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健康教育主题班会

健康教育主题班会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健康教育主题班会

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心理健康

前言

按国家教育部门要在中小学生中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许多学校开始探索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成为学校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心理健康主题班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设置主题,由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一种主题班会的形式,是对学生进行心里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1.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重要作用

心理教育主题班会是班主任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召开的班会。主题班会通过心理教育的形式上展现,在主题班会上,班主任把握主题班会的重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双方互动,共同分享心理学知识,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现在的中学生大部分是00后,心理承受能力较低,存在很多心理隐患,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召开可以促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中学生学习心理知识,主动掌握专业技能,提高学习水平。

2.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设计

2.1深入了解学生心理隐患,选定的主题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主题的选取一定要有针对性,要贴近社会实际,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这样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使学生愿意参与,参与后又能收获知识。因此,在开主题班会前必须做充分的调查准备工作,要了解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我们要明白, 只有引起学生共鸣的心理问题或心理热点才能吸引学生,才能吸引和激发学生用心投入,只有依据学生的心理需求设计的主题才具有时代性和启迪性, 才能真正达到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预期目标。

2.2周密设计,便于操作

心理教育主题班会的成功与否除了主题要选准,关键还要有周密的设计。班主任作为这场主题班会的筹划者,要认真研究,做出详细设计方案。

(1)背景设计

背景设计应以简洁、舒适、温馨和适用为主要特征,让学生在主题班会上有轻松、优美愉悦的感觉,不能让学生产生拘束感和紧张感。布局的材料可以因地制宜,甚至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座位不用传统的座位编排方式,而采用圆形的编排方式,让学生教师之间产生亲和感。

(2)过程设计

过程一定要有条理性、悬念性,步步启人心扉,在全体学生中产生共鸣,让中学生们能用心去感受。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在整个教育环境中,要让学生保持高度的参与性。为了让学生保持高度的参与,班主任则要在班会中提前设计好丰富多彩的活动。

(3)对象设计

学生是主题班会的参与者,也有可能是组织者。因此,主题班会一定要研究学生的特点,如他们的心理特点、知识结构、情感体验等,这样的主题班会才可以得到同学们的高度认同。

2.3班主任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要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班主任在确立班会主题时要做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并且依据主题班会的内容进行明确的分工,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每位学生都能且都乐意参与其中。此外教师应善于根据自己的教育要求和计划,融入学生的愿望,老师不刻意安排,但也不完全放手,做到心中有数,宏观把控。

3.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基本形式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确定了主题,制定了方案,接下来就要考虑以何种形式来呈现,笔者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基本形式。

3.1专题讲座式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

它是一种比较正式,场面比较大的主题班会,其主要特点是通过讲座,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或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青年学生的心理特点,解决某一普遍性学生心理问题的而开设的专题讲座。讲座可以安排自己的学校老师,也可以聘请当地专门从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专家以讲课为主。讲座结束后,一般还会组织一段时间的师生互动。这种形式的组织和实施方便,适合集中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3.2实话实说式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

中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看法,渴望独立解决问题和处理问题。但在实践的过程中往往会有偏差。这时,我们可以围绕学生处理问题遇到的困难,结合社会热点问题,仿照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栏目的形式,鼓励学生的交流和讨论,在学生们共同讨论的过程中, 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

3.3讨论会式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

讨论式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是一种极好的形式,有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力量。教师通过前期工作,找到特定时期学生们常遇到的共性心理困惑,大家共同讨论,找到问题的根尤。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老师要起到关键的引导作用,指出为什么有困惑,如何解Q困惑,并对学生循序善诱,帮助学生找到讨论的话题。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还可以开展很多形式,如学习式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以学习知识,培养能力为主的主题班会;观看优秀作品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组织学生看一些有意义的文章和影视剧,并组织学生评论,写读后感和观后感;参观式心理健康教育题班会,带学生参观可以引起心理共鸣的地方,利用感性认识提升学生的理性认识,从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思想品德修养。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形式。

4.结束语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提高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中学生学会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处理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如何对待人生中的挫折;帮助学生如何更好的了解自己,管理自己。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学校更要注重发挥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重要作用,采用各种灵活多样的形式,切实让主题班会起到育人作用,而非流于形式。

【参考文献】

[1]詹万生主编.《班级德育,第五册》.北京市: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8年版

[2]高妍.《四年级主题班会设计》.小学教学参考(教育管理),2014,(3)

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范文第2篇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有利于促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班级团体为中学生的社会化提供重要环境,在班级团体的人际互动中,中学生逐渐建立认同感、归属感和力量感,并且学会规范自己的行为,学会人际交往,积极寻求社会支持,促使心理健康发展。对人格健全的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有助于他们深化对自己的认识,改善人际关系,增强自信,提高适应能力,使自己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对人格欠缺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可以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问题,通过与班级同学的互动,减轻症状,培养适应能力,增进心理健康。因此,班主任应充分利用班级团体对个人的影响作用,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

一、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基本特点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不是心理学课,不以学习系统的心理学知识为任务,而是从中学生心理发展需要和成长中的问题出发,确定教育主题,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领悟,改变认知,调整心态,提升心理素质,使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有如下几个特点。

1.活动性

以学生的活动构成主题班会的基本环节,让学生在一系列基于他们生活实际的活动与情境中体验学习,从而获得成长必需的经验。

2.主体性

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学生在主题班会过程中主动参与、自主活动、自我领悟,充分发挥主动性、自觉性、创造性与想象力,主动支配和调节自己。

3.体验性

主题班会活动是每个学生自我探索、自我了解、自我更新的历程,在参与活动的实践中,获得心理体验与感悟,并将自己的体验与感悟与其他同学进行探讨、分享,彼此给予反馈、鼓励和建议。

4.互动性

在主题班会活动中,班级里每个学生认知的改变、情感的迁移、新行为的建立和强化,都依赖于班级同学间的交流和互动。互动的前提是参与,班主任应积极鼓励学生发言,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话说,让每一个学生都想说话。

5.和谐性

主题班会活动是师生真情的流露、心灵的交融,因此,班主任要转换角色,努力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班级心理气氛。

6.趣味性

主题班会活动要从情境体验开始,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因此,主题班会的活动设计应尽可能生动有趣,易为学生接受。

二、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构建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模式由主题班会的目标、主题、活动内容、活动方法、活动流程与活动评价等构成。

1.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目标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总目标是提高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其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人格健康发展。在每次主题班会活动中,有其具体的班会目标。

在目标的设计上,班主任应考虑如下问题:

(1)目标设立应强调发展性与教育性,而非矫正性。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对象是全体学生,是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因此,主题班会活动的目标应更多地着眼于中学生的发展性目标,从积极的一面来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品质。如“情绪调节的技术”、“如何学会交往”等。

(2)目标应明确、具体、便于操作。主题班会目标切忌笼统抽象。如“情感教育”,这一目标的表述太大,太模糊,不如改为“爱情与友情”、“如何调节焦虑情绪”等具体目标。目标越具体,就越容易实践。

(3) 目标应得到学生的认同。班主任在设计班会目标时,首先要熟悉班级学生,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以及学生的需要、近期的困惑和热点问题。他们希望从主题班会活动中学到什么?想解决什么问题?在此基础上,与学生一起磋商可能形成和达到的目标。

2.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主题

主题班会主题的选择应根据社会的需要及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成长的需求,要富有趣味性、时代性和启迪性。

班主任在设计主题时应考虑三个方面:

(1)根据社会对中学生提出的心理发展任务确定主题。人生的各个阶段都有其相应的发展任务,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要解决一系列发展中的问题或人生课题。如获得自主性、勤奋感,建立自我同一性。

(2)根据中学生心理发展和成长中遇到的共性问题确定主题,如青春期的性心理问题。

(3)根据当前本班学生最需要解决的普遍问题确定主题。如班级学生发生矛盾冲突,出现帮派小群体,急需解决人际交往问题。主题可以是“友谊地久天长――同伴交往”。

在主题的表述上要注意尽可能地清晰、简洁、精练、贴切,用学生的口气和语气,让学生一看到主题就感兴趣。如“我是谁”、“认识你真好”。或者采用副标题的方式,如“做自己的朋友――悦纳自己”。

主题确立后班主任要对主题进行分析,选择相应的活动内容。

3.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内容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内容可以包括入学适应、学习辅导、人格辅导、情绪调节、人际交往、生活和职业指导等方面。主题班会的内容一定要符合中学生不同阶段心理发展规律、心理发展特点与心理发展水平,班主任可以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安排不同要求的主题班会活动,同一内容设计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要有不同的目标层次。

如初中生情绪调节主题班会活动:

初一年级:多彩的世界――情绪的认识

真情的流露――情绪的表达

快乐的天使――情绪的调适

初二年级:感恩的心――亲情沟通

少男少女――爱情与友情

初三年级:放飞心情――学会减压

音乐放松――克服考试焦虑

4.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常用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的方法很多,有讨论法、自陈法、游戏法及角色扮演法等。

(1)讨论法。讨论是指班级学生围绕一个共同的话题,发表各自的意见,并听取他人的意见,互相合作进行深入的探讨。通过讨论,班级学生明了自己和他人观点的异同,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并作出选择。在主题班会活动中,学生围绕一个共同的话题展开讨论,不仅能加深同学之间的了解,增进感情,活跃班级气氛,还有利于构建良好的班级心理环境。常用的讨论法有以下几种:

①小组讨论。通常的做法是针对某一问题情境,把全班学生分为6~7人的若干小组,每个学生轮流发言,然后形成小组意见并推出小组代表报告小组意见,其他学生给予补充,最后由班主任总结。

②配对讨论。这里指相邻的两个学生就某个指定的问题进行讨论,得出结论,然后再同相邻的另一对同学进行商讨,形成四个人的意见。依此类推,可以形成更多人的共同意见。这种讨论方法的好处是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机会,有助于形成个人见解。

③辩论式讨论:班级学生分成两组,就一个讨论话题分成正反方,意见对立,然后根据自己所在方的立场,与对方辩论。

(2) 自陈法。自陈法是一种很好的自我教育方法,它有两层含义,一是学生自我陈述,即叙述事情经过和感受,如参加主题班会的体会。自我陈述可以促进同学之间的了解。二是学生自我陈述,即展示自己的特长与成绩,如“自我优点轰炸”。自我陈述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提高自信心,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

(3) 班级团体游戏法。 班级团体游戏法是指以游戏为中介,将学生的内心世界投射出来,进而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助人活动。游戏具有虚构性,学生对游戏中的喜笑怒骂都不会太在意,参与者可以摘掉面具放松自己。游戏具有平等性,学生无论平时课堂上学习好坏,只要参与进来,遵守游戏规则,都能够得到同伴的尊重,取得信任,共同进行经验分享。游戏具有社会性,游戏的组成是团体形态,因此,也要求班级成员之间协同、合作、配合。在游戏过程中,班级团体会形成大家认可的各种规则、契约,这种不成文的规则、契约,约束和规范着班级学生的活动。共同的目标、规则、契约及互动中产生的感情成为凝聚班级团体的力量。

(4) 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是指用角色表演的方式启发班级成员认识人际关系以及自我状况的一种方法。学生通过扮演日常生活情境中的角色,一方面能使他们将平时压抑的情绪通过表演得以释放、宣泄,另一方面通过角色扮演学会在人际关系中换位思考,从他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领悟人际交往的技巧,改善和提高人际交往能力。角色扮演能够充分地为学生提供情境与体验的机会。角色扮演有许多的方法,主题班会活动中常用的是心理剧和空椅子表演。

①心理剧。心理剧是通过特殊的戏剧化形式,让参加者扮演某种角色,借助于某种心理冲突情境下的自发表演,主角的人格结构、人际关系、心理冲突和情绪问题逐渐呈现于舞台,在班主任的间接干预和同台参演者的协助下,使心理问题得到解决的一种教育形式。心理剧中,学生将过去或预见的事件带到现实中来,表演出自身的矛盾冲突,班主任可以鼓励学生在表演中夸大所有的表情、行为和语言沟通。心理剧强调个人的互动和会心,强调此时此地的内容,具有自发性和创造性,能充分表达情感。

②空椅子表演。让学生轮换扮演两个角色,其中一个角色由学生本人扮演,另一个与之打交道的角色用空椅子代替,让学生练习同想象中的坐在空椅子上的人说话。这种方法适合于社交方面有困难的学生。例如,某个学生在异性同学面前很害羞,难以正常交往,我们就可以用空椅子表演的方法帮助他。具体做法是将两张椅子面对面放着,让该生坐在一张椅子上,假设另一张椅子坐的是异性同学。让该生先表演彼此间曾经有的或可能有的对话,然后坐到对面去,以对方的立场说话。如此重复多次,可使学生了解对方,提高交往技巧。

5.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流程

每一次的主题班会活动,可以简化为以下程序结构:暖身、互动、分享和结束。暖身相当于体育活动的预热活动,通常采用一些轻松的活动,以此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分享是班会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分享,班级学生可以彼此了解参与班会的经验与体会、对其他同学的观察与看法以及自己参与班会后的改变与进步情况等。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一定要有一个结束的过程,通常的班会活动,是由班主任发言总结来结束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要由师生一起参与结束,常用的方法有:

(1)回顾与反思。师生一起回忆班会活动过程,谈谈心得体会。

(2)计划与展望。师生一起探讨今后的打算,对未来的展望。

(3)祝福与道别。在一个学期的主题班会后,可以采取祝福与道别的结束活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可以自制一些小礼物互相赠送,彼此道别。

6.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时间和地点的选择

(1)主题班会可以在教室进行,也可以在户外进行。室内活动场地应宽敞、舒适,桌椅可以随意摆动。座位的安排可以根据学生人数的多少及活动的形式进行改变。一般来说,座位安排最好是扇形、圆形剧场或大半圆形,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与他人面对面地、平等地、自由地、方便地交往,从而产生良好的互动效果。

(2) 主题班会的时间比较灵活,根据主题内容可长可短,一次一节课、两节课都可以,班主任可以根据班级情况灵活安排。

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范文第3篇

针对这个个案,我运用的方法有认知疗法,即让李虹认识到一张一弛的道理,并给她留了心理作业,通过行为训练,逐渐改善她的心理状态;发现并肯定她的优点和长处,使其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对于类似的心理障碍个案,班主任应做到以下几点:

1.倾听内向型学生的心声

内向型学生往往缺乏人际交往。他们大部分的时间都是用于学习,根本就没有闲情顾及朋友之间的情感沟通。长时期处在这种紧张的学习状态,使他们失去了很多倾诉的机会,使他们的心理垃圾得不到及时的清理。为此,他们十分需要一位忠实的听众耐心地倾听,可以更快地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性格特征、内心世界等,也是对他们的尊重,更容易获得他们的信任,更容易使他们配合心理健康教育。本案例中,梁老师就做到了这一点,使因内向而自我封闭的孩子也能打开心扉。

2.引导内向型学生正确认识心理障碍

我们要帮助内向型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必须先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心理障碍。心理障碍是指人在遭受强烈的精神刺激或承受长时间的压力、挫折或矛盾冲突下,出现的明显的情绪和行为异常。这有助于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是心理健康教育得以实施的前提。

3.引导内向型学生提高自信

一个自信的人,主要在自我接受和自我价值感。所谓自我接受,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能否有一种基本的承认、认可,以及自己对自己的接受态度;所谓自我价值感,是指个人对自己的情绪、感觉、认识和评价。引导学生修正消极的自我评价,认识和挑战现实的目标,并积极乐观地与人相处。而且要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能力,要引导他们设定自己的生活,要引导他们控制自己的形象,使他们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4 .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进步产生的巨大的作用

在教育学和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实验,这个实验是由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教授设计完成的。

1968年的一天,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助手们来到一所学校,说要进行“未来发展趋势测验” 实验。

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范文第4篇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班级管理;渗透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班级管理的内涵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以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为主要依托,并结合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按照一定的要求和原则,采取适当的方法,建构良好的班级集体,为实现共同目标不断进行调整和协调的综合性活动。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与班级管理的异同与联系

(1)心理健康教育的与班级管理的异同。 心理健康教育和班级管理的相同之处在于:两者都致力于对学生意识领域的改造与激发学生向上发展的潜质,提升学生的素质。同时,两者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有部分重叠。此外,两者的形成过程是统一的。

心理健康教育和班级管理的不同之处如下:首先,目的不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目标是防治心理疾病;增进心理健康,基本目标是优化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终极目标是开发心理潜能,达到自我实现。班级管理的目的在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锻炼学生的能力,学会自治自理。其次,功能不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功能在于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而班级管理具有社会教育、个性化、保护的功能。[4]实施的主体不同。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主体是专职心理教师,而班级管理实施的主体是班主任。

(2)心理健康教育的与班级管理的联系。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促进班级共同体的建构,而且班级心理辅导能促使团体和个人的目标实现,更关键在于心理健康教育构建良好的班级文化,构建学生体验的良好环境。

三、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渗透形式

(1)座位编排方式。座位编排方式可借鉴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组织形式。首先,可采用四人一组、六人一组、圆形的座位编排方式,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展开,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其次,采用马蹄形的座位编排,有利于突出圈内学生的地位,尤其适用于情景模拟、教师演示等教学活动。最后,班会课也可不进行座位编排,采用团体辅导的形式来组织班会课的内容。

(2)班会课的主题内容。一般来说,班会课的主题与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的主题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譬如,诚信教育、意志教育、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礼仪教育、安全教育、爱国教育、生命教育等都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题重叠,可采用体验式的教学组织性,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心理剧、心理游戏等方式来开展班会课。

(3)班主任的助人自助。 班主任的素质水平影响着整个班级的发展。一般来说,班主任是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师德素养、班级管理能力及与学生沟通、协调的能力,同时,班主任也需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关注个人的心理健康。班主任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力支持者,是普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主力军。

学校心理专职教师可对班主任进行系统培训,普及心理健康的标准、异常行为的表现、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课堂组织形式、心理咨询的基本技巧等知识,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班主任的职业素养。班主任的关注、问候、关心与爱护,传递着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与关爱,有利于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心理咨询得以成功的基础条件是咨询者和来访者之间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班主任的这种情感优势,有利于其充当咨询者的角色,以引导学生积极的探索、引发来访者全面的思考,从而增进学生自己帮助自己去解决内心困惑的能力。

(4)建立学生档案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之一是建立学生心理档案,而由于专业的心理档案软件价格昂贵,并不是所有的学校都能购买得起。因此,班主任建立学生档案袋就显得尤为重要。班主任可将学生平时的作业、图画、手工作品、音乐作品等素材收集起来,结合自己对学生的家庭背景、性格特点、人际交往等资料的收集、分析与评价,以更全面、客观地了解学生,以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目的性,更有利于开展班主任工作。

(5)组织针对性强的趣味心理测试。心理测试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之一,不仅有助于评估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而且深受学生的欢迎。班主任也可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强的趣味测试。不仅可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也有利于大概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6)课堂组织形式。 班会课的课堂组织形式可借鉴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课堂组织形式。譬如,班主任可通过心理游戏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进而组织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合作学习,以加深其情感的体验。同时,班主任还可通过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心理剧等课堂组织形式,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增强学生对班会内容的理解与体验,提高班会课的效率。

(7)针对性强的团体辅导。 班主任可对某一类型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主题教育。在掌握班级学生心理动态的情况下,对缺乏人际交往技巧、缺乏果敢性、自我效能感低等类型的学生,采用团体辅导的方式,有利于学生在团体的互动中解决困惑,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8)针对性强的心理自助指南。班主任利用学生档案袋所了解的情况,对一小部分存在心理困扰的学生可有针对性地提供帮助。通过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书籍、合适的视频等方式来为学生指明思考的方向,有利于学生通过自我的探索与体验去解决困惑。

(9)巧用心理效应。正确运用“拉瓦赫效应”,寻找学生智能发展的最佳点。[4]证实了加德纳的智力多元理论,每个人的语言、数理逻辑、音乐、空间、身体、人际交往和自我智力都是个性化的。班主任应全面地了解学生,通过举办辩论、演讲、手抄报、主持人大赛、社会活动等活动来了解学生的智力优势,为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的平台。

参考文献:

[1]陈家麟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操作,科学教育出版社,P29

[2]白铭欣,班级管理论,[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0,19

[3]石变梅,对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德育关系的再认识,[J]教育科学研究,2004(11)

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范文第5篇

毋庸置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当今社会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开展这项工作,云南省玉溪市民族中学作了一些探索,供同行参考。

首先,全体教师统一认识,明白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与动机很重要;明白学生是发展中的人、都有自我完善的内在愿望;明白心理健康教育更多地依赖于个体在真实情境中的体验和感悟;明白德育应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明白学生的健康人格与积极情绪有助于对事物的感知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其次,在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上,玉溪市民族中学注重构建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的立体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1.心理活动体验课

学校将心理活动课程列入教学计划中,以教学班为单位,选取适合学生心理需要的内容,以学生活动为主,将“个别活动―小组活动―班级活动”相结合,按照“教师―学生―教师”的三段互动形式,遵循“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展开讨论、自然引导―反馈应用、未雨绸缪”的思路;引导学生总结正确处理心理问题的技巧和方法。

2.心理主题班会课

主题班会是学校、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教育与管理的主渠道、主阵地。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主题班会中,既达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又给班会注入了新内容、新思想、新方法,给主题班会带来了生机与活力,避免了与日常教学安排的冲突。针对我校班级多、心理老师少的情况,我校确定了“以学生为演员,班主任为导演,心理老师为编剧”的心理主题班会课思路。从2004年起,学校每年组织一次全校师生参加的“银桥杯”主题心理班会课竞赛,邀请省市的专家、领导、教师及学生家长参加,促进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亲子之间的沟通。

3.成立心理健康自我教育团队――“新欣”俱乐部

自我教育,即个人能动地对自己进行教育,目的是使自己更加健全完善,最大程度地提升人生价值。包括学生个体的心理健康自我教育和群体的心理健康自我教育。心理健康自我教育遵循“他助―自助―互助―助他”的过程。

首先,我校成立了一个师生团体――“新欣”俱乐部。在师生中挑选部分对心理学感兴趣、热心于公益活动,乐于助人,理解和表达能力强,性格开朗大方,有一定亲和力,能贯彻保密原则者为成员。其次,培训俱乐部成员,教会和激励他们认识、发展、优化自己的心理,成为自己的教师与咨询者。再次,辅导他们慢慢地将这一过程中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成长经历与他人分享,在启发他人中进一步深化自我认识、激发自我成长的需要,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由于心理问题的隐蔽性,加之师生间的代际关系,使得学生之间的朋辈辅导更为有效。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掌握了心理调节方法,提高了自身综合素质。经过三年多的实践,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辐射到了每一位学生。

4.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学习是学生的主导活动,学生大量的心理问题都产生于学习过程中,理应在教学过程中得到解决,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学科教学中,才能真正做到实处。

我校对学科教师进行定期培训,注重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组织教师学习理论知识,提高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组织教师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问题,引导教师用科学的方法来保护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教师以课堂为主渠道,全方位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三年多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是学生“师源性”心理问题不断减少,二是教师分层分类研究学生、个别教育引导学生的能力不断提高;并探索出了在学科教学目标设置、内容挖掘、过程设计、方法选择、课堂气氛营造与问题处理、评价标准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5.心理咨询与辅导

除以班级为单位的团体辅导外,我校还组织相同问题的小组,进行咨询与辅导,小组活动由心理老师策划组织、“新欣”俱乐部发起、学生自愿结合组成,并推举活动热心、态度热情、工作负责的学生当组长;小组人数十余人,其成员多为有类似问题的心理困惑者;小组活动十来次,每次一课时。

6.校园心理环境建设

我校把各种建筑与美化、文化、民族化、人性化结合起来,让喷泉、花木、绿草、书林、中心花园与曲折小道也成为学生修身养性的环境。并通过开展各种民族文化节与艺术节,心理健康宣传周,民族舞蹈操,心理剧、民族剧表演等,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具有现代化意识的民族特色活动中,从而活跃学生身心,达到陶冶性情、充实生活、融洽师生关系的目的,改善了师生心理环境。

7.家庭与社会心理环境建设

民族地区因地理环境、经济文化生活、民族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等的特殊性,使心理健康教育遇到了更多的阻碍。比如民族地区成年的观念较早,十四五岁就可谈婚论嫁;民族地区学生从小就会吸烟喝酒;回族学生每年把斋一个月等。因此,我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注意尊重民族地区的风俗习惯,通过举办家长培训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和孩子身心发展的常识,尤其注重与特殊家庭家长的沟通,传授处理特殊问题的心理方法等。以上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仍在探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