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营养师资格证

营养师资格证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营养师资格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营养师资格证

营养师资格证范文第1篇

1、营养健康行业考的证书,是健康管理师证书。国家卫健委鉴定颁发。不接受个人报名。

2、需要通过考前培训。通过机构统一报名。营养师资格证

3、需要重点学习并掌握的内容是:食物选择、食谱编制。基本烹调、营养等内容和技能。另外国家职业资格鉴定现实行“统考日”制度。

4、一般安排在每年的3、5、7、9、11五个月进行。通过考试成绩合格者,将颁发营养师资格证书。

(来源:文章屋网 )

营养师资格证范文第2篇

随着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迅速上升,营养及膳食对慢性疾病的预防、治疗和预后的有益作用日益凸显,因此,需要专业的队伍进行营养及膳食指导工作。目前,营养师、社区全科医生、广大临床一线大夫是主力军。然而,我国营养学专业虽然在解放前就有开设,但期间两次受专业调整而中断。我国医学类院校中,营养学本科教育程度不一,尤其是临床等专业学生的营养学教学较为薄弱。本文通过对我国医学院校营养学本科教育现状的梳理,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与同道们共议。

一、我国营养学本科教育的历史回顾

从1922年开始,燕京大学在家政系下开设营养专业,几乎与国际同步;之后不少大学在家政系下设有营养专业,必修课程有生物学、化学、食物学、营养学、营养治疗学等,学制四年,毕业后授予理学士,其主要方向是培养营养师。如燕京大学每年选送1―5名优秀毕业生,定向到北京协和医院进修一年,学习各类疾病的营养治疗及管理学,之后获得营养师职称;从1934年到1951年间,北京协和医院间断培养了41名营养师[1],其他各大学营养专业的毕业生为数不多,毕业后多在全国各大医院中主持营养科工作。1952年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家政系被撤销,营养师的正规培训自此中断。后期,大学课程中涉及营养部分的教学主要由卫生系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或卫生学教研室承担,但教学时数极少。

直至上世纪70年代,随着肠内、肠外营养的兴起,营养学教学重新受到重视。卫生部与教育部于1985年协调修订了医学专业目录,在临床医学(二级专业)下设立有医学营养(三级专业)。中山医科大学、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青岛医学院和浙江医科大学四所院校相继成立了医学院营养学系,并招收医学营养专业学生,培养目标为临床营养医师,学制五年[2]。各院校大多设有基础营养、临床营养、食品卫生与食品毒理、营养生化、营养检验、食品科学等课程,并有专业的生产实习,这期间各校约有毕业生1500余人,毕业后主要在全国各医院的营养科室或其他临床科室、高校、卫生防疫部门等从事管理、教学和科研等工作。然而到了1995年,因为医学专业目录调整,取消了三级专业,将医学营养学归并到临床医学专业中,不再单独招生。

与此同时,部分医学院校在卫生二级专业下设置了相应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三级专业,如哈尔滨医科大学、华西医科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江西医学院等。与上述情况相同,于1995年前后因三级专业的取消而分别停止招生。这期间总共培养毕业生约300―500人,满足了当时卫生防疫机构或食品企业对于公共营养师的需要[1]。

二、我国医学院校营养学本科教育的目前现状

从1995年至今,我国大多医学院校是在五年制的临床医学、护理、全科医学和预防医学等专业中开展营养学教学,基本没有在医学专业下开设营养学专业培养。从2004年开始,部分医学院校开始开展非医学学位的营养学专业教育,主要是四年制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和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

(一)五年制专业的营养学本科教育

在临床相关专业(临床、影像、口腔等)的本科教学中,目前大多医学院校没有开设独立的营养学课程,一般在《预防医学》或《卫生学》的课程中系统地讲授营养学知识[3]。以我校为例,临床相关专业学生主要在《卫生学》的课程中,以章节的形式学习基础营养、公共营养、常见慢性疾病营养和食品安全的内容,根据临床专业各方向不同,学时为15―24学时不等,大多为理论课,实验课时占3―6学时或不安排,课程主要由公共卫生学院教师承担;涉及临床营养的知识主要在各临床课程中讲授,大多由临床医生承担。

护理、全科专业一般开设有独立的《临床营养学》课程,并且有不少院校设置为必修课。课程主要包括基础营养、医院膳食和常见疾病营养。如我校护理专业,这门课的学时为27个,理论21学时,实验6学时,课程讲授由公共卫生学院的教师和临床医护人员共同承担。

预防医学专业中,中山医科大学作为曾经开设过营养学专业的院校,目前仍每年从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招生中分向培养营养学方向的学生,其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可在第三学年自由选择营养学、妇幼卫生学和卫生管理学之一作为专业方向。其他大多医学院校的预防医学专业没有设置营养学方向,主要是通过《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这门必修课程的系统讲授,一般学时为60―80学时不等,其教学内容一般以基础营养、人群营养、公共营养和食品安全为主,临床营养分配的课时较少或不开展课堂教学。

(二)四年制专业的营养学本科教育

目前医药类高校培养的营养相关专业人才主要是四年制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2004年,教育部首次批准医药类院校招收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本科生,中国药科大学、广东药学院和我校为首批的三所医药类高校。截止本次统计,已有12所医药院校可以招收该专业的本科生。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科交叉性很强,涉及理、工、农、医和管理等学科门类,医药类高校多是侧重与人类健康和医学关系更密切的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医学专业的师资力量和学科特长,不同于工科院校以食品生产的基本工艺和设备基础知识为主,农业大学以动植物生产、食品工艺、环境科学为主。我校从2004年招收第一届食品质量与安全专?I的本科生开始,课程设置中就安排有系统的医学基础课和预防医学课程,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借此学生能更好地从促进人体健康的角度,树立对饮食与健康的全面认识和正确评估,学习和实践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4]。我校该专业的学生除了要学习食品专业的主干课程外,在四年级的第一学期要完成临床营养学课程的学习。临床营养学理论教学由学科系老师和附院营养科资深医师共同完成,并在附属医院见习、学习和了解。

另一??学制为四年的本科专业是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开设的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实际上该校曾于1985年至1995年招收过五年制医学营养专业的本科生,当时因教育部调整专业而停招。该校自2004年开始重新招收该专业,但学制改为四年,授予的是理学士学位。目前该专业主修营养学、食品学和食品卫生学等基本课程,同时开设医学基础、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大部分毕业生在医院营养科、疾病控制中心、食品监督所、营养与食品相关公司、营养研究机构等工作。该专业还与国外一流大学开展联合培养,例如从2010年开始,该专业学生在交大完成前两年的课程后,可赴美国康奈尔大学营养科学系继续后两年的专业学习,最终获得上海交通大学和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双理学学士学位。

三、我国医学院校营养学本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随着营养相关疾病发生率的快速上升,无论是广大居民,还是专业人员对营养知识的需求都日渐增长,而作为专业的营养医师,更需要学科路径清晰、资质认定公认的专业培养[5]。然而,我国医学院校的营养学本科教育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社会需求增加,营养学本科教育有待加强

目前,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是我国人群的主要死因,肥胖和糖尿病的患病人群也在快速增加,这些疾病的发生发展都与营养因素密切相关。虽然我国成年居民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知晓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但整体仍处在一个较低的知晓水平,而知晓膳食指南的人群在营养知识、膳食及营养素摄入等方面均优于不知晓的人群[6]。从整体看,广大居民需要科学的营养知识来防病治病,而遍布社区卫生服务点的全科医师正是这些正确知识的传播者,其自身更需要具备足够的专业营养知识。

另一方面随着营养风险评估和营养支持在临床中的应用加深,国际上一致认为广大临床医师需要更专业的临床营养知识储备[7]。厉芳红等[8]通过对在校临床学生与临床医务工作者营养知识及需求情况的调查发现,多数学生认为临床营养学对临床工作有帮助,但不熟悉临床营养学的评价方法;过半数的临床医务人员认为在校所学营养知识不能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

我们从前述教育现状可以明显看出,营养教学工作在我国多数院校临床相关专业的学生培养中是一个薄弱环节,未引起足够重视。虽然营养学知识在预防医学课程中有系统讲授,但由于学时较少,只能讲授营养基本知识,营养学的重要进展无法展开深入;临床营养知识多是零散教学,无系统完整的知识框架且学时不固定。护理、全科专业虽开设有独立的营养学课程,但也存在着课时偏少、缺乏实践的问题。在校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其营养知识的缺乏势必对以后的临床医疗工作产生负面影响,故应从教学课时、教学手段和增加实践等多方面共同改进,加强在校医学生营养知识的学习。

(二)营养医师缺口大,专业资质认定有待进一步推动

随着对营养观念的转变,营养在临床治疗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对专业营养医师的需求也越来越强。2011年出台的《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中明确提出医院应设营养科(室),并配备与其规模相适应的(医师、技师、护士、厨师、护理员等)营养专业人员,其中营养医师占专业人员的比例不少于50%,临床营养专业人员与床位比不少于1∶200。

然而目前培养营养学专业人才的专业主要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这两个专业的学生虽经过营养学的系统学习,但因不具备医学学位而无法考取执业医师资格证,继而在临床上仅能以技师的身份参与工作,也不能在社区以全科医师的身份开展工作。现阶段临床上的营养医师大多都是临床等专业学生,考取执业医师资格证后经过在营养工作岗位上的继续教育而培养出来的,存在着专业基础不牢且培养时间较长的问题。

营养师资格证范文第3篇

关键词:基层;伙食管理;制度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7-0254-02

伙食管理工作是基层单位对伙食的计划、组织、指导控制和协调的活动,是一项经常性工作。当前随着武警部队伙食保障经费的提高,基层的伙食水平越来越好,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如伙食费管理不严格,监督机制不健全,浪费现象较普遍,伙食管理模式陈旧等问题都制约着伙食管理水平的提升,笔者认为要想进一步提升基层伙食管理水平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以选拔培训为依托,提升炊管人员业务素质

炊管人员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基层伙食质量的好坏,搞好基层伙食管理,必须首先提升炊管人员的业务素质。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搞好炊事人员的选配。搞好人员选拔,是优化后勤队伍结构,提高后勤伙食管理水平和伙食质量的关键环节。选配炊事人员一是严格按程序选拔。在每年的后勤队伍调整时,党支部严格按照个人自愿,自下式推荐,党支部统一审查研究的程序,确实把战士当中政治思想觉悟高,奉献意识强,热爱炊管岗位并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的战士选拔到炊管队伍中来。二是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对业务素质强,落实制度坚决和奉献意识强的后勤人员及时表扬奖励,特别是在立功受奖、选改士官、技术学兵和考学等敏感问题上,对待后勤人员的良好愿望要一视同仁,积极鼓励,从而提高后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三是保持炊管队伍的相对稳定性。按要求各基层中队必须至少配备一名等级厨师,以保证伙食质量。特别是每年老兵退伍之际要做好新老厨师的接替,防止青黄不接。

2.抓好业务骨干的训练。给养员、炊事班长、炊事员、经委会成员和厨房值班员,是各项制度的直接执行者和监督者,这些人员的履职尽责情况,直接关系到伙食管理各项制度的最终落实水准。一是严格按纲施训。要严格按照后勤训练大纲的内容来组织炊事训练,保证训练科目和训练时间的落实。二是搞好集中培训与外送培训。对于训练时间较长的等级厨师培训,上级部门要组织好,提高训练质量。同时,中队也可以立足于自身的情况让炊事员到地方餐厅等餐饮场所培训。三是积极开展岗位练兵活动。通过岗位练兵,边工作、边学习、边练技术,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

二、以制度管理为核心,严格落实伙食管理制度

搞好中队伙食管理工作,制度管理是核心。支队后勤部门和中队分管伙食的干部及司务长必须齐抓共管,始终认真贯彻落实基层伙食管理的五项制度,关键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规范经费管理。伙食经费是保障基层人员食用方面的专门费用。伙食费由伙食单位掌握使用,遵循“节约不上交,超支不报销”的原则。因此伙食单位要加强伙食费的管理与使用,做到专款专用。中队要加强伙食费用的管理,一是严格领报程序。中队要准确掌握实力,合理计划开支,坚持每周结合食谱做伙食开支计划,保证历年累计节余一个月伙食费,把战士的伙食经费用在刀刃上。严格伙食费审批权限,坚决做到不该报的不报,没有计划的不报,确保伙食经费管理上达到“八无”要求。二是合理采购验收。在伙食采购过程中,要严格落实双人采购和实物验收制度。中队主官和经济民主组要严把采购关,监督人员要经常去菜市场做市场调查以更好的进行采购监督。在验收过程中炊事班和厨房值班员要认真履行职责搞好验收并严格登记,防止走过场。三是加强伙食账目管理。中队干部和经济民主组要坚持每月核查伙食账目,盘点库存实物。每月按时公布伙食账目,真正做到账目管理公开公正。

2.强化食谱管理。合理地制定食谱,是提高伙食质量的重要保证。加强食谱管理,一是要按照总部的营养标准,结合官兵的口味,执行任务的不同,季节气候的不同等因素合理安排食谱。尤其要注重落实2009年总部最新的食物定量标准和“早餐有牛奶、鸡蛋”的要求,以满足官兵身体的需求,确保官兵每餐都能吃上营养可口的饭菜。二是严格按照食谱执行。食谱不仅是制定菜式的依据,更是中队伙食管理的落脚点,因此要严格按照每日食谱进行采购和烹饪,确实把食谱作为炊管人员执行伙食管理的重要依据。

3.抓好饮食卫生。一是搞好伙食采购。根据部队现实情况,粮油必须从军供网点采购,主副食品应到信誉好、质量过硬的供销单位集中采购,采购时要主动向供货单位索要发票,确保官兵吃的放心。二是抓好安全教育。要把伙食工作的安全教育纳入到年度教育计划,对炊管人员要开展针对性的专题教育,增强后勤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三是规范日常伙食操作。炊管人员在进行食品加工时,必须精工细作,严格做到分刀、分板、分别存放。对于蔬菜等副食品要充分洗透,彻底清除残留农药。当天食物要坚持留样制度,并按规定配备消毒、灭蚊设备,在就餐方面严格落实分餐制。

三、以官兵营养健康为目标,科学合理调配饮食

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调节伙食,努力做到均衡膳食,才能确保基层官兵身体健康。科学调配官兵饮食,应着重做好以下几点:

1.突出饭菜口味。饭菜品种和口味单一,是当前基层中队伙食的普遍现象,严重影响食谱制度的落实和伙食质量的提高。提高伙食质量一是要做到多变。副食力求一菜多做,面食力求花样百出,争取做到一周不重样。根据人体对营养的需求标准,在菜的色、香、味上下工夫,力求色、香、味俱全,确保合理搭配,符合营养要求。二是合理搭配。在伙食的搭配上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平时的伙食调剂上,特别是安排节假日的伙食时,一定要恰当适度,切忌大吃大喝、铺张浪费的问题发生。

2.讲究营养健康。司务长和炊管人员要学习营养知识,能根据营养学要求,科学搭配营养素。基层伙食单位在制定食谱时,能够按照平衡膳食的要求计算日常膳食的营养成分,科学地调配伙食,维护就餐人员的身体健康。确保每餐“五菜一汤”的基础上,落实每天一个鸡蛋、一杯牛奶或豆浆、中餐和晚餐必须有水果的规定,节假日要认真做好加餐计划,防止暴饮暴食和浪费,真正使官兵吃得营养健康。

四、以提高管理效率为目的,不断完善伙食监督机制

完善监督机制,加强伙食管理的监督检查,是正规伙食管理的可靠保证。应做好以下几点:

1.经济民主组加强建设。充分发挥经济民主组的监督检查作用,严格落实经济公开制度,杜绝经费开支主官说了算的问题发生。经济民主组及时认真的对伙食账目进行审查,并加强对中队给养员的监督,确保伙食费用的公开,透明,消除战士的顾虑。充分利用好军人大会和经济民主栏等形式,每月及时向战士公开伙食经费的开支情况,经济民主组对中队的伙食管理工作经常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及时协助党支部解决问题。

2.业务部门加强监督指导。机关要经常对基层伙食管理的正规化情况进行检查、评比,肯定好的做法和成绩,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定期对经济民主组的成员进行培训和思想教育,培养他们发现、处置问题的能力,并将此作为基层中队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长抓不懈。对敢于“唱黑脸”的单位和个人,要及时做好表扬和奖励。同时,要对那些不尽其责,图有虚名的监督组织和个人及时进行调整,并批评教育,认真督促整改。

五、以提升伙食质量为落脚点,探索伙食管理新模式

随着军队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和后勤管理正规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转变基层后勤伙食工作的管理理念,积极探索一套伙食管理新模式,成为推进基层全面建设和提高伙食管理水平的迫切需要。探索伙食管理新模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坚持“阳光采购”制度。伙食采购是伙食管理的重要环节,基层单位每天耗费大量的主食、副食、调料等,给监控带来了难度。因此基层中队在伙食采购时要尽量做到阳光采购。偏远中队和县中队必须坚持双人采购。坚决杜绝购买人情菜和关系菜,防止采购中的不正之风,严防伙食经费的跑冒滴漏问题的产生,采购地点要选择大型平价农贸市场。城市中队可以由农贸市场采购改为到信誉好的大型超市采购,并及时索要购物小票和发票,堵塞经费漏洞。城市中较远的中队还可以采取由蔬菜公司采购配送,定期结算的方式采购,既堵塞了日常外出的安全隐患又堵塞了经费管理漏洞。

2.利用信息平台提高伙食管理水平。充分利用信息平台,积极培养后勤专业人才,提高伙食管理水平,是当前后勤正规化管理和建设现代化后勤的现实需要,是提高伙食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一是利用信息平台拓宽培训渠道。对于基层中队而言信息平台可以大大拓宽炊管人员的培训渠道,炊事员们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电脑网络进行厨师培训,学习各种菜式制作,学习营养知识。二是提高伙食信息化管理水平。可以通过总队三级网与基层中队进行伙食管理经验交流,随着三级网建设的不断成熟,伙食管理可逐步实现无纸化办公,定食谱和伙食账目的登记与公布等都可在网上进行,上级部门进行实时监督。三是依靠技术人才,积极研制开发食谱软件、菜谱软件。紧密结合基层伙食管理实际,研发适用于基层部队伙食管理的食谱软件和菜谱软件,通过这些软件,帮助基层炊管人员营养配餐,合理搭配伙食,提高调配伙食的质量和营养配餐的科学性。

3.尝试引入营养师资格制度。尽管当前基层中队等级厨师培训已步入正轨,但在发达国家政府和企业单位以及军队普遍重视的营养资格培训在部队还没引起重视。基层中队没有具有营养师资格的炊管人员,严重制约了伙食调配质量的提高。解决好这个问题,部队可尝试引入营养师资格制度。一是进行正式培训。在每年的司务长培训中,抽调军地专业营养人才进行辅导授课,提高司务长的营养知识水平。二是落实持证上岗制度。集中培训后,司务长上岗前必须考取国家营养师资格证,基层党支部要认真做到任用认证不认人,确保基层后勤队伍的人才质量。

营养师资格证范文第4篇

一、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课程建设之初,我们对课程、企业深入调研,重新修订了专业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内容,使教学内容与酒店工作岗位相对接,确定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构建四优能动( 小组优化、任务优化、展示优化、评价优化) 课堂,推进了酒水服务课程的理实一体化进程,改变以往酒水服务课程教学偏重理论知识的教学内容。

本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强调针对性与适用性。通过对多个企业不同层次的考察,同时与企业、行业专家以及在不同工作岗位工作的毕业生多轮座谈,结合我校教学经验,经过小组的多次研讨、论证,最后选取一系列和餐饮与酒吧服务联系紧密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调酒师、茶艺师、咖啡师、侍酒师等岗位所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开展教学,针对不同的岗位知识和技能要求,与岗位专员共同确定典型工作情景、工作任务,确定教学内容,突出教学与实际岗位需要的联系,把知识要求、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融为一体,保证了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专业性和创新性。

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 一) 理论教学方法多元化

1. 讲解法: 教师通过口头授课,向学生描绘情况、解释概念、阐明原理,并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来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大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案例教学法: 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加深理解,着眼于学生观察力以及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3. 实地观摩: 充分利用与各大酒店的合作关系,安排学生到酒店进行参观、考察,现场感受实际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使学生对岗位有直观认识。实践证明,学生回到课堂后能够更好地理解课程的内容。

( 二) 实训教学创新

1. 项目教学。根据教学内容,设定实训教学项目,提升学生酒水服务操作技能,项目教学法使学生接受知识更有条理性。

2. 自制教学素材。将酒吧的一些主要设施设备、洋酒酒标等拍摄下来制成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观摩、学习,丰富实训课内容。

3. 酒瓶采集。为扩充学生知识面,我们还采取让学生采集酒瓶的方法使其主动认识更多的名酒种类。此方法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 自创鸡尾酒。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但能够掌握鸡尾酒的调制方法,还要求能够自创一款鸡尾酒,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 成立调酒社团。聘请长春市五月花酒吧的调酒师专门教授学生花式调酒技能,提高其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操作技能。

6. 成立茶艺社团。聘请茶楼的茶艺师担任社团教师,对学生进行培训。通过社团系统训练各种茶的冲泡技术及服务,并利用业余时间训练,参加学校的各类演出,使学生在就业前就能达到上岗标准。

三、考核方法的多元化

课程考核模式与方法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代表着学校的办学特色,正确的评价方式有利于激励学生的成长。酒水服务课程考核成绩有四个组成部分,形成了由学校、学生、企业、行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模式。

1. 笔试成绩占 40% ,考核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此部分考核主要是在学校完成;

2. 实训课程中所有项目的考核占 50% ,考核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此处考核主要是由学校、学生和企业专家共同完成;

3. 学生平时的职业化表现 ( 出勤、作业、德育等) 占10%,考核学生职业修养。此处考核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

4. 在校期间通过调酒师、茶艺师、咖啡师职业资格鉴定考试的同学,直接取得本门课程的一半的学分。

四、实习实训环境的多样化

1. 建设校内实训环境。我校的酒水实训场所种类多,包括茶艺室、调酒室、咖啡与酒吧、餐饮实训室在内的四个实训场所,设施先进,配套齐全,技术含量高,完全能满足教学需要。近三年添置和更新了实训设备,每年都有专项预算资金用于更新改善实验设施和条件,以保证实践性教学的有效进行。学校即将投资修建一所模拟的中型酒店,将为本课程创建更佳的实训环境。

2. 统筹规划校外实训基地。我校与广源酒店、长春华天酒店、长春日鑫宾馆、南湖宾馆、长春艾博丽思大饭店、北京桔子酒店、苏州吴中环秀晓筑等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为课程的实践教学、见习、顶岗实习等环节提供了真实的工作环境。

3. 利用现有实训环境与用人企业实现交流与互通。学生在校外实训场所中经常参加由酒店餐饮部经理、酒吧经理及茶楼经理等管理者举行的讲座,现场培训和指导,与本校教师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积极探索知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在校内实训课程中经常由行业、企业从业人员对学生进行实操培训和技能讲解。

五、师资队伍的规模化

酒水服务课程团队由 9 人组成,是一支人员精干、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中青搭配、充满活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课程组教师分别毕业于长春师范大学、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吉林师范大学、名流职业技术学校等院校,学缘结构良好。拥有2 名企业兼职教师,所有教师全部有酒店服务或酒吧工作经验。课程教师队伍注重与企业、行业的紧密联系,一名教师拥有高级调酒师资格证,三名教师拥有高级茶艺师资格证,一名教师拥有营养师资格证。

六、校本教材的实用性

精品课建设期间,学校组织企业专家与专业教师共同编写校本教材《酒水知识与服务》,现已由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并投入到教学中。与此同时,学校还组织编写了辅教材,调酒课程的《调出七彩时光》和茶艺的社团教材( 待发行) 。校本教材的编写是核心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它是对知识内容的重组与提升。

营养师资格证范文第5篇

职业培训论文可以让劳动者掌握职业常识、道德和技能,帮助劳动者提高劳动效率、素质和就业能力,促进经济发展。而长春市无论中介制还是员工制的家政公司对职业培训都未高度重视起来,暴露出很多职业培训方面的问题,阻碍了家政服务业的发展。 

一、 长春市家政服务业职业培训存在问题 

(一) 培训对象素质较低 

长春市家政服务员主要来自吉林省农村贫困家庭妇女和下岗女职工,年龄大都在40岁左右,少数培训育婴师的年龄在35左右,年龄结构偏大,学历多为小学和初中,学历较低,影响了培训效果。 

(二) 培训课程、内容较单一,应试化现象严重 

长春市具有职业资格授权的家政培训学校有6家,培训内容主要围绕家政员、育婴师、月嫂、催乳师、营养师、护理员进行,其他如按摩、厨艺、茶艺等课程因需求少而较少开设,课程设置较单一。 

初级培训,国家推行的是免费政策,分为理论和实操两部分,实操课占60%以上学时,理论课主要涉及职业道德、职业礼仪等。培训内容多围绕职业资格考试进行,从国家职业资格考试题库里划考试范围进行培训,培训学时较短,达不到职业资格标准要求,理论学时多于实操学时,培训过于应试化。 

(三) 培训形式较单一,缺失人性化 

理论课培训以多媒体课件形式进行,培训师根据职业资格考试范围制作课件,课件制作多不规范,背景和内容选取不考虑中年妇女的视觉感官和接受度,只符合自己的授课要求,授课过程互动较少,老师讲学员记,培训师也不知道学员是否都听懂学会了,缺少人性化。 

(四) 培训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整个家政行业培训师,年龄和学历结构参差不齐,多是40岁左右的中年妇女,她们曾参加过职业资格考试,从事过家庭服务,学历不高但理论和实际经验都具备;青年培训师大都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很多都未从事过家政服务的实际工作,通过了职业资格证和教师资格证考试便可培养成培训师;另一部分是有十几年工作经验的技能型培训师,级别较高,能力较强。 

(五) 培训环节不健全 

只有家政员职前培训,职中和职后培训缺失,通过职前培训拿到证书的员工就业后,多是自己根据需要再参加高一级的考试,家政公司几乎没有职中和职后培训,对于企业从事行政等管理的员工,也仅是岗前培训,培训环节都集中在职前,职中和职后培训跟不上,极易导致服务质量下降。 

(六) 培训考核方式较单一 

培训考核方式是职业资格考试,通过了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考试就算合格,拿到证书后家政公司就可安排上岗,家政公司不再进行员工学习能力、性格、整体素质等的考核,缺少对员工的整体认识,导致了所派家政员不让雇主满意等矛盾的出现。 

二、 长春市家政服务业职业培训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一) 国家、政府应继续加大对家政职业培训的扶持力度 

除了初级免费培训外,由政府扶持家政员免费参加职业资格初级考试,除了政府下属的家政培训公司和学校外,给予其他有职业资格认证资质的家政职业培训学校经费支持,帮助学校扩大招生,分区就近培训,以增加就业者数量和提升就业者素质,缓解供需矛盾。 

(二) 吸纳高素质人才加入到家政服务业 

现在长春的家政服务市场缺少从事高端家政的人才,而目前家政学专业正发展蓬勃,在这种形式下,吸纳优秀大学生充实家政培训师、企业管理或者家政员队伍,将对整个行业的发展带来新活力。 

(三) 改革创新家政职业培训的教学方法 

长春市家政培训学校的教学方法单一,不人性化,迫切需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在原有直观演示法基础上,加入情景教学和问题讨论法等与学员互动,启发引导学员的综合能力。现在实操课培训采用的是四级教学法,即准备、示范、模仿、练习,应融合项目导向教学法,即提出问题,学员制定工作计划,培训师指导,实施,检查,自我反思和进步。 

(四) 严格考核评价体系 

培训课程需要一个合理规范的教学评价来检查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和改进教学方案。长春市家政职业培训的教学评价仅是职业资格考试,培训学校内部和家政公司没有针对培训的教学评价。 

培训学校应在整个授课过程中每节课都给学员发放课程评价表,评价课程的内容、方法、手段、条理等,培训师课后审查找出问题,下节课及时改正,有利于提高培训质量。 

家政企业应制定评价表,评价员工的知识水平、技能水平等,有利于进一步了解员工素质。 

(五) 家政公司要提高对职业培训的认识,强化职业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