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旅游资源开发论文

旅游资源开发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旅游资源开发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旅游资源开发论文

旅游资源开发论文范文第1篇

山西是国内公认的旅游资源大省,这是山西旅游业发展的基础,也使我们对山西旅游业的发展充满信心。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客观地看待山西这个旅游资源大省的资源劣势,保持清醒的头脑,并且做出相应的对策。唯有如此,才能使山西的旅游资源得到科学有效的开发,才能促使山西的旅游业健康、持续、快速地发展。

1山西旅游资源的劣势

山西旅游资源最大的劣势在于旅游资源中自然资源的相对薄弱。山西地处内陆,远离海岸,缺乏沿海省市温暖湿润的良好气候条件,夏季炎热,冬季漫长寒冷,一年之中适宜旅游的时间不多,这是地理环境给山西旅游资源造成的先天不足。目前,山西旅游资源的主体部分是人文资源,我省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居全国第一位,古代寺观、古代石窟、明清民居、古战场、古代名人遗迹是山西最主要的参观景点。山西最近几年推出的三大旅游品牌:晋北佛教古建筑文化游、晋中晋商大院文化游、晋南黄河根祖文化游都以人文资源为核心。与此相比较,山西的自然旅游资源数量少、名气小,远远不及人文旅游资源的情况。较著名的自然景区只有芦芽山、太行大峡谷、蟒河等几处,而且它们在省外的知名度远远低于平遥古城、云冈石窟,五台山寺庙群等景区。经过几年的集中宣传,山西旅游业已经打响了“文化牌”,使外界对山西旅游区的文化内涵有了初步了解。但与此同时,也使人们对山西旅游区产生了一些误解,以为到山西旅游就像是古人“游学”一样,山西就是一个看文物的地方,没有什么自然风光可看。山西人文旅游资源数量很大,但其中许多文物对普通游客吸引力不大,这也是山西旅游资源的一大劣势。“五千年中国看山西”是山西人引以为荣的一句话,而实际上对大量的游客而言,五千年的历史有些太遥远了,反而没有多大的吸引力。山西数量众多的古建筑、古壁画、雕塑等都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但对它们的欣赏也需要一定的艺术修养和专业知识。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可面对这些静态的文物,外行连点热闹也看不上。山西旧石器文化遗址数量居全国第一,新石器、夏代以后的著名遗址也很多,但它们多数埋于地下,在地表几乎什么都看不出来,普通旅游者对它们兴趣都不大。山西的戏曲文物十分丰富,但其中的碑碣、壁画、墓葬中的砖雕等一般都形体较小,不太引人注意,而现存的古戏台多为独立存在,作为旅游景点吸引力也不强。山西的长城总长度很长,跨越的年代也久,但大部分长城都损毁严重,缺乏景观价值,作为旅游资源来开发很难有什么效果。山西的各类旅游资源的区域分布分散,不利于集中参观。山西较为知名的景点主要有晋祠、五台山、壶口瀑布、云冈石窟、平遥古城、皇城相府等。它们散布于全省各地,很多景区都距离省内中心城市较远,相互之间也距离遥远,难以组织旅游线路贯穿起来。壶口瀑布、五台山等景区交通状况还不太好,众多中小景区的分布更为分散,并且交通、服务设施都不够完善。可入性差,“旅多游少”成了在山西省旅游的过程中常见的现象。游客经过长时间的旅途劳累后并不能见到太多的参观内容,这就会使游客觉得付出多而收获少,降低景区的吸引力。山西旅游资源的总量很大,但种类少,相似性强,雷同现象较为突出。山西的景点中大量的是寺观、祠庙、民居之类,尽管其本论文由整理提供中有许多国宝级文物,但游客们参观多了之后也会感到乏味。晋中的晋商大院依靠群体优势建立了较高的知名度,但就个体来说却发展不平衡,游客不可能在一次旅游中参观多个大院,一些知名度较高、交通便利的大院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而另有一些大院已陷入经营困境之中。大量雷同景点的开发、宣传分散了财力与智力,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旅游精品的产生。超级秘书网

2应对措施

面对山西旅游资源存在的这些劣势,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应对措施:2.1加强对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宣传由于山西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在过去的开发与宣传工作中,我们过多地关注了人文资源,对自然资源较为忽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人文资源都适合于大众旅游,有些人文资源的勉强开发不仅难于收到很好的经济效益,还可能导致对文物的破坏。另一方面,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生态旅游正在兴起,成为目前最受欢迎的旅游项目,对自然资源的开发需要进一步加强。山西自然旅游资源的薄弱只是相对人文资源而言的,实际上,山西并不缺乏灵山秀水,只是缺乏很好的开发罢了,芦芽山、庞泉沟、蟒河、历山等自然保护区风景秀丽,各具特色;太行大峡谷、太行水乡等景区都有已初具规模;省内各地可开发的自然景观仍然很多。除开发之外,还要加强对自然景观的宣传工作,“黑煤”、“黄土”是人们对山西传统的看法,我们要力图改变这一负面形象,在省内外塑造“绿色山西”的新形象。2.2加强旅游资源开发的科学性与针对性在对各类旅游资源的开发中,我们必须合理规划,有效利用资源。山西众多的景区都采用了垒起围墙收门票的简单方式,对景区进行低层次的浅表性开发,靠资源吃饭,是典型的低水平运作;一些景区是盲目乐观、盲目开发,未进行科学的市场预测就开始一厢情愿地大量投资,很可能得不偿失;一些急于求成的开发者则不惜对文物、自然环境的破坏,进行破坏性开发。以上几种情况都是对资源与资金的极大浪费。面对丰富的资源,我们应该本着保护第一的原则,遵循经济规律,对那些景观效果好,知名度较高、开发难度小的资源进行科学的市场预测,确立自己的客源目标,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开发与宣传。对一些暂时不适宜开发的旅游资源,我们要作为潜在资源加以保护。一哄而上,遍地开花的开发,必然会使当地的旅游失去重点并导致景点间过分激烈的竞争,不利于旅游业的整体发展。2.3加强交通建设和旅游线路的组织山西的铁路交通较为发达,高速公路建设居全国前列,航空相对滞后,而制约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是中心城市与旅游景点之间的公路交通。因此,建设高等级旅游专线公路是改善山西旅游交通的主要任务。在公路建设的同时,公交系统要及时开通通往景区的公共交通线路,以方便游客的出行。在旅游线路的组织上,我们要打破行政区划的界限,改变目前以市(地)、县各自为战,独立组织旅游线路的状况,整合旅游资源,更为科学地组织省内旅游线路。同时,要把山西各景区融入整个华北、乃至北中国的大视野之中,把它们当作北方文化、北国风光的一个部分,积极与外省的景区、旅行社合作,使处于山西省边界附近的云冈石窟、壶口瀑布、太行大峡谷、蟒河等景区能与周边的内蒙古、陕西、河北、河南等省区的景区组成新的旅游线路,吸纳更多的客源。2.4加强多品种的旅游产品开发山西旅游资源的劣势之所以会较大地影响山西旅游业的发展,这与山西旅游产品的单一性密切相关。长期以来,观光旅游几本论文由整理提供乎是山西唯一的旅游产品,生态旅游还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开拓思路、开发新的旅游产品是应对山西旅游资源劣势的重要对策之一。除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外,随着人们旅游意识的增强,旅游将日趋日常化、郊野化,短线旅游将成为发展的主流。在这种背景下,发展省内游、假日消闲游大有市场,消闲旅游能够为知名度不太高而自然风貌保持较好的景区提供较稳定的本地客源。面对山西漫长的冬季,条件适宜的景区可以开发冬季观光旅游及滑雪、滑冰等体育旅游产品。倚托长城、古关隘等景观可以开发古战场旅游;倚托黄崖洞、大寨、西沟等景区可以开发红色历史旅游;倚托汾酒厂、老陈醋厂、煤矿等可以开发工业旅游。此外,探险旅游、考古旅游、会展旅游等产品都可以积极开发。

参考文献:

[1]马惠娣.走向人文关怀的休闲经济[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2]刘作舟.区域发展战略与产业结构[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2.

[3]唐留雄.现代旅游产业经济学[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01.

[4]魏小安.旅游目的地发展实证研究[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

[5]邹统阡.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6]冯宝志.三晋文化[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7]王进.三晋之旅随笔[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0.

旅游资源开发论文范文第2篇

开封是七朝古都,宗教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有佛教的大相国寺、铁塔、繁塔,以及道教的延庆观等诸多景点,开发利用这些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宗教文化旅游,不仅是推动开封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发扬文化传统的迫切要求。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封的宗教旅游事业发展很快,已形成了一批功能完备的宗教旅游景点。下一步如何更好地利用这种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产业,是开封旅游业所面临的一大课题。本文试探讨开封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对开封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做些调查研究,以期有利于开封旅游业的发展和城市文化建设的推进。

一、开封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在人类文化史上一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宗教文化不仅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而且是有特色、有吸引力的人文旅游资源,极具旅游价值。宗教旅游是指者的专门朝圣以及一般旅游者参观宗教景区景点的活动,是一项富有特色的旅游形式。开封历史悠久,宗教文化资源丰富,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和天主教都有宝贵的历史文化遗存。比如:大相国寺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塑像,雕刻精美,工艺独特,令人叹为观止;延庆观的玉皇阁是蒙汉文化融合的产物,世所罕见;铁塔独特的建筑风格中外闻名。蕴含在这些景点历史中的人文故事与人文精神更是令人追慕。此外还有若干当代兴修、制作的宗教建筑、工艺品等。利用和开发这些文化资源,有利于形成有特色的旅游产品,能够吸引游客,对开封旅游业的发展有积极的意义。应该肯定,开封市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更应该看到开发空间仍然很大,开发层次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开发中出现的问题。当前,开封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1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旅游内容单调开封宗教旅游景点文化游览项目开发程度不够,大多数宗教旅游景点仍停留在对宗教观光这一基础层次产品的开发上,仅仅进行一些固定设施的建设,如塑佛像、建庙堂,设置功德箱等,很少进行宗教义理、宗教故事的内涵挖掘,未想办法通过一定方式向游客传播,致使游客在游览时无法得到更深层次的文化熏陶,从而降低了这些宗教景点对部分游客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景点内的导游人员在旅游讲解方面有很论文格式深的功底,但是对宗教知识没有深入的研究,从而不能把一些宗教问题向游客讲深、讲透;宗教景点都有专职的宗教人员,但这些专职从事宗教事务的人员,大多从事开光、诵经、占卜等活动,基本不与游客作交流,因此游客在这几个宗教景点游览时基本上是以观光或从事一些迷信活动为主,无法得到更深层次的满足。旅游活动内容单调,游客普遍是“白天看庙,晚上睡觉”,这使开封的旅游业丧失了很多的回头客。21周边环境条件差开封市是中部地区一座欠发达的城市,城市绿化和城市形象建设与发达城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而几个著名的宗教旅游景点又处于改造难度大的老城区,有的还处于开封市最繁华的地段,因此这些景点的开发扩建受到了周边环境的严重影响,旅游服务设施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加上有些设备老化,以致综合接待能力差,造成留不住客的现象。这些因素长期制约着开封市旅游业的发展,使开封市宗教文化旅游的发展滞后,丧失了不少发展机遇。31部分宗教文化资源有待于开发开封的宗教文化场所尚有大量宗教文化资源可以利用。如位于开封东郊的天主教河南总修院,创办于1930年,建筑结构基本上是仿照天主教会在北京创办的辅仁大学的建筑设计,是一座融会中西建筑风格的建筑实体,整座建筑庄严雄伟、布局合理。它是中西文化交流的见证,具有巨大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如果对之进行保护性开发,既可为开封旅游事业增添亮色,又可更好地保全这一历史文物。

二、开封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构想

在旅游市场向纵深发展的今天,开封旅游界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力开拓宗教文化旅游的发展空间。具体的工作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挖掘文化内涵,吸引游客关注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文化品位越高,竞争力越强。宗教旅游资源是一种内涵丰富的文化资源,可以为旅游开发提供更深层次的挖掘空间。因此,要把展示和挖掘开封宗教文化精华作为此类景区景点开发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宗教义理、历史典故、人文精神等方面加强研究,挖掘符合旅游产业发展的文化内涵,加快景区开发建设,提高开封旅游业的文化品位。《宋东京考》记载:“东京相国寺乃魏公子无忌之宅,宋时地属信陵坊,寺前旧有公子亭。”说明大相国寺所在地原是信陵君的故宅,但是这一历史事实没有在现在的大相国寺里通过明显的方式表现出来,只在大雄宝殿的一幅对联上可以看到,这不利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建议在此复建公子亭,以寄托人们对这位古代英雄的景仰之情。把信陵君礼贤下士的精神以及侯嬴的智慧和气节展现给游客,这无疑极具教育意义。“吴带生风”的典故早已广为流传,但清楚它源于吴道子在大相国寺所画《文殊维摩菩萨像》的人还很少。与吴道子同师学艺的杨惠之曾为大相国寺塑五百罗汉像,两人分别被誉为“画圣”、“塑圣”。[1]大相国寺之所以成就了千古文化名寺的地位,与这两位大师的作用是分不开的。如果在这里将二位大师的作品部分地加以展示,并由导游员进行讲解,一定会有很好的效果。古代名贤如李邕、范仲淹、欧阳修、坡、王安石、黄庭坚、蔡襄、赵明诚、李清照等都曾到过此地,有的还留下咏作或感人事迹,由此可见,开封宗教文化旅游资源有着相当丰富的内涵可供发掘。[2]宗教理论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至深,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哲理。宗教景点具有客观的条件,可以通过图片展示结合文字说明的方式让游客对宗教理论知识进行学习,必要时还可由宗教人员讲解。另外,开封宗教建筑中的佛塔美轮美奂,砖雕、木雕等精致典雅,可以适当介绍一些有关建筑、艺术方面的知识、故事等,以丰富旅游的内容。(二)开发旅游项目,丰富旅游内容目前,旅游者的兴趣正从静态参观向动态参与方向发展,人们不再满足于静态的参观游览,而更愿意亲身参与到动态的旅游活动当中,以更新的方式追求和享受文化。旅游经营方式和产品结构应根据这一变化加以改变,从开发式、观赏式上升到表演式和参与式。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也是如此,除开发新景观、开展一般游览活动外,还要结合宗教传统活动开

并形成多种动态参与项目。如组织有兴趣的游人开展参禅、浴佛、食斋、放生等佛事活动,尤其是对佛教开光、方丈升座、传戒及佛诞庆日等特定佛事法会的参与。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四月八日佛生日,十大禅院各有浴佛斋会,煎香药糖水相遗,名曰‘浴佛水’。”[3]对此可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宣传并举行相应的活动。根据佛教中关于八宝粥由来的传说,可请寺院开展向游客、香客施粥的活动。在道教旅游方面,可以做一些模具将道教的炼丹术向游客展示,让感兴趣的游客在专人指导下模拟制做,以满足人们的好奇心。许多旅游者对博大精深的宗教认知文化有着极强的求知欲。有鉴于此,可开发宗教活动中对社会进步起积极作用的那一部分认知文化资源,如礼请大德高僧、道人对旅游者进行有利于道德、人格修养的讲经开示,结合现代社会所提倡的道德观念,向游客宣讲宗教的基本精神,如佛教的中道思想、自立精神和慈悲为怀精神,道教的“天人合一、万物有灵”观等,这些思想对现代人仍然能起到教育作用。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丰富旅游内容,吸引游客,而且可以发挥旅游的人文教化作用,具有很强的经济意义和现实意义。(三)改善周边环境,净化旅游场所全国各地旅游业发展迅速,竞争也日趋激烈,目前已不仅仅局限于某一景点的竞争,而是扩展到整个环境的竞争。良好的治安环境、美丽洁净的游览点、方便的交通和通讯、称心如意的购物场所、优质的服务和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可以让游客感到宾至如归;而脏乱、拥塞的环境会让游客反感。所以旅游景点不仅需要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而且要有配套的周边环境,形成旅游区域的整体和谐与美观。目前开封的宗教文化旅游景点在这方面普遍存在着不足。例如,大相国寺和延庆观均处于闹市,门前交通不畅,而且无较大面积的停车场,这给旅游业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四)更换景点名称,突出整体优势如今,许多开封的年轻人都不知道,禹王台公园、铁塔公园曾是名震一时的佛教圣地———天清寺和开宝寺,它们与大相国寺、太平兴国寺(位于尉氏县)并称为北宋京都四大名寺。繁塔(位于禹王台公园附近)和铁塔属于佛教建筑,突现的是宗教功能。而现在这两个景点对外的名称却都是公园,说这里是公园,里面的建筑却是佛教建筑,说这里有佛塔,名称却是公园。而外地游客到开封很难对公园产生浓厚兴趣。这两个旅游景点在资源开发方面应挖掘其宗教内涵,而两个景点的名称不太符合这一内涵的要求,在进行宣传的时候无法突出重点和核心,所以为之正名便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可改为“天清寺公园”和“开宝寺公园”,正名之后对外可打出“北宋京都四大名寺”的招牌作整体的宣传,进行联合开发,这样既可以提高知名度又可以发挥整体优势。而且四大寺院联合开发,有助于解决开封景点过于集中、留不住人的问题。(五)加强宗教导游队伍建设导游是文化的传播者,导游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旅游经济效益的提高和旅游的教化作用的发挥。对于宗教文化旅游来说,要求导游员必须具备较丰富的宗教文化知识和较高的外语水平,能够解答游客关于宗教方面的一般性提问,懂得对宗教问题去粗取精,能够正确区分宗教和迷信,不能信口开河胡编乱造。而这一点恰恰是我们比较缺乏的。国内有一些旅游景点就善于抓这方面的工作,他们根据景点特征编写出独具匠心的导游词,而且大力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导游员。这些导游员熟悉大量的民间传说和历史典故,把导游内容讲解得非常生动,令游客如临其境、留连忘返。我们应该向先进地区学习,不断储备知识,下大力气提高宗教文化品位,为游客提供能动的和全方位的导游服务,想方设法提高开封宗教文化旅游的竞争力。超级秘书网

三、开发宗教文化旅游资源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宗教旅游景点与其他景点相比具有特殊性,它们是开封宝贵的文化遗产,特别是大相国寺还从事着佛教活动,在国内和国际都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在开发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问题。(一)端正对宗教的认识,合理利用宗教资源有些人认为宗教就是烧香拜佛,就是搞迷信活动。这是不对的。中国古代宗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义旨本是光彩照人的,对哲学、文学、建筑和艺术的影响是巨大的。宗教的部分教义、教理对人的思想净化也是有利的,如果我们在引导游客参观时,请大德高僧对这样一些佛教教理进行宣讲,以此感染游客,就可以达到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对于纯洁人的心灵、调节人的心理、稳定社会秩序将产生一定效果。[4](二)要避免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论文格式设开封没有名山大川,其宗教景点以人文特色取胜,不是以景色和建筑规模取胜。所以应围绕传统文化做文章,开发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选择有市场前景的项目。同时宗教文化是有神论,与科学的时代精神相违背,开发之后还会带来一些思想观念上的影响,因此对于投资的项目应本着经济意义大于宗教意义的原则,精益求精,杜绝粗制滥造,避免出现为迎合游客的宗教朝圣心理而盲目开发的现象。(三)必须严格遵照国家有关宗教问题的法规与政策进行开发我国法律规定:“宗教有其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在社会主义社会将长期存在,不能用行政力量去消灭宗教,也不能用行政力量去发展宗教。自由受国家宪法保护,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国家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和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在进行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我们必须严格依照法律办事,认真落实各项政策,为旅游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明]佚名1如梦录[M]1孔宪易校注1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41

[2]孙富山,等1开封市志:第2册[Z]1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91

旅游资源开发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旅游地质资源可持续发展开发对策

旅游地质资源的涵义

关于旅游地质资源的涵义,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认识,《中国旅游地质资源图说明书》对旅游地质资源定义为“具有旅游价值的地质遗迹和与地质体直接有关的人类活动遗迹”。冯天驷在《中国地质旅游资源》中把地质旅游资源概括为“由地质作用形成的自然旅游资源都可称为地质旅游资源”。本文结合《中国旅游资源普查纲要》中的关于旅游资源的概念,从旅游的角度为旅游地质资源进行界定,认为旅游地质资源应该是那些能够吸引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并能为旅游业所利用,由此产生经济效应、社会效应和环境效应的地质事物和地质现象,它包括地质遗迹和地质体、与地质作用有关的人类活动遗迹和地质现象等。

中国旅游地学研究会陈安泽认为地质遗迹是地球演化过程中保留下来的直观、可读性的天然记录,是提供研究岩石圈、生物圈、水圈与大气圈相互作用、地壳演化、海陆变迁、生物进化的样本、典型和天然资料库。它属于自然遗产,是一种独特的自然资源,它具有科研、教育、科普、生物环境、历史与文化性。地质遗迹的概念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地质遗迹就是指地质景观和地质现象。地质景观是指在地质历史时期中,在内外地质营力作用下,形成具有观赏价值的保留在岩层中的生命遗迹和地质构造遗迹。狭义的地质遗迹是指古生物化石产地、古冰川遗迹、地质灾害遗址及遗迹、地质构造剖面等。

旅游地质资源的特征

旅游地质资源是旅游资源中物质资源部分,因为它与地质作用、地质体密切相关,因而它具有自己独特的特征。

(一)时空的定位性和永续性

旅游地质资源的时空定位性就是指旅游地质资源具有一定的时间和地域空间上的固定性。从地域上看,旅游地质资源具有一定的地域空间,并具有不可移动性。旅游地质资源不仅占有一定的空间位置,而且还受岩性、构造、地貌、水文、气象、水文地质、海陆分布以及人类长期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从时间上看,旅游地质资源与其它自然旅游资源相比,季节性变化很不明显,除气候地貌外几乎没有季节性。突发性的自然灾害和渐变性的地质运动、长期的外营力作用可以改变地质地貌的形态,但它们是难以预料的突变。特别是地质作用是非常缓慢的,对于人的生命和社会历史而言,有些地质景观和地质现象是不能用肉眼来判断其增减,所以可以在旅游开发中忽略不计。因此旅游地质资源具有永续性。必须注意开发中的保护,否则这种宝贵的地质遗产就会消失。

(二)不可再生性

旅游地质资源的不可再生性是指人类活动或突发性事件破坏了旅游地质资源的物质部分时,这些物质就会受到损坏,不能恢复原貌。这一点告诉我们在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中,要注意保护,并进行科学的评价和可行性分析,使旅游地质资源得到永续利用。

(三)科普性

旅游地质资源既具有科学性又有普及性。与其它旅游资源相比,旅游地质资源具有更加突出的科学性。它们是天然形成的地质体或地质现象,具有某种典型性,对于地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有些旅游地质资源还是地学研究不可缺少的素材。因此,旅游地质资源开发会吸引很多地学研究者或爱好者进行研究、求知等学术旅游活动。同时,在旅游业发达的今天,增强旅游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旅游产品的品味,也需要开发旅游地质资源,并大力宣传与之有关的地质科学知识,普及地球起源、演化等地球科学基础知识,宣传保护、爱护地球的意识,提高民族的科技素质,让游客既能观光游览又能使地学科学知识得到普及。

(四)时代性和变异性

旅游地质资源的时代性特征是指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科技的进步,原来不是旅游地质资源的事物和现象现在变成了旅游地质资源。例如,现在在日本已经开发了观看火山喷发景观,观看火山喷发景观已成为重要的旅游地质资源游览项目。

旅游地质资源的变异性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人们对旅游需求的变化,原有的旅游资源会对游客失去吸引力,成为一般资源。

(五)文化特性

旅游地质资源具有文化属性。它也具有美学观赏性,文化的品味性。对于旅游地质资源而言,人们通过观光、游览等旅游活动得到对大自然美的享受,实现自我价值,也就是马斯洛的五个层次的需要在享受旅游地质资源时都能得到满足。这种文化属性所蕴含的内容是丰富的。

旅游地质资源可持续开发存在的问题

旅游地质资源开发的基本形式是建立地质遗迹保护区,即地质公园。长期以来,一般人并没有从科学的角度对地质公园予以关注,而更多关注的是它的旅游观赏价值。伴随着人类经济活动强度、范围的增加,重旅游开发,轻遗迹保护,致使很多珍贵的地质遗迹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和保护,甚至受到破环,导致存在的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形势严峻。

(一)对地质公园缺乏科学研究

目前很多人对地质公园的理解就是狭义的科普旅游和地质遗迹保护。许多地区的政府的有关部门在开发地质公园时,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全面的科学论证,评估与规划,便匆忙开发。地质公园毕竟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在系统调查、研究及综合评价方面,在工作的深度、研究程度方面,在多学科综合性调查、研究等方面还不够,需要地学工作者和旅游工作者共同努力,以及社会各界宣传,让更多的人关心、研究和建设地质公园。

(二)地质公园环境问题凸显

旅游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加重了资源供需的失衡,生态系统的破坏与环境退化成为地质公园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特别是地质公园内的人工化、商业化、城市化使得地质公园已越来越受到建设性破坏。更有一些新建建筑物导致自然和人文景观极不协调,破环了景观的整体性、统一性。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旅游业发展迅速,又缺乏规划和管理,部分民众的生态意识较差。风景区内生活污水增多,垃圾、废物剧增。高密度的旅游人流和大量的不文明旅游行为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比较普遍。

(三)地质公园开发障碍

旅游开发很注重景区的主题形象,由于我国景区多功能性,导致旅游开发主题形象不突出。有的景区既是森林公园又是地质公园、风景名胜旅游区等,显得名称混乱,造成主题功能不突出,多头经营,使得很多景区的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在旅游开发中,要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有重点地建设地质公园,特别是功能分区上要很好的进行规划,使游客能够在旅游中获得丰富知识的同时还能够获得很多旅游专业知识。

(四)地质公园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不健全

在管理体制上:地质公园景区管理体系的不健全形成人力资源管理的障碍。我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尚未理顺,特别是跨行政区的风景区,更是管理混乱。而没有制度保证旅游景区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相当困难;在员工素质上,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亟待提高,轻视培训又不主动引进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情况一直未得到解决;在人员配置上,旺季工作人员不足,淡季工作人员闲置;以上方面都是我国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另外其他一系列阻碍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如市场营销,地质公园与其他各旅游利益主体关系问题,也深深影响着地质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地质资源可持续开发对策

在可持续发展理论及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战略转变思想的指导下,旅游地质资源可持续发展要采取的对策:

(一)实行产学研一体化开发模式

地质旅游作为一种高品味的科学旅游活动,其科学含量与科技含量必须在景区的开发、建设和保护中得到充分体现。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促进产学研结合,充分调动企业、高校、科研单位的积极性,促进行业协作,推动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共同促进地质景区的发展。

(二)开展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是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选择,生态旅游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旅游形式。生态旅游同其他旅游产品相比较,在景观上具有一定的垄断性、活动的自然性、内容的文化性和教育性。地质公园内的地质遗迹具有典型特征和垄断性,开展生态旅游是符合地质公园建设要求的。在生态旅游活动中,游人不断探讨自然奥秘,揭示自然规律,并受到生动的环境保护教育。

(三)加强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

地质旅游资源的特点要求高素质的旅游专业人才,其应该具备地理学和环境学等方面的知识。地质公园要科学合理地安置员工,挖掘员工的潜力,对员工进行旅游地学知识的培训。

(四)严格控制地质公园的容量

小型化的旅游规模是地质公园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所以地质公园游客的数量要在合理的范围内。旅游景区必须认识饱和与超载的危害性,应随时掌握旅游景区的客流量,关注可能引起饱和和超载情况的发展,设法采取一定的措施将游客数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五)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品牌优势

地质公园的促销是指向潜在的旅游者传播旅游景区产品和服务的内容和价值,是地质公园的产品和服务被大众所知晓,以建立潜在旅游者对景区形象的认知。旅游景区产品促销要突出产品特点,强化竞争优势,树立品牌优势以便刺激旅游的需求,以引导旅游的消费为目的。

(六)加强地质公园的危机管理

危机管理意识是现代管理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地质公园发展危机可能是周围地质地貌环境的稳定性、灾害性自然及天气情况等引起,也可能是由景区以外的大环境引起的。建立地质公园危机预警系统,才能随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

(七)走循环经济发展的道路

不论是在旅游开发、设计和经营过程中,都要坚持循环经济的道路,合理的组织旅游产业,进行旅游开发,并注意对环境的保护,从而探索出一条新的旅游经济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孙文昌.现代旅游开发学[M].青岛出版社,1999

2.牛继强,徐丰.庐山地区地质地貌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

旅游资源开发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旅游资源开发保护

一、旅游资源开发原则与景点布局

珠海作为全国唯一以整座城市命名的国家级的风景旅游区正在进行旅游资源的大开发,也就是旅游环境容量的大扩容。对此,我们应如何确定扩容的方向、内容、层次、深度,以达到既有内涵的提升,又有外延的扩展?在扩容的过程中又要注意哪些问题?本人认为,主要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特色性原则。特色即差异性。鲜明的特色是旅游资源的生命力所在。只有特色,才会有注意力。旅游经济本身就是注意力经济,要注意旅游景点之间的差别性,体现人无我有的特色。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的实质就是要寻找、发掘和利用旅游资源的特色。经过开发的旅游资源,不仅应使它的原有的特色得以保持,同时,还应使其原由特色更加鲜明和有所创新和发展,绝对要避免在开发后的旅游资源使原有的特色遭到破坏。

(二)共生性原则。就是这一旅游项目与另一旅游项目之间是共生的。旅游项目是外部性很强的项目,有正向和负向外部性之分。所谓正向的外部性,是指旅游项目之间是相容的、互补的、协调的,看了这一景点之后,有一种再去游览另一景点的渴望。所谓负向的外部性是指旅游项目之间是相克的、类同的,而不是呈现合作形态。旅游资源的共生性,包括自然资源与自然资源之间、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之间、文化资源与文化资源之间的共生性现象,而且不同的旅游项目,其共生现象是不同的。如展览馆与宾馆、商场、交通设施、自然景点、人造景点相互之间是共生的。所以,要注意各种旅游景点在某一小区域内的协调。

(三)网络化原则。旅游业是一个扩大化了的网络,是自然网络。在珠海旅游业的发展问题上,我们经常强调要有大珠三角的观念,要发挥珠三角各市的旅游资源优势。实际上,如果某地有独特性的旅游亮点,即使人为阻止也是不行的,游客还是会千里迢迢去游览,会千方百计解决道路不畅、住宿饮食不便等问题。现在的关键问题是,我们的旅游景点有没有形成亮点,有没有形成网络,各地的旅游景点在大区域范围内有没有产生互补效应。从珠海的旅游实际情况看,存在着以下三个网络。

首先是小网络,即中心城区旅游景点的大扩容。我们要考虑景点之间的共生性,要强调内涵的挖掘,包括实施市区西部和东部的旅游大开发,重点开发建设唐家湾古村镇文化旅游景区(包括原唐家旧镇、共乐园、淇澳白石街、金鼎会同村等,珠海国际赛车、珍珠乐园等旅游资源也有待于整合)、现代教育科技文化旅游景区(包括大学园区、南方软件园、科技创新海岸等)和南湾旅游新区(包括南屏科技工业园工业游、北山杨氏大宗祠、湾仔花卉公园、海鲜干货市场购物游等)、横琴特色旅游区。

其次是中网络。也就是“两区一岛”,即斗门区、金湾区和东区海岛的旅游开发。斗门区的白藤湖旅游区已经配套成熟;御温泉也已名扬海内外;黄杨山-金台寺旅游区正在完善之中;生态农业游有待于进一步开发挖掘。金湾区虽然成立时间短,但旅游开发也呈现良好势头。亚马逊热带风情园起步看好;平沙温泉由于香港中旅注资改造气势恢弘;飞沙滩也渐渐游人如过江之鲫;长达30千米的珠港大道不但串联起一个个新的工业园区,也将串联起一个个新的旅游区……但目前整个大西区的旅游线路安排还是单向的,没有形成环线。我们应将珠港大道、湖心路、黄杨大道构成的“U”字形结构变为“O”字形结构,使之相互之间形成一个小的闭环,将湖光山色、寺庙温泉、港口海滩等山水景观和文化景观、城市景观串联起来,而后向外辐射。东区海岛开发还需加大力度。从目前已开发的东奥岛、桂山岛、万山岛和外伶仃岛看,基础设施不足、水电供应、交通、污染等问题有待解决,旅游项目的开发尚待挖掘,动植物资源保护有待加强。特别是要乘港珠澳大桥的契机,加强与香港、澳门合作,形成珠江口海域特色旅游环线。

第三是大网络,就是整个大珠三角旅游资源的连线成网。要最大限度的利用别人的资源来弥补自身的不足,把本地资源与外地资源进行整合,取长补短。广深珠和粤港澳的旅游资源是完全可以整合的。今年初推出的广深珠万人美食游就是一个好的开端。

以上观之,要实现旅游景点的特色性、共生性和网络化,自身的核心景点建设就显得非常重要。但目前我们许多旅游景点存在着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这关键在于景点扩容的思路、设计理念和开发主体上存在着问题。从设计理念上讲,自然资源的开发,不仅要求有独特性,同时还要强调资源开发上的文化内涵。俗话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对景区也是这样,景不在大,有文化内涵则荣,有民族和地方特色就会昌盛。小尺度的自然景点开发如果没有文化,就会失去内涵,就不会令人流连忘返。有些旅游景点建设的低水平,主要是表现在这一方面。就文化景观而言,主题公园是最容易重复的。为什么会是开发水平太低,而且互补性不强呢?关键是许多主题公园的文化原型没有对路。历史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化、幻想文化(游乐园)之间都存在互补性,有些是延伸,有些是转换,有些是对比,相互之间的关系如没有处理好,景点规划就难以落到实处。

二、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模式

珠海旅游景点另一扩容方向,应该是由城市走向乡村,这是符合人类回归自然大趋势的。在这一过程中,就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要处理好自然资源的开发和保护之间的关系。在这一关系的处理上,存在着四种模式;而发展生态旅游则应注意三大问题。

(一)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模式选择

1、为保护而保护。这是消极的,已是被实践所否认的。为保护而保护,这是文物部门的职责,而不是地方政府目的,特别不是旅游业的目的。

2、为开发而开发。这是盲目的,是小农意识。就像农民在水乡养猪、河里养点鱼一样,养大了卖出去,取得个人利益,而对水体造成的污染则全都不管。还有的地方把非常好的景观地带搞成墓地,能卖出去收点钱就行,根本不考虑环境效益和可持续发展,实际上是毁了聚宝盆去讨饭。

3、为保护而开发。如果这个景观是唯一的、独特的、不可再生的,必须是通过保护来开发的。白藤湖地带,既有沼泽地,又不完全是湿地,带有天然与人工池塘相结合在一起的特征。在珠海城区存在这样的一块地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在这里,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完全可以统一,这在整个中国城市中也是难以找出第二个来的。白藤湖水乡这样的景观是唯一的、独特的、不可再生的,如果被破坏了,是无法恢复的。对于这样的旅游资源,不能由一家企业进行垄断开发,必须是政府进行垄断,在高起点的规划指导下,以企业为主体分片分期进行开发。

旅游资源开发的主体可分成三类:一是完全以企业为主体进行开发。二是政府与企业进行垄断性开发。像威尼斯一样,将白藤湖水乡内的道路、桥梁由企业为主体兴建。小游船的经营权则由政府垄断,拍卖给企业经营。三是完全由政府为主体开发。如城区中的古村落的改造、水体的保护等。重要的旅游资源应取后两种开发模式。

4、为开发而保护。如石溪山的石刻、高栏岛的摩崖石刻等,只有通过开发才能得到保护。可以选择在政府严格规划的前提下,以企业为主体进行开发。有些项目规划好以后,可以将项目30年的经营权公开拍卖,国有资产就可以实现最大化,而且是一次性收入。上述石刻和东区海岛等项目的开发经营权,如进行公开拍卖,就可卖到很高的价钱,而后由业主们自行招商,精心策划开发。这就是政府对项目的所有权垄断,经营权放开。

项目经营权进行公开拍卖时,要设立谁最具有开发能力,谁设计的开发方案最好这两个标的。第一个标的由拍卖评定,第二个标的由专家组投票评定。把这两个标的统一起来,最后确定开发单位。

如为开发而保护,就要停止“石头经济”、“泥沙经济”、高山蔬菜、木材加工的发展,把郁郁葱葱的山头搞成癞痢头,那是对自然资源的极大破坏。这些低层次的开发、破坏性的开发,必须停止,要进行结构性调整。

(二)开发生态旅游应注意的问题

发展生态旅游是珠海的重头戏。珠海森林覆盖率达到70%以上,这是我们最大的资源,而且与广州、深圳和香港、澳门是互补的。在发展生态旅游问题上,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生态旅游的对象是原生的、和谐的生态系统。在我国旅游景点的开发上,要补上这一课。在西方国家有一门大地景观学的学科,强调将整个自然大地看成为一个宏观层次的景观,而不是微观层次的一个院落。而我国通常是把自然景观神化,带有一些神秘的文化色彩。所以在景观中,必须是人与自然、文化与生态和谐共处的状态。

二是生态旅游的对象是应该受到良好保护的。生态资源与一般的资源是不同的,是不可再生的,不可逆的。无论是山林,还是水体都存在这个问题。所以,保护的对象是什么?谁来保护?保护的目的和动力是什么?这三者必须要搞清楚。否则,生态资源就不可能得到永续利用。

三是发展生态旅游要强调当地群众的参与性和收益性。只有当地群众的参与,才能把破坏资源的力量转变为保护资源的力量、建设性的力量。群众参与存在着直接性,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利益主体,确定了利益主体,资源的开发保护就比较容易进行。同时还存在着协调性,当地群众参与所开发的生态旅游,是原汁原味的,这一人文与当地的生态是协调的,是互补的。只有当地群众参与,让他们获得了利益,才能让他们体会到资源的价值,自觉地进行保护。过去许多景区乱砍乱伐,禁而不止,最后政府出一点资金,把农民组织起来成立护山队,允许他们在景区划定的地点开设小店做些土特产和旅游品的生意,结果破坏的力量转变为保护的力量,因为他们从中得到了收益。印尼在巴厘岛的奴萨杜阿旅游度假区的开发中十分注重这一点,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生态旅游主要存在着四个功能:即旅游功能、保护功能、促进经济增长功能或是扶贫功能、环境保护意识教育功能。所以在生态旅游的开发上综合效益很高,我们必须坚持“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方针。

三、旅游资源开发与城镇建设一体化

旅游业是综合性很强的产业,而城市是最有深度的旅游资源,具有很好的留客性,是注意力经济与集聚性经济的结合体。既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又能把人们留下来的载体,非城市莫属。风景区内的溶洞即使再漂亮,也不可能把游客留住在洞里,但城市可以达到这一效果。对此,我们的认识远远不够。

(一)旅游城镇的类型。作为一个城市,应有独特性的自然风貌,有活跃的经济活力,有集中的旅游设施,而且每个城市都有不同的景观、悠久的历史文化、优越繁荣的购物环境,同时又有便利的交通和居住条件、发达的科技信息。江南水乡名镇周庄,过去遭到了人为破坏,现在认识到了这是旅游资源,把它恢复起来,结果成了宝贝,每年的旅游门票收入几百万元。门票收入的5倍就是旅游总收入。像兰溪的诸葛村,原来是比较破落的村庄,经修复以后,每年的旅游门票收入也达到300万元,成为村级经济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这都是在城镇建设中注意到旅游业的发展所起的效果。按城市旅游资源的特性来划分,珠海的城镇可以分为三类;

1、资源驱动型。自然与文化资源有独特性,如金湾区、香洲区的唐家湾镇、东区海岛等可划为这一类。

2、经济驱动型。主要为购物流通,如斗门城区、前山城区、湾仔镇等是典型的经济驱动型。

3、都市综合型。既有众多的自然景观,又有广泛的经济文化的景点。如香洲主城区。

这些城镇的建设应分门别类,都要摸清本地的资源。如横琴的蚝、湾仔的花、白藤湖的粉藕、斗门的荔枝、重壳蟹等独具特色的资源,要找出其历史痕迹,挖掘其文化内涵,编写成动人的故事篇章,推陈出新,这样就可以成为一个个很好的旅游资源。

(二)开发利用城镇旅游资源的方略

1、确立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思想。如果没有一体化的战略思想,城镇建设就会出现千镇一面。只有注意挖掘自己的优势,才能体现出各自城镇建设的特色。根据统计资料,珠海市前年接待境外游客的数量已超过杭州。我们为什么会超过杭州呢?就是因为我们在城市建设中,确立了城市建设与旅游发展一体化的战略,成为这两者完美结合的典范。我们把旅游归结为“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是有局限性的,实际上可以分为三个系统:第一是直接系统。如旅游项目、旅游主体、旅游资源、媒体和旅游服务等,这些是直接为旅游服务的。第二是介入系统。如交通运输、机场、码头、铁路等,解决外部的可达性。包括通讯、金融保险、商业等都是旅游业的组成部分。第三是支持系统。如城市景观、房地产、文化设施、医疗保健、安全保卫等。旅游业的发展,离开了这三个系统,就不可能形成一体化的战略。

2、确立硬件建设一体化的意识。目前,我们这方面的意识比较薄弱,在硬件建设上往往是各自为政,各管各的。典型的如江海防洪堤建设,没有一点旅游景观的意识。市区河道的整治,也搞成了一条排水沟,仅仅做成一项水利工程,而留下了许多景观和生态上的遗憾。实施硬件建设的一体化,首先要突出特色意识。要通过城市的硬件建设,形成注意力,产生与众不同的景观,这些景观之间的组合,就是独特的城市景观。这方面天津有成功的经验,如将已变成臭水沟的护城河改造成交通便利、环境优美、休闲观光皆相宜的旅游景观——环城公园。第二是环境意识。大连提出了“出门就是花园”、“处处是景观”,城市向园林化方向发展,居住小区向旅游景区演进,就像新加坡那样,这就形成了很强的凝聚力和注意力。第三是文化意识。倡导多种形式办剧院、博物馆,修缮历史街区、村落、文物古迹,一定要注意城市建设的艺术性,要精益求精,推行文化精致主义。第四是可识别性。一个城市,要在宏观的尺度上给人以一种独特的感觉。为什么许多游客愿到云南的丽江去游览参观?上海市原市长徐匡迪到了丽江以后,就提出上海不再搞老城复建了。为什么?因为丽江利用民居的结构完全展示了古城独特的风貌,形成了异于其他城市的肌理,给人以另类城市的感觉。所以丽江古城对中外游客的聚集力、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就非常强。而其他许多城市,老百姓的民居、城市住宅都是千城一面,是雷同的,中断了自身的历史文脉的延续,也就丧失了自己的风格,从而也丧失了自己的地位。

3、确立突出地方资源特色的思路。在我国城市中,缺水的城市占大多数,水景资源更是稀缺,而珠海富有海江湖河、溪流和湿地,水景资源极为丰富。如果我们把这些水景观资源充分发掘出来,利用起来,那珠海就是独一无二的。珠海难以与国内其他城市比硬件设施建设的规模。在文化建设中珠海要形成浪漫、休闲、优雅、精致的情调,要区别于其他城市。所以,城市建设要围绕自己的特色进行创造,包括民居都要体现岭南水乡的风格,亚热带风情,形成新式粤派建筑特色,既有中国岭南建筑古朴庄重、典雅精致的韵味,又广泛吸取国外先进的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突出现代建筑清新明快、色彩鲜明、气势恢弘的风采。

(三)旅游资源开发与城镇建设一体化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十个方面:

——塑造市民内在的文化素质,展示珠海独有的精神风貌。每一个城市,都有其历史文化的积淀,这也是一种有深度有内涵的旅游资源。对珠海而言,主要是“特区精神”的外在化,要提高市民的综合素质。澳大利亚的堪培拉为什么能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去旅游?就是因为当地的文素质特别好,使得人们非常愿意到那里去。

——严格城市管理特别是城市交通管理。城市交通一定要有便利性,可达性,保证安全畅通。

——保障城市的安全有序。西北旅游资源中遇到的问题,就在于当地的治安环境。

——热情好客,培育地区信用。如游客到了珠海,购买的旅游品应没有赝品。就像在香港购买黄金饰品,都同时附有成分比例的标签,哪一家商品只要欺瞒顾客一次,香港旅游协会就会取消其经营黄金饰品的资格,管理非常严厉,所以在香港购买黄金装饰品,完全是货真价实的。而如果是珠海也能做到这一点,成为一个童叟无欺、诚信卓著的城市,就会成为一个很大的卖点。

——成功举办各种旅游节。江西推出“四时连八节”很值得学习。珠海也要造就季季有节,月月都有的旅游气氛。各个区镇的旅游活动都要注意质量,相互之间都要有内容和时间上的关联性和互补性。

——要大力开拓会展业。珠海完全有能力、有资源、有潜力去发展会展业。我们要从办好珠海国际航展、国际赛车做起,从办好“世界经济发展宣言大会”做起。

——提升城市的文化活动。既要有阳春白雪,又要有下里巴人,高雅与通俗相结合。高雅的文化活动,有一台戏可以做,那就是继续办好“珠海国际电影文化节”。还有常年都有二十多个剧组在珠海拍戏,珠海整个城市就是一个很好的影视基地。丽江把纳西古乐捣鼓得如此的热,成为丽江旅游的必游项目,而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一国两制的交汇点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又喷发生机活力的美丽的热带海滨旅游城市,没有一台自己的拿手好戏,这是怎么也说不过去的!通俗文化,就是南方杂技、广场文化、民间歌舞等,也是一台好戏。深圳华侨城的这台戏就非常好,有震撼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法国巴黎的红磨房,也是到巴黎的许多游客必看的。

——要有整洁的市容市貌。像新加坡、澳门等旅游城市,城市建筑一般是三年粉刷一次,使城市面貌始终保持清新整洁。城市绿化、街道铺装、灯饰、广告牌也要与城市整体格调相谐调。比如商业步行街就可与澳门接轨,有鹅卵石铺装成彩色图案,给游客造成强烈的视觉效果,留下深刻的印象。

——要挖掘和改进传统名菜。近十年来,清淡可口的粤菜已为珠海广大的移民们所接受。而移民们又带来了各自的家乡菜和洋菜式,可谓南北交汇,东西融通,精彩纷呈。但要真正形成本地区民俗食风,成为游客们趋之若骛的美食天堂还需要全市各界共同进一步努力。近年来,组织的几界珠海美食风情节,评选出的珠海名菜、珠海名小吃,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要优化景点的管理。对同类的有可比性的景点,就要搞最佳、最差景点的评比,由游客和市民投票,建立一个机制,促进其加强和改善管理。

同世界上其他旅游城市一样,不断地举办国际活动,创新旅游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旅游景点,必将为珠海的旅游业的持续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四、旅游开发与体制创新

旅游业实际上是一种人力资本密集型的经济,是创意经济。谁的创意好,谁就能发展。珠海旅游业之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徘徊不前,发展较缓慢,就是因为把目标、过程、主体混淆在一起。对旅游业的发展,我们确定了许多目标,但实施过程不清楚,发展主体不落实。如旅游产品的开发,上几界政府就已提出,但没有人去研究产品的开发过程,由谁来开发产品也没有搞清楚,结果是空喊了十多年,痛失了许多机遇。传统思维与经济转型的不协调,就出现了这些问题。

从另一方面来讲,同样的旅游资源,由谁来开发,以什么样的机制来开发,其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同样一块玉石原料,由高手来雕刻,就可能成为价值连城的精品;如由泥水匠来雕刻,就会糟蹋了这一块玉。斗门温泉的几次开发实在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御温泉”的火爆成功就是因为客商的灵活机制所致。所以,机制不一样,效果完全不同。同样的服务设施,同样的员工队伍,谁来经营,用什么机制来经营,效果也完全不一样。“梅溪牌坊”只投入几百万元资金进行开发,而且搞得很成功。而如果由国有单位去搞的话,起码要一千几百万元。如某景点为国有单位,门票价格是由物价局定的,几十元一张门票,不管旅游旺季与淡季,不分早上与晚上,也不论市民与外地游客,谁都不能改变。这是什么机制?能适应市场吗?如果采取承包或出让的办法,经营者早就会根据市场形势实行浮动价格,自我调节了。

同样的景点,谁来建设,效果也是不一样的。我们经常强调,要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但为什么总是不可避免呢?因为造成重复建设的,往往都是财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投资的,投资以后,能否收回投资,投资是否对路,没有人来负责;没有经过科学认真的可行性论证,也没有进行动态管理,根据变化了的情势及时进行调整。

旅游资源开发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潜在旅游资源,评价体系,AHP,福清市东壁岛

 

0 引言:多数国内学者对于滨海旅游资源研究主要侧重于对其特色、分区、整合和可持续开发与管理方面的研究,而对滨海旅游资源的定量评价,有陈明生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uzzy—AHP)和特尔菲法(Delphi)对滨海城市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1];曲丽梅,仲桂清,李晶对辽宁省滨海旅游资源分区后,运用数学模型和综合评分的方式,再对各区进行定量分析[2];程胜龙,文军,张颖,尚丽娜利用滨海旅游资源调查的大量数据资料,应用SPSS软件和ARCVIEW软件,采用聚类和空间分析方法,对广西滨海旅游资源开发价值和潜在开发价值及其空间分布、组合,旅游资源分区等进行了定量研究,为今后滨海旅游开发提供了基础工作[3]等;。本文旨在对目前定量化研究较少的滨海潜在旅游资源,尝试建立滨海潜在旅游资源综合评价体系,然后选择福清市东壁岛旅游度假区验证评价体系的可行性。通过这一评价体系在实践中的应用和评价指标的内容的细化,使评价体系将得到不断的修正和完善,评价结果也将更为科学和合理。[1]

1.对潜在旅游资源的界定

潜在旅游资源(potential tour resources)是指在目前尚不具备开发条件或开发程度不够或目前不被确认为旅游资源的事物,但将来很有可能被开发成为旅游资源。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意识的发展而不断加深的,一个景观能否成为有价值的旅游资源,决定于人们的认识水平、感观需求、发现时机、开发能力、宣传条件等众多因素的变化[4]。

本研究的潜在旅游资源具有的含义:

(1)具有一定的开发深度,但还具有进一步开发潜力的旅游资源(景点)

第一种情况是,一些资源(景点)只开发了自然资源,或者只开发了资源的自然方面,而忽视了人文资源或者资源的人文方面优势。

第二种情况是,还有些景点或资源具有开发新的旅游业态或与其他产业交叉结合的潜能,如休闲渔业,工业旅游等。

第三种情况是福清市东壁岛,与国内发达地区,或者国际上同类景点或资源相比,在开发上深度还不够,还有继续深度开发的空间。

(2)低度开发的旅游资源或(景点)

这类景点只是做了低度的开发,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不完善,游客量较少,进一步开发的潜力空间大。

(3)未被发现或未被开发的资源

这类资源,由于远离市场或者地处偏远,没有被发现,或者发现后没有被开发。这类旅游资源,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经济的繁荣,逐渐将被开发。

本文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滨海潜在旅游旅游资源评价体系,对滨海潜在旅游资源的模糊信息和定性资料进行量化,最后利用这一评价体系对福清市东壁岛旅游度假区进行评价。

2.滨海潜在旅游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2.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构建滨海潜在旅游资源评价体系时,首先筛选评价因素,本文按照实用性、综合性、代表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的原则,构建分层评价体系。

本文构建了3个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第1 层为目标层,即滨海潜在旅游资源评价;第2层为项目层,包括滨海潜在旅游资源评价的资源内在状况、资源价值、资源开发条件和资源环境因素;第3层为因素层,包括影响和构成滨海潜在旅游资源的4项价值指标的影响因素。其中, 资源内在状况指标中, 设置了生物多样性、资源稀缺性、集聚度和规模与丰度4个评价项目;资源价值指标,设置了观赏游憩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科学艺术价值和生态保存价值4个项目; 资源开发条件指标中,设置了可进入性、区位联系、当地社区环境和基础设施4个评价项目; 资源环境因素指标中,设置了知名度、关联事物2个评价项目。

综合考虑以上与滨海潜在旅游资源紧密相关的制约因素,构建滨海潜在旅游资源AHP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图1)。

图1滨海潜在旅游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Figure 1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in thecoastal potential tourism resources

2.2 各层次指标权重的确定

针对滨海潜在旅游资源评价项目难以量化的特点,采用能综合处理多种决策因素,较好消除主观判断与决策属性的不确定性的层次分析法(AHP)进行指标权重的确定。

(1) 层次分析方法。用1~9标度方法(表1)将判断定量化,形成比较判断矩阵,计算出各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及其特征向量,并通过归一化处理,即同一层次相应因素对于上一层某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排序权值。同时要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最后进行层次总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5-8]。

表1 标度含义

Table 1 Scale means

 

标度

含义

1

表示两个因素具有同样重要性

3

表示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稍微重要

5

表示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明显重要

7

表示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重要得多

9

表示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极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