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鲁迅的读书名言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多彩的书香环境文化
为了让师生更好的走进“主题阅读”中,我校重视环境文化的营造。我们的校园,处处洋溢着浓浓的书香:一进校门,左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右侧是世界地图,“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是我校师生的追求。在教学楼的前墙上展示着中外伟人的名人名言:告诉我们求知的目标;告诉我们求知的态度;孔子老先生则教会我们求知的方法;著名画家达・芬奇告诉我们知识的重要;莎士比亚的名言让我们懂得了书籍的内涵;鲁迅先生告诉我们成绩与付出的比例;雷锋则告诉我们怎样让人生更有意义……每个班开放的书橱洋溢着书香,浸润着多彩的童年;校园教学楼的后墙和操场四周布满了中华文化的精髓――意蕴深长的名句、古诗,让学生时刻感受中华文化的底蕴;阵阵动听的乐曲,是学校的音乐铃声,让学生在一次次的铃声中接受美的熏陶,形成愉快的读书心境。
二、结合学校实际,我校从改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管理文化入手
按照“墙壁说话、提示伴随、花草传情、名人熏陶”的方针构建适合师生生命发展的校园文化,确立“笃学、践行、格高、树人”的教风和“乐学、善学、自信、求异”的学风;同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还突出学生主体参与性,充分利用校园每个角落,开展了“左手创造美:给想象力插上翅膀”“百项收藏:拓展学生知识的空间”“我的手抄包我做主”等活动,同学们以满腔的热情,创造性的设计装扮自己温馨的“家园”,使校园的每一处角落都成为焕发生命气息、充满人文精神的绿洲。
三、学校、家庭、社会三线并进,推动“主题学习”的开展
(一)学校活动
1.班级统一内容
(1)创建班级图书角,可取上生动的名字,如(快乐阅读吧、书海拾贝、温馨书屋、知识走廊、读书台、好书大家读、七彩人生、读书超市……)专门配备1~2名学生作为班级图书管理员,负责班级图书的借阅、登记、归还等工作。
(2)阅读总动员活动竞赛栏(可布置成阅读争分榜、升级台之类)。
(3)教室门口布置班主任或学生的个性阅读宣言。
2.班级特色
(1)班级特色读书栏目。如:制作漂亮的名言书签、建个人小书库、读书园地(读书心得、读书快讯、作家简介、好书推荐、我喜欢的古诗词介绍、读书体会、读书名言、好书大家谈、小读者书友会、读书留言板、读书方法介绍、我喜欢的一本书等。)
(2)名人引路。充分利用读书活动,引导学生阅读、理解、背诵名人名言,学习读书名人的读书方法,感受名人刻苦读书的精神,创作读书名言。
(3)开展相关读书活动。1~3年级讲故事比赛、4~6年级诗歌朗诵会,在适当时候开展“书香校园主题”汇报活动(形式:课本剧、诗歌朗诵、好书推荐等等)。在读书活动中,着眼于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形成人人好读书,人人读好书的终身学习为目标。
(二)亲子阅读活动
1.同读一本书。家长平时利用家庭小书架,与孩子同读一本书,并与孩子共同写出读书体会。激发家长与孩子共同读书的热情。
2.读书社区化。家长和孩子共同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如搜集春联、灯谜竞猜等寓教于乐的活动。
3.定时组织家长代表参加读书报告会、读书家家乐等活动,使孩子的读书素养得到提高。
(三)社会活动
语文是开放的,最容易和社会发生联系。每年的寒暑假,要求学生在假期中阅读5~10本书,并写好读书笔记。假期结束,学校立刻组织“优秀读书笔记”评选,检验阅读效果。并且召开主题班会,不断把读书活动推向深入。
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读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读达到这种自动化的程度,即用视觉和意识来感知所读材料的能力,要大大的超过“出声地读”的能力。由此可见,“读――思――读”是一个回环往复的过程,引导学生静静的边读边思考、边读边回味是非常重要的。透过言语形式理解言语内容,进而凭借对言语内容的把握,品味言语形式的妙处,这样的语文课堂吐露着言语的芳香。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让我们洞明事理,读书能够励志人生,读书改变命运。“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让我们挖掘到人生最宝贵的财富!菁菁校园,墨香芬芳,在这激情燃烧的日子里,让我们的心灵与生命共同在书香之中流连,在方寸之间流彩!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关键词】兴趣;方法;制度;习惯
一、多措并举,激发兴趣
1.净化环境。学校通过张贴、悬挂大量的名人名言、国学经典篇章等举措精心营造氛围,学生置身其中,耳濡目染,自然心向阅读;班级也精心布置,凸显文化气息。在黑板报的一角开辟“每周一诗”栏目,墙面上张贴有关读书的名言,黑板报设置介绍读书方法的专栏,让学生时时处处能阅读、想阅读。
2.阅读小屋。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笔者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级的书橱里,我们还为书橱取了一个温馨的名字――阅读小屋。阅读小屋是我们每一位同学的精神家园,负责管理的同学按章管理借阅。
3.读书之星。笔者每学期都组织若干次的阅读检查、评比。其形式或是举行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或是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经验,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等。在阅读小屋的一边,我们有一个展示栏目――我是小书虫。上面是获得校极读书之星的照片和读书感言。
4.教师推荐。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遇到不喜欢读书的学生,便动员家长为他(她)买有故事情节的书、有趣的书,不但要读童话书,高年级的老师也可以让学生啃长篇小说,不管他(她)能读懂多少。学生往往“爱其师,信其道。”教师推荐对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5.阅读护照。我校阅读护照规定:读完20本、40本、60本、80本、100本将分别获得“小童生”“小秀才”“小举人”“小贡士”“小进士”的称号。学生每读完一本书,会经过老师、家长考核、签名确认。完成小进士认证者,学期期末可以颁发阅读小进士认证奖状。
二、交给方法,指导阅读
1.泛读法。泛读是指广泛的、博览性的阅读。晋代著名诗人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讲五柳先生“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阅读时,学生只要把主要着眼点放在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主要内容即可。
2.速读法。快速阅读,简称快读或者速读,顾名思义,就是用比正常阅读速度快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速度进行阅读,用一句成语形容就是“一目十行”。经过科学、系统地训练快速阅读,学生整体的理解水平和记忆水平要明显高于传统阅读。
3.精读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应该既读又习,光读不习者,读而不固;只习不读者,所知聊聊;学而时习者,乃是读书正道。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4.学习名家读书法。革命老前辈徐特立学《说文》的部首,共有540个字,他一年才读完,每天只读两个字。此外还有鲁迅的“随便翻翻法”,的“摘卡片法”,华罗庚的“厚薄法”等。名家的读书方法学生虽然不一定能照搬照用,但通过借鉴,学生可以找到适宜自己的读书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制度保证,达成目标
1.时间保证。我校规定每周一、五的晨读课以及周一至周五下午放学前的十五分钟为经典诵读时间,届时各班学生必须背诵、朗读本学期必读书目。同时笔者坚持把阅读任务细化分解到每天的家庭作业中,把阅读时间做了最大限度的延伸。
2.空间保证。学校在教师中开展“优化作业设计,提升作业效率”的讨论、竞赛活动,各位老师要明白作业以质取胜,可少不可滥。特别是语文老师,要力求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开展阅读留下广阔的空间。
3.质量检测。在检测中表现优异的学生,学校授予其“读书之星”的称号,一些有效的读书方法便可得到推广。质量检测不仅使学生学有榜样,还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力地扩展了学生的阅读视野。
四、持之以恒,养成习惯
1.养成晨读的习惯。早晨空气清新,学生头脑清醒,适宜记忆,正是朗读、背诵的黄金时间。笔者建议家长督促孩子按时起床,拿出十五分钟的时间用于晨读,每天十五分钟,一年便相当于有近122节课用于阅读。
2.养成读书做笔记的习惯。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眼看千遍不如手过一遍”,这些都告诉我们读书做笔记的重要性。笔者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做笔记,一是学生在自己的书上留下圈、点、勾、注等阅读痕迹;二是拿出读书笔记本,按书名、篇章、好词、佳句、美文、感悟等步骤完成阅读记录。
3.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书到用时方恨少”,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所带班级堪为学以致用的典范:她所带的一个班自小学一年级开始至六年级毕业,学生积累了100多个寓言、200多条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300多首古今诗词、1000多条成语,因而她的学生文笔流畅,出口成章。
读书是知识的源泉,是进步的阶梯。阅读是一次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等待;阅读是一种水滴石穿、持之以恒的坚持;阅读是一场豁然开朗、融会贯通的盛宴。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一、创设浓郁的阅读氛围
1、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在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情况家长调查的基础上,召开家长会,改变部分家长的陈旧观念,取得家长的帮助,保证课外读物有来源,课外阅读有监督。有条件的家庭,提倡“亲子阅读”,这对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十分重要。
2、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教室内张贴读书名言,设置班级读书角,图书来源一是学校图书馆,二是学生家中藏书。同学之间可交换阅读书籍,提高读物利用率,减轻家长经济负担。“读书小屋”每周推荐一本好书,营造浓浓的书香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教师以身垂范,与学生共读。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说:“教师不读书,对学生是灾难性的。”阅读可以让我们的文化底蕴渐渐地丰厚起来,思维逐渐地活跃起来。久而久之,我们的身上就会带有某种特殊的精神气韵和文化归属感,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与教师共同阅读,不但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也便于教师进行及时引导。
二、帮助学生选择课外读物
1、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数是以个体的形式来进行的,有的喜欢名家名著,有的喜爱科普作品,有的迷于军事知识,还有的只对卡通书籍感兴趣……因此,我们放低要求,允许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2、选择健康、有价值的书。课外阅读益处很多,但开卷未必有益。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尤其孩子,纯净幼小的心灵如果借助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和经典名著来滋养,心灵会日渐纯净,感情会日渐丰富,兴趣爱好会日渐广泛,智力与承受力也将日渐增强。
三、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
1、不动笔墨不读书。根据阅读情况填写读书卡,记录阅读的篇目、时间、字数、摘录好词佳句、展示心得体会,学会积累,学会与文本对话,学会做读书笔记;鼓励学生对作品进行再创作(会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以保证阅读数量,提高阅读质量。
2、集中指导,提高课外阅读能力。学生共同阅读同一读物,便于教师指导。但教师要挑选出人人喜爱的读物,并不是一件易事。人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外书屋”,介绍了德国著名漫画家埃、奥、卜劳恩的漫画“好看的圣诞书”,它的幽默、温情一下抓住了孩子们的心。教师就可以顺势引导阅读漫画集《父与子》,画集是由一组组生动幽默的画面组成,幽默、温馨,流露出纯真的赤子之情和融融的天伦之乐,感人至深。可以让孩子们谈体会,谈各人发笑的角度,从而理解“各人笑各人的所笑”正是漫画集所独具的魅力。并根据本单元课文均体现父母之爱的特点,重点推荐漫画“寻找出逃的儿子”等,分组学习,小组交流,填写读书卡。
四、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1、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古人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确实在社会上处处有语文,人人时时学语文、用语文。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去感受中国语言文字的美,并结合一些特殊的课文,特殊的节日,特殊的事件,特殊纪念日等拓展阅读。如学了《草船借箭》,引导阅读《三国演义》有关章节;学了《十里长街送总理》后,推荐阅读《大地的儿子》;学了《少年闰土》,推出鲁迅小说《故乡》等等。3月5日,读《雷锋的故事》;父亲节,看朱自清的《背影》……学生手中的《同步阅读》教材,文章不但精彩,而且与课文主题紧密相连,应充分利用。
2、保证阅读时间。课外阅读需要有比较充裕的时间,若一味囫囵吞枣地应付课外阅读量,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因此,要控制过多的机械繁琐的语文书面作业,保证学生每天有半小时自由阅读的时间。每周的周记也可改为阅读、与家长交流、填写读书卡等。假期作文亦可改为出一期读书专题小报等等,让语文作业变得有趣起来。
1. 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
在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情况家长调查的基础上召开家长会,改变部分家长的陈旧观念,取得家长的帮助,保证课外读物有来源,课外阅读有监督。对有条件的家庭,提倡亲子阅读,这对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十分重要。
2.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教室内张贴读书名言,布置班级读书角。同学之间可交换阅读书籍,提高读物利用率,减轻家长经济负担。“读书小屋”每周推荐一本好书,营造浓浓的书香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教学以身垂范,与学生共读。
特级教师支玉恒说:“教师不读书,对学生是灾难性的。”阅读可以让我们的文化底蕴渐渐地丰厚起来,思维逐渐地活跃起来。久而久之,我们身上就会带有某种特殊的精神气韵和文化归属感,对于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与教师共同阅读,不但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也便于教师进行及时引导。
二、帮助学生选择健康、适合的课外读物
1.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数是以个体的形式来进行的,有的喜欢名家名著;有的喜爱科普作品;有的迷于军事知识;还有的只对卡通书籍感兴趣……因此,我们要放低要求,允许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
2. 选择健康、有价值的书。
课外阅读益处很多,但开卷未必有益。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的读物。”尤其是孩子,纯净幼小的心灵如果借助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和经典名著来滋养,心灵会日渐纯净,感悟会日渐丰富,兴趣爱好会日渐广泛,智力与承受力也将日渐增强。
三、提高阅读质量
1. 不动笔墨不读书。
根据阅读情况填写读书卡,记录阅读的篇目、时间、字数,摘录好词佳句,展示心得体会,学会积累,学会与文本对话,学会做读书笔记,并鼓励学生对作品进行再创作。
2. 集中指导,提高课外阅读能力。
学生共同阅读同一读物,便于教师指导。但是,教师要挑选出人人喜爱的读物,并不是一件易事。
四、减轻课业负担
1. 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古人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在语文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去感受中国语言文字的美,并结合一些特殊的课文、特殊的节日、特殊的事件、特殊纪念日等拓展阅读。 如学了《草船借箭》,引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有关章节;学了《十里长街送总理》后,推荐阅读《大地的儿子》;学了《少年闰土》,推出鲁迅小说《故乡》。
2. 保证阅读时间。课外阅读需要有比较充裕的时间,教师要控制过多的机械繁琐的语文书面作业,保证学生每天有半小时自由阅读的时间。每周的周记也可改为阅读、与家长交流、填写读书卡等,让语文作业变得有趣起来。
五、提高读书兴趣和积极性
一、阅读现状及成因
1.经常读书,但缺失必要的引领与交流
农村中小学的硬件设施相对滞后,甚至学校文化等软件也不尽如人意,教师的工资水平和福利更无法和城市学校相比。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却有着这样一群以青年人为主的教师群体:他们对学生充满无限的爱,对教学工作充满激情;他们有先进的教育理念,默默在农村学校这块净土上耕耘着;他们博览群书,博学多识,在工作之余往往孜孜以求,手不释卷。
2.偶尔读书
有些教师在学校是教师,到了家是丈夫或妻子,是爸爸或妈妈,是儿子或女儿,这就使得他们回家以后有干不完的事情。他们只有在做好了这些事情以后,才有空读书。
3.为了完成任务而读书
在农村中小学,有一些教师自己并不喜欢读书,但学校为了教师的专业发展给他们布置阅读任务时,他们往往也能完成得很好。
4.从来不读书
也有的教师从来不读书,他们以中老年教师为主(当然,在农村学校,中老年教师中也不乏经常读书的人),也有少部分年轻教师。他们平时的谈资往往是房子、车子、麻将、钓鱼,读书对他们来说是个笑话。爱读书的人,也大多被他们视为无能的书呆子。
二、应对策略
1.制定职业生涯及专业发展规划
制定教师职业生涯及专业发展规划,对促进教师的专业阅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很多教师之所以不读书,是因为他们找不到读书的理由,他们还没有认识到专业阅读的重要意义,他们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还没有规划,他们在“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他们一旦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了规划,认识到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就必然会主动找寻专业发展的路径。专业阅读作为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必然会被教师认可和接受。
2.加强引领与交流
对教师阅读的引领和指导,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共同努力。盐城市教科院的陈小平副院长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他在全市范围内招了一个教师阅读班,不论是市区的骨干教师,还是偏远农村的普通教师,皆可入班,唯一的条件是大家要有共同的爱好,那就是读书。该班每学期都有不同的阅读任务和定期的交流,随着时间的推移,任务难度不断加大,教师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成长。这些教师又对他们周围的教师产生积极的影响。作为学校,可以经常开展教师读书沙龙活动,使教师可以交流读书心得,畅谈读书收获。学校每年的书香教师的评选,或者优秀教师评选时读书情况的考察等,都能从某种程度上对教师的阅读起到引领和促进作用。
3.制定阅读计划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的阅读计划就是做好阅读这件事的“利器”。有了阅读计划,教师才会有不间断的阅读行动,也才能将阅读真正融入自己的教育生活当中。阅读计划要根据教师的实际而制定,可长可短,长可三五年,短则一两个月,其精髓在于行动。常熟市莫城中心小学的马雪芳老师,从一毕业踏上工作岗位,就开始了自己的阅读生涯。多年来,他有目的、有计划地阅读教育专著,仅2007年就阅读了《孙双金与情智教育》《丁友宽与读写导练》等18本教育专著,共计595万字。到现在,他的阅读量已非常惊人,一年的阅读量在600万字以上。他甚至还给自己定下了新的目标,希望自己以后每年能阅读1000万字。
4.挤出阅读时间
有的教师一提到读书,就推脱没有时间。鲁迅先生早就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古人读书,马上,床上,厕上,皆可读书。马雪芳老师的做法是“三前”:一是工作前,每个人上班都不可能那么准时,总会提前一点到学校,早到的时间干什么,当然是读案头的教育专著;二是开会前,会议开始之前,拿出随包携带的书籍,既打发了等待的无聊,又学到了很多道理;三是睡觉前,睡觉是天天都要做的事,每天睡觉之前拿出书,或三页五页,或十页八页,一个月下来也有一百到几百页,一年下来则更多。学校也要适当减轻教师过重的课业负担,让教师有自由阅读的时间,比如可以把每周的业务学习时间改成教师的阅读时间。
5.营造阅读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