCHEN Hai-qiu,ZHAO Ping.Inner Mongolia General Forest Hospital, Yakeshi 022150, China【Abstract】Nursing safety education is necessary to prevent nursing accidents. So we must take the concept of “safety first, quality first” in our mind. Nursing safety is directly related to patients health and lives. That is why we must try to eliminate unsafe of nursing to avoid nursing care errors.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nursing quality is the security guarantees. Therefore, the application of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and the zero defect control can ensure the improvement of nursing care and safety.【Key words】Nursing safety;Countermeasure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1.031护理安全是指患者在接受护理的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2]。作为一名内分泌科护士长,在长期的临床护理操作实践中,对于如何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思想观念,如何进行护理的零缺陷控制,从而使护理质量不断提高有了一些较成熟的思路和处理方法,现总结如下。笔者认为只要在日常护理实践中抓好以下几点,就可以最大限度的预防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切实有效的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1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

11护理人员因素因为护理人员是护理措施的实施者,因此护理人员素质的高低是关系到护理安全与否的首要因素。当护理人员素质达不到要求,就可能给患者生理、心理带来不安全的隐患[3]。本科护理人22名,护士长1名,护龄3年以下的17名(其中1年以下的10名)。工作经验不足,安全意识不强,预见可能发生的护患纠纷能力不够,同时对已发生的护患纠纷,不会运用恰当的方法化解,这些都影响护理安全。技术因素,由于低年资护士多,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经验不足和各方面的协调能力不够的原因,缺乏预见可能发生医疗差错的能力,说话不够严谨,操作不够规范等对护理安全均构成威胁。

12物质因素物质因素主要包括3个方面:(1)设备方面。护理设备是完成护理任务的重要工具,如果设备缺乏、性能不好、不配套或对新引进设备不了解,特别是急救物品器材不到位或故障,都会影响护理技术的正常发挥,影响抢救及治疗工作,造成不安全因素。(2)物品方面。护理物品质量差或数量不足,也是不安全的因素之一,常见的现象有输液器的漏液、甚至导致过敏反应[4]。

13环境因素环境方面主要包括[5]:(1)设施及布局。医院的基础设施,病区物品配备和布局不当也潜在着不安全因素。如急救室的位置,病室插线板的位置,地面过滑,床旁无护栏造成跌伤等。(2)环境污染。环境污染所致的不安全因素,常见于消毒隔离不严导致的院内交叉感染。(3)危险品管理。医用危险品管理及使用不当,如氧气、毒麻限制药品、高压蒸气锅炉等潜在的不安全因素。(4)病区治安。病区的治安问题,如防火、防盗、防止犯罪活动等。

14管理因素管理因素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思想教育不到位,安全意识不强。(2)规章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善,对职责、制度、常规的督促检查不到位。(3)业务技能水平低,对新护士、进修及实习护士的业务培训及新业务、新技术开展等方面的训练未能及时跟上。(4)管理不力、要求不严,未认真履行好管理者的职责,对工作各个不安全的环节缺乏预见性,未及时主动采取措施或采取的措施不力。

15患者因素护理是一项护患双方共同参与、共同协作的活动,护理活动的正确实施有赖于患者的密切配合及支持。作为护士,在巡视病区、实施护理措施过程中,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对患者积极进行心理疏导,耐心解释,规范职业行为,用法律来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提高患者的信任度,增强医院信誉。2常见的安全问题

21错抄、漏抄医嘱,而影响患者治疗。

22错服、多服、漏服药(包括未服药到口),按给药时间拖后或提前超过2小时。

23漏做药物过敏试验或做过敏试验后,未及时观察结果,又重做者,漏做膀胱冲洗等临床处置。

24发生Ⅱ度褥疮、Ⅱ度烫伤,经短期治疗痊愈,未造成不良后果。

25误发或漏发各种治疗饮食,对病情有一定影响。

26各种检查、会诊单预约不计时而影响检查及会诊。

27抢救时执行医嘱不及时,以致影响治疗而未造成不良后果。

28重要标本或未按要求留取、及时送验,以致影响检查结果。

29灭菌不彻底,培养有细菌生长,但未造成严重后果。3抓好护理安全预防

31常抓教育,强化安全意识[6]在日常工作中,有些护理人员法律意识薄弱,直至出现严重差错或事故,才体会到法律意识的重要。因此,应经常组织护士学习《医院护理工作管理制度》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与护理安全管理有关的文件。增强各级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坚持对护理人员进行经常性的法制教育。学习教育中,用好的典型广泛宣扬,分析违章事例敲警钟,运用安全质量实例讲道理。加强对护理不安全因素和差错事故隐患的管理,对潜在的不安全因素重点分析、重点讲评,对每一起护理缺陷和差错一查到底,明确责任,使当事者和护士们都受到教育,并警示大家,使全体护理人员明确规章制度是护理安全的保证,是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从而自觉地履行职责。

32加强业务培训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处事问题能力是安全护理最重要的基础护士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敏锐的观察力,熟练的监护技术和能及时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工作认真负责,有较强的敬业精神。

33节假日的护理安全管理节假日期间,由于护理人员相对减少,又无人监督,加之思想松懈,给护理工作质量的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易发生护理质量缺陷与事故。针对上述问题,应该在防范上下功夫,加强节前与职业道德的教育,树立良好的护理道德,尤其节假日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工作态度要始终如一,保证护理工作的安全。护士长根据科内患者的数量、质量、工作量妥善安排工作,合理分工,加强合作。节假日护士长参与科室值班,使科内工作秩序保持惯性运行,也可了解科室护理人员工作情况,也体现了对下级人员的关心和体贴。节日前护士长对急救室的物品、器材应准备齐全,保持性能良好,为抢救工作打好基础。

34强化优质服务抓好优质服务是防范护理安全的重要措施。把“以人为本”的思想贯彻到护理工作的点滴之中。本科要求护理人员做到患者住院有人迎,入科有宣教,检查有人陪,护理专人做,健康教育全程做,出院有指导。操作前解释到位,以取得患者配合,操作失败有致歉声,并能理解患者的误解。通过工休座谈会和优质服务工作进行,提高了护理服务的内涵和质量,融洽了护患关系。

35规范护理文书书写工作护理记录是护士书面沟通的一个重要渠道,也是解决医疗纠纷时重要的法律文书,护士应及时准确地做好各项护理记录。护理文书在记录的内容、要求和管理上要适应举证责任倒置的形势,体现护士的证据意识,重视和关注护理记录中与法律相悖的问题,从中发现细节问题,不断改进、不断提高。护理安全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与生命,护理质量的不断提高是护理安全的保证。所以,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进行护理的零缺陷控制,使护理质量不断提高,从而保证了护理安全。参 考 文 献

[1] 韩彩娟,李荣,孙晓敏.护理人员使用机制现状的调查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09,20:13-18.

[2] 张淼,王维利. 护理质量研究文献10年回顾与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6):648-651.

[3] 冯锐.临床护理质量安全管理[J].中外医疗,2010,2:124-125.

[4] 胡艳波.护理质量安全管理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65:45-48.

[5] 黄芸,王章琴.质控小组在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实践与体会[J].吉林医学,2008,11:134-136.

安全与质量范文第2篇

关键词:科级质控;PDCA;医疗质量与安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9年~2011年我院共发生有效投诉及纠纷206人次

由此可见,对医患沟通、工作责任心、核心制度、诊疗常规工作方面监管的缺失是患者投诉及纠纷发生的主要原因。

1.2方法 运用PDCA循环质控方法在医院临床、门诊、医技部门开展全员医疗质控执行标准培训;规范医务人员医疗行为;严格进行全程医疗监控管理,最终达到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目的。

1.2.1全员培训医疗质控执行标准

1.2.1.1每年开展1~2次医务人员质量意识、医疗安全教育。

1.2.1.2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核心制度、诊疗、技术操作常规等内容,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执行标准。

1.2.1.3加强对新员工、实习人员的岗前培训,加大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服务规范的培训和管理力度,注重医院品牌形象的树立。

1.2.1.4医务人员对医疗质控标准的知晓率达到95%以上。

1.2.1.5加强医疗人才队伍建设,对各级各类人员进行分层培训、管理,并建立人才技术档案。

1.2.2规范医务人员医疗行为

1.2.2.1严格执行各项核心制度、服务规范、工作认真负责,将患者的生命看得高于一切。

1.2.2.2恪守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做好首诊、首问负责制,熟练掌握专业技能,执行技术操作规程及诊疗常规,保证患者医疗安全及合法权益,不越权越级行医。

1.2.2.3对突发事件不隐瞒,对力所不及的事情及时向上级汇报,以减少负面影响及对患者不利因素的扩大态势。

1.2.3严格全程医疗监控管理

1.2.3.1选拔科室优秀的业务骨干为科室质控员,成立以科主任、护士长为组长的科级质控组织,充分发挥科级质控管理作用,完成从患者就医直至离院整个医疗活动的全程质量控制,努力较低医疗事故、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1.2.3.1.1对科室每位医务人员进行医疗质量管理内容的培训,主要内容为医疗安全教育、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安全意识。

1.2.3.1.2科室质控员首先应熟悉医疗质量管理指标及方法,质管科将相关内容制定成手册,人手一份,让每位医务人员熟悉质控标准。

1.2.3.1.3建立医务人员技术缺陷档案,科室对医务人员的"三基"、"三严"、日常医疗技术行为、医疗纠纷或投诉次数等考核内容每月有信息记录,目的是让全院医务人员重视并参与医疗质量管理。

1.2.3.1.4细化规章制度落实等方面的奖惩细则,加大奖惩力度,主要是核心制度落实、病历文件书写、处方质量、专科理论及业务技术水平、医患沟通、医疗纠纷及投诉等方面的奖惩。

1.2.3.2始终坚持管理与监督并重的理念

1.2.3.2.1科级质控小组制定切实可行的质控方案、落实目标、计划、效果评价及奖惩措施,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

1.2.3.2.2定期对科室医疗质量进行分析、讨论,对不能解决的问题向院级质控部门反馈。

1.2.3.2.3检查科室质量管理上的薄弱环节,不安全因素、诊疗常规、操作规程、医院规章、各类人员岗位职责的落实情况。

1.2.3.2.4重视对医生医患沟通技巧的培训工作,根据中华医学会近年来的跟踪调查,医患关系80%源于沟通不好[1],医务人员不善于倾听,倾听是发展医患间良好关系重要的一步,也是最基本的一项沟通技巧[2],做好此项工作,可以充分了解病情,减少漏诊、误诊,从而减少医疗纠纷和差错。

1.2.3.3全面落实六个关键环节的质量管理

1.2.3.3.1抓关键制度的落实,开展医疗安全专项检查整治工作,解决医疗安全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每月按标准督查医生核心制度、诊疗技术操作常规实施情况,定期组织科室医务人员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的演练,确保快捷、准确、有效地抢救患者。

1.2.3.3.2抓关键质量的管理:严格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制定具体评分标准、奖惩措施,坚持科室、医院两级审查在院和出院病历,保证住院病历甲级率达95%以上。院科两级质控组织联合督查毒麻药品和抗生素的使用及管理;保证科室各类急救设备处于功能状态。这些管理,对住院患者的诊断、治疗、康复等环节质量起到保障作用,为取得预计的终末质量提供质量保证。

1.2.3.3.3抓关键的工作人员:质控科负责对科主任工作的监管,科主任对业务骨干、思想有波动、责任心不强、技术水平差、新上岗人员要加强监控。

1.2.3.3.4抓关键的服务对象:科室高度重视对危重、疑难、新转入、手术、有纠纷隐患患者的诊疗服务工作。

1.2.3.3.5抓关键的环节:危重抢救、医患沟通、临床诊疗、技术操作、突发事件应对等工作环节。

1.2.3.3.6抓关键的时间:交接班、早夜班、节假日、特别繁忙和易疲劳的时间段。

1.2.3.4对影响诊疗活动质量的诸多因素进行调研,有计划、针对性地制定全面的干预措施,做好持续质量改进工作。

1.2.3.4.1科室组织医生从患者角度讨论医疗质量,寻找阻碍医疗质量提高、影响医患关系的症结及因素,及时制定整改措施,进入下一个质控循环。

1.2.3.4.2将每月各项医疗质量检查结果记录于医务人员技术缺陷档案,根据奖惩条例给予相应的惩罚措施。

2 结果

通过加强对科级质控组织的管理和监控,我院2012年~2014年发生有效投诉及纠纷114例、医疗纠纷及投诉发生率比前3年下降了43.06%

3 结论

巧用PDCA方法加强医院科级质控组织的管理和监控,真正发挥了其作用,做到了全员参与质控管理,是提高医疗质量,防范医疗纠纷的重要举措。总之,计划是写好要做的、实施是做好所写的、查核是看所做的、处置是指导下一步质控工作重点,运用PDCA进行循环医疗质控,让我们的工作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有条不紊。

参考文献:

安全与质量范文第3篇

关键词:桥梁;施工管理;质量控制;安全

引言

桥梁的建设步伐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在全国各地展开,但频繁出现的质量与安全事故使桥梁的施工管理问题也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为了优质、安全地完成桥梁的施工,施工组织者一定要严把桥梁施工质量关和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控制。本文结合工程实践,谈谈桥梁工程项目部如何做好桥梁施工的质量与安全控制。

1.项目前期准备工作

1.1 项目管理目标与规划

项目管理是指以高效率地实现项目目标为目的,以项目经理负责制为基础,能够对工程项目(或其他一次性事业)按照其内在规律进行有效地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的管理系统。管理目标的泛化作为一般意义上的项目管理目标,是要实现项目的质量目标、经济目标、进度目标。

工程项目管理者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扮演集策划者、组织者、协调者、监督者一身的角色,对建设项目实施全过程、全方位、动态的管理,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项目总监的问题。特别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建筑市场的逐步规范和已加入WTO的现实,中国更需要真正意义上的项目管理,以满足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和国内市场的需要,这就使得项目经理与项目部的作用逐渐强化。

项目管理目标对一个项目重要性不言而喻,对桥梁施工阶段来说更是基础性的部分。在施工初期,项目部应该明确确立项目管理目标,明确未来项目要完成或者达到的水平与标准,并且制定相应的项目管理规划,在规划中必须明确桥梁施工的工期、项目质量、安全、成本、合同、信息等各项目标,制定相应的文明施工和环保措施,对各施工环节都进行部署。对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风险应该做出预测, 并且制定合理的应对措施。

1.2 场地规划与机构设置

开工之前,应对施工场地进行勘察, 了解工程所在地的地形、人文、气候等环境条件,初步对施工场地进行平整、规划,明确划分生产区、办公区与生活区等。同时,按照工程项目管理成立项目经理部,下设工程技术、机材、质管、财务、经营、人事、行政等部门。另外,根据工程特点,组建测量、混凝土、基础、架梁等专业队,成立电焊、张拉、钢筋等工班。

1.3 编写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方案

项目部组织技术人员要精心编写施工组织设计,且在以后的施工过程中要不断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根据工程的设计要求和技术特点,认真编号每个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在每个分项工程施工前,由项目技术主办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施工技术交底,从技术人员到工班作业操作人员,层层落实,保证施工方案的顺利实施。

2.施工项目管理

2.1 进度控制

根据总工期目标,项目部开工前应编制总体网络施工进度计划,确定影响工程施工的关键线路和关键工序,把关键线路和关键工序作为施工控制的重点。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根据各个阶段的实施计划要求,制定阶段性的网络计划,并定期检查计划的落实情况。

2.2 技术管理

桥梁建设的技术要求非常高,如墩基础、墩身、主桥箱梁对技术都要求非高。而且考虑到地质情况、气候等施工环境,不断地克服施工中的难题,对项目目标的完成至关重要,因此,项目部专门应成立技术攻关小组,以科学的态度、务实的精神,大胆创新, 不断解决施工难题,为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扫清技术障碍。

2.3 质量控制

在工程开工后,项目部在目标的指引下,逐渐形成优质完成本项目目标的指导思想。其次,项目部建立了一系列质量管理制度,形成一套健全的质量管理网络。例如,要制定保证桥梁施工质量保证措施的管理制度、对桥梁施工质量检查的管理制度以及桥梁施工质量的奖励规定等制度,还要实行岗位责任制,分清从项目部领导到每一位员工的岗位职责,加强员工的质量意识,促使每一个岗位都能够对项目的工程质量进行把关。

2.4 安全控制

在施工现场,建立以项目经理为中心、安全负责人为主的安全领导机构。制定出各项安全技术措施,确保在施工中安全工作在受控情况下进行。把安全生产放在重要位置来抓,使全体人员都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2.4.1 加强安全生产

①做好安全生产的基础工作。在生产活动中,必须按“安全工作标准”落实好各项生产活动,使生产活动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a审核雇佣单位的安全资格认证及施工队长的安全合格证。b与雇佣单位签好安全合同。c做好民工队伍住地安全管理工作。d做好岗前培训及安全教育工作。e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好各项安全责任制。

2.4.2 做好各工种和各工序安全规范的制定

①制定安全实施规范和实施细则,并做好安全技术交底,使施工者人人都懂得安全技术规范,确保安全生产。②做好对高空作业人员的岗前安全技术交底和培训工作,对防护设施经常进行检查,确保安全网、安全护栏规范有效。③满堂支架必须经过安全计算,必须安全、经济、合理;支架基础必须牢固结实,并设有合理的排水系统,确保支架安全可靠;混凝土浇筑时必须均匀浇筑,并指定专人检查支架的状态;泵车输送混凝土时,严禁将输送管道与排架接触;排架拆除前对作业者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并派专人在现场监护。④现场安全用电严格按国家有关规定和安全技术规范执行,各种用电设备均要求接零和接地保护。电工每天必须对线路和用电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马上处理,并做好检查和事故处理记录。

2.4.3 严格执行现行的施工安全规范

施工现场应严格执行施工安全规范,施工人员在施工时要严格执行现行的施工安全规范,包括《筑施工安全标准检查》、《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等等。

要以预防为主,加强职工思想教育。要职工牢固树立安全就是效益的思想,进行安全培训始终贯穿“预防为主”的思想。“预防为主”是实现“安全第一”的基础,“预防为主”就是要做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预防为主”给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将安全管理由过去传统的事故处理型转变为现代的事故预防型,把工作重点放在“预防为主”的工作上。

2.5 成本控制

在做好进度、质量、安全的前提下,为了有效控制好项目成本,项目部应建立全面成本控制体系,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对项目所发生的全部费用进行控制。首先,从施工组织设计考虑,根据工程的施工特点、技术要求,结合项目部的施工能力、技术水平、机械设备等实际情况,选用经济、合理、科学的施工方案,缩短工期,减少成本支出。其次,从技术的角度来控制,每个施工方案都进行经济性论证,通过技术创新、工艺改进而降低成本。第三,通过管理创新进行控制,项目部开展目标成本管理,项目一开始就制定目标成本计划,把目标成本计划分解为单元工程成本,从而把成本责任落实到班组、个人中去。在实施目标成本管理中,项目部不断挖掘各种降低成本的潜力,如材料采购采用公开、公平、公正地竞价,在保证钢筋、水泥、小五金等材料质量的前提下,大大降低材料价格、降低工程成本。

安全与质量范文第4篇

关键词:工程质量安全;控制要点;监督

为提高建设工程的质量安全,应对工程质量安全的控制要点与监管工作进行深入探索,以维护国家及社会公众的合法利益,完善以规范标准为核心的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质量安全治理及监督体系,以工程项目与建设主体为中心,全方位、多幅度开展工程质量安全控制与监管,逐步稳定建筑市场秩序,避免安全事故出现。

一、我国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的现状

现代我国还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时期,以公共项目主导的政府投资,在建筑总投资中占了极高比重,且辐射了经济、科教及文化等多个领域。最近几年,国家中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决和 4万亿国家投资经济计划的运行,掀起了新的投资热潮。国家投资项目不管是在数量、额度还是资金管理上,其复杂程度都超出了以往。但是,在经济告诉发展的同时,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率也在逐步上升。部分建筑质量的现状,不容乐观。2010年,建筑工程出现的垮塌事故不断增加。据初步统计,该年5月份就相继发生了黑龙江某在建江桥垮塌、广州在建楼房坍塌致1死多伤等质量安全事故....,其连锁反应极为强烈,质量安全如此低劣,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损失。基于此,强化工程质量监管,不仅是出于对工程质量负责,同时也有利于维护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工程质量安全控制要点分析

(一)依程序办事,严格执行施工方案

应依据程序办事,认真做好图纸设计、施工方案设计与技术交底工作。工程管理和技术人员应全面参透图纸,施工前应做好施工组织设计与分项工程技术交底,并根据图纸进行施工,严格执行施工方案及各项管理方案。针对各道工序,应完善相应的质量、安全检验系统,发挥其对各道工序之间的承接作用。根据相关方面研究,应修订和明确图纸设计与施工方案,并认真予以落实。

(二)施工质量、安全预控

1.材料物资管理

1)材料、物资应向考评合格的分供方厂家或信誉较高的商家进行采购,所采购的材料或设备应配备出厂合格证、或使用说明书,确保工程材料都符合质量要求。2)应严格控制好原材料质量,材料到场应携带备案证书、合格证等资料,避免不达标的材料进场。3)用于地下结构的砼,应与预防碱集料反应的相关规定相符合,避免使用质量低劣的材料。4)应尽量使用环保产品。5)材料标识:材料验收通过后应安排进场,并对其进行分类码放,做好相应的标识。

2.特殊工种及上岗技术培训

1)根据工程特点及施工难点,以及现场的施工状况,应对所有参建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与安全知识培训,通过后方可允许其上岗。培训项目及内容应包含地下防水、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钢筋连接以及预应力梁施工等方面。2)季节性施工之前,项目办应对试验员和资料员等相关岗位人员展开技术培训,以便更好地开展季节性施工工作。

(三)施工资料管理

项目经理部应安排专职资料员,来对施工技术资料进行管理。资料员需根据《项目办管理手册工程资料管理规程》,收集、整理并对各项技术资料进行归档,以便更好地把握施工质量和进度,要对分包单位资料进行有效管理。此外,现场技术责任人还应对相关部门进行协调,动员资料编制认真完成资料编写及其达标状况,提高资料的有效性。质检员应对质量进行审核,并根据验评标准来评定等级,做到签证齐全。

三、加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的对策

(一)稳定建筑市场,强化安全监管

建筑工程可谓是安全隐患的源头,应对其进行严格监管,将全部工程项目建设都列入质量安全监督行列,并对建筑市场进行整治,对违反政府质量安全监管制度的工程,应予以严厉处罚。监管工作应尽量做到全面,消除各种安全监督死角与盲区,从源头上把握好监管关口。

(二)适时改革监督机构

监督机构,是建筑工程执行质量安全监督行为的主体,通常还负责对工程项目质量安全进行权威性测评。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监督机构应对材料质量标准、工程结构的安全、耐久性,以及建筑物的功能及设计要求等进行严格监管。现实中,监督单位因技术、资金或人力投入较小,安全监督的合理性、技术性相对较低,所以更应强化对监察督机构的改革力度,使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走上规范化发展道路。

(三)提高安全监管人员的整体素质

强化对工程监管人员职业素养及专业技能的培训,并对其展开严格考核,合格者颁发从业资格证书,与此同时,还应增强监管人员的法律意识,使其了解安全监督工作的必要性,对于那些抵触安全检查或其他违法行为,应严格予以惩处。应积极同各项建设工程责任人签署安全生产责任书,并对质量安全进行专项检查,每季度应举办一场安全监督会议,对于检查中中出现的问题,应认真予以分析并下发到建筑企业,催促其进行现场整改。此外,应增强监督实施力度,对那些拒绝整改或安全问题严重的单位,应采取必要的处罚措施并令其停工整顿,避免安全事故再次出现。

结论:

建筑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支柱性行业,它在创造价值的同时,也暴露出很多事故隐患。因而,我们需要建立工程质量安全保证、治理及监督体系,抓住工程质量安全控制要点,认真做好监管工作,从而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及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关罡.中国住宅工程质量问题的循证管理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3

安全与质量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植物保护;措施

植物保护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保障,在现代农业已离不开农药的情况下,科学、绿色的植保技术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必要要求。它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药合理使用准则》等法律法规的目的一致,就是要减少不科学用药,从农业生产源头防止农用化学品及植物病源毒素对农产品的污染,保障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1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

1.1生产者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偏低,偏爱高毒农药

虽然农业部在高毒农药的售卖、用药量、用药次数、用药方法上有严格限制,但有些生产者为了追求短期利益,违规使用高毒、高残甚至禁用农药,而且很多生产者多年只使用一种农药,使病虫害产生抗药性,想要继续控制病虫害就只能不断加大用药量,加之现在农药品种繁多,一种药剂多种商品包装,生产者没有专业知识很难辨别,施药没效就又不断加大药量和施药次数,危害农产品质量安全。

1.2现有种植模式导致污染恶循环

现代种植农药的使用贯穿于整个作物栽培的全过程,尤其是反季节蔬菜和设施蔬菜,其实就是由农药、化肥、农膜组合成的“有毒”微环境。大量的农膜、农药、化肥的使用不仅造成土壤、水体的污染,而且使得新的病虫害不断出现,蔓延更快、危害更重、从而又不得进一步加大农药的用量,形成“鸦片式治疗”的恶性循环。

1.3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之间的矛盾

标准化生产要求农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从种苗的选用、作物的栽培、田间的管理再到产品的收获、储藏、运输都有统一的标准,这样才能生产出高标准、高质量的农产品。然而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农民经营的土地规模小,一家一户的分散生产模式不仅很难满足农业生产标准化、科技化的要求,而且也在无形中制约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提升。

1.4非化学防治,成本太高

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包括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及生物防治等。农业防治利用栽培措施或选育抗病、抗虫作物品种防治有害生物,历史悠久,无需劳动力以外的其他投入,但单一使用效果不佳;物理防治利用电、光、辐射、力、温湿度等物理因子对植物病虫害进行防治,安全无污染,但投入成本较高,见效慢,不易彻底;生物防治利用一种生物对付另外一种生物,优点是只对标靶生物有害,对环境、鱼类、蜜蜂及人类无害,但是防治过程见效慢,操作复杂,成本高;化学防治又叫农药防治,其见效快,成本低,操作简单,但高毒、高残农药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威胁。成本高、操作复杂、见效慢等特点就使得许多生产者在种植过程中生产者就只采用见效快、成本低、操作简单的化学防治。

1.5监督管理体制不完善,基层监测缺位

目前,我国市、县一级的监测设备存在运行成本高,检测时间长等特点,而基层农残监测机构存在缺位或职能职责分工不明确,执法力度不够等情况,由于基层监管机构缺乏监测人员和监测设备,不能及时监测出农产品农药残留情况或不能对生产者采取相应处罚,让生产者抱有侥幸心理,忽视农产品质量安全。

2绿色植保助力农产品质量安全

2.1绿色植保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是一个植物病虫灾害极易发生的国家,据统计在我国易发生且能对农作物造成严重影响的病虫害多达1600多种,其中能造成大面积作物受损、严重损害经济发展的病虫害有100多种。这些病虫害的发生使农作物大量受损,威胁农产品质量安全。而这些病虫害一旦爆发,可使我国每年损失粮食1000多亿kg,棉花作物损失2亿kg,水果蔬菜等更是不可计数,直接对经济损害高达5000亿元。因此有害生物的防控是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对病虫害的防治应贯穿于农业生产的全过程,采取行之有效的植保技术,便可以大大降低农作物的病虫害爆发,甚至增加产量,提高经济收益,减少损失。而绿色植保是与自然生态系统和谐友好的植保方法,不会破坏自然生态环境,能有效保障农业生产及其产品质量安全。

2.2从源头禁止高毒、高残农药

用法律的手段从源头禁止高毒、高残农药的生产和经营,是控制高毒、高残农药流向市场、流向餐桌最有效的方式。

2.3预防为主,生态防治

农业防治,选用抗病、虫品种,调整品种布局、改善作物的生长环境、选留健康种苗、轮作、深耕灭茬、调节播种期、合理施肥、及时灌溉排水、适度整枝打杈、搞好田园卫生和安全运输贮藏等;物理防治,晒种、热水浸种,利用昆虫趋光、趋色性,悬挂杀虫灯,张贴有色板等;生物防治,推广百僵菌、苏云金杆菌,释放寄生蜂等,达到以菌治虫、以虫治虫的目的。

2.4科学合理的化学防治

根据病虫害发生的种类,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防治,根据病虫害发生的规律,严格掌握最佳防治时间和农药用量。防治中做到交替用药,延缓病虫害产生抗药性。根据天气、设施合理选用喷雾法、烟雾法等施药方法,严格执行安全使用农药操作规程,禁止使用高毒、高残及禁用农药。

3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其他措施

3.1推行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统防统治

推行规模化、产业化经营,专业化统防统治,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举措,是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的关键抓手。采用金融机构+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生产方式,统一机具、统一农药、统一时间、统一人员,完全排除使用剧毒、高毒农药和盲目用药的可能性,提高作物的安全生产水平,节本增收。

3.2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实行责任倒逼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对农产品产地、农产品生产、农业投入品使用及监督检查均有严格的规定,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规定保护农产品产地,规范农产品的生产和投入品的使用,严格执行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利用“产地准出”制约农产品在生产、储藏、运输过程中的规范化管理,保障上市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利用农产品“市场准入”制约农产品经营者明确农产品市场销售相关主体义务,履行农产品市场准入管理,建立入市销售档案、市场检查、信息报告等。农产品的“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的无缝连接,严把农产品生产、收获、储藏、运输、上市质量关,做好全过程记录,强化落实每个环节责任人责任,签订产品质量承诺书,实行责任倒逼,严格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追究,严肃追究失职渎职人员责任。

3.3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制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一个系统的工作,并不仅限于农产品上市的“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具有一套科学完善的检测机制,也是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条件。检测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对检测工作进行规划和部署,逐渐进行完善,建立一个从上至下的监测体系,严控农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确保从农产品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储备运输等环节都能实现有效检测,增强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的自律意识。同时检测部门还应采用先进的科学仪器和设备,加强检测人员的培训,提高农残检测仪器的监测的精度和范围,提升检测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业务能力,整体加强检测队伍建设。

3.4全程监管,建立追溯系统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用一个云端数据中心将生产者、监管部门和消费者连接起来,制定追溯制度,实现全程监管。生产者制定标准化生产规程,建立投入品、农事生产档案,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理念贯穿到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发现产品质量问题,质量追溯负责人从产品运输、贮藏、收获、农药使用、肥料使用、灌溉水源逐一排查,最终找到产品质量变化的原因,并进行及时整改。

4结语

综上所诉,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我国发展的方方面面,而植物保护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需谨慎对待植保工作。不断开发新型植保技术与落实、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措施,从根本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1]李明立,任万明.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M].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2]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树立植物保护新理念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J].中国农业信息,2006,(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