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村养老保险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农村商业养老保险是对社会养老保险的重要补充。近几年,国家对农民养老保障问题越来越关注,2012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我国全面普及,但是社会保险的覆盖率低、保障金额有限,难以满足人们老年时正常生活需求,商业养老保险可以有效弥补社会养老保障的不足。商业养老保险可以提供不同层次的养老保障,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在人们有劳动能力和经济支付能力的条件下为自己购买一份商业养老保险,在年老没有劳动能力时依然可以保证自己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对年老生活是一种可靠的保障。
(二)农村商业养老保险是应对传统养老模式弱化的有效途径。我国农村传统养老模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家庭养老,依靠家庭成员间的扶助来养老,在我国农村主要是指根深蒂固的养儿防老。但是现如今这种模式逐渐在弱化,一部分原因是有些子女由于种种原因而不愿意赡养老人,例如在子女多的情况下就会因为老人财产分配不均等问题导致子女虽有能力但是拒绝抚养老人,导致老人年迈时无人照料,这种情况在农村时有发生。更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家庭规模缩小。由于上世纪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导致现今我国农村家庭趋向4-2-1或4-2-2结构、这意味着一对年轻的夫妇既要抚养一个或两个孩子同时又要扶养双方父母四位老人,无论经济上精力上都很难照顾周全,所以家庭养老模式势必弱化。第二种是土地养老。自古以来土地都是农民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但是近几年由于城市建设扩大、小乡镇的扩建等占用了很大一部分农民耕地,仅仅依靠土地来养老的观念已经禁不住考验,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在家庭养老和土地养老弱化的情况下发展商业养老保险显得尤为必要。
(三)农村商业养老保险是保险行业发展的机遇。我们国家绝大多数人口都居住在农村,随着老龄化的严峻,农村人口养老保障问题更加突出,而农村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几乎是一个从未开发的巨大潜在市场,保险公司要抓住这个机遇,利用好农村这个巨大的保险市场来扩大养老保险业务,为保险业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前景。
(四)农村居民收入在不断增加。如今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经济发展迅速,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可支配收入越来越多,1月19日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5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22元,比上年增长8.9%。可以看出随着农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对商业养老保险的购买更具备支付能力。
二、农村商业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居民对保险的认同度低。保险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一直有待提高,尤其是农村居民,其教育文化水平相对于城镇较低,对保险的认同度不高,没有正确的认识到保险的保障作用和功能,甚至错误的理解为保险没有用、浪费钱,对保险充满排斥情绪。这种误读和悲观情绪成为制约农村商业养老保险的一大问题。
(二)农村居民未意识到养老风险的存在,购买意识淡薄。现如今在计划生育政策影响下,家庭规模在缩小,面对4-2-1和4-2-2的家庭结构,子女对父母的赡养压力是非常大的,甚至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很多家庭是独生子女,一旦子女发生意外,父母晚年没有劳动能力时将没有经济来源无依无靠。这些问题将会导致养老存在一定的风险性,但是绝大多数农村居民没有意识到养老风险的存在及其严峻性。依然是根深蒂固的养儿防老思想,即使有足够的资金去购买商业养老保险,农村居民也会选择把钱存进银行或分给子女而不会倾向去买保险。
(三)保险公司对保险市场不重视。几乎所有保险公司都把关注点放在了城市,对农村保险市场很少涉足,有的保险公司虽然进入了农村保险市场,但并未对农村市场进行深入的考察和研究,而只是简单的把在城市开展的养老保险业务、保单转移到了农村,通常造成保险费率偏高农民无力支付、产品设计与农民需求不匹配等问题的出现,这种做法久而久之便会抑制农民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积极性。农村和城市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市场,各有各的特点,对于农村市场而言需要保险公司的高度重视。
(四)政府的支持力度不足。政府对商业养老保险的支持力度不够,虽然在2014年8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现代保险服务业的目标,指出要充分推进商业养老,以商业养老对现有的保障程度较低的养老、医疗社保提供强有力补充。但是并未对商业养老保险现状做出实质性的改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一直在进行积极的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农村商业养老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对保险优惠力度也不明显。
三、农村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对策
(一)保险公司加大宣传力度。农村居民不愿意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对商业养老保险缺乏了解甚至是误读,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保险公司要加大对养老保险的宣传力度,使得更多农村居民了解商业养老保险。首先保险公司可以通过挨家挨户发放保险宣传单、在村镇举办义演活动等引起农民对养老保险的关注度,并在村里设立小型保险咨询服务站,方便农民进一步咨询保单缴费和养老保障金额等相关问题。保险公司还可以通过先向村干部或村镇里德高望重的人普及养老保险知识并详细介绍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必要性,当得到这些人的高度认可后,他们首先会为自己购买一份保险继而在村里宣传养老保险的保障作用,农村居民可能会对保险公司人员的上门宣传行为怀有排斥心理,但对于村干部或村里德高望重人的建议会很容易采纳和接受,这样对商业养老保险在农村的宣传及开展大大有力。
(二)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各行各业的发展都依赖于政府的导向与政策支持,商业养老保险在农村市场的开展和深入更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对于农村保险市场,由于农村居民的经济条件有限,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相对于城市一定是偏低的,同时又是一个需要新开拓的市场,前期对农村市场的考察、调研、保单设计、营销成本等又会很高,综合来看养老保险公司的利润情况不会特别可观,而商业养老保险公司又是一个盈利机构,如果没有政府作为强有力的后盾,保险公司将很难有动力深入开拓农村养老保险市场。目前面对愈发严重的老龄化形式,我国养老问题亟需解决,在农村更是急需商业养老保险来缓解养老压力,所以政府要给予保险公司以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支持政策。例如保险公司在乡镇修建保险机构时政府可以以相对较低的土地出让价格出让给保险公司;还可以对专营农村商业养老保险的保险公司给予一定程度上的免税或减税待遇等。
(三)保险公司强化服务意识。保险本身就作为一种服务行业,所以保险工作人员一定要有良好的职业素养,首先要到诚实守信,对每一份保单都要尽到如实告知的义务,不能有欺诈或隐瞒的行为发生;其次,在农村开展养老保险业务所面临的群体通常是年龄大、受教育程度偏低的农民,这就要求保险工作人员要耐心细致的为农民讲解保险的保障功能及每一份保单的具体情况,设身处地的为每一位投保者推荐适合的保单,真正做到为农民的养老增添一份保障,为完善养老保障体系贡献力量。
关键词:青口镇;养老保障;农村养老保险;模式
青口镇地处闽侯县与长乐市接壤地带,是农村地域依赖工业发展而逐渐实现城镇化的典范。随着工业用地规模的急剧扩大,该镇出现了许多失地农民群体,农村老年人生活保障亟待解决。
一、青口镇养老保障现状
1.家庭养老:所谓家庭养老,即以家庭为单位,由家庭成员主要是年轻子女或孙子女赡养年老家庭成员的养老方式,主要内容有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三个方面。据调查,青口镇每百个农户中就有60户是子女和老人住在一起的情况,75%以上的老年人主要由子女照料,[ZW(DY]第一阶段研究成果.他们走上的生活路——青口镇家庭收入与老年人保障状况的调查。[ZW)]家庭养老依然是青口镇地区最主要的养老方式。随着社会转变和经济转型,该镇家庭养老保障功能愈显弱化,具体表现在经济供养上,家庭收入一般先满足小孩的生活、教育支出等需求,再满足青年夫妇自身的基本需求,之后才会考虑到老年人的生活需求,老年人在现代小型化、核心型家庭中经济供给凸显边缘化倾向;在生活照料方面,约57%的子女因外出务工,不常回家等原因无暇照顾老人,其中33%的子女还把孩子和家中家务留给老人,①老人生活负担沉重;在精神慰藉方面,因子女思想价值观念的变化和对新的生活方式的追求使得老人与子女之间缺乏感情交流,其精神慰藉难以实现。
2.土地养老:土地在农户家庭生产经营活动中始终扮演着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功能的双重角色,是农民养老的主要基础和经济支柱。近几年来,青口镇工业化规模急剧扩大,在各类工业辐射范围内的村庄(宏四村、宏三村、农光村和付竹村等),农民耕种的土地几乎全部被征用。许多农民顿时成为“务农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群体。绝大部分老年人因脱离土地而失去创造收入的机会,生活上对外界货币性供给的依赖性增强,经济上供养来源缺乏稳定性且隐藏风险。截至2006年,青口镇工业投资开发区规划用地面积1000公顷,[ZW(DY]闽侯县青口投资区管委会。申请保留开发区基本情况表,2005。[ZW)]全镇约70%的耕地、园林或草地将都被征用。按该镇农村各类土地年平均经营收入1.033万元/亩[ZW(DY]青口镇农村经济收益分配统计表(1-1)农村经济基本情况统计表(5-1)2007-01-01。
3.集体养老(失地保障):青口镇集体养老方式以行政村为单位,将祠堂改造为敬老院向各村庄的5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娱乐场所和老年服务。但是,由于集体经济力量薄弱及镇政府的不重视等因素导致敬老院养老保障功能名存实亡,许多村庄敬老院竟成了年轻人赌博的避难所。据了解,该镇39个行政村的敬老院中,功能发挥较充分的仅有幸福村一个,敬老院集中式供养的保障功能基本缺失。另外,自征用土地以来,政府除给予一次性土地补偿金外,在部分征地的村庄内对55岁以上的老年人每月发给一定数额的养老金或口粮补助费(50元/人•月、200元/人•季度、100元/人•月、110元/人•月)①,但由于覆盖范围(覆盖率只有12.8%)相当有限和给付标准不统一、给付水平不高等因素,其保障作用并不十分有效。
二、青口镇养老保障现状成因分析
1.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和思想观念的多元化造成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
城镇化、工业化建设过程中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增强,农业人口非农化的加快成为农村发展的主流动力。在青口镇人均土地日益减少和农业劳动低效益等客观情况的驱使下,大量农村青年劳动力离开农村奔向城市寻求工作,使得农村地域内老年人的供养人力不足,老年人生活无法得到照料,甚至于青年劳动力脱离农业生产以后,老年人不得不承担照顾孙辈和整理家务的重担,青年人和老年人之间似乎形成了类似于“劳动合同”式的养老契约,家庭养老保障功能发生扭曲。
2.政府养老保障职能的缺位使农村养老保障功能难以充分发挥
养老保障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是维系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条件。现在青口镇大多数老年人生活状况并不乐观,集中表现为失地养老金补贴标准过低且不具可持续性、非失地农民基本上无法得到政府补贴、只有家庭极其贫困的老年群体才可得到救济金。总体上看,青口镇为老年人提供的养老保障仍以社会救助为主,保障层次相当低,与当地城镇化过程中经济发展水平极不相适应。据统计,2006年该镇老年人人均月消费支出在200元以上的占90.3%,而政府给予补助的最高金额约100元左右,[ZW(DY]第一阶段研究成果,他们走上的生活路——青口家庭收入与老年人保障状况调查。[ZW)]保障水平根本不足以满足农村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3.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缺失,制约着该镇老年保障工作向纵深式发展
青口镇目前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除“五保”供养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外,社会养老保险仍处于缺失状态,其泛散而非制度性的保障状况使得农村居民特别是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没有得到切实改善,相对贫困人口数略呈有上升趋势。
三、构建青口镇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
(一)青口镇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和保障需求
从收入水平角度来看,2007年青口镇农民人均年收入6080元,人均年消费支出3578.96元[ZW(DY]闽侯县政府政府工作报告,2007,(12)。[ZW)],人均纯收入约3500元。而据福建省统计数据显示,全省人均纯收入约为2132.76元,青口镇地域人均年纯收入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经济基础较好。与此同时,城镇化带来了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农民害怕承担风险的心理间矛盾增加了农民对社会保险的需求,调查显示,高达89.9%的中年农民对实施农村养老保险的态度是赞成的。①
(二)青口镇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设计
1.实施对象
(1)种养农民,指从事传统农业活动,主要依靠土地收入为生的农民,约35500人;(2)农民工,指在乡镇企业或流入城市从事非农产业,但又受户籍制度局部约束,非完全脱离土地关系的农民,目前总量约20000人;(3)失地农民(不包括种养农民、农民工),指因工业占地而失去全部或部分耕种土地的农民,其总量为6000人,占全镇农业劳动力8%,且每年以2%~3%的数量增加。②
2.筹资及给付
实施对象的多元化特性决定了筹资及给付的多样化。
(1)农民工——根据从事劳动的地域范围和流动性特点,大致可分为乡镇企业职工和城镇企业职工两类。针对进城的农民工,应强制其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或试点中的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缴费实行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共担原则,给付标准为上年度城镇农民工平均工资或城镇人口最低工资的一定比例,劳动关系转移时个人账户储存额和统筹账户部分可转化成各类型群体养老保险模式中相应的缴费年限而随之转移;对于乡镇企业职工则应该依靠县政府、镇政府共同制定专门法规政策强制实行参保,具体要依据全镇企业和农民工的经济承受能力来确定缴费比例,遵循政府,企业和个人三方共担原则,缴费满一定年限后,可按乡镇企业职工上年度平均工资一定比例取得养老金待遇。
(2)失地农民——其参加养老保险条件并不是以就业后的劳动关系为基础,缴费基数也非以工资收入为依据,对其实施保障更重要是强调政府的责任。因为土地经营收入是农民进行养老储蓄的主要来源,没有了土地,其最基本生活水平就失去了可靠保证。失地农民的筹资形式可由“县政府从土地出让金收入中列支、镇政府从土地补偿费中列支及农民个人缴费三个部分按合理比例(比例应适当体现补偿性质,以激励农民的参保积极性)构成,建立以个人账户为主体,集体统筹后备金账户为辅的筹资模式,给付标准实行“个人账户/120+政府补贴”的模式,其中政府补贴实行维持被保险人基本生活待遇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补足差额制度,补贴资金大部分来源于集体统筹后备金的投资收益,辅之以公共财政列支。
(3)种养农民——坚持农民自愿和个人账户相结合,政府通过实行缴费补贴、基金贴息、待遇调整、老人直补等多种参保补贴方式,建立个人缴费、政府补贴的筹资机制,引导农民参保。其中政府缴费补贴的资金投入以公共财政支出的方式划入“个人账户”,并对参保人员根据年龄的不同给予适当的补贴。同时,由于种养农民生产的周期性和收入的不稳定性等特征,允许农民按月、按季度、按年度等多种灵活缴费方式进行缴费,并适当根据全镇种养农民的家庭收入的一定比例,设定一个定期变动的缴费基数(如:南平延平区缴费标准按上年农民人均收入的100%~300%为基数,按基数的18%进行缴费),制定较为科学的缴费比例筹集资金。其给付待遇上考虑完全取决于个人账户积累额及其投资收益,超过法定领取年限的养老金给付由县、镇两级政府承担。
3.基金的管理运营
鉴于商业保险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发挥社会“安全网”和“减震器”的功能上存在一致性,在现阶段青口镇保险资源几乎缺失,开发潜力相当大的前提下,应该鼓励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由政府和商业保险公司相合作,以求充分发挥政府集中管理和私营竞争管理的优越性,推进基金管理的公共化与私营化紧密结合,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监督制衡,可以很好地克服“所有者缺位”问题,也能够通过消除政府垄断,强化市场竞争,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的收益率。
在政府与商业保险公司合作的管理模式下,青口镇政府主要负责相关政策的制定,保险费用的筹集以及资金投资营运方面的监督;而商业保险公司负责经办养老保险业务和管理养老保险基金(这样就实现了行政管理与基金运营相分离,推动了待遇支付的社会化,有效减少拖欠现象,一定程度上提高农民参保积极性。)当基金发生盈余时商业保险公司可在一定限额内按一定比例提取;若发生亏损,由政府与保险公司共同分担。
参考文献:
[1]福建省农村社保模式及其方案课题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创新[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2]阳义南.四支柱模式:农村养老保险体系研究[J].农业经济,2004,(4).
[3]冼青华.论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5).
[4]李迎生.社会保障与社会结构转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一、农村养老保险的基本内容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由政府组织实施的保障农村老年居民基本生活的社会保障事业。
*、基本特点:(*)基金筹集以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政策扶持,以自我保障为主,不给政府背包袱;(*)实行储备积累,建立个人帐户,农民个人缴费和集体补助全部记在个人名下,属于个人所有。个人领取养老金的多少取决于个人缴费的多少和积累时间的长短,养老基金没有互济;(*)采取县(市)政府组织引导和农民自愿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基金运营方式为储蓄、购买国债,实现保值增值;(*)与城镇养老保险比,农村养老保险没有历史包袱,是一项全新的事业;农村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较低。
*、参保对象:全体农民。我区村干、乡镇企业职工、民办教师和“双女户”结扎对象。
*、管理部门:民政部门负责管理农村养老保险工作,财政部门负责对基金实行财政专户管理和收支两线管理,并实施财务监督。
二、*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过程和现状
*区地处武汉北部,现辖*个街镇场区,+图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万人,农业人口*万人。*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从*年开始启动,近十四年来,有起有落,有轰轰烈烈的时候,有停滞不前的时候,有萎缩滑坡的时候。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为保障农民“老有所养”,预防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冲击,以及稳定村干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启动发展阶段(*年—*年):*年我区被列为全国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县(区),全武汉市有*个。*年当年实现参保农民*人,征收基金*万元,*到*年每年平均征收基金近*万元,到*年底参保人数达*人,基金达*万元。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开展较好,其主要原因有五:(*)国家大力推行,给予了政策上的扶持。*年《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号)将武汉市列为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重点地区。以后民政部又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农村养老保险政策,*年,民政部公布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方案》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基本原则、保险对象、保险费交纳和领取、保险资金的筹集、基金的管理等问题作出了规定,为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提供了制度保障。(*)政府积极引导。我区将农村养老保险工作纳政府工作目标,并将农保基金征收任务分解落实到乡镇政府。(*)民政部门高度重视,将农村养老保险工作作为中心工作之一,并在各乡镇民政办增设*—*名专职工作人员。(*)工作经费较为充足。根据民政部民办发[*]*号文件,可以按当年收取的保险费总额的*%提取管理服务费。*到*年提取了管理费*多万元,一是作为农村养老保险工作人员经费,二是作为乡镇完成基金征收任务的奖励,极大地提高了工作人员和乡镇的工作积极性。(*)养老保险承诺利率较高,*年——*年*月为年复利*.*%,*年——*年*月为年复利*%,*年——*年*月为年复利*.*%,利率较高较好地调动了农民参保的积极性。
*、调整整顿阶段(*年—*年):*年,国家发现农村养老保险存在基金挤占挪用、违规投资、乡镇和村截留保费、基金保值增值难等问题,决定对农村养老保险进行整顿规范,一是将农村养老保险工作由民政部门移交到劳动部门管理,二是不得从农村养老保险基金中提取管理费,三是清理整改基金违规问题。一方面由于工作关系未理顺(民政部门至今未移交工作到劳动部门),工作经费无着落(按财政应将农村养老保险工作人员经费纳入预算,但由于农保工作人员太多,我区乡镇*人,财政压力较大,并未将此列入预算),另乡镇于*年开始机构改革,农保工作人员进行了精简,区民政局只承认了退休的*人,使农保工作的正常开展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另一方面,*年由于银行利息大幅度降低,国家为了化解基金保值增值风险,对养老保险的利率进行了调整,*年*月降为*.*%(*年*月降为*.*%),影响了农民的参保积极性。*年省政府对养老保险进行了专题研究,决定“在农村养老保险整顿规范阶段不再接受新业务”,至此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处于停滞阶段。
*、停顿、半停顿阶段(*年—*年):由于受国家管理体制改革、利息持续下调和中央对农村养老保险政策变动的影响,到*年出现了退保人员增加、参保人数下降、基金运行难度加大等方面的困难,近三年来基金当年收不抵支累计达*万元,收入主要是利息收入,农民缴费收入很少,没有新的业务发生,养老保险工作处于停顿、半停顿状态。
目前我区的农村养老保险现状可以概括为:低水平、窄覆盖、功能弱、效果差、农村养老保险工作陷于停滞不前的局面。截止目前为止,参保农民*人,退休人员*人,月支出养老金*.*万元,人月平养老金水平为*元,高的达*元,低的只有*.*元。基金累计收入达*万元,其中:缴费收入*万元,利息收入*万元,累计支出达*万元,滚存结余*万元。
三、存在的问题
*农村养老保险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保险覆盖面窄。据统计,我区农业人口为*万人,而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只有*人,占农业人口的*.*%。从参保对象看,只有部分村干部、乡镇企业职工、民办教师和“双女户”结扎户参加了农村养老保险,而其他广大农业人口均未参加养老保险,基金共济性较差,抗风险能力较低。
(二)管理较为松散。从我区农村养老保险的发展现状看,我区农村养老保险目前正处在停顿、半停顿阶段。在管理机构、政策宣传、组织实施、基金管理等方面均未形成完成的管理体系,只是靠着惯性的作用,维系着目前的现状。一是管理机构没有理顺。*年国家要求农村养老工作全部移交到劳动部门,但到现在仍未移交,致使管理职能不明,工作不得力。而且由于我区农村养老保险专职工作人员少,管理服务难到位。现在各街镇原有*名专职工作人员都已取消,区民政部门的专职人员也兼职做其它工作,使养老保险的日常管理较为松懈,对退休人员更是谈不上进行生存调查,难以避免死亡后虚报冒领,造成基金损失。二是政策宣传和组织实施力度不大。农村养老保险对保障农村老龄人“老有所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我区推行农村养老保险的工作力度不大,农民对农村养老保险的政策存在种种疑虑和担心,全区仅有*%左右的农户赞成推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而真正愿意交纳养老保险基金参保的农户不到*%。三是制度建设真正不完善。由于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尚未确立,社会保障尚未立法,更没有形成法律体系,使农村保障工作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特别是民政部颁布的《方案》过多地考虑到农民的保险观念不强而强调农民参保“自愿性”,资金筹集上坚持“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的原则。可以认为,这种保险模式基本不具备社会保险的含义,而是较多地体现出商业保险的特征,政府扶持职能缺失,不利于调动农民参保的积极性。
(三)政府扶持功能弱化。民政部颁布的《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规定,保险基金的筹集渠道为:“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予以政策扶持”。但在上述三个渠道中,除了对个人缴费规定了具体标准外,其余两个渠道都缺乏硬约束。在经济不太发达的地区,普通农民很难享受得到集体补助。而《方案》又没有对国家的责任通过约束性的规范加以具体规定。据统计,我区只有少数村干部由村进行了补助,其它大多数农民未得到村级补助,而政府更是没有投入资金给予扶持。这样,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没有稳定的资金支持的情况下,很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保险。
(四)保障水平偏低。根据测算,如果按照《方案》设定的最低缴费标准*元/月缴纳保险费,*年之后,每月可以领取养老金*.*元,*年后,每月可以领取养老金*.*元,这很难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调查表明,大部分参加保险的农民都选择了较低标准缴费,从而导致退休后退休金水平极低,我区目前退休*人,人月平养老金水平为*元,高的*元,低的只有*.*元,有*%的低于*元,很难保证“老有所养,老有所靠”了。不仅如此,《方案》没有按照国际通行的养老保险测算模式进行保险费和养老待遇的设计,养老金一经领取终身不变,使《方案》很难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生活的快速变化。
(五)农民参保意识差。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在农村养儿防孝的思想还大量存在,特别是在目前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农村家庭现金收入增长缓慢,增收困难,文化生活缺乏,束缚了农民思想认识的发展,形成了封闭落实的思想,特别是在一些僻远的山区,由于受传统的思想影响较深,与城市相比在思想认识上形成了差距,他们往往只注重眼前利益,却忽视了近期生存的艰难性和风险性,即便有些意识到了全区养老保险的重要性,却因为对农村养老保险了解不多,知知甚少,对农村养老持怀疑态度,因此,也不愿意参加。农民参保的态度和对养老保险认识的程度,直接决定了农村养老保险在农村的发展空间和前景,而目前农民表现出的参保意识淡漠、参保的积极性不高,正是目前农村养老保险出现扩覆不力、征收困难的真正原因。
四、农村养老保险的发展方向和对策
目前,我国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农村社会保障能力相对较差,在这种情况下,建立适应经济发展水平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便成了各级政府急待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从我国现在的经济发展水平看,农村推行社会养老保险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既要积极,又要稳妥,不能急于求成。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五个统筹”的要求,各级政府要按照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从组织领导、经费保障、理顺部门关系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合理引导农村养老保险工作的开展,把这项服务农民、服务农村的工作做好做实。
*、坚持“强制投保为主、自愿投保为辅”的原则。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必须充分体现社会保险的强制性特征,凡达到全国农村平均收入水平以上的农民必须投保;同时,也应该考虑到全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对收入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下、贫困线以上者鼓励投保。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推进,可以按人群和地区分类、分步进行。首先在农村的不同人群中分类推进,如乡镇企业职工和民办教师,强制其必须参加保险;其次在较为富裕的地区,一方面要加大政府资金的示范效应,另一方面也要逐步强制农民参加养老保险,然后逐渐扩展到其他地区。
*、积极扩大农村养老保险的筹资渠道。一是从扶贫资金提取一部分。我国农村开发式扶贫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年以后基本解决温饱问题后,农村扶贫资金的使用方向应该进行必要的调整。随着国家经济形势的不断好转,加之绝对贫困的消失,逐步转移并加大财政对农民养老的支持应该是可行的。二是从国家财政收取的个人所得税、财产税、消费提取一部分。三是从农村税收中提取一定比例。农村税收包括对乡镇企业、农村个体工商户以及农民个人征收的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等。四是部分先富起来的农民交纳一部分。农民个人年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可按适当比例缴纳保险金。受保个人做一定奉献,也是国际社会保障制度通行的原则。不过,要以农民的收入达到一定的高度为条件,而且要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
*、加大“三农”投入,逐步改善农村软环境。“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那么在这个五年计划里农村必须将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改变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如何改变农村落后的精神风貌,这既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也是我们财政部门急需解决的财政分配问题。要从农村基础设施入手,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结合区的“家园建设行动计划”,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加大农业收入力度,促进现代化农业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投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农业设施建设,为农民增收夯实基础。农村经济综合水平提高了,就会促进农民思想意识的提高。增加对农村养老保险重要性的认识,也就会积极参加养老保险。
关键词:河北省;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养老保险
中图分类号:TU2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17(c)-0027-01
长期以来,社会保障在农村的缺失,与农民所作的贡献是极不相称的。在农村,由于青壮年劳动力都忙于外出务工或本地其他形式的生产经营,迫于岗位的竞争压力,忙于工作和事业,使他们无暇顾及父母。因此,农村老人基本上承担了种地、带小孩及家务劳动。同时,一些青年夫妇较重视子女的教育和成长问题,有限的时间、精力和财力都向子女倾斜,产生了“重幼轻老现象”,这对老年父母的心理健康和实际的生活质量都产生了负面影响。另外老年人平均寿命延长,患病率、伤残率上升,自理能力下降更需要日常护理、生活照料和社会服务。这一切必将加大家庭的负担,也必将导致年轻人消极拒养老人情绪的增加。以上现象表明,目前解决我国农村养老问题成为政府关注的重大事件。特别是河北省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的时期,农民的养老问题十分严峻,解决了农村居民的养老问题就是解决了我国大多数人的后顾之忧,就是解决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问题,也就是保障了我国改革开放、安定团结的繁荣局面,对于构建和谐家庭、和谐农村、和谐社会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河北省养老保险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007年河北省139个县(市、区)的4176万农村人口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80%。1至4月份,全省共有301万人次得到医疗补偿,补偿总费用3.34亿元。
河北省近年来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全省163个县(市、区)开展了新型农保业务。同时积极完善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目前全省有20个县(市、区)开展了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试点,为30万农民上了养老保险,有效维护了被征地农民的切身利益。目前,全省累计收取农村养老保险费5.4亿元,通过保值增值积累养老保险基金5.5亿元。河北省农村养老保险虽有进展,但由于新型农保缴费方式仍以个人缴纳为主,农民参保积极性受影响,整体上参保覆盖面仍较窄,参保人数仅占农村人口的4.7%。从参保人员构成看,主要是富裕地区农民、教师、村干部和外出经商农民。2008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16188.6亿元,比上年增长10.1%。社会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年末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083.1万人,比上年增加336.8万人。其中参保职工539.1万人,参保退休人员199.5万人,城镇居民参保344.5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达481.7万人,增加8.4万人,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862.5万人,其中参保职工达639.8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达222.7万人。企业退休人员社区管理服务率为76.5%,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全省264.8万人享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其中农村171.4万人,增加15.7万人。
由于宣传不够,农民对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思想认识不统一,没有形成全社会的共识。尤其是农村干部和农民的短视,认为农民主要是土地保障和家庭保障,不需要社会保障。农村老年人一般都有自己的土地,在年老失去劳动能力后,把土地分给子女,主要依靠子女提供生活来源。“养儿防老,积谷防饥”,既然养儿可以防老,那么养老保险在农村就变得无足轻重。有的甚至把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加重农民负担相提并论,将这项工作列入“减负”内容和“乱收费”项目加以制止。但从精神层面上看,以家庭养老方式养老的老年人与“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还有相当的距离,他们的生活内容单一,精神生活匮乏。这主要体现在孤独感普遍存在和消遣娱乐方式单一两个方面。
二、解决河北省农村养老保险的对策建议
纵观河北省农村养老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
1.逐步推进建立农村养老保险。不管今后农村养老如何改革,家庭作为养老载体的地位是其他养老方式无法替代的。因此,不可武断地认为社会养老保险能够完全替代家庭养老。我们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逐步推进建立农村养老保险,让思想认识比较早和一些参加了养老保险和已经受益的农村居民来带动没有参加的群众。使他们都逐渐认识到不是只有养儿才能防老。在政策和策略上,当前应该采取由经济发达地区向经济欠发达地区逐步推进、由富裕群体向广大农民逐步推进的策略,以城镇化进程和农村发展较快的地方为重点,积极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2.加快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2009年,“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今年开始试点”的消息传出,可以说是一缕最沁人心脾的芳香。目前,农村养老保险只是打算试点,是一个低水平的保障,如果要在全国普遍建立比较成熟的农民养老制度可能还需要很长的时间,但它已从梦想中起步,并逐步走向了现实。新型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在对《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进行深刻反思条件下,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仿照城镇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框架,在我国部分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推行的一种新型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典型的是广东的东莞和江苏的苏州这两个地级城市以及在上海、北京和天津等大城市的郊区。我省应该借鉴经济发达地区的经验来加快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3.逐渐扩大农村养老保险的覆盖面。针对不同的对象,进行不同的管理。对于进城务工农民应该灵活对待,能够纳入到城镇中参加养老保险的尽量纳入城镇的养老保险体系,提前与城镇的养老保险体系衔接,不能纳入的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体系。逐渐扩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面。
作者单位: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新华网.河北:230万农民参保农村养老保险.2008.02.29(11:33:47)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查询途径有以下几种:
1、登陆当地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或者社会保险网上办事大厅;
2、拨打社保局电话或者社保电话12333;
3、携带相关资料,前往新农保经办机构,在服务窗口办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查询相关业务。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