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雪花的诗句

雪花的诗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雪花的诗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雪花的诗句

雪花的诗句范文第1篇

2、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3、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

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5、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6、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

7、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8、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9、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10、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11、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12、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13、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4、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

15、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雪花的诗句范文第2篇

一、点、线、面之间位置关系这一教学内容的特点

在数学课堂活动中,教师要以课堂内容及其特点为教学目标、方法设定蓝本,来进行课堂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的设计。所谓的根本就是教学内容,所以我们在讨论将抽象知识具体化的时候,要先探求教学内容的特点。

对于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这一内容来说,它具有一定的特点。主要考察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可以根据这两个考察点来设计教学方法,将生活中的关于点、线、面空间关系结构的例子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从具体的例子出发,充分发挥空间想象力,了解一些抽象的定理公式。从点、线、面位置关系这一知识点本身来看,要了解点线面分别以什么样的状态存在,它们之间的位置如何摆放,才能构成联系,等等。也就是说,教师要明确“点线面如何在空间上实现平行关系、垂直关系、垂直与平行关系的转化”这一教学难点,并搜集具体的生活例子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

二、以点线面位置关系这一教学内容为例,探讨抽象变具体教学方法的运用

1.有效的导课方法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

良好的开头预示着完美的结果,对于课堂来说也是如此,所以教师要将导课这一环节重视起来,将有效的教学方法贯穿在课堂的始终,争取将“龙头”“龙尾”相承一脉。在没进行新课教学之前,教师可以举一些实际的例子作为问题,让学生思考,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其被问题牵引,随着教师循序渐进地引导逐渐深入对课堂知识加以学习。比如,在进行点线面这一课堂知识的学习之前,教师可以问学生:用两个合页及一把门锁就能将一扇门固定在一个位置,我们没办法将其打开。在提出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做具体的示范。一个问题的提出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提出至少两个问题,提高课堂知识的厚重感。在这一实际问题中就包含了点线面这三方面的内容。学生对提出的问题的答案一知半解,这时教师要从这一问题中脱离,让学生通过接下来的学习,验证自己的答案正确与否。

2.通过生活实例对公理进行验证。

在进行概念的疏导之后,出现的公理才是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去了解的,就以“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这一公理为例,它包含了点线面这三个因素,这三个因素之间的关系为“直线有无数点组成,这条直线在平面内,平面经过直线”。这个基本性质的来源是生活,教师可以让学生做实验将这一知识具体化,并通过具体的实验来验证公理的正确与否,比如这个公理,教师可以让学生将一把规则的直尺放到桌面上,并通过观察直尺与桌面间是否漏光来检验桌面的平整与否。如果不漏光,说明直尺作为一条线在平面上,而且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这一平面上,如果漏光,说明直线上并不是所有的点都在平面上,由此也可以说,直线不在平面内。

学生通过这种具体化的例证,更能较为明了地运用逻辑思维去了解学习抽象化的知识。可以说,教师在方法上,将知识简单化,让学生更容易去接受。这样运用生活例证将抽象知识转化为具体知识的教学方法比教师用粉笔在黑板上绘图讲解更有效,它是新课标下所倡导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空间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更有效。

3.鼓励学生利用生活实际去解释公理。

雪花的诗句范文第3篇

新世纪的教师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必须是求知不倦的学习者,几年的教学历练使我学到很多东西,受益匪浅,也真正体会到做一名化学教师的历史使命。

一、课堂教学的魅力体现――备好课、上好课

作为一名教师很清楚,“备课―上课―批改―测试―辅导”,这是教学过程的几个重要环节,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向45分钟要质量,而要上好课的关键首先是备好课。所以只有教师认真备好课、上好课,才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而我们的教师工作重心本末倒置,把主要精力和更多的时间花费在批改、课外辅导和应付频繁的考试上,在备课、上好课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甚少,而导致课堂教学质量出现恶性循环。

我们的有些教师在备课上借鉴和利用名家名师的教案,不认真思考是否与学生的实际符合,囫囵授课,甚至有些细节问题自己都搞不清,课堂中闹笑话,出丑;还有些教师死搬硬套,自己上课累,学生听课更累,无意中削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的教师应多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并与他们进行交流。自己的课堂教学环节和教学效果与他们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从他们的教学中受到启发、得到教益。

二、丰富的文化底蕴是教师教学的法宝

读书少是教师专业成长不快的重要原因。我们的教师手中除了一本教材、一本参考书之外,什么都没有。在学校绝大多数学生和教师整天被“正统”的作业或教科书或工作压力所包围,他们很少去看课外书。图书是知识、技术、情感、理论的载体,也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和有经验、有智慧的人沟通和对话。读书能使人丰富厚重,所谓学高为师就是这个道理。读书能医愚,使人聪明。而读书对教师来说更有特殊意义,书籍是学校中的学校,读书能让教师超凡脱俗。

我们身边的有些教师过不了教材关,对教材理解不深,把握不好。他们的文化知识面狭窄、残缺,甚至低于学生。这种教师的教学境界根本体现不了三维教学目标的预设和完成。他们的教学方式以灌输传授为主,就连知识技能目标也难以落实,甚至时常出现知识上的错误。受教于这种教学境界的学生,不仅能力、智力、非智力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知识的技能也会欠缺,学生学习受压抑。故在这强调各位同仁有空闲了多看看书,多与有所作为的人沟通沟通,来弥补自己的空缺。

三、了解学生的实情是上好每一堂课的关键

学校里的学习绝不是毫不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能深入地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从学生一个简单的眼神中体会到想学什么?学会了什么?就如有位教师所说:“每当学生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我就要走上前去,握住他的小手,注视着他的双眼,赞美到:你有一双慧眼,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多了不起呀!”

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被老师信任和关注这可能激起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也最能使他们获得学习上的成功。正如有位同学所说:“当老师用真诚期盼的目光注视着我的时候,我的学习劲头一下子就上来了。”与之相反,课堂上那些被遗忘或经常被训斥、遭受冷遇的学生,学习兴趣与自信心就容易丧失。为此我们的教师在课堂上要关注每一位同学,尽量考虑到优、良、差三种学生,达到教学预期的目标,并且在教学过程中看学生是不是不仅学会、会学、爱学乐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有兴趣而投入到学习中去的时候,我们的老师如果因势而导,就可抓住教学的黄金时段,左右逢源,让学生举一反三,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雪花的诗句范文第4篇

一、化学实验设计的意义

化学实验设计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实验设计是运用知识和求新创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有旧知识的运用,而且有对新知识的探求。学生实验设计技能的发展,往往说明他们的迁移能力、创造性和思维能力有较快的发展。通过科学实验,他们能学会如何控制或改变实验条件,选择什么样的仪器来实施实验,如何运用规律来解释自然现象,如何由诸多的现象归纳出本质的结论,如何探索科学规律,等等。实验设计让学生直接接触科学研究的方法,使学生对预感、推测、试验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可能性有正确的认识。实验设计是各种科学知识的综合运用,是较高层次的实验能力。实验设计的教学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化学知识,独立或在教师启发下,设计出各种实验方案,成功地解决化学实验问题,从而产生成功后的喜悦,激发起更大的学习热情,成为进一步学习的强劲动力。

(二)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美国教育家波利亚曾指出:“获取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的体验,因为自身体验最清楚,也最容易得出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科学实验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一些类似于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和产生积极情感,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产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且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积极欲望。

(三)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化学实验方案需要学生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可以发展他们解决化学实验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实验的过程围绕着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展开,学生直接参与研究,并最终使问题得以解决。学生在实验研究过程中,会激活自身储备的知识,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索性活动,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会分享与合作。合作的意识与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在以往的课堂教学情境中,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缺乏充分的机会与条件,而实验则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学生得以在这个过程中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并在欣赏自己的同时,也学会欣赏别人。

(五)培养科学态度,增强社会责任感。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通过认真、踏实的探究,会逐渐养成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尊重他人意见的正确实验态度,形成严谨的科学作风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有利于学生认识和掌握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不满足于现状的进取精神,同时也懂得了科学知识对于自然、社会与人的意义和价值。

二、中学化学实验设计的原则

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掌握了一定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基础上,有目的的提出一些实验问题,要求学生按照实验目的要求,根据已学过的实验原理和方法,设计出新的实验方案,这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开拓创新精神和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目的性原则。目的性原则是指在科学实验设计的整个过程中,对实验原理、用品、装置、步骤、方法以及实验结果等方面的设计,都应围绕实验的目的与要求进行。例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实验的目的是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把氧化铜中的铜还原成单质,本身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因此,实验设计的立足点就是如何将黑色的氧化铜转化为红色的铜,如何将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并将其检验出来。然后据此选择实验试剂、仪器、装置、反应条件、操作步骤和方法,并组装多种有利于黑色氧化铜转化为红色铜的实验装置。

(二)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是指设计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装置、实验操作等必须与科学理论知识和科学实验方法相一致。例如,检验某种无色溶液中是否含有CO32-离子,就不能通过加入盐酸,看是否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的方法来检验。因为若有HCO3-离子、SO32-离子、HSO3-离子的存在,此实验中都可以产生相似的现象,因而有失原理、方法的科学性。

(三)可行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是指在设计科学实验时,从实验原理、实验实施到实验结果的产生,在实施时切实可行,所选用的化学实验药品、仪器、设备和方法在中学化学实验条件下能够得到满足。例如NaCl、Na2SO4的鉴别,有的学生常选用AgNO3做试剂,认为AgCl难溶、Ag2SO4微溶,从而把两者加以区分。事实上,这种方法所依据的原理在实施时是不可行的。因为硫酸银不稳定很易分解成难溶的氧化银。

(四)安全性原则。安全性原则是指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必须考虑实验过程中的安全,尽量避免使用有毒药品和进行具有危险性的实验操作,如果必须使用,应在所设计的化学实验方案中详细写明注意事项,以防造成环境污染和人身伤害。

(五)简便性原则。简便性原则要求在实验设计时,要考虑到实验材料容易获得、实验装置简化、实验药品便宜、实验操作简便、实验量化简单、实验步骤少和实验时间短等问题。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在实验设计中陷入一些繁琐的过程中,而忽视科学实验中的关键问题,如对实验原理的思考,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等。

(六)绿色化原则。绿色化学是二十一世纪化学科学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也是中学化学教学中学生应树立的基本化学观念之一。绿色化学倡导从源头上就尽可能地消除或减少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对环境的影响,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从化学实验设计做起。在化学实验设计中体现绿色化学思想,要求在化学反应原料的选择、化学反应条件的选择、化学反应的产物、化学实验的操作等环节都要贯彻绿色化学思想。

三、中学化学实验设计方法举要

传统的中学化学实验大多以验证性为主,由此招致不少的批评,许多人主张应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或研究性实验。其实,验证性实验和探索性、研究性实验各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关键是如何有效地发挥它们的功效,不管哪种形式的实验都可有创新的设计。中学化学实验设计的常用方法有:

(一)缺陷改进法。缺陷改进法指通过发现现有实验的缺陷,把现有实验的缺陷进行改革或革新的方法。改进首先是发现问题,而创新就是要解决现有的问题,每发现一个缺陷、提出一个问题,也就是找到了一个创新的课题。

如: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测定。如图1所示,利用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4P+5O2 2P2O5),从而使容器内形成压力差,打开止水夹后,水进入容器内。进入容器中的水的体积,可粗略地认为是空气中所含氧气的体积。

该实验在设计原理上就存在不合理之处。我们知道,反应物浓度越小,反应的速率越慢。燃烧进行时,集气瓶中氧气的浓度越来越小,到一定的限度(此时还残留一定量的氧气)时,燃烧就会停止。这也是有些物质不能在空气中燃烧,但能在氧气中燃烧的原因。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利用燃烧试图除尽空气中的氧气,是难以达到目的的。维持红磷燃烧需要的氧气浓度相对较高,因此就更无法除尽氧气了。另外,该实验装置可能发生气体泄漏的地方也较多,加之将燃烧着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时会加热了内部的空气,使之外逸,这些都会导致实验现象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要做好该实验,关键要注意以下几点:①用更易燃烧的可燃物代替红磷(如白磷);②装置的气密性要好;③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的速度要快,并塞紧塞子(最好没有这一步骤)。

基于以上分析与思考,可将原实验进行如下改进设计:

(1)用凸透镜将太阳光聚焦到白磷,使白磷燃烧。此法可以防止燃烧匙伸入集气瓶时气体的散逸。如图2。

(2)用水浴加热的办法使白磷燃烧,也可以防止燃烧匙伸入集气瓶内气体的散逸。白磷的着火点仅400C,水温稍高,足以使白磷着火燃烧。如图3。做此实验时,盛白磷的广口瓶不能直接放入沸水中,也以免广口瓶因骤热而爆裂。可先用温水淋浴后,再将热水注入外面的大烧杯中。

(3)用钟罩代替集气瓶进行实验,如图4所示。钟罩下方敞口,气体受热膨胀时,可将水压出一部分从产生减压作用。用此法可减少了气体泄漏的可能,准确性比原实验方案高。

(4)在一端封闭的粗玻璃管内放一小粒白磷,用胶塞塞住,并将其推入到玻璃管中部,记下位置。用酒精灯微微加热白磷,使之燃烧,可观察到白磷燃烧有大量白烟生成,胶塞被推向外侧(右侧)。待装置冷却,胶塞逐渐向内侧(左侧)移动,根据胶塞停止时的位置,确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如图5。

对化学实验进行观察、研究、分析,发现其缺陷,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改进,就可以对化学实验进行创新。缺陷改进法创新化学实验的一般步骤为:①选定化学实验;②找出实验的缺陷;③针对缺陷研究改进方案。

(二)整合法。就是将一些相关的化学实验按某些内在联系或特征进行新的整合,设计新的实验方案的实验创新方法。爱因斯坦曾说过:“为了满足人类的需要而找出已知装置的新的组合的人就是发明家。”同样,将已有的化学实验按一些共同特征或功能进行合理整合,使其具有某种新的功能也是对原有化学实验的一种创新。

例如验证“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的化学性质,一般教材上都是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到滴加了紫色石蕊试液的蒸馏水的试管里,振荡,观察到紫色石蕊变成红色的现象。同此作出判断,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反应后生成了一种酸。这对于学习化学不久的初三学生来说,会存在很大的困惑:首先是第一次接触到酸碱指示剂,对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的事实不知道;其次,干燥的二氧化碳能不能也使石蕊也变成红色呢?为了能更好的解释清楚这些问题,可以将这个实验设计成如下图所示方案:

用吸水性较好且有一度强度的纸折四朵小花,将其完全浸入石蕊试液中,取出晾干后,再浸入石蕊试液中,取出晾干。直到纸花变成明显的紫色为止。

向第一朵小花上喷稀醋酸(或稀盐酸等),纸花变红色。说明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

向第二朵小花喷水,纸花不变色。说明水不能使石蕊变红色;

将第三朵纸花放入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纸花也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

第四朵纸花先喷水湿润,再放入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纸花变红色。说明此时有酸存在,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产物碳酸。

取出第一朵和第四朵变色的纸花,分别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第一朵纸花不变色,第四朵纸花变紫色。由此说明碳酸不稳定,遇热分解。

这个实验设计将酸使酸碱指示剂(石蕊)变色实验、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酸、碳酸不稳定等实验巧妙的整合在一起。装置简单、操作简便、无污染、实验现象明显、趣味性浓,学生容易接受。

运用整合法创新化学实验时应注意:①整合实验应是在对原先实验进行变形的基础上再将它们进行的有机融合,并不是简单的拼凑在一起;②整合后的实验应易于操作,仪器装置应简明;③要有新的实验效果。

(三)反向思维法。对于某一化学实验,其仪器装置都有特定的要求和用途,但并非绝对不可改变。同样,完成某一实验也绝非只能用某一种仪器装置。进行化学实验设计,涉及仪器装置应遵循“一装(置)多用”或“一用多装(置)”的原则,做到“变式思考”,达到科学合理、简单易行、便于操作。反向思维法是沿着事物的相反方向,用反方向探求的思维方式对现有的实验设计进行思考,从而提出新的实验设计的一种实验创新方法。如从实验的相反功能或性质,去设想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从而获得新的实验设计。例如在演示完用碳棒(惰性电极)电解CuCl2溶液的实验后,引导学生弄清电解原理后,将原实验中阴阳两根电极(此时阴极碳棒上已附着红色的铜)调换再进行电解,可观察到一段时间后已改成阳极的碳棒上附着的铜消失了。显然,将阴阳两极调换后,可以为非惰性电极作阳极时的电解原理的学习打下基础。又如,课本中制备溴苯的实验中是将溴和苯先加入烧瓶,然后向烧瓶中再加入铁粉(即溴和苯静、铁粉动),由于反应物已全部加入烧瓶,加入催化剂后,反应剧烈无法控制,导制溴挥发并从导管溢出而达不到预期目的。基于这个考虑,可将实验操作改为:先将铁粉加入烧瓶,将溴和苯的混合液加入分液漏斗,通过分液漏斗的活塞来控制滴加液体的速度,从而克服原实验的不足。

化学实验设计的方法很多,在实际设计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也并不是单一的,往往是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化学实验设计的创新永无止境,各种现代化媒体与化学实验的结合也为实验创新提供了广阔的领域,只要勇于探索,一定会有更多更好的创新实验设计方案涌现出来。

雪花的诗句范文第5篇

1 化学实验教师素质结构理论

化学实验教师是化学教师中的一员,其素质构成包括:思想素质、心理素质、专业素质、实验技能素质、管理素质、科研素质等,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教师素质结构图2 化学实验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2.1 良好的思想素质

一个热心于实验室工作,素质优良的实验教师,可以促进学校实验室的建设和实验教学的开展。实验室工作看起来平凡,但弹性很大,需要理论知识和应用技术的有效结合。要保证实验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按课改要求与时俱进。实验教师应树立为教育事业当好教仆的理念,热爱本职工作,积极主动,勤恳踏实,耐心细致,拓宽思路,全力投入到为教育教学服务的工作之中去。

2.2 扎实的专业素质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迅猛的发展,实验教师仅靠学校里学的那点“老本”是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教学需要的,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像小河,有水长流。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实验教师必须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学习新东西,不断给自己“充电”,要坚持在职进修,努力学习教育理论和实验理论,了解和掌握国内外有关实验室工作的新理论、新观念、新仪器、新经验、新技术、新方法,防止知识老化和头脑僵化。

2.3 过硬的实验技能素质

实验室工作要求实验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实验室的管理、实验仪器操作、实验教学组织等业务能力和素质。为此,实验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和教法,掌握实验教学的规律,要苦练实验操作的基本功,做到“一专多能,纵横交错”。“纵”是对本学科所有的实验都必须能熟练操作,讲解清晰,分析透彻;“横”是对其所学科如物理、生物实验等能有所了解。实验教师还要熟悉本学科教学仪器和电教器材的技术参数,掌握其保养、维修方法,对教学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故障能够及时排除,并要积极参与改进和自制教具,以增强实验效果和提高自己的创造力及制作技能。

2.4 稳定的心理素质

实验教师是课堂实验教学的灵魂,学生通过实验教师的引导来获得课堂实验教学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所需,并努力达到学生的所求。这种师生的心理沟通,往往成为教师把握课堂实验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稳定性是实验教师应具备的重要素质。例如:偶然的实验失败,导致实验教学效果的偏差,这时实验教师处理问题的方法就成为学生关注的对象。实验教师心理素质的稳定性会使他泰然、镇定、实事求是地突破自我,鼓励学生超越,勇于创新。这种良好的心理素质,甘为人梯的精神,可以成为实验教师追求事业成功的精神动力,也为学生树立了刻苦钻研、不断进取的榜样,是实验教师良好素质的体现。

2.5 组织管理素质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研究性学习、活动与探究、小实验、动手做、家庭实验室、实习等新的教学形式都已经列入了新课程计划。为了充分发挥实验室的作用,搞好实验教学,首先要管好实验室。实验教师往往担负着实验器材的管理和为实验教学服务的双重任务,实验教师对自己管理的实验室里的每一件物品都要做到心中有数,仪器摆放要科学规范,保管要干净整洁,性能要了如指掌。这样当师生有需要时,才能迅速、准确地做好准备。同时应做到“五熟悉、一了解”:熟悉教材、熟悉配备目录、熟悉学校其他实验室仪器药品和电教器材情况、熟悉市场、熟悉周边环境,了解教学进度。要及时做好仪器的订货和采购工作,暂时短缺的仪器药品,通过“找、代、制、修”等办法及时解决,并创造条件尽可能的增开学生实验组数来增加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

2.6 多方面的科研素质

相关期刊更多

雪花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鸡西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小雪花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共青团黑龙江省委

红蜻蜓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