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 键 词] 班主任专业化;专业界限;专业准入制度
[作者简介] 辛治洋,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
“班主任专业化”自2002年首次提出以来,历经“提出――疑虑――认可――深化”的过程,逐渐成为业内学者认可和探究的专业名词。[1]相关研究认为,班主任专业化不仅是必要的,也是有可能的。相应地,学者们提出了班主任专业化的核心问题及其路径。
然而,我国目前大部分中小学班主任仍然在从事着并不专业的工作,这是不争的事实。为什么理论界的强劲推动却难以在实践中见其成效呢?笔者认为,直接的内部动机、比较明确的专业界限和相对稳定的专业队伍是班主任专业化的必要条件,而目前这些条件尚不成熟。
一、班主任专业化的内在动力匮乏
班主任专业化更多的是来自于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现实诉求,而非班主任自身改善工作水平的主观愿望。在众多职业里,班主任作为专门的工作领域,也是随着现代班级授课制的产生开始出现。在我国,从来都不会有人否认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并且,时代的发展也给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生活条件的优越、独生子女的特点,增加了对学生教育管理的难度。”[2]大家发现,学生的事情越来越多了,班集体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了,普通教师开始难于应对(没能力),穷于应对(没精力),必须要有人凭借专业知识专门应对了。因此,班主任专业化与其说是时展的需要,不如说是不得不使其专业化的无奈。
然而,班主任工作岗位的重要性一直以来难以得到主管部门的重视。曾经有位班主任向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反映“每月14元钱,可以说这种待遇与班主任的付出极不相符”,主管的答复是“班主任津贴是国家政策规定的,我们无权改动。”[3]待遇不是问题的全部,但过低的待遇带来的是从业者对该行业社会地位的质疑。班主任待遇过低的状况直到2009年8月12日教育部颁布新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才有所改观。然而,社会或国家相关政策是否给予某项工作较高待遇是一回事情,该工作属不属于专业工作又是另外一回事。前者对于后者而言,至多起推动作用,而没有决定意义。
上述分析带来了一个问题:到底是现实迫切需要我们的班主任工作像专业性的工作(尽管它还不是),还是班主任需要社会给予该工作的专业性待遇(现实的班主任工作本身就是专业化的工作)。如果是前者,班主任不一定能专业化,因为外界的必要不一定蕴含着内在的可能。如果是后者,那就意味着班主任专业化的动力并非班主任工作性质本身,其需要专业化待遇的外在利益需求掩盖了其早已是专业性工作的事实。但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推动班主任专业化的动力都在班主任工作之外。
然而,一项工作能否真正实现专业化,这取决于处于该工作岗位的人是否对自己的工作状态不满意,有希望更专业地开展工作的直接动力。对于班主任而言,这种不满意的工作状态可能包括:不清楚自己的常规工作有哪些?不清楚自己的工作语言应该如何?认为自己没有专业技术,凭经验工作,以前这样做,现在还这样做;凭才智工作,我就这样做,你能不能做不知道;随大流工作,人家怎么做我就怎么做……。从而迫切地希望改变这种非专业的工作状态。
促使班主任自觉专业化的力量可以分解出消极应对与积极进取两个维度。前者是被动的,如果不改变这种非专业状态,那就不能胜任工作,将面临诸如失业、降级、扣津贴、丢面子等不良局面;后者是主动的,如果改变这种非专业状态,那将更加娴熟地工作,且有晋级、奖励和更多发展机会。但目前看来,即便班主任不胜任工作,很少见到对应的惩处规则,至多不当班主任而已。如果班主任因学生问题或班级事故而被严肃处理,人们大都将之解读为个案,可怜该班主任运气不好,而难以从班主任专业职责的角度找出对应的处罚。换个角度,即便班主任工作得很专业,表现出工作的规范性、标准性和高超性,学校管理和行政奖励中也很难见到相应的激励。即便教师有获奖或晋级的机会,人们也更愿意将它解读为教学业绩而不是班主任得分。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班主任工作不专业是共识,但其是否有专业化的意愿却难以察觉。在某种意义上讲,希望班主任“被专业化”与班主任希望给予专业待遇的热情超过了班主任希望更专业地工作本身,动因的偏移势必使班主任专业化的进程放缓。
二、班主任的专业领域界限模糊
作为一个成熟的专业,应该有相应的工作领域和研究领域,有比较清晰的专业边界。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工作的深度和精度。然而,我国目前无论是理论研讨、政策布置,还是学校实践,经常放大和偏移班主任的正常工作范围,使班主任看起来更像一个无所不能的钟点工,“业主”需要干什么它就干什么,而缺少相对独立的工作领域。
教育部2005年和2009年修订颁发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对班主任职责的规定大致相同,主要是:(1)针对性地进行每一个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2)加强班集体建设,做好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3)组织学生活动,(4)做好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5)与任课教师、家长和社区形成教育合力。我们不难发现,“班主任工作条例”将一些对普通教师义务的要求置于对班主任的职责范围之中,就连学生的课外科技、文娱活动,也得由班主任“指导”,并一度将“教会学习方法”等纳入班主任的工作范围。班主任职责的过度放大,容易使人淡忘只能属于班主任的三大工作内容:个别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者和心理辅导者,班集体的管理者和辅导者,联系家长和教师的纽带。
相关学者也对专业化的班主任做出了素质规定,大致包括:一是专业化的理念。如“育人为本”的教育观等。二是专业化的精神。如关爱精神等。三是专业化的道德。如爱岗敬业等。四是专业化的知识。如现代班集体建设要素等。五是专业化的能力。如学习能力等。[4]这些素质规定只是将班主任的素质要求定位于对已有教师素质要求的“更广、更高、更深的要求”,我们很难从中找到班主任工作素质区别于一般教师工作素质的特殊性。如果情况真是这样,那描述的就不是班主任的专业素质,而是教师的专业素质,并将这种素质的最高境界定位于班主任。在这种专业素质定义之下,只要是与学生相关的事,那也就是班主任的事。班主任势必成了学生教育的万金油,无所不包,无所不能。
现实的班主任工作状态与理论界定和政策指导并不完全一致。在真实的校园情境中,班主任的工作职责经常在学校下达的事务性工作中隐身。“在现行学校制度中的班主任,实际上是学校行政系统中班级基层组织的负责人,所承担的往往是学校从校外承接的行政事务。在班主任日常工作中,到底有多少‘德育’或‘教育’含量,也就成为问题。”[5]班主任在学校管理体制内,充当了“兵头将尾”的角色,主要发挥着学校联系学生和学生家长的纽带作用。无论是学校的管理者、服务人员、任课教师的工作,还是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员的事务,只要牵涉到学生,就一定要牵涉到班主任。在具体事务的嘈杂声中,班主任像警察,像工头,像救火队员,唯独不像教育者。在具体事务面前,哪些工作是班主任的,哪些工作不是班主任的,哪些是班主任的主要工作,哪些是班主任的次要工作,这一切都无法进行明晰的专业分工和权限界定。
当然,是因为班主任的工作本身就不专门和专业,还是因为没有做出专门和专业的约定,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实际上,教育本来就是一个综合体。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将教育精细分工,将教师专业化理解为学科专业化,导致的结果是学科语文课教师不会教历史课,高年级语文教师教不好低年级语文课,以致在同一所学校中,不同课程的教师之间,互为外行。在这种情况下,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有效管理考虑,势必要有人做统筹和统抓的工作。这个工作很杂,只要是学科教师不想管的,他都需要管,一点都不专门;这个工作很累,只要是与学生相关的,他都会牵涉其中,一点都不专家。从这个意义上讲,班主任自身工作界限的模糊性决定了它难以专业化。
三、班主任专业准入制度门槛过高
职业准入和认证制度是现代专业的基本特征之一,它是在职业专业化过程中出现的,要求从业人员经过严格系统的教育和培训获得能胜任工作的特殊知识和技能,获得从业资格证书的一种职业管理制度。学者们认为,班主任资格认证制度是班主任职业专业化的基本特征,是国家对专门从事班级管理工作的班主任的基本要求;班主任资格认证也是对班主任工作专业性的认可,是对教师具有承担班主任工作能力的认定,是班主任获得工作岗位的首要条件。[6]如果班主任被认定为一门专业,这就意味着并非任何教师都能顺利地当上班主任。不同的学者区分了教师和班主任之间的两种的任职条件差异:第一种比较苛刻,能否当班主任,首先得考虑先天的条件是否具备,如“脾气暴躁”、“入职没超过一年”等,这些教师都“不宜当”班主任。第二种相对温和,它将普通教师界定为“不会当”班主任的教师。而普通教师要想成为班主任,首先得经过专业培训,完成必修课程,经过半年以上的实际工作锻炼后统一获得班主任资格证书。
然而,为班主任做职业准入和认证设计的学者和官员可能没考虑到:入门的质量筛选首先要建立在充分数量的试图入门的队伍基础上。不管是否有资格成为班主任,他的首要身份必须是教师而不是非教学人员和社会成员。当为班主任设计如此高条件的专业准入时,是否有足够多的教师供其选择呢?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9)的相关数据,2008年,全国小学、初中和普通高中的生师比分别为18.38、16.07和16.78。假设全国中小学的班级学生配额大致一致,为49-55人,这意味着每三位教师中必定要产生一名班主任。但实际上,我国生师比的地区差异非常明显,城区学校大班额现象严重,而农村中小学特别是小学教师班额却非常小。以安徽省太湖县为例,2009年该县小学所有班级数为1389个(含复式班128个),其中人数低于25的班级有911个,占总数的66%;人数低于45的班级有1224个,占总数的88.12%。126个复式班的学生人数均低于25人。[7]也就是说,在该县有66%的小学教学班只有一位教师的编制,该教师也就不得不同时充当班主任的角色;而在126个复式班中,这位教师既是所有科目的任课教师,又是所有年级的班主任和该校校长。即使剩有22.12%的班级学生人数处于25-45之间,那也意味着至少每两位教师中间必须产生一位班主任。还有,班主任的专业化并不等于专职化,但如果所有的专业班主任都兼做任课教师,其班主任的专业性也就大打折扣。但这在任课教师都紧缺的学校生态中,要留出一部分编制给专职班主任,显然不符合现实情况。如此庞大的班主任需求和如此紧缺的教师岗位造成的对比告诉我们:在我国教师编制无法做出根本变革的时期,论证班主任专业化和班主任准入制度,显得有些奢侈和盲目。
实际上,即便没有严格的专业性的班主任准入制度,虽然在理论上可以假设每位教师都有做班主任的可能,但在任何一所规模学校里,当班主任的始终是某些教师。这些教师一般具备的特征是:(1)精力充沛。班主任面对的是一群活泼好动的群体,没有足够的精力难以胜任班主任工作。所以,我们在城区学校鲜见50岁以上的教师当班主任。(2)教学优秀。没有有效的教学成绩是难以取得学生信任的。(3)性格开朗、善于交际和处理问题。这些标准更像技工的标准,而不是专业标准,但在实际工作中其作用往往超过了专业标准。
可见,班主任专业化的内在动力匮乏、班主任的专业领域界限模糊和班主任专业准入制度门槛过高是我国目前推动班主任专业化的主要障碍。学者和教育官员们只有正视这些障碍,在客观条件相对成熟的情况下,推动班主任的专业化建设,这才是实现班主任专业化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班华.班主任专业化问题的探讨过程[J].人民教育,2010,(5).
[2]黄正平.班主任专业化:应然取向和现实诉求[J].人民教育,2006,(19).
[3]提高班主任待遇[EB/OL]. linzhou.省略/government/hudong/showMail.jsp?id=20080803101024.
[4]谢玉玲.班主任应走专业化之路[J].班主任之友,2005,(12).
[5]陈桂生.班主任制[J].上海教育科研,2007,(11).
“我们想要一个属于班主任自己的阵地!”
1984年秋,由湖北省教委普教处与湖北教育学院(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前身)干训部组成的联合小组,先后赴全省等地调研,征求基层学校对国家教委制定的《班主任工作条例(讨论稿)》的意见。在多地的座谈会上,班主任们不约而同地呼吁――要有一个关于班主任工作的专业刊物,便于班主任们相互交流、学习,共同探讨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
来自一线班主任的呼声引起了调研组的重视,并及时向省教委和学院相关领导汇报,旋即得到时任省教委主任邹时炎和湖北教育学院党委书记柳林等同志的支持。经过数次多方研讨谋划,最终决定这个刊物由湖北教育学院干训部创办,刊名定为“班主任”。
1984年11月,试刊第1期正式问世。经过试刊,于1985年第4期公开出版,当时仅限于在湖北省内发行。
由于缺乏经费,主任黄元棋同志主动以个人工资做担保,向学校借款5000元作为刊物的启动资金。时至今天,这仍是杂志社新老同仁们口中的一段佳话。
其时,新生的杂志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要使读者认识了解、接受自己。编辑部的同志们通过赠送杂志到校,利用干训部举办地市县教委主任研讨班的机会召开杂志座谈会积极宣传,黄元棋、陈南村同志还多次在全省教委主任研讨班总结会上做宣讲。杂志逐渐得到各地教委与中小学的认可与支持。在黄元棋、陈南村等同志的多方努力下,杂志通过湖北省委宣传部批准,得到湖北省出版局登记刊号,于1986年第4期正式向全国公开发行。
一群快乐而勤勉的创业者――
牛皮纸、剪刀、糨糊、绳子齐上阵
在杂志的早期及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编辑队伍几乎全部由教管系教师兼职担任,这支由专业人员组成的非专职编辑队伍,为杂志今日的发展壮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创办之初,作者群尚未培养起来,杂志常常面临稿源不足、“等米下锅”的窘境。为此,编辑部在全省组织起通信员队伍,通过通信员得到一部分稿件。同时,积极与教管系老师约稿,其时颇受读者欢迎的“班主任工作的十万个为什么”“服务台”“班主任小词典”等栏目都由李雍民、罗若群、胡继楣等老师亲自撰稿、选编而成。
教院四号楼,是当时编辑部办公的地点,今天已被夷为平地,为一座壮观宽阔的广场所替代。然而,在座谈会上,老编辑们忆起当年工作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
“人少、事多、事紧,是当时我们编辑部工作的真实写照。除了印刷,很多工作程序都在杂志内部‘消化’,杂志的包装甚至要由编辑部人员动员家属们共同完成。那时候,一到周末包杂志的日子,几十人齐上阵,办公室内牛皮纸、剪刀、糨糊、绳子一齐飞舞,说话声、谈笑声响成一片,当真是热闹非凡,其乐融融。”
一种鱼水之情的关系――
从“班主任”到“班主任之友”
1988年第1期,《班主任》更名为《班主任之友》――新的刊名直接宣告了自己的办刊宗旨――矢志为中小学班主任服务,做中小学班主任的良师益友。
为适应一线班主任的专业和实际工作需求,《班主任之友》设置了“教育科学讲坛”“经验谈”“班主任工作的十万个为什么”等栏目,帮助班主任总结工作经验,同时普及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教育文艺长廊”“教育家轶闻”“服务台”等栏目,介绍一些教育小常识、教育历史事件、教育家的小故事、国外的教育信息等等。今天,《班主任之友》实用、活泼的特点正是从那时开始得以逐渐明晰而确立的。
刚公开发行的杂志以朴素形象示人,32开小本,48个页码,印刷装帧都很简朴。可它饱含着当时编辑们的拳拳之心――把杂志做成小小的“口袋书”,方便班主任们装在口袋里随时随地阅读!
一次华山一条路的改革――
只能成功,不允许失败!
1994年夏,湖北蒲圻(今赤壁市)绿水水库,波平浪静,可是,对于湖畔与会的人们,内心不啻一场波涛汹涌。
这年暑期,在对中小学教育状况深入调查研究并广泛收集班主任意见的基础上,杂志在教育学院副院长、主编黄元棋同志的指导下研讨《班主任之友》改版和经营方向。改革有风险,改变杂志原有的风格,读者不认可怎么办?经过激烈的意见碰撞,编辑部的决策者下决心改革,并激励与会同志:这次改革,就像踏上华山一条路――只能成功,不允许失败!
历经1994年和2001年两轮改版,《班主任之友》从“小家碧玉变大家闺秀”,版面扩展为210mm×297mm,内芯扩容为4个印张、64个页码,内容随之多样化,充分满足广大班主任读者的阅读需求。与此同时,杂志在印刷、装帧和设计等方面下大功夫改进,《班主任之友》更加大气而精致,其可视性质量甚至能够与一些国际化大期刊媲美。当然,杂志的质量才是她真正的生命线。为此,编辑部主动开展评刊活动――邀请读者对每个栏目发表看法,评选印象最深刻的文章,也坚持评选“最不喜欢的文章”,一直坚持到今。
与此同时,杂志办刊机制发生重大变化:发行工作交给邮局,杂志的征订由全国各地邮局办理,彻底抛弃了依靠行政力量及感情关系搞征订的老办法,转变为市场运作模式。这也意味着杂志要依靠自身的质量和服务读者的能力去赢得市场。
一支能办高专业水准杂志的编辑队伍――
专职为主,兼职为辅,专兼结合
我国中小学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推行素质教育,在此基础上启动课程改革,也对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它促使《班主任之友》不断锐意创新,将杂志带入新的发展阶段。
如果说,以兼职为主的编辑队伍曾经发挥过巨大作用,产生过巨大的效用,那么在教育期刊快速发展和班主任需求日趋多元化的背景下,以兼职为主的队伍就不能适应和满足形势的要求了。从1997年开始,编辑部就着手物色优秀人士,逐渐组建一支以专业人员为主的编辑队伍。
这些编辑或具有高学历,或有着丰富的中小学工作经验,或是编辑专业科班出身等,他们的任务是专心致志地关注中小学一线班级工作及班主任,研究、发现他们中的新动态、新思想、新业绩与新问题。迄今为止,《班主任之友》已经拥有10名专职编辑和10名兼职编辑,专兼结合,以专为主,本着“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全力为编辑创造学习的平台和机会,逐渐打造出一支能够办高专业化水准杂志的队伍。
一种箪食瓢饮的坚守――
向商业化说不!
由于杂志真正走向全国,与各省的市、县学校的班主任建立了直接而密切的交流渠道,稿源变得充足而丰富起来。一时之间,来自五湖四海的班主任工作的经验与理论探讨成果如雪片般飞来,使得《班主任之友》变成一座荟萃班主任先进思想的熠熠闪光的宝库、一个有声有色地研究班主任工作的阵地!
值得让今天的《班主任之友》为之自豪和骄傲的是,在那个处处打“球”的时代,走上市场化之路的《班主任之友》始终明确杂志不商业化的认知,坚守服务中小学班主任的宗旨不变。
在国内许多教育刊物以收取版面费弥补办刊经费不足的情况下,《班主任之友》从未收过一分钱的版面费,并坚持向作者发稿费;在商业广告漫天飞的环境中,杂志始终将与教育无关的商业性广告拒之门外。这些行动实实在在地体现了杂志坚定的办刊立场,让圈子内的很多人士深受感动。
一举迈向一线期刊的跨越――
进入中国“双效”期刊方阵
经过三代编辑人二十年踏踏实实、兢兢业业的经营,《班主任之友》在中国中小学教育界的同仁中得到广泛认可,深得读者作者的喜爱和好评,成为“中小学班主任的挚友、师范学校师生的阅读宝库、学校领导干部的好参谋”。
2001年杂志与中央教科所合作在北京成功举办“新世纪班级管理创新研讨会”。2001年11月,《班主任之友》被评为中国期刊方阵中的“双效期刊”,一举跻身中国一线教育期刊行列。
一系列强有力推动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举措――
以专题策划为导向,纵深、系统推进班主任专业化
以2003年11月,全国第十二届班集体建设理论研讨会首次提出“班主任专业化发展”这一理念为起点,“班主任专业化”,成为新时期至今班主任工作发展的重要坐标和方向。作为与一线班主任最为贴近的期刊,《班主任之友》对班主任专业化向纵深系统发展的探索和推动始终不遗余力。
要促进一线班主任专业化,杂志自身就要鲜明地体现其专业性质及特色。锤炼栏目是展现杂志专业性最直接的步骤。2005年,杂志在原有栏目的基础上进一步划分板块,分为“教之思”(下设特别关注、教育前沿、管理方略、专业成长等栏目)、“教之行”(下设治班锦囊、主题活动、心理导航、诗化教育、教育之镜等栏目)、“教之趣”(下设读书长廊、自由空间、让故事说话、文化侃吧等栏目)三大板块,更明确地引导读者作者多从理论和创新层面上思考探索班级工作;2008年第1期,杂志增设“专业成长”栏目,更清晰鲜明地探讨班主任的专业成长规律;2010年,杂志与《中国教师报》联合举办“班主任看家本领大比拼”征文比赛,把班主任的专业成长问题引向具体技能层面的操作实践。
为了提升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杂志采用细分市场的策略。从2008年第1期开始,《班主任之友》分版为《班主任之友・中学版》和《班主任之友・小学版》,这一在全国同类期刊中的首创之举,很快赢得了市场和读者的良好回应。
自2008年起,《班主任之友》在常务副主编熊华生的带领下,策划组织若干专题研究――从纵深方向系统全面地对班主任工作开展一个一个课题式研究――有力地提升和展现杂志的专业品质与作为。2011年第7、8期合刊,以“班主任专业发展”为主题展开,由副主编汪媛主持策划:从班主任专业发展的理论内涵解析,到专业化发展的个案经验示范,再到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的实践路径解读,凝聚了全国优秀教育理论工作者和众多优秀一线班主任的智慧,全面而系统地探讨了班主任专业发展各方面的问题。其后,2011年第11期,“教育,因个性更精彩”,集中讨论班主任的个性与带班风格的关系等问题;2012年第1、2期合刊,研究编写了“班级应急手册”,对班级工作中可能遭遇的各种紧急情况与预防应对措施作了全方位的研究;2013年第1、2期合刊,以“班主任与家长”为主题,研究家校合作的模式及实践;《新班主任工作手册》(2011年第7、8期)《观念与行动:来自问题学生的挑战》(2013年第7、8期)《行动与成长:来自问题学生的挑战》(2014年第1、2期)《班主任与心理学》(2014年第7、8期),从新班主任到“问题学生”,从德育到心育等等,形式不限,以满足班主任实际需求为要,做实用、深入的研讨。专题研究成果多次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这个杂志发展史上的重大谋划和“变脸”,逐渐凝聚成《班主任之友》的一大特色与亮点。使《班主任之友》的研究性和实用越来越强,大幅度地增强了杂志的引领功能,引领班主任工作进一步科学化、艺术化,引领中小学班主任关注自身的专业化成长。
一方优秀班主任成长的沃土――
不拘一格,营造多元化平台,助推青年班主任快速成长
自创刊始,对于那些在班级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将自己的经验形成系统上升为理论、具有个人风格特点的知名班主任,《班主任之友》视他们为珍宝,开辟专栏,营造名家笔谈空间,邀请他们在各种研讨会、培训班上传经送宝。
号称全国三大班主任的魏书生、李镇西、万玮老师,是《班主任之友》的“常客”,杂志为他们设坛讲学、比武论剑,引来众多的“围观者”和参与者。2010年10月,李镇西受邀到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为参加教育部“国培计划(2010)中小学骨干班主任培训项目”的全体学员做专题报告,在听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学员们有许多问题要与李老师作进一步的沟通甚至商榷,既而杂志专门设置一个“对话名家”栏目。2011年第1期,刊登“对话李镇西:爱,不是教育的一切”的争鸣文章。随后,冯恩洪、董云川、刘良华、高万祥……名家荟萃,百家争鸣,不拘一格,这在教育类杂志中是不多见的。
对于广大青年班主任,《班主任之友》更寄予了莫大希望,把发现年轻班主任中的优秀者、促进广大青年班主任快速提升发展视作自己的使命,耐心细心地发掘他们文章中反映出的工作点滴闪光处,满腔热情地提供平台让他们崭露头角。三十年来,这本杂志见证了无数年轻班主任的成长,遍及大江南北、塞外江南,优秀作者涵盖了中国大陆所有的省区直辖市和台湾地区。
多年来,杂志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和优势,在云南昆明、湖北宜昌、广东佛山等全国多地举办了多期青年优秀班主任讲习班和几十次教育研讨活动,培养了成千上万的优秀班主任。
除常规培训之外,杂志正尝试高端培训,用“小班化、互动式”的培训方法,培养精英型班主任,网络研修与实训辅导相结合,以期以点带面,为落实教育部“班主任专业化”指导思想探索新路。在这种思路的指导下,杂志承担了湖北省第一、二、三届楚天中小学卓越班主任高级研修班,武汉市边远农村小学骨干班主任培训班,深圳光明新区第一、第二届名班主任培训班,召开了全国第一届初中班主任班会课展示暨学术研讨会,为南京树人国际学校班主任专业成长工作室提供学术支持。一个培训班历时一年甚至两年,将班主任的专业发展这个课题做深做实,改变了以往班主任培训“听时热闹,听后就忘”的境遇,发挥出巨大的社会效益。
深植于一线班主任这片丰沃的土壤,《班主任之友》在班级管理研究和服务平台建设上亦结出累累硕果。
2010年7月,以《班主任之友》为平台,长江班主任研究中心成立,以期凝聚更多的研究力量,为班级管理研究走向更广阔的舞台提供巨大的资源和充分的保障。2013年2月,《班主任之友》常务副主编熊华生作为项目负责人申报的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获批立项,《班主任之友》的班级管理研究成果将影响、惠及更多的人群。2014年1月,《班主任之友》召开“网络战略发展研讨会”,会后正式成立“班主任之友网络资源发展部”,专注于班主任专业资源平台的网络化建设和课程化建设,力图全面提供班主任专业成长中需要、必要的资源。
一座便捷、高效的编读互动新平台――
创立国内班主任门户论坛,开发网上在线投审稿系统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使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班主任之友》抓住机遇,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及其技术平台,于2004年建立起自己的网上平台,致力于打造中国班主任的家园:“班主任之友教育论坛”,为广大班主任“之友”提供最新的教育资讯和更便捷的沟通与交流。张万祥、王晓春、陈宇等名师入驻,成为可以近距离和名师互动对话交流的平台。2013年6月,在副社长庄传超的策划指导下,杂志委托第三方公司研发了在线投稿系统,弥补了传统的信件投稿或电子邮箱投稿周期长,信息反馈不及时等局限性。作者登录在线投稿系统可以及时查询稿件的审稿状态,还能看到编辑的审稿评语。杂志与作者和读者之间的时空距离更短,心灵也更加靠近。
一声走出国门,迈向国际的跫响――
率先在国内举办班主任国际研讨会
2012年5月下旬,由《班主任之友》杂志承办的“班级管理与班主任专业成长”国际研讨会在湖北武昌举行,来自Kenneasaw State University、Niagara University、University of Texas Attyler、香港教育学院、台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等国内外知名学者教授,以及深圳光明新区教育科学研究管理中心、山东淄川一中、山东临沂光耀实验学校等中小学一线优秀教育工作者,就“班级管理”等问题展开了为期三天的讨论和交流,受到了国内外教育界和媒体的广泛关注。这是国内首次举行“班主任研究”的国际高峰论坛。与来自全世界和港台澳地区的同行分享困惑、经验、思考和快乐,这是中国优秀班主任第一次以集体的形象展现给世界,这是《班主任之友》与中国广大的班主任携手,首次走出国门、走向国际的跫音!
关键词:班主任班级教育科学管理方法艺术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有高度责任心和使命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这也是我们做老师的基本条件,还有就是讲究用科学的方法对班级进行管理。我个人认为对班级的科学管理主要集中体现在如下
首先,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管理者和教育者;班主任是每个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导师。班主任和班主任工作在学校工作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本人认为对学生教育坚持“爱、严、勤、细、实”五个字的教育方法,效果颇佳。
“爱” 师爱,是作为班主任所必备的心理品质,是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的具体体现。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爱学生―这是作为影响他人的精神世界的教育者的灵魂,热爱每一个学生是教育者必备的道德情感。”只有与学生建立深厚的感情,满腔热情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帮助学生,作他们的知心朋友,才能取得他们的信任。
“严”就是从思想、学习、纪律、生活等方面严格要求,做到先人后己,严己后律人,学习态度要端正,生活作风要正派,不追求享乐,要有先辈们的吃苦精神,谆谆告诫学生要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精神。
“勤”就是早到校,勤落班,勤检查,勤督促工作,勤于深入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面貌、智力状况、健康状况、生活经历、个性特征、兴趣爱好及生活环境等,有利于掌握班级总貌、特点及基本倾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育计划。 同时,对班级新出现的有利和不利因素能随时予以具体的引导和控制,重大问题及时汇报学校和家长共同解决。
“细”“实”就是做细致、实在的工作,不搞形式,多给学生以无微不至的悉心照顾,只有把爱奉献给学生,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群体。
其次,新课程改革对班主任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应当讲究一点的技巧性和艺术性。教育艺术应当成为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功。那么怎样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这门艺术?
一、 班级管理的艺术。首先,班主任要把自己看成是班级体中的一员,并且要积极做好表率作用,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这样告诉我们:"教师要把学生造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同时要发扬民主作风,保证自己与学生的地位“等同”,对制定的各项班规班约一定要得到学生的“认同”,对学生合理化的意见或建议要“赞同”,这样班主任才能与班级融为一体。其次,班级管理一定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即充分相信学生有管好班级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创造性,从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学习能力和管理能力。
二、 表扬学生的艺术。在新的教育环境下,我校确立了“关爱、尊重、欣赏、理解”教育方针,并明确要求“欣赏和关爱”每一个学生是我们班主任必须掌握的一门艺术。1、表扬学生要做到公正合理、实事求是。这就要求班主任表扬学生一定要在充分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对事实进行客观公正的表扬,大事化小、小事夸大式的表扬均可能引发学生的反面情绪。只有在事实基础上给予恰当的评价,才能真正发挥表扬的教育作用。 2、表扬在把握恰当的时机。一般来说,表扬要及时,只有及时的表扬才能强化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3、表扬要真诚、注重细节。教师对学生的表扬应当是发自内心的,可以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露,感到真正的温暖,从此以表扬为激励,更加努力寻求进步。4、表扬要坚持民主。表扬要得到全班学生的支持,充分发扬民主。在实施表扬之前,一定要对班级学生进行调查,及时收集反馈意见,以利于教师掌握表扬的准确度。
三、 学困生转化的艺术。笔者认为,对待进步生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给予鼓励,消除自卑,唤醒待进步生的上进心。2、给予厚爱,以情感人。教师的职业是奉献的职业,班主任是爱的天使。有人说"父爱如山,母爱如海",这是每个人渴望而又可求的。但几年的教育事业使我深深感觉到,师爱的力量更是不可替代的,班主任要是爱心感动童心,只有把爱奉献给全班学生,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群体。3、给予恒心,常抓不懈。育人是一个具有长期性、艰巨性的工程。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因此对于学生的成长,我们只能循序渐进渐进,耐心培养,而不能急功近利,特别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教育更要耐心细致,在尊重、理解的基础上提出可以接受的要求,使其有反思的余地,有改正缺点的机会,促使他们不断自我完善,从而在各方面取得进步。
四、 开好家长会的艺术。开好一次家长会,应当从不同时期、不同角度、不同性质等方面给予必要的分析和讲究。起始年级的第一次家长会对每一位家长来说是比较重要的,家长会上应当让家长对这个新的集体有所认识和了解。因此,这次家长会首先应当介绍班级学生的组成情况(包括年龄、性别组成、来源等方面),班级干部的组成情况、课代表及任课老师等班级信息,然后班主任还要简单介绍一下自已的工作思想,并请家长对班级和学校工作提出具体的要求。以后的家长会首先要总结一段时间来班级学生的变化,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问题;介绍班委及任课教师变化,提出下阶段的工作思路;请部分家长介绍自已的孩子入学以来的学业、思想上的变化,并提出一些意见或建议;请任老师介绍各科教学情况。不管怎么样,要想开好一次家长会必须备课充分,应从性质、目的、过程、效果、内容等方面作详细的分析,只这样家条会才能开的成功。
总之,班主任的工作,要分析和研究学生的思想和情绪,坚持"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它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不断探索其方法和规律,才能真正做到班级的科学管理。
参考文献
1、《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
一、改进德育工作方法,提高工作实效
学校坚持德育为首的工作思路,积极研究德育工作内容,针对新时期德育新问题,提出学校德育工作新思路,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效率。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搞好学校的德育工作,离不开一支经验丰富、方法独到的德育工作队伍。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使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师表风范。爱生乐教,勤奋工作,勇于创新,乐于奉献。全面关心、爱护暂时落后的学生,杜绝体罚与变相体罚现象。构建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2、抓好班主任队伍管理
适时召开班主任工作会议,与班主任老师一起探讨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布置每月的工作重点和主题教育活动,及时反馈、处理班级中发现的问题。并不断完善班主任岗位职责,工作条例、考核、奖励制度,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月查,加强班主任工作的过程化管理,并把班主任工作的实绩作为晋升、评优树先的重要依据。
3、构建社会、家庭、学校同步教育网络
德育工作离不开社会、家庭的配合,为此学校积极构建社会、家庭、学校德育工作网络。通过家长会,及时传达学校中心工作,各项主要活动,教育教学成果,指导家教工作等等。为广大学生、家长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努力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能默契配合。
4、加强后进生管理
做好品德差生的帮教转化工作。本学期,各班都能结合本班实际,做好品德差生的帮教转化工作,建立帮教档案,并制定了具体的帮教措施,记载好帮教情况,努力做到用爱心去关怀他们,用耐心去感化他们,尽量把一些苗头性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之中。德育处做了大量的工作,对重点的问题学生一对一个别谈心,对本校的后进生、单亲家庭子女进行排队摸底,落实结对帮教教师和措施,增强教育转化的责任感。
二、强化行为规范训练,改变学生精神面貌
1、加强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开展诚信从身边做起活动。对学生的学习习惯、遵章守纪习惯、文明礼仪习惯、劳动卫生习惯进行训练和教育。
2、强化行为规范教育的检查、评比、量化措施。
本学期,对行为规范的检查、评比措施进一步完善与落实。重新制定校值日检查内容和标准,重新设计较合理、较规范的评比版面。对卫生、眼保健操、课间操、自行车排放、标志佩戴情况、文明礼仪、违纪情况的检查评比落实到位。对文明礼仪、校内纪律、课前准备、清洁卫生等采取天天检查的方式,对佩戴情况采取突击检查的方式,对班级墙报、班级布置采取定期检查的方式。
3、充分发挥值周生、班级干部的监督作用。一学期来,各部门认真负责,检查公平公正,值周工作到位。
4、继续对各班行为规范进行检查、评比,每周评出流动红旗及每月评出行为规范示范班,起到表扬一批、激励一批的作用。评比总分与班主任期末的量化考核直接挂钩,有力地调动了班主任工作。
5、学校新出台了学生个人礼仪、家庭礼仪、学校礼仪常规,并把礼仪常规的评价细化。家庭礼仪由学生的家长负责;学校礼仪由班主任老师负责,并将两项的评价结果与学生的思想品德考试成绩综合,最终得出学生的思想品德成绩。
通过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让他们养成文明礼仪、劳动卫生习惯等。通过对行为规范教育的检查、评比,形成班级竞争,促进了全校的行为规范。
三、交通安全教育
同学们在本学期能够很好的遵守交通规则,上学能够自然成排走进校园,放学后各班能够由小组长负责有组织的离校。同学们能够按交通信号灯的指示过人行横道,不横穿马路。经过全校师生的努力,我校再次获得平安校园的光荣称号。
四、继续深化健康教育
5月份,面对日益蔓延的手足口病,学校推出多项举措加强预防手足口病的宣传教育,动员全体师生积极行动起来投入这项工作。向师生们介绍了手足口病的症状、危害、加强监测、发现病例的处理,如何对学生加强健康教育和防治工作指导等;校长利用晨会从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防治要点等集对学生进行了详尽的宣传教育;各班主任利用夕会让学生更进一步的直观地了解了这一传染病的危害性,以引起全体师生的重视;学校对各班教室、食堂等公共场所进行了清洁消毒处理等等。使学校的广大师生加深了对手足口病的认识,科学、有序地做好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保障了校园卫生安全。
如今,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就成为摆在家庭和学校面前的一道难题。近年来,我校着力修筑学校、家庭间沟通的桥梁,开辟多途径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为学生提供心理倾诉和咨询的平台,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五、特色工作
以活动为载体,增强德育的实效性,本学期我们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特色活动:
1、开设体育活动周,相应阳光体育。
针对学校操场小,学生多的特点,我们组织小型体育单项赛,举办了跳绳比赛,并响应市局提出的阳光体育一歌一舞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我们还组织了阳光体育之歌的合唱比赛,通过比赛让歌曲广泛传唱,也培养了他们的集体主义荣誉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积极参加市运会
经过精心选拔,积极筹备,我们参加了市春运会,整体水平与兄弟学校还有差距,但是通过参赛,达到了锻炼队伍,提高声誉的目的。
一、努力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1、按照学校“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要求。全体教职工都能自觉地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结合本职工作,认真履行了育人职责,学校制定实施了《关于实行全员班主任制》的规定,落实了优生、边缘生、心理障碍生生的帮辅与承包。全体任课教师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自觉渗透德育教育,全校上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真正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做到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牢固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逐步形成了全方位育人的格局。
2、加强了班主任队伍建设
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制定实施了《班主任工作条例》、《班级管理考评实施方案》,继续实行班主任工作制度,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制度、例会制度、优秀班主任评选制度。强化了班主任的管理和指导,加强了班主任工作的责任心、上进心、事业心教育,强化“三精”意识,即精心、精细、精品。召开了两次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会,并下发了典型经验材料,举行示范班会观摩。
3、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的作用
(1)在班级内部继续推行值周班长制和班干部竞选轮换制度,各班级均成立班级管理量化小组,对每一位同学的日常行为进行量化管理。
(2)实施了自主与责任教育工程。在自主方面做到“三主四层次”,即以学生为主体,自主管理,主动发展,实施学生会、值周班、班级自治、学生个体四层次管理。在责任方面做到“五点五学会”,即以对家庭负责为起始点,学会孝敬;以对自己负责为立足点,学会诚信;以对学习负责为基本点,学会求知;以对集体负责为凝聚点,学会关心;以对社会负责为升华点,学会报效祖国。
通过以上形式,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养成教育,学校每学期对涌现出来的一大批三好学生、优秀干部、文明学生、学习尖子、体育尖子、艺术尖子、各类标兵等在全校大会上大张旗鼓的进行表彰奖励。本学年共评选出25名“五星学生”。
4、德育办自身组织建设。根据学校要求,制定了德育办工作制度、学习制度,努力争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德育办。德育办人员分工明确,努力做到“团结协作、真诚善良,真抓实干、务求实效,主动学习、提高能力,开拓创新、有所作为”。
二、狠抓学生养成教育,认真落实一日常规
继续开展以争创示范班集体为龙头的常规管理达标活动,真正将《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落到实处,制定了《学生管理一日常规》、《学生管理奖惩制度》,对学生纪律、学习、三操、卫生、安全等一日常规,从严管理,精细管理。在常规落实上,由学校领导、德育办、班主任、全体教职工、学生会参与管理,实行一日一反馈,一周一总结,一月一评比,使常规工作落到实处,严格落实“每天十个道德好习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多渠道开辟育人阵地
1、充分利用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把升旗改为分年级轮流升旗,增强了对学生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全面培养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每学期开展一次法纪教育月。邀请乡派出所领导作了生动的法制报告,经常组织学生观看法制录像片、安全教育片,不定期进行违纪检举。通过作法制报告,落实后进生跟踪帮教,对违纪学生公开处分。将“一法一例”真正落实到教育教学当中,通过以上形式有效地防止恶性事件的发生。
3、加强了住宿生和上学放学乘车学生的安全管理。学校协同派出所,交通管理部门,定期与不定期对学生宿舍和乘坐车辆进行检查,确保学生人身财产安全万无一失。经过严格管理,各班级的积极配合,学生宿舍管理和乘车两方面没有出现一次问题,更进一步地加强了网络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加强了心语信箱和心理咨询室的教育实效,得到了师生及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
4、利用四川汶川、青海玉树地震、南部地区干旱、向见义勇为英雄辛艳志通知学习、为陈思源小同学捐款等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可歌可泣的事迹,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感恩教育。
5、利用国家传统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如利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开展我为母亲做件事的感恩教育,利用清明节开展缅怀先烈从我做起等感恩系列教育活动。
6、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倡导学生争做文明市民,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活动和“做有道德的人”主题教育活动,积极推进五城建设工作。
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以活动为载体,在学生汇中广泛开展“五个一百”、“中华诗词进校园”、“爱国主义读书”等教育活动。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寓教育于活动中。本学年学校先后组织了班级篮球赛、排球球赛、广播体操比赛、拔河比赛、趣味健身运动比赛。学校还先后组织了“颂歌献给党”歌咏比赛、“学法、懂法、用法,争做合法小公民”征文与演讲比赛、书法绘画比赛、举办了“科技艺术”绘画展、“我爱家乡”征文比赛等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
五、问题与不足
1、平时忙于事务性工作多,学习不够,理论水平和决策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德育科研及特色创新工作需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