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物流管理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随着物流业迅速发展,市场给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提供广阔的创业空间,加上国家大力提倡和扶持大学生在校期间创业,大学生创业遇到千在难逢时机。但综观大学生创业现状,创业人数少、成功率低、时间短,规模小,本文针对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创业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提高大学生创业的途径。
关键词:
物流管理;创业现状;对策研究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物流业得到前所未有发展,物流业发展人才是关键,高校不仅要培养学生专业的物流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创业能力,创业教育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创业能力培养不是一两门创业基础课程就能解决问题,需要系统培养体系和实践教学环节。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创业现状及类型分析
从笔者所在学校三届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调查来看,目前大学生创业的形式主要以下几种类型。
1、大型快递公司的校内中转站
随着网络普及,网购已成为人们普遍的消费习惯,大学生是网购的主要人群,每天各个大学门口都有很多的快递员在等着送快递。因学校各项管理制度限制,快递公司不能进入校内,学生只能利用中午吃饭时间取快递。这给学生提供了与快递公司合作实现最后一公里物流的机会,这种合作方式对学生来说收益稳定,风险少,经营方式简单。
2、校园遍地开花
我国的大学校园大多位于郊区,出行不便。如西安大学城都位于三环以外,距市中心较远,学生购物不方便。校内超市出售商品质量、种类和价格不尽如人意,校园便孕育而生。商家正是看到这种商机,找大学生作,因此从事校园的学生比较多,各个类型都有,有服装、化妆品、招生、电子产品等。学生的这种方式投资压力小,经营的好收入很可观,调研中有一名学生给驾校做,有月收入过3000元的现象,也有很多是经常没有收入。
3、开发APP平台,线下线上共同运营
根据自己参加校园活动的经验,了解学生的需求,搭建平台。如三个学生一起开发的“快速达平台”线上提供校园外卖、快递寄取、食堂预订,线下提供送餐、收取快递等服务。还有两个学生成立服装租赁公司,给毕业班学生提供面视职业装,给校园活动提供各种演出服。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想法多,经验、能力、资金不足
当代大学生受互联网的影响,思想比较活跃,想法多,随时都会冒出许多新奇想法,在创业浪潮中已经开始跃跃欲试,但创业永远不是一个口号,必须要有真实项目去运营,但是学生经验、能力、资金不足,难以实践。
2、项目可行性差,很难形成规模
物流业的发展为市场提供广阔的空间,各种物流企业一夜之间遍地开花,企业纷纷开始圈市场,包区域,同时也给学生提供发展空间,和物流公司合作实现校园最后一公里物流,但在校学生的这种经营形式,只能容纳几个人,很难形成规模,而且学生毕业后有些项目就终止。
3、营销方案撰写不专业,很难获得风险投资
创业初期资金不足,创业项目很少能得到风险投资人的青睐。因大学生创业者社会经验不足,思考问题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很少站在企业经营者角度。大学生倾向于谈自己创业项目的技术如何新颖与独特,而投资人看重的是技术或产品的盈利状况和市场空间以及完整的市场营销方案,二者注重内容存在较大差异。同时许多大学生创业者撰写的营销方案可行性不强,很难吸引投资人关注。创业初期资金得不到保证,导致许多创业终止或失败。
三、提高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创业的途径
提高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创业能力,高校从这几个方面着手:
1、提倡在校教师创业激发学生创业的内在动力
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还是以掌握知识为主,创业对他们来说可望而不可即,而且创业能力从来都不能和成绩好相提并论,创业能力是要把专业知识转变为生产力,产生经济价值,并不是每个大学生都具有的能力。如何在校期间培训和激发学生的这种智力资本,需要长期耳濡目染的熏陶,如果大学老师们在创业,那么学生创业也就水到渠成。创业教师把自己创业经验引进课堂,在知识传授过程融入创业经历和思想,学生在学专业知识的同时领会知识和创业的关系,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创业动力。
2、实行企业导师制,由导师带领学生一起创业
创业过程和其他学习过程一起,可以模仿和学习,学生在跟创业导师一起跑市场,了前市场情况,为自己以后创业奠定基础。如果没有一点市场经验,只凭学生的想法和激情,创业是很难成功。就像我们在岸上学游泳一样,不进水里去,永远也学不会游泳。大学生只凭在象牙塔里阅读前人成功创业案例,脑海里构画着如何去创业,不去深入市场进行调研,创业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高校应该和企业链接,制定导师制,由企业创业者做学生创业导师,提高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3、以实践活动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团队精神
创业需要一个高效协作的团队。创业是大家智慧的体现,如何带好团队需要一个好的领导者,培养学生领导者能力和团队精神是创业能力培养的重点。领导能力培养是需要在实践活动去掌握和领悟,仅靠书本理论知识是培养不出成功领导者。开展学生实践活动应以专业实践教学为重心,以学科竞赛为突破口,以社团活动为基础来进行。目前各高校物流管理专业都有自己实践教学体系,针对不同的学习阶段开设不同实践项目。有专业认知实践项目、顶岗实习实践项目、专业综合实践项目。在参与这些实践活动和学科竞赛中,小组项目负责人要进行人员分工、遇到问题要与项目成员和指导老师进行沟通,方案策划完整性设计,项目整个过程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为以后创业带领团队奠定基础。
4、加强创业文化宣传,强化学生的创业意识
目前在校大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衣食无忧,竞争意识不强,没有强烈的危机感,要把创业的想法变成现实需要大梦想和足够的勇气和毅力。在校期间要促使学生产生创业的梦想,并有勇气和毅力去创业。需要高校加强创业文化宣传,通过海报和创业讲座,宣传大学生创业者的事迹,让学生感觉创业就发现在自己身边是可为,通过这些宣传形成创业文化氛围,强化学生创业意识。总之,创业能力培养对高校来说没有教学规律可循,学生创业成功不一定是高校教育的结果,学生创业不成功也不能说明高校创业教育做不好。创业能力需要很多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成功与否主要因素在于创业者自身,高校教育只能作为大学生创业过程中一个助跑器和剂,使创业者在创业过程解决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比没有接受高校教育人强,但并不是成功的必须条件。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研究工作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作者:丁阳 单位:西安培华学院
交叉学科的设置和形成主要依托于交叉课程的建设。本文将以物流管理专业中三门课程为例,初探物流管理专业学科中交叉课程的设计思路。
1.1交叉课程之一:《交通运输组织学》
传统的物流管理专业设置中有一门专业课———《运输管理》,该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运输管理的五种基本方式及业务、集装箱运输、零担运输、智能运输等;而课程延伸到《交通运输组织学》后,除了讲授上述基本内容(实际上有相当多的内容与《物流管理》、《物流配送》、《物流成本》等课程重复)外,更侧重于交通运输系统及组织设计、交通运输组织方式及规划职能、交通运输枢纽及站场组织、交通运输组织绩效评价指标等实际工作中操作性更强、应用更广泛的内容。后者实际是物流管理的专业基础课与交通运输专业基础课的课程交叉,但又偏向于管理,使得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同时增强了学生们对交通运输系统的组织和管理的深层领悟和实操能力。
1.2交叉课程之二:《物流运筹学》
一般本科院校的管理类专业中都会设置《管理运筹学》这门课程,也正是因为该课程为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缺乏了与专业本身的结合特殊性,才使很多学生认为这门课程一方面晦涩难懂,另一方面应用性差。事实上,在引入《物流运筹学》后,以工程数学建模为基础的运筹学和以规划应用为主的物流系统决策进行了很好的融合,教师和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专业性、目标性都显著增强,学习效果自然大大提升。
1.3交叉课程之三:《物流金融学》
《物流金融学》是一门典型的交叉课程,它将物流管理的相关理论和可能涉及的金融学知识融合,针对性更强。物流企业离不开金融,物流人才需要了解金融。通过专业化的课程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如何有效地利用资金,提高资金的流转速度,降低资本成本和金融结算风险,最终提高物流企业自身的经济运行质量[2]。
2物流管理专业学科交叉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师们缺乏专业交叉意识、相关教材不足
在进行课程规划和设置时,很多教师没有能够与时俱进,结合物流专业多学科交叉的特点进行课程建设。因此,课程规划中出现大量围绕物流的若干职能展开形成的传统物流课程,课程内容重复性比较严重,理论性过强,缺乏实践教学,学生学习兴趣大打折扣,教学效果欠佳。此外,教材缺乏也是交叉课程建设的一大瓶颈,以《物流运筹学》课程为例,市面上单纯介绍运筹学或是最优化方法的书非常多,但是能和物流管理实践的具体案例结合的书却很少,即使有个别教材命名为《物流运筹学》,实际上内容还是重复《管理运筹学》的老一套。教材建设跟不上,物流交叉课程的发展就会受到制约。
2.2教学方式陈旧
随着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物流的教学方式也从讲授型逐渐向参与型的教学方式转变,但是在交叉课程建设中,由于教学内容涉及到多学科领域,对教师的要求也比较高,需要不断探索出更新的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
2.3考核方式亟待改进
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传统的考核方式是以笔试为主,有时辅以论文、调查报告等其他方式。引入交叉课程后,单纯的笔试可能无法考核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和实践能力,需要引入新的考核办法来适应这种变化。
3物流管理专业学科交叉建设对策
3.1提升教师意识、深化课程改革
由于物流学科的综合性和交叉性,要求教师在规划课程设置的时候深入思考,如何才能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到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学以致用。在基础课程建设的基础上,要多设置或优化改进原有的教学计划,尽可能打通物流管理课程和与之相关的其他专业的关联性,建设一些实用的交叉类课程,例如,在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基础上,可以利用小学期或短课时量开设《物流经济学》课程,让学生将学习过的西方经济学理论更好地应用于物流管理实践领域,解释现实物流企业的经济学问题,针对理论,有的放矢。由此,也可以设置物流管理类课程建设的课程群,将原有的专业基础课和拓展后的专业实践课建设成课程群,教师的教学不再“各自为政”,学生学习知识的系统性也将逐步增强。此外,加强教材建设也是提升物流管理交叉课程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规划建设物流交叉课程的系列教材;也可以选择多校联动的方式,集合优质的教师资源,建设物流类交叉课程精品教材;亦可请相关专家评审,为教材的整体质量把关。
3.2教学方式有待改进
大多数的物流交叉课程都在理论的基础上增加了实践教学部分,对应的教学方法也应该由传统的课堂讲授式逐渐拓展,如采用校企联合、精品课程、实践教学、案例教学等方式。更可以采用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等现代化教学方式增强基础教学的效率和实践教学的效果。另外,交叉课程建设可以增加实践性的创新环节,如结合物流大赛、创业创新项目等校内外专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更好运用专业知识,提升实践能力。对于实力较强的科研院所,也可以以组建研究组,研究中心,研究基地等形式深化学科交叉的建设,鼓励学生加入科研团队,提升科研水平。
3.3考核方式亟待改革
交叉课程的建立也促使了物流管理相关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需改变传统单纯笔试为主的考核方式,转向至提升学生学习和实践能力的考核方式上来。考核形式可多样化,如现场模拟演示、管理角色扮演、案例设计和分析、培训讲解,甚至可以通过交叉课程实践,拍摄微电影[3]、召开头脑风暴会等新型方式。考核方式的改革也势必大大促进物流交叉课程建设的实际效果。
4小结
当前高校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沿海一带高校在这一领域教学水平相对较高,而中西部则相对落后。主要体现在东部沿海地区由于其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其地域物流发展水平本身较高,学科依托的大背景较好。很多高校都认识到了物流管理学科的教学必须充分重视其实践教学。物流管理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包括改善教学条件、建设物流实训室,以及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在这两个方面,目前高职院校都比本科院校做得要好。高职院校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大多投入大量资金建立物流实训室,以期设施完善、功能齐全,为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另外,在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方面,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自我定位相对较低,愿意做一些实际性的工作,而本科院校的学生自视较高,实训过程中难免会眼高手低,反而不太受企业欢迎。本科院校的物流管理实训大多还停留在购买简单的物流模拟操作软件进行训练的层面上,而在配套功能设备和集成信息系统等方面都不完善,培养的学生在物流技术应用和物流综合能力方面都与社会的需要存在较大差距。
2高校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教学落后于需求原因分析
学生普遍的感觉是什么都学了,但是什么都不精通。而且学生大多忙于考英语、学数学以及考各种各样有用无用的资格证,而对专业课都不够重视,对《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这门课程也是如此。其实这门课程是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具有较强理论性,又必须在实践中加以应用,理论与实践性兼具的一门课程。所以,光有理论的学习或只注重实践的操作都学不好这门课程。而一旦学生对这门课程失去兴趣,那么在后续学习过程中,又会由于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让学习难度加大,形成难度越来越大、兴趣越来越少的厌学恶性循环,显然,这并不利于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课程的教学。另一方面,由于这门课程不仅知识性和系统性强,而且是与日新月异的新技术新知识结合紧密,发展异常迅速的一门功课,担当该门课程教学的老师工作任务较重。如果老师授课量大,一则教师疲于应付,没有时间与时俱进、持续学习跟上物流行业发展的步伐;二则课时短,老师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讲解重点和难点知识,同时给学生充足的实践机会。这样,教师只好采取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形成了教师与学生从思想上到行动上的倦怠和敷衍的恶性循环。2.2相关教学设备匮乏,影响教学效果。当前高校电子商务专业虽然都开设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这门课程,但是作为本科院校的课程,由于对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在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这门课程的实验和实践设备的配备上,往往不如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条件。相关的实验器材和设备严重不足,相关的综合实验和综合技能训练实践活动也基本上无法进行,动手实验相当少。对于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这样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来说,学生无法从实践和实验中得到扎实而系统的动手实践能力训练,将会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和后续课程的学习造成一定程度的障碍。2.3校企缺乏合作渠道。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在干中学、在学中悟、在悟中创新。同时,由于电子商务的极速发展,行业本身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和发展,物流管理也处于快速跟上、超常发展的快速轨道上,并没有现成的运营和发展模式可供学习、借鉴。所以,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实际上实践是超前于其理论和学科发展的。因而,这门课程的学习,如果拘泥于书本知识,而不立身于行业实践,从实践中去吸收营养,其收效是会大打折扣的。但是,目前由于电子商务企业普遍的民营所有制形式以及当前社会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企业总是希望聘用即来即用的人才,而不是对在校的大学生进行储备和培养。对于来自学校的见习、实习和联合培养等要求,通常不予积极配合。事实上,历史和国外的经验都表明,有效的校企合作是产学研一体化的主要方式,不仅学校,企业本身也能在合作中享受到知识共享以及随之而来的知识创新所带来的收益。
3构建多层多维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教学体系
从加入WTO以后,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呈现出新态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迈出对外开放的新步伐,允许国外企业建立采购中心,创办物流企业等。②我国物流发展的主角是国内制造业与商贸业。目前,从物流区域市场上看,广东、江苏、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物流产业发展迅猛,已成为区域物流市场快速发展的主要基地。③国内第三方物流企业正蓬勃发展。
从物流业发展呈现的态势可以推断出,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必将会引起物流人才教育的快速发展,因此,物流人才的培养就变得特别必要和迫切。目前社会对物流人才需求主要有三类:一是战略型物流人才,包括教学科研、项目开发、政策制定、规划管理等方面的人才;二是管理型人才,包括从事企业体制管理、发展方向研究等方面的人才;三是各类技术、技能型人才,包括设备操作、维护、信息加工、整理等方面的人才。
二、中职物流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物流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彰显不出中职教育的特色
近年来,物流无疑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很多中职学校顺应市场需求,纷纷开设物流管理专业。但由于经验不足并缺乏市场调查和论证,致使物流人才的培养目标无法准确的定位,导致教学目标过于笼统,在该专业人才的培养上偏离初级、中级物流人才教育的规律,没有体现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特点,使得培养出来的物流人才与市场的要求相差较远。
2.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物流专业没有自身的特点
很多中职学校虽有了物流专业,但由于该学科边界模糊,专业核心仍未形成,所以它的课程大部分都是在原有国际商务、电子商务、市场营销与储运等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过来的。
3.教学手段落后,没有兼顾到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和其他科目有较大的区别。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更强调实践,需要有相应的实训场所和更多的实践锻炼。但由于是新兴专业,加上领导不够重视。目前大部分学校由于受资金、场地的限制导致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设施设备跟不上教学要求,缺少应有的实训场所训练,使得学生在校内无法完成必要的物流技能训练。
4.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存在问题
由于物流是一门新生学科,导致年轻教师的比例过高,出现了物流专业教师职称偏低的情况。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刚走出校门,教学基本功差同时也缺乏物流实践经验,需要一定时间教学积累、掌握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而由于人手不够,需借调其他专业教师来进行授课,这不仅影响教学质量,还不利于教师的成长。
三、积极应对,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之道
1.以职业能力为人才培养目标
物流管理专业的创建,应该在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可行性论证的基础上进行。根据当地经济的发展状况,从专业开设之初就要考虑学生的实习以及就业状况,并结合当前的国家政策、法规,定期邀请相关专家、专业人士进行研讨,审时度势,以满足企业需求的中职物流人才培养为目标。如:我校通过对市场的需求分析,确定中职物流人才培养的目标为:培养能适应物流管理第一线的需要,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
2.科学构建物流体系课程
课程体系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它的开发水平和实施效果直接影响到受教育者在受教过程中的质量。由于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比较复杂,覆盖了交通学、管理学与计算机等多门学科,加之物流专业的建设时间较短,因此目前物流的课程体系建设尚未完善。因此,在物流课程体系建设的过程中,要符合自己学校的校情,努力构建综合型的实践教学平台,使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融为一体,形成有技术应用特点的理论课程。
3.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重视学生技能操作能力的培养
本着“理论够用、实践为重”的原则,加大实践课程在教学中的比例,减少理论课程,制订实践教学计划。物流专业实践教学课时应占总教学时数的50%。从系统上形成在课堂实习到实训室项目实训再到实习基地岗位实践的三位一体化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关键词:高校;物流管理;教学;问题;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当今社会,物流管理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许多高等院校也相继开展了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但是由于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性,必须把相关专业知识和实践紧密联合在一起,所以在许多的高等院校中,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存在不少的问题,也给物流管理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高等院校物流管理学生学习欠缺主动性。在当代社会,基于社会激烈的竞争,很多大学生学习不够主动,思考问题不够积极,这些极大部分源于我国的应试教育和题海战术,因此,大学生更善于背诵和记忆,并非真正理解专业知识,也没有掌握专业的技能。另外,高等院校学生缺乏创新思维。很少有学生就一个问题去深入研究,根据所学到的知识,发散自己的思维,找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新的思路。2.高等院校物流管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以及教学配套设施的不足。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性相当的强,即使在学校有相当好的专业成绩,但是当遇到具体的问题,很难充分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另外,现在高等院校的配套设施也不足够,这样就导致学生不知如何运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3.高等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师资力量不足,以及教学方法存在缺陷。从现状来看,物流管理专业的师资力量大多是从经济学、机械学以及营销学等学科转过来的,导致物流管理专业的老师数量不足。大多数老师仅重视于课本的学习,很少让学生参与到实践课程中,很难跟上时代的飞速发展。4.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不合理。现目前,很多高等院校只是开展了物流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没有把其他的相关课程结合在一起,从而很难培养出社会企业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二、教学中的对策
1.充分激起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可通过两方面去激发他们的兴趣,首先,可以学生之间互相激励,比如组织物流管理专业兴趣社团,让学生之间互相学习鼓励;然后,可以邀请物流管理专业教授,讲师以及社会企业的物流管理人士,在学校开办论坛和讲座,让学生积极踊跃的参加学习,并且要多鼓励他们思考,以创新的思维去思考问题。通过以上两种方式,可以调动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使他们自觉自发的学习,同时也开阔了他们的眼界,对于以后投身于工作后都有相当大的好处。2.对于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性,在高等院校内,可以模拟实际企业中会发生的问题,举办一些活动,鼓励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另外,高等院校应当多和企业沟通,了解最新企业最需要的物流管理人才所需要具备的能力,如配送方面、管理方面、采购方面等。同时,学校可鼓励学生到优秀的物流管理企业进行实习,如仓储管理工作的内容、物理配送中心的配送方式与标准等,这样大学生不但可以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当中,而且还可以锻炼自己的生存能力。例如:与德邦物流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学生可以到其所在城市的分中心参观,了解配送人员的工作内容,掌握物流货物到达时的交接方式,以及熟悉仓储人员的工作时间,等等。3.针对我国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的问题,主要有三个对策,首先,现有的物流管理专业老师应进一步的进修,学习,同时,可以鼓励这些老师去优秀的物流管理企业实践学习,这样才能够跟上时代的变化,和充分了解社会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其次,可邀请在物流管理专业知名人士到高等院校开办一些讲座和培训,这样,大学生可以接受到更好的信息以及更深入的学习。最后,可引进国外的知名企业物流管理人才,以及资深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师。例如:顺丰物流公司是我国当前规模较大的一家物流企业,物流速度很快,教师在开展“物流运输管理”这个知识点的教学时,可以将顺丰物流作为一个案例来分析,不但有利于拉近课堂与生活的距离,还能让学生真正去实践和感受顺丰物流的服务质量。4.对于我国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可以采取专业为主,同时可让学生选修跨学科、跨专业的课程。例如:在进行“国际贸易”这个知识的学习时,需要涉及到商务谈判、贸易单证等方面内容,需要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学生才能学到相关理论知识,并通过实践的方式熟悉整个操作流程。所以,按照社会对人才需要的要求,必须改善原来单独专一的课程设置,将课程调成为多样的,以便拓展学生的多方面、多角度的立体思维能力,最终为社会培养出复合型的、高素质的人才。
三、结语
总之,我国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在不断提高,因此,高等院校应着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才能进一步增强他们对物流管理专业的兴趣。同时,改革教育方式,增强师资力量,丰富学校的教学设施,加强实践练习,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物流管理人才,以此满足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荣金生.关于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的思考[J].东方企业文化,2014(7):256-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