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自然的风

自然的风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自然的风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自然的风

自然的风范文第1篇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自然的风范文第2篇

风和雨一样,都是有色的,它的颜色是丰富多彩的。

春天的风,是绿色的。它使正在冬眠的动物从梦中苏醒过来,唤醒了花草树木,给世界增添了几分美色和生机,让人感觉在天国似的。

夏天的风,是红色的。他把太阳公公的身体吹的炽热,放出万道光芒,使大地更加生机勃勃。不只这样,他把石榴装扮成穿着红色裙子的小姑娘。它称赞荷花姑娘的美,使荷花姑娘的脸微微起红。

秋天的风,是金色的。他把稻谷吹得金灿灿的,像一片万里金沙田一样。吹的梨子和橘子都黄澄澄的。还把香蕉吹得像挂在天上的月牙儿。

自然的风范文第3篇

或者,这才是最正常的状态。风阵阵吹来,花一朵一朵的凋零下来。

所有的力气都揉在了风里,花朵们落了也就落了,也许有人会捡起来,看几眼,也许就那样无声的趴在地上,寂静的枯萎了。

风只是使劲的吹,无暇顾及花落后的境遇。花兀自飘零,或者沸沸扬扬,或者寂静无声。

风过处,花从树上自然的凋下。或者,这才是写作者应追求的境界?

没有语言不能抵达的地方。站在大地上,向着阳光或雨雪昂起头,伸展开双臂,让全身的每一个细胞都张开。风在其中穿梭,从这里到那里,而人站在原地。这个时刻,文学便开始了。

自然的风范文第4篇

创设田园“大”环境

在我们目前传统的班级教育中,还比较难实现让幼儿在全自然的环境中成长的可能性。要将华德福田园教育的理念融合到班级教育中来,真正做到“自然”,就要充分地创造条件,使幼儿成长的大环境更符合他们对接触自然的需求。教师可鼓励并与幼儿一同种植各种符合班级环境特点的植物,让整体环境与自然更贴合。如,在教室窗台与睡房中种植一些能够攀爬墙壁的植物,让植物爬满墙壁,幼儿在教室中、睡房中,都如同在自然中一样。这样的安排与布置同时还能够美化环境、净化空气,教师的环境布置有了绿色的底色,也会更加添彩。

“自为”即自己动手实践、为自己服务。中班幼儿自我意识增强,喜欢亲自动手、探索。教师可与幼儿一起开辟出一块自然种植的地方,让幼儿来感受种植。笔者所在的幼儿园内有一亩菜地、野花坡、杂果林,饲养了两只兔子。在这片一亩菜地里孩子们每周有田园劳作,我们自己种一些季节性的蔬菜:毛豆、玉米,青菜、萝卜等,孩子们还可以用萝卜叶子喂食兔子;为了增加园内的色彩,幼儿园内种植了美丽的郁金香;户外活动时,大家去野花坡玩耍,邂逅美丽的鲜花;午后散步时,大家到杂果林里采撷喜悦的果实。在这里,每一位幼儿都有实践的机会,教师帮助幼儿了解种植的辛苦,让幼儿体会到劳动果实的鲜美。当粮食成熟时,教师带着幼儿一起去收获。同时,在种植过程中,幼儿园注意提供丰富的种植的物品,种植一些收获时间较长的,搭配收获较快的,如此幼儿才会更有种植的成就感,同时也能够时时体会到更好种植物的乐趣,自己食用劳动果实也能够带来实践的成就感。

关注田园“小”细节

细节环境与大环境不同,不需要做大的调整与改动,而是做小的布置,就能够让幼儿感受到自然、田园,并在其中自主发展。华德福教育实施过程中,幼儿园所有教学玩具都是与幼儿一起制作或选择自然中的物品代替。田园教育关注的是自然,教师在对教室进行装点、布置时,可以从原来购买成品转移到自己制作、选择自然材料代替等,让幼儿能够在细节中发现与成长,在运用自然物品的过程中,感受到各种物品的多用途,从而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田园式的材料来自于田地、园圃、森林、溪水中等自然的环境中。幼儿对生活、自然环境中的各种物品都非常乐于观察、收集。他们正处于好奇与探究的关键期,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一起去寻找自然的材料,运用到班级中去。如,笔者请幼儿与家长一起帮助收集各种瓜子、豆子、植物种植等。经过一个星期的收集,教室中增添了很多自然装饰物与自然游戏材料,主题墙上的迷宫道路使用各种豆类铺设而成、绘画栏上用瓜子组合成了一只灰色的小熊、玩具柜中多了夹豆子与比大小等众多内容;各种干净的大坚果壳更是成为幼儿美术区角中的重要材料,可粘贴、可涂色、可摆成不同造型,幼儿在与这些自然物品互动时,获得了更多的开拓思维,了解到生活中的很多物品都是可以运用到游戏、学习中来的,促进幼儿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形成。

让田园艺术多元化

在华德福教育中,艺术与手工活动是非常重要的。在进行田园教育时,教师同样需要采取艺术、手工活动来帮助幼儿开启心灵经验。这种自然的艺术应当包括从自然中选择各种物品进行手工活动,也要从人们生活的自然演变中产生的各种艺术活动,如各种类型的绘画、歌舞表演、艺术戏曲、地方特色等。比如,田地中各种小石子与大沙粒、坚果果壳、各种树叶、松果等,这种物品是简单、原始的,但是也是极具创造价值和意义的。幼儿可以使用核桃果壳制作蒙古包部落,可以使用石头涂色并排列成彩虹,可以用各种树叶做成一名印第安男孩……各种简单的材料给幼儿带来了无限的操作可能,而多次活动后,幼儿也能够主动去探索自然材料之间的艺术关联性,这会让他们的艺术行为越来越自主、丰富、趣味,对幼儿来说,这种实践体验中的发展是难能可贵的。

自然的风范文第5篇

黄一峰从事生态摄影已经16年了,使用过各种高端器材的他,如今喜欢用手机作为自然观察的重要工具。他说,器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观察的角度。有很多自然界一闪而逝的瞬间,是相机无法记录下来的,但用手机就能捕捉到。现场的观众评价到:“在这些镜头里,能看到他对自然毫无掩饰的真情。”

从上学开始,黄一峰就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的怪咖。早在高中的毕业展上,他就以生态为主题做艺术创作,获得全校第一名。“当时校长特别将他的作品―用铝罐制作成的小白鹭模型,和形成对比的塑料小白鹭展示在校长室前”,从那时开始,黄一峰的艺术天分就开始崭露头角。后来他在台湾刮起了一阵自然创作的清新旋风。在二十多年的创作过程中,他为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而心痛。因此,他开始致力于用艺术创作,记录消失的大自然。唯有了解,才会有珍惜和行动,这就是黄一峰想做的事情。

宝岛刮起“自然风” 都市中的田园梦

热爱自然的人,回到都市就会觉得不自在。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把大自然带回家?

一开始黄一峰只是将旅途中捡回来的种子、树叶当作纪念品拼贴在相框里,后来他开始思考:“怎么去呈现自然物的美?”于是,他开始有意识地去考虑作品的美感、构图,“有别于压花的平面式创作,他的拼贴作品是半立体式的,运用设计美学尽可能保留自然物的原有形态,展现出自然物在大自然迸裂、飘落、弹跳的姿态”。

因此,翻看黄一峰的自然创作,总会有怦然心动、春来冰融的感觉。不起眼的一片落叶、一段枯木、一块石头甚至食材,都可以成为他创作的巨大宝藏。他就像是一个点石成金的魔术师,可以让即将失去生命的自然物活过来。

这就是他“自然创作”的开端,几年的沉淀让他将自己关于自然创作的思考结集成书,在台湾形成了一种“自然风”的生活美学。

黄一峰讲到自己的创作观念时,总会提起小时候的故事。母亲常带他去菜市场,那是他第一个自然教室,菜市场所有的卖品都能引起他的好奇,他会去观察被丢弃的鱼类身上天然的花纹,还会去寻找隐藏在菜叶中的虫子。“其实,现在的父母都宁愿在网上或超市里买菜,却错过了让孩子在菜市场跟自然物接触的机会”。

虽然一直生活在都市,黄一峰却用摄影、拼贴、拓印、绘画等各种办法,呈现出生活中最细微的自然之美,他说:“寻找自然为什么一定要去远方?用心跟餐桌交谈,也能找回跟土地最天然的链接。”

有一次,他突然发现掌叶苹婆的果荚长得很像黑猩猩的嘴巴,将它们拼贴在黑色的绒布上,就变成了一只只表情各异的黑猩猩。

他的落叶拼贴作品“被偷猎的犀牛和大象”在地球乐园・大自然影展中引起轰动,素材就来自于街边常见的落叶,卷叶做成的象牙和牛角,拔起来就是一个巨大的洞,血淋淋的象征意义表述了对偷猎者的愤怒。用落叶进行自然创作,绝不是第一次。在台湾的艺术圈里,他被称为“大自然的拾荒匠”,因为他常常自愿帮助清洁阿姨打扫公园,只为了寻找拼贴作品的素材。捡垃圾也是他的特殊癖好,有一次他居然在垃圾堆里发现了猫的头骨,他兴奋得大叫一声,像个顽童一样欣喜万分。

在他看来,最好的自然创作不需要去远方,而是要从身边最寻常的事物中发现美。他漫步在日本奈良的街头,突然下起了小雨,布满落叶的街道格外缤纷。他灵机一动,就在透明的雨伞上贴满彩色的枫叶,普通的雨伞也被染上了秋的色彩。

他还曾经花了三年时间在海边捡漂流木,只为将它们拼成一只高冷的反嘴鹬。为什么用三年时间呢?因为“自然创作并非做木工,如果将素材锯开或者修剪,就失去了自然物原始的形态”,他将这样的素材叫做“仿真素材”,因此制作一只反嘴鹬,从捡到第一块头部,到捡到合适的躯干,一共用了足足三年!他说,我在用自然物写日记。每一件作品背后都暗藏着一段美好的回忆。

用最质朴的手工 留住易逝的美好

滇金丝猴在全世界范围内已经濒临灭绝,人们只能通过图片或者视频了解这种动物,一次偶然的机会让黄一峰开始思考,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人们在博物馆里亲手触摸到金丝猴?

一个大胆的想法诞生了,他要用手工做出滇金丝猴的生物复原模型。其实,黄一峰是一个疯狂的手工达人,尤其喜欢收集动物模型,为了自然教育课的教学,他曾经给学生做过台湾阿里山山椒鱼、婆罗洲角蟾的动物模型。但是滇金丝猴的复原,远比想象的艰难。

因为滇金丝猴踪迹难寻,在国内几乎找不到完整的记录。但是古生物复原,从头骨、骨骼到肌肉都需要做到跟动物大致相同,每一个步骤都要有科学式的严谨。为了更真实地表现滇金丝猴,他还专门到云南的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进行实地考察和拍摄,甚至用ipad pencil对金丝猴进行写生。所幸,中科院的朋友帮他在孔夫子旧书网上找到了“金丝猴解剖”的书,还是20世纪70年代的版本,其中有少许金丝猴骨骼的数据资料。黄一峰一发不可收拾,下一个目标是云南苍山的火尾太阳鸟。那天,他到达苍山顶,看着太阳鸟高傲地站在杜鹃花顶上鸣叫,彩色的尾羽在雨雾之中格外鲜亮,一不小心他就看入迷了。如果能用手工模型复原这种美丽稀有的鸟类,该是一件多幸福的事!

可是对于火尾太阳鸟的复原,他同样遇到了真实创作的难题,由于查不到火尾太阳鸟尾羽的具体数据,他专门请中山动物研究所的朋友帮忙,朋友帮他用尺子一根根地测量太阳鸟的尾羽,查到最长的尾羽可以到11厘米,最短的是4厘米。

一个月以后,作品惊艳的诞生了!太阳鸟模型作为藏品被苍山自然中心收藏,人们用双手就可以触碰到飞翔的美丽。

如果有一天,我们再也见不到这些珍稀动物,或许黄一峰的作品能让我们知道,贪婪让我们曾经失去过什么。用巧思拼命留下这个世界最后的美好,这样的赤子之心,是他作品最大的魅力。

野性中国的创始人奚志农说:“黄一峰以纯粹的方式耕耘于大自然,从中吸收营养进行创作。他开发设计了滇金丝猴、藏羚羊、白眉长臂大熊猫等作品,让濒危物种的形象为公众所知,这是影像保护自然最好的方式。”

TIPS:黄一峰的自然创作小技巧

收集自然物,不抓活的生物、不摘树上的花果、不添加化学药剂、不到国家保护区收集、适量收集、不强取豪夺。

剪剪贴贴留住自然美,可以有两个方向:抽象的表现,运用自然物去表达内心的意境;具象的表达,用自然物去模拟一个具体的形态。

选择合适的底板材料,不要用色彩艳丽的底色,浅色麻布、纸类、木板都是好的材料。构图与压花不同,最好采用半立体式的拼贴法,即不改变自然物的原有形态。

粘贴,最好用木工师傅爱用的白胶,而不是速干胶、强力胶。

自然创作 需要一颗纯真的心

独家采访黄一峰

outdoor:你曾经去过哪些地方开展生态摄影,有哪个瞬间最触动你?

黄一峰:我正式开始生态摄影是2000年,我喜欢在同一个点去做持续性的观察,比如我曾经连续12年在婆罗洲热带雨林进行自然观察,我去过25次,我在镜头中跟长鼻猴大眼对小眼,我看到蜥蜴从树木的高处滑翔下来,这些都让我非常兴奋。还有就是我10年前曾经在阳明山拍到了穿山甲,可是此后再也没有看到过这种动物。

outdoor:生态摄影也是自然观察的一种手段,你有没有发现哪些让人痛心的生态破坏?

黄一峰:其实,物种栖息地的丧失比猎枪更加可怕。在全台湾云豹已被宣布灭绝,只剩下石虎这种猫科动物的情况下,在现存石虎数量最多的苗栗,不顾所有环保评估的反对意见,当地政府依然要坚持修公路。

由于河川改造,把好好的河川变成水泥沟槽,小时候常常看到的蛙类和鱼类都不见了。政府追逐利益,就算民间再有保育心也没用,所以我对环境的态度是悲观的。

现在我做自然教育的目的就是想要告诉孩子们,如果他们长大后需要对动物的栖息地做决策,能不能不要杀死他们曾经见到的这些动物?

有时候在野外前一分钟拍到的动物,后一分钟就被人打死,有时候看到虫子被人用大头针钉住,只为了让人摆拍鸟叼虫子的画面。我经常跟孩子们说,你们愿不愿意被外星人捉去钉上大头针,只是为了觉得你们好玩?

outdoor:在你的作品中可见,你热爱生活,善于发现不为人知的美,你觉得自然创作的过程是否也是一种修行?

黄一峰:是的,当你开始用心关注自然,你会发现很多细微的美好。我的工作和自然密不可分,这就是我最幸福的事。

在华人世界里,我们总觉得自然是一门功课,但从来没有体会到自然跟自己的关系是什么。还有就是我们总是为自然观察树立门槛,为什么去看黑颈鹤才是观鸟,观察麻雀就不是?其实,真正的自然观察,要从自己身边做起。

outdoor:现在有很多民间爱好者喜欢制作蝴蝶标本,这跟您所倡导的自然艺术有什么不同?

黄一峰:我一直认为,如果不是为了做科学研究,就不能伤害生命,只为了愉悦自己。我们没有权利随意弄死生物,只因为我们想要带走它们,我的创作以不伤害任何生命为原则。

outdoor:什么是自然创作?它的技术门槛高吗?

黄一峰:自然创作是个很宽泛的定义,文学、艺术、音乐、摄影,只要对自然进行记录和表达,都可以被称作自然创作。自然创作需要一颗纯真的心,而天分是最无关紧要的部分,没有任何门槛,人人都可以参与。

黄一峰是谁?

黄一峰,台湾金鼎奖最佳美术编辑,最佳图书奖双料得主。2016年作品《鸟类不简单》再度荣获金鼎奖最佳图书。成长于繁华的都市,却拥有一双善于发现自然野趣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