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表示心理活动的词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基本词汇;基本层次范畴;动词;《同义词词林》;义类
中图分类号:H10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604(2013)01―0015―07
一、基本词汇的共时与历时二分法
自斯大林(1953年)在《与语言学问题》中提出基本词汇的概念后,中国语言学界围绕它的讨论就一直没有停止过,讨论焦点集中在基本词汇的性质、特点、范围、判定标准等方面。人们对斯大林提出的“基本词汇”的稳固性、全民性、极强的构词能力基本上都能认同,但当将这三个特点与基本词的划分标准等同起来,并运用于实践时就表现出了差异,分歧的焦点是有的认为只具备其中一个标准就可以了,有的认为要同时具有两个或三个标准才能算为基本词。其分歧的关键在于以这三个特点为划分基本词汇的标准所得出的依据不在一个层次上。稳固性、构词能力着眼于历时层面。而普遍性着眼于共时层面,具有其中一个或两个特征的词语未必同时具有其他特征。同时具备三个特征的词少之又少。这种困扰的根源在于人们试图寻找到兼顾历时与共时特点的基本词汇。
本文首先主张的观点是对基本词汇应有历时与共时之分。历时态的基本词汇更多关注的是基本词在整个汉语词汇系统中结构的重要性、内核性、繁衍性,而共时态的基本词汇更多注意的是基本词在社会使用上的重要性、交际性。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基本词汇。立足于现代汉语共时层面,现代汉语的“基本词汇”就是现代社会全体成员在语言生活中经常使用、表达日常生活概念、稳定使用着的词汇。“基本词汇”的研究有重要作用,是整个词汇系统的纲,其研究成果可直接运用于母语教学、二语教学、词典编纂及中文信息处理。
二、从基本层次范畴审视基本词汇
(一)认知语言学的范畴理论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重新审视现代汉语的基本词汇,可以得到一些新的观察。客观世界的万事万物是纷繁复杂的,要有效地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就需要主客观相结合,通过人类的思维对客观世界进行自主的、无意识的分类,这个过程就叫做范畴化。范畴化是采取分析、判断、综合的方法将千变万化的事物进行分类和定位的过程,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活动之一。范畴化的结果就是范畴,Rosch认为“范畴指的是一组被认为是相同的事物的集合”。范畴化理论是复杂的,从经典范畴理论到原型范畴和基本层次范畴,范畴化理论不断深化和完善。
Rosch(1976年)、Croft和Cruse(2004年)将范畴进行了等级的划分,分为了基本层次范畴、上义层次范畴、下义层次范畴。这三个范畴形成了金字塔状,位于塔尖的是上义层次范畴,它体现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高度概括,是最为抽象的层次范畴。这三者中最重要的是基本层次范畴,它位于金字塔的中间部分,属于基本层次范畴的事物是人类与之相互作用最多的事物,它的概括程度介于具体和抽象之间。而下义层次范畴的事物都是最为具体的,它“是对基本范畴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再分类,提供一些诸如方式、大小、场所、颜色等方面的信息,或是对基本层次范畴属性作更进一步的说明”。以上三个范畴在语言中就体现为词,如在“动物-熊-北极熊”、“颜色一红一粉红”两组词中,“动物、颜色”就比较概括、抽象,属于上义层次范畴,“熊、红”属于基本层次范畴,最容易被人理解和掌握,若在此基础上按一定标准细分就有了“北极熊、粉红”等更为具体的词,它们都属于下义层次范畴。
Rosch发现基本层次范畴有10个特点,可以在4个方面表现出来:1.感知方面:能够感知范畴成员相似外形的最高层次;一个简单的心理意象就能够反映整个范畴的最高层次;主体能最快识别范畴成员的层次。2.功能方面:基本层次范畴是人们使用相似的运动神经操作与范畴成员相互作用的最高层次。3.言语交际方面:具有最短的基本词项的层次;范畴成员被普遍使用的层次;词汇被用于中性语境的层次;被最早命名和首先被儿童理解的层次;最先进入语言词汇的层次。4.知识组织方面:基本层次范畴是我们的大部分知识被组织的层次。赵艳芳认为基本层次范畴包括6个特点,基本包含在Rosch所归纳的10个特点里。
(二)基本层次范畴词和基本词、核心词、常用词的区分
基本层次范畴在语言中就表现为基本层次范畴词,它“是在不需要特别细节时的缺省(default)选择项,其词形相对简单,在语言中使用的频率较高,是构成基本词汇的主要部分,词彩基本上为中性,可以比较得体地使用于多种文体场合”。为了将它与几个相似的概念区分开,我们画了如下简图:
立足于现代汉语的共时层面,这几个有相似特征的名词呈现以上面貌。核心词是学习一种语言并完成最基本的交际所需掌握的最主要的词,它数量最少,使用频率却很高。如英国哲学家奥格登(C.K.Ogden)等研制的《基础英语词表》(Basic English)所收录的实际是核心词,仅有850个词。基本词表示全民日常生活概念的那部分词,范围比核心词大,表示的概念更全面,使用频率也很高。常用词仅就使用频率而言,范围远远大于核心词和基本词。不同语种都有常用词,如汉语常用词、英语常用词等。不同行业都有常用词,如医学常用词、法律常用词等。按地域划分又有方言常用词、普通话常用词等。基本层次范畴词是最早被人们感知和习得的表示日常生活概念的最基本的词汇。与基本词相比,它的范围更大些,但二者大部分词语是重合的。基本词是人为划定的一个范围,基本层次范畴词是客观存在的。基本词虽然也反映日常生活概念,但却不如基本层次范畴词那样客观而全面。综合四个名词看,其共同点和差异主要体现在:(1)使用频率大都较高,只有基本层次范畴词的一部分(如表人体某些部位的词)出现频率并不高。(2)核心词、基本词、常用词都是人们根据各种标准人为划定的,基本层次范畴词是客观存在的。(3)基本词和基本层次范畴词交叉重合最多,但基本词不能完全看做基本层次范畴词,因为有些基本词不具有同义类词的概括性。(4)如果按数量从大到小排序,应该是:常用词>基本层次范畴词>基本词>核心词。
(三)基本词的提取
认知语言学中的基本层次范畴词是从人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角度出发所得到的,它所代表的事物现象具有直观、简单、容易理解的特点,汉语基本词汇也具有这些特点。从图1可知基本词与基本层次范畴词存在大面积的交叉重合,大部分基本层次范畴词也就是基本词汇。
就对范畴进行等级划分的做法对分析表现现代汉语词汇系统内部层级性的义类词典是颇有启发性的。“《同义词词林》(1983)就是这样一部在现代汉语词汇系统建构上有着开拓意义的作品。”这本词典按词义进行分类编排,“全书分12大类、94中类、1428小类,共3925个词群,每一词群以一最常用词为标题词”,其12大类和94中类可视为Rosch的“上义层次范畴”,而1428个小类所含的3925个词群则具有基本层次范畴词的特点。3925个词群所统辖的那些位于最底层的词可视为下义层次范畴词。
体现基本层次范畴特点的那1428小类包含有的3925个“标题词”能不能算为现代汉语的基本词汇,具不具备在共时层面上的全民常用性,还需要作进一步的考察。这里选择了《现代汉语常用词表(草案)》(下面简称《常用词表》)来作为确定词语使用是否普遍的依据,《常用词表》收词56008条,将二者关联,发现《词林》的三级类的3925个标题词中有3620个词语(实为3691词,其中有86条多义词分属两个或三个义类者,不计归人多个义类的则为3620词)。这些词可看作是现代汉语基本词汇主要的组成部分,具有在汉语词义系统中居于基本层次范畴的重要节点位置并常用的特点。其音节长短统计如表1:
表1显示单音词所占比重只占到18.1%,三音节词和四音节词所占比重之和为3.1%。双音词占全部词语的近80%。可见,音节数少,形式简单仍是现代汉语基本词汇的特点。
这3620个词(在表2中是按3691个词来计算)在一级义类的数量和所占比例见表2:
表2显示:(1)基本词在各义类所占比例极不均匀。“H活动”类包含词语数最多,占21.5%,其次是“B物”类和“E特征”类,分别占16.7%、13.09%,所占比例最少的是“J关联”类和“L敬语”类,仅为2.76%和0.49%。(2)从语法功能角度的分类来看,动词、名词所占比重较大。《词林》的分类是以词的概念义为基础的,具有相同、相似或相关概念义的词语才被归为同一个义类。归为同一类的词不仅在意义上存在相同、相似或相关的语义联系,其在语法功能上也表现出很强的一致性。如“A―D”类表示人和客观世界的名称,可以看作是名词类;E类表示人和客观世界的特征,可以归为形容词类;“F―I”类表示人和客观世界的运动、状态、变化、人或事物的特征等,包括动词类和形容词类,以动词为主,形容词只占一小部分。“J―K”类表示具体或抽象事物的关系、特征等,从其所表现的语法功能看J类以动词为主,包含极个别形容词在内,如“相同、差不多”;K类包含副词和连词、介词、助词、语气词、叹词、拟声词等虚词在内。“L敬语”类是用在一些场合的特殊用语,它所包含的词语大都是动词,如“打扰、劳eVtOmAj+inhueOsOS7o+axieivreWKqOivjeexu+WfuuacrOivjeaxh2QCAQ9kFgRmDxUBLeW6lOWvueawlOWAmeWPmOWMluS4juS9jueis+WPkeWxleS4k+mimOeglOeptmQCAQ8WAh8BAgMWBmYPZBYCZg8VBAAManNzazIwMTMwMTAzLeiuuuaIkeWbveWGnOS4mkNETemhueebruWunuaWveeahOazleW+i+S/nemanC3orrrmiJHlm73lhpzkuJpDRE3pobnnm67lrp7mlr3nmoTms5Xlvovkv53pmpxkAgEPZBYCZg8VBAAManNzazIwMTMwMTA0QuawlOWAmeiejei1hOiDjOaZr+S4i+eahOS4reWbveeis+mHkeiejeWIm+aWsOS4juazleW+i+acuuWItueglOeptkLmsJTlgJnono3otYTog4zmma/kuIvnmoTkuK3lm73norPph5Hono3liJvmlrDkuI7ms5XlvovmnLrliLbnoJTnqbZkAgIPZBYCZg8VBAAManNzazIwMTMwMTA1Kua4hea0geWPkeWxleacuuWItuazleW+i+mjjumZqeinhOWItueglOeptirmuIXmtIHlj5HlsZXmnLrliLbms5Xlvovpo47pmanop4TliLbnoJTnqbZkAgIPZBYEZg8VASHnlJ/mgIHmibnor4TkuI7nlJ/mgIHnvo7lrabnoJTnqbZkAgEPFgIfAQIDFgZmD2QWAmYPFQQADGpzc2syMDEzMDEwNj/nm7TmlZnmnq/mnKjmlL7oirHlvIDvvJrotbDlkJHkuIDnp43npoXlrpfkvZvms5XnmoTnlJ/mgIHmibnor4Q/55u05pWZ5p6v5pyo5pS+6Iqx5byA77ya6LWw5ZCR5LiA56eN56aF5a6X5L2b5rOV55qE55Sf5oCB5om56K+EZAIBD2QWAmYPFQQADGpzc2syMDEzMDEwN0jmuLjniafmsJHvvJrlhajnkIPljJbkuJbnlYzkuK3nlJ/mgIHlsYXkvY/nmoTnkIborrrmqKHlvI/lkozmloflrabmqKHlvI9I5ri454mn5rCR77ya5YWo55CD5YyW5LiW55WM5Lit55Sf5oCB5bGF5L2P55qE55CG6K665qih5byP5ZKM5paH5a2m5qih5byPZAICD2QWAmYPFQQADGpzc2syMDEzMDEwOBvlo7DnlLvkuqTono3nmoTop4blkKzlv6vmhJ8b5aOw55S75Lqk6J6N55qE6KeG5ZCs5b+r5oSfZAIDD2QWBGYPFQEP56S+5Lya5a2m56CU56m2ZAIBDxYCHwECAhYEZg9kFgJmDxUEAAxqc3NrMjAxMzAxMDkh5YWs5Yqh5ZGY6ICD5b2V5Yi25bqm5a6e6K+B56CU56m2IeWFrOWKoeWRmOiAg+W9leWItuW6puWunuivgeeglOeptmQCAQ9kFgJmDxUEAAxqc3NrMjAxMzAxMTAz5Lit5Zu95YWs5Yqh5ZGY6ICD5b2V5Yi25bqm5Lit55qE5YWs5bmz6Zeu6aKY56CU56m2M+S4reWbveWFrOWKoeWRmOiAg+W9leWItuW6puS4reeahOWFrOW5s+mXrumimOeglOeptmQCBA9kFgRmDxUBD+WOhuWPsuWtpueglOeptmQCAQ8WAh8BAgIWBGYPZBYCZg8VBAAManNzazIwMTMwMTExGOiJuuacr+WutueslOS4i+eahOWOhuWPshjoibrmnK/lrrbnrJTkuIvnmoTljoblj7JkAgEPZBYCZg8VBAAManNzazIwMTMwMTEyJ+ael+S4nOWfjueahOW/g+WtpuS5i+i3r+WPiuaAneaDs+eJuei0qCfmnpfkuJzln47nmoTlv4PlrabkuYvot6/lj4rmgJ3mg7PnibnotKhkAgUPZBYEZg8VARLnu4/mtY7nrqHnkIbnoJTnqbZkAgEPFgIfAQIEFghmD2QWAmYPFQQADGpzc2syMDEzMDExMznigJzkuKTnp43igJ3op4TliJnkuIvns7vnu5/lrqHorqHmir3moLfml7bnmoTmir3moLfop4TmqKE54oCc5Lik56eN4oCd6KeE5YiZ5LiL57O757uf5a6h6K6h5oq95qC35pe255qE5oq95qC36KeE5qihZAIBD2QWAmYPFQQADGpzc2syMDEzMDExND/ovazlj5jnu4/mtY7lj5HlsZXmlrnlvI/kuIvnmoTln47kuaHnpL7kvJrkv53pmpzkuIDkvZPljJbpl67popg/6L2s5Y+Y57uP5rWO5Y+R5bGV5pa55byP5LiL55qE5Z+O5Lmh56S+5Lya5L+d6Zqc5LiA5L2T5YyW6Zeu6aKYZAICD2QWAmYPFQQADGpzc2syMDEzMDExNTDnpL7kvJrovazlnovmnJ/mhYjlloTnu4Tnu4flhazkv6Hlipvlu7rorr7mjqLmnpAw56S+5Lya6L2s5Z6L5pyf5oWI5ZaE57uE57uH5YWs5L+h5Yqb5bu66K6+5o6i5p6QZAIDD2QWAmYPFQQADGpzc2syMDEzMDExNiflm6LkvZPlkqjor6LlnKjkuK3lm73nmoTlj5HlsZXkuI7lsZXmnJsn5Zui5L2T5ZKo6K+i5Zyo5Lit5Zu955qE5Y+R5bGV5LiO5bGV5pybZAIGD2QWBGYPFQEM5paH5a2m56CU56m2ZAIBDxYCHwECAhYEZg9kFgJmDxUEAAxqc3NrMjAxMzAxMTcq5bem57+85raI5rKJ5pe25LuO5pyq5raI5rKJ55qE5bem57+85aOw6Z+zKuW3pue/vOa2iOayieaXtuS7juacqua2iOayieeahOW3pue/vOWjsOmfs2QCAQ9kFgJmDxUEAAxqc3NrMjAxMzAxMTgV4oCc6Zuo5be34oCd55qE56eY5a+GFeKAnOmbqOW3t+KAneeahOenmOWvhmRkfzyw9p8Xpds62oDhYzf1KVIyGzs=" /> // monitor
3.心理活动范畴基本动词表示抽象的心理活动,认知凸显性低。这类动词表示人丰富的心理活动,比较抽象,不容易被儿童理解、习得。如“想象、思考、斟酌、推测、希望、打算、回忆、忘记、尊敬、羡慕、相信、爱惜、后悔、愿意”等,它们表示的心理活动都不是简单的运动神经操作,看不见摸不着,不具有认知上的凸显性,我们也很难收集这一认知范畴所独有的属性。比如在人们对“斟酌”属性印象中总是不那么清晰、具体,因为它代表的动作本身就不如行为范畴动词那样直接、具体。“G心理活动”类包含较多心理活动范畴基本动词。
4.事件范畴基本动词表示一套复杂的动作和事物的融合过程,具有较强的认知凸显性。事件范畴即行为和物体(或生物体)范畴可能融合成的从属的却是非常基本的自然范畴。事件范畴类动词如“驾驶”,可首先分为基本层次物体范畴和基本层次行为范畴,前者包括“钥匙、座椅、安全带、刹车、离合器、油门、方向盘、档位”等,后者包括“转动、调、坐、系、踩、松、握、挂”等。这二者融合成的事件范畴属于基本层次范畴,而“转动钥匙、调座位、系安全带、松离合、踩油门、转方向盘、挂挡、踩刹车”等则构成了整个事件的下属范畴。事件范畴类动词还有“摄影、安装”等。
5.关系范畴基本动词表示人或客观事物间的各种关系,不具备认知凸显性。这类动词如“相等、不同、相反、相关、无关”等属于关系范畴基本动词。“J关联”类的部分动词是关系范畴基本动词。
对以上五类基本范畴词语根据所属范畴和抽象程度不同,可以做如下排序。从“基本行为范畴基本动词”到“关系范畴基本动词”,体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的不同层级,两端的基本动词代表两个极点,分别代表最具体和最抽象的两部分词。
(二)凸显性高的“F动作”类基本动词容易建立清晰、完整的“意象”
从基本层次范畴角度看,基本名词是建立了与之相对应的事物的“意象”,基本动词建立了与之相对应的行为、动作的范畴。基本名词具有较强的意象性,而基本动词的意象性较弱。但在基本动词中,凸显性高的“F动作”类动词建立的“意象”又较为突出。对“F动作”类动词进行范畴化,会发现这里所有的范畴成员都有一个特定的运动图像即“意象”,这个“意象”把所有属于它这一类,跟它有相同本质属性的下义层次范畴成员统一起来,具体见下页表3。
“洗”的基本动词义为“用水或汽油、煤油等去掉物体上面的脏东西”,我们脑海中可以形成一个特定运动图像,这个词的本质属性通过(用水或其他液体)除掉物体上面的脏东西这个动作来达到干净的目的。下义层次范畴动词除了都具有这个本质属性外,往往还突出动作的某一特别属性。或突出“洗”的方式,如“刷洗、漱、浆洗、干洗、淋浴”等;或突出“洗”的处所,如“盆浴”等;或突出“洗”的程度,如“清洗”等。这些词作为一个集合并被基本层次范畴动词“洗”统一起来是因为他们具有相同的本质属性。“洗”作为基本层次范畴的一个独立成员,在人的认知世界里有清晰、有界的动作意象,与“跳”(腿上用力,使身体突然离开所在的地方)、“举”(往上托;往上伸)等有本质属性的差异。
基本名词大都可以作为一个完形(gestalt)来感知,如提到“椅子”时,心里折射的是一个可以称之为“椅子”的事物的整体形象,而不会是腿、靠背、坐板等局部细节。同样“F动作”类的基本层次范畴动词同样可以作为一个“完形”来感知,这个“完形”可以理解为动作、行为的完整意象,在认知世界里,它呈现给人们的是一个完整的动作行为的过程,而不是某个细节。如“走”指人或鸟兽的互向前移动,我们感知到的是整个的动作过程,而不是“抬脚”、“落脚”等细节的东西,这一类基本层次的动词具有视觉上的完整性。
另外还有一部分基本动词则很难建立与之对应的清晰、完整的“意象”。比较典型的是“心理活动”类的基本词。对这一类动词,我们很难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具体、完整的意象来表示心理活动的状态,也不能作为一个完形来感知。但是这种模糊的、不能在视觉上给人感官体验的抽象心理活动也有着其本质的属性,以此来统一下义层次范畴,具体如表4:
下义层次范畴的动词会具有与基本层次范畴动词“怀念”相同的本质属性即思念义。只是下义层次范畴的词会有着更为具体的某些属性。或突出“怀念”的程度,如“惦记、追悼”等;或突出“怀念”的方式,如“纪念、叨念”等;或突出“怀念”的对象,如“思乡”等。“怀念”的本质属性“思念”义使得它与“了解”(知道得清楚)、“相信”(认为正确或确实而不怀疑)等其他基本层次范畴的词相区分开来。
从以上分析可以发现:表具体行为动作的基本行为范畴、事件范畴的动词,容易建立与之相对应的心理活动的清晰、完整的“意象”,如“播种、雕刻、打针、写信、抽签、殴打”等。表抽象行为动作的动词(复杂行为范畴部分动词、心理活动范畴和关系范畴基本动词)较难建立这样的“意象”,如“腐蚀、拖延、巩固”等。
(三)基本动词常和基本名词相搭配,二者具有认知依存性
从基本层次范畴角度看,人们可以亲身体验的动作如“浇、洒、沏、穿”等经常会和“花、水、茶、衣服”等基本层次范畴的名词相搭配,这是因为同一层次范畴的组合具有优选性(吴为善,2011),都处于基本层次范畴的动词和名词的组合属于最佳选择,如下面两种组合:(1)“浇花、洒水、沏茶”;(2)“浇玫瑰花、洒自来水、沏乌龙茶”比较而言,前者的搭配更符合语感。
这部分动词在和同范畴的名词搭配时,名词可以是具体名词,如“认识路、尊敬师长”等,也可以是抽象名词,如“猜想(他的)意图、回忆往事、体会生活、信仰佛教”等。
此外,少数表心理活动的基本动词也可以和动词搭配,如“喜欢打球、讨厌爬山、打算回家”等。还有少数不及物动词如“开山、畜牧、拐弯、逃跑、用餐、梳头、敬酒、结伴”等和小部分表人或客观事物关系的动词如“相等、相似、不同、相配、相对、矛盾”等,不能和任何范畴的名词相搭配。
归纳以上对动词性基本词汇特点的分析,用表5来表述如下:
四、结语
在空格处分别补写出倡议的理由和具体内容。(两处字数各不超过40字)(5分)
取消句子独立性
“名+形”可以构成一个独立的主谓短句,在加入了“之”后,句子就不再独立完整,或成为其他句子的一部分,或需要后面的语句补足成分。“之”的这个功能往往体现在两种情况中。
一是当“名+之+形”结构在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之后,表明内心活动的内容。如: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赤壁赋》)
译: 哀叹我的生命如此短暂,羡慕长江那么无穷无尽
解说: “吾生须臾”“长江无穷”因为“之”的加入失去了作为主谓结构句子的独立性,它们处在心理动词“哀”和“羡”之后,就成了心理活动的内容。
又如:
①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离骚》)
②寡人闻古之贤君,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 (《勾践灭吴》)
③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谏太宗十思疏》)
“惟”“恐”“患”“求”“欲”“思”等都是心理动词。
二是“名+之+形”结构前没有动词或介词,这时候一般它是作为句子的主语,表示某种状态、情形。如: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烛之武退秦师》)
译: 老臣壮年的时候,还比不上别人
解说: “臣壮也”是完整的主谓句子,加入“之”后,完整性消失,变成了短语作主语,需要“犹不如人”这个谓语补充成分。
又如:
①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陈情表》)
②独五人之,何也 (《五人墓碑记》)
③泾流之大,两邃狙轮间,不辨牛马 (《秋水》)
④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伶官传序》)
以上各例均作主语,表示某种状态。
总而言之,通过具体分析“名+之+形”结构在句中与其他词语的关系,可以确定“之”的结构功能。不同功能下,结构内部形容词的成分和作用也会有所变化。
根据讲解,同学们可以尝试分析以下句子中,“之”在“名+之+形”的结构里具有什么功能。
①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病梅馆记》)
②吾不欲匹夫之勇也 (《勾践灭吴》)
③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 (《勾践灭吴》)
④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秋水》)
⑤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说》)
【参考答案: ①③的“之”为取消句子独立性,②④的“之”为结构助词“的”,⑤为定语后置标志】
看上去这是一道考查倡议书文体的题目,实际上是句子填空题,考查内容的衔接,根据上下文推导需要填写的内容就可以。
开头和结尾点明了倡议的内容与文明乘坐公交车有关。第一处空格前后的词语分别为“众所周知”和“可是”,这就意味着,空格里的内容应该是正面的,和“可是”所列举的不文明现象相对。第二处空格前接“倡议”,后接“文明乘车,从我做起!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为城市增光添彩”这样的口号,提示我们空格里填的倡议内容应该是一系列具体行为,不能重复喊口号。
第一处空格看起来填写文明乘车的具体行为或理由都可以,但因为第二处空格要求填具体的行为建议,所以第一处应该填倡议文明乘车的理由,既避免重复,又为建议具体行为作铺垫。诸如“文明乘车是公民的基本素质” “文明出行一小步,和谐家园一大步”等都是可以的。
题目的分值为5分,每处填空应该占2―3分,所以理由和具体行动各写两条或以上,就有较大把握不失分。
参考答案: 文明乘车让出行更安全、更高效,体现了一个人的基本素养,也有益于社会和谐
叹气表现的是人物的面部表情,所以是神态,而语言描写一般情况下会出现引号。
神态描写专指脸部表情,描写时要用表示表情、神态的词语,例如哭丧着脸,专注的神情等。神态描写主要描写的是脸上的表情。
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独白是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重要手段。对话可以是两个人的对话,也可以是几个人的相互交谈。描写人物的语言,不但要求做到个性化,而且还要体现出人物说话的艺术性。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中介语;偏误;教学意见
中图分类号:H0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2-0188-02
一、留学生掌握程度副词“更加”的现状
在我所统计到的195条语料中,其中131条语料中“更加”使用正确,60条语料中“更加”使用错误,还有4条语料是由于学生笔误所导致的错误用法。通过统计,我发现留学生对于“更加”用法的正确掌握主要是集中在“更加+形容词”和“更加+动词”两大类,其中前者的正确率为69.47%,后者为30.53%。
(一)“更加”+形容词
1.X+更加+形容词
有了他们我的学习生活更加轻松了。(缅甸)
2.使令动词+X+更加+形容词
风呼啸而过的声音,使他的心更加惊悸。(泰国)
3.比+X+更加+形容词
狮的前肢比后肢更加强壮,们的爪子也很宽。(菲律宾)
(二)“更加”+动词
1.更加+心理活动动词
(1)表情意的心理动词
看了这部电影我要更加了解中国饮食,更加深爱我的父母。(越南)
(2)表认知的心理动词
为了让你们更加认识我,那就让我来个自我介绍吧!(老挝)
2.更加+行为动词
loteck常跟这个碎片一起吃,所以更加好吃。(印度尼西亚)
3.更加+有
洋葱以及一些调味料放进去,这样会使肉变得更加有味。(蒙古)
4.更加+损益类动词
贵酒店此次来访必将取得圆满成功,必将更加增进我们之间的友谊。(哥伦比亚)
二、留学生使用“更加”时出现的偏误及成因分析
(一)常见的几种类型
1.误用
(1)更加+名词
你这样做梦表示更加他的年龄,你不要担心他不会这样吧!(老挝)
我们希望更加友谊。(韩国)
更加盐和辣,味道真的好极了。(印尼)
以上各例句均是将在程度上有加强之意的副词“更加”当成动词“增加、加强或者添加”来使用,留学生掌握了更加的基本含义,却忽视了它的词性,
(2)“更加”单独使用
我们友好合作的前程将会更加。(泰国)
以上例句是把更加误用成形容词“更好”,因而单独使用,做句子的谓语成分。
很多人常常对独生女这样想,更加在中国有一个术语“四二一综合症”。(印尼)
汉语中的副词一般是修饰谓词性成分,在句中作状语。以上例句中“更加”被放在了小分句的开头,不修饰介词“在”,在这里留学生将更加误当成连词“另外”来使用,起到的是连接的作用。
(二)重复
我最近越来越对电脑更加感兴趣。(柬埔寨)
病例中的“越来越和更加”共现,前者是两个程度较高的相对程度副词,后者是程度较高的相对程度副词和绝对程度副词,语言事实中出现的同类或异类程度副词的共现, 一般是出于语用的需要,但是共现的数量较少,与“更加”连用的程度副词一般只有:有些、有点、还这三个副词,因此此类偏误属于过度泛化的结果。
(三)错序
运动健身让他们更加精力旺盛。(蒙古)
阳又开始跟夏说话了,并且比以前更加要融恰得多。(印度尼西亚)
我尽力更加照顾她,我跟外婆的感情也一点一滴地累积起来了。(缅甸)
程度副词“更加”作状语修饰谓词性成分应该位于被修饰成分之前,留学生犯此类偏误主要是受到了母语的影响。
(四)具体的几种偏误
1.更加+形容词
到家后我更加仔仔细细地照顾她。(缅甸)
“默默,我喜欢你”声音更加大了。(泰国)
以上例句均是更加修饰形容词时所出现的偏误,程度副词是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的量化成分,是程度量的标记,性质形容词的程度性是潜在的,可以通过添加赋予性质形容词以明确程度性的成分而使它的程度性显化,所以,性质形容词一般都能受“更加”的修饰,状态形容词、形容词的重叠形式具有由表性质转化为表状态的特征,具有程度定量的功能,带有明显程度意义的性质,因此不再受“更加”的修饰,此外“更加”对后面所带形容词的音节具有选择性,必须是双音节的,这点也是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中提到的。
2.更加+形容词+起来
外面的场面更加热闹起来。(柬埔寨)
程度副词“更加”修饰、限制形容词“热闹”,后面又有表示状态意义的趋向补语“起来”。在汉语中,性质形容词是事物所具有的特定性质,是一种静态的语义特征,而后接具有状态意义的“起来”是表示由静态向动态、由弱至强的一种变化过程,因此汉语句子中不能同时出现表示静态的“程度副词+形容词”与表示动态变化的“起来”。留学生出现这种偏误一般也是不了解这种结构深层次的语义类型,这也是比较容易被忽视的偏误,应当引起重视。
3.使令动词+名词+更加
也帮我更加我对上帝的信心。(菲律宾)
此种结构中“更加”后面可以加上性质形容词、动词,但是后面加的动词具有选择性,一般为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和能愿动词。
三、对于“更加”的教学建议
(一)注重分层级教学
按照《大纲》的规定,不同的副词根据其难易程度被分成了不同的级别,这样有助于分化难度,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而副词又介于虚词和实词之间,虽然其基本意义是固定的,往往是单一的,但是其用法却是很灵活的,与之搭配的词语也是很广泛的,因此在教学时也应当将同一个副词的不同用法进行归类和分级,由浅入深,递进式教学。例如:教“更加”后面加形容词时,可以先教简单的结构,例如“我更加漂亮”,“她更加努力”,当然老师在造句的时候也要注意引用一定的情境,然后再教比较复杂的结构。这里的先教和后教不仅仅是指教学顺序的先后,是要更加细化和具体到词汇教学中每个词语内部的教学,打破《大纲》中传统的划分方法,不能仅仅把一个词语的所有用法都固定到一个等级,应当根据具体词语的用法进行合理的调整。
(二)对比教学
1.中外对比教学
根据《留学生使用程度副词时的常见偏误类型及原因分析》一文中的归纳,相对程度副词“更加”对应到英语中应该是“more”,但是二者却有本质的区别,“more”的词性更加广泛,“更加”只能是副词,所以在教学的时候如果教师只注重意义相同的话,会引导学生犯以上的偏误。
2.汉语内部对比教学
根据学生所犯偏误的情况,我发现留学生把副词“更加”和动词“增加”、“加强”混用,把副词“更加”和形容词“更多”、“更好”混用,因而我们在教学的时候就可以把二者有意识地对比起来,通过设计一些题目来帮助学生区分。
(三)回归本体教学
虽然是对外汉语教学,但是我觉得在有些时候还是要回归到本体教学上来,比如在讲解副词“更加”的时候也可以告诉学生它的词性是相对程度副词,副词只能作状语,并且相对程度副词不能修饰状态形容词,这样比起单纯地归纳学生的偏误类型然后再逐一地分析归类要事半功倍。
(以上语料均出自于暨南大学华文学院留学生书面语料库http:///corpus3/Search.aspx)
参考文献:
[1]车雪.对外汉语程度副词教学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2.
[2]张颖.留学生相对程度副词应用偏误情况调查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08).
[3]郑艳群.中介语中程度副词的使用情况分析[J].汉语学习,2006(06).
[4]瞿帆.关于程度副词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S1).
关键词:母语迁移;心理动词;二语习得
一、引言
本文所讨论的英语心理动词(psychverbs)是描述人的心理活动或者心理状态(stateofmindorchangesofstateofmind)的一类动词。是典型的二元动词。第二语言习得中关于心理动词的研究发现心理动词存在一个论元和句法功能的颠倒匹配,这一现象给英语作为二语的学习者带来很大困难。感受者(experiencer)是指受感于这种动词表达的动作或状态的实体或人(Crystal,2000)。它与刺激物(stimulus)相对应。在心理表达中,有的句型是感受者占据主语(experiencerassubject/ES)位置,有的是感受者占据宾语(experiencerasobject/EO)位置。感受者占据主语位置的心理动词以感受者为出发点,其语义结构为“感受者-动词(-刺激物)”,动词不含“使成”义,表示已经形成的心理状态。感受者占据宾语位置的心理动词将某种心理状态的产生归因于刺激物,即将心理过程看作是外部事物作用于人的过程,其语义结构为“刺激物-动词-感受者”。含“使成”义。如:
(1)Experiencer-subjectverbs:
a.ThechildadmirestheStar.
b.Jimhatestheman.
这类动词还有appreciate,enjoy,favor,love,respect,tolerate,deplore,detest,distrust,dread,fear,hate,resent等。
(2)Experiencer-objectverbs:
a.TheStaramazesthechild.
b.ThemandisgustsJim.
这类动词有alarm,awe,bewilder,captivate,convince,delight,disgust,enchant,excite,frighten,frustrate,horrify,overwhelm,surprise,shock,stimulate,tease,trouble,unnerve,worry等。
英语中感受者做主语的心理动词比较少,这也说明英语里感受者做宾语的使用更普遍。这两类心理动词论元和句法功能的颠倒匹配给外语或二语习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中国英语学习者通常会受汉语心理动词表达习惯的影响。
二、汉语在中国学生英语心理动词习得中的影响
(一)心理动词语义迁移
在二语学习中,学习者经常会通过自觉或不自觉地对比来理解和使用目标语。原因主要是在外语学习者的头脑里,早己内化且固化了母语系统,这无形中对目标语这一全新语言系统的学习造成障碍。因而在词汇学习过程中,当英语学习者接触到一个新的词汇项目,他会很自然的联想到自己母语中与这个词语义相近的词条并将两者对等起来,即所谓的“假定同义性”(俞理明,2004)。例如,中国学生在习得英语动词尤其是心理动词时常常会出现错误,如,﹡Ifrightentheexam.(我害怕考试。)和﹡Ipleasethedog.(我喜欢那条狗。)而正确的形式应该是:Ifeartheexam./Theexamfrightensme.和Ilikethedog./Thedogpleasesme.这两个句子的错误之处正是由于假定同义性造成的。因为英语中对应汉语“害怕”和“喜欢”的心理动词包括EO动词和ES动词,即在语义上有相似性,可以构成同义句对,Ienjoyit和itdelightsme就是这样的同义句对。而汉语所对应的只有ES动词,不含“使成”义,中国学生如果照搬汉语中的词汇语义就会出错。这些动词对,除like和please之外,还有fear和frighten,forget和escape,wonder和amaze,enjoy和delight,notice和strike,believe和convince,admire和impress,mind和upset,fancy和attract等。
(二)心理动词搭配错误
英语里有些心理动词如worry,puzzle等的及物与不及物形式同音同形,而语义和句法结构不同,不及物动词带上相应的介词后句法功能类似于心理状态动词,只表示状态。每个词都以感受者作主语,而刺激物表达在介词短语里,介词中心词因动词而异。这与汉语中这类动词的句法功能(即感受者作主语)相同,因此,习得中会经常引起混淆。如:
(3)﹡a.Billworriesthecat.(比尔担心那只猫。)
b.Billworriesaboutthecat.
(4)﹡a.Idon''''tbotherthecat.(我不烦那只猫。)
b.Idon''''tbotheraboutthecat.
由此可见,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习得英语不及物心理动词时容易受汉语心理动词后接无介词宾语的影响造成介词搭配错误。除上两例之外,还有如:rejoicedabout;marvelabout;approveof;reactto;cheerat;grievefor;hurtfrom;delightin;tire/wearyof;angerover;puzzleover;thrillat;satisfywith等。
(三)过分使用兼语式
英汉心理动词的重要差异在于英语中感受者为宾语(EO)的心理动词本身含有“使成”义,是英语的典型词汇使役化结构,是无标记的(unmarked);兼语式结构(make-object-AP)则是辅助的使役化结构,是有标记的(marked)。然而,汉语正好相反:兼语式(使-宾语-形容词)是汉语典型的使役化结构,无标记;词汇使役化结构则是边缘性的,有标记的。这种类型学上的差异就出现在语言习得中。Wong(1983)观察到母语为汉语的二语学习者有过分使用兼语式结构的倾向,其频率比其它母语的英语学习者高出一倍。如:
(5)Thisnewfilmwillcertainlyinterestyou.(这部新影片肯定会使你感兴趣。)
(6)Thatmademealittledisappointed.(那件事使我有点失望。)
在英语里,词汇使役用法(例5)表达直接的因果关系,而使动句(例6)表达间接的因果关系,这两种句式都很能产。但是由于中国英语学习者受母语中占主导的兼语式的影响,在习得部分心理动词时广泛使用兼语式。如:
(7)a.ThebookmadeJackdisappointed.
b.ThebookdisappointedJack.
(8)a.那本书使张三很失望。
﹡b.那本书失望了张三。
以上可以看出,汉语中占主导的兼语式(8a)与英语辅使役化结构即兼语式结构(7a)相对应,而没有与英语直接及物动词的表达(7b)的对应形式。二语学习者在习得英语EO心理动词时会过分使用汉语兼语式而避免使用直接的词汇使役化结构。
(四)偏向使用V-ed形容词
英语心理词汇使役用法包括宾语经验者动词及由其派生的V-ing形容词,这种派生的V-ing形容词词汇使役用法在汉语里几乎不存在对应形式。然而,宾语经验者动词还派生出另外一种非使役形容词V-ed形式,这种V-ed形容词在汉语中不仅有对应形式,而且使用很普遍。如:
(9)Iwaspleasedwiththebook.
对这本书,我(感到)很满意。/我对这本书(感到)很满意。
(10)Iwassurprisedatthenews.
对这个消息,我(感到)很吃惊。/我对这个消息(感到)很吃惊。
(11)Thebookispleasingtome.
﹡对于我来说,这本书很令人满意。
(12)Thenewsissurprisingtome.
﹡对于我来说,这个消息很令人吃惊。
以上(9)-(12)例中的英语表达句含有宾语经验者动词please和surprise派生的V-ing和V-ed形容词,在英语里这两种句式都是可以接受的;但是(11)和(12)中V-ing形容词词汇使役用法在汉语里找不到对应形式。由于两种语言表达上的共同点和差异,中国英语学习者会将汉语的表达习惯迁移到英语心理动词的习得中,导致出现过度使用V-ed形容词的现象。
三、结论
第二语言词汇习得不同于母语词汇习得,它涉及两种词汇体系和概念体系的一一对应;而两种语言尽管有许多词汇在意义上大致对应,但几乎没有几组单词在所有词汇功能上完全相同。因而,由于母语的迁移影响,中国学生在习得英语心理动词时经常会认为汉语某些心理动词的语义和句法结构与英语完全相同,从而造成心理动词语义假定同义错误和不及物动词介词搭配错误;而过分使用兼语式(make-construction)和偏向使用英语V-ed形容词则是过度使用的母语迁移现象。因此,二语教学过程中应当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分析,使学习者认识到英语的本质特征,把握两种语言的差异之处,以克服母语的不利影响,从而促进英语学习。
参考文献:
[1]Gass,SusanandLarrySelinker.LanguageTransferinLanguageLearning[M].Amsterdam;Philadelphia:J.BenjaminsPub.Co.,1992.32.
[2]Crystal,D..ADictionaryofLinguisticsandPhonetics[Z].现代语言学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