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写诗歌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诗歌 新课标教材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8(a)-0190-01
在上这个单元之前,我曾和几个同事谈论过这个单元的教学,大家都觉得难于下手。都认为学生的素质低、基础差,很难按教材要求开展活动。我也深有同感。所以,我在备课时,也给自己定下了目标。这个单元只要能让学生大致了解阅读材料里的诗歌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这些诗歌就行了,反正考试也只考这些,节省下来的课时用来进行其他训练。哪位毕业班老师愿意浪费时间去上考试不考的内容,让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呢?
然而,更凑巧的是此次会东县成立第二届中心教研组,我也荣幸地成为中心教研员,还要为此次活动上一节公开课。我的课程刚好到这个单元,于是我大胆地设计了教授新诗的课。设计的初衷是:首先分享欣赏诗歌;然后教学生模仿写诗,同时教给修改的方法;再放手让学生自己写诗,抒发心中感想,最后让学生欣赏诗歌,学会评价。教学过程循序渐进,由易道难。遗憾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细节处理不当。比如刚开始的分享欣赏诗歌,学生能够的朗诵还不够到位,老师还应该给以示范,在教授仿写时,指导还应该更细致些,方法应该更灵活些,在修改诗歌时时间还应该更充足些。特别是板书违背了初衷,本来要让孩子们把自己仿写的诗句和老师的连成一整首诗,由于低估了学生的能力,而让板书友欠缺。不过本课时的教学效果还是很不错的,孩子们稚嫩的笔写出了让人惊叹的诗句:
我想(耿向早)
我想是一棵茂盛的树
给无家可归的动物 筑一个温暖的家我想是一条清澈的溪
给口渴的人
掬一杯清凉的泉水
我想是一只犀利的笔 像鲁迅那样
用笔惩恶扬善
无论我是什么 无论什么是我 只要对世界有用 我就无比快乐
童年(刘媛媛)
童年——如舒坦的水牛背 永远乐悠悠 给我带来无限的欢乐
童年——如一罐甜甜的蜜糖 储藏着我和小伙伴的欢乐 慢慢品尝回味无穷
童年——幸福甜蜜的童年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如潮水般涌来似流水般逝去
植树人(敖梅)
一条蜿蜒的山沟 蔓延着荒凉 茫茫的沙漠 横亘在大西北
一位矍铄的老人 扛着铁锹 带着干粮 在沙漠中植树
十五年啊 整整十五年 辛勤的劳动 艰苦的耕耘 细心的呵护 沙漠变绿洲
老人用自己的生命诠释着自身的价值 与山川同在与日月同辉
爱(李杨)
在妈妈的呵护下 我慢慢长大在爸爸的关爱中 我渐渐懂事
岁月的流逝 我明白了——爱是爸爸严厉的批评 爱是妈妈唠叨的叮咛
爱是爷爷慈祥的笑脸
爱是奶奶口袋里的糖果 我是在爱的蜜罐中
长大的孩子 我也会用蜜罐般的爱
回报社会
致刺猬(刘伟)
我喜欢你们 小小的四只脚尖尖的鼻子 多刺得身躯虽然也会做坏事
不能跟人亲近 可我还是喜欢你们
如果我到了你们的王国 一定要你们 洗脸、洗手自己打洞
还要教会你们 自己劳动 不要去偷瓜摘果 我要给你们
介绍个朋友 它的名字叫乌鱼让你们比赛生活 祝你们比赛快乐
小刺猬 我会同你们做朋友
那么怎样引导孩子们写诗呢?我提出的四个字是:先仿后创。仿写是第一学段孩子学习写诗的最重要的一种方法。
说到仿写,我想起了一件事。我曾给一位非常有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寄过我编辑的一年级孩子的诗歌仿写集,结果,他在回信中对我提出了严厉的批评,认为孩子们的诗作纯粹是对名家名作(包括他自己的诗作也被我们的孩子仿写了)改头换面的抄袭,然后冠冕堂皇地署上自己的名字。他说:我们都是教育者,我们首先要诚实,要让我们的孩子学会诚实。
我在回信中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首先,我是诚实的,我在序中就明确指出这本诗集是仿写集;其次,我的孩子们也是诚实的,他们仿写的过程,不带一丁点儿的功利性,他们的诗作是在反复咀嚼品读名家诗作的基础上(在这里,读名作成了诗意的生发点,是不可忽略的环节),然后再在老师精心创设的仿写情境中,在生生思维交流、碰撞的一刹那捕捉到的。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只是在蹒跚学步、牙牙学诗的最初阶段,因为自身言语储备不足,借助了名家的语言句式而已,而其间充满童稚的想象与意趣却是孩子们自己发现并捕捉到的,这想象、这意趣往往比名家的原作更有童趣、童味。
我曾经教孩子们仿写《摇篮》, 原诗是这样的:蓝天是摇篮,摇着星宝宝。白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大海是摇篮,摇着鱼宝宝。浪花轻轻翻,鱼宝宝睡着了。花园是摇篮,摇着花宝宝。风儿轻轻吹,花宝宝睡着了。妈妈的手是摇篮,摇着小宝宝。歌儿轻轻唱,小宝宝睡着了。在我的启发引导下,孩子们写出了:锅儿是摇篮,摇着米宝宝。水儿轻轻翻,米宝宝睡着了。书柜是摇篮,摇着书宝宝。门儿轻轻关,书宝宝睡着了……这米宝宝、书宝宝是那么地活灵活现,那么地可爱!我认为,语言、句式对儿童诗来讲固然重要,而童稚的想象与意趣才是儿童诗的灵魂所在,对生活的敏锐感悟与发现,对读诗、写诗的热爱才是我们儿童诗教学培养的一个重要目标。如果能够站在这一立场上看待孩子们的仿作,看待仿作下面歪歪扭扭却写满自信与向往的小诗人的大名,我们伟大的儿童文学家、我们睿智的教育研究者,我们对孩子是不是该有更多的宽容与鼓励呢?
前晚在家里准备行装的时候,我家先生塞给我三本书,要我在此次行程中看完。我看的第一本书是韩国前总理张泽相的三女儿张炳慧博士写的《好孩子的成功来自妈妈1% 的改变》。她在谈到基础教育的三个原则时,这样描述:创造力和理解力是孩子重要的基本能力,像这些基本能力是要靠持续的努力和反复的学习形成的。其方法可以从现在我们认为不好而遗弃的教育方法里找到。其中的第一点就谈到,要通过模仿培养创造力。
她说,“模仿”这个字眼,在大家的认知里,总被认为是不好的,可是,没有模仿,人就不能发展。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始于模仿。从小孩子看到大人使用汤勺吃饭,会跟着学习,甚至画画、写小说等,这一切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而且模仿并不是单纯地只限于跟着别人做而已。
由于通过模仿,学到了能力,并提高了自己的实力,最后加上自己的想法,善于模仿的人终于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
所谓的创造力,并不是想的那么简单形成的,但也不是多么了不起、多么困难的事。其实,它是在模仿别人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因此,在第一学段的作文教学中,我们的老师千万不要害怕重复,要鼓励创新。
今天的诗歌写作课,孩子们完全开始于模仿,但从最后展示的四首孩子们的诗作中我们可以看出,孩子们已经在仿写的基础上加入了自己的创造。第一首和第二首在结构上有相似,又有不同。
第一首:云儿宝宝变魔术,变成小鱼吐泡泡。云儿宝宝变魔术,变成小猪打呼噜……云呀,云呀,你真会变魔术。
第二首:云儿宝宝变魔术,变成小花喷喷香,变成小兔蹦蹦跳,变成小鸟喳喳叫……云呀,云呀,你真会变魔术。
第三首是整合老师出示的第一首和第三首范诗写作而成:云儿宝宝变魔术,变成小猪打呼噜。小猪啊,快下来吧!地上美食多,地上朋友好,地上才是你的家。
第四首孩子的创造力就更强了,她是这样编的:云儿宝宝变魔术,变来变去变大树。叫来小猴荡秋千,请来小鸟唱支歌。云儿宝宝变魔术,变来变去变汽车……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孩子们的潜力是无穷的。只要老师善于激发,是完全可以通过模仿来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的。
再者,仿写是在仿说的基础上进行的。课堂上,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地相互启发,连缀成诗,写诗就变成了一种非常有趣的文字排列游戏,对孩子们来讲又有什么难呢?
另外,试教的时候,有老师担心地向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现在都在讲语用,语文课都要对文章的写法进行分析揣摩,讲究一课一得,而你这节课,只是让学生读了几遍范诗,什么诗歌特点都没讲,学生只是练了仿写,其他的什么都没学到啊!
语文教学强调语用真的没错,我们长期地积累语言为的就是能灵活自如地运用语言。但是在一节课里就要学会某种方法,达成一个目标,我认为太过功利了。孩子对语言的积累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运用语言更需要切合的场景、心境等。所以我认为,时下很多阅读课不管有没有必要,上到最后一定有这样一个环节:作者是怎么写的?运用的是什么方法?然后不管学生原先有没有学过这种方法,这种方法让这个年级的孩子学习运用合不合适,最后都会设计一个相应的写话练习。更加离谱的是,我曾经听过这样一个例子(该老师在讲此课例时还当做精彩范例来讲):五年级上册课文《钓鱼的启示》,其中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于是老师让孩子们好好地体会了一番这样写的妙处。学了之后不是要用吗?这一单元的园地里有一个看图写话的练习,内容写的是两个孩子走在放学的路上,经过一个垃圾桶的时候,看到很多垃圾掉在了垃圾桶的外面,于是他们一个捡垃圾,一个写标语:文明只差一步。这样的内容本身就不切合现在学生的生活与认知,是应该删掉的学习内容,老师却拿来大做文章,让孩子运用借景抒情的方法――开始两个孩子走在路上,天气是阳光明媚的;接着,两个孩子看到垃圾桶外面的垃圾后,瞬间乌云密布,连老天都生气了;最后两个小朋友做完了好事,天更蓝了,阳光也更明媚了。老师引导孩子大肆抒发虚假情感,学生方法用得越到位,离我们作文教学的本真目标就越远。
并且,我认为,对一、二年级的孩子讲诗歌有什么特点,然后记住那些很抽象的特点,对写诗是一点帮助都没有的。写诗就像学游泳,你扎扎实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带孩子们去写了,随着年级的升高,孩子们自然慢慢地就会心领神会的;然后你再跟孩子们讲讲诗歌写作其实也是有一些方法的,可以试着用这些方法写一写,对孩子的写作也是有帮助的。
今天这节课,我什么诗歌特点都没讲,但是孩子们已经有了初步的感知。
在根据第一首范诗进行仿说的时候,一个学生这样说:小蝴蝶啊,下来吧。地上花儿香,地上蜜儿多,地上朋友多,地上才是你真正的家乡。
我听了,马上告诉她:我们写诗的时候,用词最好不要重复。“地上蜜儿多”和“地上朋友多”“多”字重复了,可以换一个字,最后孩子们改成“地上朋友好”。
根据第二首范诗仿说的时候,一个孩子这样说:风儿吹过,跟它招手。鸟儿飞过,和它玩耍。我听了,夸奖了她,说她已经注意用词不重复了,很有诗人的潜质。
孩子们初次学习作诗,所以很多孩子在说的时候习惯于说长句子,我就告诉他,可以把句子说得简洁一点。一个孩子说:“云儿宝宝变魔术,变成了一棵大树,小猴子在树上荡起了秋千。”我将它改成“云儿宝宝变魔术,变成大树,猴子树上荡秋千”。而班里的一个小女孩改得比我还好,就是上文展示过的:云儿宝宝变魔术,变来变去变大树,叫来小猴荡秋千,请来小鸟唱支歌。说明孩子们已经开始注意锤炼自己的语言了。
所有这些所谓的诗歌写作知识,应该让孩子们有一个自悟的过程。因此,我认为第一学段的诗歌仿写教学应该多关注内容的开发,少关注形式的习得。
在来这儿的路上,我唯一担心的是,我有没有能力打开孩子的想象之门,孩子们会不会大胆想象,踊跃发言,我有没有把课上到孩子们的心里去,孩子们的小眼睛有没有因为我的课闪闪发光。今天,我很高兴,孩子们的表现是那样出色。
在这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在这么美的兴义市,我在孩子们的心田播下了一颗诗的种子,然后期待着它发芽、长叶、开花!
附教学设计:
云儿宝宝变魔术
一、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云的千变万化,仿照诗歌范例创作诗歌。
二、教学流程
1.激发单一想象仿写诗歌
师:小朋友们, 有一个小宝宝特别喜欢变戏法,他是谁呢?快看,是――
(以下环节师逐幅出示画面。)
生:云宝宝。
师:云一会儿变成――
生:山羊。
师:一会儿变成――
生:鞋子。
师:一会儿变成――
生:蝴蝶。
师:一会儿又变成――
生:风筝。
师:云这么会变,所以,许多诗人都特别喜欢写云。当云儿变成一群小白羊,在蓝天上自由嬉戏的时候,诗人就这样写――
出示诗歌:天上一群小白羊,/有的站着有的躺。/ 小白羊啊下来吧,/ 不要在天上着了凉。/ 地上水儿清,/ 地上草儿肥,/ 地上才是你们的家乡。
(指导学生读好诗句。)
师:当云儿变成一双双鞋子的时候,诗人又这样写――
出示诗歌:云是走动的鞋子。/走过高山,/ 走过大海,/ 走过草地,/ 走过果园。/ 轻飘飘的鞋子,/ 走过的路,/ 一点痕迹也没有。
(指导学生读好诗歌。)
师:当云儿变成一只小蝴蝶,在天上飞来飞去找不到同伴的时候,小朋友们,猜一猜,诗人又会怎样写它呢?这是诗人写的诗,谁来把它补充完整?
天上一只小蝴蝶,
拍拍翅膀飞呀飞。
小蝴蝶啊,下来吧,
――――――――――――――,
――――――――――――――,
――――――――――――――,
――――――――――――――。
(师生合作编诗。)
师:当云儿变成一个风筝在天
上慢悠悠地飘动的时候,诗人又要写
诗了――
云像飘动的风筝。
飘过――――――――――――,
飘过――――――――――――,
飘过――――――――――――,
飘过――――――――――――。
风儿吹过,
――――――――――――――。
鸟儿飞过,
――――――――――――――。
(师生合作编诗。)
师:小朋友们说的诗句多美啊!现在请你选一首连起来说一说。
【评: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老师让云宝宝变了四次,分别是小白羊、鞋子、小蝴蝶和风筝。其中写小白羊和鞋子的诗作是范例,是学生阅读欣赏的对象;写小蝴蝶和风筝的这两首诗不完整,类似填空,是老师有意降低坡度让学生仿写诗句,初尝创作的快乐,增强作诗的信心。】
2.激发多重想象仿写诗歌
师:小朋友们,云一会儿变群山羊,一会儿变只蝴蝶,一会儿变双鞋子,一会儿又变个风筝,它真是一个魔术师啊!老师也写了一首诗,谁来帮我读读?
出示诗句:云儿宝宝变魔术。/变群山羊,/ 吃吃青草散散步。/ 变只蝴蝶,/拍拍翅膀翩翩舞。/变双鞋子,/亲亲脚丫探探路。/ 变个风筝,/ 摇摇脑袋耍耍酷。/ 云呀,云呀,/ 你真会变魔术。
(指导学生朗读。)
师:小朋友们读得真好,表演得也很不错。其实云儿不止会变这四样东西,它还会变好多好多东西呢!看,云儿都变成什么了?
(师出示四幅图,分别是:小鱼、小花、小猪、小鸟。让学生仿说诗句。)
师:现在咱们开始说说这图上没有的东西。云儿还会变成什么在干什么呢?看谁最会想象。
(激发学生大胆想象,仿说诗句。)
师:我们一口气说了那么多,大家说累了吧?说累了,咱们就开始写。请大家拿出诗歌创作纸,开头与结尾老师已经帮你写好了。中间这几句,请小朋友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来写一写。
云儿宝宝变魔术。
――――――――――――――
――――――――――――――
――――――――――――――
――――――――――――――
――――――――――――――
――――――――――――――
――――――――――――――
――――――――――――――
云呀,云呀,
你真会变魔术。
(生写作,写好的学生站起来练读自己写的诗,随后指名几位学生配乐朗诵自己写的诗。)
常常趴在桌子上,咬着笔管
酝酿那么一点儿稠密的情绪
诗的浪漫中我学会思索
走出诗歌,我轻轻牵住幸福的手掌
天空是一双巨大的翅膀
在我的诗里,卷曲高处的风
瀑布是美丽的姑娘
在我的诗里,翘首与空蒙之中
每一朵花里都住着花仙子
蜜蜂蝴蝶,是他出嫁时的伴娘
每一颗星星都是一个传说
以冥想的节拍,轻叩我的窗扉
我是个爱写诗的孩子
我的幻想攀升·凝聚·降落
遍地是灵感的清泉
在中学语文教育中,相比古典诗歌而言,现代诗歌似乎更难理解,也更难讲解,所以“读不懂”“讲不好”的问题在现代诗歌教学中普遍存在,现代诗歌教学也成了很多教师颇感棘手的难题。
一个诗的国度,竟然没有了诗,没有了激情应该属于诗的年龄的青少年不愿读诗,也读不懂,这是何等触目惊心的事情!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一方面是文体的陌生转换。语文课堂分析讲解的多是实用文,以及少量的文学作品,这些文章至少在文体方面的概念表述上有相近之处:中心、内容、材料、层次、表达方法……而诗歌在文体方面的概念上的表述是分行、省略、押韵、意象……加上现代诗歌风格多样,的确造成很大的阅读难度。另一方面是因为学生的阅读习惯。其他文体是朗读,诗歌是涵咏其他文体抓材料归纳中心,诗歌是从意象中捕捉感情流程等毒他文体对语言、感情、技巧的要求不如诗歌高。再者,教师的学识修养也有所欠缺。许多语文教师对诗歌的认识是陈旧的、过时的。他们对诗歌的了解还是大学教科书《文学概论》里得到的知识。然而,时代在发展,诗歌理论也在发展。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我们语文教师平时对诗歌的阅读、写作也是不多的。因此,遇到诗歌篇目,就感到不太好掌握备课的尺度,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就不言而喻。
二、现代诗歌的比读审美
把诗歌放在不同的参照系中进行对读,是能够读出新意的。这些阅读与比对.可以在中外古今诗作之间,可以在同一作者不同作品之间,也可以在不同作者同类作品之间,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比如徐志摩对于康桥,曾写有几篇诗文。教师讲解《再别康桥》时,就可以结合徐志摩的另一首诗歌《康桥再会吧》和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就其中相应的河桥、水波、青草、云彩、钟声等意象进行比较,了解其散文和诗歌,采用了不同的抒情方式,表达出不同的美学效果。再如,穆旦的《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可以将其跟艾青的诗《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进行比较。如两首爱国诗篇不仅写作背景和主题相同,而且在艺术上相似,都选择了悲凉凄清的意象来表达祖国的苦难和人民的痛苦。风格上却相异,艾青的诗自然晓畅而不流俗,感情热烈而不做作穆旦的诗浓郁顿挫而不悲观,含蓄蕴藉而不晦涩。
三、现代诗歌的比读探究
一首现代诗的解读往往是多元的,教学中教师应当通过阅读梳理出不同的理解,并借助这些问题的解析和共同探究,努力学生去拥有个性化的解读。如对何其芳《预言》诗中“年轻的神”的理解,有理解为春天的使者,有理解为飞逝的时光,也有理解为诗人梦中的爱人。教学中,我们应当指导学生反复吟诵,结合诗的相关背景,谈谈自己对上述诠释的理解,甚而提出自己的新解。卞之琳的《断章》和郑愁予的《错误》都有多种解读,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新的联想、新的评价。卞之琳说《断章》是通过形象的画面着重表达“相对”的意思,如果把它当作一首爱情诗来读,是否可以这样说:诗人透过旁观者的眼睛,写出“人”对“情”的无奈,及“情”对“人”的捉弄?客观的铺叙中隐隐细味出淡淡清愁,以及诗中你、我、他三方面的关系?而郑愁予的《错误》,一般认为是一首爱情诗,而联系作者身世及背景,我们还能对诗的主旨产生其他联想或许是作者通过对大陆生活一段旧情的追忆,抒写与亲人久别后产生的一种惆惆怅心情等等。
四、现代诗歌的创作实践
许多作家是从爱好诗歌逐步走向文学殿堂的,诗歌还在潜移默化中对提炼语言的简洁、营造场景的氛围方面起了作用。因此,我认为,中学生写诗好处不小。经过教学实践,我还发现如果指导得法,中学生是可以写出好诗的!
那是一张照废了的相片,甚至都没见到相片的面,有的只是当初照相时的场景和当时懵懂的少男少女。或许那张作废的相片早以注定了故事的结局:不久以后的各奔东西,更远以后的天各一方…
那是一张葬身火海的字条,甚至记不清楚字条上的内容,有的只是那场失约了的邀请和以后那些断断续续的梦境…
那是一首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不明白为什么所有的事都不能善始善终。甚至没有背全诗歌的内容,有的只是节幕的取消和后来的形如路人…
那是一次蛮不讲理的强留,那是一份很值得珍惜的友谊,那是三年来多少个日日夜夜的朝夕相伴,那也是一场无法预知的苦乐年华戏。甚至来不及想该以怎样的方式告别,就留下一个伤心的背影和如今沉默到有点尴尬的碰面…
那是一首陈奕迅的《爱情转移》把一个人的温暖转移到另一个人的身上,把上次放的错反省出梦想…那是多少两个人之间的小秘密,那是个多么可爱的女孩…只是,如今的忙碌生活是否还是让她依旧好烦…
那是一次不知是对是错的选择,那是一个失败的结局,那是一个知冷知热的大姐姐,那是一次陪我逛街到腿疼的长途旅行…只是,未来的路我们该怎么去走…
那是一次毫无乐趣的北京之旅,坐在通往北京的火车上,看着车窗外一路后退的风景,不由的想起了梁静茹的《会呼吸的痛》哼你爱的歌会痛,恨不懂你会痛,想见不能见最痛…想起那段日子同桌没日没夜的学这首歌,想起她流的泪受的伤…只是,后来的她为自己赢得了一个未来,我却还在迷茫…
坐在北京的地铁上,脑海中浮现出孙颜姿的《遇见》我遇见谁会有怎样的对白,我等的人他在多远的未来,我听着风来自地铁和人海,我排着队拿着爱的号码牌…是啊,我等的人,我想要的幸福,还在多远的未来?还在多远的未来?,后来的她为自己赢得了一个未来,我却还在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