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推免研究生

推免研究生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推免研究生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推免研究生

推免研究生范文第1篇

关键词:推荐免试研究生 选拔制度 改进措施

为深化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加大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力度,自1985年至今,我国高等院校逐渐开始推行优秀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简称推免生)制度并逐渐成为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方医科大学于2008年获得推免资格成为享有此项资格的九所广东高校之一。根据教育部通知精神,借鉴兄弟院校经验,我校积极稳妥地开展推免生工作,努力在医学院校中推荐和接受优秀应届本科生。笔者经历了南方医科大学推免生工作的开展过程,结合本校实际,对今后此项工作的展开提出一些看法。

一、南方医科大学推免生工作举措及其效果

2008年获得推荐免试研究生的资格后,根据教育部通知精神,我校教务处及时制定了《南方医科大学关于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南医推免工作办法》),并迅速下发了《关于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的通知》,对推免生工作进行了详细的部署。各学院根据学校《通知》要求,精心组织,迅速开展工作,在规定时间内圆满完成了任务, 2008年、2009年分别推荐免试研究生20名、35名,推荐至外校的人数分别是8名、9名,占40%、27%。

可以讲,在这两年的实践中,南方医科大学各个学院都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的开展,精心组织,严格把关,迅速成立了本学院的“推免生”工作小组,力图在规定时间内圆满完成这项工作。首先,各学院能够严格按照相关文件要求,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及时、科学地制定出相应的实施意见和操作办法。其次,各学院推免小组对推免过程中出现的特殊情况坚持集体决议,集思广益,审慎决策。最后,对于推免结果,各学院推免小组严格按照文件要求,及时予以张榜公示,征求意见,认真对待公示过程中反映的问题,并给予及时、合理的解释。考虑到教育部未明确我校的推免名额的情况,为了节省时间,通知各个学院先按毕业生总人数的3%上报名单,各学院经学生个人申请,学院推免生小组初选排名、综合测试和面试、综合成绩排名、推荐并公示,校推免生遴选工作领导小组讨论,校长会议研究决定,确立了最终的推免生名单,将予以为期七天的全校公示。各学院精心、用心、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充分表现了对学校推免工作高度的热情和充分的责任感。如有的学院为本学院的推免生工作制定了详细的工作安排表,对各专业笔试、面试出题范围、评分做了详细的规范,工作做得相当细致;有的学院上交了详细的工作总结并提出了对本次推免工作的几点体会以及对学校推免生工作的几点意见和建议。

那么,学校各个群体对我们的推免工作反应如何呢?为此,我们展开了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发放问卷526份,收回426份,有效率95%,回收率81%。调查对象中学生占79.9%,专家教授占13%,管理人员占3.8%,辅导员占3.5%;学生中男生占35.9%,女生占64.1%。大部分调查者对学校展开的推免工作表示满意的态度,不过在一些指标上仍旧出现了一些不足的情况。如有相当部分受调查者对我校展开的推免工作还不了解,个别同学甚至是一无所知;有的受调查者对推免工作开展的时间存在分歧;还有的对推免生的英语和专业课成绩要求上各说其词;还有部分受调查者对推免过程的透明化十分关心,有个别学生对过程的公开性存在质疑。在这点上,我们的调查显示学生中有66.14%的人对推免生工作满意,但也有33.94%的人对推免生工作的透明程度不是很满意。

二、推免工作的改进措施

从2008年到现在,我们进行的推免工作虽然已经顺利进行了3年,但推免工作还处在起步阶段,不少工作的流程还处在摸索阶段,如何借鉴其他院校的经验并结合我校实际展开工作,切实做好推免工作,真正从中选拔出“能力较强、素质较高、知识功底较扎实的学生”。笔者结合几年来的工作经验,提出一些看法。

教育的关键在于培养人才,而选好人才则是先决条件,推荐免试研究生工作的目的就在于选出德才兼备的优秀学生进一步深造。有学者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推免制度实行中的两大关键:一是如何确保选拔出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二是如何体现公正性。我校今后此项工作的开展也应当围绕这两个核心问题确实选拔到高素质的医学专业人才。

(1)加大推免生工作的宣传力度。在我们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发现,我校推免生工作虽然刚刚起步,还是有相当多的人知道推免生制度,说明我校的宣传工作还是做得比较到位的。但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人不了解这项工作,所以,还是有必要继续大力宣传此项。建议从招生及学生入学之初就把推免生制度作为我校的一项优势来宣传,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舆论媒介(如网络、广播、报刊、杂志)进行宣传,公布我校推免生细则及前两年被推免的学生名单,这样会让一些学生从入学之初就确定方向,努力提高自己综合能力。

(2)推荐过程透明化,选拔结果公开化。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人对推免程序存在着质疑。因而严格执行工作程序是推荐免试研究生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利用公示效应和舆论力量能最大程度地保证工作的透明公正。建议选出部分学生代表在推免生面试时旁观或增设学生评分,评分时应该尽量现场公开,避免给钱权交易留下空子进行暗箱操作,杜绝由此产生的腐败现象和对学校风气的破坏。选拔结果应该在教务处网站公示,包括推免生笔试面试成绩及其获得的各项证书、荣誉、发表的文章和学习成绩等,只有将它们全部公开接受广大师生的监督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证推免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

(3)“学术近亲”要打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做好2003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的通知》中规定:“高校接受本校推荐免试研究生的人数,原则上不超过本校推免生的70%”;同时鼓励本校推免生报考外校。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一些高校硬性规定排名靠前的优秀学生强留本校,或与相当的高校进行交换,使得推免制度成为截留优秀学生的手段。这显然造成了学术上的“近亲繁殖”,不利于学术的创新和创造。这种现象已经引起一些有识之士的重视。我校在今后工作中要加大力度吸收外校优质生源前往我校深造,同时努力改变传统的“留才”思想,在各校统一的推免制度前提下,我们可以选择一些综合水平比较高的院校,与之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将我校优秀学生与这些高校进行交流。

(4)制定科学合理的面试内容,加大面试权重。为确保面试过程公正、公平,我校制定了科学、合理的面试内容,英语口试、专业知识、应变能力等内容均有细致统一的评分标准;为确保公正、公平,学校应组织经验丰富、作风正派、科研技能强的资深教授组成面试督导组全程参与面试。同时为了克服推免过程中存在的高分低能现象。我校逐渐加重面试所占比重,选拔出那些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综合素质高的人才,而非那些只会考试不会思考,知识面狭窄,没有创新开拓精神的学生。

总之,我们要在今后工作实践中,对学校、社会环境和推免程序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扩宽培养思路,使之能够真正选拔出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从而提升学校的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为社会培养出一流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妍.浅析现行体制下研究生招生模式存在的问题[J].理论界,2006,(4):135.

推免研究生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土木工程 推免生 本硕衔接 实现途径近年来,国内各高校投入了大量精力进行人才培养改革,①其中,本科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学位的政策改革力度大、影响范围广,正影响着国内高校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模式。尤其是理工科专业,本科阶段经推荐获得硕士研究生免试入学资格的学生(即推免生)人数大幅增加,成为高校优质生源的主要来源之一。如何做好推免生本硕有效衔接工作是实现研究生高质量培养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针对推免生特点,基于现状调研,结合土木工程学科特色,探索该学科推免生本硕有效衔接的实现途径,对提高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 国内部分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推免生本硕衔接现状

为深入了解国内高校推免生本硕衔接现状,笔者对部分设有土木工程专业的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近五年来,近63%具有接收推免生资格的高校每年的研究生招生人数中,推免生人数增长了近一倍,在部分高校中,这一增长幅度更大,接近招生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但由于不同高校具有各自传统,对人才培养模式、理念不尽相同,加上推免生规模近几年快速扩大,目前推免生本硕衔接工作成效良莠不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 主体认识不足,缺乏政策支持

调查结果显示:近79%的被调查高校土木工程院系没有开展任何推免生本硕衔接工作,而其余21%高校中,从学校或学院层次,以明确的制度、政策等方式支持开展推免生本硕衔接工作的比例尚不足5%。可见,国内大多数开设土木工程专业的高校对推免生本硕衔接认识不足,更无有效的政策支持。

1.2 形式途径单一,适应范围不广

国内高校研究生导师是推免生提前了解研究生阶段科研、学习生活的主要引导者。调查显示,近100%被调查导师都非常愿意招收推免生,在确定自己所招收的推免生信息后,导师会与学生进行对接,通常要求学生本科毕业年的寒暑假进入课题组进行体验学习、要求学生本科毕业设计选题尽可能与自己研究方向相关等。而随着现阶段国内各高校招收的推免生来源更为广泛,传统的导师与学生自行衔接的方式因受地域空间、不同高校文化差异等因素制约,已无法满足日益多元化的推免生本硕衔接的需求。受访者中,61%的导师认为生源地的多元化使得师生对接大大受限;87%的受访学生认为通过寒暑假体验学习等方式与导师联系仍不够紧密,无法深入了解即将进入的课题组学术文化及研究方向,多为被动接受,效果一般。

1.3 内容相对陈旧,系统性较差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在已开展推免生本硕衔接工作的高校中,除衔接途径单一外,教育内容也相对陈旧,深度与广度严重不足,推免生受到的指导不够,缺乏系统性。近72%的受访导师表示非常希望招收的推免生能提前进入课题组,尽早接触自己的研究内容,但由于缺少相关的政策支持,学生到校后缺乏住宿、工作室等必要的基本保障,而科研工作是一项需要长时间投入且持续性很强的工作,因此学生只得短期内协助做一些事务性工作,尽管一些高年级研究生可一定程度上做些指导,但总体指导力度不足。被调查近95%推免生认为自己学习能力较强,希望尽早接触导师的科研工作,然而其中接近80%的学生提前进入导师课题组仅充当“杂务员”角色。

2 土木工程专业推免生有效衔接的实现途径及实践

基于调研现状,结合土木工程学科以及推免生特点,从学生、教师、高校三个角度出发,以“学生有意愿、教师有需求、学校有支持”为原则,充分发挥学生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坚持“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的总体要求,力争推免生本硕衔接途径的实效性与长效性相统一。②

2.1 完善研究生培养计划,明确推免生本硕衔接的重要性

进一步完善既有研究生培养计划,将推免生本硕衔接阶段的培养工作环节纳入整个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提升推免生本硕衔接阶段培养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全体师生对本硕有效衔接的认识深度。将推免生本硕衔接阶段的教育环节提升到研究生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高度,让全体教育工作者充分认识并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工作实践,是提升研究生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的思想基础。

2.2 建立专门的培养体系,加强衔接阶段培养工作的针对性

应充分认识推免生群体的特征规律,因材施教。推免生普遍上专业基础知识较为扎实、学习能力强、善于思考、勤于动手、学习主动性强,结合土木工程学科突出的社会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等特点,对推免生制定专门的本硕衔接阶段人才培养体系,确保此阶段培养工作的针对性。以笔者所在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为例,制定了包括《土木工程专业推免生本硕衔接阶段课程培养方案》等在内的多项措施,构成了我校土木工程专业推免生本硕衔接阶段专门的人才培养体系。结合我校土木工程专业现状,从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提升、科学精神培养、学习思维转变等方面出发,使学生根据自身需要,完成规定学时要求的学习内容,在尊重个性化需求的同时,增强教育内容的针对性,确保了此阶段培养工作的成效。

2.3 加强工作队伍建设,提升衔接阶段培养工作的指导力

强有力的工作队伍是确保衔接培养工作顺利开展的核心。目前,导师是国内多数高校研究业务的主力军,而辅导员、班主任等作为学生德育工作者,以往在学生业务培养中很少扮演角色,然而事实上研究生业务培养与思想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可起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作用。因此,应在加强学生导师队伍建设的基础上,将研究生辅导员、班主任、高年级博士生等纳入推免生本硕衔接阶段的业务培养队伍中,扩充工作队伍力量。以笔者所在高校土木工程学科为例,在选聘研究生辅导员、班主任时,优先录用具有相关学科背景的人员,将研究生德育工作队伍纳入业务培养队伍;从管理模式上,帮助推免生在本硕衔接阶段实现学习模式的转变;公开选聘高年级优秀的相同学科博士生担任推免生在本硕衔接阶段的“专业导员”,弥补导师因一人带多名研究生而对推免生指导力的不足;同时,制定科学的工作队伍选聘机制,建立完善的人员考核奖惩制度,确保工作队伍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

2.4 注重内容与形式创新,提高衔接阶段教育本身的吸引力

现阶段的推免生本硕衔接阶段人才培养仅局限在导师与学生之间,没有统一、规范的措施依循,内容相对陈旧、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应着力提高教育内容、形式与学生特点的契合度,采用能体现时代特色的教育形式,提高培养工作的吸引力。笔者所在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推免生本硕衔接阶段培养在既定的人才培养体系下,主要采取以下两个途径进行:一是通过不断拓展培养内容、丰富教育形式,积极开展推免生“线下”教育。首先,从学校层面,加强国际合作,利用寒暑假时间,聘请外籍教师到校为推免生教授专业基础课;打破校内本硕选课壁垒,实现推免生可提前选修部分研究生课程;加强推免生专业前沿教育,邀请校外本专业知名专家到校为推免生举办专业前沿讲座,提高学生对所学专业发展方向的捕捉能力,等。其次,从导师角度,规定每名推免生必须参与一项课题研究,参与课题组学术讨论会,介绍研究进展;支持每名推免生在本硕衔接阶段参加校外学术会议,重点锻炼其科研思维与方法。二是利用智能通讯设备在研究生群体中覆盖面广、自媒体终端受众度高等特点,加强推免生本硕衔接阶段“线上”自我教育,并将“线下”教育内容以视频、图文等形式移植到自媒体平台上,形成“线上”与“线下”协同的教育模式,拓宽学生获取学习资源的渠道,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需求,进而提高衔接阶段教育本身的吸引力。

2.5 建立健全保障机制,确保衔接阶段培养工作的延续性

良好的保障机制是确保衔接阶段各项培养工作得以高质量完成的关键,也是保证此项工作延续性的重要基础。笔者所在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硕衔接阶段各项培养工作的保障机制主要分两个部分:一是保障措施,完善相关管理规定,允许推免生申请提前入住学校,学校提供免费住宿、研究生工作室等便利服务;设立专项经费,从人、财、物等方面对此项工作全面支持。二是激励机制,包括生活补贴、劳务补助、成果奖励等;给予在推免生本硕衔接阶段人才培养中取得显著成果的导师优先招收推免生的资格;将推免生本硕衔接培养模式创新纳入校内教学改革项目立项,给予相应资金支持,鼓励教职人员积极创新,不断提高衔接工作的科学性与创新性。

3 结束语

做好推免生本硕有效衔接是实现研究生高质量培养的一项重要工作。③本文基于国内部分高校推免生本硕衔接现状调研,结合土木工程学科特色及推免生群体特点,探讨提出了土木工程专业推免生本硕有效衔接的实现途径,可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为高校理工科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作出有益贡献。

注释

① 高阳.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论文,2013.6.

推免研究生范文第3篇

考研有什么好处呢,我们都知道考研不仅可以缓解你的就业压力,而且可以提升就业平台。那么关于考研的基本常识是怎样的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关于考研的基本常识2020”,欢迎阅读与借鉴!

考研的基本常识1、单独考试

单独考试是为用人单位定向培养业务骨干而设置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大学本科毕业在申请的专业或相关专业连续工作四年、已经发表过论文或成为业务骨干的,才可以申请单独考试。

单独考试的科目设置与全国统考一致,公共课试题难易程度也与统考水平相当。但考试的命题权属报考院校,一般不转户口及档案关系,具体报考资格请与相关单位咨询。

建筑学硕士、工程硕士、城市规划硕士、农业推广硕士、兽医硕士、风景园林硕士、林业硕士、临床医学硕士、口腔医学硕士、公共卫生硕士、护理硕士、药学硕士、中药学硕士等13个专业学位类别可设置单独考试。

2、推荐免试

推荐免试研究生,简称“推研”,是指不用参加研究生考试而直接读研的一种情形。

推荐免试研究生,应按照国家教育部们就推荐少数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为硕士研究生工作的规定执行,一般有保研办法或保研简章、准备和寄送材料、笔试面试、预录取和报名等几个阶段。

推研按时间排序是:交叉、本系直博、本系直硕、外推、工硕。推研时间为每年大四上学期9月初到9月末。

推免所具备的条件:经审定可以开展推免生工作的高等学校,可以推荐本校规定数量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初试,并在规定的日期前直接到报考单位参加复试和办理接收手续。

推荐和接收办法由学校(招生单位)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制定。被接收的推免生(包括研究生支教团和农村教育硕士项目的推免生)须在国家规定的报名时间内到报考点办理报名确认手续,亦不得再参加统考。在规定的日期内仍未落实接收招生单位的推免生不再保留推免资格。

除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硕士中的项目管理、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体育硕士中的竞赛组织外,其它学术型专业和各专业学位均可接收推免生。

3、地区划分

在选择院校之前,考生一定要先了解考研院校所在的地区,首先需要了解一下研招院校的地区划分。地区划分的含义是教育部根据各地的经济、教育发展水平而划分的院校区域。

4、考试分区

一类: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重庆、四川、陕西21个省(市);

二类:内蒙古、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0个省(区)。

每类地区考研要求分数线是不一样的,一类对应A区线,二类对应B区线,其中A区要求较高,B区较低。

考研初试和复试什么意思考研初试,其实也就是考研人员初期阶段都需要参加的笔试项目,考试科目共四科,主要是英语,数学,政治,还有一门专业课;前面三门基础课,都是由国家统一出题的,而专业课是由各个院校自主命题。

复式,是通过初试之后,学生们需要参加的一项考试,只要笔试成绩达到报考院校的最低录取线,甚至超过了录取分数线,就可以进行复试,复试项目主要包括英语以及专业课。最终考生是否能够顺利入学,学校会综合学生初试和复试的成绩得出最终的结果,有些学校初试成绩占50%,复试成绩占50%,还有的是初试占50%,复试占70%。

推免研究生范文第4篇

关键词:边疆地区;农科类研究生;教育综合竞争力

一、边疆地区农科类研究生教育现状

(一)研究生教育综合竞争力较低

全国研究生教育实力的区域分布不均衡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边疆地区因经济欠发达、地域偏远等因素,教育发展较国内中心城市滞缓。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对全国的研究生教育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评价和排序,根据《中国研究生教育评价报告2005-2006》,北京、江苏、上海等中心城市的研究生教育综合竞争力最强,而新疆、贵州、等边远地区居倒数位(见图1)。以新疆为例,高校研究生教育综合竞争力普遍较弱,学科实力一般(见表1)。

资料来源:《中国研究生教育评价报告2005~2006》,该报告中将各培养单位的该学科实力依次分为5个等级:①A+为重点优势学科的单位,即排在最前面的5%的培养单位;②A为优势学科的单位,占单位总数的15%,即排在6%~20%的单位;③B+为良好学科的单位,占总数的30%,即排在21%~50%的单位;④B为一般学科的单位,占总数的30%,即排在51%~80%的单位;⑤C为较差学科的单位,占总数的20%,即排在81%~100%的单位,对其只给出等级,不列出得分和排名。

(二)一志愿生源流失严重

农科类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全国大统考之后,“本地学校好考”的优势丧失,名校效应凸显。大多数考生在选择一志愿学校时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态:先报考心仪的内地名校,如果落榜,还可以调剂到其他学校。因此对于边疆地区的高校,不仅外地生源极少,本地生源的流失也非常严重,最终导致一志愿报考人数直线下降,调剂生占录取总数的比例逐年上升。在研究生培养质量影响诸要素中,生源质量尤为重要。生源是影响边疆地区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研究生教育是高层次的学位教育,没有优质的生源,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保证和提高无从谈起。

二、边疆地区农科类研究生教育发展对策

(一)加大对边疆高校的投入力度,增强高校和学科竞争力

首先,相关部门应当充分正视我国各地区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研究利用优势的科研人才资源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使之与研究生教育水平相对称;另一方面,通过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和措施,为保持和扩大研究生教育水平的优势提供坚实的基础。同时加大对边疆高校的投入力度,扶持和鼓励边疆地区高校的发展和建设。再者,边疆地区的高校作为区内研究生教育的主体,也应当正视自身不足,努力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加强师资力量、学科实力、科研水平建设,要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基础,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加强科学研究,不断提升自身综合实力,增强研究生教育综合竞争力,吸引更多的优秀考生报考。

(二)保证研究生生源质量

1.加大推免力度,留住本校优秀生源。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推免生)制度,是激励本科学生勤奋学习、改革拔尖人才选拔方式的重要措施,是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这项工作对于选拔优秀人才、加快人才培养、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农科类专业属于艰苦专业,要留住优秀生源,边疆地区高校应考虑加大推免力度,适当加大农科类优秀本科毕业生的推免比例。以石河子大学为例,自2008年之后,学校加大了农科类一些冷门专业招收推免生比例,制定了相关优惠政策,有效地留住了本校优秀生源。因此加大推免力度,留住本校优秀生源,可以说是边疆高校保证研究生生源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

2.加强招生宣传,以优秀师资吸引一志愿考生。高校应加强本单位宣传,帮助考生正确认识和理性选择一志愿报考学校,尽量降低生源报考分布的不均衡。每年的招生简章修订完成后,及时在学校主页及相关网站,以便考生查询。在国内主要媒体刊登招生广告,宣传本校学科优势、科研特色、师资队伍等情况,以增强对考生的吸引力。还要动员全校师生的力量,通过各个渠道参加研究生的招生工作,形成人人关心招生、人人参与招生的局面。

在影响考生选择报考学校的众多因素中,导师是最直接、最关键的因素。优秀的导师总是从学术、人格、学风等各个方面对研究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研究生的学习生涯中成为重要的领航人,因此,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导师队伍,对一个边疆高校的研究生培养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关注调剂考生群体,吸引优秀调剂生源。调剂是我国现有硕士生招生体制的产物,是硕士研究生招生平衡生源、在保证生源质量的前提下,使招生计划顺利完成的有效手段。统考形势下,对于处于地域劣势的边疆高校,调剂考生为农科类研究生生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近年来的招生经验,笔者认为加大对农科类调剂生源的经费支持力度,是吸引优秀生源的重要杠杆。笔者调剂工作中发现,考研调剂生中一大部分是来自农村、家庭比较困难的应届毕业生或工作不理想的往届毕业生,是否交学费是学生选择招生单位的主要考虑,边疆高校对调剂生给予减免学费等优惠政策将是提高生源质量和调剂成功率的重要砝码。同时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对调剂生在经济上给予支持,如对一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研究生在申请“助研、助教、助管”或其他勤工俭学工作岗位时优先考虑,以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同时,边疆高校应当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兄弟院校的联系,由于农科执行全国统考后,大部分生源集中在北京、江苏、浙江、湖北等地区的高校,这些上线生源富余单位可以为生源匮乏地区高校推荐符合调剂资格的考生,加大了调剂生源数量,也提供给边疆高校一个选拔优秀生源的机会。

(三)理性扩张研究生招生规模,保证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稳恒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国家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部及时地进行了高等教育的改革,大幅度扩大研究生的招生规模,有效增加了人才的供给。但是问题也随之产生,农科专业连续多年的扩招与教育教学资源的相对缺乏之间的矛盾、农科本科生生源结构的不合理、农科专业招生与就业的“冷门化”等多重因素导致农科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倾向滑坡,进而使农科研究生的整体生源质量呈现下降趋势。因此,边疆地区高校的办学资源有限,应结合现有条件和资源理性扩张研究生培养规模,在生源匮乏的情况下,严把质量关,招生宁缺勿滥。同时为了保证农科类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稳恒性,边疆高校还应通过调整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建立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等多途径培养有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优秀研究生,为边疆的农牧业发展输送优秀的高层次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儒忠,牟淑芳.新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研究报告[Z].2007.

[2] 2009年中国研究生教育评价报告_考研频道_中国教育在线kaoyan.省略/html/ky/paihang/yjs_2009.shtml.

[3] 程诚,莫文萍.影响新疆地区农科研究生培养质量因素的分析及对策[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28(3):30-31.

推免研究生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 提升硕士研究生生源质量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前提和基础。目前,我国高校的硕士研究生生源总体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学术研究态度和学术研究能力方面。高校应当通过加强招生宣传,研究生复试,推免和校际交流,生源调剂等方面的工作,不断提高生源质量。

近年来,随着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教育的工作重点也由规模发展转变为注重提高培养质量。优质生源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前提,生源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水平。

1 研究生生源质量的内涵

关于研究生生源质量,目前在学术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有学者提出,“硕士研究生生源质量是指在研究生教育阶段开始时,学生掌握的与未来研究方向有关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知识以及科研精神和学习态度满足硕士研究生培养要求的程度。”①“在招生中选拔出具有科研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优秀生源是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基础和前提。”②

从这些对于研究生生源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研究生生源质量,应当包括如下两方面内涵:学术研究态度与学术研究能力。优质的研究生生源,应该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严谨的研究态度、不断探究的科研精神,还应该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和学术研究潜力,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2 我国高校硕士研究生生源质量现状

硕士研究生数量的急剧扩大给研究生的生源质量和培养质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一些高校一味强调招生数量增多和培养规模的扩大,降低了入学标准,盲目地追求发展而没有切实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来选拔适合的生源,直接影响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研究生学位所要求的高学术水准必须经过长期和艰苦的努力才能达到,现实中,很多考生不是出于内心的兴趣和学术追求,而是出于其他的目的而考研。这些学生缺乏必要的学术研究意识,也没有打算下工夫认真攻读学位,而只是想得到研究生的头衔,在读研后相当长的时间内缺失了必要的专业学习动力。

学术研究态度的缺失也直接导致了专业素养和专业发展潜力的不足。很多学生大学期间专攻考研,缺乏系统的知识学习和专门的技能训练,知识结构单一,素质能力低下,达不到大学本科教育与培养层次的要求。进入研究生阶段后这方面的缺陷十分明显,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表现得不尽如人意,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后劲非常有限。

在目前大多数高校仍然沿袭国家统一划线的招考和选拔制度,这些入学考试成绩很高但是缺乏学术研究热情和科研潜力的学生大量被录取攻读研究生,这违背了硕士研究生培养研究生人才的初衷,也不符合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

3 高校提升硕士研究生生源质量的对策

3.1 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制定优惠政策吸引考生

与高考优秀生源之间的激烈争夺相比,各个高校在研究生招生宣传方面的投入和力度是不够的。

首先,增加宣传媒介,扩大宣传渠道。通过网络、报刊、招生简章宣传册、海报等媒介和方式进行积极宣传。还可以举办考研咨询会、学生夏令营等,面对面地对学生进行介绍和指导。其次,增加宣传主体,充分调动导师、学生的积极性。要组织导师和优秀的学生到一些目标生源高校去,给学生开设讲座、报告等。从历年的招生宣传情况来看,校友及在读学生的宣传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3.2 加强复试工作,突出学科在研究生招生中的作用

复试是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生招生区别于其他类型人才选拔的特色所在。

首先,提高复试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权重。复试中与考生面对面交流,可以更为全面考察学生的专业基础、学习潜力、智力水平、思维特点、兴趣爱好、创新意识等方面的情况,以便确定该考生是否具备该专业研究生入学的基本条件,更有利于选拔出真正优秀的考生。

其次,设计严谨的复试细则和科学的考察程序。复试成绩权重的增加,对复试细则、复试程序的科学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复试内容和形式的设计应该根据学科专业的特点,重点考察考生对本专业的研究兴趣和认识程度、分析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考生从事科研工作的潜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复试工作的过程中应掌握正确的考核标准和选拔方法,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

第三,突出学科在研究生招生中的作用,扩大导师招生自主权。提高生源质量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研究生培养的责任单位在学科,而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直接责任人。研究生导师最了解学科发展前景的趋势和需求,最了解从事某项科学研究的科研助手需要具备哪些素质和能力,也就是说,什么样的学生具有从事本学科研究的潜质,学科和导师最有发言权。

3.3 加强校际交流,积极开展免试生推荐和交换工作

推免生在本科学习阶段成绩较为优秀、综合能力较强,接收推免生是保证研究生生源质量的主要途径之一。

一方面,积极培育本校优质生源。要在教师中形成主动吸引优质生源的意识,注重在平时的教学科研过程中学校挖掘具有良好潜质的学生。学校应该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提供平台如科研创新计划等,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来。另一方面,加强校际交流,吸引外校优质生源。要采取一系列推免生奖励制度和保障机制,吸引知名高校优秀推免生。互相推荐和接受优秀生源,有利于改善生源素质结构,也有利于不同院校、不同学科专业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从而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3.4 做好调剂工作,主动吸纳二志愿优秀生源

我国现行的硕士研究生招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决定了第二志愿生源调剂成为研究生招生工作必须面对的现实。第二志愿生源中,不乏来自“985高校”、研究生院高校和“211高校”的优质生源。目前,由于二志愿生源流动存在着盲目性、无序性等问题,导致很多高校对于这部分调剂生源还保持着高姿态甚至是“歧视”,流失了很多优质生源。

高校应该高度重视这部分生源,及时接收调剂的信息,加大优秀生源的调剂录取力度,并配套相关的招生优惠政策和建立吸引第二志愿优秀生源的奖励机制,大力吸引第二志愿优秀考生。

另外,保持招生科目的相对稳定、提高研究生待遇、提高研究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对于提高生源质量,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只有不断提高生源质量,才能实现研究生教育良性和可持续发展。

注释

① 陈立文,陈书娜.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生源质量评价研究进展[J].继续教育研究,2011(10):94-97.

相关期刊更多

统计与咨询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黑龙江统计局;黑龙江省统计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