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母语迁移

母语迁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母语迁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母语迁移

母语迁移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负迁移 雅思写作 负迁移

1.引言

语言迁移现象是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常见现象,在雅思写作中,中国考生的错误主要集中在遗漏名词后标志数量的后缀,误用标志名词、形容词、副词等词性的后缀,以及错误使用假性同义词,照搬中文句序等方面。这些错误在很大程度上都来自母语汉语的影响,也就是母语迁移

2.迁移理论介绍

母语迁移是二语习得者在学习过程中母语对二语学习所产生的影响。迁移可分为三种: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和零迁移(zero transfer)[1]。正迁移指学习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已有的母语语言知识与目的语的相同之处对语言习得起积极的促进作用;负迁移,亦称干扰(Interference),是指由于套用母语模式或规则而产生错误或产生不符合目标语规则的形式[2],从而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现象。

3.母语负迁移在雅思写作常见问题中的体现

3.1词汇方面

汉语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其作为孤立语,词汇层面上基本没有语法形态。与汉语相比,英语有更多的形态变化,因而有多种多样的语法词素[3](诸如标志数量、时态的曲折词缀,标志词性的派生词缀)。鉴于两种英汉语言在此方面的差异,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在习得过程中易犯如下错误(本文将词汇范畴的语法错误,如数量等归为词汇类型的错误)。

3.1.1词性

在此次写作调查中主要的误用情况有名词动词误用、形容词副词误用、形容词名词误用等。

英文中的很多词性变化是通过派生后缀来实现的,如ly,tion,y,ful等。相应地,汉语中不同词性的单个词汇后面没有曲折变化,但会借助“很”“的”形成形容词,借助“地”形成副词。动词与名词基本在形态上没有区分,因而在中国学生的雅思写作中,很多错误涉及的是词性误用。

例1:If you want to be success,you need 99% of diligence and 1% of intelligence. (successful)

例2:Rapidly develop of the contemporary society makes it possible for our daily life more and more bright. (development)

例3:Good live condition also exerts bad influence on our healthy. (living)( health)

在以上例子中,因为受中文思维影响,缺乏对标志词性变化的派生词缀的了解,学生在写作中很容易就遗漏了相应的词缀(其中很多涉及遗漏了名词的词缀—tion,ment等)或者是误用词缀。

3.1.2数

汉语中数的概念一般只体现在代词上,名词的数,一般只在相应名词后加“们”才可表示复数。英文与中文不同:在形态变化方面,英语用来表达语法意义的曲折变化较为普遍[4]。汉语里只有“们”算得上是复数后缀,但它一般只能跟在人称代词你、我、他、它和人称名词之后,使用范围较小,不像英语的复数后缀“s”“es”可与大多数可数名词搭配,因而中国学生在写作中很容易忽略词汇的复数后缀。

例4:Good life condition exert bad influence on our healthy.(exerts)

正是由于这种母语影响,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常会忘记名词复数形态变化及动词单数的变化。

3.1.3词汇的选择

在学生的雅思作文习作中,语义负迁移主要体现在词汇翻译、语义模糊上。英语中很多词表面意义相似,但用法完全不同。一个单词在另一个语言中的对应词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意义,因为他们的语意场不吻合,呈重叠、交错、空缺等形式[2]。不了解这个特点,考生很容易将中文的用法直接翻译照搬到英文中,导致表述错误或者模糊。

例5:Rapidly development of the contemporary society makes it possible for our daily life more and more bright.(convenient)

上例中,学生使用bright来形容汽车给生活带来的变化,中文翻译为“生活更光明”——这个意义比较模糊,可以指生活更好,怎么个好法,不确定。这里与汽车发展给生活带来变化这一思想呼应的,应该是convenient“便捷”这个更具体的单词。

3.2句法方面

从此次的写作调查来看,学生在句子上的负迁移主要体现在句子结构及明显的中文思维句子上。

3.2.1中式结构句

英语主要使用的是主谓结构句型,汉语则有近一半的句子并非主谓宾结构,“主题—述题”结构的句子更占优势[5]。由于对英汉句法的这种客观差异不够了解,中国学生在写作时仍套用汉语的句法规则。

例6:Modern life of the people exist great problems.

母语迁移范文第2篇

关键词:母语负迁移;英语写作;思维模式

中图分类号:H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9-0091-01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学生的英语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英语写作能力仍然有待提高,存在的问题很多。在英语写作过程中,学生经常把汉语的语言知识,运用到写作之中,这就势必会对学生的英语写作产生一些影响,这种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也就是正迁移和负迁移,其中负迁移会对学生的英语写作带来影响和干扰。能促进新知识学习的迁移称为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阻碍或干扰新知识学习的迁移称为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因而学生在英语写作中,主要出现的还是母语负迁移现象。

二、母语迁移理论研究的历史现状和迁移理论

语言负向迁移理论始于20世纪50年代,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家和语言教育家拉多,他在《跨文化的语言学》一书中指出,在二语习得的环境中,学习者广泛地依赖已掌握的母语,并经常把母语中的语言形式、意义和相联系的文化迁移到第二语言习得中。同时在语言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里占主导地位的理论来自于Bloomfield,他以结构主义和行为主义的观点对语言和语言学习作了详尽的阐述。随后,对比分析假说(contrastive analysis hypothesis)(Lado, 1957)、标记理论(marked theory) (Kellerman, 1979, Zobl, 1984)和认知理论(cognitive theory)被用于母语现象的研究。

迁移(transfer)是一个受到极大关注的习得因素。在其发展历程中,有关它的定义是很有争议的。目前被人们普遍使用的概念是:“迁移”是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已有的知识或技能对新知识或新技能的获得的影响这一现象。母语迁移分为两种: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和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正迁移有利于第二语言的习得,而负迁移则会起到阻碍作用。母语负迁移除了知识的迁移外,还有技能、情感、思维等方面的迁移。所以在对待母语影响的问题上,我们要正确对待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尤其是母语思维负迁移对大学生写作的影响。

三、英语写作中出现母语负迁移现象的原因和对策

语言的形成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各个民族的个性特征和思维方式对语言的使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汉语是一种注重意合的语言,语句流散、疏放,上下文常常缺乏紧密、明显的句法逻辑关系,有东方人的含蓄、随性之美;在汉语的语句中没有主语和谓语之间的数和态的一致,谓语动词也无须随时间和语态而发生词形变化,主从句之间没有明显的语句连接词,句与句之间注重内部逻辑的隐性连接(covert coherence)。英语无论是从词汇层面还是从句法层面都要求形式的一致和逻辑的严谨,英语中的时态、语态及名词和动词的单、复数形式等都要通过助词或词尾的曲折变化来体现,英语是注重形合的语言,注重显性连接(overt cohesion)体现出西方人的严谨之美。在写作训练中,如写作者不能了解英、汉两种语言的区别,就会在英语中找出与汉语意思相同或相近的对等词汇,并用他们熟悉的汉语句法结构来组织英语句子,也就形成了所谓的中式英语,从而导致写作中的汉语负迁移现象。

外语习得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是复杂而多方面的,它对中国学生的写作产生了深层次的影响。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与母语的思维模式和中西的语言文化差异有关。帮助学生避免和克服母语负迁移的影响,教师要在英语教学中应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从目前外语教学理论的发展趋势来看,人们越来越强调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英汉对比分析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它既不完全依靠母语,也不全盘否定母语在外语习得中的正迁移影响,教学中注重母语和外语的比较,突出两种语言的相同之处和差异,通过重点讲解或操练等形式克服由于母语知识负迁移带来的困难,利用母语正迁移的作用,为外语教学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其次,教师应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训练,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讲解词汇时注意让学生区分同义词的意义和用法区别,了解词汇之间的上下义关系。在写作练习中,教师要尽量避免先从篇章入手,写作难度最好由浅入深,句型也要有梯度的从简单句逐渐向复杂句过渡,并最好在每次写作之前提供带有相应句型的英语范文附带教师的句法讲解和分析。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运用英语思维,最终消除母语负迁移对外语习得的影响,在目的语学习及习得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熟练程度。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国学生二语写作中出现的母语负迁移现象有其复杂性。要克服英语写作中的汉语负迁移现象也是不可能完全实现的,也并非一日之功。重要的是要正确处理,即有效利用正迁移,防止负迁移,并将负迁移转换成正迁移。

母语迁移范文第3篇

一、 问题诊断

经过与学生的交流及同行之间的探讨,笔者认为语法习得方面的困难主要有两个层次。第一、熟悉各项语法规则但却无法灵活运用。这属于浅层次问题,学生花时间去反复操练即可掌握。第二、语法规则理解得不到位、掌握得不扎实,导致无法正确判断句子结构,正确使用语法。这是深层次问题,对语法的教与学造成了极大的困扰。究其根本,这个问题主要就在于学生的思维中汉语语法体系与英语语法体系的相冲突,具体来说是母语的负迁移所导致的。

二、 母语负迁移对语法学习造成的影响

许多专家学者认为母语迁移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是客观存在的。要表达“我爱你”,中国人可以直接说“I love you”,因为语法结构一样,产生了正迁移。但是,当两门语言的语法结构相差太远时,就会产生负迁移。汉语的特点是主题突出(topic prominent),句子的基本结构主要体现为主题与述题的关系,而不是主语与谓语的关系(王跃洪,2000)。例如“有10个男孩子站在树下”。这时学生容易把“有10个男孩子”的主题等同于英语中的there are ten boys,而“站在树下”的述题等同于stand under the tree。就形成了错误的表达:There are ten boys stand under the tree. 这就是母语迁移发生了错误,造成了母语的负迁移。正确表达方式是There are ten boys standing under the tree。再比如,it,one,that的指代问题可能在母语的影响下,产生负迁移,难以正确运用。如2011重庆高考题——Silly me! I forget what my luggage looks like. ——What do you think of over there ? A. the one B. this C. it D. that。在汉语指代中,基本上用“那个”进行指代,而在英语的语法指代中则存在泛指、特指、单复数指代等不同的指代方式,这些经常让中国学生感到混淆不清,所以在选择时,会习惯性地利用母语的语法体系而做出错误的选择。上面这道高考题就有很多学生选择了A选项the one.

三、 有效措施

面对母语迁移对英语学习造成的影响,许多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比如,陈月红在《中国人学英语为什么回避使用关系从句》指出我们认为中国学生回避运用英语关系从句,是受母语干扰所致。王跃洪在《母语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这样写到“因为汉语是左分枝的(left-branching),即修辞语只能位于名词之前,如,父亲买给她的礼物真实用;而英语主要是右分枝的(right-branching),即修辞词可以位于名词之后, The gift which her father bought was practical。汉语与英语的区别造成了学生语法学习上的混乱,甚至有学生在英语关系从句上误用代词”。

在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结合一线教学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母语的负迁移,实现科学、高效的英语学习。

第一,教师要意识到母语负迁移所带来的影响,从心理上做好准备,下意识对于易混淆的语法进行对比学习。比如,在非谓语动词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倍感吃力,其原因就在于母语的负迁移影响。如,“不想去看电影,我编了一个借口。”学生错误而常见的表达是Don’t want to go to see the film,I made an excuse. 学生之所以会有这种表达,是因为在汉语中动名词的时态和语态同谓语动词一样,而英语中动名词在形态上却有别于谓语动词。英语的正确表达应为Not wanting to go to see the film,I made an excuse.鲍瑞在《语言迁移与英语教学》中说到“完全排斥母语来学习外语的方法是不可取的,也是不明智的”。在面对易错的语法点,教师需要从中西语言体系冲突中寻求突破口,从而寻求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教师在面对语法知识点的讲解,特别是易错点需要进行详细透彻的解析,避免母语的负迁移,在老师的指导下,掌握好语法规则,奠定语言学习的基础。如定语从句引导词的选用,I met the teacher in the street yesterday taught me English three years ago. A. when B. Who 因为从句是修饰人的所以要用who,还有从句之间混淆,如Your coat is still you left it. A. where B. there C. there where D. the place where。在讲解的时候需要从大的方向进行判断,这是哪个语法知识点,然后对每个选项进行深入的解析,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到语法规则的具体使用。就如高海英、戴曼纯在《中国学生英语关系从句外置结构的习得—显性教学与隐性教学实证研究》写道,“显形的语法教学能帮助学习者发展其语言知识,促进中介语的发展,而前提条件是学习者必须处于学习目标结构的准备状态”。在教师有意识的对比学习及详细的解析中,学生可以更加有效的掌握语法知识点。

第三,教师对于学生因知识体系迁移所犯的语法错误要有正确的认识,持宽容态度。在面对根深蒂固的中文语法体系和英语一些语法规则冲突,学生犯错是在所难免,出现天天教教,日日出错的问题也不少见。笔者曾就这一题He was annoyed because the computer he didn't work again.A.had had it repaired B.had had repaired 在隔断时间原题再现,多少学生还是选择错误答案。原因也许不是学生不够努力,很可能是受到母语的负迁移的影响过于严重。在这个时候,教师能够耐心,持宽容的态度,帮助学生认识错误,纠正思维,让英语的语法规则也可以在学生的语言体系中占据一席之地,逐渐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第四,俗话说,熟能生巧。教师可以通过单项操练和语篇练习增强学生对语法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并针对典型错误进行两种语言语法正确表达的对比,找出错误的根源,逐步过渡到用外语来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形成外语思维。在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中,能够迅速帮助学生建立语法体系,并初步学会运用。

第五,罗马城不是一日建成的。教师需要有意识的在课堂及其他场合,利用各种手头资源,比如课本的阅读文章,优秀的英文文章等引导学生一起对比差异,不断强化语法结构,从而避免学生的母语负迁移,实现教与学的共同发展,让外语思维在头脑中生根发芽,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

在高中三年的英语学习之后,学生就能学完英语最常用的语法知识,但学过不等于掌握。Above all,grammar is knowledge in the mind,not rules in a book.The crucial end-product of much teaching is that students should know language in an unconscious sense so that they can put it to good use.Teaching has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internal processes and knowledge the students are subconsciously building up in their minds(Vivian Cook,2010)。只有达到了这样的学习要求,才能为学生奠定终身学习的语法根基。教师通过有效的措施帮助学生避免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学生才能够更加扎实、更加牢固地掌握并灵活运用语法,最终实现教与学的双赢。

参考文献:

[1]Cook,V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Language Teaching[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10.

[2]王跃洪:《母语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 》,《 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第6期,第61-63页。

[3]陈月红:《中国人学英语为什么回避使用关系从句》,《福建外语》,1999年第1期,第49-55页。

母语迁移范文第4篇

关键词:英汉思维对比,思维模式,负迁移,中国式英语

 

一、学习迁移的本质及其理论基础

学习迁移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传统话题,许多心理学家对此做过大量研究。早期的迁移研究是形式训练说,它认为心理官能的训练是迁移发生的根本条件,比如拉丁语的训练,言语能力可以自动地迁移到其它语言的学习,如英语的学习中去。

共同要素学说认为客观成分是语言迁移的重要因素,学习者原有的学习内容或学习材料与以后的迁移内容或迁移材料之间共同成分越多,相似性越大,则越容易产生迁移。这种共同成分取决于母语的特征,也取决于外语的特征。

认知理论则认为迁移的知识经验是储存于学习者脑海中的抽象的主观认知结构或图式,迁移则是该认知结构或图式在不同情况中的应用。英语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新的言语和心理结构,主要是通过汉语于英语两种语言的双向迁移和相互作用,使得学习者的言语心理结构不断改造、更新,从而形成了既不同于汉语的心理结构又不同于英语的心理结构的新的言语心理结构,即中介语结构。该结构既包括与汉语有关也包括了与英语有关的认知和操作经验并且相互联系。

以刺激和反应为特征的行为主义理论则通过对比分析,将母语和外语进行比较,发现两种语言的差异来预测学习中可能出现的负迁移,由此来预测学习的困难程度。乔姆斯基的语言理论认为语言学习具有天赋基础,人生下来就存在普遍语法,具有自然学会语言的能力。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行为主义理论研究者认为语言的迁移不是一种“全或无”的现象,而是一个主动选择的过程。研究者开始关注迁移发生的条件、迁移的程度、迁移的内容和内在机制等,也就是试图探讨原有语言经验,如母语向外语或第二语言迁移的条件及决定母语迁移性的基本原则。

符号性图论式理论、产生式理论、结构匹配理论与情境理论等也对语言学习迁移作出了解释和定义。这些解释和定义虽各有不同,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迁移是一种认知活动,体现了学习者个体主动的心理加工过程。迁移是新旧经验整合的过程,可以通过同化、顺化和重组三种方式实现。

二、 负迁移和中国式英语

迁移(transfer)是不同学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存在于各种内容、各种形式的学习中,同样也存在于语言学习中。任何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基础上进行的,有意义的学习中一定有迁移。正如奥苏伯尔指出的: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中竭力避免母语中介作用或迁移作用是不现实也是无效的。也就是说中国学生学习英语,不能不受来自母语的语言习惯的影响,因为母语作为原有的经验,是新的语言学习的一种认知准备,不可避免的参与到新的语言学习中去。就语言迁移而言,既包括不同语言之间的迁移,即语间迁移,如汉语和英语之间的迁移;也包含同一语言内部的迁移,如英语词汇学习对阅读理解和听力的迁移等。

无论语间迁移还是语内迁移,都存在正负两种同化性迁移。如果母语的语言规则和目的语是一致的,有助于目的语(target language)的学习,即为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反之,如果母语的语言规则和目的语相去甚远,母语则会干扰或阻碍目的语的学习,产生消极影响,称为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

中国式英语(Chinglish)是指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由于受母语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等的影响和干扰,硬套汉语规则和习惯,在英语交际中出现的不规范或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畸形英语。这种英语属于语言的负迁移。免费论文,中国式英语。以教授英美规范英语为既定目标的英语教学实践对将两种语言杂糅拼凑的中国式英语持排斥态度。免费论文,中国式英语。而大学生已达到或接近成人年龄,其根深蒂固的汉语思维模式是难以规避的。因此,英语学习中他们虽大量的背记单词、句子,学习语法,但由于受到“母语的负干扰”,不能摆脱汉语思维的束缚,英语学习的瓶颈无法突破,就只能套用母语的语言模式造出错误百出的中国式英语。在此,笔者认为极有必要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思维方式进行对比分析,使学生了解两种语言的异同处,使英语学习从语用层面提升到思维层面上来。由此,大学生能自觉的预防和排除母语的负面影响,真正的做到用英语思考和表达。

三、 英汉思维对比

1.造字构词中的英汉思维对比

中国传统哲学强调思维上的整体观,对语言中的表现法有很深远的影响。我国古代哲学家倡导一体思想,认为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莫不存在于一体之中。从《易经》的“ 观其会通”,最早提出了以“统一”观察事物的思想方法论,到“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庄子.天下》),这种整体思维观历经千百年形成了一种思维形态。而西方哲学则崇尚个体思维。从辩证法提出“整体只有在与个体的对立中才能存在”时起,到Sophocles(490BC-406BC)提出“每个人都应有自在的个性”再至英国哲学唯理论,不断有哲人提倡个体思维的价值,这些哲学理论的提出无不对英语的理性素质产生影响,并对英语的理性规范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东西方各自不同的哲学理论和背景,造成了汉民族思维重整体而西方人思维重个体的特点。中国人似乎更长于总体把握,而西方人则长于条分缕析;中国人强调群体,西方人强调个体,这两种思维不同的性质可谓泾渭分明。而思维模式的差异必然影响到各自的语言表现形式。也是英汉造字构词存在差异的一种解释。

英语的造字构词方式正是西方人强调个体性思维模式的反应。这种注重个体的特点被比喻为“原子生义”,即对现实世界中事物的指称命名是从个体(原子)出发,不特别注重整体或依据个体之间的联系。免费论文,中国式英语。汉语命名重统一观,具体表现为对事物的类属概念必须给以描述,如“汽车、卡车、公交车、出租车”等等,而英语则并不给以任何统称,分别命名为 car ,truck, bus , taxi了。当对这一思维差异有了一定了解,学生才能有意识的跳出母语的构词思维,排除汉语的语际负迁移。“牙医”(dentist)不会拆分成“牙齿”“医生”(teeth doctor),“钱包”(purse)不会被拆成“钱”“包”(moneybag) 。当然也能理解为什么“树皮、兽皮、羊皮” 是 bark, hide ,cover的缘由。

2.词语用法中的英汉思维对比

英汉民族思维的另一明显差异是:英语民族的思维注重科学、理性,强调借助形式逻辑和推理论证去认识世间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习惯用理性去规范世界。因此英语民族善于透过表象深入本质,形成其探究性的抽象思维特点,这也正是西方注重判断推理的哲学理念的体现。而中国传统哲学在倡导超越理性思维的感觉经验,既强调悟性又崇尚具体思维,特别重视以具象来体现和比喻抽象。句子:这是我最喜欢的东西。(It’s my favorite.) 成了It’s my favorite thing. 正是这种抽象和具体的思维差异的结果。

不同的思维模式造就了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英语民族的思维抽象性决定了其用语总体来说比汉语抽象。在英语中大量使用抽象名词,尤其常见于社会科学论著、法律文书、报刊评论、商业信函等文体。而英语中有丰富的虚词及词义虚化手段大大的方便了抽象表达法。比如大量的前缀、后缀表性质、状态、动作、结果、主义、学说、信仰等甚至改变词义和词性,例如:减少分散注意力的事物。Cut out distractions.由于汉语思维这种具体化的特点影响,学生们译出的句子就显得十分臃肿:Cut out the things that distract us.又如构词法的一个专项练习It was clear that the minister was the right man tospeak at the dinner: his delivery was faultless. 受汉语负迁移的影响学生是没有意识使用delivery 一词的,他们最可能产生的句子是The speech he delivered was faultless. 由此可见在词汇层面,由于汉语思维模式造成的母语负迁移是很普遍而且不容易被察觉。而有意识的进行英汉思维的对比,有助于学生减少这方面的失误。

3. 句式上的英汉思维对比

人的主体意识,属于一种意识倾向,即在思维中把自己(主体)从环境(客体)中区分出来。免费论文,中国式英语。主体意识往往从这个自我出发来理解、解释、描述客观环境这个外在世界中的事物,因而使语言表述带有主体性。西方哲学思想强调理性,主张理性的结果是主客分明,需要强调主体时强调主体,需要强调客体时强调客体。而汉语思维方式则多强调主体的参与,从人出发的主体意识。这一差异在英汉句式上表现的尤为突出。

3.1行为动词主语的物称和人称

由于英语的理性思维导致了英语的客体性叙述,而汉语则注重主体性表达。免费论文,中国式英语。英语常常用物称表达法,即用抽象概念、心理感觉、事物名称或时间地点等“无灵主语”或形式主语,汉语则常用人称主语。

我的后脖子根冒出了冷汗。A cold sweat broke out on the back of my neck..

学生的句子则是:Myneck broke out a cold sweat.

3.2汉语的主动语态和英语的被动语态

受到“客体意识”思维方式的影响,英语中广泛使用被动语态,尤其是在科技报刊中,而汉语受主体思维影响多用主动语态。比如: History is made by people 人民创造历史。于是It’s well known that (众所周知)这样的句式,学生的句式则是:we allknow that, 于是:It’s well known thathistory is made by people.(众所周知是人民创造了历史)在学生的习作中便成为We all know that people made the history.这样看似正确,却实际很别扭的中式英语句子

四、 教学中母语负迁移的克服

怎样排除汉语的负迁移,引导学生正确的利用母语而不是完全排斥母语,将其负迁移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这是英语教学面临的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我们提倡学生用英文思维,但实践起来谈何容易。因为要摆脱母语的负干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免费论文,中国式英语。而教师迫切要做的是多收集有关母语思维模式负迁移的范例和材料,在教学中适当的作汉英对比分析,使学生明白造成负迁移的原因,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记忆一些连接词和表达方式。同时在阅读、翻译、写作中引导学生注意英语遣词造句的模式和汉语思维方式的不同,逐步的克服汉语思维的负面影响,从而真正用英语去思维。

参考文献:

1.李继宏.母语负迁移与英语教学[J ] 外语研究,2006,(5):136-137

2.冒国安.实用英汉对比教程[M ] 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

3.魏云.语言迁移与二语习得[J ] 长熟高专学报,2004,(6):31-33.

4.喻云根.英汉对比语言学[M ]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4

母语迁移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英语教学;母语迁移

母语迁移主要是指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中不自觉地将学习汉语的方法和经验等迁移到学习英语课程的过程中,借助汉语来理解和加工英语知识,并对两种语言进行比较和联系的现象。当两种语言出现正向迁移时,能够促使学生进行更加轻松、高效的学习;而当出现负向迁移时,就会阻碍学生对英语课程的学习,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利用英语学习中的正向迁移,克服负向迁移的影响,以提高英语教学的实效性。本文主要从正向迁移和负向迁移两个方面分析了母语迁移现象对初中英语教学的影响,以更好地促使初中英语教学的发展。

一、正向迁移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影响

1.词汇学习中的正向迁移。词汇作为学习语言知识的基础,在初中英语课程的学习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初中英语课程中学生对词汇的学习常常是从语音部分开始的,然后再在学习词汇含义和性质的基础上应用词汇。根据不同语言中的词汇共性特征可以发现,英语词汇学习中的母语正向迁移对于学生增强词汇的记忆有积极的作用。如英语中的一些音译外来词就是根据相同的发音迁移而来的:“Coke”即为汉语中的“可口可乐”,“chocolate”即为“巧克力”,而“vitamin”为汉语中的“维他命”,“montage”则为汉语中的“蒙太奇”等。同时,对于英语中大部分国家的名字,汉语常采用音译的形式,如“New York”在汉语中为“纽约”,“England”即为“英格兰”,“Sri Lanka”则代表“斯里兰卡”等。在这些词汇的学习中,由于英语和汉语的发音基本相同,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发音中的正向迁移来完成对单词的记忆,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语法学习中的正向迁移。英语课程中的语法分析和汉语有着极大的相似性,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加强对两种语言中的语法结构进行分析、比较,利用它们的相似之处来进行语法学习中的正向迁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平时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母语迁移中正向迁移的优势来加强学生对英语语法知识的学习,从而增强学生的掌握能力,促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如在简单句的基本结构上,汉语中的“单句”和“复句”对应着英语中的“分句”和“句子”,两者在语言结构的组成上有极大的相同之处。如英语句子:“The good news made Mr Green excited.”这一句子的结构即和汉语中的“主语+谓语+宾语+补语”的句子结构大致相同。因此,在翻译英语句子时,学生可以在了解英语基本词汇含义的基础上,利用汉语中相似的句子结构形式进行类推,从而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另外,在复杂句子的语法结构学习中,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正向迁移的方式来进行句子结构研究和语法学习。如进行英语状语从句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利用状语从句在句法和语义上同汉语的相似性来进行学习。如在平时的阅读和写作中,学生经常使用的引导状语从句的连词和连词词组有when,if,while,because,though等,而这些词语在汉语中几乎都能找到与之相对应的连词词汇。再如:在英语宾语从句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利用宾语从句语序与汉语的一致性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如I think/believe/know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其结构与汉语中的“我认为/相信/知道…”一致。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利用正向迁移的形式来帮助学生进行英语语法和句法结构的学习,以降低学生学习英语语法知识的难度,提高学习效率。

3.语音学习中的正向迁移。一般来说,英语与母语之间的区别越大,其存在的迁移现象就越多。由于汉语和英语所属的语言系统不同,因此在实际的语音发音上,二者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最明显的差异即是汉语中并没有英语中所使用的辅音,这就使得我们在说英语时经常会在辅音的后面添加元音。如汉语中的“蓝色”在英语中发音为blue/blu:/,而在平时说话时,许多国人经常会把它读为/b?藜lu:/。但同时,利用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之间的相似性或一致性来进行正向的母语迁移,也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发音。如由于汉语中也有与英语中相同的/t/、/k/和/h/等音素,这就使得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很容易发出英语中这些音素的正确读音,利用二者之间的这种正向迁移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进行英语语音的学习。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提醒学生这些因素之间的差异性,以帮助学生正确掌握语音知识。在初中英语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母语正向迁移的作用,就需要教师正确认识英语学习中的母语迁移现象,有意识地加强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的分析与比较,以找出母语迁移的规律,充分利用母语正向迁移的作用,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结构与形式的全面比较,充分利用汉语和英语语法学习中的正向迁移,促使学生更容易地进行英语语法的学习。

二、负向迁移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影响

1.词汇学习中的负向迁移。在初中英语的学习过程中,许多学生对于词汇的记忆是通过死记硬背的方法来完成的。时间一长,由于学生脑海中的词汇数量较多,再加上学生的记忆方式缺乏有效性,就会导致词汇学习中负向迁移现象的出现。如因为受母语词汇用法的影响,许多学生常会在英语词汇的学习中出现标点错误、名词的单复数不分、冠词和代词的使用错误等问题,甚至会发生词性混淆的现象,从而导致学习效率的低下。关于标点使用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由于汉语和英语在标点的使用上有较大的差异性。因此,许多学生在进行英语句子翻译时就会出现不必要的错误。如在翻译“周日中午将有动物园开放,免费的”这句话时,一些学生就翻译为:The zoo will be open on Sunday at noon, and free.这个句子中and前面的逗号是多余的,在翻译成英语时并不需要。正是由于受汉语中标点符号使用的影响,才使得学生进行英语翻译时产生标点使用上的错误。

2.语法学习中的负向迁移。汉语作为学生学习和使用的第一种语言,在学生的脑海中已经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印象。因此,在英语语法的学习中,许多学生常常会受汉语语法的影响,从而发生母语的负向迁移。在初中英语的教学中,母语负向迁移的现象常发生在英语句子的主谓结构、成分分析、语序和There be句型等语法中,从而容易出现时态错误、句子关系的不明确以及中国式英语等问题,不利于学生对英语语法知识的正确掌握,如关于主谓结构上的负向迁移。由于受汉语语法结构的影响,许多学生在英语翻译时也忽略了英语中必须要求主谓一致的语法结构,从而产生不必要的错误。如在句子“Chinese people’s ambitions is very high”一句中,由于主语本句话的主语为Chinese people’s ambitions,因此,其谓语应用are而不是is,正是学生受汉语思维定势的影响,才使得翻译时母语负向迁移现象的产生。再如英语时态学习中的母语负向迁移现象。由于汉语学习中没有对句子时态的严格限制,使得学生在英语口语表达、翻译以及写作中也常常忽略句子的时态,从而导致语法时态使用中的错误。如在对“我知道格林先生说的很对,但我并不完全理解”一句翻译时,一些学生就会发生时态使用上的错误而翻译为:I know what Mr. Green said was right, but I don’t fully understand.由于许多学生认为Mr. Green说的话是过去发生的,所以在使用中发生了时态上的错误,将is误用为was,这正是受汉语思维定势的影响而导致的。

母语迁移是英语学习中客观存在的一种现象。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母语迁移规律的掌握,充分利用母语的正向迁移,减少负向迁移现象的发生,以更好地提升初中英语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王辉跃.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母语迁移现象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2.

相关期刊更多

文化遗产研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中华多民族文化遗产与文化凝聚协同创新中心

对外汉语研究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研究》编委会

俄语学习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