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复读生高考心态

复读生高考心态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复读生高考心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复读生高考心态

复读生高考心态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高考;复读生;心理健康状况;症状自评量表

高中阶段是人生观和世界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高考是人生一个重要转折点,高考能否取得成功对考生将来影响巨大。高考失利的复读生,在经过一番身心伤痛后重整旗鼓返回校园。面对前途的担心、家长的期盼、学校追求升学率的指导思想和教育方法等各种巨大的内外应激源,往往日以继夜地拼命学习,常使身心疲惫,出现各种身心症状。有关高三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已经广泛受到关注[1,2],直接针对高考复读生的研究稀少。为了解高考前复读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期对教育工作提供建议和设想,本文作者于2006年4月在某中学对174名复读生进行调查。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半整群随机抽样,在连云港市某县级中学6个高考复习班中,每班随机抽取30人,收回有效问卷174份,其中男82人,女92人,年龄18.8±1.2岁,同时调查同一学校的高一和高二学生289人,收回有效问卷277份作为高中生对照。

1.2 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3]和自编问卷进行测试,通过集体解说指导语、集体作答并现场回收的方法,保证问卷所获资料的信度。SCL-90每项症状按1~5分的5级评分法,以因子均分≥2作为评判存在心理症状标准。在Epidata2000 v3.02软件平台下完成数据录入和校验,用SPSS 10.0 for Windows和EpiCalc2000 v1.02进行统计分析。其中有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按引入、剔除变量分别为0.05、0.10的标准,选择向前引入法进行。

2 结 果

2.1 复读生SCL-90症状检出率情况 调查的174例复读生SCL-90症状构成比情况:无症状(

2.2 复读生心理异常检出率的性别差异 (见表2-1和表2-2):男性和女性复读生SCL-909种心理症状检出率在57.3%~24.4%和55.4%~30.4%之间,前5种症状高低顺序均为强迫、人际敏感、偏执、抑郁、敌对。男女生之间每一种心理症状检出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男生复读生组除敌对因子外其他心理症状检出率均高于高中男生组(P

2.3 复读生SCL-90各因子得分与高中生以及刘氏常模的比较 复读生SCL-90的各因子得分均高于高中生组(P

2.4 复读生组在其他分类上心理异常检出情况和影响因素初步分析 复读生组心理症状检出率在城乡差别、文理分科等方面,未显示统计学差别(P>0.05)。按任一因子分≥2为阳性标准,将复读生分为阴性组(n=49)与阳性组(n=125)。以本次调查因素中的性别、年龄、文理分科、是否住校、不在校时是否与双亲一起生活、在班级中成绩、近1周是否因病用药、近2周是否上网、本人对上网态度、来自家庭压力等10个因素作为变量进行成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仅显示成绩变量与复读生的心理异常存在统计学差异,见表4。

3 讨 论

3.1 复读生高考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为严重 SCL-90于1984年王振宇等人引入我国,作为一种准则参照测验,对于有心理症状的人有良好的区分能力[5]。由于国内常模难以及时更新,以往有关大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研究多以1986年建立的中国青年组(18~29岁)常模或1999年常模为参照标准。为能更好反映复读生高考心前理症状水平,本文采用与同校高中生对照和2004年刘恒等[4]建立的常模参照样本进行比较,保证调查结果具有可靠性和可比性。调查结果显示,复读生存在和明显存在的各种心理症状检出率高达71.8%和31.0%。各症状检出率水平和顺位与余欣欣等[6]研究结果(该文于49页倒数25行两个百分数值和当页表中总计检出人数N值的计算方法似乎不妥)相似,反映复读生高考前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应激反应。作为复读生,曾经高考失利这一事实无法从他们内心深处摆脱;父母的期待、亲戚的关怀、朋友的鼓励、老师同学的注视使他们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无法以平常的心态来对待周围发生的事情。过度学习而身心缺少调整,常使身心疲惫,出现各种身心症状,对心理健康不利,很多学生需要有效的心理辅导以调整心态。

3.2 男女复读生心理异常特征存在差别 男复读生在人际关系、抑郁、精神病性等3个症状的发生率高于中学生常模,除此以外在躯体化、强迫、焦虑、恐怖、偏执等方面还高于同校高中男生对照。可能与传统观念下男性承担着更多社会和家庭期望,面对老师和新老同学、亲朋好友异样的眼光,容易产生负性情绪和相应心理症状。女复读生仅躯体化、焦虑、敌对症状方面以及在恐怖、偏执、焦虑、抑郁等方面症状检出率高于常模和同校高中女生对照,可能与女生强烈的自尊心、性格大多内向,使她们不愿向老师或关系一般的同学倾诉,只能闷在心里或仅向个别好友诉说。心理负荷过重,个体难以承受时,可能产生躯体化、焦虑、敌对等心理症状。而返校复读的共同经历和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方面的影响大致相同,从表现在复读生男女之间各种心理症状检出率均无统计学差异。

3.3 成绩可能是复读生心理异常的主要原因 成组Logistic回归提示复读生的成绩因素与心理异常之间存在联系。说明复读生心理健康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受现有成绩影响。这可能与当前应试教育等因素有关,如学校和教师往往宠爱成绩好的优等生以提高重点率,关注有希望的中等生以提高上线率,漠视所谓没有希望的学困生,甚至指责他们学习不努力,挫伤这些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拉大师生之间心理距离。成绩处于中等以及偏下的复读生,在备考阶段,考虑到不可能像以前那样奋力一搏,甚至可能再次失利,心理压力可能加剧,甚至产生消极厌学或悲观情绪,表现在心中有愁苦又不能说出,情绪低落,烦恼和各种心理症状随之而来。

3.4 有效的心理辅导和认知行为教育应受到重视 (1)强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培养健康良好的人格,优秀的思想品德是健康人格的保证。(2)帮助树立自信自强,解决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奋斗目标;理想的实现要靠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锲而不舍的追求才能达到。(3)家长和老师应为复读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消除焦虑、抑郁情绪,积极鼓励参加一些文体活动,帮助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4)教育者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一视同仁对待学生,特别要关注学习困难生,指导他们探索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解决学习上的困难,温暖他们受挫的心灵,使困难生从自卑、消沉的阴影中解脱出来,积极投入复习。

复读生高考心态范文第2篇

复读生经历过一次高考打击,心理越发脆弱、敏感,同时高昂的复读费用给家庭造成的经济担负也让他们内疚、自责、压抑。再加上进入一个全新的集体,同学间竞争大,很难找到集体温暖感、归属感、安全感。几座大山的叠加,老师、家长沟通、疏通缺位等,复读生心理难免变得封闭、孤僻。一旦他们的复读效果不能如愿以偿,心理“堰塞湖”就容易崩溃。因此,学校要做好重点学生考后心理疏导工作,家长更要看淡高考,相对分数来说,生命健康更重要。

高考是“一锤子买卖”,只要努力过、拼搏过,享受高考的过程,无论是什么结果,都应坦然面对。个人高考成绩是否理想的决定因素很多,不必将所有问题都自己扛。只要实力尚在,信心依旧,定能实现梦想。

要明白生活是一门平衡艺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考上重点本科毕业后找工作四处碰壁者比比皆是,而学一门技术,工作无忧,薪水不低,如今也已不算新闻。只要勤努力、肯吃苦,许多学校专业都大有可为。

要学会迂回战术,上不了重点本科,上个普通本科后再苦拼四年备考重点大学研究生。上不了本科,上个专科,走专升本之路一样光彩。就算上高职,掌握一技之长,做个蓝领也一点儿不逊色。

复读生高考心态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复读生心理健康关注

当代社会竞争激烈,人才则是竞争的关键因素,考上一所大学是每一个学生的最好选择,也是使自己成为人才的重要培训手段。因此高考落榜后卷土重来的大有人在,他们成为高中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复读生”。复读生除了应对学习压力以外还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影响着学习效率和高考成绩。因此我们必须帮助学生调整心态,争取复读成功。

一、帮助学生重树信心,走出阴影

复读生由于经历了高考失败的打击,对自己的知识、能力、精力都产生了怀疑。在家庭中,他们感觉无法面对家长;在周围邻居眼中,感觉低人一等;在同学中间,觉得技不如人。复读生的心理压力往往比应届生大,对于他们来说,做好心理调节十分必要。学生克服心理阴影,树立必胜信心,激发起学习欲望是高考成功的关键。

1.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问题。不少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还不够完善,对一个问题只能从一个角度解释,所以容易遭受挫折。教师应指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看问题,以发现问题中的积极意义,从而产生健康的情绪,比如:虽然高考失利,但现在的我们有优势,我们已经学过了全部的课程,起跑线超前于应届生,经验比他们丰富。帮助他们发现和挖掘自身的优点和潜力,正确评估自己目前的现状,扬长避短,为自己确立切合实际的生活和学习目标,努力使学生相信:现在的我将和去年不一样,所以去年的失败一定不会再重演。从而激发他们的斗志,学习动机,树立起自信心。

2.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根据复读生学习的具体情况采取有效的方法,提高复读生的学习成绩。尤其是开学初的一到两个月,高的教学质量对复读生树立信心、稳定情绪会起很大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提高自身的学科专业素养和教育专业素养,要对所教学科的学科逻辑有深刻的理解,要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有深刻的了解,并将它们统一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使学生喜欢教师,喜爱这门学科,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乐于学习。

3.充分发挥教师的感染力作用。夸美纽斯曾说:“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学生具有向师性,因此教师在教育中要遵循“身教重于言教”的原则。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智力上的影响,更是思想的、人格的影响,教师对学生有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通过暗示、模仿、感染着学生。有感染力的教师,可以按照预期目的去实现教学要求使学生很好地接受和吸取课堂知识,同时也能以自己的个性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遇到困难是很自然的事情,有感染力的教师能够以自己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信心去影响和鼓励学生克服困难,摆脱由挫折造成的消极情绪。

二、创造和谐环境,缓解压力

心理问题是后天才有的,受学校环境和家庭因素影响很大。

1.教师与学生要建立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关系。学生往往视老师为朋友,希望得到老师在学习、生活、人生等多方面的指导,同时又希望老师是分享和分担自己的快乐与痛苦、幸福与忧愁的朋友。教师理解和尊重学生,要积极、细心地聆听学生的故事,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完整、准确地表达思想,引导学生宣泄郁积的情绪,让学生把闷在心里的话说出来,学生的自我心理调节就成功了一半。教师要多鼓励,少批评,要有“让我们一起努力”的思想。教师还可以教会学生一些消除不良情绪的方法。如,自我暗示、宣泄、自我转移等。

2.家长要避免过于干涉与过于期待,注重言传身教。在我所接触的家长中有这样一些错误的做法。有些家长认为要让孩子把时间抓紧就必须督促他,把孩子管紧。为此他们采取各种措施,孩子一玩就唠叨,但这种做法不仅没帮助孩子合理利用时间,反而使孩子与家长之间产生了对立,甚至冲突;有的家长希望孩子上名校,对孩子的成绩不满意,不断找教师给学生辅导。家长对孩子有适当的期待是应该的,但只有符合孩子实际情况的期待才会对孩子产生一种激励。有些家长只管孩子的温饱,认为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对孩子提出种种要求,而自己依旧玩乐,并不以身作则,如此一来,反而引起孩子的反感。

父母与孩子要“和平共处”,在和谐、平等的气氛中进行交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要给予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指导;父母要以良好的行为来鼓励孩子,使他们能安下心来专注于学习。总之,家长面对高考,不要如临大敌,而是让自己保持一份轻松快乐的情绪,给孩子创造一个和谐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能让孩子轻松快乐地去面对高考。

三、加强学习问题的心理健康教育,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复读生高考之所以失利,主要原因就是学习方法不科学,以及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由于学习成绩不理想又诱发出一些心理上的困境。因此,教师要注意加强对其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和学习智能等与学习有关的问题进行辅导,帮助复读生纠正学习习惯。具体来说注意以下几点:

1.对照考纲,制订计划。学习具有盲目性,是很多考生学习效率不高和知识掌握层次受到限制的主要原因。因此对每一科都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计划要实际,要分解到每一周必须复习的内容,并且每周检查自己计划的落实情况,通过复习使自己弱项变强项,强项更强。

2.认真听讲,跟着老师走。复读不是简单地重复一遍高三的学习,而是知识的再次更新、填充。上课听得懂只是思维跟上了,还要适应、习惯并产生自己对相关学科的思维模式,达到改善知识掌握的状况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3.重视基础,回归课本。无论高分段学生还是中等生、较差生,在高考中基础题都有丢分现象。因此夯实基础是关键学生,如果能把高考的课本认真阅读,明白知识的来龙去脉,揣摩“编者之心”,必定对知识的理解会加深一步,考试得分率会有不少提高。

4.强化训练,克服眼高手低。复读需要一定量的题目训练,有了量的保证,才有质的提高。同时训练题应该以高考真题为主,要保证基础题的正确率,难题要学会总结规律。

5.保持动力,克服惰性。在复读班开学的前几个月里,很多学生表现都不错,学习劲头很足,但不久就会渐渐分心。这是因为当我们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重复进行相同的工作时,会产生一种心理疲劳,对所从事的工作会产生一种厌恶感。如果不能及时对自己的复习方法进行一些调整和改进的话,内心深处的厌倦感会逐渐加重,因此需要进行状态调整,每天要有适当的体育活动,让身体活动和脑力活动达到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对复习工作也要进行一次“归零”,重申目标,检查前段时间的复习情况,修正自己的复习计划,振作精神继续干。只有痛下决心,不畏困难的人,才能达到胜利的彼岸。

四、进行必要的升学和就业教育

复读生高考心态范文第4篇

>> 1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里,初中时一直梦想着考市里最好的高中,自己虽然勤奋学习,但方法不当,结果自然是没能梦想成真。那年9月,我带着小小的遗憾来到了县一中,并有幸进了提高班,这让我在遗憾之余倍感欣慰。不过后来我发现,我是提高班里的“落后分子”。

我的落后,最突出的表现是在英语上。从初中开始,英语就一直是我的弱项。到高中之后,经过几次测验,我只能勉强考到60分(满分150)。我开始急了,如果自己英语一直这么下去,那么我三年之后必然与大学无缘。我在当时做了一个重大决定:高一一年一定把英语恶补上去,即使其他科目一落千丈。

我真的执行了这个决定。从早到晚,不管老师在上面讲什么课,我都一个人在下面躲着学英语。一开始我是狂记语法,可是我发现自己的记忆力的确不好,实在记不了那么多规则,记住了的却又不知道怎么应用。一个月之后,我又尝试了狂做练习。可是对于我这种基础差得要命的人,做了十道题,有九道都是错的,做上一段时间就没了信心。再后来我尝试了狂背单词,但是我发现一个星期前背的单词,一个星期后又忘了……

由于自己英语天赋太低,加之学习方法不正确,努力一年的结果是:英语成绩从60分档次提高到了70分档次,而其他科目也真的一落千丈。

>> 2

高二分班之后,我们的班主任换成了一个资深的英语老师。这也是算我幸运吧。高一没做完的“功课”,只有高二再继续狠做了。但我高一得出的教训是:再也不能抛下其他科目单独攻英语了。高二伊始,我确定了自己的主攻方向:英语和数学。数学是我的强项,英语是我的弱项。我当时的策略是“扬长补短”。

在高二的那年,我没有尝试更多学习英语的方法,但是我的班主任老师却执行了他的“铁腕政策”:每天晚上第一节自习课专背高一英语课文,一个星期背一个单元,否则周末去教职工宿舍打扫卫生。或许是在这种极大的强制力和督促力之下,我竟然把高一的英语课文全部背诵了。就在这一年,我的英语不知不觉中上升到了90分的档次,而数学也在我的努力钻研之下达到了文科班最高水平。这样,虽然其他科目成绩一般,我的总成绩却也能名列前茅。即使现在看来,我觉得高二的策略也是正确的。

>> 3

高三的时候,我们的班主任被换成了一个数学老师,不过变化更大是同学。由于提高班实习淘汰制,在高二期末考试中排在尾巴上的人就被分到了其他普通班,而其他班一些学习成绩比较优秀的同学被加入了进来,更重要的是来了一批复读生。于是,高三的第一次模拟考就给我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从班上前5名一下被甩到了15名后。

我这个人天生就比较自信,有时候甚至自信过了头。这种性格,就如同一把双刃剑。首先是我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把成绩提高到了班上前10名,不过依然不是那几个复读生的对手。其次,我竟然昏了头似的在高三谈起了恋爱(或许是当时心理压力过大吧)。当时我还自负地认为,鱼和熊掌(学习和恋爱)为什么不能兼得?我就是要兼得!

我由此也犯下了我学习生涯中最大的错误。虽然我在谈恋爱时也在努力学习,但毕竟在高三这种紧迫的学习状态下,恋爱中的欢笑与争吵始终是会让人分神的。所以,我想奉劝还在奋战高考的学子,在高中这样不合时宜的年龄阶段,真的不要谈恋爱。

转眼,高中生活就完结了。成绩出来,我发挥还算正常,不过只能上二本。而那几个被我视为对手的复读生,都高出了一本线几十分。当时我想,如果复读的话,我想我会比他们更出色。我爸妈认为我是因为谈恋爱才没有考好,所以极力劝说我去复读的同时,还要求我一定不要再谈什么恋爱。而我由于倔强的天性,总是从心里不承认自己是因为谈恋爱才没学好,我觉得自己需要的只是时间。

>> 4

那一年的8月,我开始了高四生涯。而跟我在一起的那个女孩子也没考好,所以她也和我一块去了,并且是同一个班。

第一次学校的模拟测试,我就考了全年级第一名。老师对我关爱有加,我也洋洋得意起来。当时我嘴里说把恋爱排在了最次要的位置,决定用一年的时间来好好学习了,可毕竟年少轻狂,恋爱终究还是霸占了大量的学习时间。另外,我是一个目标性太过于强烈的人,总是把高考看得太重,再加上当时父母的期望太高,我因此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经过又一年的奋战,我迎来了第二次高考。用我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自负的人总是会有自负的下场。走进考场的前一分钟我还一直在心里暗示自己:我一定要赢,我必须赢!可是,命运却跟我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在考数学时,由于中间遇到了一个难度不小的题目把思维给卡住了,我心有不甘,花费了近40多分钟来回折腾,最终还是没把它解出来。眼看时间还剩半个小时,我慌慌张张地、潦草地完成了后面的题目。

我的第二次高考也在这样乏力的境况下惨淡收场。当成绩出来时,我完全傻了。数学只考了99分,而总成绩居然连二本线都还差几分。我欲哭无泪,羞愧难当!

>> 5

经过一夜的痛定思痛,我终于再一次鼓起勇气去复读……

这一次,我换了一个学校,想让自己在一个全新的环境中真正做到从头再来。我手机也不用了,决定这一年里不再跟任何人联系。我开始以一种谦卑的姿态来面对整个世界。我放弃了骄傲和自大,放弃了浮躁和浅薄。也就是在这一年里,我的心才真正沉了下来!

我清醒地认识到,学习和考试都要讲究方法,不能凭着自己的激情愚昧地蛮干。上课的时候我把自己的腰挺得像军人一样的直,我想通过这种方法来强迫自己集中注意力,让自己的思路完全跟着老师走。下课时候我就在笔记本上认真总结反思,对于任何一个不明白的问题,我总先记录下来,然后尝试着去探索和发现解决这类题的规律。

由于心越来越平静,加之学习方法又正确,我的学习成绩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一年里,我基本保持在了学校前三名。可以说,我当时的心态、心境已经远远超出了周围的同学。我极力想提高的已经不仅仅是成绩,还有人格。不管学习有多忙,我每天总会抽出时间来看半个小时的课外书,到了周末就会看上一整天。

复读生高考心态范文第5篇

高考就像一道分水岭,高考过后,人各殊途。有的同学选择进入高等学府,继续深造;有的同学选择复读,“只不过是从头再来”;有的同学则更愿意进入社会,开拓别样未来。路在脚下,梦在远方,哪条路最适合自己?选择道路之后又该如何走好?也许你在犹豫,也许你正感到迷茫。在老编看来,眼下同学们既要制定本学期的学习计划,完成好每天的学习任务,也不妨抽些时间,务务虚,整体规划一下自己高中阶段及未来人生的方向。未雨绸缪,总是不会错的。为了帮助大家周全考虑,审慎抉择,本期我们特别编发这一专题,就是希望能为同学们当好参谋,点亮航灯,照亮大家前行的方向……

大学,一个牵动千百万学生的词语。大学,令多少高三学子魂牵梦萦?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逐年递增,2006年报名人数已近千万人,全国专本科录取率为60.23%,其中本科29.55%,专科30.68%。大部分学生十年寒窗的目的,是为圆自己一个大学梦。

为什么上大学,没有标准答案,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上大学是一种投资,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手段

对于个体成才而言,大学的专业学习也许不是唯一的途径。但不能否认的是,有了大学的专业学习经历,我们日后将有更多的机会进入高层次专业领域工作,以后的工作会相对稳定,工作也可能有着更高的含金量。

对很多人来说,上大学也许并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一种过程。大多数人上大学的目的是希望通过专业学习来帮助自己实现自我价值,即用自己的本事实现人生理想。

而家长为什么要全力供孩子上大学?最主要的是为了孩子将来能找个比较好的工作,能自食其力,事业有成。听起来可能有些俗,但必须承认,在人们心目中,差不多都是把上大学或供孩子上大学当作一种投资来对待的。这也是高校前些年不断扩招,引来一片欢呼的原因所在。

大学可创造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

培养德、智、体、群、劳、美全面发展的学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自主、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能力,需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容许他们全面发展的时间空间,创造一个容许他们独立思考、独立自主、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环境,而大学校园正是这样的一种环境。

大学一般都校园风景优美,有浓厚的学习氛围,许许多多的来自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同龄人一起生活、成长,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做人,这本身也是一种提高。

大学里有丰富的藏书,几乎每一所大学都有设施完善的图书馆。大量的阅读对于每一个想取得成功的人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有了丰富的文化底蕴,才可以成就事业,才可以成为体魄健全、知识全面、品德完美且具备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上大学同样也培养独立思考、独立研究、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但以前我们的教育强调独立的东西似乎太多,强调协作的东西太少,在大学里面可以让我们学会团队合作,没有团结协作,是不可能出色地做好事情的。

一位今年上大一的已经适应了大学生活的女生说:“上了大学以后,才知道什么是住宿;上了大学以后,才知道什么是集体生活;上了大学以后,才知道什么是独立;上了大学以后,才知道什么是坚强……上大学以前,无论家离学校多远,我都没有在学校寄宿,太依赖家里人了。上大学了,不得不住校,虽然这并没有我想象中的恐怖,但实在有很多要学习的东西。”

当代大学生拥有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思想开放的年代,只要有理想、愿打拼,康庄大道就一条条摆在面前。当代大学毕业生就业也不再只有传统的求职方式,他们或应聘,或考研,或留学,甚至自主创业也蔚然成风。

只要我们把握自己的特长,发挥自己的优势,挖掘自身的潜能,成功自在掌握中。只要我们时刻带着创造的心,成功就在身边。而所有的成功都是与本人的优秀品质相关联的,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优秀是一种习惯。

季飞,1990年至1994年就读于南京师范大学,工作过5年,1999年开始在南京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攻读教育管理学硕士学位。2000年5月参与创办南京优仕网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现任董事长。他曾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谈到大学生创业的问题。他说:“失败是难免的,关键在于你要以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它。这种失败在我们学校老师的教学中灌输得比较少。老师更多的是教你怎么走上成功之路,而不会说你会怎么失败,我觉得这就是教育中的一个弊端。”他本人也失败过很多次,成功过很多次。“没必要沾沾自喜,这只是你人生必须经历的。”他如是说。他认为对创业成功期望值过高是很多大学生创业失败的原因之一。

总之,人生的蓝图出自于规划,你可以画得宏伟,也可以画得简陋,宏伟的蓝图会让你拥有广阔的天空,而简陋的蓝图却囚禁了自己。所以,请相信自己,没有船到不了的彼岸。

哲学中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说法,哪些同学适合走“走进大学”这条路呢?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1.对大学“魂牵梦萦”型。这类同学虽然不知道自己以后想做什么,对大学的各种情况也不甚了解,但是对“大学生”这个身份充满了向往,更有一种对大学充满渴望的情结。夸张一点说,如果不上大学,这类同学就会抱憾终生。

2.“循规蹈矩”型。这类同学始终认为自己的人生就是读完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后就业的过程,没有想过不上大学能做什么,大学是就业的一块跳板。

3.“学习尖子”型。这里的“学习尖子”是广义范畴上的尖子,并不一定非得是学习成绩数一数二。这类同学的特征就是擅长学习,不见得是非常聪明或者说是智力超群,只不过学习对他们而言是件非常轻松愉快的事。他们天生对课本“有感觉”,取得硕士、博士学位都是他们期望中的、可以实现的。对这种类型的同学而言,无论是从大学中获得更多的知识,还是作为继续求学的一个步骤,上大学都是他们的不二选择。

最后要提醒的是,选择继续升学的同学,报考的大学和专业一定要适合自己,尤其是要有利于发掘自己的潜能,这是发挥上大学优势、实现上大学梦想的根本目的。如果背道而驰,不顾自身特点,到头来可能会事与愿违。

每年高考尘埃落定,总有一些同学选择复读,准备卷土重来,再次参加高考。参加复读的同学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上了线放弃录取或未被录取的,另一种则是当年高考没有上线的。

高分复读,衣带渐宽终不悔

杭州某高考复读班学生叶,当年高考成绩列全省第553名。但他非常失望:“平时不如我的同学也考进了清华,我为什么不行?”他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高复班。经过一年努力,第二年他的高考成绩排在全省理科第16名。他说,现在复读不是什么丢脸的事,它是考生重新选择自己喜欢的高校和专业的一种策略。

湖南某高考复读班的一名考生坦言,去年她因考分与中南大学的投档线相差1分而落榜,心有不甘,于是选择复读。另外一位考分达到本科一批录取分数线的同学也走进了高复班,他表示去年发挥不理想,准备今年再战。

因为填志愿不当而复读的余凯同学表示:“其实我们来读高复班就是对自己的理想负责,希望通过再次高考进入理想的大学读自己喜欢的专业,等于多给了自己一次机会。”他现在把能够学习的时间利用得更充分了,学习也更加注重方法。以前的老师对他也很关心,经常为他解决学习上的问题。如今他和考上大学的老同学也有联系,有时会向他们借笔记、参考书,向他们讨教学习方法。

我们也发现高复班的同学大多心态相当平稳,课堂里没有离高考还有几天的倒计时牌,有的只是大家专注的神态和堆成小山一样的书籍。

选择复读的同学大部分都坚持这样的观点:耽误一年时间多花一年复读的费用,如果能够考上一所心仪的学校和好专业,毕业时就更有可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因此选择复读还是值得的。

低分复读,此时不搏何时搏

去年因高考发挥失常而复读的陆会同学说:“经历过一次高考了,心里比较有数,父母也不像从前那样给很多压力,我自己只想稳扎稳打。决定复读就一门心思了,现在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学习上。”小陆说,现在他们最关心的就是今年高考中将有哪些招生学校和具体专业设置。

北京市西城区一名考生在高考后主动向家长提出复读,他向父母“检讨”:自己这些年来学习不努力,所以成绩不好,希望父母支持,再给他一次机会。这部分同学选择复读更大程度上存在着某种无奈:上不了大学,看不到出路,只好继续走高考这座“独木桥”。对他们而言,选择复读可以拥有重搏一次的机会,通过上复读班,可以起到补缺堵漏的作用,也可能提高成绩。

原本在广州一所普通中学念书的小宇,去年高考只考了470多分,平时成绩中等的他想读一所好学校,所以第一志愿报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结果未被录取。“一开始我打算读专科算了,但妈妈建议我重读一年。有一天我翻报纸,看到复读学校的介绍,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但对重新奋斗一年有点恐惧。正犹豫之际,我得知自己连那个专科学校都上不了,当时很失望。但我又想,苦一年总比苦一辈子好,于是不出一个星期,就下定决心上复读学校了。这一年时间我觉得花得很值,经历过复读的学生和一般高考学生很不一样,我们的心路历程复杂得多,心理也会比较成熟。这一年后,我对人生、对得失成败的看法都改变了。”

一位高复班同学的随笔中有这样一段话:“不管结果如何,我也是胜者,因为我毕竟走出了高考失利的阴影,我能坦然面对自己的理想。有好的心态才会有好的收获,相信通过自己的奋斗,今年定能笑傲高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无须与他人较高下,就像高考,其实对手就是自己。对于要走进梦想中的大学的同学来说,复读就是又一座通往大学的桥梁,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高分复读的考生了。

其实,复读只不过是一个过程,就像跨110米栏。跨过去的人会说:“复读让我实现了梦想。”曾经在这里栽倒的人说:“这是一个陷阱。”而在还没尝试的人面前,110米栏分明就是十个标准栏。无论是失败,还是成功,在这中间我们需要付出汗水,需要艰辛努力。复读生因为曾经输过,就更应明白没有汗水的尝试是一种徒劳,没有艰辛付出的自信其实是自负。在所有的成功背后都隐藏了勤奋,不要被唬人的表象给吓住了。

下面就让我们看看高分复读的事例。

蔡辉龙,2005年高考厦门市理科状元。

他在2004年高考后填报了清华大学,却以652分的高分落选,最后放弃就读华东理工大学的机会而复读。他觉得自己有潜力,于是决定再复读一年。他说:“如果已经尽力了,成绩即使比原来差也无怨无悔。”皇天不负有心人,在2005年高考中蔡辉龙取得了672分的好成绩,他再一次选择了清华大学。

这就是蔡辉龙要告诉我们的:一个人要有执着的信念,清晰的定位。

赵雪也是一位复读生,她去年考取了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她当年选择复读是因为考试成绩不高,连上专科都去不了好点的学校。当时她就想,人生能有几回搏,青春的错误是可以挽回的,于是下定决心再搏一次。“我高中选择的是理科,但考试不理想,而且确实觉得理科不利于自己的发展,所以复读时转成了文科。我也想再通过一年的努力考一所好学校,因此那年非常努力。”谈到压力问题,她感触很深:“当然会有压力,家长和社会的倒不多,主要是来自自己的。因此,自身的心理调节非常重要。”

走上复读道路的同学,各有各的原因。如果有一天,你站在了去与留的边缘,只要你能找准方向,那就是在做正确的选择。

通往成功的路有时候就像是万丈悬崖上的独木桥,下面便是滔天的洪水,走过去了,便是征服。这个过程会让我们明白: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的成功。年轻,我们不怕重新来过!

高分复读的学生承受的心理压力大多要比一般学生大,所以必须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在心理上坚定自己必胜的信念,避免受到挫折时决心动摇或后悔。

同时复读也不是整日埋头苦读,由于复读班一般没有体育活动课等,同学们应该每天适当参加体育运动,比如户外散步、骑车、跑步等,使身体得到一定的锻炼和休息。

由于许多不利的外界因素及自身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使得低分复读生也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因此首先要调整好心态,在心理上完成从自卑、失落到自信、进取的转变。

北京新干线学校冯健校长认为,适合上高考复读班的学生是那些充分认识到社会竞争激烈,已经找到自身问题,并能改正缺点和不足,自身潜力大,尤其是单科还有很大发展空间的学生。他提醒高分考生:要慎重选择,因为考试时有很多不确定性因素,所以学生要认识到自己是实力不够,还是发挥不好。

综合分析,以下三类学生较适合进行复读:

1.“失误”型。即本身成绩很好,在高考中偶然失手的学生。毕竟对这些考生来说,“低就”实在太可惜了。进入不愿去的大学或者读自己非常不喜欢的专业,心情不爽,学习兴趣不高,又何苦呢?

2.“未入状态”型。即自身很有潜力,但在原学校的高考集体复习中一直没有进入状态,临考前才后悔的学生。

3.“备考方向有误”型。即由于原学校高三老师经验不足,没有给予正确指导而导致备考方向错误、成绩不佳的学生。

从事学生高复指导工作近10年的上海民办侨华中学副校长、高级教师曹惠康分析指出,高复班同学更要学会下面两点:高复学生由于高三的课程都学过,又不需参加高中会考,课外活动也相对较少,客观上可以自由支配的学习时间多了,但这意味着要求学生学习更自觉,需要加强对自己的管理;同时高复班的师资与普高相比,从整体水平上说不如一些重点高中,高复学生如果对老师要求过高,把期望都寄托在老师身上,对自身却认识不够,自我定位模糊,就容易偏离主题,毕竟学习是“老师引进门,修行看个人”。

每年高考,除了产生一批高考状元之外,也会有部分同学因为各种原因而落榜。落榜考生如何面对现实生活,走出思想困惑,这是家长和考生面临的问题。

王军是一个阳光帅气的大男孩,高考落榜后,每当静下心来的时候,他也有后悔的念头。因为当初的贪玩,当初的固执,当初的叛逆,他不得不付出代价――落榜。

然而,他现在并不沮丧,因为他觉得竞争社会为他提供了许许多多的成功机会。首先,他已经成年了,高考结果如何,并不影响他勇敢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这个责任包括对社会的贡献,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以及对自己未来生活与前途的努力。当他走出这一步,在我们这个竞争社会中,他已经扎扎实实地领先了一步。其次,他觉得高考并没有击溃他的信心,他相信自己的潜力与勇气。海外华人中很多人在国内拥有高学历,在海外生活的开始几年几乎都有靠体力打工的经历。他们中不少人几年如一日,每天进行十几小时高强度高节奏的体力劳动,这些经历被不少成功人士认为是最有价值的经历,是他们成功之路不可或缺的起点。

王军如今已经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他走入社会后要像那些成功人士当年那样,刻苦工作,无怨无悔,因此他感觉自己的竞争实力不可忽视。

我们采访的另一位男孩名叫韩磊,他今年本来上了专科线,但是他并不高兴去上一所三流四流的院校,加之不想复读,于是便走入了社会。谈起自己的选择,韩磊显得十分理性和深沉。他说:“以社会竞争的角度而言,能进入大学深造只是意味着拥有从事某一专业工作的资格,只有在参与了能创造社会价值的竞争并在竞争中胜出,才算成功。高考落榜被认为前途完了,并不符合竞争社会的客观现实,而应认作是一个起点。若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坚强的意志力,不断努力进取,是没有什么能阻止我们迈向成功的脚步的。虽然当今中国的社会现实,是‘学而优则仕’的观念依然有较强的影响力,会让我们感到有压力,但在这个社会中,从砌砖、洗碗开始的成功人士也是数不胜数。面对学历的劣势,第一,我不会自责;第二,这也决不可能成为我退缩的理由。”

另一位高考落榜的张姓同学说:“学历高低从来不是综合竞争实力的唯一决定因素,其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是责任感,是竞争中的拼搏精神。我并没有把高考落榜之后走入社会看成是一种失败,我觉得这只是一种选择。我觉得只要我自信地从心里拒绝任何的同情安慰,而以一种临战前的振奋与强烈的求胜欲望取而代之,总有一天我将以自己的事业与成就让亲友感到骄傲!而且高中三年已经让我有了很多的收获。一是学习、理解能力的提高,高中的训练实际上使我们具备了走入社会后快速学习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的基本能力。比如我认识的一个人他高中毕业后进入社会打工,在技术的掌握速度上要比其他人快很多。二是高中学习竞争的残酷性和高考的高淘汰率,还让我明白了很多原来不明白的道理。高中的学习竞争压力很大,试问进入社会以后的压力大不大?学会面对这种压力而不是逃避,本身就是一种锻炼。”

听了以上几位的话之后,我们唯有衷心祝愿他们以后的路走好!

无论我们是因为什么原因而步入社会,高考落榜也好,高校毕业也罢,我们首先要面对的便是这个社会的竞争与优胜劣汰。社会是个大熔炉,倒出来的残渣才是社会的失败者。没有考不上大学就是失败的定论,却有不努力就会失败的道理。

面对现实,拥抱社会,让我们勇敢地跨出第一步。抓住父母给予我们的创造天赋,努力拼搏,成功自然就在不远处,原来步入社会也如此精彩。

所以高考只是我们人生的中转站,并不是我们的终点站。人生的转折点并不是人生的波谷,落榜之后只要我们拥有坚定的信心,前面定是一片光明!

但是前进的道路并不一定那么顺利,落榜之后求职或是自主创业,我们有两条路可以走。就在我们身边,无论是求职还是创业都不乏成功的例子。让我们先看一则成功创业的例子。

袁正洋,江苏省盐城人,落榜之后一直在家寻求创业机会。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注意上了一只癞蛤蟆,从而产生了规模化养殖癞蛤蟆的想法。结果他一脚踹进这个“冷门”,在自己22岁之时就挣下百万家财。

其实分析各个成功者的求职、创业历程,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因为发现了别人所没有发现的、没有注意到的行业,从而钻进冷门,取得成功。正所谓“机遇只会降临在有头脑准备的人身上”。所以,高考落榜之后要尽快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善于观察周围事物,从而找到求职、创业的契机。

让我们再看一则成功求职与创业结合的例子。

阮建荣,于上个世纪80年代放弃学业,曾经历过四次高考落榜。之后,阮建荣先是到工地做了几年泥工,后来又改做推销,几年时间积累下100万元资产。但后来在初次自主创业的时候,由于种种原因,最终导致投入的100万元血本无归。

阮建荣也不知道自己那段时间是怎么过来的,但是有一个结果就是他挺过来了。而且他用自己敏锐的双眼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契机,最终,他用不到两年的时间就赚了2000多万元。

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求职或创业之初难免会遭遇一系列的困难,这时也恰恰是考验一个人意志的时候,“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阮建荣的求职不能不说成功,而之后的创业失败又有多少人能承受?这都不要紧,只要我们始终记着:年轻,真的没有什么不可以!坚持就是胜利!

因为渴望成功,我们自信地步入社会;因为自信,我们成功地走在社会。

谈起“不上大学,我们可以做什么”的问题,让人一下子就能想起几年前非常火的所谓“现象”,被誉为“少年钱钟书”的韩寒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当时因为这种现象所引发的争论,无非也就是高中生毕业后究竟走向何方的问题。随着近几年大学毕业生就业越来越难,这个问题就越发显得尖锐起来。有些时候,人们不得不承认,相对于继续坐在课堂中鸭子听雷一般地煎熬,一些学生还是走向社会比较好。但这些学生最好具有以下特征:

1.对校园“深恶痛绝”型。即步入学校那天起就对课堂学习没有丝毫兴趣,只要和学习无关的事都可以做得不错,而一接触课本就会犯困、没精神的同学。这类同学和智商高低问题没有任何关系。

2.对学习“死不开窍”型。这类同学和智商问题的关系不大,但是有所影响。他们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让课堂学习成为一件可以丰富自己的事情,反而时时都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而自卑,对生活中的其他事也没有兴趣,变成了学习的奴隶。

3.有“一技之长”型。就个人而言,说得更实际些,上大学的目的无非也就是学得一技之长,为将来可以找到好工作做准备。以目前就业市场越来越需要有实际工作技能和工作经验的趋势来看,如果学生本身就有一技之长,那么在上大学的问题上或许就多了一些灵活性。

回到开始提到的“现象”,一个既懂得写作又会玩赛车的人,谁也没有看到他因为没有大学文凭而活得水深火热,相反倒是非常的滋润。著名的“童话大王”郑渊洁一家三代都是小学文凭,但他们每个人都过得不错。

抛开这种特例不谈,我们身边其实也有很多高中毕业就随长辈做生意或者自己学得一门手艺的例子,他们虽然不是事业如日中天,但是生活很轻松,并不比那些已经考上大学的同学差多少。

相关期刊更多

电脑知识与技术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上海教育科研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