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适合女生朗诵的诗歌

适合女生朗诵的诗歌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适合女生朗诵的诗歌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适合女生朗诵的诗歌

适合女生朗诵的诗歌范文第1篇

所以,诗歌教学应加强朗读,同时还应注意朗读不应只是教学的开始,而应贯穿于整个诗歌教学过程中,可以说诗歌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朗读。然而,当我们走入课堂,才发现在朗读的背后隐藏着许多令人困惑的问题。我们不妨重新聆听朗读,用“低碳”的理念审视当前的课堂,返璞归真,简约高效。

一、误入藕花深处:观――当下诗歌教学的“高耗”现象

现象一:没有目标的“乱读”。(《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片断)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是一首处于困难时,在受到挫折时,自己给自己鼓劲的诗。先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歌。

(学生自由朗读)

师:下面请同学来朗读。

(师先指名两位学生朗读后,再请一对同桌两人一起朗读)

师:读得不错。下面我们齐读一遍。

学生在教师的要求下,完成了对诗歌的朗读,表面上看学生的朗读能力在加强,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但一遍又一遍朗读的结果,最终只是强化了记忆,对作者的心灵却无丝毫触摸。这样天马行空的朗读方式无法让学生感受到字里行间所含的神韵。

反思一: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怎样为学生搭建可以快速进入文本的朗读阶梯呢?

现象二:没有感情发展的“傻读”。(《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片断)

师:诗歌中“不要悲伤,不要心急!”这一句应该怎样朗读?

生:应该读得缓慢、深沉、忧伤一些。

师:你尝试着读一读?

(学生试着读了一遍)

师:你读得太快了,没有突出重音,这句话中的“悲伤”和“心急”应该重读。再请一位同学朗读一遍。

(一位同学再读一遍,语速和重音都已经把握住了,但仍未读出感情。)

由此可见,学生的情感培养不是一触即发的,而是像一坛芳醇的绍兴黄酒一样,需要慢慢酝酿、发酵后才可以。正如诗歌中普希金彼时复杂的感情,仅仅从朗读技巧上指导是远远不够的。

反思二:课堂到底需要怎么样的情感渲染,才能使学生入情入境、读懂文章、理解作者、读出感情?

如此多的困惑,如此多的不解,一直萦绕在笔者心头。笔者也结合听课的体会反思,尝试教学《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让笔者切实感受到了针对不同的文章,选择合适的朗读推进。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片断)

学习活动一:读中悟、悟中读,走进美好的情感。

(多媒体课件播放朗诵,低沉而铿锵有力的音乐声萦绕教室)

师: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那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仍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同学们,让我们再听一遍,这次请大家边听边跟着朗诵。

(教室里响起了动人的朗诵声)

师:小诗的情感在哪一句?

生:最后几句吧。

师:对,让我们再一次充满深情地读最后一句。

(学生渐有表情,但速度较快)

师:我觉得对“亲切的怀恋”的处理不好,来,四个小组一组读一次,中间不要间断。

生:亲切的怀恋。

生:亲切的怀恋。

生:亲切的怀恋。

生:亲切的怀恋。

师:有的小组读得慢,有的小组读得快。到底该快还是该慢?

生:该慢。只有慢才能表现对未来充满信心,而现在是乐观的。

师:为什么只有慢才能表现这种乐观吗?快岂不是更能表达他对未来充满信心吗?

生:不。读得越慢越能表现出现在的坚强和对未来的信心,是在未来回忆现在时刻的人生财富。

师:说得真好!来,让我们用朗诵把现在的乐观和对未来的信心表达出来吧!

(学生极慢极慢地朗诵最后一句)

学生活动主要是朗诵,值得我们思考的是两个问题:一是理解主题的基础上朗读。基于这首诗主题容易理解,老师采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朗诵,以学生的口吻插入写作背景,学生边听边跟着朗读,整体感知文章;二是抓住重点指导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自行体验、思考,读中悟,悟中读。这节课老师抓住最后一节和重点词语“亲切的怀恋”朗读指导有重点、很自然,学生朗读也很自然,读出了诗人的坚强、乐观和对未来的信心。

有人说语文课不能缺少琅琅的读书声。笔者认为,这读,绝不是没有目的一遍又一遍的“傻读”,更不是一种形式,草草走过场,而是积极指导学生读出气势、读出理解、读出感情,真正达到读者与文章、读者与作者相融的美妙境界。

二、争渡,争渡:行――优质轻负、高效的“低碳”课堂

穿越现代诗歌教学的迷雾,立足朗读,实施诗歌“低碳”教学,走出“高耗低效”现象,这是语文教学的呼唤。如何优化“低碳”教学?笔者进行了思考,也进行了尝试,在咀嚼与回味的同时,也有如下启示。

(一)朗读的主导是教师

要让学生真正融入诗歌,触摸到诗人的心灵,关键还在于教师。教师要在课前做充分的准备,主要是吃透教材。只有从诗歌的语言文字入手,去挖掘诗歌内在的思想性,体会诗人倾注的感情,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使得语言训练和情感陶冶达到完美的结合。笔者在教学郭沫若《天上的街市》时,总共分为四个环节:1.听读,初步感知;2.朗读,体会感情;3.品读,把握感情;4.诵读,传达感情。

(教学片断)要学生品读诗歌,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把握诗的感情。

师:诗人用诗描绘着街市的画面,我们用诗去体会诗人情感。请同学们朗读全诗并用自己的话概括诗中画面的内容;说出作者的情感;表达读后的感受。思考后可以交流。

生:(自由朗读约三分钟,开始思考老师提出的要求并且有的开始小声交流讨论。)

师:现在,谁想首先展示一下你的悟性才华?三个问题可以自由选择:内容、情感、感受?

(生发言)

一生:我觉得郭沫若用街灯明星等景物组合起来的一幅图画很美丽,灯光星光交相辉映,很浪漫。

师 :对,很浪漫。这是诗人的气质,也是这首诗的情调。

又一生:诗人好像不喜欢地上的人或者事,而更喜欢天上这美丽的街市和那种无拘无束自由浪漫的生活。

师:你是从哪里读到的?

生继续:因为作者把天上描绘得这么美好,我想当时地上可能不是很美好吧,心里应该有些不高兴。

师:呵呵,你的理解很有道理。那当时的作者是怎样的情况呢?请看屏幕。

(介绍背景)

师:到这里,同学们觉得在朗读这首诗时应该把握怎样的感情基调呢?

生:把握美好、恬静、自在而又略带一丝忧郁的感情基调。

师:让我们用朗读来表达诗人的那份情绪吧!

(生齐读)

学生了解写作背景,知道了诗人正是为了表达那种对自由美好生活的渴望,才将美丽的憧憬寄托于天上。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感情又拓展了知识,无疑又增添了文章思想的厚度。而所有这些教学步骤和框架都是教师事先预设的,在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下,教学达到了一种拾级而上的态势,渐渐步入,从而叩击学生的心弦,达到琴瑟和鸣的妙境。

(二)朗读的主体是学生

课堂的生命力来自于学生,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只有让学生承担起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才能学有所得,学有所乐。笔者在指导《天上的街市》朗读时,就把对语言的赏、品、读全放给了学生。首先由学生品味语言、含英咀华,在反复品读的过程中,增加学生对文章理解的深度,为下一步激情朗读夯实基础;后通过背景资料来印证作者的现实境况,理解诗人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理想生活的追求。通过朗读诗歌来表达作者的这种心情,学生最终读懂了诗歌,读懂了作者,也读出了自己。整首诗就在学生反复的诵读中达到了完美的境界,同时又把一个完全可以自由呼吸的空间还给了学生。

朗读的结果是共鸣。学生感情的到来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学只有从学生的心灵起航,才能达到理想的境界。因此,在教学步骤的推进中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至关重要。(接着上文《天上的街市》,介绍背景后的品读片断)

师:同学们读得很不错,感悟深刻。是的,诗人正是为了表达那种对自由美好生活的渴望,才将美丽的憧憬寄托于天上。

生3:我的感受是,诗挺美的,诗的那种情境那种诗里的世界也很美,我们也喜欢这种自由美好的生活。

师:(笑)是吗?嗯,我也喜欢。那,大家呢?

生:喜欢!

师:是啊,向往自由与美好是每个人的权利也是每个人的追求。大家能这么想,那说明诗人在多年以前的情感与今天的我们共鸣了。让我们一起在婉转、悠扬、美妙的音乐中一边诵读,一边与诗人一起展开想象的翅膀,和牛郎织女结伴闲游在天上富饶的街市中,共同感受那自由、美满、幸福的星夜。

三、惊起一滩鸥鹭:品――诗歌的意境,作者的情感

品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诵读诗歌,品读能让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从而用自己的喜怒哀乐去触摸作者的感情脉搏,产生情感的共鸣,于是学生感情的潮水会在教师的推波助澜下,如“玉城雪岭际天而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可是很多教师在诗歌教学中更多的侧重于去赏析,逐字逐句地讲解,自以为讲透了,学生也就能够明白了。可是笔者相信,只有学生自己好好地品读了,学生才能真正领悟了诗歌的意境,作者的情感,甚至还能品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了。

(教学片段)品读艾青的诗歌《我爱这土地》,引起学生的共鸣,由诗歌进入历史之境,进入诗人之情,同样由诗歌进入自我之情,进入现实之境。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作者创作这首诗歌的历史背景,请同学们再次通过朗读来体会作者的心情,想像是作者刚刚创作完成后,自己在朗读。

生:朗读(一位女生)

师:你先说说你是怀着怎样的心情读的?

生:沉痛的心情。

师:大家听出来了吗?

生:(齐声)没有。

师:大家都说没有,沉痛的心情作者当然是有的,蛮遗憾的,你没有能读出来。你能告诉大家诗人为什么沉痛吗?

生:因为国土沦丧嘛!

师:那么,你能挑几句读吗,你觉得特别应该用沉痛的心情来朗读的句子?

生: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师:(另请一生)这会儿,你从这位女生的朗读中听出了沉痛的心情了吧?

生:有点,似乎还是太温柔了,好像并不能表现作者当时复杂的心情。

师:哦,看来你用词很准确嘛!一个“似乎”来批评同学,锋芒含而不露,的确过于温柔,如此温柔的语气只适合读其中的一句“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教师范读)你觉得作者的心情是“复杂”的?

生:是的,我怎么认为!

师:那先朗读,你把复杂的心情表现出来,要是同学们听出来了自然好,听不出来你再解释,如何?

生:(朗读)

生:(齐鼓掌)

师:我先说一个,我听出来了。“嘶哑的喉咙”,为什么不是嘹亮的,而是嘶哑的,因为歌唱的持久,歌唱的热烈,那是对土地炽热的爱。

师:同学们还听出什么来了?

生:还有愤怒。

师:为什么愤怒?

生:因为土地被暴风雨打击,就是被日本侵略者蹂躏。

师:说得好,那你读一下这三句!

生:(动情地读)

师:还能读出别的心情吗?

生:还有必胜的信心。

师:何以见得?

生:“黎明”一词看出来的。

师:真棒!可是凭什么就能得出必胜的结论呢?

生:(沉默)

师:我想请一个同学读“――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让学生反复地读,读出味道来,指导学生平静地朗读)

师:同学们,这就是必胜的理由。大家明白了吗?

有一个学生静静地站起来:老师,我读出来了,因为诗人原因为了土地献身,而且心情无比平静,义无反顾,毫不犹豫!

师:同学爱脚下的这片土地吗?也许时代不同了,但我们对它的感情不变,前些日子总理在记者会上引用了艾青两句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适合女生朗诵的诗歌范文第2篇

关键词:朗诵 情境训练 阶梯式教学

朗诵是通过有声语言对文学作品进行再创造的一门口语艺术。朗诵课程是实用性非常强的课程,在课程中如何去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际训练是课程应该解决的问题。情境教学,是朗诵课程中较好的教学手段,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在课程中找到学生的兴趣点,对课程内容加以融汇贯通,以增强教学效果。朗诵的情境教学可以从很多方面去探讨,为了让训练方法更有层次的递进,学生更容易掌握和接受,本文单从朗诵中的阶梯式教学来阐释情境教学,阶梯式教学方法即:从吐气――正音――态势――朗读训练。

一.气息训练中的情境教学。

气息训练对朗读起着关键作用,在朗读中,如果气息得不到很好的控制,会使声音听起来没有感染力。时间长了也会让朗读者嗓子容易沙哑。气息的速度、流量、压力的大小与声音的高低、强弱、长短以及共鸣情况都有直接关系。吐气练习是从声乐学中的发声练习演变而来,练习的过程教会学生们掌握一定的呼吸方法,学会运用气息发声和气息控制的方法(即横膈膜的呼吸方法),和发好共鸣音。发声练习是为了让语言听起来更具有感染力,让说话的人说话不会太吃力。教师在进行情境教学时先说明发音器官,让学生找准发音器官的位置。进行情境教学时可以不全规定在教室,而应该让学生在大自然外面,感受大自然的气息,更有利于发声训练。

1.呼吸训练。数数字法:深呼吸一口气,从1数到100,中间不换气。闻花香法:想象面前有一盆花,深深吸进香气,控制一会缓缓吐出。小狗呼吸法:学小狗哈气,中间不换气。吹灰尘法:想象桌面上有许多灰尘,感觉吸足一口气,缓缓向外吹气,吹气尽量保持均匀。

2.头腔音。让学生自己体会头腔发出来的声音,感受发音时振动的部位,老师可以跟学生说,发头腔音时像牛发“哞――哞”的音,头腔有振动感。老师示范,然后让学生练习。

3.胸腔音。让学生感受肺部的张力呼吸和发音。在胸腔鼓足一口气,发”Aa”的音,直上、直下、滑动练习。

4.腹腔音。深吸一口气,用手轻抚腹部,感受吸气时腹部鼓起。训练过程老师可以示范让学生感受,老师在学生中间指导。发音时徐徐呼出,腹部慢慢变回原型。

5.共鸣音。共鸣音是指胸腔、头腔、腹腔三腔合一的发音。整个感觉让学生体会练气功的方式,感受身体漂浮在太空,一股气流贯穿整个身体,发音时,像一条橡皮筋从头到脚扯住。

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让学生掌握发音的方法,训练好朗读的气息,使学生在朗读作品时掌握作品的抑扬顿挫,有效的控制作品中的轻重缓急,更能读出作品的情感和内涵。

二.正音训练中的情境教学。

朗读是用标准的普通话把无声语言变成有声语言的过程。一个人在朗读时发音准确才能正确传达作品的情感。正音训练是普通话训练当中的吐字归音训练,用来纠正普通话的正确发音。只有加强了普通话训练,才能更好的诠释文章的含义,增强内容对听众的渗透力。也就是对字头、字腹、字尾的完整处理过程。正确的发声要与正确的咬字、吐字相结合。通过字、声结合的练习来提高唇、齿、舌的灵活运用能力,使之更完美而生动地表现说话的情感和内容。

要求学生咬准字头,发响字腹,收准字尾。发音做到准确无误,加上共鸣音的发音,使听的人能正确理解朗诵者传达的情绪内容。

这里主要使用绕口令的方法进行训练。老师播放下载的语音资料,要求学生跟随练习。比如:

单韵母练习:坡上立着一只鹅,坡下就是一条河。宽宽的河,肥肥的鹅,鹅要过河,河要渡鹅不知是鹅过河,还是河渡鹅?

复韵母练习:出南门,走六步,见着六叔和六舅,叫声六叔和六舅,借我六斗六升好绿豆;过了秋,打了豆,还我六叔六舅六十六斗六升好绿豆。

唇音练习:粉红墙上画凤凰,红凤凰,粉凤凰,粉红凤凰,花凤凰。

舌尖中音练习:你会炖炖冻豆腐,你来炖我的炖冻豆腐;你不会炖炖冻豆腐,别胡炖乱炖炖坏了我的炖冻豆腐。

舌根音、舌面音练习:七加一,再减一,加完减完等于几?七加一,再减一,加完减完还是七。

翘舌音、平舌音、练习:师部司令部指示:四团十连石连长带四十人在十日四时四十四分按时到达师部司令部,师长召开誓师大会。

石狮寺前有四十四个石狮子,寺前树上结了四十四个涩柿子,四十四个石狮子不吃四十四个涩柿子,四十四个涩柿子倒吃四十四个石狮子。

通过绕口令的唇舌配合,可以提高学生的唇舌灵活性。从而改变学生原有的不正确的发音,起到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的效果。

三.态势训练中的情境教学。

态势语是指朗诵当中的肢体、眼神、表情等。西方语言学家20世纪70年代的研究结果证明:人们交谈时,只有35%的信息是单纯通过语言表达的,其余65%的信息则是通过态势语表达的。在朗诵中,态势语能够增强作品的感染力,而且让朗诵者更容易进入情绪,更好的表达作品内容。

态势训练主要分为这几种:

1.体态训练。身体的动作可以反映内心语言。在朗诵中,每一个身体动作都能够表达朗诵词中没有的东西。在这个训练中,老师站在讲台上示范,同时播放录像给学生观看,比如《超级演说家》、《我是演说家》、《开讲了》、《新年诗会》等演讲和朗诵节目给学生观看模仿。要求学生从这几个方面去学习:

(1)站姿:男生跟女生的站姿不同,男生双脚可稍微分开站立,两手自然下垂。女生双脚并拢或站丁字步舞台姿势。双肩展开,抬头收腹。

(2)走姿:主要体现在上下台,走时应抬头挺胸,走的步伐要自然大方,脸部朝向观众,眼神柔和,面带微笑。站定之后不能随便走动,以免让观众看得眼花缭乱,扰乱视听,影响欣赏效果。学生可以互相观察相互提醒。

(3)手势:按活动区域划分,手势可分为上区手势、中区手势、下区手势。上区手势在肩部以上,主要表示的是理想、希望、喜悦和祝贺等。中区手势在肩部以下腰部以上,主要表示的是平和的情绪。下区手势在腰部以下,主要表示憎恶、鄙视、反对、批判和失望等。老师可示范或放ppt让学生学习,并配上相应的朗读材料,让学生配合手势练习。

如:朗诵同志的《囚歌》,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中区)(冷眼相看)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中区)

一个声音高叫着:(J上区)(嘲讽)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K)下区(诱惑)

我渴望自由,()(中区)

但我深深地知道――(中区)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上区)(蔑视、愤慨、反击)

我希望有一天(中区)

地下的烈火,(稍向上扬)(语意未完)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下区)(毫不犹豫)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上区)(沉着、坚毅、充满自信)

2.表情训练。表情训练是指人脸部反映的喜怒哀乐,通过这些面部表情反映朗诵的内容。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人的情感和内心世界都可以通过表情反映出来。光是人的笑就可以分为:微笑、傻笑、大笑、冷笑、奸笑、假笑、狂笑、嘲笑等。我们可以通过训练这几部分来进行表情训练。

(1)眼神。多角度眼神训练:让学生练习纵向、横向、交叉的眼神。眼神以平直落向最后一排观众的头顶为最佳。前视法、环视法、虚视法、点视法、侧视法、闭目法、仰视法和俯视法的眼神训练。将学生逐个挑上台进行感受练习,纠正学生的不良眼神。

(2)表情。主要让学生练习微笑、悲伤,这两个表情是朗诵中使用的最多的表情。通过朗读文章或诗词来练习,并指出学生的表情够不够真诚。指导学生每天照镜子练习,自我检测。如:

沉痛、悲伤的情绪:灵车缓缓地前进,牵动着千万人的心。许多人在人行道上追着灵车跑。人们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可是灵车渐渐地远去了,最后消失在苍茫的夜色中了。人们还是面向灵车开去的方向,静静地站着,站着,好像在等待回来。《十里长街送总理》

轻柔,欢快的情绪:我愿意是急流,是山里的小河, 在崎岖的路上、岩石上经过……只要我的爱人,是一条小鱼,在我的浪花中,快乐地游来游去。《我愿意是急流》

3.装扮训练。朗诵的整体造型,是给观众留下的第一印象,因此要格外重视。装扮训练是指对学生朗诵时的着装、发型、面部修饰等进行统一指导。进行装扮训练可以通过举行朗诵比赛的方式挑一些同学进行榜样训练。

在朗诵的穿着方面,必要时可以穿礼服,但不宜过于暴露。一般情况下,朗诵的穿着宜与朗诵者的年龄相符,学生应突出学生清纯活泼的气质,不宜穿着过于老气的服饰。朗诵古诗词、古文时可以着旗袍或古装,可以增加朗诵气氛,让听众迅速进入角色。在色彩上也要遵循国际上的“TPO”原则和三色原则,根据时间、地点、对象选择合适的服装。发型上,长发的学生在朗诵时一定要束发,否则给人轻浮不可信的感觉。面部一定要化妆,表示对听众的尊重,但不宜化浓妆。

穿着方面可以带学生去商场给学生搭配好合适自己的朗诵风格衣服,还可以指导学生佩戴丝巾,做发型,给学生化妆等,让学生有实际操作的情境空间。

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能够准确的把握朗诵词语表达出来的意思,并根据作品不同的思想感情展现不一样的意境,是朗读作品上的锦上添花。

四.朗读训练中的情境教学。

朗读训练不是单纯的照念字词句,它要求朗读者通过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作品表达的情感进行深入的感受、体味然后有感而发,运用有声语言的各种表达技巧,准确、形象、生动的表达出应有的情感。只有能很好的朗诵别人的作品,才更能通过理论作品的训练,写出自己的优秀的作品,进行再创作。在练习完上面所有的步骤之后,最后对学生进行朗诵的情境教学。

1.根据个人特点选择朗诵材料。通过前面三个步骤的训练,已经能充分掌握学生的音色条件、普通话水平、个人性格等。老师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为他们找到适合读的作品。通常女孩子比较容易读的好的作品有:李清照的词、柳永的词、舒婷的诗等;男孩子比较容易读的好的作品有徐志摩的诗、李白的诗、杜甫的诗等。

徐志摩的《雪花的快乐》适合比较轻柔的男生或者女生读,音色柔美纯净,更能突出雪花的轻盈和美丽。情境训练中,老师找好适合朗读的音乐,指导学生进行配乐朗诵。

2.理解朗诵作品。选择好合适的文本之后,要对文本进行分析和理解。首先扫清字词障碍,搞清楚文中的字词、字音、字义;其次查清楚文本的写作背景,作者的基本资料、写作心境。老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自己查清楚,以抽查和提问的方式来检验。比如说岳飞的《满江红》,弄清楚作者的写作时代背景,作者的角色,写词时作者的心境等,就能感同身受,读出词中的悲愤和岳飞扫荡敌寇、还我河山的坚定意志和必胜信念。

3.训练朗诵技巧。朗诵技巧有停顿、重音、语速、语调。

(1)停顿可以用节拍器来进行情境练习。节拍器是声乐练习中经常使用的东西,在训练时,前面几次,到了该停顿的地方,老师使用节拍器提醒学生。只要形成习惯,学生就很容易掌握停顿的地方。语法停顿只要把握好每个标点符号停顿的时间就能朗读好作品。一般规律是:句号、问号、感叹号、省略号停顿略长;分号、破折号、连接号的停顿时间稍短;逗号、顿号的停顿时间相对短些。强调停顿,学生可以根据文本内容的需要人为停顿。例如:这里就是1935年中国工农时走过的地方,叫它“水草地”。这句中的“这里”“它”后面需要停顿,以强调要说明的地方。

(2)重音也可以用敲击乐器来提醒学生,到了重音的地方,老师可轻敲提醒。语法重音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只要把句子中的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按重音处理就可以读好文章中的抑扬顿挫。还有一些需要强调重音的,老师不需要特别提醒,学生可按自己的意志处理。

(3)语速的掌握应该根据文本的基调。在这里的情境教学建议使用背景音乐,老师事先找好适合文本的背景音乐,古诗词,建议使用古筝、古琴、笛子的纯音乐;现代诗歌散文等建议使用钢琴和交响乐。气氛轻松、节奏明快的句子朗读速度就比较快;气氛压抑、悲壮沉闷的句子朗读速度就应该比较缓慢。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的“若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这一段使用稍快的语速可以体现出作者的情辞激昂和超脱的心境。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这段使用稍慢的语速可以衬托作者忧国忧民的感伤和爱国情怀。

(4)语调练习适合用对话或分角色朗读来训练。可以进行这样的对话练习:

甲:嗨!这不是王威吗?()

乙:请问你是?()

甲:你不认识我啦?()你小学同学李强啊!()

乙:哎呀!李强,你看我这记性!()

还可以加些平调和曲折调的内容来进行练习。

朗读训练是综合训练,通过最后一步朗读训练,可以将前面三部门的内容结合起来,对朗诵者进行指导,朗诵者也能从每一部的训练中得到经验,从而使朗诵的作品更有感染力。

参考文献

1.《演讲与口才实训教材》.王秋梅 张艳辉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3

2.《朗读美学》.张颂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11

3.《朗读学》.张颂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10

适合女生朗诵的诗歌范文第3篇

2.能借助具体事物认识诗歌中逗号、句号和省略号,能联系生活仿照诗歌的句式说说与这些标点相似的其他事物。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节奏和情趣。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巩固字词

1.揭示课题。瞧,这只青蛙特别厉害,它还会写诗呢!今天华老师再带小朋友去青蛙写诗的现场瞧一瞧,看看到底怎么回事?让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诗歌——《青蛙写诗》。

2.复习词语:写诗、雨点儿、要、过来、一串水珠、可以、给、当心、我们、成了。

【教学点评】

识字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本环节的巩固识字先是以“到青蛙写诗的现场瞧一瞧”这一情境创设为兴趣点,巧妙导入新课;接着以“青蛙跳降落伞、青蛙过河”等游戏形式,引领学生趣味认读已学词语;最后,再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词认字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识字学习活动中来。这样的多形式的识字活动,可以有效提高识字效果,落实识字这一核心目标。

二、感受诗歌,聚焦标点

(一)呈现无标点诗,激发阅读期待

过渡:谢谢小朋友们,青蛙终于回到了家。你们看!它已经在美丽的池塘、碧绿的荷叶上蹲着了。你听!这是什么声音?(播放雨声)

1.字串识字——“形趣”

(1)是呀!这是雨点儿的声音。(出示“点”)

(2)你是怎么记住“点”的呢?(本义为细小的黑色的斑痕,原来写成:點)

(3)认识新偏旁,并拓展识字。(四点底一般与火有关,如热、熊、烈、烹、煮、蒸等)

【教学点评】

识字教学应根据每个生字的构字特点,努力做到音形义各有侧重,抓住每个生字的重难点选择不同的识字方法进行教学。这样既可以变枯燥为有趣,又增强了识字教学的有效性。该环节中,引入生字“点”的教学,教师通过“随文识字”的方式,让孩子自主识记,认识新的部首“灬”,再通过“字串识字”的方式拓展识字,引出“灬”表示的意思,让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到汉字的科学性和趣味性。

2.朗读练习——“雨趣”

出示:下雨了,雨点儿淅沥沥,沙啦啦。雨点的声音怎么样?美美地读一读吧!

哇!好可爱的小雨点儿啊。小朋友,如果你是青蛙,想想雨点儿落到了你的身上,你会是什么感觉?这么开心,心情那么美,难怪青蛙开心的喊着:我要写诗啦!

3.无标点诗——“无趣”

出示无标点诗:“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

读一读有什么感受?你发现了什么?(没有标点符号)这样的诗,读起来——累、烦。

【教学点评】

阅读教学其实就是教师、学生、文本、编者之间的对话过程。本环节教师主要通过“情境再现”和“体察感悟”的方法,引领学生朗读感受雨声的美妙和青蛙想写诗的愉悦之情。学生通过朗读,感受雨天的美。然后教师把改编过的青蛙那首无标点的诗呈现在学生面前,接着再通过朗读的方式,感受无标点诗的无趣与乏味,为下文“谁来帮忙”导学问题的创设埋下伏笔,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同时,为后文与有标点的“青蛙诗作”对比阅读做好了铺垫,此设计可谓是匠心独具。

(二)出现有标点诗,识认标点符号

1.整体感知,获取信息

(1)它的好朋友听见了,决定出来帮帮小青蛙,都有谁来帮助了青蛙?让我们到课文中去看一看吧。

(2)随着学生的汇报,在黑板上分别贴出蝌蚪、水泡泡、水珠的图片,认读相关词语。

【教学点评】

此环节着眼于整体,既是对诗歌人物信息的提取,又是在语境中识认生字新词的绝佳机会。另外,图片的张贴给人以形象直观之感,童趣童味十足,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借助图片,引出标点

(1)逗号。这么多热心的朋友来帮忙了,那它们都帮了什么忙呢?你能找到小蝌蚪说的话给大家读一读吗?(出示:“我来给你当个小逗号”和“逗号“图片)

(2)句号。看到小蝌蚪这么热心地帮助小青蛙,我们的水泡泡也急着出来帮忙了。水泡泡帮了什么忙呀?(出示:“我能当个小句号”和“句号“图片)

(3)省略号。字理识字——“串”。小朋友们,青蛙看到两个好朋友来帮它,它已经乐坏了。不过还有一个好朋友也来了。它是谁呢?为什么不说一个水珠?你们看!这是谁?出示“串”,认读“串”字,说说哪些物体也是一串一串的。(一串项链、一串珍珠、一串葡萄、一串铜钱)

识认标点“……”。一串水珠说:“我们可以当省略号。”省略号到底长什么样呢?(出示省略号图片)

3.回归整体,再识标点

(1)比较异同:咦,他们哪里长得像呀?

小蝌蚪和逗号:圆圆的脑袋,小小的尾巴。

小水珠和句号:圆圆的,小小的。

一串水珠和省略号:圆圆的,排成一排,有六个点。

(2)对话朗读。这些来帮助青蛙的朋友都来了,让我们用美美的声音,再读一读这三个朋友说的话吧!

(3)小结提升。真好!在小蝌蚪、水泡泡和一串水珠的帮助下,青蛙的诗终于写成了。这三位好朋友呀,都是来自一个大家族的,这个大家族就叫做——标点符号。(教师板书)

【教学点评】

此环节中,教师用“有哪些好朋友来帮助青蛙?”“它们是怎样帮忙的?”这两个问题来激发学生阅读的期待,并在具体的语境中,借助生活中的事物引领学生形象直观地认识三个标点符号。在识字教学“串”时,教师又通过古字的演变,让学生再一次直观地感受到汉字的有趣。拓展练习说话“一串( )”时,教师还充分利用孩子的生活经验,在注重教给孩子识字方法的同时,努力做到了识认和运用相结合,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三)前后呼应,感受带标点的诗的美妙

过渡:你们看,有了标点符号的帮助,青蛙的诗变了。

1.对比发现,呼应开头,圈画标点

(1)再次出示无标点诗:“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

出示改过的有标点的诗:“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

(2)动笔圈画,语境识认。这两句诗有什么不一样?看看你在下面这首诗里见到了谁?用铅笔把它们圈出来。

2.根据标点,读出节奏,感受美感

(1)读出节奏。生自由读诗、齐读、男女生读。

(2)配乐朗读。池塘边的风景这么美好,小伙伴们这么热心,青蛙的诗终于写成了。它高兴极了!我们也为它感到高兴,让我们再一起开心地读一读这首诗歌吧。(配乐看书朗读全诗)

【教学点评】

本环节把课始“无标点”与课末“有标点”的诗进行比较,让学生圈一圈新认识的逗号和句号,再读一读有逗号和句号的“青蛙诗”,在强烈的对比中,引领学生在朗读中感受“有标点”诗的节奏感和情趣味,再一次在语境中识认标点符号,感受逗号和句号的神奇作用,可谓一箭双雕。

三、比较异同,书写生字

(一)观察字形,比较异同。出示:“雨”和“们”,比较结构、横折钩笔画的宽窄和关键笔画的位置。

(二)教师范写,学生试写。

(三)展示书写,指出优劣。教师用投影把学生的现场作业展示给大家看,引导学生观察和评价笔画的宽窄、位置的高低等,并进行书写修正。

【教学点评】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提出:“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这一教学设计的最后环节,较好地落实了课标每天10分钟随堂练习的要求。另外,教师让学生仔细观察字形,比较两字关键笔画的宽窄和位置的异同,既整合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率,又发展了学生的观察和思辨能力。

【总评】

《青蛙写诗》是部编本语文教材小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首儿童诗。本教学设计围绕“语用”这一核心学科素养理念进行,紧紧抓住儿童诗的文体特征和低年级识字这一重点,采用聚焦标点、首尾呼应、分步识字的方式设计教学流程,本设计目标定位准确、学习主线清晰、教学层次分明、教学方式直观形象,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特别是识字、标点、朗读这些“语用”点的习练设计,巧妙地融合在情境创设之中,做到情、学、练、用四者相结合,使一年级学生学得有滋有味,学有所获。本教学特色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情境导“趣”,即学即练

部编本一年级上册教材要求会认字300个,会写字100个。识字教学是一年级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一年级上册教学的难点之一,更是语文学科“语用”点的重要落实项目。对于刚从“玩童”到“学童”转换的一年级新生来说,如何创设有趣的情境,引领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会常用偏旁部首、会读会认高频字词、正确书写生字等,显得尤其重要。本设计的识字教学贯穿了整堂课的是始终,注重在语境中识字,采用字串拓展、古字探源、比较探究等方式,引领学生趣味识字、科学识字、系统识字,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雨声中感受“点”,拓展新部首。在“点”的教学中,华老师采用了静听大自然雨声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了淅沥沥/沙啦啦的雨声犹如一曲直抵心灵的美妙音乐。这样动听而让人陶醉的,到底是什么声音呢?在如此唯美的情境里,自然而然地引出“点”的教学。在教学中,儿化音的进一步强化、新部首“四点底”的识认以及热、蒸、烈、熊等与“火”有关的带有四点底字的拓展学习,还有“点”的引申义“点心、点火、点头、点名”等新朋友的识认,均采用图文结合和以一带串的方式让学生学得妙趣横生。最后再回归文本,引领学生美美地读出雨点的动听美妙。至此,学生对“点”以及“四点底”汉字系统的科学识认就在雨点的美妙声音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了。

(二)图片中识认“串”,习练数量词。如果说“点”的教学是伴着音乐声进行的,那么“串”的教学则采用“探源古字”和“联系生活”的方法识认。教师通过“生活中,你见到过的哪些东西也是一串一串的?”和“为什么说水珠是一串串的?”两大问题的指向,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并通过观看图片和数一数水珠、省略号的数量等方式,引领学生对“串”的本义进行理解。最后再通过“一串”这一数量词与具体事物的搭配填写练习,把“串”和数量词的教学落到了实处。

(三)对比中关注“?”,书写新字形。一直以来,很多教师对学生字形的书写指导,宽泛者、平移者有之,面面俱到、不着边际者也为数不少,在字与字之间寻求相似点的更是少之又少。部编本语文教材的写字教学又是随文编写的,因此写字的系统性相对来说比较缺乏。如何在现有教材汉字书写体例中,寻找字与字之间的联系,在比较异同中,发现字形结构、笔画长短和位置高低,是非常值得我们探究的问题。本设计中的“雨”和“们”两字的教学就采用在对比中关注“?”书写的异同这一教学方式,引领学生把握同一笔画在不同字中的不同写法,让学生既学习了新字形的书写,又发展了观察和思考力,可谓一举多得。

二、问题导“学”,有呼有应

认知逗号和句号,是本教学的“语用”点的另一大重点学习项目。本设计以识认标点的系列问题为导学主线,同时引出识字和朗读教学,可以说是匠心独具。其问题导学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问题一:埋下伏笔,激发期待。“没有标点符号的‘青蛙诗’读起来怎么样?”此问题的抛出既是对学生阅读期待的激发,又为后文“青蛙诗”标点的出现和作用的领会埋下伏笔。感受了无标点诗的无序无趣后,“这样的诗读起来又累又乱,这可怎么办呢?瞧!谁来帮忙了?”问题的呈现,无疑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寻找答案的满心期待,为顺利获取文本的重要信息和引领学生圈划诗歌中出现的蝌蚪、水珠和一串水泡等奠定了基础。

问题二:获取信息,识认标点。接下来的“怎样帮忙,怎么说的?”这一导学问题直接指向本文学习的重点内容——逗号、句号和省略号的学习。学生读文寻找相关诗句,教师相机贴出带有这些标点的剪贴画,信息的获取和标点符号的直观识认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初识这些标点,还与它们长得像的具体事物进行比较,通过它们哪里长得像的问题导引,引领学生出现逗号和小蝌蚪,一串水珠和省略号之间的相似点。这样的标点识认一开始就给学生的正确的引领,学生在以后的标点书写中,就会规范起来。

问题三:学会运用,对比朗读。识认了标点,还要在语境中加以运用,这样才能真正内化于学生的心中。部编本教材在课后习题中就专门设计了让学生圈出青蛙写的诗里的逗号和句号这样的习题。华老师结合课后习题用“逗号和句号是怎么帮忙的,到青蛙写的诗里去圈一圈吧!”的问题导引和“有了逗号和句号的帮忙,青蛙诗变得怎么样了”的对比朗读等方式,让学生在富有节奏的诗歌朗读中,真切感受到标点符号带来的神奇作用。

三、文体导“法”,入情入境

文体意识是语用的重要体现,不同的文体文本的表达规律是不同的,当然所采取的教学方式也各不相同。《青蛙写诗》是一首轻快、活泼的儿童诗,根据儿歌的文体特征和本文的写作特色,本教学设计采用了以下教学策略,较好地带领学生进入了诗歌营造的情境和抒发的情感中。

(一)诗歌的“首尾照应”与教学的“前后呼应”。本诗歌共有五个小节。诗歌首尾两个小节都写青蛙写诗,生动地描绘了青蛙在下雨天“呱呱”地如作诗般一样鸣叫的情景。因此,本教学的设计,就紧紧扣住这一文本特点,把课始的无标点诗和课末的有标点诗进行了前呼后应,让学生真切感受有标点诗和无标点诗的鲜明对比。

(二)诗歌的“循环反复”与教学的“重点聚焦”。在诗歌中间三个小节中,作者张秋生形象地将小蝌蚪、水泡泡和一串水珠比作了诗歌中的逗号、句号、省略号,读来让人浮想联翩。而这三个小节的写法,作者采用的是循环反复的表现手法,读起来非常有节奏感。教师依据这一写作手法,把教学设计的聚焦点放在各小节不同的文字表达上,关注了不同人物的不同语言,也关注了不同标点的不同形状。

(三)诗歌的“童真童趣”与教学的“形象直观”。儿童诗充满童真童趣,想象奇特,节奏轻快,情感强烈,画面清新,给人以无限的美感。《青蛙写诗》就是一首充满童趣的文学作品。本教学针对文本的这一特点,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式,并用充满童趣童趣的教师语言,引领学生在极富情趣的画面中不知不觉地领略了诗歌的浓浓情趣。

适合女生朗诵的诗歌范文第4篇

“现在把你们的《学生评价手册》发给你们,你们爱找哪位老师写就找哪位老师――唉,我终于可以轻松点了,这种好政策怎么不早点推行呢。”班主任李老头的口气好像他卸下了多沉的包袱似的。平心而论,我认为他的评语一点儿也不需要费神,例如:

“你是一个遵纪守法的学生”――晕,像我们这种重点学校,有几个不遵纪守法的?

“不迟到,不早退”――迟到?迟到一次罚做清洁一周,谁傻呀!早退?不到放学时间门房师傅压根不会放行,谁早退得了?

“你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爱护公物,有上进心”――貌似这种话适用于全班。

“对待工作认真负责,是老师的好帮手”――凡是班干部之类的,肯定有这么一句。

最后再提点诸如“自信一些”“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的“希望”,就“圆满”结束评语了。

这种极具广泛性与兼容性的评语至于弄得像负担一样么?无非是抄写费点时间。当然,如果学校允许粘贴打印稿那就更方便了,只用重新输入学生姓名,保存的内容可以用于每一届学生呢!

“当然,如果实在没老师愿意帮你写,你还是拿给我,我责无旁贷,班主任嘛,没办法。”李老头揶揄全班道。

“切――”我们对他的“鄙视”群起攻之。这个狡猾的李老头,分明在用激将法,他巴不得一本都不写吧,是不是数学老师都不喜欢这种文字性的工作?

不一会儿,班长和几个人一起走上讲台:“李老师,我还是想让你写评语。”“我也是。”“我也是。”“还有我。”李老头盯着他们,“小子们,生怕我轻松了是吧,没良心。”“不是不是,喜欢你,愿意让你写。”他们偷笑着走下讲台,《手册》又回到了讲桌上。

“评语嘛,谁写都一样,写出来不都是大同小异,何苦还找其他老师写。”“万一没一个找李老头写,他会不会有失落感?所以我们要照顾老人家的心情嘛。”“向李老头表明我们的忠心。”

那些让李老头写评语的人私下调侃着。

课后,不少人拿着《手册》走进不同办公室,我准备先观望。

很快,消息传来:

物理吕老师婉拒:与你们相处才3个多月,了解还不够全面,下学期吧。这话也有道理,初二才开的物理课,大家接触的时间不长,的确有些为难人家。于是大家退出物理办公室。

拥进外语办公室,万老师拒绝得比较直接:我们班的我都希望他们全找科任老师写,高抬贵手,别给我找事做了。万老师是另一个班的班主任,教两个班的课,还兼教导处的工作,每天都忙得风风火火,看着他疲惫的模样,大家确实不忍心再给他添麻烦。

去找语文周老师写的回来也不轻松:得订期末预期分数――起步分96。(满分120)“啊,这么高呀。”有人哀叹。“那订了分没达到怎么办?”有人问。“为班级图书角捐新杂志一本。”哦,这样呀。天下果真没有免费的午餐。“还是拿给李老头吧,免费的。”“只是现在再去找他写,怎么感觉有点‘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味儿?”

呵,就这曾经让人觉得无足轻重,一扫而过的评语,在学校此次的改革中居然有些一波三折起来。

第二天,在周老师那儿签了“订分协议”的几本《手册》被人带回了教室。

“要么拼上96分,要么准备新书――还好,一本杂志也就6元左右。”说这话的也不知是安慰《手册》主人还是鼓励他们。

《手册》主人们表情复杂地翻开《手册》。

“嚯――”《手册》主人轻叹一声,表情是突转的惊喜,目光又从头开始阅读。

咋回事?至于嘛?旁边几个脑袋立即凑了上去。

你让我想到“果粒橙”,有着阳光的颜色,也有“内涵”。我欣赏你的求知欲,也喜欢你的好奇心,它最初带来的或许只是纯粹的快乐,但在这求索的旅程中坚持、沉淀下来的就是从容不迫的人生智慧。保持这美好的品质吧,它能让你“直挂云帆济沧海”。

有一点我不得不提醒你,你的字有“龙飞凤舞”的趋势,为了老师的视力健康,请走“稳重”路线。

哇,凑在一起的脑袋抬起来,彼此传递着赞叹的眼神:评语居然可以写成这样!

大家又去围观另外几本语文办公室拿回的《手册》,每本都针对《手册》主人特点行文,或婉约,或幽默,或沉稳,或清丽……毫无雷同。语文老师,与众不同!一群人抓起《手册》就往语文办公室冲。

看着蝗虫一样“飞”来的学生,周老师吃了一惊,“干吗呢,欺负我啊,凭什么我写这么多?”“不是不是,崇拜你的文采,所以特来请你写。”有人反应够快,小马屁拍得不错。“嗤――不吃这一套。”她不屑地把脸侧向一边,作嗤之以鼻状。

大家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

“求求你了,我们自愿订分,周老师,你最好了,帮我们写吧。”有人撒娇。“是啊,你最好了,求你了。”不少人跟着附和。“求我?”她眼睛一亮,“求我就用行动打动我。订分已是过去时,Out了,现在规定:谁打动我我帮谁写。”她宣布。

这――大家有些迟疑。

“我怎么这么聪明呢。”她得意地笑了,“散了散了,去想办法打动我去,首先申明,一律得是非物质的。”她冲我们挥挥手。

我们只得退出办公室。那些昨天订了分的看我们垂头丧气地回教室,个个庆幸得跟捡了金元宝似的。

中午,大家集思广益:

“非物质,言外之意就是不能使用她喜欢的冰淇林、巧克力之类的小恩小惠。用什么呢?”

冥思苦想中。

呃,有了。灵光一现,我有主意了!“诗歌,用自创诗歌打动她!”我兴奋地说。“好主意,好主意。绝句律诗咱写不出来,现代诗歌还是能凑出来的嘛。写好后再朗诵给她听,多有诚意!”肥龙马上响应我。我俩虽不是知己,但此时却心有灵犀。

旁边的人似乎不太看好咱俩,以看热闹的心态持观望状。我和肥龙拿出纸笔开始创作。

“主题写――”我征求意见。“赞美她,夸奖她。”肥龙回答。正合我意。“流派――婉约?豪放?”我问。“豪放,直抒胸臆。”他回答。

咱俩想法高度统一,刷刷刷,诗的雏形出来了:

啊――

美丽的、善良的、可爱的周老师呀

我们对你的敬仰

如滔滔江水绵延不绝

你深厚的学识让我们钦佩

你风趣的语言让我们着迷

你璀璨的笑容宛如天上明星

周老师看看我们吧

我们可怜巴巴的眼神充满期待

就帮忙写《手册》吧

写完了,大家起哄似的拍手叫好,又帮我和肥龙排练了两遍,就催我俩赶快去办公室。

办公室,周老师正在剥橘子。我俩表明来意,她饶有兴趣地点头。我和肥龙并排站定,挺挺身子、清清嗓子,开始朗诵……她边听边一瓣一瓣往嘴里送橘子。朗诵完毕,她张着嘴似笑非笑地盯着我俩。

“哎哟哟,牙都要酸掉了!”她说。我俩彼此对望一下,不知怎么回答。“刚才我那句话是什么修辞手法来着?”她问。“一语双关。”我俩老老实实回答。她瞅瞅我的脸,又瞅瞅肥龙的脸,“行,孺子可教也。拿来吧。”耶,我和肥龙欢天喜地跑回教室拿《手册》。

教室里的人看我们凯旋,纷纷开始找搭档炮制诗歌。

“老师,待会儿你会听到更多的诗。”我把《手册》送给她时套近乎道。“传我的口谕: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值得肯定,我不接受后面的邯郸学步。告诉他们,打动我得有创意。”

呜,听了她的话,我都替那些正洋洋洒洒写诗的人哀叹。

大家听了我带回的“口谕”,纷纷停笔,又围在一起群策群力。虽然大家嘴上对花样百出的周老师有所抱怨,但看得出,对这种有创意的挑战大家还是表现出了小兴奋。

“我们那蹩脚的诗之所以能打动她,并非马屁拍得好,而在于我们投其所好――她是教语文的。”我总结。

“嗯,得按你们的思路行事。只是,我原想为她演奏二胡的,可这和语文好像不沾边。”班级“二胡公子”面露难色。

这句话点醒了我:“慢着慢着,下单元有篇课文不是叫《二泉映月》吗,你可以建议她,那节课由你先演奏此曲帮她导入课文呀,多现场,多鲜活!”

此话得到大家的赞同。

“把我也给捎上吧,啊?”说此话的是“小提琴王子”。二胡配小提琴?二胡公子想了想,爽快地答应了,“行,都是弦乐器,来次中西合璧。”

大家的思路似乎瞬间被激活了。

“我有主意了!不是学了《陋室铭》吗,我就仿写篇《学校铭》――校不在大,育才则名;师不在多,精英则灵……哇,我太有才了。别效仿我啊,这是我的专利。”此人乐得脸跟朵牡丹花似的。

“那我也有了。课文有冰心的《说几句爱海的孩子气的话》,我就写篇《说几句爱山的孩子气的话》,与冰心前辈辩论一番。”

“我原创一则高质量的拜年短信给老师备用。”

“我给她讲故事,关于我自己的真实故事。”

“晕,你不是想自曝隐私打动她吧?”有人打趣。

“去你的!只是突然有了讲述的欲望罢了。”这位女生有点害羞地笑了。

“那我回去让我爷爷教我写五言或七言绝句得了。”

……

大家七嘴八舌,讨论得沸沸扬扬,仿佛这变成了一项趣味性活动。

我把大家的想法列成清单拿给周老师过目,她毫不吝惜地夸赞了我们:

“太有才了你们。所以啊,只要花心思,什么事办不好啊!”

哇塞,过关了!大家击掌庆贺。

适合女生朗诵的诗歌范文第5篇

在中学生的学习科目中,语文是基础学科中的基础,其重要性无须赘言,作为语文老师任重道远,而提高语文成绩的最好做法是展示课堂魅力,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给语文学习插上兴趣的翅膀,带学生在语文学习的世界里高飞。

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气氛才能使学生的探索、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达到最佳状态。才能让学生兴致盎然?如何才能让课堂活起来呢?如何才能让语文课充满魅力?我觉得不妨这么做:

一、让开头更有吸引力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经常在让我一节课的分成两部分,用五分钟时间让学生做与这节课无关但与语文课紧密相关的事情:如口头作文,讲小故事,这方面能力稍微欠缺的同学可以朗诵搜集到的诗歌,甚至唱首歌或者鞠个躬也没关系,这样一来,让每次的语文课都充满新奇,学生都会猜今天的语文课将有什么奇迹发生。为了能在课堂上有良好表现的表现,学生们的课外阅读兴趣大大提高,开始做生活的有心人,有的开始积极看报纸,有的开始对文学性杂志感兴趣,纷纷找来《少年文艺》、《青年文摘》及优秀的散文、诗歌等,大家摘抄妙文佳句等,在课前就会投入较多的时间,初步形成学习语文的浓郁氛围。

第二部分是开始我的新课:在导入新课时,一般要下点功夫在导入词上,这样,才能激起他们的兴趣,活跃他们的思维。例如在讲到《隆中对》的时候,我从新版《三国演义》开讲,问学生新版吕布和诸葛亮谁比较帅,这个问题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响应,然后继续引导他们:“诸葛亮不仅是个美男子,更是个大才子。”再次得到大家的认同。然后让学生讲讲能够体现他才能的地方,最后抓住他“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这一点来导出《隆中对》。

又如上《论语十则》时:“谁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了全世界最伟大的十位思想家,例如牛顿、哥白尼等,那谁知道这十位思想家谁排第一位?他就是我们中国的孔夫子。”这么一说,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聚拢来了。以这样的形式作为上课的开头,一下子把我和学生的距离缩短了,在笑声中,在思索中,在和谐的氛围中,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参演课本剧

做明星演员是很多花季年龄的初中生的梦想,那就不妨给他们提供表演的舞台,当然表演的内容是课本剧,这也是提高学习兴趣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首先我们要找适合表演的课文,让学生推选或自选角色,为了让最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分成小组,以比赛的形式组织。通过表演,既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加深对课文的了解。如《皇帝的新装》、《孔乙已》等都可以采用此法,愚蠢的皇帝、大臣、孔乙己等人物就栩栩如生,跃然眼前,使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盎然。

三、让阅读名著成为习惯

阅读名著,就是和高尚的人谈话。现在关于名著阅读,不仅是精神生活的需要,更是考试的需要,假如语文老师能培养起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那是功德无量的好事。要让学生爱上阅读,首先要让他们领略到名著的魅力,那么我们就应当先向他们推荐一些优秀的适合他们阅读的名著。 生活在农村的学生由于认识水平和生活阅历有限,不可能十分透彻把握、领会作品,我们就充分利用多媒体,让他们看一些名著的选段,像《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等优秀节目,看了节目后再看原著,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以后他们一听见有好电视,就想去找原文看,阅读的兴趣就这样慢慢的被培养起来。让他们在愿意的领域内接受文化熏陶,之后再慢慢渗透文化精髓,并且可以提高写作能力,这样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

四、让板书之美吸引学生的眼球

教室总是难有新花样,但那块黑板却是最具缤纷之美,所以我们要好好利用黑板,设计出新颖独特的板书,这是吸引学生的眼球,大大提高对语文课的兴趣一个秘诀。我在板书上总结了这么几点:尽可能的使用直观的板书,例如用图画表的方式,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对文章理解的更透彻,如一些说明文。也有些文章,为了使学生明白,可以画简笔画,讲古代的“阴”“阳”时,学生不好理解。我便画一座高山,山下有条河。山河的南面画一轮红日。学生一看,就能明白了,能见到阳光的是山的南面和水的北面,所以山南水北为阳,反之亦然,学生的兴趣就被调动了。有时,我也故意在板书上写错字。既提高了学生发现错误的能力,又使爱写错别字的同学引以为诫。激发了学生改错别字的兴趣。钻进去研究板书,我觉得教书多了一分乐趣,学生也感觉上课多了一分乐趣。

五、提供想象的舞台,让他们的思维驰骋。

课要上得有趣,提供想象舞台也是一种不错的做法。比如说有这么一首诗,其中有一句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句诗就非常有意境,那么我们就应认真品味,我让学生把眼睛闭上,在大脑的荧光屏上把画面放映出来,然后用文字表达。最后得出的答案不仅富有色彩,还富有动感,对这首诗的理解也分外透彻,其实不仅写景的文章、诗词能变成图像放出来,状物的、写人的都可以引导学生这样做。用特写镜头再现少年润土那明亮、聪明的眼睛,红润的脸膛;中年润土那暗淡无光的眼神,那布满皱纹的脸;“豆腐西施”不穿裙子的细脚伶仃的腿。形态色彩越逼真,学生受到的教育越深刻。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组织小竞赛,让他们体验竞争的快乐

课堂上适当组织竞赛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例如上到文言文的时候我就会组织学生比一比谁的掌握效果最快,可以全班比,男女生比,也可以小组比。特别是在盛夏高温的日子里,并且正值疲劳的下午三点钟上课,一听说开展学习竞赛,学生们的精神也为之一振,忘记了疲劳,忘记了炎热,全身心的投入竞赛之中。一节课有一两次乃至三四次短时间的竞赛,使课堂波澜起伏,使学生的思维有张有弛,激发了学生上课的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还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七、交流情感——走一起走过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