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住宅设计

住宅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住宅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住宅设计

住宅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字:住宅设计趋势误区

在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房地产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住宅生产方式的变革已经被提到空前的高度,随着住宅消费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无论是小区的规划,住宅楼的外观设计还是内部格局,都呈现出新的设计趋势;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忽视专业原则,对市场设计热点盲从跟风的现象,这些失败的楼盘,不仅造成了极大的浪费,也给社会带来了持续的压力,我们在设计中一定要避免这些“时尚”的陷阱。

新趋势

·外立面日趋简洁

外立面上已少见曾流行一时的繁琐的欧式符号,取而代之的是简洁明快的装饰色块及装饰构件。窗的开面愈见增大,而大且低的窗台设计,则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全玻璃阳台代替了传统的水泥阳台,充满了时代气息。一些新盘注重想象空间的再创造:圆弧、镂空、转角、嫁接等手法的应用,使艺术与生活紧密结合。

·室内布局注重实用

室内布局以房型方正、舒适、私密为前提。储藏室、步入式更衣室被普遍引进普通住宅;有的住宅已开始向立体分割方向发展,利用空间设计的不同高差分隔出不同的功能区域,大大提高了空间的利用率。有的复式房型,可同时享有一个2.4米高的夹层,即买二层得三层,夹层可用作工作室、视听室等。客厅的挑高为4.8米,有空中别墅的感觉,既豪华又实惠。而顶层复式房型,在层高2.5—3.0米阁楼上开设斜天窗,既创造了丰富的天际线,又保证通风、采光,增添浪漫的气氛,让居住者有一个想象和发挥的空间。

·横厅设计开始替代直厅

以往一般的住宅楼多为南北直厅布置。现在开始出现客厅和餐厅或书房均在南面的横厅设计,甚至出现了宽达6-8米的大面积落地玻璃窗,日照、通风空前良好、视觉感受非比寻常。

·绿化率开始具体化

前几年楼盘比拼的是绿化率,它是个数字概念,好像是越大越好,结果出现空洞无物的大草坪。实际上,这只能称之为绿地率,没有美化环境。现在一些小区开始注重园区的树木栽培,并结合整体园林景观设计,绿化区域更加具体,环境质量明显提升。

·准一梯一户

清静、私密的一梯一户是居住者所向往的。如今设计已开始向此目标靠拢。有些一梯二户的小高层中安装东、西两边都能开门的电梯,形成一梯一户的感觉。

·端单元处理

在传统兵营式住区里,山墙林立,确实破坏整体景观。通过加大端单元进深,在山墙上增加开窗,放大端单元来加以解决。在行列式布局中,这种做法很好地解决了围合问题。而且端单元放大后,对朝向城市街道的一侧,也有利于保证城市景观。

·电梯大堂宾馆化

楼宇入口的电梯厅设计开始向酒店大堂靠拢,除了艺术挂画、吊灯、壁灯,还专设洽谈、休息区,让住户拥有酒店式的享受。

·共享空间逐渐增多

现阶段的住宅区在拥有集中绿化、园林、庭院、会所、架空层外,开始出现空中庭院,即每几层设置一个共享空间。在开敞的空间内,植物、花卉相得益彰,园林灯、休闲椅点缀其间,使居住在高层里的住户不出楼门即可直接感受室外的自然景观和邻里相亲的人情味,且使人忘却了身在高楼,满足了亲地感。

·主题景观代替普通园林

如奥林匹克花园是将体育产业与房地产业有机嫁接的良好典范,其小区中的园林设计别具一格,雕塑、景观、绿化布局等处处体现运动主题,具有较强的示范效应。

·生态性

从整体上规划建立生态系统,力求达到科学、合理,有自然条件的山坡、河流尽量借用。从设计顺序上先设计环境后设计建筑,做到建筑、景观、环境三者和谐统一。

·前瞻性

即住宅的时间价值。所谓“T—建筑”,指的是能与时间对抗、具有较长时间价值的建筑。回顾很多当年热销一时的著名项目现在作为二手房,价格只能以当年的1/2至2/3计算。一方面是层出不穷的新项目带来竞争压力所致;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建筑年代久,产品设计缺乏前瞻性,在户型格局和外观设计等多个方面都已无法满足现阶段购房者对居住舒适的需要。好的建筑不仅仅应该满足客户现时的居住需要,更应该充分考虑到十年后、二十年后的使用功能以及届时在市场上的地位和价值。

误区

随着绿色消费和生态等新观念进入我国,不少房地产开发商顺应潮流,纷纷打出了生态牌,市场上出现了健康住宅、绿色住宅、水景住宅、生态住宅等等。所谓生态住宅有其三大主题:保护资源,减少污染,创造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与周围环境、生态相结合。建造绿色住宅,应科学合理地利用基地及周边自然条件,如地形地貌、树林植被、湖泊河流等,保护居住区对大自然的亲和性,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自然生态原则。然而在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生态住宅的内涵,以及开发建设适合国情和当地情况的绿色住宅方面,我们亟待走出以下误区。

误区之一:认为占地大,容积率低才能建设绿色住宅。片面追求住宅区大规模、低容积率,绿化空地大,楼宇间距宽,忽视了绿色住宅区节约资源和能源的要求。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土地资源比较贫乏,人均耕地面积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3,只有用好每一寸土地,才能可持续发展。对用地多、容积率低的豪华别墅区,政府不应提倡而要严格控制。

误区之二:建绿色生态住宅区,就是建高档豪华住宅小区。建设绿色住宅,不仅服务于少数高收入者,而要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坚持以人为本,营造一个自然、环保、健康的居住环境,既面向中高等收入居民,又面向广大低收入阶层。政府提倡建设的经济适用房,也要按自然、环保、健康的要求来开发建设,也要达到绿色住宅区生态平衡的要求。

误区之三:认为洋建筑就是绿色的、生态的。不少新开发的住宅崇尚欧式、澳式风格,并将此作为楼盘的卖点,生搬硬套,而不考虑当地的实情,结果建起来后只好看不好住,造成了新的浪费。只有把国外好的东西与我国优秀的建筑文化传统结合起来,才可以推出既有个性特色,又贴近置业者需求的有利于增进居民身心健康的绿色住宅。

误区之四:认为绿色生态住宅就是多种花草、树木的绿色园林式住宅。这比过去只管建房,不顾环境的做法是一大进步。但绿色住宅除了自然景观,还有环境保护,实行防污、排污、治污,包括使用无毒害、无污染、节能的建筑材料。如果有些材料本身就不达标,又怎么能谈到绿色生态上呢?

误区之五:绿色住宅只能到空气比较清新、生态环境良好的新城区或城市郊区开发建设。其结果是:在这些规划相对滞后和基础设施不够配套的地区,涌现一个个规模大、封闭式、小而全的新住宅,形成了发展商因建大住宅而办起了小社会的现象。这样忽视城区的改造和城市环境的综合整治,必然使整个城市自然生态发展更不均衡,更违背了绿色住宅的要求。

误区之六:“大眼睛”式布局。有的规划手法,其创新精神应该肯定,通过弧形楼体,确实可以改善景观,形成围合,增强均好性,但这不是解决景观问题的唯一方案,这种做法势必也会带来两个难以解决的死结:第一,为保证日照间距,需要牺牲一定容积率;其次,在套内会出现不规则空间。同样,也不能因为传统兵营式布局的呆板、单调就彻底否定行列式排列手法。在重庆这样一个多丘陵洼地的城市,采取行列式还是“大眼睛”式布局,显然还是一个须深究的问题。

误区之七:住宅贵族化。经济适用房大户型的住宅设计越来越多,一居室八九十平方米,二居室120平方米左右。这种趋势不符合我国城镇普通居民的实际消费水平。从实用性的角度看,也有浪费之嫌。这种现象的产生,实际上是开发商市场定位不是服务于普通市民。

误区之八:绿地公园化。当前的住宅小区往往把绿地部分用中央公园的形式加以体现。这种方式实际上忽略了居住者“苔痕上街绿,草色入帘青”的自然化追求。

误区之九:铺地广场化。住宅小区大多注重为业主提供一个相对宽大的户外公共活动空间,但体现的方式如同绿地设计一样,过于简单化、单一化。

误区之十:小品城市化。广场的配置设施如喷泉、雕塑、亭台楼阁等,与小区整体环境不和谐。感觉是飞来之物,没有近人感。

误区之十一:道路随意化。这从本质上说是一个城市设计的问题。随着同一地段多个小区迅速出现,道路交通问题也随之而来。住宅小区往往自成体系,其内部道路的设计也往往单纯追求视觉美感而表现出随意性。这种道路自由化不仅会导致小区内交通不便,还会因为小区与小区之间缺乏统一性、协调性,而造成城市大范围的交通不畅。

误区之十二:配套商业化。住宅小区配套设施中包含有学校、幼儿园、老年人活动站一类的公益性场所,由于开发商以收回成本和赢利为目的,因而导致此类公益性设施商业化,无形中给业主加重了负担。

住宅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住宅建筑;设计;问题及解决方法

Abstract: With China's social development and sustained economic grow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China's housing construction has entered a stage of rapid development. People are increasingly concerned about the residential and the quality of the residential has also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Housing construction in the form of more and more showing diversity. In numerous forms of housing construction in the design process, how to design affordable, personalized and meet the owners of the growing housing demand for residential housing design must face.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problems in the residential building design, personal recommendations.

Keywords: residential building; design; problem and solutio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 言:随着人们经济收入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对住宅的要求已不再简单地满足于有房而居,而是对住宅条件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这种需求的变化给我们的住宅设计带来新的课题和更高的要求。如何做出既舒适、安全同时又符合人们精神物质要求且经济实用住宅的设计,以适应住宅市场的变化,满足住宅消费需求,成为建筑设计人员必须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由于住宅商品化、市场化以后,各种各样的住宅都用涌现出来。这些住宅无论从建筑的功能、形象以及环境质量上都与以前的住宅有了很大的变化,这样的一派大好形势大大地推动了住宅建筑设计的发展。但同时,有的为了标新立异,甚至片面追求新奇、与众不同,而影响了使用甚至影响安全,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设计不合理的现象。本文就住宅建筑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详细阐述了个人的观点,以供大家参考交流。

1 不分场合地采用 “错层式”

错层住宅指的是一套住宅内的不同使用功能用房,如起居室、卧室、卫生间、厨房等建筑在不同高度的平面上。其建筑特点是 “静态”与 “动态”相结合,用30公分至60公分的高度差进行空间隔断。形成多个不同标高平面的使用空间和变化的视觉效果。错层这种空间处理手法最初是用在小别墅上。它们面积较大,布局比较灵活,层数低,结构抗震要求不高。为了使室内空间有些变化,或者在一个大空间中以空间高低的变化来划分出两个或多个不同使用功能的空间 (如客厅、餐厅等)。在这种情况下,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处理手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房型的要求越来越挑剔,精明的开发商摸透了消费者的心理,建房时也越来越把精力注重于居住生活空间的舒适性。因而错层住宅也应运而生。但是错层住宅也存在一些弊端,如果不看对象不分场合地滥用,那就欠妥了。

小面积户型不应采用错层式。有的住宅,面积不大,100m2 -120m2 左右,客厅、餐厅面积也较小,为了做出错层,免不了踏步的设置,而踏步却占了一定的面积,即产生了 “垃圾面积”,这不但减少了使用面积,而且由于踏步的空间分界作用使空间显得小气,不能体现错层建筑“空间变化美”的优点。

在地震区应避免采用错层式。根据抗震规范要求:

1)在建筑物的整体布置上,应尽量保持体形上的对称和简单,质量和刚度的对称和均匀分布,避免平面上和立面上的突然变化和不规则的形状。

2)建筑的平、立面布置宜规则、对称,建筑的质量分布和刚度变化宜均匀,楼层不应错层。按照上述抗震规范要求,错层住宅的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要相互协调,虽然错层住宅一般体型也较简单,重量、刚度均匀分布,但毕竟它的立面和平面有了变化,故必须深入研究确保工程质量。错层结构与传统结构的受力方式不同,特别是同一楼层的梁、板等受力构件不在同一平面,若错层的高差较大时,必须要使某一个方向的立面连续梁间断成错落连接,形成剪切式构架。这就迫使构件传力不连续性,造成传力线路曲折迂回,在柱接点处产生剪切、旋转,无形中增大了地震能量的输入。不可否认,在建筑住宅错层结构设计中都有抗震结构受力计算并采取抗震加固措施,但是这种抗震结构计算及其加固构件能否经得起设计地震强度的考验,需要历史来证明。在建筑抗震理论远未达到科学严密程度的今天,单靠计算,很难使建筑具有良好的抗震能力,因此要着眼于建筑总体抗震能力的概念设计,把握房屋体型、结构体系、刚度分布、构件延续等几个重要方面,从根本上消除建筑中的抗震薄弱环节,再辅以必要的计算和构造措施,才能使设计出的住宅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和足够的抗震可靠度。

2 小面积选用跃层

在多层、高层住宅中,设计跃层式住宅是国内近几年才出现的,跃层式住宅一般是在独户式二层住宅中采用,在户内设置楼梯为垂直交通。一般每户在同层内布置房间,完全可以满足使用功能要求。目前在多层、高层住宅的中间层大量出现的跃层式住宅,主要是为追求变化和气派的室内空间,并无其他功能的要求。在户内设楼梯的跃层不利于老弱及儿童上下使用,许多家庭里有老人、有小孩,这对老人和小孩的活动来说却是建造了障碍。且楼梯要占用一定的房间面积,对于面积不太大的套型更不适用,为追求形式,在多层、高层住宅中间层且每户面积不大的套型做跃层式是不可取的。另外,不少住宅户内楼梯坡度设计太陡,步宽尺寸不足,存在居住隐患很大。对此建议:多层住宅的顶层可做跃层式住宅,以扩大居住面积,丰富住宅建筑造型。对于使用面积在80m2-100m2 的大众住宅不宜选择跃层式住宅,以减少户内楼梯占据的有效面积。

3 厨房和卫生间的不足

住宅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传统住宅 哲学 现代

中国的现代城市住宅,从最早的“以天为盖地为庐”飞速发展到如今融合高新科技的住宅。然而,这种飞速的发展绝不是一日而成,而是在不断积累前期建筑经验的基础上逐渐改进提高,以便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住宅舒适度的要求。万变不离其宗,现代城市住宅的核心,仍然是与传统住宅相统一的。现代城市住宅再怎么从外观、结构、技术方面改变,仍旧受到了传统住宅哲学的影响。

随着越来越现代化的住宅的激增,传统住宅的内涵渐渐被时间铺上一层细沙,但是我们必须明白万源同流的道理。吹开细沙,传统住宅所包含的哲学仍旧屹立于现代住宅中不被磨灭,它只是以不同的形态出现。传统与现代不是相互剥离的,传统只是以其独特的方式巧妙融入其中。若将两者独立出来,只会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面,而看不到其中的融合统一。

中国传统住宅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对现代住宅的影响无疑是举足轻重的。外向的多样化的变化都是围绕着不变的内部核心进行。核心的哲学思想就包含其中,它已经超越了人们感官所直接感受的部分,而渗入到居住中的任意细节。下面就来具体分析传统住宅哲学对现代住宅的核心影响。

一、传统住宅中虚位空间在住宅中的保留

传统住宅哲学对现代建筑较明显的影响就是对虚位空间的保留。虚位空间不是人们在日常居住过程中能够直观感受到的空间,但是它对住宅整体空间的布置有巨大影响力,甚至主导着整个住宅的布置。虚拟的功能的作用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礼仪行化、社会交际、文化等等。而住宅的虚拟化最主要是体现在空间上,具体表现为家庭内部的典礼、他人的拜访等方面,也体现着一个家庭的生活文化特色。虚拟空间不是住宅的实实在在居住功能,但人们的居住却离不开它,它与实际的居住功能是相融合的。

在现代住宅中,家庭规模的减小和居住密度的提高,使住宅内部空间的区分不像传统住宅中那样详细明确,在一般的城市住宅中,起居室的空间涵盖了以往住宅中各种非居住空间的种种功能,即使是在住宅规模大于一般住宅的高档次住宅中,起居室或家庭室的数量和尺度相对于传统住宅来说仍是减小很多,住宅内的行为仍是集中在起居室内,所以在起居室中可以集中看到传统住宅的使用方式遗留的痕迹。

二、对空间表里的分化

建筑的空间是区分为表里的,表空间是外向的、与外界环境发生关系的,而里空间则是内向的和专属的。在传统住宅中,空间的表里区分得十分明显并逐级分化,建筑的每一层院落之问的关系都是表里空间的相对关系。在住宅空间的表里区分中,表空间为仪式化、公共化和可视化的空间,是格局宽敞装饰华丽的区域;而里空间为操作性和辅空间,其格局则相对狭促甚至谈不上装饰。空间的表里使住宅内部呈现不同的建筑质量和使用方式,而两者之间的对比甚至超出不同住宅之间的质量差别。对现代住宅来说,阳台作为住宅与外界环境接触的空间,本应是住宅的表空间,但是阳台的对外关系与住宅的对外联系行为不在一个方向上,所以阳台对住宅内部来说是里空间,阳台的杂乱与非仪式化与集合住宅中的住宅单元无法一一对应,而不需像对待表空间那样成为装饰的重点。而对于居住区的建设,无论空间形体的塑造还是建筑环境的营造,都是以住宅区主要进出方向为建设的重点,这种空间范围是一个居住区的表性空间,而其他界面则成为住宅区的里空间。住宅区的里空间很可能在城市中对其他区域形成消极的影响,甚至在自己区域内部对住宅环境的影响也是消极的。

三、对视觉形象、空间舒适度的改观

在居住过程中,住宅的视觉美观与舒适程度无疑是人们极为重视的。随着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也就要求现代住宅能够跟上时代步伐,满足人们更高、更多样化的要求。而传统住宅所包含的哲学能够为现代住宅指明一条正确的道路。在住宅视觉方面和舒适度方面,传统住宅的优势十分显著。它的突出特点是对于空间和实体的细节性的装饰,这极大增强的住宅视觉上的美观度。

住宅对细节方面的装饰程度无疑是改善生活设施以及视觉性极为重要的方面。住宅对内和对外的细节上的布局和装饰,是维系一栋住宅核心空间的方面之一,它更有着控制整个住宅环境的作用,对住宅的装饰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居民自己对居住的要求。现代住宅再复杂,也不能否认对细节装饰的作用。

在住宅的装饰上,经济力量也更侧重于向视觉可达的空间范围倾斜,住宅的装饰程度的增加大于对生活设施的改善,对住宅的外人可及的空问的装饰又重于内部的起居空间。中国住宅的视觉性与舒适『生的关系从本质上来说仍来源于住宅的礼仪化功能占主导的建造意图,住宅的居住空间和生活设施,不仅在家庭与外界的关系上应处于相对隔离的私密性空间内,而且在家庭内部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也是相互独立的。而住宅的对外与对内的礼仪化空间才是维系一栋住宅的核心空间,而对这种类型空间进行堂皇的布局和细密的装饰,也正是在礼仪活动中实现可达的区域。而生活空间的使用,即使由于设施的不足而产生的舒适|生的低下,又不会影响到住宅的礼仪功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说明了在传统社会中一栋住所具备的意义实际上远超于日常的生活活动,而更具备使用者的社会角色和家庭组织关系上的意义。

除了在住宅的使用方式上,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这种对住宅的视觉形象的重视程度大于对生活空间的舒适程度的倾向也同样存在。在现代住宅中,住宅建筑的造型被赋予了同商业建筑一样的广告性,对建筑形式的强调和风格的标签化,在很多时候可以与住宅的质量和内部格局完全脱离,成为纯粹的视觉建筑。

住宅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住宅结构;设计;问题分析;对策

Abstract: In the residential design,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that we do not pay attention there will be mistakes. With the author many years of work experience, this paper put forward the thinking of a number of issues in the design of residential structures.Key words: residential structure; design; problem analysis;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2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前言:

住宅工程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住宅质量的好坏主要由设计质量和施工质量两个方面来衡量。相对而言,住宅设计是一项繁重而又责任重大的工作,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适用、经济和合理性。但在实际设计工作中,常常发生住宅结构设计的种种概念和方法上的差错。我国自2000年全面推行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审查制度以来,通过施工图设计审查发现并纠正了不少违反《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及其他一些违规设计问题,对规范设计市场秩序,确保设计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参加施工图设计和审查的工作经验,对住宅结构设计质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了住宅结构设计满足结构设计规范要求应注意的问题,并重点论述了住宅结构概念设计和地基设计,以避免或减少上述类似的情

况发生,确保住宅设计质量能上一个台阶。

1住宅结构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1.1防火设计问题比较突出

一些设计人员对防火规范、规定不熟悉,对建筑物分类有错误,导致在设计中对防火标准执行有误,消防处理不当,存在许多安全隐患;一些重要场所的安全疏散出口、疏散门开启方向不正确,影响安全疏散;有些设计中的防火分区面积过大,防火间距过长,设计存在随意性;有些消防设施设计不合理、不配套,建筑物一旦失火,消防设施将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1.2部分结构设计不合理, 安全隐患比较多

如《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7. 1. 8条(强制性条文)规定“底部框架- 抗震墙结构,上部的砌体抗震墙与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墙应对齐或基本对齐”。有些设计把底层设计成大空间,抗震墙很少,上部砌体抗震墙大部分与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墙不对齐,造成结构体系不合理,传力不明确;有些设计中抗震分类、场地类别选用错误,导致整个结构设计错误。一些混凝土构件,特别是悬挑构件的最小配筋率达不到要求,有的相差一半,有的甚至一半都达不到;有些设计中荷载取值没有按规范要求来确定,存在漏算错算现象;有些结构设计与提供的计算书不一致,结构强度远远低于计算结果,设计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1.3设计深度达不到规定要求

一些设计人员制作图纸“偷工减料”,设计粗糙,过于简单,施工图中应有的系统图、大样图、相关剖视图漏缺;一些重要的、应该用图纸反映的内容只标注“见图集”、“由设备厂家确定”等,施工图设计表述不全,细部大样不详,不能反映工程的全貌;一些重要的设计依据、设计参数、工程类别、安全等级、耐火等级、防火消防处理等在设计总说明中没有标明或交待不全。

这些问题的产生,有的是由于设计人员没有对一般住宅尤其是多层住宅设计引起高度重视,盲目参照或套用其他的设计的结果;有的则是由于设计过程中对设计规范和设计方法缺乏理解;还有的是由于设计者的力学概念模糊,不能建立正确的计算模式,对结构电算结果也缺乏判断正确与否的经验。

2住宅结构设计的规范要求

为避免出现上述结构设计问题,在住宅结构设计时首先必须从结构计算和构造上满足规范的相关要求。

2.1结构计算应注意的问题

(1) 免荷载计算的错误。诸如漏算或少算荷载、活荷载折减不当、建筑物用料与实际计算不符,基础底板上多算或少算土重。

(2) 底框砌体结构验算。底部剪力法仅适用于刚度比较均匀的多层结构,对具有薄弱层的底层框架混合结构,应考虑塑性变形集中的影响,通常对底层地震剪力乘以1. 2~1. 5的增大系数;底层框架混合结构的剪力分配不能简单地按框架抗震墙的方法。因为底层框架结构中只有底层框架抗震墙,应采用双保险的方法,抗震墙承担全部剪力,框架按刚度比例承担剪力。刚度计算时,框架不折减,抗震墙折减到弹性刚度的20% ~30%;应考虑底层框架柱中地震作用产生倾覆力矩所引起的附加轴力。

(3) 避免楼板计算中方法不正确。连续板计算不能简单地用单向板计算方法代替;双向板查表计算时,不能忽略材料泊松比的影响,否则由于跨中弯矩未进行调整,将使计算值偏小。

(4) 对电算结果的正确性作出有效评价。目前结构计算大多采用结构设计计算程序进行计算,如何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评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因此必须根据工程设计的经验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判断,根据其正确与否,决定能否作为施工图设计的依据。

2.2构造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 注意构件最大配筋率和最小配筋率的限值。尤其是在抗震设计中既要保证建筑结构在地震发生时具有一定的延性,又必须满足最小配筋的要求。

(2) 严格按照规范要求,保证钢筋在各个部位所需满足的锚固、延伸和搭接长度,材料选用也必须满足强度要求。

(3) 为了防止屋面温度应力引起的墙体开裂,必须采取有效的通风融热措施。

(4)按抗震构造要求设置的构造柱,应在整个建筑物高度内上下对准贯通,上至女儿墙压顶,下至浅于500mm基础圈梁,或伸入室外地面以下500mm的构造柱与圈梁、楼板和墙体的拉接必须符合规范要求。

3住宅结构设计的概念设计与地基设计

3.1必须及早介入建筑结构的概念设计

住宅设计无论是多层砖混或框架剪力墙结构,都不同于以往的静力设计,必须从抗震的角度,采用二阶段设计来实现三个水准的设防要求。为此,结构设计人员必须及早介入建筑结构的概念设计,否则将会导致建筑结构设计的不合理,给以后的结构设计带来难度。住宅结构的概念设计是指一些在计算中或在规范中难以作出具体规定的问题,必须由工程师运用“概念”进行分析,作出判断,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结构破坏机理的概念、力学概念以及由震害试验现象等总结提供的各种宏观和具体的经验等。这些概念及经验贯穿在方案确定及结构布置过程中,也体现在计算简图或计算结果的处理中。住宅结构的概念设计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幢建筑物的设计,如果没有事先经过全盘正确的概念设计,以后的计算模式再准确、计算再精确、配筋再合理,也不可能是一个经济、合理的优秀设计工程。因此在建筑物的方案设计阶段应正确把握建筑结构的概念设计,对不同形式的住宅建筑掌握各自概念设计中容易疏忽的要点。

(1) 对一般多层砌体住宅结构,应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要求做到优先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共同承重的结构体系:纵横墙的布置宜均匀对称,沿平面内宜对齐,沿竖向应上下连续;楼梯间不宜设置在房屋的尽端和转角处;不宜采用无锚固的钢筋砼预制挑檐。

(2) 对钢筋砼多、高层结构住宅,力求做到结构布置尽量采用规则结构。对复杂结构,可以设置防震缝,把它分割成各自规则的结构单元。结构布置以少设缝为宜,一旦设缝,则应使防震缝的设置与伸缩缝、沉降缝相统一;框架与抗震墙等抗侧力结构应双向布置,以便各自承担来自平行于该抗侧力结构平面方向的地震力;框剪体系的各抗侧力结构要形成空间共同工作状态,除了控制抗震墙之间楼、屋盖的长宽比及保证抗震墙本身的刚度外,还需采取措施,保证楼、屋盖的整体性及其与抗震墙的可靠连接。

3.2加强住宅地基结构设计

为防止或减少由于地基沉降或不均匀沉降引起的构件开裂或破坏,可以从建筑措施、结构措施、地基和基础措施方面加以控制。诸如:避免采用建筑平面形状复杂、阴角多的平面布置;避免立面体形变化过大;将体形复杂、荷载和高低差异大的建筑物分成若干个单元;加强上部结构和基础的刚度;同一建筑物尽量采用同一类型基础并埋置于同一土层中等一系列措施。地基的结构设计应分别就高层建筑与多层建筑考虑不同的设计。

(1) 对高层建筑来说,由于需要一定的埋置深度,从经济的角度考虑,基础一般采用桩箱或桩筏结合的形式。此时应保证箱体的整体刚度,群桩布置的形心应与上部结构重心相吻合;当土层有较大起伏时,应使用同一建筑结构下的桩端位于同一土层中,并应考虑可能产生的液化影响。

(2) 对多层建筑而言,从经济的角度考虑,一般不愿意采用长桩的方案。但对软土层覆盖层厚度较大的地区,一般都需要经过地基处理的方式来达到控制建筑物沉降的目的。常用的软土地基处理方式类型较多,但在选择地基处理方案前,必须认真研究上部结构和地基两方面的特点及环境情况,并根据工程设计要求,确定地基处理范围和处理后要求达到的技术指标,以及各种处理方面的适用性。同时综合考虑处理方案的成熟程度及施工单位的经验,进行多方案比较,最终选定安全实用、经济合理的处理方案。地基经处理后,还必须满足规范所规定的强度和变形要求。

4结束语

总之,建设工程是一种特殊商品,工程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其工程设计质量不仅关系到工程的投资效益、使用要求,而且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抓好设计质量管理工作显得非常重要。针对当前设计质量状况,设计单位应加强内部的质量管理,设计管理部门要加大对设计质量的监督管理,结合施工图设计审查、专项检查、质量抽查等工作,加强对业主、勘察、设计单位的市场监管力度。特别是设计单位在进行住宅结构设计时必须在满足国家设计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加强住宅结构的概念设计和地基设计,才能提高住宅结构设计水平,确保住宅设计质量不断提升,以使住宅的结构设计工作做到更安全、更合理。

[参考文献]

住宅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住宅;设计;技术

中图分类号:F2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住宅节能设计要点

1.1门窗的节能设计

在住宅保护结构中,门窗的保温隔热能力差,门窗缝隙是冷风渗透的主要渠道,因此解决好门窗节能的问题是节能工作的一个重点。门窗的节能设计应主要考虑:由于采暖耗热量随窗墙面积比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可在采光允许的条件下控制住宅小同朝向的窗墙面积比,并在夜问设置保温窗帘、窗板;对门窗的相对位置及开启方式进行合理安排,以便组织穿堂风通过;设置可调节的活动遮阳(如遮阳棚、窗盖板、窗帘、热反射帘或自动卷帘等),减少夏季太阳辐射的热,增强冬季的热;提高门窗制作质量,对金属窗框进行断热处理,加设密封条以加强门窗的气密性,选择高性能的住宅门窗材料和幕墙技术,适当选择吸热玻璃、热反射玻璃、低辐射玻璃或中空玻璃等节能玻璃品种。

1.2墙体的节能设计

墙体能够达到保暖的效果,就能够实现能量的损耗减少,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墙体保温分为内保温和外保温两种,相对于墙体内保温而言,墙体外保温的保温效果更理想,叫一完全避免热桥,还可以起到保护墙体的作用,延长墙体的使用寿命,因此采用墙体外保温是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卜较好的选择。对于加强墙体的外保温设计,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采用节能型住宅材料,利用高效保温隔热材料附着或填入墙体内来实现墙体热阻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地避免室外气候变化对墙体内部温度变化的影响,使结构主体寿命延长;也有利于消除或减弱冷、热桥的影响,避免室温发生较大的波动。同时,墙体的节能设计还应适应气候条件做好保温、防潮、隔热等措施,能够改善微气候环境条件的特殊构造也应作为考虑的重点[1]。

1.3屋顶的节能设计

屋顶是住宅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一个重要部分,由于太阳直射和大气长波辐射的双重作用,冬季散热量大、保温性能较差,夏季吸收大量辐射热、室内气温过高屋顶的节能设计应注重冬季保温、夏季通风隔热,常用的技术措施要点为:①采用架空隔热屋面、浅色屋面、种植屋面、通风屋面、蓄水屋面等,隔离太阳辐射热,减少阳光直射;②铺设高效保温隔热材料,并适当采取其他辅助措施,减少热量传递[2];③密度较大、导热系数较高、吸水率较大的保温材料小宜选为屋面保温层材料,以免屋面重量厚度过大、保温层大量吸水而降低保温效果等;④“冷屋顶”节能:利用高反射率涂料的使用,提高屋顶的日射反射率,减少太阳热量的吸收,从而达到减少空调冷负荷和空调节能的目的。

二、住宅基础隔震标准化设计

(1) 假定水平向减震系数不大于 0.40,则隔震层上部结构抗震构造措施按抗震设防烈度降低一度进行处理。

(2) 隔震支座的选择与布置。选用带有阻尼功能的铅芯叠层橡胶支座作为隔震设备,标准化设计中使用某企业研制的铅芯叠层橡胶支座进行计算,详细参数如表 1 所示[4]。

表1 铅芯叠层橡胶支座参数

选用12 个 GZY300 型隔震支座,布置在每一个纵横向轴线的交点位置( 图1) 。然后按照上述布置方式,对上部荷载进行分配,计算各隔震支座的设计轴力。经验算,隔震支座竖向承载力满足规范要求。

图1 模型 A31 隔震支座平面布置

(3) 隔震结构的水平向减震系数计算。按照隔震结构体系在多遇地震下的阻尼比,计算得到水平向减震系数为0.319(≤0.4),符合前述假设。从隔震效果来看,基本相当于水平地震作用比不隔震时降低一度,而上部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亦可按降低一度进行处理,减震效果明显,隔震设计可以达到预期目标。按计算得到的水平向减震系数计算上部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

(4) 按隔震结构在罕遇地震时的阻尼比,得到隔震结构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验算在罕遇地震下隔震层水平位移。

(5) 隔震层顶部混凝土构件计算。砌体结构的隔震层顶部各纵横梁都按照受均布荷载的多跨连续梁进行计算。纵横梁配筋如图2 所示,隔震支座上部短柱配筋如图 3 所示。

图2 模型 A31 隔震支座顶部托梁配筋

图3 上部短柱配筋

(6)下部结构计算。为便于隔震支座的安装施工,地下室柱的截面配筋如图3所示,同时在支墩上端加配两层间距100mm的双向钢筋网片。

三、总结

本文对采用隔震技术的住宅结构的标准化设计进行了探讨。研究和建立采用隔震技术的住宅结构的标准化技术,将为今后确定住宅建设标准的编制计划提供依据,对我国建设的发展起到指导和技术管理作用。还应跟上新电气技术的发展的步伐,熟知居民电气消费的最新特点,并结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有效的推动电气设计和电气技术的发展,并且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创造美好的生活。

参考文献:

[1]程天明.生态化住宅设计中的低技术措施[J].工程与建设,2012,(5).

[2]时祥超.现代住宅小区节能设计技术应用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