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乐在其中

乐在其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乐在其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乐在其中范文第1篇

如何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学习呢?笔者根据《牛津小学英语》教材的特点,针对每课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方法。

一、灵活开放,乐于参与

学生学习新知识之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基础、感性经验和社会阅历史等。而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充分鼓励学生参与活动,与同伴交往,让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要充分给予学生交往的时间和空间,进行交流活动,学会合作。因此,课堂学习的目标不能由教师统一“预设”好后交给每一个学生,而应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来确定。从而形成一个开放的、灵活的语言交际环境。

例如,在教学Halloween一课时,笔者有意将课安排到万圣节前两天上。在初步进行教学后,学生稍微了解了一些关于万圣节的习俗。于是笔者宣布了一件令学生十分兴奋的事:10月31日,我们要像外国的小朋友一样过一次万圣节。于是,课后同学们都积极准备用具:各式各样的面具,雕刻古怪形状的南瓜灯,各式各样的小礼物,收集各种资料更详细的了解万圣节,并积极操练句型、单词。在制作面具、南瓜灯的同时顺口就问同伴Do you like rabbit mask?What do you like?等,将枯燥的句型一下子融入到了生活中。活动开始后,同学们戴着各式的面具,提着南瓜灯到各个办公室对教师说“Trick and Treat”,然后领着礼物开心地回去。在班级里每小组组成一个家庭,互相讨要礼物。通过这种开放式的情境,体验到外国小朋友万圣节的快乐,寓教于乐。

这节课,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积极参与活动。同时,教师也平等地参与到各个小组中,既调节师生间的关系,又及时地进行鼓励、引导和帮助,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兴趣。

二、自主探究,乐于创新

研究表明: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强烈的欲望,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要想获得成功的体验,就必须积极地投身到英语学习活动中去,在英语学习活动中主动实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真正形成自己对英语学习的切身体验。

笔者在教学The first day at school一课时,学生对各种教室及表示楼层的单词,如the first floor, sports hall等掌握的不好。针对学校没有设置楼层告示牌这一实际情况,笔者把学生分成若干组,鼓励学生自己动手为学校设置一个楼层告示牌。然后每组向全班同学推荐他们的设计,最后选出最好的告示牌贴在一楼入口处。

接下来的一天,每组同学跑遍楼层的角角落落,全心设计告示牌。设计好后,各组又精心准备解说词,不但练习了本单元的重点词句,而且还拓展了很多词汇,如teacher’s office,dining room,natural science room等。

在这个任务中,各组同学相互合作,自主设计告示牌。通过解说词将枯燥的单词、句型练习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掌握词句,并进行拓展。最后我们将全班推选的最好的告示牌放在了一楼入口处,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在日常学习中,成功与快乐是经常联系在一起的,而且两者有一种循环反应,学习成功率越高,情绪越好;反之,则情绪越来越低。所以我们要采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不断地获得学习上的成功,建立“成功、快乐”的良性循环机制。要帮助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态度”。要注意学生的表现心理,在教育过程中运用好“表现、成功、快乐”三步曲的经验。

三、网络交流,乐于积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学生对电脑、网络等新鲜事物甚感兴趣的心理,因势利导,就能将他们的兴趣逐步转移到英语学习上来,进而让他们充分利用无穷的网络资源,在“英语”的海洋里尽情遨游。

乐在其中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时期;班主任工作;漫谈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5-187-01

班级管理工作,是学校实施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历来对此都极为重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当前班主任工作环节确实出现了一些不和谐之音,部分老师不愿意担任班主任工作。如果不及时加以正确引导,学校的德育工作就不可能落到实处。

一、当前部分老师对班主任工作的困惑

近几年来,在工作中,经常听见一些老师抱怨:现在的学生太难教了,班主任工作难做。所以不愿意当班主任,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就会对班主任工作“敬而远之”。探究其原因,概括起来如下:

1、认为当前教育改革发展太快。“减负”工作,特别是取消考试制度步子迈得大了些,急了些。由于取消了“必要”的淘汰机制,使得一些小学生没有达到真正合格的标准,增大了班级管理的难度。

2、认为小学阶段的学校,自限不大,学校无力给班主任老师提供更大、更多的利益方面的扶持,尤其是四、五、六年级学生大多数学生正处于性格、心理的转型时期,被戏称为“叛逆危险期”,需要班主任老师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引导学生顺利度过这一时期。

二、解除当前班主任工作困惑的前提

认真分析这些理由,总让人感觉不是那么理直气壮,令人信服(实际上,持有这些观点的老师,也都是在私下里交流,正式场合是听不到类似言论的)。凝神细想,问题出在这里,这些理由的出发点,似乎都过多从自身利益,个人得失这个角度出发,而没有把握住教师这一职业的最根本特点,那就是爱――对学生,对教育事业发自内心的热爱。

我国近代教育家夏D尊先生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语道破了教育的本质和真谛。人们把“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等等美誉固定在教师身上,不就是对广大优秀教育工作者无私奉献、默默付出、辛勤耕耘、甘为人梯等等高尚行为的充分肯定吗?如果一个人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却没有做好要无私奉献,不计较个人得失的思想准备,让人不禁会怀疑他是否能尽到一名教师的职责,更不用说成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老师了。

所以,真正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是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前提。

三、做好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感悟

1、转变观念,乐于付出

要做好班主任工作,首先应该真正转变观念,正确理解当前的教育形势和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真正懂得依法执教,规范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抛弃陈旧落后的教育管理观念,树立起甘于奉献,乐于付出的精神追求,切切实实用爱心、真心和诚心去关注每一名学生。

2、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要做好班主任工作,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班主任是学生学习的直接榜样,班主任在学生成长之路上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不可替代的。班主任知识丰富、能力超众、人格高尚、品行端庄,就会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使人敬服的声誉和威望,它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无形资本和重要前提。

(1)重视思想教育,树立良好班风

班级是一个整体,学生要在这个集体里学习、生活、成长,因此这个集体需要有一种蓬勃向上的集体主义精神,争先创优,爱班好学的敬业精神。这种精神从何而来?它来源于班主任坚持不懈的思想教育工作

(2)全力锻造一支优秀的班干部队伍

要做好班级各项工作、单凭班主任是绝对办不到的,而应形成以班团干部为中心的学生骨干力量。班干部在班级中起到核心骨干的作用,他们是班级各项活动的组织者和倡导者。班级的兴衰与他们的工作密不可分,能否组建起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如何调动学生干部的积极性,利用他们的优势做好学生工作,也是衡量班主任工作水平的标志之一。

(3)选准教育时机,大胆管理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会犯一些或大或小的错误,班主任一定要高度重视,对学生的错误不能听之任之或轻描淡写地说上几句了事。要认真分析清楚错误的性质,区别对待。及时的批评教育是必需的,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在错误之路上越滑越远。

长期以来,大多数班主任给人的普遍印象是起早摸黑、事必躬亲、苦口婆心,终日琐事缠身、疲惫不堪,班级管理工作太难做。但是看看魏书生、任小艾、韩玲、徐安德等优秀班主任老师乃至我们身边的做得成功的班主任老师,我们会发现他们做班主任工作可谓轻松愉快,乐在其中,而且其乐无穷。

参考文献:

[1] 广西教育厅基础教育处编印《广西中小学校德育读本》.2006.12月版

乐在其中范文第3篇

我们乡村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是幼儿教育的特有自然资源,幼儿与自然是天生相通的,大自然为孩子们提供了鲜活、生动的素材。

特色资源调查,扩展孩子自主空间

我们身边的自然材料数之不尽,每一种材料都有它自身独特的功用,每一种材料都有它不同的教育价值。虽然小朋友生在农村,对本地资源比较熟悉,但是对于可利用自然物的名称、采收季节,小朋友还是比较模糊,为了能够在最适当的时候采集,我们设计了《园外自然材料》调查表,让大班幼儿围绕当地自然材料进行调查。调查的内容有材料名称、可用部分、材料特性、基本制作方法、材料采收时间。在调查的过程中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幼儿可以以图或符号记录,并在家长协助下比较完整填写调查表(见下表)。

园外自然材料(资源)调查表

经过一周的调查,一份份经孩子、家长共同完成的调查表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将孩子的调查表进行集中展示,由孩子进行调查汇报,根据调查和了解到的情况设计了统计汇总表,对家乡的资源进行分类汇总,按季节、时令列出可以利用的资源。如:春天是万物苏醒的季节,芦苇滩里的芦根、飘着柳絮的柳条、田野里五颜六色的花和各种形态的草等等;夏天是热情多姿的季节。饱满的豌豆蚕豆、清香的芦苇、金黄的麦秸、各色的瓜果蔬菜;秋天是收获的季节。飘香的桂花、枸杞、稻草,路边的干草、江堤边的芦花、果园的果子、形态各异的树叶;冬天虽是万物冬眠的季节但还是有许多形态各异的枯枝、藤蔓。另按类别分为传统类(麦秸、稻草、芦苇、柳枝、竹篾、泥土等)、贝壳类(蚌壳、螺蛳壳、田螺壳、蟛蜞壳、蟹壳)、果实类(枸杞、瓜果等)、花木类(各类野花、干草、树枝、树叶等等)。

多途径采集 ――与自然亲密接触

通过以上调查,分类,发现采集的内容是很丰富的。但不是所有的材料都可以让幼儿去采集,对于成片生长的枸杞、蒲公英、狗尾巴草等,带领幼儿集体去采摘是比较合适的,其中最受小朋友喜欢的就属摘枸杞了。

深秋初冬,香山的一角,枸杞枝条上挂满了红的、橙色的枸杞,沉甸甸的,很是惹人,而这土生土长的植物学问可大了,这么好的生态自然材料我们为什么不利用起来呢。于是。我们先观察地形,找到离幼儿园最近、又有很多枸杞的地方,并排除危险因素。在采摘之前,我们先简单地通过图片介绍枸杞的基本知识,并介绍了如何进行采摘。当孩子们来到江堤上,看到一大片、一大片红红的枸杞时,多兴奋呀。还没开始采摘,孩子们就都忍不住大喊:“老师,这里有很多。”“老师,我看到了。”“老师,那里还有,这里也有。”“老师,他们一串一串地像灯笼,真好看”……,听着孩子们一句一句感叹的话,我庆幸我组织了这次活动。在采的过程中,幼儿观察到了枸杞的外形特点,果实的颜色、形状等,一个一个摘得可认真了,是那么小心翼翼,就怕自己太用力捏破了它们。孩子们每个枝条上的枸杞全都不放过,都被孩子们灵巧的小手摘进了口袋。连我们平时活动不专心、不爱参与的马翔、邹雨航小朋友特别卖力,摘得最多。我们把孩子们丰收的果实都集中到一起。“啊,真多呀!”孩子们高兴得直拍手。

从孩子们满足的笑容里,我们读出了孩子的心情,一定是美滋滋的。

有些材料采集比较困难的,老师无法照顾所有的孩子时,我们就采用小组形式进行。比如:端午节到了,为了让幼儿感受到这个传统节日,我们在制作活动时安排了包粽子活动。粽叶生长在芦苇滩的芦杆上,想采它还是有点难度的,考虑到孩子的安全问题,我们采取小组形式,由一位老师和保育员带领幼儿分组采摘,这样,既保证了幼儿的安全问题,又让幼儿享受到了采摘的快乐。

《纲要》中也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有些采集的内容,如:芦花、蒲叶、柳条等,幼儿实在难以采摘,而且这些自然资源的利用价值又很高,只能依靠个别采摘,请家长和幼儿一起进行。在幼儿和家长的配合下,小朋友同样体验到了采集活动的乐趣。还增强了亲子之间的情感。

留住动人瞬间――分享采集成果

每次采集活动,我们都会摄下孩子们精彩的镜头:发现“宝贝的”、“成果显著的”、专心采摘的、合作进行的、奇思妙想的……回幼儿园,我们都把采集的材料进行分类、有秩序摆放在美工室、生态材料操作区,如:一篮篮的枸杞、一捆捆的芦杆、满筐的红薯,还有麦穗、麦秸等等。集体的采摘、带回的果实,摄下的精彩镜头,都让孩子享受到了采集的快乐,当我把幼儿采集时拍的照片放给幼儿看,孩子们看着自己的身影,嘴里交流着采摘的经验,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在领略大自然的丰富多姿的过程中,更激发了幼儿热爱家乡的山水,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特别是看到经过自己或其他孩子动手操作,创作出一件件稚气拙拙、生动可爱的作品时,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所有的这一切再一次让幼儿享受到采集的快乐,并使幼儿的自信心和创作欲望一次次得以提升。用稻草编织的小球,孩子们把它当毽子踢、赶小猪、玩得不亦乐乎;草垫子更是孩子们的新宠:当垫子坐、当轮胎滚、当粮食驮、当伞挡雨,等等,充分展示了一物多玩、一物多用的魅力。芦叶风车、芦叶龙、芦叶粽子、芦叶船等件件作品生动有趣;成熟的果实又在孩子手下生辉:黄瓜成了鳄鱼、土豆成了小动物的身体,茄子成了小船等等;萝卜经过孩子的加工成了可爱的小猪、小兔、小老鼠;狗尾巴草染色后变成了孔雀毛;稻草和麦秸被编织成装饰屋顶、亭子等。

乐在其中范文第4篇

是一位以艺术养生、以艺术为乐的艺术坚守者。因年少执念,蔡德安先生沉浸於艺术世界半个多世纪,为之痴迷。他自幼喜习舞龙狮,长大之後专注传统工艺家具雕刻u作,是一家大型出口传统工艺家具厂的管理人。2004年,他全身心投入艺术海洋中,习书法、国画、篆刻、装裱,行草皆佳,水墨颇灵,篆刻深得要领。近年,他将之前专业化为兴趣,埋身木雕传统工艺,精雕细琢,旨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工艺且乐在其中,以艺术装点平实人生。

将兴趣化为专业,木雕艺术展光彩

走进蔡德安先生的工作室,笔者一瞬间就被摆放得满满当当的各种木雕作品给吸引住了。在香港,极少有机会见到如此多雕刻工艺精湛而又传统的木雕作品了,而它们的创作者,正是眼前的这位长者蔡德安先生,现为香港书画笔艺会执委,然而,他还有一个特别的身份:传统工艺家具厂管理人。

早在十几年前,蔡德安先生曾是香港一家颇具规模的出口传统家具厂管理人,打理着整家木u家具厂。众所周知,中式传统家具称得上是一件件艺术品,无论其纯天然材料、优美的线条,还是其令人瞩目的雕刻工艺,无一不是艺术之亮点,“中式传统家具对工艺特别有讲究,同样材质,工艺好的家具比一般的家具要价能高上几倍甚至十几倍。”据他介绍,那时在海外经商的人还特别喜欢用传统工艺u作的古香古色的招牌,因而当时该家具厂承接了许多海外订单。

几十年的打磨,蔡德安先生在骨子里沉淀著一份对木雕的热爱。退休後,他的生活悠哉,f来无事,重操旧业,这次,木雕不是他用以谋生的职业,而是发自内心的一种喜爱,以及对传统工艺的承传。

“木雕是传统家具中的装饰部分,形式上有圆雕、浮雕、透雕、半浮雕、刻线、镶嵌和漆家具上的剔红等,家具上雕刻的纹样图案大都属於中国传统图案,含有吉祥寓意。现在,我就将木雕部分单独取出来,雕刻出各种字画一体的作品。”由蔡德安先生雕刻的作品中,大多是寓意催人上进、吉祥如意的道家字体,一幅字即一幅作品,如“恭贺新禧、招财进宝”之作,其中“招财进宝”雕成龙船形,宛如一只载满金银财宝之龙船,寓意事业兴隆;再如另一幅作品“天道酬勤、地道酬精、人道酬善,和道酬诚”,粗粗一看,只能看出每幅小联中的首个字,连成一起则是“天地人和”;又如“书山有路勤作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一联,分前四字和後三字雕为一处共为四个大字,四等份分布於一幅作品中,字体连贯,自成一体,十分富有特色。

当前,此类木雕精品在整个香港已属少见,而精通此门木雕技艺的人更是少之又少,蔡德安先生深谙其术,实属行业中的凤毛麟角。

问及蔡德安先生为何几字联在一起雕刻,形成独特的艺术感,他解释道,这原本是道教合体字的特色所在,“常言道,‘汉字之美,美在形体,美在风骨,美在精髓,美在真情’。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化石,是历史的载体,是前人智慧的结晶,用不同的方式去演绎汉字往往有不同感受,以木雕去演绎,更能体会文字的深厚文化意蕴。”

细看蔡德安先生的木雕作品,人们会发现,每一幅作品除去木雕原有的工艺外,还融入了书法技艺,落款处是用心篆刻的印章,而且被用心地装裱起来,整幅作品下来,处处见其用心、细心、专心。後来又得知,原来他在书画、篆刻、装裱皆有学习,皆有所得。

自幼喜习艺术,以艺术养生为乐

早在十几年前,蔡德安先生退休後就开始探索自己的艺术之路。

“自小,我就极爱各种传统文化。年幼时,看见别人舞龙、舞狮,心里也是痒痒的,常是寻找各种机会去学习。”苦心人,天不负。半个多世纪以前的广东中山,各种传统文化保存完好,蔡德安先生也在学习舞龙、狮时,享受到各种传统文化之美,对书画等兴趣大为浓厚。

退休後,无需再为生活奔波,蔡德安先生在2004年开始求学。

起初,他随余寄抚、黎博伦、陆叔辉、李伟宏及周长忽诸位老师学习书法,随赵维灵老师学习国画,随何继贤老师学习篆刻,後随曾乐然、叶千里老师学习装裱,学习之N,勤奋过人的蔡德安先生发挥不服输精神,学好一样再学另一样,一步一步,稳扎稳打学习基础。

在学习过程中,蔡德安先生十分热心,特别是学得装裱之後,常义务教导其他艺术爱好者装裱,同时为人谦虚、宽容、负责,得到了大批朋友的信服及支持,也愿意与其共同切磋技艺,分享心得。

匠心独具的他,经常为创作一幅作品而废寝忘食,“每当没做好手中的工作,我是寝食难安,但如果作品完成得很满意,内心的满足感难以言表,完成以後就可以好好地休息两天。”做事较真的他,还如年轻时一般,要麽不做,要做就要做好,这也成就今日的他。

2010年,在众艺术好友的协助之下,蔡德安先生的个人书画展览隆重举行。当时,在“秀群安f活动坊”中,各位艺术爱好者集聚一堂,大家抱以学习的态度认真地欣赏蔡德安先生的各种书画作品。整个活动坊中,有序地摆放着其作品,既有山水花鸟,亦有行书草楷,一张张、一幅幅,获得大家频频的称,这亦可见他平日之用功。

乐在其中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 课外阅读 兴趣

要想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信息,仅靠有限的课堂教学是不能奏效的,必须寻求更广阔的教育途径,致力于大知识、大智力背景的开拓。

一、农村小学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对小学阶段语文课外阅读作了具体明确的规定:“小学生要扩展自己的阅读面,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背诵优秀课文60篇。”课标还规定第一学段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然而,在农村,根本达不到这个阅读量。下面是笔者对几所农村小学调查时捕捉到的几组镜头:

镜头1:笔者给一所学校的二年级一个班的学生每人发了一本课外书,不到5分钟,学生纷纷举手示意看完了。原来他们把书翻完了,对于内容兴趣不高。

镜头2:笔者问某校小学生:平时看课外书吗?都读哪些课外书?只有一部分同学回答看过课外书。读的课外书大部分是《七龙珠》、《奥特曼》、《多啦A梦》等。

镜头3:笔者要求二年级某个班的学生每人准备一本课外书,一个星期后,发现很多孩子都忘记了这个事情,没有几个学生认真准备。

这3组镜头引人深思,分析其根源,主要有以下原因:

1 阅读兴趣不高

低段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要他们静下心来看书,确非易事。另外,他们认识的字词少,读不懂课外书,因而对课外阅读不感兴趣,没有读课外书的欲望和自觉性。另外,有些家长对“课外阅读”认识不够,孩子们得不到家长的支持,又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因而感受不到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不高。缺乏主动性。

2 阅读环境差

由于农村大多数家长在思想上认识不够,加之家庭条件差,能给孩子买书的家长少;而农村小学缺乏资金,也不能建立一个像样的图书室,导致藏书少,而有些学校甚至只有班级图书角,致使学生的课外阅读受到限制,达不到预期效果。

3 书籍良莠不齐

据观察,很多学生都很喜欢卡通或动漫之类的书,比如《七龙珠》、《蜡笔小新》、《奥特曼》等,很多学生不惜省下零用钱去买一本或多本这样的书籍。然而,这些书很多内容其实并不适合小学生。

二、农村小学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途径

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一切活动的动力源泉。小学生有了兴趣,对课外阅读就会主动接受,会努力寻求阅读机会,并不断从阅读中获得信息,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并增加阅读的兴趣。针对以上的现象,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人手,培养孩子阅读兴趣,让他们乐在其中。

1 营造氛围,点燃兴趣

有书才可读。环境可育人。环境的创设在阅读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会给学生带来阅读的激情,调动他们阅读的积极性。教师要在学生常规的校园生活中有意识地创设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在良好的阅读氛围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1)安排专门读书时间。如午饭后的30分钟设定为读课外书时间,进行集中阅读课外读物,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以上的阅读时间。在校阅读课外读物的时间在30分钟以上。

(2)组建班级流动图书角。如由每位同学选自己最爱看的3本书,老师精心筛选,组建拥有100多本书的班级流动图书馆。每月重新换书一次,组织学生自己借阅、替换、管理。由于书籍不断流通,对增大学生阅读量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营造美的环境。在教室的花架上放几盆别有情致的花卉和盆景,让学生欣赏时,不觉中舍弃顽皮和浮躁;再贴几句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引发学生的理性思考。通过班级环境的渲染和氛围的营造,潜移默化中使之产生“我要读书”的内在驱动力。

2 结合课堂,引发兴趣

“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当学生在语文课上学到相关知识并表现出很强的求知欲时,教师就可以因势利导地推荐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书目,引导他们进行课外阅读。课外阅读与课文内容相结合,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还能引发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如:在学习《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课时,就向学生推荐《雷锋日记》,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时,让学生去看《十万个为什么》,了解更多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等。

3 巧用故事,诱发兴趣

巧用故事,让学生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学生讲,让他们在成功的喜悦中体会到课外阅读带来的乐趣;老师讲,把孩子们带人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的情感世界里,但在故事的最关键、最紧张处戛然而止,学生的胃口一下子被吊了起来,教师可以借此向学生推荐相关读物。学生被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便会借书阅读;教师还可采用媒体讲,结合优美和谐的音乐、生动活泼的图像。把学生进一步带入美妙的艺术境界中,从而引发他们阅读的欲望和兴趣。

4 开展活动。提高兴趣

小学生活泼好动,兴趣广泛,最富于幻想,当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后,往往会滋生出一种表达读书收获或者感受的欲望,希望自己的读书收获,得到老师、家长或同学的认可与赞许。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组织各种丰富多彩健康有趣的活动来引导孩子们读书,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与交流的平台,从而发展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5 自主选读,激发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