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职业核心能力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加强认识、引起重视
由于受教育观念比较落后及“就业导向”职业教育指导思想等影响,目前高职院校普遍认为职业核心能力就是岗位能力或者是专业能力。这显然是对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认识误区,“其实职业核心能力是构成职业能力中最基础的能力,是对应岗位的迁移能力。职业核心能力与劳动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它更多的是强调一个人的综合职业岗位适应能力。也就是说,即使是劳动者的职业或工作岗位发生了变化,他也能依靠这种能力胜任新的岗位,并且还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新的技能”。对此,“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把职业核心能力分为8项,称为“8项核心能力”,包括:与人交流能力、数字应用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创新革新能力、外语应用能力等”。由此可见,专业技能培养只是职业教育的一部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是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对于当前高职广告设计专业教育中存在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问题,必须要有以下清晰的认识,引起高度重视,才能充分应对行业新形势的发展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1.1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直接关系到广告设计专业教育的成败
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在高职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不仅是决定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好与坏的关键因素,而且事关高职院校自身生存和发展及整个高职教育的成败。由于受教育理念落后和认识不够等原因的影响,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广告设计专业教育就如何加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方面仍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一是没有确立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相适应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实施方案,二是甚至对职业核心能力与专业能力的概念认识模糊不清,混为一谈。普遍以为广告设计专业教育最终目的仅仅是要培养学生的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技能。因而,在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始终以提高学生在广告设计与制作岗位上实际操作能力为终极目标,基本忽视了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这明显是高职教育的根本宗旨相违背的。现代广告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从已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不仅仅要熟练掌握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操作技能,且更要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洞察能力、创造能力、岗位适应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一定的社会责任感等。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能否胜任岗位工作并得到社会的认可,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一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因为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高低的标准关键是于人才培养质量如何,所以高职院校要想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需要在正确定位自身的办学目标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基础上,设计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教育教学实施过程中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和劳动技能的培训,更为重要的是必须加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新形势下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这无疑是高职院校所面临的重要挑战,事关自身生存发展和高职教育的成败。
1.2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是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
高职广告设计专业教育是属于专科层次艺术教育,直接为广告行业第一线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专业人才,是广告行专业人才培养主力军。当今广告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要根据市场对广告设计人才需求进行准确的培养定位,切实加强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为社会输送综合素质高、能力强的广告设计专业人才。鉴于中国广告行业呈现出“多元化、细分化、专业化、品牌化、数字化等发展趋势,迫切需要“沟通能力+洞察能力+创造能力+团队合作+专业技能”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沟通能力、洞察能力、创造能力、团队合作等能力的培养正是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由此可以看出一个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在考察毕业生的专业技能的基础上更看重毕业生否是具有较强的职业适应能力、岗位应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角色转换能力等等。因此,从事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教育者只有清楚地认识这一点,转变教育观念,才能真正为社会培养出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突出、职业核心能力强的广告设计专业人才。
1.3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是完善教育体系的必由之路
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及科技的进步,社会分工越来越走向细分化、专业化。建立合理的人才结构,是社会生产正常运转的有力保证。而合理的社会人才结构的构建则需要通过社会教育体系的层次化来实现,也就是说,教育体系应当是具有明显的层次性、梯度性,并且是应当根据社会、行业的需求情况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专业人才。这必然要求普通高等教育和高职教育应有明确的分工,各司其职,并且教育规模需按照社会人才需求情况保持合理的比例。一般来说,普通高等教育应当是致力于高层次理论研究的人才的培养;主要从事理论研究、高新技术开发等领域的工作;而高职教育则主要是承担着行业一线专业技能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从事行业一线生产、服务等工作。由此可见,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是针对社会对人才的不同层次需求而设的,二者应有各自明确的培养目标定位,决不能错位或相互取代,这样才能保证高等教育体系的完整性。然而,“从中国当前高等教育的办学思路来看,却存在着两个误区:一个误区突出地表现为高等教育规模的盲目扩大,片面追求大而全,忽略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另一个误区则体现为高等职业教育兴起的一股盲目“转型升格”之风”。各方面向普通高等院校看齐,这样无疑会打破了高等教育体系的合理性。一方面会导致理论研究型人才的过剩;另一方面能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技能才严重匮乏;从近几年一些行业出现的“用工荒”可以明显看出问题所在。对此高职院校认应该识到自身在高等教育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和功能诉求,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以“能力为本位、市场需求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重视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以满足社会对教育结构体系的要求。
1.4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实质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当今社会高职学生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将自我专业技能的提升放在十分重要位置,而恰恰将沟通、学习、团队协作、解决问题、创新等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基本忽视了。从而导致高职学生普遍存在职业核心能力欠缺的问题,这样首先是不利于学生适应市场对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其次是不利于学生应对因职业和岗位快速变化所带来的巨大挑战;再次是更不利于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目前“高职院校毕业生普遍存在交流沟通能力欠佳、有较强的提升需求;信息处理和判断能力欠佳;自我学习和适应能力较弱;独立解决问题和应变能力不强;有创新热情,但缺乏创新信心和勇气,创新能力不强等情况”。这些是导致高职学生就业困难、岗位信任和应变能力差的主要原因。因此,注重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不仅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岗位适应能力的需要,而且是实现人的全面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可见职业核心能力是从业人员适应工作岗位必备的重要素质、是立足之本,是人的全面发展必然要求。尤其是我们正处在一个人类社会处处面临竞争的知识经济时代,设计肩负重大的历史使命,甚至可以说,设计的胜负将直接影响到未来经济的发展。面对新世纪的挑战,高职广告设计教育必须认真思考如何才能真正培养出全面发展的未来广告专业人才,为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血液和动力。
2明确专业培养目标、构建模块式专业教育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广告计与制作专业不仅与市场需求联系比较密切,发展变化快,而且实践性相当强,学生要想实现顺利就业,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既需要扎实的专业技能,更需具备较强的职业核心能力。
2.1科学定位、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根据当前广告行业对人才需求的新变化,应确立广告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进取精神、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具备广告创意、组织策划、文案书写、设计制作以及广告管理、市场营销、信息传播能力,并能在实际岗位上发挥所学知识、技能,胜任工作岗位需求,具有较强职业岗位应变能力的高素质专业技能型人才。
2.2立足市场、构建模块式的专业课程培养体系
高职广告设计专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是否适应市场需求,关键是要具备合理的能力结构,而能力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依赖专业教育的课程体系的构建。根据上述培养目标,将高职广告设计专业课程构建、整合为4个模块:
(1)政治思想理论课程模块,重点要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基本的职业道德素质和精神品格,树立服务意识,增强事业进取心和社会责任感。
(2)人文素质课程模块,主要包括东西方传统文化、哲学思想、以及东西方艺术与科学、演讲与口才、大学英语等,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科学和艺术审美素养及英语应用能力等。
(3)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主要包括设计造型基础、设计色彩、设计原理、构成艺术、符号学、字体设计、设计概论、设计与技术思想理论、设计史、相关设计软件等课程,以及与专业课程紧密相关的其它学科课程。如广告设计要求掌握传播学、市场营销学、消费心理学、网络学等。
(4)专业核心技能课程模块,主要是指与专业职业技能培养密切相关的学科课程,如广告策划、CI策划、平面广告设计、版式设计、图形创意等,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主干课程,旨在重点培养学生的岗位操作技能及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能力等。
3革新教学模式,采用“工作室制”等教学模式
3.1革新传统教学模式,实现六个“转化”
传统的广告设计教育教学模式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中心,相当注重知识的传授,并通过反复训练方式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属于“技能型”教育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课程教学对所有学习者基本上是采用统一模式、同一思路来进行,基本忽略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层次,及因具有不同潜能所构成的艺术个体差异性。这显然跟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的根本宗旨是背道而驰的,很不利于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为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必须革新传统教学模式。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必须构建以人为本的“专业技能+职业核心能力”教育培养模式。要实现六个转化:从以“教师为中心型”向以“学生为主体型”转化;从“灌输传授型”向“对话讨论型”转化;从“统一型”向“个性型”的转化;从“单干型”向“合作型”的转化;从“被动接受型”向“主动体验型”转化;从“单一性”向“多元化”转化。
3.2加强校企合作,完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
从当前情形来看,“工作室制”是实现上述“六个转化”比较理想的教学模式,也非常符合广告设计专业教育特点。“工作室制”跟传统的教学模式比有着明显的优势。由于“工作室制”教学模式通过“工作场景模拟”,“项目驱动”,“分工合作”等教学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和专业技能;增强职场体验;有利于打造创新型的“双师”教师团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实现校企对接的问题;有利于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培养”。在实施“工作室制”教学模式过程中,要想充分发挥它的教学优势,取得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首先要加强校企合作,让工作室有广泛的项目来源,保证工作室的正常运转;其次是“针对广告设计专业就业岗位能力构成要求为切入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将专业课程内容重构为“策略——创意——设计——执行”的专业技能培养模块和职业核心能力的项目课程体系,并有效地运行“理论—实训—设计”的教学方式”;再次是聘请广告行业一线专家、设计师担任工作室的兼职教师,分析广告创意、策划等与市场需求衔接关系,让工作室师生能够真正了解掌握行业需求动态信息;通过选取典型设计项目,以职业体验活动为中心,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项目的工作过程中,促进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形成。
4整合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
加强教学资源建设,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方法,是保证高职广告设计专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和途径。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校内外教学资源,搭建教学平台,不断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确保教育质量。
4.1整合优质资源,构建良好的校内外实习、实训教学平台
广告设计专业是一门交叉性强的综合类专业,它不仅与传播、营销、媒体、心理、艺术等专业领域关系密切;而且还跨越了市场学、艺术学、管理学、经济学、传播学、心理学等多门学科。在教学实施工程中需要整合行业与其他学科的优质资源,搭建良好的校内外实习、实训教学平台,充分利用多媒体、电视录像、数字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与设施,以实践环节教学为重点,致力于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一方面是通过综合利用多种教学资源,既能让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好广告设计专业基本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又充分了解广告行业市场动态与信息、国内外行业与专业前沿资讯;二方面是要不断地补充、拓展与更新教学资源,以便更准确地掌握行业市场的信息与需求变化。“广告设计专业密切相关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优秀的设计案例、成功的教学案例、精品课程、微课、专业竞赛资讯等,在教学课件的设计与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将对教学效果的提升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4.2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确保教学质量
“好的教学方法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能够为学生提供自由发展的空间,也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仅能促进生的全面发展,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因此,只有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广告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教学方法要根据自身课程内容特点、教学模式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地改革与完善。实践表明,只有通过采用切入学生心灵、唤起学生探究欲、激发学生创造灵感的教学方法,诸如“精讲善练法”、“示范演示法”、“模拟操作法”、“讨论探究法”、“情境体验法”、“启发互动法”、“观察分析法”、“尝试总结法”、“项目驱动法”、“专题讲座法”等等,才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探究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5结束语
1.中职数学的职业核心技能
中职数学的职业核心技能是指职业核心技能中的数学要素,它在职业核心技能中的重要性体现了数学在人的职业生涯中的重要性。
1.1数学具备核心技能属性
核心技能是指从事任何一种职业都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当职业发生变化时,从业人员所具备的这一技能依然起作用。它的作用是使从业者在变化了的环境中能够重新获得新的职业和技能,由此有人就形象地称它为“可携带的技能”。
数学作为一个工具性学科,科技中的软技术,它的技能与方法,具有这种“可携带”性。但作为职业人不可能去掌握全部数学,这就要求我们有甄别的去确定哪些数学技能对职业人最重要,这也是中职数学教育要确定的。
1.2国内外界定的核心技能包含大量数学要素
通过阅读相关的文件与资料,我们把世界主要地区对职业核心的定义作了一个归纳,用表简述于下:
从上表所列各地对核心技能的界定可以看出,其中与数学有关的“运算或计算技能”“使用数学概念与技巧技能”分别被英国、中国香港、澳大利亚直接作为一个独立的要素;美国的“技术技能”,澳大利亚的“收集、分析、组织信息的技能”“规划与组织活动技能”,日本的“独立思考技能”“问题解决技能”“信息处理技能”,德国的“应用科学的学习与工作方法的技能”等都相应的蕴含着数学的不同领域的技能.可见数学在核心技能中的分量。
对于中国大陆,根据吴真的研究成果表明:职业核心技能表现的8个主要因素(依上表排列顺序)贡献率分别为29.036、8.128、5.927、4.953、4.080、3.838、3.323、3.194.[1]研究资料表明:“信息收集与处理技能”之下维度的两因子“能够制作或读懂一般图表”“能够通过数字、事例(事实)总结规律”蕴含着对应的数学“统计技能”;“问题解决技能”中的“使用逻辑推理,能够找到问题的根源”等蕴含着对应的数学思维方法与技能;“数字运算技能”中的“能够准确进行加减乘除运算”“能够进行分数及小数运算”“能够统计百分比”“计算简单概率”很明了本身就是数学要素。可见这三种贡献率最高的核心技能要素都与数学是密切相关的。
因此,我们认为“统计技能”“逻辑推理”“数字运算技能”“规划与统筹技能”“使用数学概念与技巧技能”等数学要素在职业核心技能中所居的地位是相当重要的,它就是中职数学的职业核心技能。
2.中职数学的职业核心技能教育现状与分析
中职教育是以就业为目标导向的教育,理应重视学生的职业核心技能的培养,那么现行中职数学课程是怎样体现突出核心要素培养呢?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呢?
2.1中职数学新大纲与“核心技能”
中职数学新大纲规定的课程目标中第1条明确指出数学课程为职业岗位和生活服务,学习必要条件下的数学知识,表明中职数学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第2条指出培养三大技能(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与四大能力,是中职数学教育使命所在,也是职业核心技能中的数学要素,是教学中可具体操作的部分要求;第3条目标是从心理学和社会学意义上指出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态度与价值观,与核心技能有一定相关性。
我们比对我国职业核心技能后可以看出,数学新大纲中的三大技能(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与职业核心技能中的数学技能内涵(统计技能、逻辑推理、数字运算技能、规划与统筹技能、用数学概念与技巧技能)不相同之处,只是归纳的出发点不同,从大纲的具体要求看是一致的。大纲对中职数学的地位界定和对培养学生的态度价值观取向要求都明显具有“职业核心技能”特征,新大纲已经指向了职业的核心技能。
2.2中职数学教材与“核心技能”
中职数学教材内容分成三大模块(基础模块、职业模块、拓展模块),意在突出职业特征的同时兼顾数学基础知识素养的培育。
但是,不管是“高教版”还是“语文版”的教材,似乎都摆脱不了过去中职数学作为普高教材简缩的影子,虽然依大纲要求我们重点的推出了数学职业模块,也为保证学生的基本数学素养设置了基础模块与拓展模块。可在教学中,我们觉得有一些缺憾,比如职业模块中第四章“编制计划的原理与方法”的举例,基本上就是建筑工程一类的例子,感觉就是为建筑专业服务的,没有很好的体现这些知识技能的通用性例子,对核心技能在其它领域的应用延伸事例不够,专业性强,通用性不足。这可能是因大纲对职业模块学时的要求造成的。建议将职业模块按目前中职校的新专业目录分成18类,把各专业具有通用性的数学核心技能内容作为学习重点,增加一些职业模块类,做到即照顾到专业特点又兼顾到核心技能训练。
2.3实践中一些有益探索
自2005年以来,本校每年都不定期的举行“数学技能大赛”,内容包括运算技能(包括数与代数学式的计算、解方程与不等式)、数字组合技能、数的解读与感悟等,其内容已覆盖了“数字运算”技能,在一定程度上活跃了数学课程,增强了学生学数学的信心,无意中也提升了学生的职业核心技能。近些年的核心技能研究成果与新大纲的推行,证明了我们学校所进行的数学活动是有益的。
关键词:核心职业能力;学风建设;土木工程专业
中图分类号:TU-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2)05000104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理念发生改变,教育功能不断扩大,培养目标和教育模式日益多样化,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与方法、入学条件、管理方式、学风建设、高等教育与社会关系等方面均产生了一系列变化。但是, 当今社会各界普遍感到高校学风滑坡,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1]。有人认为,学业水准下降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因此,中国高校普遍采取了一系列加强学风建设的举措,但是学风建设的成效并不明显。学风问题是多因一果,建立和形成良好学风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治理,而在专业教学中突出核心职业能力培养,是加强学风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核心职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高等教育大众化使大学生失去了以往天之骄子的荣誉感,在考试成绩与就业相关性不强,就业形势严峻等大环境下,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有关调查显示:2010年全国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平均月薪2 400 元,而据2010年12月23日中国文化传媒网 《北京建筑工人日薪300元,不输国贸上班白领》一文,计算农民工一个月工资至少6 000元。很多网络媒体据此纷纷撰文称上学无用、读书无用,大学教育再一次被置疑。因此,一方面需要消除不劳而获、不公平竞争等扭曲的价值观,改变严进宽出的高等教育体制,企业录用毕业生坚持以能力为标准,家长正确教育培养子女,为学校学风和教风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另一方面,学校教育必须努力提高专业教育的回报率,这也是时代的要求。
当代大学生思想前卫但现实功利,价值观多元但主流价值观模糊,个性张扬但抗挫折力弱,心智发展超前但世界观尚未形成,学习有目标但自制力差[2],其中一些特点与专业教育密切相关,专业教学是否采取相应对策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学生对成绩不关注,仅满足于及格毕业,变得越来越现实功利。例如,高等数学等基础课的作用不显著,学习浮躁、不认真。面对此类情形教师有责任明确要讲授内容的作用,突出核心职业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尤其是占培养方案大部分学分的专业课程。
二、核心职业能力培养的科学性
核心职业能力培养和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基于问题的学习等教学方法道理相同。案例教学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置身案例场景,通过讨论或者研讨学习,在思考、分析、比较,各种成功和失败经历之后,从中抽象出一般性的结论或原理。项目教学法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收集信息、设计方案、实施项目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不是简单地让学生按照教师的安排和讲授去得到一个结果,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去寻找得到这个结果的途径,最终得到这个结果,并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各种能力。基于问题的学习将学习过程设置于有意义的复杂问题情景之中,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对相关基础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基于问题的学习,其目的都是使学生从特殊场景、项目、问题的研究和学习中得到一般性的结论或原理。
核心职业能力培养,以核心职业能力为目标组织各工作环节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等教学内容,以“核心职业能力”这个主题为“点”,带动相关基本概念、基本知识这个“面”,实现“以点带面”,可以使学习的理论知识更系统,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
三、地方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的核心职业能力构成
如何确定核心职业能力这个“点”的多少和大小才不会失去“面”这个整体和系统,是实施核心职业能力培养的一个关键问题。
高等教育大众化使地方本科院校数量迅速增长,其办学定位和培养模式已经产生并必将继续产生大量研究与实践成果。潘懋元[3]指出,越来越多的高校将原来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定位改变为多科性、应用型、职业性或能力型院校,符合教育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外部关系规律。章跃[4]指出,工程应用型本科教育这一理念诞生于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之中,相对于工程研究,突出工程应用;相对于工程科学,突出工程技术;相对于精英教育,突出大众化工程本科教育。杨春生等[5]指出,紧跟市场,创新社会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新理念,构建以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新体系,是创新型工程应用人才培养新模式的主要立足点,也是人才培养新模式取得初步成果的重要经验。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大纲、土木工程专业相关规范对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国内外土木工程专业教育模式存在较大差异。国外专业核心能力培养,较多追求宽口径就业领域,存在宽泛的特征。岑艺璇[6]指出,20世纪70年代英国学者提出培养核心能力的新职业主义,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美国新职业主义定位于拓展劳动者职业适应性,定义了核心能力构成,提倡情景化教学,制订国家职业技术标准。顾祥林等[7]在研究国内外多所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后指出,高校均将培养工程师作为主要的培养目标但各具特色,同济大学强调毕业生有创新精神,专业课学时数占总课时数的百分比较低;德国塔姆斯塔特工业大学对专业要求非常具体,体现了德国高等教育专业、务实的特点;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要求学生在人文和社会科学方面有所涉猎。
在一个多世纪的办学中,国内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教育模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蒋永生等[8]指出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为: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勤奋创新的高质量人才。并明确提出了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素质、能力。据此,许多高校认为施工管理能力是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所应具备的核心能力。
通才(专业口径宽)与专才(专业口径窄)的关系在高等教育史上有过多次争论。当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经济急剧变化,使这一问题再次成为人们议论的热点[9]。知识面和职业适应面宽窄是区别通与专的标准,但不易度量,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度量标准。如机械工程师擅长食品机械设计或某种食品机械设计,相对于擅长各种机械设计,能处理与机械相关的电气、电子、化工问题,并承担市场调研、企业管理工作,是专与通的对比。更深入一层看,通才之通不仅在知识技能(专业或方向)之通,更主要的是基础理论之通、一般能力之通、一般方法之通,中国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专业分工程度不高,受过高等教育的工程技术人才数量严重不足,因此,人才培养要求专业宽口径,一专多能。
知识与智能的关系长期存在着争论,实质教育论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传授知识,形式教育论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智能,这都是片面的,知识与智能相辅相成、互为因果。品德包括正确的动机、强烈的兴趣、坚韧的毅力等,为才智导向,是才智的支持力量;才智(即文化、知识)是品德的基础,否则无法分清善恶、对错、美丑[9]。品德素质分为社会性品德、个性心理品质。前者指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政治态度与倾向,后者指情感是否丰富、情感与理智是否协调、意志是否坚定、自我意志是否成熟、性格是否统一和谐等;教育实践中,人们对前者比较重视,对后者往往掉以轻心,这是应该加以纠正的。
以地方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为例,其就业方向近二十年来发生了显著变化,目前除少数学生进设计院、机关或考研等外,绝大部分进入施工企业、房地产企业、监理企业等施工一线,主要工作岗位是技术员。岗位对人才的要求除具备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等个人品质外,还包括专业知识、综合能力。地方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核心职业能力可以凝练为:识图、制图、测量、建材识别与选择、试验检测、结构设计、施工设计、造价计算、工程软件使用、创新、社会交往、组织管理等12项能力。
四、地方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突出核心职业能力培养的效果
地方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通过核心职业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高等教育为学生工作打基础,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但其效果却不能立竿见影,也不易于度量。目前专业教学存在培养模式单一,课程设置过分强调理论的系统性、全面性等问题。欲改变此种教学模式、即需要在教学中突出核心职业能力培养。
识图、制图能力培养。专业制图课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就是通过课程学习让学生看懂房屋的平、立、剖,能画构件、工程结构物的平、立、剖,这是点、线、面、体画图规则讲授和练习的终极目标,在此基础上当学生画实物模型、结构实体时就有强烈的使命感。以设计院蓝图的制图深度为样板,以学生身边工程结构物为实例,房屋建筑学课程应该通过工程详细构造的学习进一步提升识图、制图能力;结构设计课程及其相应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应画出同样水准的结构施工图;施工课、造价课及其相应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应在识图的基础上进行施工技术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工程造价计算。识图、制图能力培养,可使学生形成现场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必备能力,成为引导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四年学习的一条主线。
测量能力培养。工程测量课重点讲解水准仪、经纬仪、钢尺等仪器和工具的使用方法,并进行适当的实际操作训练,以服务施工现场抄平弹线、轴线引测等常用技术作为课程学习的终极目标。
建材识别与选择能力培养。重点讲授专业工程常用建材的性能指标及其实验方法、设计方法,使学生在充斥假冒伪劣的建材中能恰当、经济选择所需,实现建材课程和知识的价值,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
试验检测能力培养。除实现上述恰当、经济选择建材目标之外,可以通过试验检测结构和地基土应力、变形,确定结构和地基土的强度、承载力,保证结构安全和施工质量,使学生强烈感受到试验检测能力的实用价值。
结构设计能力培养。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设计原理、砌体结构、基础工程、抗震等课程以结构设计方法为主、结构性能为辅,以讲授常用基础、常用结构构件(梁、板、柱、墙、梯和砖墙)、常用钢构件和连接的设计方法为重点。明确在设计院工作和在施工现场工作的课程服务对象不同,显示结构分析软件(如PKPM、桥梁博士)普及前后的课程教学区分度,使纷繁复杂的结构设计理论重点突出、思路清晰,服务对象更明确,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施工设计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培养。管理学重点讲授企业管理、现场管理的原则和方法;施工技术与组织课程突出复杂技术教学,通过作业和课程设计加强模板设计、钢筋配料单计算、脚手架设计、流水施工设计等多用技术训练;建设法规教学内容覆盖注册师考试大纲的主要内容;财务管理重点讲授融资、投资、资产管理、财务状况分析方法,使学生能担当现场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
造价计算能力培养。除上述训练学生识图能力外,训练学生熟悉工程量计算规则,掌握造价的手工算方法和软件计算方法,不断提高计算合理性和精度,接近和达到注册造价师业务水准,提高学生造价计算能力。
工程软件使用能力培养。通过课堂教学、集中实训周、课程设计周、毕业设计讲授等训练学生掌握土木工程常用软件(PKPM、桥梁博士、广联达)的使用方法,使学生能够熟练应用这些软件进行结构设计、施工设计、造价计算,达到与工程实践所用软件同步,从而体现学校专业教育的实用价值,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创新能力培养。近期国家高等教育卓越计划要求,创新能力培养应像培养社会交往、组织管理等能力一样,为课外学习环境建设确定目标,各门专业课程也有了相应任务。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缤纷多样的课外活动和本科阶段课程教学活动的一条主线,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不断积累,持续进步。
五、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专业教学核心职业能力培养符合当代社会要求和学生特点,具有科学性,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途径。
(2)地方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核心职业能力包括:识图、制图、测量、建材识别与选择、试验检测、结构设计、施工设计、造价计算、工程软件使用、创新、社会交往、组织管理等12项能力。
(3)核心职业能力培养使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变得更明确、更具体,学生感受到学习专业知识对实际工作的作用,拉近学校专业教育与工程实际的距离,从而加大专业教育对学生的吸引力,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4)突出核心职业能力培养,改变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式,为学生思考、自学、研讨、实践留出了时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学习。
参考文献:
[1]王刚,徐立清.大众化高等教育形势下学风建设问题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5,10(10):69-70.
[2]周定财.“90后”大学生的心理行为特点及教育管理对策[J].高校教育管理,2011,9(5):79-82.
[3]潘懋元.我看地方本科院校定位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07,7(Z1):34-36.
[4]章跃.关于工程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思考[J].江苏高教,2009,4(2):92-94.
[5]杨春生,孙琴,吴伟.创新型工程应用本科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J].江苏高教,2010,2(1):82-84.
[6]岑艺璇.美国新职业主义教育思想探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9,6(6):58-61.
[7]顾祥林,林峰.中美英德加五国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比较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6,15(1):50-53.
[8]蒋永生,李爱群,曹双寅,等.土木工程专业培养人才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J].高等建筑教育,1999(3):34-36.
[9]周川.简明高等教育学[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Core professional ability training of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ZHANG Houxian, HE Peiling, SHAO Bo, CHEN Zuoxiong, LIAO Danqin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 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njing 211167, Jiangsu
Province, P. R. China)
关键词: 中职学生 职业核心能力 培养途径
一、引言
中等职业学校担负着向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培养和输送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的职责。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多年来中职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课程体系等方面采取了积极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始终围绕着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专业技能训练,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明显不够重视,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普遍较差,表现为协调合作、吃苦耐劳、责任感和团队协作意识等方面较为欠缺,这是值得职业教育工作者反思的主要问题。
2002年,时任劳动社会保障部张小建副部长在《必须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源》一文中指出:“将开发核心能力作为提高劳动者技术技能的新基础。在培训劳动者学会一种具体的职业技能的同时,必须突出核心能力的培养和开发,使他们掌握这些作为发展基础的最重要能力,掌握持续发展的能力,从而终身受益。”这里的核心能力指职业核心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是当今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因此在中职学校开展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职业核心能力的定义
1998年9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对人的职业能力做出三个层面的划分,即专业特定能力、通用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专业特定能力对应具体的职业、岗位和工作能力,适应面较窄;通用能力指某一行业或者一组存在共性的相近工作领域的能力,适应范围相对较宽;职业核心能力指从事任何工作岗位都离不开的能力,即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是伴随人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把职业核心能力分为8项,称为“8项核心能力”,包括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革新、外语应用等。
职业核心能力虽然与任何一个具体工种、具体行业无关,但对人的职业生涯,甚至日常生活影响深远。职业核心能力具有普遍的适应性和广泛的可迁移性,是其他能力形成的手段和发挥作用的条件。自我学习、信息处理等是形成职业核心能力的方法能力,与人合作、与人交流、解决问题和外语能力等是职业核心能力的社会能力。
三、中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现状
中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处于比较薄弱的状态,尽管职业学校认识到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也采取了一些积极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就中职职业教育整体而言,重专业培养,轻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状况并没有根本改变。
1.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不具有多元化特点
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与专业知识的培养完全不同,专业知识的培养主要通过制订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在每一门课程、每一个实践环节中实现;而职业核心能力是一种行为习惯,是一个人做事情的能力,能力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是通过一门课程可以实现的,要多方面培养。学校开设的课程、实习车间、实验室、校园环境、教师行为、学生管理和就餐秩序等都是职业核心能力形成的关键。
2.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缺乏系统设计
目前中职学校通过入学教育的军训、专业教育、安全教育,开设公共礼仪、就业指导等专门课程,聘请专家举办讲座,组织兴趣小组或社团,开展各种技能大赛等活动,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远远不够,因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渠道是多方面的。学生的日常管理、课堂管理、校园文化和教师素质等都是很重要的部分,如果不进行系统、综合的设计,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实际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四、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方法和途径
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不同于一般的知识教学,其教学目标不在于掌握核心能力的理论知识,而在于培养具备核心能力的人、全面发展的人。学生要学会认知、获取理解的手段;学会做事,能够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产生影响;学会沟通、合作、与他人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日臻完善,掌握自己命运,健全人格。
笔者认为,要加强中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系统设计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方案
将职业核心元素有机结合在一起,制订完整的、行之有效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方案,重点理清什么能力需要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形成,什么能力通过日常教育教学管理实现,什么能力通过校园文化熏陶。
2.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
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关键在于教师。只有教师充分认识到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掌握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基本方法,才有可能使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得到提高,同时教师的个人素质、行为习惯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影响很大。对教师进行职业核心能力课程集中培训,通过少数优秀教师的教学实践和总结,以及全面推广吸纳他人的成功经验等措施,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3.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渗透在日常教学中
教学活动要将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必须改革教学方案,不断更新课程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等)和教学形式;必须改革学生评价体系,在评价体系中融入职业核心考核内容,如增加教学过程中的团队合作、自我学习、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等考核内容;加强校企合作,建立企业环境的课堂,引入企业管理制度。
4.创建适合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校园环境
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职业核心能力,必须认真创建校园环境,无论是食堂、公厕、实验室、草坪,还是运动场、教师的行为规、学生的行为规范等都要融入职业核心能力元素,使学生在正常的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结语
职业核心能力对中职学生的生存和发展影响深远,加强对中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研究,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自我完善能力,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社会生存能力,是中职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和义务。
参考文献:
通过《局域网组建与维护》课程教学实践,积极探索我国高职教育关于专业技能课中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把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融入课程教学,主要在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文化融入等方面进行尝试,结合课程实践给出了提高高职学生专业技能课程教学培养职业核心能力的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
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教学
1引言
我国职业教育已成为国家主体教育,肩负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大多提出培养高等技能型人才,但是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完全适应现代企业需求,主要原因是高职院校重视职业技能培养,忽视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特别是学生的团队合作、职业沟通、解决问题、创新创业、自我学习等方面能力培养。虽然有些高职院校开设部分职业素养课程,因为授课独立而且授课教师没有结合职业,教学效果不明显。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实现技术能力与职业素养双提高,为企业输送合格的职业技能型人才。
2职业核心能力概述
在企业里职业核心能力指的专业技术能力之外取得融入企业所必需的基本能力,这些能力不仅可以让学生很好融入企业中并成功地展示自己,也可以帮助学生在不同职业之间进行自由切换。职业核心能力是职业关键能力,适合各个职业,它存在所有的职业岗位中,可以适用不同岗位。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1998年颁发的《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提到职业核心能力包括自我学习、信息处理、数字应用、外语应用、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创新能力等8种能力。
3专业课程中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探索
3.1教学组织采用团队教学,提升职业核心能力在《局域网组建与维护》课程中教学中采用团队教学,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目标融入在课程教学中去。我们把课程分成四个项目,办公网络组建与维护、小型企业网络组建与维护、中型企业网络组建与维护、校园网络组建与维护。按照企业实际工作情况把学生分不同的工程小组,教师一般根据项目的工程量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分组人数大多采用每组3-6人,并对工程小组成员的角色进行分工,有项目经理、技术总监、工程师、施人员等。团队中的学生分配到网络组建项目后,按照团队成员的分工,由项目组长以项目经理身份牵头,领导小组成员讨论决定项目如何开展,必要时可以请教技术总监(教师)进行技术支持,按照下面的步骤完成项目:项目需求分析、项目方案设计、项目实施计划、项目实施、项目验收、售后培训。为了顺利完成项目,项目成员之间需要相互配合、相互沟通、共同协作。采用团队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之间沟通能力。
3.2教学方法多样,提升职业核心能力⑴案例教学法《局域网组建与维护》教学中,案例教学法非常重要。网络组建课程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给出网络组建中具有典型的工程案例,通过教师对案例的讲解、分析,由团队进行讨论、练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网络组建技能,通过案例讨论和练习,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的理解。每一个网络组建与维护教学案例都具有独立性,能够展现网络组建或者维护中存在部分问题,需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高职学生普遍存在逻辑思维能力弱,但是大多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案例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信息量,培养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⑵团队协作学习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一般,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组织学习团队,制订学习团队管理制度,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给予学生自由,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条件,让学生通过信息收集、团队讨论来确定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案。同时,在各学习团队工作期间,教师能够提出适当的问题引发其思考,及时反馈学生遇到的问题,把学习逐步引向深入,逐层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⑶引导发现法教师要依据局域网组建与维护中实际的项目工程设计课程学习情境,分解项目任务,依据实际工程项目基础上,充分调研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实际情况学习情况,以学生为中心,设计项目任务。在课程教学中的任务,不能完全为了任务而去开发任务,应根据项目难度结合学生学习的特点,逐步设计项目任务,任务设计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对网络组建学习兴趣,并且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
3.3教学内容基于职业过程,提升职业核心能力课程内容主要基于职业过程。课程融入网络管理员职业资格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以职业岗位的真实工作为重心,以工作场景为基础,采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开发思路,对课程进行设计开发。通过网络管理员任职资格分析,确定网管人才培养目标,明晰网络工程师职业能力层次定位,然后根据职业标准与海南本地网络人才需求,分析网络管理员职业能力,将网络管理员职业能力分解成若干专门能力,进行有效的课程内容设计。课程设计核心要以突出核心技能为主线,培养职业核心能力为重心。通过分析《局域网组建与维护》课程对应的职业岗位,设计了办公网络组建与维护、小型企业网络组建与维护、中型企业网络组建与维护、校园网络组建与维护四个学习情境。
3.4课程嵌入企业文化,提升职业核心能力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文化渗透过程,我们在课程中模拟企业工作场景、企业常规管理等活动,通过企业文化来熏陶学生,让学生在学习技能过程中自然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在《局域网组建与维护》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学习局域网搭建和日常管理,接近网络管理员工作,我们在课程中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网络维护小组,每个团队全体参与,以团队接任务,然后团队分析、团队设计、分工实施,整个课程全程引入职业核心能力。课程中团队接受任务、团队分析、团队设计、分工实施过程涵盖了信息收集、团队合作、关系协调、分析判断、自学能力、动手能力等方面。在模拟真实网络维护项目中培养学生信息处理、沟通交流、与人合作、自我学习等职业核心能力。
4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效果
我们在《局域网组建与维护》课程求变革,不仅在课程中传授网络组建、网络维护基本技能,同时通过团队教学、改善教法、引入职业环境等方面进行改革,提升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在课程中引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效果较为理想,学生解决问题、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自我学习、信息处理等职业核心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鹰.高职教育嵌入职业核心能力和工作价值观[J].现代教育科学,2011(6).
[2]韩武光“.行动导向”教学在《局域网组建与维护》课程中应用─以“构建中小型企业网络”教学案例设计为例[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4).
[3]韩武光.基于“行动导向”的《局域网组建与维护》项目化课程设计[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23).
[4]吴伶琳.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嵌入高职《软件测试》课程的实践与探索[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4(33).
[5]潘美明.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探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11).
[6]张艳美《.公共关系》教学中培养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探索[J].现代企业教育,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