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普罗米修斯教学设计

普罗米修斯教学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普罗米修斯教学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普罗米修斯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人文性;感悟体验;个性体验;语感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8-031-1一、细心研读文本,挖掘人文内蕴

丰富的人文素材正是我们进行母语教学最大的资源。人文性往往流淌在文本的字里行间,这就要求教师深入钻研教材,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认真挖掘教材隐含的人文价值。

《游园不值》一文,最后两句“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是教学的难点。特级教师窦桂梅教学本文时,把引导学生领悟“不遇中有遇”的哲理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让学生由一枝红杏展开想象,“如果你是出墙的红杏,你会对墙里的花草树木说什么?”由诗人未遇园主人想象“诗人见到了园主人会说什么?”我们看到学生的情感为她精妙的教学设计所拨动,学生逐渐沉浸到古诗的描绘的意境中,体会到宋诗所特有的理趣,他们同窦老师一样,在课堂上放飞心灵,让想象的羽翼在广阔的天空自由翱翔,让情感的大潮在课堂上欢快地涌动。当窦老师的导语“心有多大,园子就有多大;心有多美,园子就有多美。”在课堂上响起的时候,我们谁也不会以为那是一种生硬的灌输,恰恰相反,那是师生与文本产生的共振,那是师生对文学形象的充满灵性的体察。

二、重视感悟体验,达功能

语文课的人文教育功能的实现更侧重于体验、感悟,它不是由老师直接告诉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课文中的人物,或者从人物身上受到什么启迪,它是一种“润物细无声”式的影响。

我们来看《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位老师的教学采用的是情感线索,这从他的板书可以看出来,汤姆的“惊喜”、“很不情愿”,爸爸的“赞赏”、“斩钉截铁”,他的教学就是着眼于让学生通过文本的解读来还原文本人物的情感,并在适当的时机挑起学生情感的冲突,以便对课文人物有更深刻的认识。你看他指导学生读出汤姆“惊喜”的语气,“很不情愿”的语气是多么到位呀!当学生对汤姆的形象有所把握的时候,老师趁热打铁,让学生一气呵成地通过书写心声来升华自己的情感。

在教学的最后,他让学生一起来聆听哲学家孟德斯鸠那振聋发聩的话“街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看见的时候做些什么”这么深奥的语言,这时候已经无须作出任何解释,然而学生都心灵神会。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就是文化的载体。

因此语文的人文教育功能的实现建筑在学生对文学形象的感悟、理解之上,建筑在对人类文化的普遍认知之上。它是一种内化,是播撒到人心底的真、善、美的种子。

三、关注个性体验,促进言义转化

学生的语文学习应建构在学生厚实的生活积累和特有的认知方式的基础上,学生对文学形象的把握带有浓郁的个性化色彩。隐藏在文本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人文因素,需要学生个性化地去捕捉、感悟、体验。语文教学要帮助学生建构充满个性色彩的精神世界。

例如,一位老师在执教《普罗米修斯盗火》,通过自读自悟,大部分同学体会到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承受着主神宙斯残暴的折磨,非常痛苦。此时,一位学生却语出惊人:“他很快乐!”这时老师愣了一下,随即鼓励他说出自己的见解。这位同学振振有辞地说:“普罗米修斯身体非常痛苦,但他的心里一定非常快乐!因为他看到人间炊烟袅袅,看到人类终于摆脱了困苦的生活,他觉得受再大的苦也值得,他内心一定非常快乐!”这位同学的个性化理解是多么精彩,他对普罗米修斯形象的把握更为立体、丰满,同时他的回答也让其他同学对课文人物的精神境界认识更深刻。

四、聚焦语言元素,彰显人文内涵

普罗米修斯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教学细节 有效教学 教学效果

“教学细节”顾名思义,是在教学中一些不易察觉的细末之处、关键之点。教学过程是由一连串的教学细节构成的。细节虽小,却能折射出其教育的理念、智慧,决定课堂效率和质量。杨再隋教授言:“忽视细节的教育实践是抽象的、粗疏的、迷茫的实践。”关注细节,就是追求教学的智慧化、合理化、精确化,是教学达到一定境界后追求的品位。

一、解读教材,为有效课堂夯实基石

有效的教学设计对一节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弄清楚教学的重点及难点应该达到的教学目标,是新课改实施前后都一直遵循的原则,与此同时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设计还应该有更深层次的解读。新课改首先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强调合作与探究,相应的这一思想也必须在教学设计中也有所体现,但这种教学设计切忌流于形式,要想真正达到新课改要求的教学效果,并不是简单表面上活跃的课堂就能达到的。在设计教学时,如果不对教学内容进行突破、重组、整合,而是蜻蜓点水般顾及所有细节,表面上看起来课堂教学内容丰富,时间把握充分,但实际上重点却不突出,主次也不分明,导致眉毛胡子一把抓,使学生不得要领、云里雾里,效果适得其反。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弄清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特点,明确教学的目标,理清教学的思路,选择最简单的、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有了这样的设计,教师走进课堂,才能任务明确、思路清晰;才会底气十足、胸有成竹;才会操纵自如,效果显著;这样学生听起来轻松,嚼起来有味,从而使课堂教学散发出深深的魅力。这一有效教学的实现来源于重读过去的课堂教学反思和教材的认真梳理。

例如,在教学《鸟语》一课中的“从忙碌终日的燕子那里,我认识到勤劳的可贵;从飞行整齐的大雁那里,我懂得了纪律的重要;从搏击风雨的苍鹰那里,我学到了顽强、勇敢的精神……”一句时,我让学生进行句式的训练:“从反哺母亲的乌鸦那里,我―――― ;从反复学飞的小鹰那里,我――――;从捕捉害虫的啄木鸟那里,我――――。接着让学生自主练习,从――――那里,我――――。”这样的训练让孩子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把对文本的理解与自己的感受融为一体,并把真实的感受表达了出来,不仅锻炼了学生思维,也提高了语言表达的能力。

二、激活思维,为有效课堂添砖加瓦

有效的课堂,必定是思维涌动,身心投入的课堂。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除了认真研究教材、优化教学内容外,还要注意提问的设置。在备课时教师应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出发,设计精当的教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保持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

首先,问题的设置应注意体现教学目标。体现紧扣教学内容的中心环节,注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在教学《普罗米修斯盗火》一课中,课堂伊始,我抛出了一个问题:“普罗米修斯”是一个怎样的神呢?让学生默读感悟,先从整体上认识普罗米修斯。接着,让学生抓住重点句子品读理解。如,圈出描写普罗米修斯的动作、语言的词语和句子,体会他的勇敢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读读体会,学生对他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其次,问题的设置应富有启发性。适当的难度,能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通过努力,就可以达到“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目的。如果设置的问题过于容易,则不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达不到思维训练的作用。反之,如果设置的问题太难,学生回答不上来,就可能挫伤他们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所以,问题的设置要尽可能具体一些,难易要适中。如在《荷花》一课的教学中,课文介绍白荷花的千姿百态,用“有的……有的……有的……”排比句分别描绘荷花刚开时、全开时、未开时的三种状态。教师多媒体及时呈现画面,便于学生想象和感悟。学生通过图文结合,自己学会品词析句了。接着,教师提供一组形态各异的白荷花图片,让学生观察,想象说话,“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态,你看到了哪些姿态?”学生的发言思路清晰、语言具体生动,还用上了课文中的词句,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得到了进一步训练和提升。

第三,问题的设置应由易到难、层层推进。例如:在教学《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一课时,我根据教材的特点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①小女孩的父亲认为爱因斯坦是怎样的人?

②小女孩认为爱因斯坦伟大吗?

③你认为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呢?

学生透过文本,关注生动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体会出了爱因斯坦的潜心科学研究、不拘小节;读出了他谦虚、宽容、有礼貌、平易近人、诚实、幽默、知错就改、热情友好、童心未泯……一系列答案。通过读书、思考、交流,学生们走进了生活中的爱因斯坦,感受到了他的人格魅力,体会到了他的平凡中的伟大,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三、捕捉生成,为有效课堂插上双翼

课堂教学实际上是师生互动过程,是师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互相影响,以环环相扣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它充满着变化和不可知。任凭课前如何周密的设计,教师总会碰到一些新的“非预设性”的教学问题在课堂上产生,教师不能因为害怕处理而使课堂教学陷入困境或僵局,忽视课堂中生成的资源。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可能给学生探究问题的体验机会,让学生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见解,使学生感受体验的乐趣和创新的喜悦。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学习的灵感,发现和挖掘学生发展的潜在能力。一方面对于学生精彩的回答虽然无法预约,但是可以捕捉、可以放大、让它作用于全体学生。另一方面必须重视学生失误的或是另类的提法,抓住突破口,故意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及时运用教学机智加以引导,防止生成性课程资源的错失。

普罗米修斯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一、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的课前准备要更加充分,对学生的了解要全面,对教材的挖掘要透彻,对教学的设计要更为巧妙,而教学方法的选用要有利于教学的进行。1.对学生的了解,我们不能仅停留在学生预习课文所掌握的内容及存在的问题,还应了解学生对与文本有关的资料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兴趣,学生对文本知识的需要程度,所期待获得的知识等。2.对教材的挖掘,不仅仅是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和中心内涵。3.巧妙的教学设计能激发起学生内心深处的诸多欲望:好奇心、求知欲、探知欲,乃至更多的学习欲望,观察的欲望、想象的欲望、朗读的欲望等。

二、文本教学要精、深

精选教学内容,深挖教材内涵。教学内容的选择除了教材的重点内容外,还应确定本文的训练重点。比如教学《将相和》一文,文本教学我们确立了一条主线:围绕将和相由“和睦——失和——和好”展开教学,依据文本特点,我们也确立了一条训练主线,抓住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探究了作者写什么、怎样写的问题,而为什么写则需要我们去深挖教材。深挖教材其实就是挖掘文本的情,文本的文化层次,《将相和》及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以和为贵”,还蕴含了深深的爱国情感,这个情是文本的又一条主线,我们的教学就顺着这三条线进行。我们的语文课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传承中华文化,所以我认为我们的语文课堂要挖掘文本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在教学《长城》时我向学生传达了长城的文化,在教学《普罗米修斯》时,我向学生传达了东、西方的神话。

三、合理地使用阅读材料

我们从“211”课题组得到了一份阅读材料。阅读材料大致有四部分组成:阅读学习、阅读天地、主题阅读和写作素材。阅读学习部分以作者简介和习作背景为主,阅读天地是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故事,包括有名著、名篇的节选,主题阅读是与课文主题有关的不同体裁的名家名篇,写作素材则提供了写作的内容及范例。这样大量的阅读材料,在有限的十分钟内去完成是不可能也不能保证效率的,特别是对于刚开始这种课堂模式和接受这种课堂理念的老师和学生。而针对本地区、本班学生,我们还应有针对性较强的阅读材料。所以,我们应有选择性的、灵活地综合使用阅读材料,而孩子们阅读水平和速度参差不齐,因此可在阅读时间段选定一些必读篇目,其余篇目由学生自己有选择性的阅读。阅读材料可以固定在某一时刻集中使用,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作为教学的辅助的材料,促进教学的深入,适当调整时间段。

四、把握好写作的切入点

刚开始把这种课堂模式引入我们的语文课堂时,我们总是把写作放在阅读材料之后,让学生写写自己的感受、想法,只把它作为对文本的中心的总结和升华,后来发现这一做法只能是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感悟或是延伸一些想法,虽然也提高了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但写作面比较窄。而这一训练方式可在学生自读自悟时完成,对文本阅读后做批注。当然,这一训练过程是必不可少的,它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自读自悟。我们的一部分教师把写作放在课后,写一整篇文章,这对刚开始接触写作训练和写作水平有待提高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在不断摸索的过程中,我们作了一些调整,发现在阅读的空白处、在情感的升华处、在情景的想象时,插入写作,既内化了学生的阅读,扩大了写作面,也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语言,同时,把对文本的学习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普罗米修斯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设计理念】

一直很害怕教古诗,因为记忆中的古诗课堂教学都很死板,生搬硬套,缺乏灵动,缺失美感。原因大致有三:一是从教学内容来看,主观上认为古诗大多深奥,晦涩难懂,要花大量时间讲解古诗的意思,枯燥无味;二是从教学目标来看,基本是感悟诗的意境,领悟诗句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而这个目标在课堂上即使花了一定的时间,也不容易达成;三是从教学方式来看,受古诗与现代生活脱节,离现实生活较遥远的制约,教学往往只能走近诗人,从作品的创作背景中去体会诗意,领悟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容易落入俗套,引起学生品读疲劳。之后,我阅读了大量古诗教学的经典实录、教学设计,观摩了大量名师的古诗课堂教学视频,在不同场所汲取与古诗教学有关的养分,或聆听,或讨论,或辩斗……在执教《池上》时,我产生了顿悟,终于豁然开朗。

一、古诗是什么?

古诗是绽放在唇齿之间的文化奇葩,烙印着千百年来民族的气质、精神与智慧。学习古诗,有利于学生了解民族的过去,传承民族的文化,进而能有担当地展望民族的未来。作为文学体裁的一种,古诗留有很大的想象空间,能有效地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知识,提升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因此,无论是从语文的工具性还是人文性的角度,古诗之于学生都生发着特别的教育价值,在开发和培养学生审美意识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该怎样教古诗?

那么,如何让学生领略古诗的美,让他们通过古诗的学习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呢?

首先,要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正如萧统在《文选·序》中说:“历观文囿,泛览辞林,未尝不心游目想,移晷忘倦。”那想象在鉴赏活动中发挥什么作用呢?只有凭借想象,读者才能发现诗词的意境,并进入意境。

其次,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语言凝练含蓄,耐人寻味,经常是“言有尽而意无穷”,应该让学生咀嚼品味。可以先让学生理解重点词的意思,进而理解整行诗、整句诗、整首诗的意思。解释时,只要将意思说通即可,不必按字的顺序来解释。

第三,通过反复吟诵来体会古诗的美感,也是必不可少的路径。只有经过充分地、反复地诵读,设身处地地进入诗的境界,细致感受其中的形象美,才能深入地领略作品中的情致和趣味,从而获得审美的愉悦。

但是,无论是发挥想象,深入理解,还是反复吟诵,如果脱离一个将它们有序相连的载体,我们的古诗教学会散、乱、杂,从而导致古诗的整体意境美被破坏。在实际古诗教学中,最忌讳的就是破坏古诗的整体意境美。然而,找准诗眼,“牵一发而动全身”,就可以避免“悲剧”课堂的发生。诗眼,指诗歌中能够提携全篇、精炼传神的字词。当然,根据各人的理解,同一首诗的诗眼不一定相同。执教小学语文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池上》时,我抓住一个“偷”字贯穿全篇,串起全诗:扣住“偷”,发挥想象;抓住“偷”,深入理解;品味“偷”,反复吟诵。可以说,这次的尝试打破了藩篱,突破了自己以往的古诗教学。

《池上》的教学设计如下: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理解关键字词的意思。

2.通过想象画面、反复吟诵等方法丰厚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3.感悟乡村儿童天真无邪、活泼可爱的形象,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借助插图,自主、合作、探究关键字词的意思。

2.感受乡村儿童纯洁质朴的美好形象。

【教学难点】

理解诗人为什么要用“偷”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有人说童年是一个宝盒,盒里装着五彩缤纷的故事。童年是一幅美丽的画卷,画卷上画着美好的世界。童年充满着梦想,洋溢着快乐,你们的童年生活都发生了哪些有趣的,让你难忘的事情呢?

生自由畅谈,师相机小结(有趣的,顽皮的,天真的……)

【设计理念】以回忆童年的趣事为话题,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创设合宜的情感意境。

2.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笔下的少年是不是也跟你们一样?一样的天真,一样的顽皮……让我们一起走进《池上》。

3.揭题 :《池上》。(板书诗题:池上)相机顾名思义,理解诗题:荷花池塘里。

4.学生齐读题目。

5.简介作者白居易。(板书作者:唐 白居易)

(1)学生说自己知道的关于白居易的生平、诗作、诗风。

(2)教师小结。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池上》。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检查初读情况。指名读古诗,集体正音。

3.学生再次自由读古诗。要求: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句。

4.借助插图,弄懂诗意。

(1)欣赏池塘美景,并借助工具书,辅助理解诗句含义。

(2)逐句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启发、补充。

5.集体交流,学生简单说说池塘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儿。(小娃偷采白莲)(板书:偷)

【设计理念】提领而顿,百毛皆顺。首先明确古诗主要描写的事件,接下来就可以围绕中心扣住诗眼进行由浅入深、井然有序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对古诗意境的把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扣住“偷”字,发挥想象

1.既然是偷,小娃出门前想让爸爸妈妈知道吗?他是怎样悄悄溜出门的呢?

学生大胆想象小娃瞒住爸爸妈妈,偷溜出去的情景。

【设计理念】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有未经父母允许,偷溜出去玩耍的经历。通过回忆自己的生活体验,学生感同身受,有话可说,可谓打开了话匣子。

2.偷采到后,小娃会高兴得怎么样?(想叫又忍住了、揣进怀里、迫不及待就剥了吃,嘴边还留着渣……)

【设计理念】通过对话交流,感受小娃因“偷”而表现出的天真无邪的美好形象,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3.小娃的一举一动,让你想起了哪些词语?(指名生说,教师相机补充,指导学生朗读)

出示成语:率真可爱 活灵活现  古灵精怪 活泼开朗 天真活泼 可爱无邪

朗读指导:同学们,怎样读才能表现这位小娃的形象呢?(指导读好每一个词,教师可示范,语气俏皮些)

4.朗读全诗。

教师指导:小娃如此天真可爱,真让人忍俊不禁,带着笑意,我们来读读整首诗吧!(学生自由练习读,指名读)

四、抓住“偷”,深入理解

过渡:一饱口福之后,小娃心满意足,他摸摸滚圆的肚子,准备回家了。

1.回来时,小娃可能又在想什么?

同样让学生大胆说,比如:下次还要再来,怎样继续不让爸爸妈妈知道……

2.白居易为什么认为小娃是偷采的呢?想象一下,白居易当时看到小娃时,小娃正在做什么?(头上戴着荷叶、猫着腰、一边划船,一边四处张望……)

结合插图,在交流中相机理解:不解、藏、踪迹、一道开

口头填空:白居易信步来到池塘边,只见满池的荷花亭亭玉立,荷叶一片挨着一片。咦?怎么不远处突然冒出一个小娃的身影,只见这小娃

。看到这一幕,白居易捋捋胡子,忍不住放声大笑。

【设计理念】此处填空旨在让学生继续想象小娃因“偷”而显露出的神态、举止,让故事画面更鲜活,以此促进学生对古诗句更深的理解。

3.再读全诗。

(1)师引导:是啊,这一幕恰好被大诗人白居易看到了。可小娃呢,还不知道自己已经“暴露”了。他看见自己被白居易发现后,还跟白居易打了个手势,猜猜看,他是怎么做的?(指名学生表演)

(2)真是太天真、太可爱了。让我们再来读读整首诗。

(板书:天真、可爱、顽皮)

【设计理念】扣住“偷”字想象、理解,此时的课堂趣味盎然,再读全诗,学生情感涨溢,自然喷薄而发。

五、品味“偷”,反复吟诵

1.小娃偷采白莲好像是不道德的行为啊,为什么诗人和我们却觉得他是一个天真、可爱、顽皮的孩子呢?你有过偷偷做一些顽皮的恶作剧吗?

(生自由发言,列举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身边的有趣的‘偷’的事情)

教师可提供句式:

(1)那是我在上**年级的时候,

(2)我也偷偷溜出去

师生对话过程中,教师可相机追问:你是怎么瞒着爸爸妈妈的?后来被人发现了吗?爸爸妈妈知道后,什么表现?

教师相机点拨:这里的“偷”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偷”,而是小娃趁大人没注意的时候悄悄地采摘。这与偷盗、偷取是两码子事儿,要准确地理解字义,一定要结合语境。再如《普罗米修斯盗火》中“盗”也是偷的意思,但那个偷是为了拯救黎民百姓,也要另当别论。

2.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理解,请再次读出小娃天真、调皮的感觉。自由练习。

3.指名配乐朗读。

4.男女比赛朗读。

5.全体起立,一起吟诵。

【设计理念】诵读吟咏是诗歌教学的基石。从古至今,诵读吟咏一直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语文学习手段。尤其是古典诗歌,讲求韵律节奏,具有一种独特的音乐美。这种音乐美本身是诗人复杂多样的情感在诗中的自然流露,是“音乐和有趣的思想的结合”,它能直接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缓急疏密等韵律节奏传达出极为丰富的情感。缺少诵读,就无法感受古诗的音乐美,也无法感受蕴藏在这种音乐美中的诗人情感。

六、课外拓展,总结升华

1.出示作业:

诗中的小娃多可爱呀,课后,你能把这首诗改编成一个有趣的故事吗?老师期待你的佳作哦!

2.总结:童年的生活是无忧无虑、让人神往的,童年的生活是五彩缤纷、乐趣无穷的。孩子们,珍惜你们的童年,让它们多姿多彩吧!

板书设计:

池上

唐  白居易

相关期刊更多

世界电影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电影家协会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大学大文学研究学派培育项目

中国医药工业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