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笋芽儿课件

笋芽儿课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笋芽儿课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笋芽儿课件

笋芽儿课件范文第1篇

摘 要:从使用新颖的教学方法、重视读读画画、创设情境等方面,探讨了怎样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

关键词:民族小学生;汉语教学;积极性

作为汉语老师,我对利用汉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激发其学习动力感触颇深,在此,将自己的体会和做法介绍给同行,望能引起共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汉语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十分重要,要想上好一堂课,首先要精心设计,认真准备,这不仅能使学生很快进入课堂教学,而且情境的新奇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我在讲一年级汉语第七课课文二《牙疼怪谁》时,预先准备好“小熊、小手、眼睛、嘴巴”等头饰,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进一步讨论“小熊为什么牙疼,牙疼应该怪谁呢?”再让学生充分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内容要爱护牙齿,通过看课件熟读课文、小老师领读、分角色表演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不知不觉就进入课文故事情境中,学生在一堂课中既学习了课文,又增长了知识。又如;在讲第五课《借伞》时,先用谈话的方式导入课题;如“你们借过东西吗?借东西时应该怎么说?请几个学生回答问题,老师鼓励回答正确的孩子,随机用商量的语气对全班说:“今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看看它们借到伞了吗?”先看课文插图,直观地感受图中四个小动物在一起的图片,然后朗读课文,在读课文时教会学生用不同的语气读小鸭、小鸡、小狗、小猫的对话,从而感受课文中友好的气氛以及每一个小动物互相理解、互相谦让的美好品质,再让学生模仿表演进一步体会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帮助的道理,老师努力营造与课文内容相符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保证课文学习顺利进行。

小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扬长避短,尽量使学生熟悉课文,同时把她们自己理解的内容画下来,这是培养儿童的形象思维和创新思维的一条捷径,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在教《笋芽儿》这一课时,在学生理解课文之后,要求他们观察课文插图,模仿图中的画面来画笋芽,然后把学生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进行评比,看谁画得好,这样学生在浓浓乐趣中主动求知,即读懂了课文内容,又理解了笋芽的生长过程,从而感受春天的美丽景象。以读书为基础,读读画画、画画读读,学得轻松,兴趣倍增。

笋芽儿课件范文第2篇

【关键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式;阅读情境

理想的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是什么样的?或者说什么样的阅读教学课是好课?我认为让学生拥有独立的学习思考能力,可以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就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的任务不只是简单的去完成所谓的教学任务,给学生灌输这样那样的书本知识,而是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如何在学生的过程中提现自身独特的个性,而不是被教师的行为所同化。如何才能发挥学生独特的个性呢?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一套个性新颖的教学体系,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思考,去摸索,要对学生的学习有积极、有效的影响。一名好的老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路上少走许多弯路,也让学生打下更好的基础。另外,教师应该多多跟学生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知识掌握程度,然后因材施教。不能充分的了解学生的情况,就容易出现老是重复学生已有的知识,不能让学生进一步获得新知识,这样也会降低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简言之,教师不知道学生已经学会了什么,还应该学些什么,就不能更有效的把握教学的重点和教学进行的节奏。下面我根据我的教学经验,分析一下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些方法。

1 语文阅读教学的关注点

教学中,许多语文教师都是习惯性的将课文中的字面意思讲解给学生听,也就是课文写了哪些内容,我认为,这些东西学生通过对文章的阅读都可以进行大致的了解,如果教师传授的东西也只仅限于这些内容,那么语文教学的学科价值应该如何体现呢?对于此,语文教师应该先明白语文教学的科学价值——通过“读、写、说”的训练使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在训练的过程中渗透人文情怀,这就是语文学科的价值。因此,阅读教学的关注点不仅是要让学生明白这篇文章“写了些什么”,更应该让学生明白文章是“怎样写的”。

2 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文章不是无情物”,教材上的每篇课文都是作者内在情感的表达,都有其特有的写作情景。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文章中这种特有的情景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所体现,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去感受笔者的情感促进学生的情感与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学习的热情。教学情景的创设,教师可以积极的利用多媒体课件、挂图或者教师通过自身的语言进行描述概括文章形象,给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增强语文教学的趣味性。例如,在讲授《雨点儿》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给学生观察雨过天晴后,亮晶晶的水珠在草上,在花上的那种状态,还有蝴蝶,蜜蜂等昆虫类穿梭在花丛中的动态美。这种形式的教学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仔细观察,用心去体会那种感受,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的意境充分的理解,读出韵味,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 在具体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思考与行动

笔者认为,在课前语文教师至少应该思考以下四个方面。

3.1目标

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目标的设置十分重要。教学目标明确,课堂教学才有具体的方向。教学在备课阶段,首先要深入分析教材,抽取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和学生的学习任务。如何体现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教师需要从文字、文学、文化三个方面进行考虑,将教法、学法、能力培养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相结合,以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为目标,来设计教学方案和规划教学步骤。

3.2教学内容

从教学角度来分析,语文教学每堂课的内容各有侧重点,教学在课堂规划初期要分析一堂课的教学侧重点。突出难点和重点知识,根据教学目标的设置对教学内容进行有目的的取舍,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指导学生掌握相应的阅读方法,或找准文章的阅读切入点、或提取文章大意、或掌握内容情感与语言的结合方式等。其次,教师应思考教学内容的设计如何满足不同学生的能力发展需要,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成长、有所收获。

3.3语文学习的活动设计

小于语文阅读课的设计有没有一个统一的课堂教学模式或者一个固定的课堂教学结构,整体的框架搭建起之后,教学细节以此为准则来进行“填充”?答案是:没有。阅读教学不能拘泥与任何一种教学形式或教学框架,但是它有着一定模糊框架板块,教师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对板块内容进行重新组合。根据笔者对全国小学语文名师的阅读教学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得知大部分的阅读教学课例都是以板块组合的形式来进行设计,而并非采用“环环相扣”、“无微不至”的教学方法,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应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每一个板块的设计都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参与性,体现出学生的阅读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通常这些板块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情境设置。在阅读教学中,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创设与学生情感认知能力相结合的情景设置,使学生的本身情感体验与课文内容达到共鸣。例如《笋芽儿》这篇儿童文学作品中,文章采用拟人化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的描述了笋芽儿成长的过程,稚嫩的笋芽儿、温柔且富有爱心的春雨姑娘、性格豪迈的雷公公和慈爱的竹子妈妈,都被描写的绘声绘色,生灵活现。文正突出表现的情感点是小笋芽儿在成长的过程中所得到的种种关爱,才能使其健康、茁壮的成长。教师在阅读情景创设时,要从“关怀”和“健康成长”为情感切入点,以此来设计教学互动方式。让学生结合自身的情感经历来畅谈自己在成长过程中所得到的来自家长、老师、社会的种种关怀,为课文内容学习奠定相呼应的情感基调,在交流和探讨中达到与作者情感的共鸣。

第二,放手自读。在阅读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主置,在教学的启发和引导下,使学生自己读、自己体会。如若在阅读教学中,不给学生留出自读的时间,教师便“滔滔不绝”,一堂阅读课下来往往使学生感觉如在梦中,讲不清文章主旨,理不出文章情感。孔子在《论语》中讲到“不愤不启,不徘不发”,而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进行指导和教学参与的最佳时机便是在学生“似懂非懂”时。让学生先放手自读,以读启思、以读生疑、以读代问。教艺术的本质在于“授人以渔”,而非“授之与鱼”。

第三,以情感为主线,语言领悟、内容理解、知识运用为重点的阅读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把握文章情感主线,将学生的学习重点引导至具体的语言运用与情感因素表达上,带领学生参悟语言背后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在对不同语言形式的品味中,体会语言之美、文学之美。

参考文献:

[1] 崔峦.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十项策略[J]. 天津教育. 2007(11)

笋芽儿课件范文第3篇

《乡下人家》如一幅田园风光的写意画卷,一个个自然、和谐的场景,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体会乡村生活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感受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二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善于抓住乡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描写乡村生活的特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品味优美语言,带领学生积累精彩句段。

2.走近乡下人家,感受乡村生活的美,激发学生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3.感悟作者拟人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片断。

2.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乡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难点】

在看似平淡的文字中读出美感,感受语言表达魅力,体会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之美。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

同学们,老师安排你们预读了第21课《乡下人家》(出示课题:乡下人家),老师在家也认真地读了课文,也许是读的遍数多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昨晚我做了个梦,梦见《乡下人家》这篇文章变成了几幅美丽的图画(课件出示六幅图画),你喜欢哪幅图,找到相应的文字。

(课堂伊始,就用一幅幅精美的多媒体画面,将学生带进乡下人家。)

课文有七个自然段,比较长。长课文我们可以把它读短了,找找课文哪一小节概括了乡下人家的特点?用铅笔做上记号。

生齐读,师读,且故意漏掉“独特”,引发学生讨论“独特”“迷人”。

(巧妙地找到课文的中心句并巧妙地理解。)

二、品读

(生默读第一、二自然段。)

师:读了这么美的文字,你一定有很多的感受,请和大家交流交流你的学习体会。

(学生自主交流阅读感受,谈谈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生:请大家跟我看第一自然段。

师:哦,你看,这位同学真会学习,读了课文找到了重点句,还找到了关键词,我们也来看看这一句,乡下人是用什么装饰的?

师:而且这装饰是什么样的?

师:是呀。同学们,请你闭上眼睛:青、红的瓜,构成了乡下人家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春天来了,你仿佛看见棚架上……怎么样?你说。

师:哦,长出新芽来了。哎呀,夏天到了,棚架上……(指名说)

师:是的。秋天到了呢?你说。

师:同学们,你看,这些装饰它从开花到发芽到结果,慢慢地在成长,在变化,它们是有……有什么啊?

师:是的,同学们,你们再来读读这句,作者又是怎么样把这种生命写出来的?在这句话中,读一读。(齐)

师:作者是怎么写出来的呀?谁读出来,体会到了?你说。

师:是的,你看,高楼门前蹲着的石狮子和竖着的大旗杆你见过吗?

师:(出示幻灯片)什么样的感觉?说。

师:都是有生命力的。不像石狮子和大旗杆那样,像他们说的这样一成不变。这种可爱是热爱生活的乡下人创造出来的。

(引导学生在对比中感受事物的美。)

师:哎,这样一对比使我们强烈地感受到这瓜和藤的可爱。你能读出这份可爱来吗?来,自己先试试。(自读,师生接读。)

(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生(陆续说):它们难道不担心妇女会打搅它们、伤害它们。鸭子知道,当地人喜爱它们,不会伤害它们。

师:是不是呀?人和鸭和谐地生活在一起,小河是他们共同的生命之河。那大家一块儿来读一读把这种自然与和谐读出来。

师:是呀!那你想,乡下人家照例除了养鸡之外,还会养什么呢?

在乡下,鸡成群,鸭戏水,还有同学们笔下的狗啊、鹅啊、羊啊、牛啊,他们都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生答:家)。是呀,这真是一派和谐的景象呀!让我们进一步地体会到了,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出示幻灯片)

总评:本课设计是《乡下人家》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有以下两个特点。

1.《乡下人家》这篇文章犹如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所以设计教学时我注意设置情境,运用情境教学法,将学生带入乡下人家,使学生身临其境,引导学生体会乡村生活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感受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之情。精美的幻灯片播放贯穿整节课,还有演绎笋芽的章节,都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笋芽儿课件范文第4篇

关键词:阅读兴趣;阅读方法;以读为本;阅读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4-168-02

“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的总目标。《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10项总目标中,有7项目标是针对阅读的,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涵盖了语文素养的各个方面。由此可见,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处于重要的地位。低、中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激发阅读兴趣,打下自主阅读的基础

《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阅读目标(1-2年级)对阅读兴趣提出:“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课标”把喜欢阅读放在阅读教学第一学段目标的第一条,可见“阅读兴趣”的重要性。为此,在阅读教学中,应创设一个充满生命活和的生活化的课堂情境,引导学生在活泼有趣的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应创设一个充满个性色彩的自由化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扭转中走进文本,与文本直接进行语言交流、情感交流、思想交流,并产生情感的、心灵的共鸣,这是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是上好一节阅读课的关键所在。

1、充分利用课文插图。新教材的每篇课文都配有意境优美的插图。这些美丽图画,既提示了学习内容,又能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既有利于培养观察能力,发展儿童的语言,又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找春天》一言语的插图描绘了鲜花盛开,莺歌燕舞,小河流水的画面:“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树木吐出点点嫩牙”“草色遥看近却无”“一枝红杏出墙来”“春雨沙沙下,小溪丁咚响,蜜蜂嗡嗡叫,孩子们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学生看到这样一幅春景图,仿佛进入了春天的美好境界,感受到了春天的浓浓的气息,于是他们也急切地去寻找春天,拥抱春天……

2、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创设各种丰富的学习情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如《画家乡》一课,可以先借助课件,演示家乡的美丽风光;浩瀚的大海,掀起万顷波涛,海底蕴藏着丰富的宝藏。辽阔的平原,像无边无际的绿色海洋。茫茫草原一碧千里,到处是美丽的风光。连绵群山,威武雄壮;一座座现代化的城市,高楼大厦入云霄。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身临其境,对家乡有了直观的感受,他们不仅理解了课文优美的语言,更感受到了我们的祖国是多么伟大,她有壮丽的河山、秀美的风光,她有富饶的土地、丰富的宝藏……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中,学生也会提起五彩的笔,用绚丽的色彩,饱含深情地画祖国,画家乡……

二、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阅读方法,打好语文学习的基础

1、加强识字、写字教学

低中年级,识字、写字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新的《语文标准》第一学段第1条:“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加强识字的交流,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识字不能孤立地进行,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在反复朗读中识字,在积累词语中识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低、中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处于优势,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学习知识大都从兴趣出发,因而在识字教学中,我一方面教给学生多种多样的识字方法,如猜谜识字,熟字加、减、换偏旁识字,编字谜、歌谣识字,顺口溜识字……另一方面,用挂图、投影、表演、实物、图画、卡片及多媒体等多种灵活有效的形式创设识字环境,形象直观地促进识字教学工作,养成儿童自主识字的习惯。如,在学习“枯”和“荣”时,我出示小草在春、春、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让学生感知“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

低、中年级,要加强写字教学的指导,指导写字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板书示范,指导不容易写好的笔画,容易写错的笔顺,要求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如在学习《棉鞋里的阳光》这课时,我是这样进行写字指导的:本课有四个左右结构的字,而且出现了两种相同的偏旁,可以分类指导学生书写。“妈”、“奶”二字有女字旁,重点指导女字旁的写法(1)笔顺要适当提醒一下:撇点、撇、提。(2)其中的横变为提,书写时不能超过右边的撇。“放、收”二字都有反文旁,可从以下几方面指导书写:(1)反文旁是四笔写成。(2)第一个撇要靠上,横的起笔处应在撇的下端。(3)第二个撇的起笔处应在横的右端。(4)捺要写得舒展开。另外“马”字的第二笔是“竖折弯钩”,“乃”字的第一笔是“横折折钩”,都是一笔写成的。

2、重视加强词句训练

词、句训练要贯穿在小学阶段各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主要任务有两个:理解和积累。

(1)引导学生掌握理解词句的方法

“课标”第一学段阅读目标(1-2年级)对词句理解提出:“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课标”第二学段阅读目标(3-4年级)对词句理解提出较高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低年级学生会遇到许多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弄懂词句的意思,应该引导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即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或者用一些图片、音像资料,将抽象的内容变成具体形象可感知的内容;或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

针对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的特点,对于词语的理解,可以利用动作语言,经常让学生“动”起来,模仿文中人物的神态动作演一演。如《笋芽儿》一课中有许多表示动作的词语,如“揉一揉”“扭动”“向上钻”……教学时,要运用动作语言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再如出示“杜鹃花”图片,结合插图,通过形象感知认识“杜鹃”。

(2)重视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新鲜语言材料,培养对新鲜语汇的敏感,养成积累词语的习惯。

在日常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接触各种语言现象,感悟、积累语言,学习运用语言。如,在侧重于词语的理解和运用的(如渐渐地――花骨朵渐渐地长大了),有侧重于词语的积累和拓展的(如,弯弯的小路、长长的小溪……“方向、地方、千方百计”)。在学习《和时间赛跑》后,积累有关时间的格言。在学习《月球之谜》后,积累关于月亮的精彩描写。另外,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引导学生把自己觉得好的词、句、段多读一读或抄一抄、背一背。如学习《燕子》,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学习《荷花》,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还要把最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总之,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和积累语言,让学生自主选择,主动积累语言。

3、阅读教学,要坚持“以读为本”

在阅读课堂教学中,要以读为本,让学生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

朗读有助于更加真切地感受作品,有助于因声解义,领略作品的精妙之处,有助于增强语感,以声传情,它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阅读教学重要任务。要把读书的权力交给学生,充分信任学生能读懂课文,让学生在自己的阅读实践中学会读书,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去体验,去思考。读的形式要多样,读的指导和训练要有层次,充分体现由生到熟、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训练过程,要善于用指导朗读和学生有感情朗读的方法,培养语感和美的熏陶,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教学中应尽量避免单调枯燥的技术性指导,遇到长句子或学生不容易读好的句子,教师要发挥示范作用。以二年级上册《小柳树和小枣树》为例,我就让学生充分自读自悟。

(1)初读:小柳树和小枣树长得有什么不一样?

(2)再读:用不同符号画出讲小柳树和小枣树外形特点的词句。

(3)品读:读画的句子,看谁读得好。

(4)选读:小柳树和小枣树除了长得不一样以外,还有什么不一样?(性格)从哪里看出来?(语言)找出来读一读。

(5)赛读:读小柳树和小枣树说的话,体会她俩有什么不一样。

“喂,小枣树,你的树枝多难看哪!你看我,多漂亮!”

“喂,小枣树,你怎么不叶子呀?你看我,多漂亮!”

(小柳树怎样?――得意,骄傲,不懂礼貌)

“你虽然不会结枣子,可是一到春天,你就发芽长叶,比我绿得早;到了秋天,你比我落叶晚。再说,你长得也比我快,等你长大了,人们在树阴下乘凉,那有多好啊!”

(小枣树怎样? 宽宏大量,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