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成教文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在平面构成教学过程中,就学生完成作业的方式而言,可以用电脑辅助来完成,也可以通过手绘来完成。前者作业速度会加快,可以用较少的时间完成较大的作业量,但是有一定的弊端,用电脑个性语言不强,容易抹杀人的性格与个性特点,等等。我认为平面构成这门课的作业练习应以手工绘制为主,平面构成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往往在大学一年级开设,作业通过手绘来完成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帮助学生顺利的进入专业课程的学习。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活动,是一种思维运动的过程,从而帮助学生打开设计思路,培养学生自己做实验的能力,从实验当中去发现美,创造美。加强动手能力的训练,可以大大增强学生脑与手的协调能力,进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为以后的专业设计铺平道路。
二、与图案课相融合
“图案”是日文的译词,此译词又是从西文“design”翻译过来的,其含义是设计、图案、花样、构思、打样和布局.图案具有特定的装饰性和实用性,它是与工艺制作相结合,相统一的一种艺术形式。图案课是美术教学中一门专业基础课.学生通过对图案摹本的对临、背临,记住并掌握常用的图案纹样,进而体会中国传统图案纹样的特点和韵味,并且能够在设计中加以灵活运用。
我国从20世纪20年代起便将图案课列为主干课程,80年代引入包豪斯设计观念,情况发生了变化。平面构成的出现使传统图案被推上了批判地位,曾引发了是以平面构成替代传统基础图案还是相互并存、互融的学术探讨。我认为,在开设平面构成课程的同时,可以增加一定量的图案课时,让学生系统的学习一些传统图案纹样,理解它们的象征意义,掌握传统图案的构图法则,为平面构成设计提供丰富的可借鉴资源,达到在设计时可以较自觉的运用传统图案来表达设计意图。装饰性是图案的特性之一,在平面构成中纳入装饰基本形,可以拓宽设计思维,有助于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衔接。因此将平面构成与传统图案结合有利于平面构成的教学开展。
三、注重与专业内容相结合
平面构成在现代艺术设计的诸多领域,尤其是在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基础教学中,已经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却认识不到这一点。由于平面构成教学内容的抽象性,再加上理论概念的理性化,往往给初学者带来迷乱和困惑。学生对点线面这些抽象概念的认识比较肤浅,看不到这些抽象概念背后蕴含的真正意义及其与应用设计的密切联系,学习兴趣不高,即使是学了,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知道是平面设计的基础,却不知道如何去运用。从教学实践来看,往往因为同专业结合不好,学生对平面构成这门课与本专业的关系没有足够认识,因而对这门课也没有足够重视。平面构成作为基础训练,与应用设计是有区别的,但是掌握好基础理论可以使实际设计和应用拓宽思路。就结合专业而言,在注重单纯的基础构成训练中有必要对今后可能应用的范围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这样才能在具体的设计创作中把平面构成的基础知识活学活用,而不是完全割裂,所以在基础练习中要加上部分与专业设计接轨的训练内容。
四、教与学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平面构成基础教学中,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书本知识。由于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学生对那些抽象的点线面知识得不到感性的认识,只能凭教师的“纸上谈兵”,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也不明显。要改变这种教学现状,就要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与手段是贯彻实施教育思想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手法不能简单划一,可以有计划、有选择地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不仅节省了教师板书的时间,而且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使学生将抽象的理论与生动的形象结合起来,提高了课堂的效率。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在教学中要不断探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上课形式与教学方法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因此,在平面构成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一个讨论、思考的空间,允许学生提出质疑,加强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的能力,从实验中获取灵感。
创新是艺术设计的生命,创新意识的培养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主要动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对学生的一些想法要给予一定的鼓励与肯定而不是全盘否定,从而抹杀其创作欲望。逐步引导学生的创作思维,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平面构成作为一门造型基础课,适合于所有美术专业,特别是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对平面构成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有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有助于发掘学生的内在艺术潜能。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更新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引导,使平面构成课程体系的建立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朱孝岳.艺术设计纵横谈.江西美术出版社.
[2]黄刚.平面构成.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3]刘春明.平面构成.四川美术出版社.
金婺教研室 [ 2009 ] 43号
———————————
关于公布婺城区第二届教师教育博客大赛评比结果的
通 知
各中小学∶
为鼓励我区教师利用博客进行教学反思、开展教研活动、交流教学心得、探讨教育教学问题、共享教学资源,推动网络教研开展和教师专业成长,区教研室组织了区第二届教师教育博客大赛。经过专家组的认真评审,共评出一等奖16名、二等奖28名、三等奖43名,同时授予郑新启等16名教师 “婺城教育博客之星”荣誉称号。具体结果公布如下:
一等奖(16名)
学 校 金师附小 金华四中 新世纪学校 实验中学 上浮桥小学 环城小学 金华四中 金师附小 北苑小学 金华四中
姓 名 郑新启 张震雷 潘柳杰 俞小斌 项卫珍 韦 倩 童桂恒 潘 丹 施颖敏 黄洁萍
博客名称 奇奇网上工作室 高山听雨的博客 求真园 鱼事无捕 小项博客 阿倩园主 阿童木的博客 无忧乐园 因你而精彩 水丁冬的博客
1
金华五中 乾西小学 环城小学 十八中 实验中学
十八中 实验中学 金华四中 金华五中 金华四中 金华四中 实验中学 十八中 十八中 安地小学 洋埠小学 蒋堂小学 莘畈小学 新狮小学 民工子弟学校育才小学 育才小学 乾西小学 新世纪学校 金华五中 竹马小学 实验中学 实验中学 金师附小
叶香美 一米阳光
陈素妮 随心工作 随逸生活 曹 剑 缘缘园 马国卿 繁星 鲍智杨
守望梦想!
二等奖(28名)
张小燕 新燕筑巢 范立平 无名 陈素红 看云卷云舒 池艳红 在水一泓 傅俊杰 人间烟火新浪博客 贾佳佳 灯火阑珊的博客 王月倩 缘来如此 徐 艳 清风徐来 朱 华 蝴蝶谷 申丽丹 浪漫飘雪 何妙珍 教育妙想 陈晓春 jianrenshan 胡媞婷 林区外且 张芳芳 芳行踪迹 柯燕妹 花开的声音 成 曙 jhycxx1972 王贡群 三尺轩 罗芳丽 同一片天空 朱晨燕 亲亲小米 戴雍星 阿呆哲学 李新燕 小脚丫 苏红伟 苏红伟的博客 王 晖 三人行必有我师 厉 轶
指尖上的童话
2
北苑小学 莘畈小学 乾西小学
李 霞 徐耀兴 高丽萍
舞动的心灵 漫步人生路 成长
三等奖(43名)
实验中学 实验中学 金华五中 实验中学 实验中学 金华五中 实验中学 实验中学 实验中学 十八中 金华五中 北苑小学 育才小学 环城小学 北苑小学 育才小学 环城小学 北苑小学 金师附小 竹马小学 汤溪小学 罗埠初中 上浮桥小学 新狮小学 北苑小学 育才小学
钱巧英 吴晓莉 童粉英 祝爱芳 刘颖霞 黄海红 朱明升 金飞艳 童 帅 黄建伟 朱卫潮 夏永红 陈海帆 王红富 钟建梅 陈 茜 罗燕芬 蒋新兰 许佳丽 诸葛小琴 胡苗苗 方安娜 邱 军 董益华 丰 岚 曹建娟
英子茜儿的博客 flowerland的博客 空空妙手 心如止水 雨禾的博客 彩云追月
老豆工作室的BLOG 浪迹天涯的BLOG tongshuai的博客 凤凰居 雨中草 彩虹天使 海蓝风 一棵树 江南雨 清清水鱼 童心飞扬 蛛蛛博客
2008出埃及记„„ 萧声琴音 喵喵乐园 心空幽蓝 上小互动 千里草
这一年的随思随想 一片小雪花
3
实验中学 实验中学 实验中学 实验中学 实验中学 实验中学 实验中学 胜利小学 安地小学 育才小学 育才小学 北苑小学 红湖路小学 蒋堂小学 罗埠小学 罗埠小学
陈 奕 周水花 张 德 张 胜 何健赛 童丽丹 陈 慧 朱春梅 汤丽倩 罗欢庆 马 锐 龚高强 王 震 邵晓黎 胡妙玲 张小燕
飘落的水滴 梦想,延续 路漫漫其修远兮 dingm312的BLOG 赛 童年
教育一方的净土 心灵的港湾 婉如清扬 欢欢博客 新起点
北苑小学安全播报 红湖路小学数学教师博客 空山灵雨 冰蕊 竹韵之风
婺城教育博客之星(16名)
郑新启、张震雷、潘柳杰、俞小斌、项卫珍、韦倩、童桂恒、潘 丹、施颖敏、黄洁萍、 王志强、叶香美、陈素妮、曹剑、马国卿、鲍智杨
二九年六月十七日
主题词:第二届 教育博客大赛 评比结果 通知 抄 送:婺城区教文体局,唐振华、何松强同志。
关键词:成人教育;网络教学平台;信息化学习环境
中图分类号:G7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5-084-02
一、成人教育迫切需要网络教学平台的支撑
成人教育中学习者的特点是成人教育区别于一般大学学历教育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具体而言,成人学习者具有心智成熟、目标明确、时间零散、地点分散等特点。也正是由于这些特点,成人学习者更需要网络教学平台的支撑。运用网络教学平台可以有效地发挥成人学习者心智成熟、目标明确等优势,解决其时间零散、地点分散等特点带来的不利影响。
第一,成人学习者心智成熟的特点,为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提供了生理和心理基础。成人学习者的认知水平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综合程度较高、拥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相比一般学习者,成人学习者更容易将现实社会中的阅历、经验迁移到网络环境中,保证网络学习更加有效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网络沉迷、认知负荷过大等不良现象的出现。
第二,成人学习者目标明确的特点,为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提供了质量保证。成人学习者通过反思自己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和自身状况,其学习需要较为实际,学习目标比较明确,具有较强的学习导向。相比一般学习者,成人学习者在运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学习时其学习目的很强,学习动机可以很好地激发和维持,学习效果也可以得到保证。
第三,成人学习者时间零散、地点分散的特点,为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提供了实际需求和应用空间。在职学习是成人教育的重要方式,很多成人学习者都是“边工作、边学习”。由于时间较为零散、地点较为分散,成人学习者在时空上的分离,对实现有效地教学交互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为了有效地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迫切需要发挥网络教学平台“跨越时空”的优势,利用其资源共享、信息交流等功能,为成人学习者创设一个“虚拟而又真实”的信息技术学习环境。同时,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和优势也能更好地发挥和体现。
二、成人教育中网络教学平台的现状及问题
当前成人教育中信息技术的支撑环境主要采用的方式是:成人教育相关机构建立统一的教学平台或学习系统,然后根据实际需求,在此平台或系统上建设一定数量的网络课程,并配备内容较为丰富的教学资源库和素材库,供广大学习者使用。这种方式是从整个教育机构的视野出发,以相关学科课程为主要单位进行体系建构和资源组织的。此类平台或系统在解决教学信息传递在时空上的多态性、师生教学互动的多样性、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的便捷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成人学习者的特点,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也存在很大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教学模式单一固化难以支撑新型信息化学习模式
此类教学平台大多都是在传统教学理念指导下,以满足班级授课体制下的课堂教学为目的而设计和开发的。它们利用固定的流程和教学活动较好地支持了“教师讲、学生听”这种基于课程讲授型的教学模式。相对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单一和固化,教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活动则是灵活的,它随着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的不同而不断发生着变化。因此,有必要研究适合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的弹性的网络教学环境。另外,随着近几年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主题式学习”、“小组协作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等学习模式的兴起和广泛应用,传统的网络教学平台对新型信息化学习模式支撑不足的弊端也日益暴露出来,使得这些学习模式的应用和推广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二)学习资源陈旧匮乏,远远不能满足教学实际需要
此类教学平台建立之初,一般都建设一定数量的网络课程,并配备内容较为丰富的教学资源库和素材库,供广大学习者使用。这些学习资源大多以购买为主,少量资源由成人教育机构的相关下属部门统一开发制作。这种资源的供给方式,具有两个不容忽视的缺点:一是其资源更新速度相当漫长,二是其购买和统一开发的资源教学实用价值较差。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和课程的不断变化,原有的学习资源变得相对陈旧,具有良好实用价值的学习资源更是十分匮乏,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师生的教学实际需要。
(三)用户规模固定狭小,难以聚集更多的网络智慧资源
据调查,由成人教育相关机构统一建立的教学平台或学习系统一般都是在教育机构内部网络上运行和应用的。教育机构外部的用户使用该教学平台,其功能会受到很大的限制,或者根本不能使用该教学平台。另外,为了方便管理,平台也会对学习者所能访问的网络地址、利用的网络资源进行非常严格的限制。这种做法造成了该教学平台的用户规模十分固定狭小,学习者只能通过该平台和同班同学、相关教师进行小范围的讨论交流。网络更多的智慧资源难以聚集,真正有效的网络学习共同体难以形成。
(四)教育机构集中管理,运行成本及维护风险较高
这种课程本位的教学平台或学习系统几乎都是由教育机构集中管理。教育机构不但要对师生信息进行管理、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还要在教学平台的正常运行、相关硬件设备的更新维护等方面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可以说,教育机构承担了太多的本可以由更专业的教育软件公司等企业去做的事情。这种由教育机构统一集中式的管理方式,不但其运行成本会居高不下,其维护风险也是非常高的。一旦硬件设备出现问题,系统漏洞不能及时修补,该平台的正常运行会受到致命性的威胁。
(五)学习个性难以体现,学习动机激发维持困难
由教育机构建立的教学平台或学习系统是从整个教育机构的视野出发,以相关学科课程为主要单位进行体系建构和资源组织的。其“课程本位”思想导致此类平台对学习者缺乏人文关怀,使得相关课程和资源难以满足学习者个性化的需求。学习者个性化得不到充分的彰显,其内部学习动机的激发和维持变得十分困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不是学习者真实需要的主动体现,而是被动的、浅层的敷衍。这些最终会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使得成人教育的教学质量无法得到真正保证,也不利于学习者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习者的终生学习发展。
三、成人教育中网络教学平台的问题解决建议
(一)积极研发支持多种教学模式的新型网络教学平台
在对现有成人网络教学和网络教学平台相关研究成果总结、分析的基础上,对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要求、教学策略的支撑应用和功能评价等相关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设
计、开发适合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的弹性的网络教学环境。使得教师或教学设计人员可以依据不同的教学模式和策略自行灵活设置支持该教学模式或策略的网络学习环境,提供从教学模式和策略到实际网络教学活动的方法与工具。
(二)建立学习资源更新共享新机制
学习资源的更新共享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质量和效率。要解决目前学习资源陈旧匮乏的问题。当务之急是建立学习资源更新共享新机制。加强资源共享理论研究、合理安排资源建设投入、建立公平互利的资源共享联盟和综合评价共享资源标准。同时积极开展基于网格的远程学习支持系统、基于本体的学习资源管理、基于PTP的社区型资源共享模型等相关学习资源更新共享技术的研究。
(三)重视构件技术在网络教学平台开发的应用
网络教学平台是由许多教学子系统和工具组成的,无论是考虑针对不同教学模式构建特定的教学平台,还是考虑系统的可扩展性与维护便利性,采用插件引擎技术,构建构件库都是可行的技术路线。
(四)关注社会性软件在成人网络教学中的作用
近年来,社会性软件的教育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利用社会性软件Web2远程0的相关特性,则可以构建以学习者个人为中心,既可以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学习需要,又易于建立学习者之间交流、共享、互动的“非正式学习环境”,可以大大弥补传统教学平台或学习系统的不足,使得构建的信息技术环境更加符合成人教育的特点和需求。
(五)探索云计算理念在平台设计开发中的运用
云计算是网格计算、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效用计算、网络存储、虚拟化、负载均衡等传统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云计算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带来了“云计算辅助教学”的新概念,积极探索云计算辅助教学的原理和规律,将其应用于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开发,构建新的基于云计算服务的学习平台,将是未来网络教学平台的发展趋势之一。
参考文献:
[1]张碧,成人英语学习者的特质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7,(11):183―184.
[2]韩锡斌,程建钢,构建大学网络教学环境的两个主要问题[J],中国远程教育,2005,(4):26-28.
[3]罗龙,杨小勤,学习型企业学习资源共享影响因素及其机制研究[J],成人教育,2010,(8):4-6.
【论文摘要】“文化如水,润物无声”,这是文化外交所追寻的境界。但是变量的存在,决定了文化外交不是一个简单的直线型的“文化推广——文化认同——政治认同”的模式。本文试图为“文化外交”过程与成效的评估构建一个具有实用价值的范式,并在此范式下,为正在进展中的中国文化外交提供一种思路。
什么是“文化外交”?所谓文化外交就是指“主权国家以维护本国文化利益及实现国家对外文化战略目标为目的,在一定的对外文化政策指导下,借助文化手段来迸行外交活动。”
1.“文化外交”的作用机理—理论范式的简单构建
“文化外交”的作用机理是什么呢?概括来说,文化外交的主体国家通过在其他国家和地区推广一种具体形式的文化,使对象国的受众喜爱该种具体形式的文化,进而从总体上认同该主体国家的文化,最后达到在对象国产生经济和政治认同的目的。
概括来说,就构成了简单范式:文化推广—文化认同—政治认同
这是一个简单的范式,它的成立需要满足以下三个假设:(1)对具体文化形式的推广总是可以起到成效的,不管主体国的方式合适与否,对象国的政府、民众愿意接受与否;(2)具体文化形式的推广一定能够使对象国的民众喜欢这种具体的文化形式,进而对主体国的文化整体产生认同;(3)对象国的民众对主体国文化整体的认同必然导致有利于主体国的政治和经济效应。
2.“文化外交”作用机理中的变数—简单理论范式的质疑
“文化推广—文化认同—政治认同”的简单范式对文化外交效果的思考有所启发,但很明显,变量的存在决定了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直线型模式。现实世界中,同一个主体国家在不同国家推行同样的具体形式的文化可能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几个不同的主体国家在同一个对象国家推行相似的具体形式文化,取得的效果也往往是相差甚远的。概括来说这个范式的变数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环节的不确定:(1)从具体文化形式的推广—具体文化形式被对象国接受、喜欢,是不确定的;(2)从具体文化形式被对象国喜欢—对主体国的文化整体产生认同,是不确定的;(3)从主体国的文化整体被认同—有利于主体国的政治和经济效应,也是不确定的。
毫无疑问,每个环节之间并不是理所当然推导的,每次推导都是受一些变数的影响的,忽略这些变数,我们的范式将变得毫无价值,同样,对这些变数的分析是这一范式重新建构的切人点、关键所在。
2.1从具体文化形式的推广—具体文化形式被对象国接受、喜欢
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变数是需要考虑的:(1)主体国政府、社会是否关注和支持“文化外交”;(2)主体国选取的文化形式是否对对象国的民众具有吸引力;(3)对象国的态度如何?欢迎、抗拒或者毫无意识。
2.2从具体文化形式被对象国喜欢—对主体国的文化整体产生认同
(1)主体国是否在成功推广一种形式的文化之后进一步推广相关或不相关的别的形式的文化,多元的文化推广才能使对象国的民众从单纯的对这一个文化形式的关注与喜爱转变成对主体国家的文化总体的关注,和企业的品牌营销战略类似,虽然企业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往往是通过它的某一产品,但企业最终希望建立的不是消费者对某一产品的忠诚而是对其品牌的忠诚。
(2)对象国家政府是否对他国的 “文化外交”影响比较关注,态度是否鲜明,是否进行实质性的干预;
(3)对象国民众的意识中是否普遍存在对主体国家某中形式文化历史或现实的反感、猜忌,是否对主体国整体的文化反感、不认同。
2.3从主体国的文化整体被认同—有利于主体国的政治和经济效应
(1)主体国的政治政策、经济政策本身是否能够被接受,文化认同的作用仅限于:使主体国能够被对象国所接受的政治、经济政策在对象国的推行中更为顺利,使主体国不能够被接受的政治、经济政策在对象国的推行中阻力更小。文化认同对主体国政治、经济政策在对象国推行的影响只是量的、程度上的,而非质的、本质上的。
(2)对象国决策体系中的人员对主体国文化整体认同的比例是多少,尤其是对决策具有直接影响的人员有没有对主体国文化产生整体认同的,比例是多少。
(3)对象国的决策体制中民众意识的影响有多大,“文化外交”的运行模式是主要是通过鼓动民众来影响对象国的决策,使其有利于主体国。但民众能够影响决策的程度是需要具体到某个对象国去研究的。
另外,“文化外交”能取得的成效不止取决于它本身的参数,还取决于主体国其他的外交战略的影响,这是这篇论文顾及不到的,但也是需要加以考量的。
3.“文化外交”过程与成效的系统考量—理论范式的再构建
通过对简单范式“文化推广—文化认同—政治认同”中相邻环节之间推导过程中变数的分析,在简单范式的基础上进行再架构:
文化外交的过程与成效评估=模块一+模块二+模块三
模块一=变数X1 x变数X2 x变数X3;
模块二=变数Y1 x变数Y2 x变数Y3;
模块三=变数Z1 x变数Z2 x变数Z3。
3.1模块一:从具体文化形式的推广—具体文化形式被对象国接受、喜欢环节
(1)变数X1:主体国政府、社会是否关注和支持“文化外交”,其采取的推广方式是否适合对象国的民众;
(2)变数X2:主体国选取的文化形式是否对对象国的民众具有吸引力;
(3)变数X3:对象国的态度如何?欢迎、抗拒或者毫无意识。
3.2模块二:从具体文化形式被对象国喜欢—对主体国的文化整体产生认同环节
(1)变数Y1:是否实现多元的文化推广;
(2)变数 Y2:对象国家政府对他国的“文化外交”的态度与干预;
(3)变数Y3:对象国民众的意识中是否普遍存在对主体国某种形式的文化历史或现实的反感、猜忌,是否对主体国整体的文化反感、不认同。
3.3模块三:从主体国的文化整体被认同—有利于主体国的政治和经济效应环节
(1)变数Z1:主体国的政治政策、经济政策是否能够被接受,其外交行为是否被认为是负责的;
(2)变数Z2:对象国决策体系中的人员尤其是对决策具有直接影响的人员对主体国文化整体认同的比例的多少;
(3)变数Z3:对象国的决策体制中民众意识的影响的大小。
4.“文化外交”过程与成效的科学考量—理论范式再构建的深化
由于现有材料及个人研究能力的限制,该范式的研究尚处于理论层面,在目前的研究深度,该范式只能在研究思维上具有些许启发意义,如果要进一步研究,将这一范式完善成为一个可以对“文化外交”过程及效果进行量化考量的具有更大实用价值的理论工具,还有大量工作需要做。概括起来,主要是两个方面:
(1)对范式中涉及的变数进行补充和完善,这是该范式合理性的要求;
(2)对范式中涉及的变数赋予参数,将这一范式完善成为可以进行量化分析的理论工具,这是该范式实用性的要求,也是下一步研究的难点所在,关键是相关材料,尤其是第一手材料的获取。
5.对中国文化外交战略的思考
近年来,中国文化外交的深度和广度都得以大幅度加深和扩大,但毕竟中国的文化外交工作起步较晚、经验相对不足,在战略方向和执行策略两个层面还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以上文建构的“文化外交”成效的理论范式为理论工具,分析中国文化外交的现状并针对现存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对中国文化外交工作的开展是有益的。
5.1提升政策的吸引力,树立真正的政治魅力
和任何形式外交一样,文化外交的核心是主体国家的政策,而不是包装。政策本身能否被对象国接受决定了在该国文化外交成败的基调。如果没有一个改善的诚意和实际行动,单靠包装是不行的。
一直以来,中国的对外政策代表了反霸权,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呼声,得到广大亚非拉国家广泛的认可。尤其是中国近年来大力塑造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成效卓著,为中国文化外交的展开创造了好的环境。中国文化外交在广度和深度上的进一步展开需要注意通过多种途径加强自身对外政策的宣传,以及确立战略重点,作好针对性的政策宣传工作,关键在于加强对外政策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5.2抓住机遇,加强文化外交开展力度
随着“软实力”的观念深人各国政策,文化外交的竞争状况已经日益凸显,而且有越来越剧烈的趋势,比如美国的“快餐文化”、日本的流行文化和动漫外交以及韩国大量的“韩流”影视剧,各国的文化外交战略在国际社会文化领域大展拳脚。这样的.文化环境,对于中国来说,是机遇,同时也是挑战。机遇,来自于文化的全球传播氛围及其政治功效;挑战,来自于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中国应当如何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如何更好的推行我们的文化外交战略?目前世界上的国家地区对于文化外交的认识处于不平衡的状态,中国文化外交的开展尚有可以大有作为的空间,抓住机遇,加强文化外交开展力度,根据对象国对文化外交的认识所处的阶段采取相应的战略,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5.3面向未来,不拘泥推广的具体文化形式
近年来,我们的邻国日本的文化外交战略开展的如火如茶,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对比中国对传统文化传播的关注,日本没有强调文化传统的继承与保护,而是着眼于当代流行文化的彰扬,营销式的推广日本文化,它强调的不是文化形式能在多大程度上代表本国特色,而是该文化形式是否能够迅速而广泛的传播,意图影响的是世界的未来。
虽然日本的做法也有很多弊端,但它立足未来的眼光是值得学习的,中国优秀的传统的文化也可以通过现实的传播方式来让世界认识,通过流行的方式也可以,使其具有一定的国籍模糊性对其传播是有利的,从总体上看对文化外交的效果也是有益的。
一、走进学生心灵,感悟学生思想。
不管怎样,学生花费了一定的时间,动了不少脑筋写出来的“文章”一定能够反映出他的思想动态与认知能力。也许他的作文不是佳作,也许他的作文不能使人赏心悦目,也许还可能需要动“大手术”,这都是很正常的,因为教师无论是写作水平还是欣赏能力都可能远在学生之上,但我们还应该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认知的层面,深入到文中的“情”和“境”,思学生之所思,感学生之所感,只有这样才能较为准确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问题,捕捉到作文中的“闪光点”,并加以肯定,给予恰如其分的点评点拔,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才能让学生作文水平不断提高。
我们要清楚:认为某些作文一无是处、一塌糊涂的心理是永远不利于作文教学的,毕竟学生需要不断训练,才能不断进步。
二、传达老师的心声,点评作文的优劣。
作文的批语是师生交流最主要的方式,我们用心阅读、感悟了学生的作文,捕捉到文中的闪光点加以肯定,表达教师对作文中某个地方的认同和赞许,对某个地方有改进意见,都需要在批改作文后写出批语,我们就应该在批语上下点工夫,融入自己的情感,建立与学生沟通的桥梁。
我想,应该围绕这样的原对学生作文下评语,以便激励学生更努力地去写出好作文来:“真诚赞美,深情激励,发现优点,加以肯定,指出不足,提出目标。”要让学生感觉到是在写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在应付教师的任务,因为作文的最终目的就是用文字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情、描述自己的生活!
三、进行当面指导,相互交流思想。
对学生作文批改的另一种形式就是当面指导,当然对学生作文进行当面指导是比较费时费力的,但效果却很明显的。面对教师的批语,可能有学生会有自己的想法,这时面对面的交流就能直接清楚地反映出学生写作时的思想,教师批改时的看法,从而达成共识。
我们可以在每次作文批改后,有针对性地对部分学生进行当面指导,交流看法,共同做出修改。面批使师生之间距离拉短,教学容量加大,产生的效果也直接,在面对面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量体裁衣,结合学生实际提出建议。这样的交流当然还可以增强师生亲和力,从而更有利于教学,便于学生接受。
四、学会自我批改,受用终身的本领。
学生是写作文的主体,批改作文也应是主体。学生学会批改作文,将是终身爱益的本领。叶圣陶先生在谈到作文批改时说:“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重在培养学生改的能力。养成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在生活和工作中,谁都有经常作文的需要,作文难得一次成功,往往要改几次才算数,作了文又能自己改,不用请别人改,这就经常处于主动地位,岂不是好?”②根据语文课程改革的精神,作文训练不仅是培养一种技能。更关键的是这是人生的基本需求,是追求人生价值高层次的需求。学会批改自己的文章,自然也就成了实现这种高层次需求的保证。因此我们要把学生自改作文看成是作文教学对学生进行全程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时学生对自己写出的作文不知如何批改,我们可以从学生互批作文开始训练。特级教师魏书生早在1979年3月就开始尝试让学生互批互改作文。他的作法是逐步要求学生能从以下十个方面写出具体的评语:(1)格式是否正确,(2)卷面是否整洁,(3)错别字几个,(4)有几处病句,(5)标点符号有几处明显的错误,(6)看文章的中心是否鲜明、集中;(7)看文章的选材,(8)看文章的结构,(9)看表达方式,(10)看语言是否简洁、流畅、深刻③。学生互相批改作文,实际也为学生创设了一种合作学习的情景,每个人都有机会看到多名同学的作文,人人有任务,各个担责任,相互之间交流心得,沟通见解,分享感受。既可以学到别人的长处,也可以把别人的缺点错误引以为借鉴。学生有新鲜感,有积极性,随着鉴别和评价能力的提高,还能使同学之间研究学习的风气更浓了。经过多次的批改实践,学生不仅准确的记住了些作文的基本要求,而且对这些要求的理解越来越深刻。他们会指导别人应该怎样写、不应该怎样写、自然也就增加了自己的作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