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城镇规划

小城镇规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城镇规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城镇规划

小城镇规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城镇规划;分析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小城镇规划建设的迅猛发展,城镇化水平迅速增长,各级政府也将推进“城市化建设”作为工作的重点,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小城镇辐射带动了一大批农业人口,流动人口到城镇中来,从而加快小城镇的发展速度,优化居住环境,增强吸引力,创建特色小城镇,已成为小城镇规划工作如何适应宏观形势的变化和需求,将成为城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1 小城镇景观规划的意义

1.1 修复、保护自然景观。城市,小城镇,乡村都是景观的版块,而小城镇作为城乡之间的联结,对小城镇进行景观规划与设计,其中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要保证大地景观的连续性,从而使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流动等良性循环,达到城市生态化的目的,进而保护全球的生态环境,维持大地景观的自然格局。

1.2 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的小城镇环境。景观规划是由建筑美学和地理学,生态学等学科交叉的产物,它将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经验应用于城市规划中,进行小城镇景观规划与设计研究就是要使相关人员明确在城镇建设中要以人为中心,注重发掘城镇中的景观特色,借助历史遗迹延续空间,使乡村,小城镇,城市三者系统有机结合,并寻求彼此间的协调,创造出人与自然统一,理想的田园城镇。

1.3 延续文化脉络,保持地方特色。在进行小城镇景观规划与设计时,应根据小城镇的资源特点来确定小城镇景观类型,特别是对历史遗留下来与自然协调较好的景观部分,要强化原有的气脉,最大限度地发挥自然要素的优势,营造良好的景观生态效应,此外,还尖在深入研究地方文化的同时竭力保存当地的文化品质并强化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宗教,民族特点,保护和创造小城镇的文化特色。

1.4 促进小城镇可持续发展。从景观规划的特点看,景观规划是实现乡村,小城镇,城市乃至全球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一项规划。因此我们应该利用乡村的自然景观,重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存环境,然而,在面对生态危机和精神危机及未来生存空间,自然空间,社会空间的问题,小城镇的地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大自然对我们惨痛的报复中,人们越来越渴望与自然的和谐,越来越重视科学技术与人文的结合。

2 小城镇景观规划的原则

2.1生态原则。小城镇景观的生态化是一个必然趋势,营造良好的小城镇生态环境,应该成为小城镇发展永恒的主题,小城镇景观规划重点应把小城镇置于区域内的自然生态系统之中,坚持生态的原则,使人工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发展,在建造人工景观的同时,尽量减少破坏自然景观,小城镇接近自然环境条件好,就应充分利用这个优势,以“绿”为主,将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小城镇景观环境。

2.2人本原则。小城镇景观规划与设计应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原则,即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考虑人的尺度和心理要求,将人的活动性和舒适性作为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出发点,注重保护和挖气当地的人文景观及风土人情,将人的活动融入到设计中,营造舒适,充满人情味的小城镇景观。

2.3特色原则。特色是小城镇的灵魂,它可以树立小城镇的良好形象,提高小城镇的知名度,一个小城镇要有特色,需要保留自己明显的个性,小城镇规模小,形成特色的景观要素还少,故小城镇景观要求小而精,小而特,要体现景观特色,不是把各景观要素简单的罗列,而应是三维的,运用生态,人本,文化的观点去组织这些景观,形成生态优化,特色鲜明,加强小城镇景观规划与设计研究,抓住构成小城镇景观特色的基本要素,如地域自然条件,建筑风格,历史文化,生活习俗等去塑造其景观特点。

3 小城镇规划的功能

3.1小城镇的中间传导作用。解决农民、农村中现存的许多问题,传递大中城市向农村的辐射,实行城市与农村之间的物质,能源与信息的交换,都离不开小城镇。

3.2小城镇的示范作用。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提高农民素质与农村的文明程度,都需要小城镇作为辐射媒介,需要小城镇向周边的农民提供直观的“样板”。通过小城镇的示范带动,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3.3小城镇的分工作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是合理分工的,小城镇一般更接近于大自然和原材料产地,农产品加工优势明显,城镇的建筑风格及特色与周边自然风貌结合更为密切,不少城镇更是以这方面独特的优势引人注目,有的还是国家重要的旅游服务基地。

3.4小城镇提供了低门槛,低成本的创业与就业环境。在农村非农就业人口中,有60%以上是由农民依托小城镇自己创造的就业门路,目前,在城市新增一个就业岗位大约需要投资40万元,而小城镇也就是二三万元,优势非常明显。

3.5大城市空间有机疏散的载体功能。要防止在高速城市化过程中,大城市的“摊大饼式”发展倾向,必须合理设置卫星镇来分流主城区的部分产业功能或服务功能,实现多种形式的空间有机疏散规划方案,促进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6小城镇的服务功能。农村产业与就业结构调整,农业社会化服务,都需要一个相对集中的基地。这个基地必须要有一定规模和辐射范围,小城镇特别是重点镇非常符合这一要求,能够满足这种需要和提供相应服务。

3.7小城镇的服务功能。农村产业与就业结构调整,农村社会化服务,都需要一个相对集中的鞭地,这个基地必须要有一定规模和辐射范围,小城镇特别是重点镇非常符合这一要求,能够满足这种需要和提供相应服务。

3.8小城镇的引导分流作用。近年来,全国每年有约1300万人从农村转移出来,小城镇已经成为分流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重要渠道。

4 小城镇规划的建议

4.1城镇规划是从全局利益,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出发的,在城镇规划指导下,行使城镇规划管理权,必然是强调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个别利益服从整体利益,舍小家顾全局,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

4.2批准的城镇规划必须具有权威性,不得擅自改变。经过批准的城镇规划具有法律效力,我国《城乡规划法》规定:各项建设用地和建设工程,必须符合城镇规划,服从规划管理,任何人无权擅自改变。

4.3历史文化名城,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必须保护,不能破坏。这些都是城镇的骄傲和无价之宝,是用金钱换不来的。必须倍加珍惜,精心呵护,不允许随意侵占,吞食,破坏,也不允许毁了古的建新的,扒了真的盖假的。

4.4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必须配套,不能欠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是实施城镇规划,完善城镇功能,推动城镇发展的关键环节,是城镇社会经济发展的先行官,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一定要按照城镇规划配套建设,道路先行,水电气跟上,不能顾此失彼,出现马路“拉链”现象。

5 结束语

我国小城镇的规划工作由于人员素质,体制,科技,设备等原因,发展迟缓,质量较低。我们应从目前体制,法制,自身发展上进行积极的思考,探寻小城镇科学,合理,快速发展的道路。 加快小城镇的建设,对吸纳广大农村人口,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可以减轻城市社会就业压力和人口转移对大中城市的冲击,同时又能在广大农村展示城市生活,传播现代城市文明,起到一般乡镇难以起到的示范带动作用,因而促进城乡经济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 于今.加强小城镇建设与管理协调城乡发展步伐[J].小城镇建设,2009,(4).

[2] 田焕英.完善小城镇规划管理的思路和建议[J].中国科技博览.2010,(21)

小城镇规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国西部 山地 小城镇 给水规划

一般而言,给水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应包括:预测城镇用水量,进行水资源与城镇用水量之间的供需平衡;确定城镇给水水源并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确定相应的给水系统、给水工程设施的位置及用地;提出节约用水的要求和措施。但从城乡统筹的角度考虑,小城镇给水规划不仅要考虑城镇居民用水,同时还需考虑农村居民用水,因此在水量预测,水源选址,水厂设置,管网敷设等方面都要充分结合农村区域,因此本文将着重从山地小城镇的角度出发,论述山地小城镇的给水规划。

1.用水量预测

在山地小城镇,用水量预测除包括镇区居民生活用水、公共设施用水、企业用水和市政用水外,还应包括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农村畜禽饲养用水、分布在镇域内的独立工矿企业用水,以及其他方面的特殊用水。同时还应该对农村灌溉用水有所考虑。相对小城镇而言,如果参考城市指标确定小城镇用水量会导致预测偏大,这样不能为水厂规模的确定和管网管径的计算提供准确的数字支撑,会使水厂规模建设偏大和管道敷设管径偏大,造成一定的经济浪费,因此建议小城镇内各项用水指标可参考《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中相关指标取低值,在严重缺水区域应结合现状用水情况适当缩减。

2.供水区域的划分及水源的确定

在山地小城镇,可供选择的水源类型相对较多,主要有江河水、水库水、山泉水。

山地小城镇,地势复杂,主要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整个区域相对平坦,高差起伏较小;第二种是整个区域高差比较明显,但是由高至低一片坡;第三种是整个区域高差起伏较大,分布较多山丘,山山之间以沟相连。因此全镇供水分区的划分,必须结合该镇的具体地形和水源地而定。

3.1地势平坦小城镇供水区域的划分

地势较平坦的小城镇,供水区域可划分为一个区域或者两个区域。如果水源地位于地势较高处,可在全镇划定一个供水区域,在水源附近修建水厂,全镇供水由此水厂统一供给;如果水源地位于地势较低或中间处,可根据地形划分为两个区域,地势较高处通过梯级泵站加压供水。

3.2一边坡小城镇供水区域划分

在山地小城镇,部分小城镇地势虽然高差较大,但坡向比较一致,主要格局为一边坡。对于这类地形的小城镇,大部分在山体之间有水库汇水,此类水库是全镇的主要水源,有的水库主要是灌溉,有的水库则作为饮用水源,工矿企业往往会自建水库解决工业用水。此类小城镇可结合水库水源,在水源地附件修建水厂,这样至高而下输水,供水管网可满足全镇大部分区域。但在西部贵州、重庆一带,此类小城镇也有非常缺水的,以喀斯特地貌为主,蓄水能力差,山上没有水库,雨水汇聚在低处山沟的溪流,使山上居民用水非常困难。这类小城镇在做给水规划时,首先是要解决他们的蓄水问题,现在科技发达,施工工艺先进,因此此类小城镇在进行给水规划时,建议他们兴建水库,水库选址非常重要,只有解决了水源问题才是最主要的。

3.3地势起伏较大,山丘较多的小城镇供水区域划分

在西部小城镇,镇域内地势起伏较大,山丘较多的小城镇居多;这类小城镇在进行供水区域划分时应结合地势和水源进行区域划分,通常会在中心镇区设置一座水厂,尽量服务周边村庄,镇域其他区域一般以村为单位,各村自己修建供水站或者高位水池,甚至各家自行解决饮水问题;这种分散供水是目前西南地区大部分山区农村的供水模式,此种模式有一定弊端,就是在环境污染较大的今天,大部分村民饮水得不到合理处理,都是稍加沉淀处理便直接饮用,这样严重影响了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因此建议政府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应投入更多资金,特别在农村供水方面。

4.水厂规模及选址的确定

4.1水厂规模的确定

根据供水分区的划分,确定全镇水厂(供水站)的数量,然后根据各分片区域用水量的预测结果,确定水厂规模。小城镇建设进展缓慢,基础设施规模不易一次性建设到位;其中水厂规模一般可实行分期建设,在城市规划年限20年内,水厂近期规模可考类为5~10年,远期根据城镇发展状况逐步扩大规模;因此在水厂选址时应考虑用地规模是否满足远期发展需求。

4.2水厂的选址主要遵循以下几点:

4.2.1交通便捷,满足安全需求;

4.2.2尽可能重力流,减少动力;

4.2.3尽可能多服务于周边居民;

4.2.4用地方面,即满足近期的使用,同时满足远期的拓展。

5. 供水管网的敷设

小城镇内供水管网的敷设主要从水源输送至水厂,经过水厂处理后输出至各用户,其中用户包括农村居民、乡镇企业、中心镇区用水等等,具体流程如下所示:

5.1镇域管网的敷设

从上述流程图中可见,在镇域管网敷设应以树状为主,从水厂引出输水干管,沿途居民和企业用水户从干管上直接饮水,以满足各用户用水需求。

5.2镇区管网的敷设

镇区供水管网的敷设和城市供水管网一样,为保证供水的安全性,以环状管网为主。

5.3管网敷设原则

对于输水管线的布置,应充分利用地势高差,尽量做到自流输水;管线走向尽量沿现有或规划道路敷设,以利于施工和维修;管线应尽量做到线路短、起伏小、土方量少、造价经济、少占农田和不占农田。

6.结束语

市政给水规划是城乡规划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水是城镇发展之本,也是城镇发展的生命线。然后在我国大部分偏远山区,由于经济落实,城镇建设资金有限,还存在供水设施不足,水处理不达标,供水管网落后等现象;因此希望城市规划工作者在小城镇编制过程中重视给水系统规划,村镇建设工作者能重视供水系统建设,各级政府能关注小城镇用水问题,投入更多资金。

参考文献:

小城镇规划范文第3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城市社区和小城镇建设的战略任务,以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为主线,以提高城市和小城镇抗御火灾的整体能力为目标,坚持“政府负责、落实规划、健全设施、完善机制、发挥作用、服务群众”的原则,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力争用3年的时间,通过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建立和完善城市社区消防工作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强化城市社区消防的综合功能,实现城市社区消防“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的要求;积极推进小城镇消防规划工作,大力加强重点小城镇的公共消防设施建设,打牢城市社区和小城镇消防工作基础,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实现**经济在赣南腾飞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二、主要任务和目标

(一)抓紧制定城市社区和小城镇消防建设规划

1、城市社区消防建设规划要纳入城市消防规划。城市社区消防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社区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通道、消防装备、消防工作网络、消防工作制度等。新建社区和旧城区改造要同步规划和建设相应的公共消防设施。

2、小城镇消防规划内容要纳入小城镇总体规划中的防灾章节,有条件的重点镇可单独编制消防建设规划。小城镇消防规划要具有相应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进行编制,经费开支列入县政府财政预算。小城镇(含城关镇,下同)在**年后修编总体规划时必须包括消防规划的内容。

3、县小城镇消防规划由县公安消防大队牵头组织,建设环保局协助共同编制。编制完成后,经专家委员会评审论证后,报县人民政府审批。

4、今后上报的小城镇总体规划,凡缺少消防规划或消防规划达不到要求的县政府不予批准。

(二)全面加强城市社区消防建设

1、加强社区消防组织建设。社区内有专人负责社区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公安派出所、社区居委会、驻县单位负责人和居民代表共同组成的社区防火安全委员会。积极建立社区义务消防站或志愿消防站。城市社区要依托现有的保安、联防等综治队伍,建立社区义务消防站,将消防与治安联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一专多能,担负起社区的防火检查巡查和初起火灾扑救工作。在离县公安消防大队接警后5分钟不能到达,并且建有或新建高层住宅小区的社区,有条件的要大力提倡建立和发展志愿消防站。志愿消防站要按照国家《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中关于“小型消防站”的要求,由政府、驻区单位共同投资。选择有条件的地方先行试点,取得经验后在全县逐步推广,争取到2006年,80%的社区建立义务消防站,80%的符合条件的社区建立志愿者消防站。

2、加强社区消防制度建设。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要建立和落实社区防火安全委员会例会制度、社区消防站工作制度、消防宣传教育培训制度、消防检查巡查和警示制度、火灾隐患督促整改制度。

3、加强社区消防设施建设。社区居委会要依托社区治安岗亭和物业管理单位,在社区设立消防值勤点,安装报警电话,设置配有消防水带、水枪、灭火器、逃生自救和应急照明等器材的消防器材箱,安排专人负责社区公共消防设施和建筑消防设施的管理。**年拟在城区内选定1个社区进行试点。

4、按照《江西省城市社区和小城镇消防建设三年规划》要求,并结合我县实际,创建一个合同制消防站。

(三)大力加强小城镇公共消防设施建设

1、加快消防站建设步伐。有条件的乡镇可积极创建合同制消防站。由政府、企业共同投资,参照企业建立专职消防站的标准,购置装备,招聘合同制消防员并给付工资和劳保,由公安消防大队负责业务指导,公安派出所负责日常管理。积极鼓励企业建立专职消防站,大力发展群众义务消防站。2005年,30%没有公安消防站、企业专职消防站的重点镇要建立合同制消防站,50%建制镇建立群众义务消防站;2006年,60%没有公安消防站、企业专职消防站的重点镇要建立合同制消防站,全县所有建制镇要建立群众义务消防站。

2、加快消防供水、消防车通道、消防通信、消防装备等公共消防设施建设步伐。对已建并投入使用的公共消防设施,要建立和落实管理责任制,定期检查和维护保养,确保一旦发生火灾,能有效发挥作用。

(四)全面普及群众性消防宣传教育

1、各乡镇要积极投资完善当地公安消防站的教育设施并向社会开放。

2、城市社区要建立消防宣传队伍,充分利用文化站、社区活动室、社区广场以及社区宣传栏、文化橱窗等阵地,经常向社区居民,特别是中小学生、外来务工人员、公众聚集场所和危险物品经营场所的业主及从业人员,宣传教育消防法律法规,用火、用电、用油、用气的安全常识,常见火灾的扑救方法,以及安全疏散和逃生自救基本要领。

三、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乡镇政府要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高度,切实加强对城市社区和小城镇消防建设工作的领导。要将城市社区和小城镇消防建设列入议事日程,及时研究制定和完善城市社区和小城镇消防建设工作的相关政策、法规,及时协调解决城市社区和小城镇消防建设工作中的重难点问题。要严格城市社区和小城镇消防建设规划的审批,高起点,严要求,一次性规划好。要建立保障机制,开辟新的融资渠道,加大消防建设的资金投入。要建立考核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单位在城市社区和小城镇消防建设工作中的具体责任,并作为考核标准,经常组织开展监督检查。每年3月,县防火安全委员会将组织有关部门对城市社区和小城镇消防建设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予以通报。

小城镇规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沿海小城镇;新型城镇化;协同化发展

1、前言

小城镇建设一直是国家城镇化中重要的一环,最近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更是重点指出:“具有特色资源、区位优势的小城镇,要通过规划引导、市场运作,培育成为文化旅游、商贸物流、资源加工、交通枢纽等专业特色镇。”在这种背景下,小城镇发展所面对不仅仅是机遇,而更多的是挑战。与此同时,规划从业者们也正积极实践如何从规划角度更好地服务于小城镇发展建设。

笔者在2013年参与了《庄河市鞍子山乡总体规划(2013-2030)》的编制工作,在工作中发现沿海小城镇的资源条件较好,物产丰富而多样,无论从产业基础、空间景观还是生态资源都有着独到的优势。本文想基于此规划,对沿海小城镇的规划思路进行初步探讨。

2、沿海小城镇――以鞍子山乡为例

本文所研究的沿海小城镇是指普遍背山面海,且在沿海经济带上分布的沿海小城镇。

庄河市鞍子山乡位于庄河市东部,乡域面积约295平方公里,规划区面积约45平方公里。其具体处在青堆子湾湾底,是辽宁沿海经济带、北黄海区域典型的农业型乡镇,在国家新型城镇化和大连市全域城市化发展战略的双重推动作用下,庄河市政府要求鞍子山乡进行新一轮总体规划编制,以带动庄河市沿海区域小城镇建设。

鞍子山乡有着代表性的沿海小城镇特点,以其为例做为研究沿海小城镇规划思路,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可复制性。

3、沿海小城镇的优势

1)经济较好,产业基础强势

沿海小城镇因为有海洋、平原、山地的优厚自然条件,往往产业形势较为丰富,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

鞍子山乡产业基础较好,耕地面积约为14万亩,占庄河市耕地总量的17%,是庄河的“三大粮仓”之一;由于青堆子湾良好的养殖环境,鞍子山乡年产海蜇、海参养殖业发达,同时也已经有一定的海产品加工、物流等企业进驻。

2)依湾发展,空间成组分布

海湾是海岸线重要自然资源,海湾奠定了沿海小城镇发展的基础,因此同海湾小城镇共享海湾资源,形成一个整体。

鞍子山乡处在青堆子湾的湾底,同在清堆子湾的主要乡镇还有青堆子镇和栗子房镇,分别在其两侧。3个乡镇由丹大高速、201国道及滨海路连接,围绕青堆子湾形成一体。

3)山海格局,生态资源丰富

沿海小城镇一般均有“山-田-海”的空间格局,生态景观资源丰富多样,利用优势可以带来多样的生态旅游体验。

鞍子山乡是明显的山海格局,其北部为山区,有丰富的林地资源和水库;中部为平原,其大面积的盐碱地是水稻种植的理想地点;南部大量的湿地也给鞍子山提供了丰富的生态资源景观和水产养殖基础。

4、沿海小城镇规划初探

沿海小城镇的优势明显,但是如何利用是一项挑战。因为沿海小城镇沿海岸线带状分布,每个小城镇的情况都比较相似,那么如何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呢?依然需要从对比优势出发,而这个对比优势不是相对所有小城镇的优势,而是相对于周边的小城镇优势。

1)明确自身小城镇组团

如果想发挥自身的对比优势,就需要这个“周边”的范围需要多大。经过研究沿海小城镇的空间布局特点发现,在同一个湾内的小城镇往往联系紧密,共享的总体资源基本相同,但是每个小城镇都有这自己的侧重点。所以,应该把同一湾内的沿海小城镇统筹考虑起来,做为一个共享同一湾内资源的小城镇组团进行一体规划设计。

鞍子山乡地处青堆子湾的湾底,青堆子湾位于庄河东部,全湾总面积为156.8km?,岸线长约103km。注入的河流有英那河、湖里河和地窖河,滩地面积大,非常适合水产养殖。在规划中主要把青堆子湾内三个镇统筹考虑。

2)周边乡镇优劣势对比

明确小城镇组团后,需要对组团内的小城镇整体考虑,仍然从湾出发,分析湾及腹地的优劣势。

鞍子山乡西侧有青堆子镇,工业发达,服务业已经初具规模;东侧有栗子房镇,有一定工业基础,同时也是文化重镇; 而鞍子山乡自身则拥有湾底最好的滩涂,水产养殖和水稻种植都是非常发达。

经过对比可以得出结论:

鞍子山乡的优势为:优秀的生态本底资源、丰富的农业和畜牧业资源。同时鞍子山乡的劣势为:工业规模比较小、交通条件无高速公路出入口、政策支持较差。

3)优化山海资源,协同发展

得出相对的优劣势之后,需要根据“协同发展”的原则得出沿海小城镇的具体定位,并在产业布局、交通梳理上与周边乡镇进行协调。在规划与发展中应该充分优化利用现有山海资源,因地制宜地发展产业,在区域内与周边乡镇错位发展,互为补充以达到共同获利的目的。

鞍子山乡本着产业“协同化”发展的原则,确定定位为“庄河市都市型现代化农业乡镇,农副产品加工基地,海产品养殖基地,具有水乡特色的生态宜居小镇”。规划提出一产设施化、二产集聚化、三产完善提升化的发展策略。同时利用鞍子山乡水资源丰富的特点,与青堆镇差异化发展,建设特点鲜明的北方水乡特色的小镇。

4)依托乡土文化的镇区规划建设

小城镇的镇区建设是重点内容,镇区体现了一个小城镇的整体水平。沿海小城镇的镇区规划中需要考虑挖掘一些本地乡土文化,注重建筑机理与自然机理的协调,充分考虑山海景观在镇区中的利用,合理布置开敞空间和标志物。

鞍子山乡镇区规划中形成单中心、十字轴线的规划结构。并且利用现有水系作为两条生态景观廊道。在具体规划布局中,以“山-田-海”为主题思路,营造远有山峦连绵起伏,近有乡土气息浓郁的稻田景观,河湖水系穿越镇中,既体现沿海小城镇特色,又差异化周边乡镇的建设风格。再加上合理的城市设计引导控制,打造一个生态宜居的海边小镇。

5、结论

新型城镇化浪潮下,沿海小城镇发展潜力日益明显,对其的规划发展研究有一定的。本文意在借《庄河市鞍子山乡总体规划(2013-2030)》为例,引出对沿海小城镇规划与发展的积极思考。

文中从同湾沿海小城镇组团的统筹分析,到与组团中的优劣势对比分析,再到基于协同化发展原则的定位与产业发展,最后到体现沿海小城镇乡土文化的镇区建设方法,提出了一套能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可参考复制的设计思路,希望对未来沿海小城镇的规划发展有所指导帮助。

参考文献:

[1]《庄河市鞍子山乡总体规划(2013-2030)》

小城镇规划范文第5篇

城镇风貌是城市文化和城市生活环境共同反映的特征,体现在城镇的自然环境、社会文化、城市建设等方面。通过现代城镇规划理论,将城镇的各种风貌要素进行恰当合理的安排,创造出环境宜人的现代人居环境。

2.舒家镇风貌规划案例分析

2.1现状概况

2.1.1用地现状

舒家镇规划区现状用地大部份为城市建设用地。该区地形较完整、平坦,中部有一自然冲沟,城镇现状用地高差变化在3―5米左右。该规划区紧临御临河,随着三峡工程三期水位的完工,御临河水位线上涨,形成该镇滨水的良好自然景观。

2.1.2建筑现状

现状区内建筑以商住房为主,大部分是近几年新建的两至三层砖房,有少部分为木构建筑或土墙房。在规划区中部有已建成的舒家镇中学,舒家镇卫生院,舒家镇供销社,舒家镇粮店,舒家镇敬老院。

2.1.3市政设施现状

规划区内已建有两条道路,路宽7~9米。城市道路系统尚未完全形成,内部道路宽度3~5米,多为水泥路面。城镇饮用水源为河水。沿道路有市话线路、照明线路,城镇用电来源于龙兴镇。城镇排水体制现状为雨污合流,雨水直接排入溪河、水渠,生活污水主要通过化粪池处理后排放。

2.2风貌设计原则

随着舒家镇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并配合三峡工程移民迁置,人口增多,城镇用地范围正逐步扩大,同时也对城镇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按照舒家镇总体发展规划与设想,在规划中贯彻以下原则。

2.2.1特色原则

舒家镇及周边地区自然山水优美,有山林、溪河、水渠、溶洞为主体的自然风光,配合排花洞旅游基地的开发建设,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城镇。

2.2.2可持续发展原则

规划立足现实,统筹全局,使规划既有科学性,又有超前性,以适应舒家镇今后的发展。由于建设是一个动态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一次完成,在保证城镇持续发展和稳步繁荣的前提下,促进舒家镇经济、环境与社会的发展。

2.2.3生态原则

人与环境之间应该是协调共存的,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对人的身心健康非常有利。在规划中坚持生态至上的原则,为居民、游客创造优美、安宁、舒适的环境。规划以人为本,从环境的整体性统筹建筑、道路、绿化空间之间的和谐。

2.3风貌规划设计

2.3.1空间组织

(1)广场空间

在舒家镇东西入口,规划设置富有时代气息和文化意义的市政广场,突出其统帅作用及标志性;在主干道末端形成以宾馆为中心的另一集聚空间。

(2)街道空间

城镇的主要功能用地沿东西主干道、南北滨河干道及景观步行道形成带状布置,规划强调整体街景空间的起伏、进退、错落、启呈与转折,富于节奏感和韵律感,沿街建筑与街道比例恰当,重点处突出公共建筑(如政府大楼、影剧院等),力求创造协调的街道线形空间。

(3)节点空间

在舒家镇城镇区主要路口和人流、物流集散处,建筑群体以重点建筑为主,水平体量与垂直体量相结合,求得与水面及自然环境的协调。建筑设计注重群体组合、强调标志感和地方特性。

(4)滨水岸线空间

滨水岸线是创造独特城镇风格的重要手段之一,以绿地、游园为主体,从而使城市横向空间为水面――绿地――建筑,形成循序渐变、自然而富有生气的空间整体。

2.3.2绿地风貌规划

舒家镇绿地系统由滨水岸线绿化、建筑四周绿化、街道街头绿化、广场绿地及景观绿化形成系统,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并力求创造富有特色的山水城镇风貌。

把绿化视为城镇建设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份,在规划布局中注意与环境的协调,运用多种绿化手段,丰富、美化环境,调节小气候,满足人们工作、学习、游憩、社交等多功能要求,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自然环境。

遵循生态平衡的原则,从植物的生态习性、环境条件、调节城市生态平衡等方面入手,绿化结构和规划布局形式与自然地形地貌、水系及建、构筑物相协调,把自然景观引入城镇,维护城市生态的动态平衡。

以景观绿化、滨江绿带(公共绿地)、街头绿地、街道绿化、住区绿地为主,形成点、线、面、体相结合的城镇绿地系统。

2.3.3景观风貌规划

(1)自然景观

舒家镇依山滂水,山水自然景观极佳,作为发展旅游的重要城镇,规划力求保护和发展其自然山水景观,对现有自然冲沟进行处理,通过筑坝蓄水、岸壁整治等措施,力求使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相协调,形成具有山水园林城市特色的旅游名镇。

(2)城市特色风貌

舒家镇规模小、尺度亲切宜人,背景为青山绿水,规划建筑体量小、风格素雅。主体建筑采用浅灰色坡项,墙面可采用素色墙砖、石材或涂料。

城镇内街道景观的动与静、建筑的退与进以及低与高,形成一种亲切的小镇氛围。在政府大楼前面市政广场,街道与建筑景观,力求创造一种繁荣、祥和的气氛,与庄严的政府大楼、宽阔的广场形成整体。而宾馆区结合景观、旅游的开发建设,则力求创造一种安静、自然的气氛。漫步在小镇街巷,林荫夹道,形成小镇另一种景观,宁静而令人回味。

广场、路口是舒家镇节点景观的主要组成部分,规划充分利用小镇的市政广场、宾馆前广场等地,通过小品、绿化与环境等,形成景观节点。

相关期刊更多

小城镇建设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城市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天津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

建筑设计管理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