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关于梅花的古诗

关于梅花的古诗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关于梅花的古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于梅花的古诗

关于梅花的古诗范文第1篇

2、珍惜身边的每一份友情,也许不会天长地久,也许会淡忘,也许会疏远,但却从来都不应该遗忘。

3、水与水之间有距离,但地心下一直相牵,人与人之间有距离,但心里时刻挂念,发条短信道声晚安,梦里我们相见。

4、在这个不知道还可以锻炼多久耐渴的日子里,我衷心的感谢学校的领导,让我们有了一次这么深刻的锻炼机会!

5、拥衾卧,恨天明,谁知日头催人醒。要生活,把钱赚,须得是上班要早行。且祝你好事来到,今朝功成!

6、路遥遥,心漫漫,伤离别,何感叹;风潇潇,夜长长,盼君至,不觉眠。

7、我的思念犹如一轮明月,它倾泻着如水地深情。无论你走到天涯海角,这轮明月都将追随着你的身影。

8、春天倚着你幻想,夏天倚着你繁茂,秋天倚着你成熟,冬天倚着你思考。生命的每一个感动因你而开始,早上好!

9、工作是烦心的,老板是成心的,压力是累心的,加班是伤心的,祝福是真心的,愿你是开心的,周二快乐。

关于梅花的古诗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经典诗文;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256-01

中华文化蕴藏着丰富的人文内涵,继承学习经典诗文,能引导小学生追求高尚的道德修养,丰富精神世界,有益于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

一、开展经典诗文诵读训练活动的原则

1、全员性原则

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提倡“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要求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经典诗文诵读训练活动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位学生都能在诗文训练活动中提升自己。教师要鼓励全校学生多记多背,每周都利用一个晨读时间指导全体学生诵读,期末以背诵的方式进行抽考,争取让每位学生都能成为诵读古诗文的佼佼者。

2、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着重培养小学生对经典诗文的认知情趣,自觉自愿的背诵。小学生天生活泼好动,教师采取多种形式的背诵,提升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师可以采取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记忆。譬如,在清明节即将来临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背诵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读通读顺,然后指导学生按节奏读,接着根据诗中的意境配上音乐读,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诗人的悲伤,最后熟读成诵。

3、实践性原则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此可见,实践可以得真知,在经典诗文的诵读训练中,教师多鼓励学生放声朗诵或是低声朗诵,可以让小学生根据自己的记忆方式选择背诵,从中悟出真知,感受到经典诗文的魅力。例如,在春天来临时,可以启发学生联想到古诗中描写春天的诗句,古诗背得最多的学生,老师要给予肯定和欣赏,鼓励小学生再接再厉。另外,老师还可以通过奖励学生小红花的方式,背诵得越多,得到的小红花越多,最后看谁的红花最多,把红花最多的小学生评选为“班级之星”,为其他小学生树立榜样。

4、持久性原则

经典诗文的诵读训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毅力,在背诵诗文中,教会他们持之以恒的道理。抱着“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学习态度是学不好的。因此,老师必须鼓励学生每天都要背诵一首诗,周末放学时定期检查小学生背诵的篇幅,让小学生长期浸染在古诗文中,才能受到教育,达到受益匪浅的效果。

二、诵读经典诗文的措施方法

引导小学生背诵经典诗文,需要老师从各个角度上去引导。在小学阶段,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时,无需面面俱到地进行分析、讲解,只要能初步理解大意或一些名言警句的含义就行;但也并不反对个别学有余力的学生对某些经典诗一些较为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1、表演背诵

依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在学生背诵经典诗文时,可以边背诵边表演,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增强对古诗内容的理解,理解诗人表达的意思,从而与作者产生共鸣,碰撞出心灵的火花。例如,一年级的小学生在背诵王安石的《梅花》时,当背诵到“数枝梅”、“ 独自开”、“ 暗香来”这些词语时,老师通过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展示出关于梅花的图片,引导学生体会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格。老师在学生背诵过程中,除了指导他们背诵的语气之外,还要恰当地用肢体语言表达诗文中的思想,促进学生对梅花的认识,加深印象,提高兴趣[3] 。

2、根据意境背诵

古诗可以根据诗的内容归类为写景诗、叙事诗、抒情诗、言志诗等。如写景诗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湖上》、《江雪》、《绝句》等,以七言律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为例,当学生完整地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时,老师可以根据诗中的意境进行提问,诗中有哪些描写颜色的词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运用引读法让学生熟记并能运用千古名句。通过对学生的提问,引读,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美妙意境,感受到作者笔下六月的美。 [4]。

3、根据时令背诵

古诗中对每个季节的描写都很具体形象,老师可以根据四季的特点指导学生背诵,从而流畅背诵。让学生在背诵经典诗文的过程中,充分感受春游草地,夏赏绿荷,秋饮美酒,冬观白雪,顺着四季的轮回,让学生感悟到大自然的美丽,产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多种形式背诵

多种形式融为一体的综合背诵,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采用两人比赛背诵、分组背诵、男女组赛、诗词接龙等多种形式。这种方式灵活富有变化,当学生背诵诗时,配上一段轻松活泼的音乐或是绚丽多彩的图画,增强学生的记忆。同时,老师可以采用反复背诵的方法,让学生充分理解[5]。

开展小学生低年级经典诗文诵读训练活动中,小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化素养都得到了较大提升。经典诗文浓郁的文化气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使其受到感染和熏陶,对小学生的成长终生受益。

参考文献:

关于梅花的古诗范文第3篇

1.

花在生活中有那些用途?

2.

有哪些关于花的迷语,古诗?

具体实施研究方案

1.

上网查资料:

a谜语:

高高个,一身青,圆脸金黄喜盈盈,天天向着太阳笑,结的果实数不清。

(向日葵)

四季它常绿,总是不开花,摊开一只手,满手刺来扎。

(仙人掌)

小小伞兵随风飞,飞到东来飞到西,飞到路边田野里,安家落户生根基。

(蒲公英)

一个姑娘,生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

(荷花)

b许多花都可以吃,如:用新鲜玉兰花瓣,裹上面粉和糖芡,油煎后便成玉兰饼,香嫩可口,别有一番风味;把野栀子采摘后清炒,只需放些盐,就清香扑鼻,吃起来鲜嫩爽口,栀子花可舒筋活血,有解疲劳、健体强身的功效;木槿的白花,烹调作汤,味颇清香,有名的木槿豆腐汤,就是把它加在豆腐汤里做成的;用脑的花朵,以甘草汤和盐少许焯后,投入米饭同煮而成的“黄饭”,香味浓郁,久食可以明目延年;将玫瑰的鲜花铺在席上散热,揉脱花萼、花蕊、花柄,扬弃后,把纯花瓣加糖搓揉成团,可制糕饼夹陷,如与糖霜和糖乌梅捣烂,名为玫瑰酱,曝晒后收于瓷罐内,经年香色不变;用桂花拌糖,加入少量柠檬酸,可以做成糖桂花、桂花羹等食品;紫藤,又名藤萝,春季开花后于未落花时,摘下整个花序用清水洗净,放在加水、加白糖调成的面糊里,让它裹上面糊再放人热锅里炸熟,就是炸藤萝饼,将花朵摘下掺人面粉中合面烙饼,面里也要加糖的是藤萝面饼,用花蘸水裹干面加糖蒸熟的是蒸藤萝糕,用藤萝花做的食品,受到不少人的欢迎。

2.问问身边的人:

花不仅可以有益身心,胜于吃药,而且有的花还可以吃,如:就可以泡茶,洗脸有去火的功效。

3.看书查找:

题画兰墨梅

早梅

(清)郑燮(元)王冕

齐已

身在千山顶上头,我家洗砚池边树,

万木冻欲折,

突岩深缝妙香稠。朵朵花开淡墨痕。

孤根暖独回。

非无脚下浮云闹,不要人夸好颜色,

村前深雪里,

来不相知去不留。只留清气满乾坤。

昨夜一枝开。

研究结果

1.花不仅可以美化环境,有益身心,而且,还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创造氧气。更神奇的是,有些花还可以吃。例如:桂花,,玉兰,野栀子,白花,梅花,紫藤等。

关于梅花的古诗范文第4篇

雅致的记忆有“野渡无人舟自横”(《滁州西涧》),有“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通俗的记忆更多一些:

第一个是关于辛弃疾的。滁州在宋代是宋金分界线,战争频仍,盗匪横生,百姓多流亡在外。辛弃疾力主抗金,皇上就将他安排在滁州,收拾乱局。一年以后,地方平静,百姓安居乐业。

第二个记忆是亲身经历多次的。有一段时间,火车经过滁州,卖啤酒的,卖茶叶蛋、咸鸭蛋的,在停车的一瞬间涌上火车,列车员同时播报:“请各位旅客看好自己的行李物品,注意小偷。”于是对滁州有了一些误解。

后来看到欧阳修的诗:“十里长街五鼓催,泥深雨急马行迟。卧听竹屋萧萧响,却忆滁州睡足时。”在欧阳修的记忆里,滁州是他落难的地方,也是区别于十里长街的萧萧竹叶荫蔽之地,是“严冬暖被日高眠”的栖息处。

相传欧阳修《醉翁亭记》原来的开头很哕嗦:“滁州四面皆山,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有樵人斧削为“环滁皆山也”,遂成千古名句。游滁州,游人之心当先经斧削,抹去蒙在滁地的俗尘,虚室生白,方可唤醒不绝如缕的文化记忆。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而蔚然深秀者,琅琊也。”连日雨霏霏,难得游滁之日,竞乍开一线晴明,正可见环抱着小城的西南诸峰,不禁心向往之。

新翻山门高耸,门票价格不菲,所喜游人稀疏。山门之内,山路蜿蜒,衰草尚未知春,玉兰枝柯横斜,擎出满树毛茸茸的花苞。今天的琅琊山和别的山一样,有寺庙,有道观,有观音,有财神,路上还有衣着可疑的“好客者”招呼游客休息一会看他的相面把戏,只是别指望能遇到“野僧治饭挑蔬至,童子携茶对客煎。夜久月高风铎响,木鱼呼觉五更眠”的情景。

今天的琅琊山还保留着朴实的一面。整座山上很少有标志牌,深入山间,不辨东西南北,但觉四围皆山也。峰回路转,一块巨石上赫然写着四个红字,游客猜想,肯定是什么“曲径通幽”“泰山岩岩”之类,走上前去一看,原来是“注意防火”。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让泉也。”背诵着欧公的文句,虽有按图索骥之心,却也预存了失望的准备。当真听到水声潺潺,真个是喜出望外了。水澄净清冽,水底绿苔细石,历历可见。虽未见鱼肥,能得泉香已是颇为难得。

苏舜钦说:

滁阳太守好山水,公余日醉群山间。

滁峰环回秀相倚,作亭正对溪山前。

欧阳修自己也承认:

有一土泉在城东百步许,遂往访之。乃一山谷中,山势一面高峰,三面竹岭回抱。泉上旧有佳木一二十株,乃天生一好景也。遂引其泉为石池,甚清甘,作亭其上,号丰乐,亭亦宏丽。……以细芍药十株……植于其侧。其他花竹,不可胜纪。

当地山神一般的人物,热爱起山水来,是山水的福气。他能赏鉴到山水的妙处,又能做出新的景观来。

找到了让泉,随即寻找“翼然临于泉上”的醉翁亭,自然不是路边随便一处破败的小亭子,可是泉水绵长,哪一处才是“泉上”呢?正徘徊间,耳际传来悠扬的笛声。

循笛声迤逦而上,在一片仿古建筑中找到了醉翁亭。公元1045年,欧阳修贬官来到滁州,与琅琊寺住持智仙和尚结为知音。智仙在山麓修建小亭,欧阳修欣然命笔,写下《醉翁亭记》。文章一出,醉翁亭就吸引了不少游人。当时的太常博士沈遵便慕名而来,不仅观之赏之,更为之创作琴曲《醉翁吟》(又名《太守操》),欧阳修亲为配词。数年之后,欧阳修与沈遵重逢,夜阑酒半,沈遵弹奏《醉翁操》,“有如风轻日暖好鸟语,夜静山响春泉鸣”。琴声如诉,勾起欧公宴饮游逸于醉翁亭的回忆,遂又作诗以赠:

群动夜息浮云阴,沈夫子弹《醉翁吟》。《醉翁吟》,以我名,我初闻之喜且惊。宫声三叠何泠泠,酒行暂止四坐倾。有如风轻日暖好鸟语,夜静山响春泉鸣。坐思千岩万壑醉眠处,写君三尺膝上横。沈夫子,恨君不为醉翁客,不见翁醉山间亭。翁欢不待丝与竹,把酒终日听泉声。有时醉倒枕溪石,青山白云为枕屏。花间百鸟唤不觉,日落山风吹自醒。我时四十犹强力,自号醉翁聊戏客。尔来忧患十年间,鬓发未老嗟先白。滁人思我虽未忘,见我今应不能识。沈夫子,爱君一尊复一琴,万事不可干其心。自非曾是醉翁客,莫向俗耳求知音。

醉翁亭号称“天下第一亭”,天下第一倒不必去争,许多第一,争了也没人信。不过醉翁亭太值得一看了。此亭自非当年山僧智仙所造,唯亭旁有欧公手植梅花一株,梅花似雪,正吐露芬芳,让人不自主地想起须发皆白的诗翁。可能是树龄太老,枝干已枯干,园艺人员将水泥干伪装成虬枝,支撑起倾斜的一方,有天成之妙。据说此梅品种稀有,花期不抢蜡梅之先,不与春梅争艳,独伴杏花开放,故得名日“杏梅”。明代嘉靖年间滁州判官张明道为赏梅而建古梅亭,后人增其旧制,又建有览余台、影香事、怡亭等景观,遂成廓落庭院,中庭设渠引泉,有九曲流觞之雅意。琅琊墨苑中近人的书法,同样吟咏的是醉翁。

山水之乐开启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扉,蜉蝣蝼蚁般渺小的生命,遂寻到了广阔如沧海、久远如天地的寄托。

亭后有石名“云根”,其势峭拔,一溜石阶将游人引向高处的玄帝宫。笛声就是从那里传来的。一个身材魁伟的男子,面对山下,手持玉笛,发音清越。我循声往山上爬,笛声将醉翁亭以及周遭的一切镀上了银亮的光泽。看过醉翁亭旁的联句,盛开的梅花,精致的曲水流觞,再听这支仙曲,大有不知今夕何夕之叹。流连再三,不忍离去。下得山来,往深秀湖走去,一路上仍是隐约的笛声相伴,化用朱自清的名句,正好是:远处山上高人的笛声仿佛梅花的暗香浮动。

也许,笛声带来的都是错觉,但我宁愿相信,整个滁州城都淹没在这悠扬的笛声中,不紧不慢,在汹涌的人流里仍保持一些古风。

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

次韵王滁州见寄

[宋]苏轼

斯人何似似春雨,歌舞农夫怨行路。

君看永叔与元之,坎坷一生遭口语。

两翁当年鬓未丝,玉堂挥翰手如飞。

教得滁人解吟咏,至今里巷嘲轻肥。

……

后来太守更风流,要伴前人作诗瘐。

我倦承明苦求出,到处遣踪寻六一。

凭君试与问琅耶,许我来游莫难色。

(高中生课外阅读古诗文)

守滁阳深秋忆登郡城望琅琊

[唐]李绅

山城小阁临青嶂,红树莲宫接轻萝。

斜日半岩开古殿,野烟浮水掩清波。

菊迎秋节西风急,雁引砧声北思多。

深夜独吟还不寐,坐看凝霜满庭莎。

(高中生课外阅读古诗文)

醉翁亭记

[宋]欧阳修

关于梅花的古诗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语言模糊性;独特功能

    一、引言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和普遍性,是语言的普遍 现象。迄今为止,对模糊语言的研究主要是对模糊词语的研 究,对语音和语法等的研究涉及不多,对其概念体系、理论体 系、方法

    体系的研究更是薄弱。换言之,模糊语言学还处于形 成和发展的初级阶段,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笔者在此试 图分析语言模糊性的独特功能,具体从日常交际、文学作品两 个方面分析

    .

    二、语言的模糊性是普遍的

    模糊性是关于对象的类属边界的不清晰性和性态特征的 不确定性。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和普遍性,是语言的 普遍现象。它不仅存在于语义、语音、语法之中,而且存在于人 类语

    言活动和语用之中。其中,语言词汇的模糊性集中表现在 名词、(包括术语)、形容词、副词、连接词、代词、数词、数量词 的语义都普遍具有模糊性。换言之,整个语言系统和语言运用

    都具有模糊性。(于根元,1999) 语言的模糊性与精确性相互对立、统一地存在于人们的 日常生活中。固然,生活需要语言的精确性。比如科技论文、合 同、契约、法律条文等,都要求语

    言尽可能精确,排除模糊性.

    但是,“完全消除语词的模糊性,会使我们的语言变得贫乏得 多”。(沙夫,1979)例如: A:“你最近成绩怎么样?” B:“还好。”/“马马虎虎。”/“老样子。” “还好”、“

    马马虎虎”、“老样子”等词义都很模糊,但这是 非常得体的。B不想告诉A自己具体的成绩情况,所以不会用 精确数字来回答,如“数学60分,语文70分”等。由此可见,在恰 当的时候运

    用语言的模糊性有其特殊的作用和益处.

    三、语言模糊性的独特功能

    (一)在日常交际中的独特功能

    合理地运用语言的模糊性可以使语言表达更为恰当得 体,取得更好的交际效果。人们在交际时,有时语言需要力求 精确;有时为了达到一定的交流目的,也必须使语言模糊一 些。日常交

    际中语言的模糊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试看下面 对话: A:“昨晚看过天气预报,周六好像有雨啊。” B:“是吗?” A:“我想可能会下雨吧。” B:“那就再约吧。” 例句中,由于A“

    昨晚看过天气预报”,因此他知道明天要 下雨,但是在回答B时,A却用了“好像”“我想”“可能”这样的 模糊词语,从而使话语模糊不确定。A的目的是:我并没有说明 天“一定”要下

    雨,所以并不对我说的话承担责任.

    可见,人们在交际时可以根据对象和场合,巧妙地运用语 言的模糊性来表明自己的态度,进而调节人际关系.

    (二)在文学作品中的独特功能

    在文学作品中作者会经常使用一些模糊性语言,或者说 是故设模糊,以使文学语言具有模糊的美感,从而创造出一种 美的意境.

    1.古诗词中模糊语言的巧妙运用

    (1)“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 梅》) 作者巧妙地运用模糊词“疏”“暗”来修饰“影”和“香”,字 面意义似乎是模糊的。“疏影”、“暗香”这两个

    新颖的意象,鲜 明又微妙地表现出梅花的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闲静的气 质风韵。恰是这种模糊性给读者留下了足够的审美空间,达到 了一种奇妙的效果,酝酿出一种独特的美感.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 美人》) 《虞美人》之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 赖于此句富有感染力和象征性的比喻。此句的绝妙

    之处就在 于把“几多愁”这样的模糊性词语用比喻来限定,即“恰似一江 春水向东流”。该比喻也是模糊的,是不可捉摸的,但却穷尽了 “几多愁”,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

    无尽。该句将 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 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 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

    样人们就很容 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 情感。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 诵了.

    2.小说中模糊语言的巧妙运用

    小说《红楼梦》中“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 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系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微微。闲 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曹雪芹,《红楼梦》)的描

    述 几乎处处都有模糊性词语,但林黛玉貌美体弱、多愁善感的形 象却清晰完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作者曹雪芹完全有能力把 林黛玉的外表写得再具体些、细致些,但他却一概略而不谈,

    只用寥寥数笔便把林黛玉孤苦伶仃、寄人篱下、为追求爱情渴 望自由而伤时感物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其表达效果是精 确词语无法比拟的.

    可见,语言的模糊性在文学作品中可以使语言简练的同 时传递足够丰富的信息,从而提高语言表达的效果.

    四、结语

    笔者探讨了语言的模糊性在日常交际、文学作品两方面 的独特功能。总之,语言的模糊性增强了语言的柔性和张力, 为语言交际功能的充分发挥提供了广阔空间。在文学创作过 程中,巧妙

    地选择生动灵活、富有形象性的模糊词语,可以拓 宽语言表达的想象空间,并增强语言的魅力和艺术感染力。由 此可见模糊性语言的巨大魅力,以及模糊性语言呈现出的缤 纷色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