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毛不易借

毛不易借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毛不易借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毛不易借范文第1篇

对外贸易结构的不平衡包括其自身的进口贸易与出口贸易和出口贸易与其相关主体在贸易中产生的不平衡,也包括对外贸易与对外贸易发展也即外贸依存度大小的不平衡。本文将基于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对我国的对外贸易结构作以简要分析。

一、贸依存度与对外贸易发展的不平衡

1、我国外贸依存度的现状:

我国今年的外汇储备达到7000亿美元,如此巨额的外汇储备自然来自于中国对外贸易的大量顺差贸易。由此,我国的对外贸易结构不平衡已初露端倪。大量顺差贸易自然引发高发性贸易磨擦。进口影响供给,出口影响需求。需求扩张引发贸易磨擦。

这里引入外贸依存度这个概念。外贸依存度,是指一定时期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贸易总额相当于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它是衡量一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一个基本指标,也是反映一国与国际市场联系程度的标尺。世界各国的平均外贸依存度由1970年的27.9%到1990年升到36.7%,2000年又升到41.7%,直到2003年也才接近45%。而对比我们国家的情况:1970年5.0%,到1990年一跃升为29.8%,2000年又创历史新高43.8%,2004年已达70%。我国的外贸依存度较同期世界平均水平增长过快,而且已明显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对比日本的外贸依存度,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21%-26%下降到80年代末至20%以下,基本上维持在3个百分点变化范围内。而且世界范围内存在一个趋势,越是经济发达的大国,外贸依存度变动范围越小。

进口依存度的提高不仅会对我们国家的相关产业发展造成冲击,而且在目前经济过热的条件下,将进一步增加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难度。

出口依存度结构来看,我国轻工业和家电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依赖国际市场,不仅容易引发贸易磨擦,增加就业压力,而且严重影响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移。我国的出口市场主要依赖加工贸易的方式,不仅减弱了出口结构升级对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的作用,而且使我国贸易福利水平降低。

2.造成我国外贸依存度增速如此之快的原因主要有:第一,我国的加工贸易所占比重较大,且以制造业为主。第二,我国的对外服务贸易发展程度较低,而且一直处于逆差状态。单从国内GDP角度来讲,美国的第三业占GDP的比重超过75%,而我国的仅为33%左右。第三,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当GDP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增速,而对外贸易增速越快则外贸依存度越高。

3.要减小外贸依存度,必须要在对外投资以及扩大内需,扩展国内市场上下功夫。

如果从另一方面来讲,我国的对外贸易年均增速在10%左右,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速在7%左右来看,外贸依存度过高也不一定就代表着我国国家经济安全系数会下降;同样,也不能说明国家的安全系数会上升。关键在于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制定正确的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政策,建立规避外部风险的机制。

二、进出口贸易行业间增长的不平衡

进出口贸易行业间包括货物贸易发展的不平衡,服务贸易发展的不平衡,以及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之间结构的不平衡。当然这其中有地区性的不平衡,也有贸易额方面的不平衡。

广义的进出口结构是指一国对外贸易额中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所占的比例大小。它是一国进出口贸易处于何种程度的外在表现,即一国国内生产能力的大小。我国在这一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平衡,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存在严重的不均。

1.货物贸易

2004年,出口贸易中机电产品实现出口贸易额3234亿美元,较上年增长4.。3%,占出口总额比重54.5%;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贸易额为1665亿美元,同比增长50.2%高于出口增幅14.8个百分点,占出口总额比重上升到27.9%。

进口贸易中原油增长34.8%,成品油进口增长34.1%,煤同比增长73%,铁矿石增长40.5%,棉花增长1.2倍于上年同期,机械设备增长28%,主要作为中间产品的电器及电子产品进口增长36.7%,当然这些数据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货物贸易中的一些结构优化的趋势,但是仍然存在出口初级产品所占比例过高的问题。

中国是一个依靠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国家,属于内需拉动型国家。所以能在进口贸易中满足不断增长的国内消费市场需求,这也有利于我国在出口贸易中出口占重要地位的劳动密集型相关产品,以达到平衡贸易、缓解贸易压力、避免及减少贸易擦的目的。然而在进口贸易中却要不断考虑到国内市场的消化能力,要注意到对国内相关产业的保护,以及对国内一些重要行业的扶持,引进必要技术,重要的是对技术的吸收及利用。中国出口贸易中也要不断得到出口结构的升级,商品结构的优化。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以图实现科技兴贸的目的。国内也要不断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在较高领域中寻找利润。争创有优势的产品,在国际贸易中争得一席之地。

2.服务贸易

国际服务贸易是指服务提供者从一国境内通过商业现场或自然人现场向消费者供服务并获得外汇收入的交易过程。

由下表可见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总体处于逆差状态。这之中仅有少数的行业如旅游、建筑服务、计算机与信息服务处于顺差地位,绝大多数行皆处于逆差地位。

2004年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状况金额单位:亿美元

项目进出口出口进口差额

金额增速%金额增速%金额增速%

服务贸易总额1345.6731.88624.3433.60721.3330.42-96.99

1.运输366.1140.06120.6752.63245.4434.61-124.76

2.旅游448.8837.72257.3947.87191.4926.0965.90

3.通讯服务9.13-14.374.40-31.014.7210.49-0.32

4.建筑服务65.0433.373.8121.7461.2434.16-57.43

5.保险服务28.9035.173.8121.7461.2434.16-57.43

6.金融服务2.32-39.650.94-38.181.38-40.61-0.44

7.计算机和

信息服务28.9035.1716.3748.5412.5320.943.84

8.专有权利使用

费和特许费47.3329.492.36120.9444.9726.73-42.60

9.咨询78.8747.8531.5367.2547.3437.24-15.82

10.广告、宣传15.4763.858.4974.626.9852.511.50

11.电影、音像2.17110.550.4122.571.76152.

87-1.35

12.其它商业服务244.2913.52159.515.9484.7831.1674.73

13.别处未提及的

政府服务9.0911.893.785.505.3116.94-1.52

资料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

首先,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较低。2004年上半年,中国服务贸

易额占整个对外贸易总额(含货物和服务)的10%,较2003年底下降2个百分点。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外资流入主要集中在制造业等第二产业。据不完全统计,服务产业利用外资约占全国外资流入总额的1/5左右,由于服务领域总体对外开放程度较低,影响了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和制度的引进。另外,中国大部分服务领域(如电信、运输、金融和保险等)主要以国有成份为主,缺少必要的市场竞争,在一定程度上也延缓了中国服务产业的发展速度,造成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的非均衡发展。

其次,服务贸易发展不平衡,项目和市场过于集中。中国服务贸易收支主要集中在旅游、运输和其它商业服务,分别占服务贸易总收支的32%、29%和17%,合计占服务贸易总收支的78%。目前,中国服务贸易收支伙伴也主要集中在美国、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从国内地区发展情况看,上海、北京和广东等地区服务贸易规模较大,而中西部地区服务贸易所占份额极小。服务贸易交易项目和地区分布的不均衡,形成了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总体水平偏低、短期内难以有所突破的格局。同时,由于服务贸易发展的多元化程度不够,导致中国服务贸易抗冲击能力较差,易受国内外形势变化的影响。

再次,高附加值服务产业落后,制度和技术的创新能力不足。中国服务贸易发展较快的项目集中在旅游、运输、转口贸易、经营租赁等劳动密集型或资金密集型的低附加值项目上,而金融、保险、计算机信息服务、技术咨询、专有权利和特许、广告宣传和电影音像等技术密集型高附加值服务项目,受制度、技术、知识和文化等基础因素的制约,发展速度相对缓慢。

三、不同性质企业进出口贸易额的不平衡

我国进出口贸易中,外资企业的进出口贸易额占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一半以上;国有企业所占比重在不断下降;其它性质企业的规模在扩大。

1.外资持续稳定流入对贸易增长发挥了巨大推动作用。2004年中国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606亿美元,制造业领域吸收外资的比重仍保持在70%的较高水平。2004年全年外商投资企业出口3386亿美元,增长40.9%,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达57.1%,较上年提高了2.3个百分点;进口3246亿美元,增长40%,占进口总额的比重达57.8%,较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

2.国有企业出口摆脱了近年来相对低迷的局面,实现了22%的较快增长,增幅同比提高了19.3个百分点;国有企业对出口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6.6%,同比提高了13.9个百分点。集体私营企业出口增长59.8%,仍然大大高于总体出口增幅。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增长34%,略低于出口总体增幅,对出口增长的贡献率仍然达到56.7%,但同比回落了14.5个百分点。

3.其它性质的企业中民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热情进一步高涨。除了全面放开对外贸易经营权的因素外,今年中国政府出台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民营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体制政策环境进一步改善。

四、针对我国对外贸易结构不平衡的建议、措施

要实现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平衡,首先,应注意对外贸依存度的研究,尽快建立和完善外贸评价体系,同时要充分利用世贸组织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全方位、多层面地积极应对和优化解决贸易磨擦,维护我国经济安全。继续实施扩大内需的方针,积极利用外资,并适时的发展对外投资,,特别是在我国贸易增长高耗能的情况下,增加能源、资源导向型对外投资。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

毛不易借范文第2篇

关键词:加工贸易;梯度转移;中部地区

加工贸易在我国已经走过20 多年的发展历程。加工贸易的蓬勃发展,不仅促进了区域经济繁荣,推动了外资的利用,增加了出口创汇,而且在社会就业的创造、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引进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但与此同时,目前我国加工贸易存在的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成为阻碍中国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顺应国内、国际经济发展趋势,使加工贸易在地区分布上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形成有利于地区协调的梯级发展态势,是目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必要性

自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加工贸易得到了“爆炸式”的增长。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加工贸易总量逐年上升,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980年的1666亿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5 75051亿美元,增长了约34517倍。相应于此,加工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比重也从1980年的44%提高到2006年的472%,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方式并成为外贸进出口持续、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我国的加工贸易基本集中在沿海区域,2005年加工贸易出口排名前十位的省市多位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等地区,这些区域的加工贸易量占全国加工贸易总量的978%,其中广东省、江苏省、上海市的加工贸易出口均超过500亿美元,占全国加工贸易出口的比重分别为42%、197%、125%。由此可见,我国的加工贸易在地区分布上具有明显的非均衡特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得对外开放之先,抓住了国际经济结构调整和跨国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依靠自身较好的经济基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一些特殊措施,加工贸易基础好、发展快、规模大;中、西部地区无论从规模还是发展速度看,都与东部存在较大差距。

从地理位置来看,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与国际市场交往便利,既是我国内陆地区与国际市场的结合部,又是我国的商品、资金、技术、信息等与世界市场双向流动的通道。因此,我国东部沿海沿边地区发展加工贸易,具有广大中、西部地区无法比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先头阵地、加工贸易发展的先行地区,东部沿海沿边地区也已经积累了人才、技术、产业发展等方面的优势。然而,东部沿海地区加工贸易的兴起和发展主要是基于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国际比较优势。随着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机会成本也逐步提高,这意味着东部沿海地区在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中的比较优势正在逐渐失去。

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不仅在加工贸易上,而且在经济总体上存在很大的梯度差。结合区域经济学中梯度推移理论,东部地区加工贸易存在升级和转移的双重压力。东部地区加工贸易转移的最好途径是循经济梯度推移,先将加工贸易转移到中部地区,并培育该区域的产业增长极,扩大转移产业对区域经济的辐射效应,等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再转到西部地区。这样,加工贸易步步深入,在不同发展水平的区域间形成了一个循环上升的产业转移浪潮,既延长了产业寿命,又加快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步伐。

二、中部地区开展加工贸易比较优势

中部地区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起步较晚,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总体经济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再加之地理位置的局限,中部地区发展加工贸易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在加工贸易发展的规模和水平上,中部地区较之于东部沿海地区存在不小的差距。尽管如此,人们也必须看到,伴随着东、中部地区比较优势的动态演化,中部地区发展加工贸易也存在许多比较优势,这无疑为中部地区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提供了许多有利条件。

(一)经济区位优势

中部地区已经形成了以中原城市群为核心的黄河中游经济圈和以武汉城市群为核心的长江中游经济圈,二者分别位于国家一级重点开发轴线(长江)和二级重点开发轴线(京广线、黄河)处,是我国经济地理的核心地带。位处中部地区核心的长江经济区和黄河中游经济区北傍京津环渤海地区,南临以深、港、穗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东接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西连以成、渝为中心的西南地区,日益成为实现资源要素西进、东出、北上、南下的理想通道和枢纽。由此可见,中部地区处于东南沿海资金、技术优势和西北内地资源优势两个反向梯度的交汇处,东、西部地区的比较优势异质性和经济落差需要中部地区的梯度性过渡和对接,经济区位优势非常突出。

(二)交通条件优势

中部地区承东启西、接南进北、吸引四面、辐射八方,是东西部经济合作的桥梁与枢纽、全国重要的交通要地、客货运输集散地和中转中心,在全国板块经济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部地区公路星罗棋布,京深、连霍及几十条省际高速公路,与10纵14横的24条国道,以及成千上万条省县乡公路组成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铁路纵横交错,京广、京九铁路纵穿南北,陇海铁路横贯东西,几十条干线和几百条支线铁路与主干线融会贯通;水运以内河航道为主,长江、黄河两大主航道横贯东西,上百条河流与之紧密相连;民航以武汉、郑州、长沙、太原、南昌、合肥为中心的民用机场开通国内上百条航线,可直达全国主要城市及港、澳、台地区,部分机场还开通新加坡、韩国等国际航线。中部地区辐射全国的密集立体交通网络,为承接加工贸易提供了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

(三)劳动力资源优势

中部六省总人口361亿,占全国的281%,在绝对数量上说来,并没有什么优势可言,但人们仔细分析三个地区的劳动力结构,可以发现中部人口密度大、农业人口多、农业劳动力转移压力大。2005年,中部农业耕地面积为30 5665千公顷,只占全国的2351%,低于西部1461个百分点;中部农业劳动力为9 6221万人,约占全国2833%,占中部人口的5047%;剩余劳动力达4 500万人。目前,中部地区投资密度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而劳动力数量巨大,形成了供大于求的局面,也使中部地区面临了更大的就业压力。因此,发展一些技术要求不太高的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产业对中部地区来说,不仅有利于带动经济的发展,而且能够充分利用中部地区廉价的劳动力,减轻中部地区的就业压力。

(四)文化、科教基础优势

中部地区作为中华民族最早开发的腹地,文化厚重,历史悠久;中部地处文化交汇地带,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是我国主要的科教中心和智力密集区。中部六省科教人才方面在全国的份额是:高校数占247%,学生数占252%;中专学校数占244%,学生数占305%;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数占229%,专业技术人数占231%;拥有448个硕士学位授予点、35个博士学位授予点、2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15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06家中央及省级科研院所。中游地区,仅武汉就拥有35所普通高校、736家科研院所、1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专业科技人才,拥有发展加工贸易不可或缺的知识基础和技术基础。  (五)后发优势

东部沿海地区在对外开放和发展对外经济贸易的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经验,中部地区完全可以吸收和借鉴这些经验,不断改善发展对外经济贸易的环境和条件,积极吸引国内外客商来中部地区开展互利互惠的经济技术合作,大力发展加工贸易。此外,东部地区具备了相当的实力,完全可以带动中部地区加工贸易的发展,加快开放型经济的形成,从而为中部扩大开放,发展经济节约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三、中部地区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对策建议

随着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在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的比较优势正在逐步丧失。这意味着,一方面,东部加工贸易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另一方面,中部地区又具有承接加工贸易转移的现实可能性。然而,这种可能性并不能自动实现。从国际加工贸易的发展历程来看,加工贸易的发展起初都源于当地政府政策的支持和鼓励,因此,应当从下列方面着手,促进中部地区更好地承接加工贸易的梯度转移。

(一)促进中、东部地区加工贸易合作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加工贸易基础比较好,交通便利,信息灵通,但劳动力成本在逐渐上升;中部地区则地域辽阔,且有着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因此,东南沿海地区和中部地区在加工贸易的发展上应当分工明确,充分体现比较优势差异。(1)东南沿海地区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工贸易。借鉴国外科学工业园的经验,将有条件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办成规范的出口加工区,有利于我国通过加工贸易承接国外转移的高新技术产业;在规范监管的条件下,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加工贸易的健康发展,从而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整体突破产生强大的示范效应。(2)积极推进我国东部地区加工贸易技术升级的同时,应当认清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在我国还有相当长生命周期的事实,加快中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充分利用中部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特别是廉价劳动力,为迎接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的转移做好充分准备。

东南沿海地区和中部地区在加工贸易的发展上不仅仅要分工,更为重要的是充分合作。根据比较优势、规模经济和资源禀赋特点,东部地区应当促进加工贸易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而高新技术企业的建立,势必会产生中间产品的采购问题。如果仅仅依靠进口中间产品,那么中国永远只能是一个简单的加工场所,无法促进整个产业结构的升级。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加强中间产品的“本国采购”,相应建立生产这些中间产品的配套企业,弥补国内产业链较短、不能很好的带动国内产业升级的不足。我国应当促进一些比较优势正逐渐减弱的加工产业或制造工序转移到中部地区,从而在加工贸易地域分工上形成东部带动中部、中部配合东部的局面。

(二)建设出口加工区,改善投资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中部地区在基础建设各方面都取得了相当的发展,国家在交通、通讯、能源及其它公共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倾斜投资建设,使中部地区投资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然而,与东部地区相比,投资环境仍然是制约中部地区加工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与加工贸易密切相关的出口加工区建设上,中、东部地区差距显著。2000年4月至2007年底,全国已封关运行的出口加工区有34个,分布在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东部沿海地区有24个,占全国出口加工区总数的706%;中部地区有3个,仅占88%。从各个出口加工区的进出口总值来看,2007年全年,上海松江和江苏昆山两个地方的进出口总额占到全国出口加工区的572%;而中部六省仅占全国出口加工区进出口总值的024%,与东部地区出口加工区相比,可谓是天壤之别。

由于出口加工区对一个地区的加工贸易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中部地区要承接东部地区的加工贸易转移,就必须建设好出口加工区,改变出口加工区发展落后的现状。通过设立出口加工区,引导加工贸易企业向出口加工区转移;并对在出口加工区内经营的企业进出口产品予以保税,放开加工贸易的产品范围,简化手续。这不但有利于加大海关监管力度,防范和打击走私,还可以吸引大量外资,促进加工贸易的发展,提高加工贸易质量,为中部地区加工贸易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

(三)调整相关政策,加大中部地区加工贸易的政策扶持力度

从加工贸易发展的历史来看,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加工贸易发展的初期,相关的加工贸易鼓励政策具有一种“顺势利导”的加速作用。然而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的禀赋优势差异很大,全国统一的加工贸易政策不免会“顾此失彼”,难以保证各地区加工贸易的协调发展。因此,应当调整现有政策,制订中、东部有差别的政策措施,促进中部地区加工贸易相关软、硬件环境的不断完善,发展适合区域禀赋优势的加工贸易,吸引国外和东部加工贸易的梯度转移。

从当前中部地区承接加工贸易转移的现实需要出发,相应的政策调整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优化税收政策。改变当前加工贸易中对进口产品实行免税,而国内购件实行先征后退的税收政策,代之以“区内企业对国内原材料的采购实行退税”的政策,促进国内中间品的采购。(2)理顺深加工结转制度。通过理顺深加工结转制度,促进加工贸易半成品在东、中部地区的出口加工区之间“转关”调配,加强中、东部加工贸易合作。(3) 调整“原产地”规则。提高原产地规则中“本国成分含量”标准,引导加工贸易企业更多使用本国原材料和本国加工贸易中间品,并且推动外商投资中部加工贸易产业。

四、结语

通过对中部地区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可行性的分析,可以看出:加工贸易产业从东部向中部转移的时机已经成熟,中部也已经具备了承接加工贸易转移的比较优势。因而,人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加工贸易向中部转移具备可行性。要解决东部加工贸易所存在的问题,就必须解放思想,把已经不具有比较优势、或将要丧失比较优势的产业转移到更有优势的中部地区;中部地区则要调动各方面的因素,推动加工贸易产业的顺利和平稳转移;同时,要充分考虑到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具有长期性和梯次性的特点,注意和妥善处理因产业转移而产生的经济社会问题,在促进我国东、中、西部协调发展的同时,实现东部加工贸易产业的升级和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国辉.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机制的研究[J].经济管理,2007(8).

[2]杨志芳,闫奕荣.对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的探讨[J].国际经济合作,2008(2).

[3]谢丽芬,谭晶.新出口退税机制对加工贸易的效应分析[J].商业研究,2005(4).

[4]朱钟棣,李璇.我国加工贸易的增值因素分析[J].国际商务研究,2007(5).

毛不易借范文第3篇

商务部新设国际贸易谈判代表,是否意味着中国政府准备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从此前规则的接受者向制定者转变?

面对上述提问,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8月17日在北京举行的例行会上回应说,中国“需要进一步加强与世贸规则的协调,进一步完善中国的开放理念和开放政策”。

此前的8月16日,商务部通过官方网站确认,商务部设立正部长级的国际贸易谈判代表。59岁的高虎城担任该职,其同时兼任商务部副部长。55岁的商务部副部长钟山兼任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58岁的原部长助理崇泉专职出任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副部长级)。

根据商务部的新闻稿,国际贸易谈判代表的主要职责是,根据国务院的授权,负责对外经济贸易领域的重大多、双边谈判工作,同时协调国内谈判立场并签署有关文件。

设立国际贸易谈判代表一职的同时,商务部将启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办公室”名义。

姚坚解释,2008年国务院对商务部的内部机构的设置和人员编制的批复明确规定,商务部在对外谈判和国内协调的时候,使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办公室”的名义“对外开展工作”。姚坚说,根据国务院赋予商务部的职能,“商务部可以以两个名称开展工作,一个是商务部,一个是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办公室。这是有依据的。”

可查资料显示,早在2005年,商务部便成立“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办公室”,当时的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兼任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时任商务部部长助理、现任商务部副部长易小准则兼任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彼时,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办公室在2005年中欧、中美纺织品贸易磋商中发挥了作用,但2007年之后再无音讯。

此番“重设”国际贸易谈判代表,且规格高至“正部级”,缘由何在?

姚坚概括了三点:

首先,“这是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参与全球经济、参与国际经济贸易活动信心不断提高的表现。”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只有0.5%,去年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则已经达到了9.5%左右。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需要进一步加强与世贸规则的协调,进一步完善中国的开放理念和开放政策。

毛不易借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蒙贸易;结构;互补性

中国是人口大国,经济主体众多,对外贸易一般以劳动力输出为主,蒙古经济的发展依赖原材料开发和矿产资源开发,劳动力资源匮乏,因此,中国和蒙古的贸易关系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但双方贸易关系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蒙古由于人口、交通运输等条件限制过度依赖对外贸易,两国贸易结构较为单一,基础设施领域发展缓慢,进而制约了两国经贸发展,因此,分析中蒙贸易结构及其互补性对于发展两国的经济贸易关系,发展两国的政治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蒙贸易结构特征

1.中蒙贸易结构单一

以进出口现状看,中蒙贸易结构单一。蒙古国主要从中国进口工业制成品例如服装、塑料制品等,而蒙古国对中国出口主要是矿产原料及畜产品例如矿石、铜精粉及羊绒皮毛等。

2.蒙古国出口对中国的依存度强

中国已经连续多年成为蒙古国第一大贸易出口国,由于中国对外投资的增加,蒙古国对蒙中贸易出口也不断扩大。据2008-2010年的统计,中国大部分铜精粉来自蒙古国,并且其他矿产的出口额也呈增长趋向。相比较,中国出口产品价格低,运费也便宜,蒙古国从中国进口产品种类及数量逐年增加。

3.中蒙贸易中蒙古国对中国是顺差

蒙古国对外出口的80%是提供给中国,并且逐年有上升的趋势。虽然蒙古国一直以来对外贸易都是处于逆差的,但是中蒙双边贸易蒙古国是顺差,而且蒙古国的最大顺差来源国事中国。随着蒙古国经济发展,进口产品的结构彻底的变化。

二、中蒙贸易结构对比

1.出口资源方面对比

中国一直以来在制造业、农产品加工及纺织业方面存在比较优势,这就满足了蒙古国市场需求。蒙古国由于生产技术落后和经济方式粗放,主要靠进口工业成品,出口矿产、农业原料等产品。中蒙贸易结构互补性很强,虽然蒙古国自然矿产丰富,但生产技术落后、资金匮乏,导致自然资源的开采有一定难度。而我国矿产资源匮乏,但技术成熟,设备先进、资金充足,能够为蒙古提供资金和技术的支持,实现优势互补。

2.进口资源方面对比

中国从蒙古进口的主要是金属矿石、煤、石油等初级原材料商品。蒙古从中国进口的主要商品如服装、钢铁、纺织类制成品。中国以劳动密集型商品为主出口蒙古国;而蒙古出口到中国的大部分商品则是初级产品。这种贸易结构表现出中蒙贸易结构是有很强的互补性。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变及劳动力价值提高,中国对蒙古出口增长趋势可能会有所下降。

三、中蒙贸易互补性的分析

近年来中国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增大,中蒙双边贸易关系日渐紧密,中蒙贸易的发展有利于促进中国的地缘能源战略进一步实施。总体上中蒙贸易互补性较强,蒙古对中国出口的产品主要是原材料、矿产能源等初级产品,而中国出口的产品大多为劳动密集型产品,两国出口的产品都是本国市场所缺乏的,双边贸易满足两国的市场需求。

四、中蒙贸易关系中存在的制约因素

1.蒙古国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蒙古国由于人口稀少、劳动力不足、资金匮乏、基础设施落后、运输能力不足严重制约着本国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对外输出。蒙古国目前只有一条贯通南北的单线铁路及几条支线铁路这远远不能满足需要。而且当前的大部分投资项目分布在那些几乎没有铁路、公路交通省份,产品只能通过草原或简易公路运输出去,这使得大量矿产即使加工开采出来也很难运输出去。

2.蒙古国法律政策和人文环境充满不确定性

由于蒙古国现在正处在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时期,政治经济环境较差,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其经济投资发展,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例如,法制不完善现象严重;地方保护主义严重;规章和立法过程缺乏透明度,地区安全不稳定投资者望而却步,企业内部奖励机制不健全。

3.我国个别企业产品质量信誉问题

我国某些企业自身实力不足,在蒙古国市场存在不良竞争的行为扰乱当地市场秩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双方经贸的发展。部分商品由于监管不当存在质量问题,这引起当地消费者的担忧,特别是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此外,近几年由于部分中国人在蒙古经商、务工引起一些社会经济纠纷,部分蒙古人对中国产生排外情绪。

五、进一步扩大中蒙贸易合作的对策

1.根据双方需要制定长远战略

我国应根据自身的经济发展需要结合蒙古国的经济方针制定长远的双方经贸合作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的优势,扩大对蒙古国的劳务及技术输出,根据我国目前情况主要是人均自然资源短缺,矿产能源需求量大,需要把矿产资源和能源两方面作为双方贸易合作的主要内容。

2.规范企业行为,提高产品质量

企业在蒙古国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应该选择综合实力强企业信誉度高的企业进行合作,在蒙企业遵守蒙古法律,依法纳税,尊重当地风俗习惯,规范自身的言行,文明经商。同时,注重产品的质量,做让消费者放心的良心企业,不断树立自己品牌形象。

3.加强中蒙之间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

两个国家政治经济及文化等方面的因素都将影响两国经济贸易的发展经济贸易的发展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为促进中蒙贸易合作发展,中蒙双方应该多加强经济文化的交流增加双方的了解,提高双方信任度,创造友好的睦邻关系。

结语

中蒙两国长期贸易发展中可以了解到双方贸易结构单一,但互补性良好,中国为蒙古输出劳动力及技术,蒙古凭借原材料及矿业资源的优势扩大对中国出口。为促进中蒙贸易更好地发展,亟将调整优化中蒙贸易结构,发挥双方人力资源方面的优势。

参考文献:

毛不易借范文第5篇

美国认为,由于不平衡的根源是人民币币值过低,所以要通过人民币升值来解决这一问题。但升值未必能彻底解决贸易不平衡问题。就如上个世纪,日元升值也没有能够解决贸易不平衡问题。

其实,提高劳动力工资能够更有效地解决贸易不平衡问题。从应对国外要求的角度而言,中国最受诟病的是出口量过多、出口的货物太便宜。除了提升币值之外,提高劳动力工资同样可以提高中国出口货物的价格,从而削减出口。

不仅如此,人民币汇率放开过快会带来很多问题,而提高劳动力工资则可以给中国带来很多好处。

首先,提高劳动力工资有利于中国建立消费型社会。中国当前的情况是,极少部分的富人过度消费,而大多数人又消费不足。提高劳动力工资,可以拉动广大的消费不足人群去消费。相比之下,人民币升值只能使从美欧进口来的产品更便宜,而这些产品大多是高科技产品或奢侈品,往往都是富人消费的,因此只能促进已经过度消费的人群进一步过度消费,并不能拉动消费不足人群的消费。中国中产阶级规模太小,而穷人是没有能力消费的。参考亚洲四小龙、日本甚至欧美的经验,消费型社会的形成、中产阶级的培养都是通过劳动力工资的提高来实现的。

第二,提高劳动力工资符合中国当前政策目标。中国收入差异很大,是中国政府要解决的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劳动力工资是唯一的办法。

第三,提高劳动力工资是推动产业升级的必要因素。若不提高出口部门的劳动力工资,中国的产业升级永远不可能实现。为中国吸纳了大量外汇的,主要是外资在中国投资的出口企业。促使出口部门的劳动力工资提高,一方面可以提高出口成本,减少外汇的流入,另一方面有助于逼迫出口企业进行产业升级。

对外资出口企业而言,中国低廉的劳动力和土地成本已经使得他们足以获得丰厚的利润,因此它们根本没有动力去提高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力成本提高造成的压力,使得“亚洲四小龙”每10年左右实现一次产业升级。反观中国大陆,改革开放30年之后,珠江三角洲等地方也没有实现产业升级,这是说不过去的。中国当前的产业消耗了大量的能源、资源,制造了大量的污染,却并没有使社会真正获得利益。

总有一些既得利益者的声音说,如果中国的劳动力工资水平提高了,很多外资企业就会向劳动力成本更低的一些国家转移。其实不然。首先,当前劳动力工资提高的空间是很大的,也远远大于人民币升值的空间。提高劳动力工资,并不是猛然提高到不可接受的程度,而是逐渐提高的。其次,中国在交通等基础配套设施方面是具有优势的,一些国家确实拥有比中国更廉价的劳动力,但其配套设施跟不上去,所以多数外资并不会因此而离开中国。归根结底,中国的政策制定不能被既得利益者“绑架”。

第四,提高劳动力工资,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形象。通过提高劳动力工资,中国在直面贸易失衡问题的同时,才能提出不同于美国的解决方案,在这一问题上获得话语权、主动权。

那么,如何提高劳动力工资?

首先,国家要规定最低工资,并且切实实施下去。政府还要有明确的提高劳动力工资的计划。以日本为例,日本的劳动收入倍增计划,使得其以比欧美国家快得多的速度发展壮大了中产阶级。

第二,在劳资纠纷当中,政府的姿态要放正,不能站在资方一边。在劳动力工资的博弈当中,政府理应充当中性的角色,去协调劳资双方关系。但是在中国的一些地方,地方政府却似乎永远站在资方一边。现在资方之所以理直气壮地不给劳动力提高工资,就是因为强势的地方政府是站在他们背后的,这就使得这场博弈出现完全的失衡。

相关期刊更多

文学自由谈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天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新疆水利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新疆自治区水利厅;新疆水利学会

上海纺织科技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