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春夜洛城闻笛

春夜洛城闻笛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春夜洛城闻笛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春夜洛城闻笛范文第1篇

1、《春夜洛城闻笛》原文: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译文:是谁家的庭院,飞出幽隐的玉笛声?融入春风中,飘满洛阳古城。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乐曲,谁又能不生出怀恋故乡的深情?

3、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或二十三年(735年)李白游洛城(即洛阳)时所作。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时称东都。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大概正在客栈里,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故园情,因作此诗。

(来源:文章屋网 )

春夜洛城闻笛范文第2篇

1、此夜曲中闻折枝的下一句是何人不起故园情。

2、出自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原文: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白话译文:是谁家的庭院,飞出幽隐的玉笛声?融入春风中,飘满洛阳古城。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乐曲,谁又能不生出怀恋故乡的深情?

(来源:文章屋网 )

春夜洛城闻笛范文第3篇

2、相公临戎别帝京,拥麾持节远横行。朝登剑阁云随马,夜渡巴江雨洗兵。山花万朵迎征盖,川柳万条拂去旌。暂到蜀城应计日,须知明主待持衡。岑参《奉和杜相公发益昌》

3、九陌云初霁,皇衢柳已新。不同天苑景,先得日边春。色浅微含露,丝轻未惹尘。一枝方欲折,归去及兹晨。唐陈光《长安新柳》

4、娉婷小苑中,婀娜曲池东。朝佩皆垂地,仙衣尽带风。七贤宁占竹,三品且饶松。肠断灵和殿,先皇玉座空。唐李商隐《垂柳》

5、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初春小雨》

6、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杨巨源《城东早春》

7、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8、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春射雕处,千里暮云平。王维《观猎》

9、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唐李商隐《柳》

10、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11、折柳歌中得翠条,远移金殿种青霄。上阳宫女含声送,不忿先归舞细腰。唐韩琮《柳》

12、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13、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韩翎《寒食》

14、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5、四月晴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晴。司马光《客中初夏》

16、城头啼鸟隔花鸣,城外游人傍水行。遥认孤帆何处去,柳塘烟重不分明。郑思肖《春日登城》

17、褭雨拖风不自持,全身无力向人垂。玉纤折得遥相赠,便似观音手里时。唐韩偓《咏柳》

18、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19、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20、风慢日迟迟,拖烟拂水时。惹将千万恨,系在短长枝。骨软张郎瘦,腰轻楚女饥。故园归未得,多少断肠思。唐崔橹《柳》

21、织锦机边莺语频,停梭垂泪忆征人。塞门三月犹萧索,纵有杨柳未觉春。温庭筠《杨柳枝》

22、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柱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游山西村》

23、一笼金线拂弯桥,几被儿童损细腰。无奈灵和标格在,春来依旧褭长条。唐韩偓《柳》

24、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5、风烟节物眼中稀,三月人犹恋褚衣。结就客愁云片段,唤回乡梦云霏微。小桃山下花初见,弱柳沙头絮未飞。把酒送春无别语,羡君才到便成归。朱弁《送春》

26、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27、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许浑《咸阳城东楼》

28、子规啼彻四更时,起视蚕稠怕叶稀。不信楼头杨柳月,玉人歌舞未曾归。谢枋得《蚕妇吟》

29、晓雾朝暾绀碧烘,横塘西岸越城东。行人半出稻花上,宿鹭孤明菱叶中。信脚自能知旧路,惊心时复认邻翁。当时手种斜桥柳,无数鸣蜩翠扫空。范成大《初归石湖》

30、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僧志南《绝句》

31、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宫墙柳。陆游《钗头凤》

32、襄阳楼下树阴成,荷叶如钱水面平。拂水柳花千万点,隔楼莺舌两三声。有时水畔看云立,每日楼前信马行。早晚暂教王粲上,庾公应待月华明。元稹《过襄阳楼》

33、不见江头三四日,桥边杨柳老金丝。岸南岸北往来渡,带雨带烟深浅枝。何处故乡牵梦想,两回他国见荣衰。汀洲草色亦如此,愁杀远人人不知。唐崔橹《临川见新柳》

34、数树新开翠影齐,倚风情态被春迷。依依故国樊川恨,半掩村桥半拂溪。唐杜牧《柳绝句》

35、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塞下曲六首》

36、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37、折向离亭畔,春光满手生。群花岂无艳,柔质自多情。夹岸笼溪月,兼风撼野莺。隋堤三月暮,飞絮想纵横。唐李中《题柳》

38、云淡风轻过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程颢《春日偶成》

39、春到青门柳色黄,一梢红杏出低墙。莺窗人起未梳妆。绣帐已阑离别梦,玉炉空袅寂寥香。闺中红日奈何长。冯延巳《浣溪沙》

40、杨柳郁氤氲,金堤总翠氛。庭前花类雪,楼际叶如云。列宿分龙影,芳池写凤文。短箫何以奏,攀折为思君。唐李峤《柳》

4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雄《寒食》

42、掷柳迁乔太有情,交交时作弄机声。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工夫织得成。刘克庄《莺梭》

43、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笛》

44、摇曳惹风吹,临堤软胜丝。态浓谁为识,力弱自难持。学舞枝翻袖,呈妆叶展眉。如何一攀折,怀友又题诗。唐方干《柳》

45、天南与天北,此处影婆娑。翠色折不尽,离情生更多。雨余笼灞岸,烟暝夹隋河。自有佳名在,秦松继得么。唐狄焕《题柳》

46、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索禁烟中。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晏殊《寓意》

春夜洛城闻笛范文第4篇

一、“杨柳曲”也作“折杨柳”,是古横吹曲名。晋太康末,京、洛有《折杨柳》之歌,其曲多言军中辛苦及战争斩获之事。六朝梁、陈及唐人所作大多为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多。如王之涣的《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在关外,征人看不到青青杨柳,羌笛却吹着“折杨柳”的曲子,自然就会牵动离愁。

李白诗歌中“折杨柳”的曲调的运用则突破了“怀念征人”这一题材范围,将它拓展为抒游子的离情别绪或羁旅之思。如《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这首诗是李白735年(开元二十三年)游洛阳时所作,描写在夜深人静之时,听到笛声而引发思乡之情。其意为“是谁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发出悠扬的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在今夜的曲中,听到故乡的《折杨柳》,哪个人的思乡之情不会因此而生呢?”此诗第三句点出了《折杨柳》曲。笛乐飘飘,如此动人,究竟吹的是什么曲子呢?原来吹奏的是“折柳”,即《折杨柳》。古人送别时折柳,“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离情别绪。所以,诗人听到这首《折柳》曲,便引起客愁乡思。《折柳》为全诗点睛,也是“闻笛”的题义所在。三,四两句写诗人自己的情怀,却从他人反说。强调“此夜”,是面对所有客居洛阳城的人,“何人”一词概括性极强,听到这笛声的,谁不会动思乡之情呢?足见诗人思乡之切。李白的老家在四川,二十几岁就离家东游,春夜闻笛《折杨柳》曲,触发深长的乡思当是再自然不过的了,因此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千百年来在旅人游子心中引发强烈的共鸣。

再如:《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首联极写边地苦寒。“五月”在内地属盛暑,而天山尚有“雪”。但这里的雪不是飞雪,而是积雪。虽然没有满空飘舞的雪花(“无花”),却只觉寒气逼人。仲夏五月“无花”尚且如此,其余三时(尤其冬季)寒如之何就可以想见了。同时,“无花”二字双关不见花开之意,这层意思紧启颔联“笛中闻折柳”,“折柳”即《折杨柳》曲的省称。这句表面看是写边地闻笛,实话外有音,意谓眼前无柳可折,“折柳”之事只能于“笛中闻”,“无花”兼无柳,也就是“春色未曾看”了,此联除了烘托出边地环境的酷寒之外,也暗含征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颈联紧承前意,极写军旅生活的紧张。此二句只就一“晓”一“宵”写来,并不铺叙全日生活,概括性亦强。尾联用西汉傅介子的故事表达了边塞将士的爱国激情:“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愿”字与“直为”,语气砍截,慨当以慷,足以振起全篇。这是一诗点睛结穴之处。

二、《梅花落》,笛曲名,简称《落梅》《梅花》,《乐府诗集》此调题解云:“《梅花落》本笛中曲也。”以思乡怀远为主题,曲调悲凉。南朝至唐许多文人都有《梅花落》歌词,大都表现怨愁离绪。如高适的《塞上听吹笛》“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风将笛曲《梅花落》吹送到关山处处,好像盛开的梅花在风中散落,表现了征人思乡、思妇念远之情。

如李白的《黄鹤楼闻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西汉的贾谊,因指责时政,受到权臣的谗毁,贬官长沙。而李白也因永王李U事件受到牵连,被加之以“附逆”的罪名流放夜郎。“一为迁客去长沙”,就是用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但政治上的打击,并没使诗人忘怀国事。在流放途中,他不禁“西望长安”,这里有对往事的回忆,有对国运的关切和对朝廷的眷恋。然而,长安万里迢迢,对迁谪之人是多么遥远啊!望而不见,不免感到惆怅。忽然听到黄鹤楼上吹奏《梅花落》的笛声,感到格外凄凉,仿佛五月的江城落满了梅花。诗人巧借笛声来渲染愁情。江城五月,正当初夏,当然是没有梅花的,但由于《梅花落》笛曲吹得非常动听,便仿佛看到了梅花满天飘落的景象。梅花是寒冬开放的,景象虽美,却不免给人以凛然生寒的感觉,这正是诗人冷落心情的写照。由乐声联想到音乐形象的表现手法,就是“通感”。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通感交织,描绘出与冷落的心境相吻合的苍凉景色,从而有力地烘托了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

三、关山月:乐府《横吹曲》调名,也称“关山”,《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多写征戍离别之情。如王昌龄的《从军行》“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戍边将士耳中挥之不去的是《关山月》的曲声,他不由想起万里之外的妻子,于是愁绪萦怀,这如泣如诉的笛声,传达出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怀远之情。

如李白的《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唐朝国力强盛,但边尘未曾肃清过。李白此诗,就是叹息征战之士的苦辛和后方思妇的愁苦。开头四句,可以说是一幅包含着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这两句是从征戍者角度而言的,士卒们身在西北边疆,月光下伫立遥望故园时,但觉长风浩浩,似掠过几万里中原国土,横度玉门关而来。以长风、明月、天山、玉门关为特征,构成一幅万里边塞图。这里表面上只是写了自然景象,但只要设身处地体会这是征人东望所见,那种怀念乡土的情绪就很容易体会到了。中间四句在广阔的边塞自然图景上,描述出征战的景象。汉高祖刘邦领兵征匈奴,曾被匈奴在白登山(今山西大同市西)围困了七天。而青海湾一带,则是唐军与吐蕃连年征战之地。这种历代无休止的战争,使得从来出征的战士,几乎见不到有人生还故乡。末四句战士们望着边地的景象,思念家乡,脸上多现出愁苦的颜色,他们推想自家高楼上的妻子,在此苍茫月夜,叹息之声当是不会停止的。

春夜洛城闻笛范文第5篇

关键词:笛;唐诗;意象;美学意义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诗歌和音乐是密不可分的。除了和乐演唱的传统外,还不乏专门写乐器的诗文。传闻宋玉曾作《笛赋》,赋中写道:“宋意将送荆卿於易水之上,得其雌焉,於是乃使王尔、公输之徒,合妙意,角较手,遂以为笛。……廷长颈,奋玉手,摛朱唇,曜皓齿,赪颜臻,玉貌起,吟清商,追流徵,歌《伐檀》……激叫入青云,慷慨切穷士。”用笛子吹奏《诗经》中反剥削反压迫最有代表性的诗篇,强烈传达出一种怨恨之情,声之慷慨悲怆,令人怆然涕下。透过宋玉描写的笛声,我们大致可以推测出,这种乐器应该是现在所说的“箫”。在唐代以前,诗歌中出现的乐器以琴瑟为主,如《诗经·关雎》中即为“窈窕淑女,琴瑟有之”,《诗·小雅·常棣》中写道“妻子好合,如鼓琴瑟”。嵇康的《琴赋》,通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古琴,使人赞叹。相比于琴瑟这一类传统的中国乐器,笛作为意象出现在诗文中则相对罕见。当然,这与笛子自身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从原始时期的舞阳贾湖骨笛到浙江河姆渡的骨哨、从战国时期的“篪”到汉魏时期的“横吹”,中国笛子经过千百年的发展演变,到了隋唐时期达到了鼎盛时期。刘长卿的《听弹琴》这样写道:“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这首诗的背景正是唐朝当时发生的音乐变革。汉魏六朝南方清乐尚用琴瑟。而到唐代,“燕乐”成为一代新声。白居易《废琴》:“何物使之然,羌笛与秦筝”,也说明了这一点。除了琵琶外,笛子也在社会中广为流传。中国笛子的形制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得到进一步的改革,其音色有了进一步的改进,笛子演奏已经遍及社会上各个阶层。“虢国潜行韩国随,宜春深院映花枝。金舆远幸无人见,偷把邠王小管吹。” 张祜的这首《邠王小管》写的就是他曾目睹的一段逸事:玄宗的宠妃杨玉环由于偷吹邠王玉笛而被逐出宫,可见笛子在唐朝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在现在看来,笛子一般是横吹的,且声音清脆响亮。其实不然。“笛”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曾有过三种不同的含义。我国还没有横笛的时候, 箫的前身名笛、篴。直到箫的名字确定后, 笛才成为横笛的专名,其实笛在汉代前多指竖吹笛。张骞通西域后传入横笛,亦称“横吹”。从唐代起,笛子有大横吹和小横吹的区别。同时,竖吹的篪才被称为箫,横吹则称之为笛。在横吹之笛中,又可以分为是否贴了笛膜。竖吹之笛声音低沉,其悲恻程度最甚。横吹之笛又可以根据是否加了笛膜进行区别,加了笛膜的横吹之笛一般声音高亢响亮,乐调也显得较高。 故笛子的形制直接影响到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唐代的诗歌中,最常见的笛应该就是羌笛了。它常常吟响在在塞北边疆,高适《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戌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胡天北地,冰雪消融,战士在傍晚赶着牧马而回,开篇即渲染了一种和平宁谧的氛围。苍茫又澄净的夜色里,不知是哪座城楼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类似的风传笛曲,也在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出现过,“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境界非常动人,“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相通的是那一份故园情,然而这种思乡的情绪并不低沉,透过那嘹亮的笛声,传来的是信心与希冀。羌笛在这里成为了战角,鼓舞着健儿们勇夺功名。虽然唐代已经将横吹之笛和竖吹之箫分开,但是在文人圈中的情形大不一样,在文学著作中,他们常常喜欢用羌笛一词,以表示他们对充满异国情调的这一外来乐器的认可 。还有一些直接提到横吹之笛的诗句,如李白在《司马将军歌》中写道:“羌笛横吹阿亸回,向月楼中吹落梅。” 自“羌笛横吹”以下六句为第三段,写胜利归来,歌舞庆贺,天子表彰,名垂后世。王昌龄《江上闻笛》“横笛怨江月,扁舟何处寻。声长楚山外,曲绕明关深。” 一个“怨”字包含了无尽的苍凉,游子思乡之情趁着笛声跃然纸上。唐朝中期, 诗歌中对“笛” 已开始注意区别,方法之一是运用限制词。横吹的笛也常用“横笛” 来表示。张巡在诗中写的横笛音,寄托着对家乡的思念,但作为平定“安史之乱”的重要将领,他在悲叹的同时又要鼓足自己的勇气,横笛苍凉悲壮的声音恰好可以作为他的寄托。

其实一些唐代文人笔下的笛,有时指的就是箫。杜甫的《秋笛》:“清商欲尽奏,奏苦血沾衣。” 诗中典故出于宋玉的《笛赋》:“吹清商,追流徵。” 清徵和清商都是中国古代悲凄的调子,非常低沉,这样的效果只有竖吹之笛才能奏出。孟郊的《楚竹吟酬卢虔端公见和湘弦怨》写道:“握中有新声,楚竹人未闻。识音者谓谁,清夜吹赠君。……一掬灵均泪,千年湘水文。”诗人对未闻的楚声作出了淋漓尽致的描绘,在诗的最后,他不禁留下了眼泪。明代的朱载堉经过仔细考察,断言这就是古笛的遗存。箫笛被诗人利用,寄寓一些思归的情感,在夜晚听到悠悠的笛声,或者晚上独自一人前往江边吹笛的诗境常常出现,毫无疑问,这样的感觉是凄清落寞的。杜牧在《寄扬州韩绰判官》对洞箫有深刻地描述: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迁客骚人,无不听箫笛声而落泪失眠。借笛子那清脆嘹亮的声音表现轻松欢快的情绪在唐诗中也出现较多,例如牧童在山野之中吹奏的牧笛,“卧牛吹短笛, 耕却傍溪田”,小牧童穿着蓑衣戴着斗笠,碰到生人显得神气傲慢。放牧时躺在牛背吹短笛,耕地时他等在水田旁边。简单而且快乐,诗境较为清新。

有些诗歌虽然不直接出现笛、箫这些字眼,但是我们仍然可以知道诗中出现了笛的意象,那就是用一些有名的笛曲来指代。许浑在《听吹鹧鸪》中说:“金谷歌传第一流,鹧鸪清怨碧云愁。夜来省得曾闻处,万里月明湘水流。”用箫吹奏的《鹧鸪飞》,回环曲折,幽深低沉,衬托了诗人在月明之夜惆怅伤感的意境。“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梅花落》是汉乐府中二十八横吹曲之一,它和《折杨柳》一起成为笛曲的代表。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演变,笛曲寄托的情感也有变化。但多数情况下,笛曲抒发的是征戍之人、游子的思乡情感。“它非特是一个新形式, 新事物, 而且正是一个新感情。它出现的时候, 往往也便是诗意出现的时候, 它与诗是一而二二而一的, 它所以正是诗的一个原质。笛成为了‘诗的一个原质’。”从林庚先生的论述来看,笛在唐诗中已经根本上拓展了唐诗的表现能力, 并带给唐诗以崭新的活力。这种新的活力因素对后世的诗歌有较大的影响,在宋元时期的诗歌中出现了箫笛这个意象。如苏轼在《赤壁赋》中写道:“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者,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一气呵成,酣畅淋漓。此外,范仲淹、柳永等人也曾在诗中描写过箫笛,以寄托自己的情感。

由此可见,笛这件乐器在唐诗中确实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成为一个特定的意象发挥着重要作用,使其具有特殊的文学意味。笛子独特的形制、音色、曲调等被利用,拓宽了唐代诗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也为后世诗文的发展增添了一份新的色彩。

参考文献

[1]高文.全唐诗简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2]萧涤非.唐诗鉴赏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

[3]林克仁. 中国箫笛史[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相关期刊更多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北京市委农村工作委员会

草地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阿坝州委宣传部

出版发行研究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