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竖式计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计算竖式减法时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数位,指一个数中每一个数字所占的位置。整数部分的数位从右起,每4个数位是一级,个级包括个位、十位、百位和千位,表示多少个一;万级包括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和千万位,表示多少个万。
减法是四则运算之一,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表示减法的符号是“-”,读作减号。
(来源:文章屋网 )
学校:
班级:
姓名:
分数:
注意:卷面整洁、字迹清晰,共50个小题。
26+3=
77-5=
84+16=
30-8=
37+22=
56-32=
26+65=
64-9=
57+20=
61-10=
35+47=
68-49=
77+12=
33-12=
31+59=
75-27=
47+21=
43-11=
55+38=
36-17=
62+33=
46-25=
36+57=
55-36=
4+52=
69-45=
82+18=
76-47=
54+13=
58-32=
38+53=
66-8=
26+43=
66-4=
45+39=
80-16=
73+26=
79-53=
36+47=
78-29=
68+21=
55-24=
46+7=
75-56=
35+53=
75-13=
47+18=
53-15=
学校:
班级:
姓名:
分数:
注意:卷面整洁、字迹清晰,共50个小题。
1.21+7.6=
3.24-2.14=
5.39+1.65=
7-3.25=
1.27+4=
1.83-0.72=
1.23+1.59=
8.91-5.37=
6.61+0.28=
9.87-4.36=
4.54+1.28=
5-1.43=
2.43+1.62=
8-5.25=
1.65+3.28=
2.93-1.15=
5+1.74=
9.83-3.42=
1.57+4.34=
4-1.75=
2.33+4.21=
9-1.82=
3.07+2.76=
3.34-1.56=
2+1.38=
8.86-2.52=
1.38+0.88=
5.63-2.65=
3.31+2.93=
6-3.11=
2.67+0.98=
4.86-1.37=
2.94+5.26=
8.93-3.61=
3+1.87=
3.53-1.62=
3.43+1.82=
8-3.12=
6.85+2.37=
7.81-2.45=
2.64+3=
9.78-5.36=
3.88+0.83=
2-1.53=
3.52+1.43=
7-2.43=
5+1.78=
7.63-3.6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思考、总结,经历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书写整洁、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商是一位数、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算理。
2.理解并掌握试商方法,准确书写商的位置。
教学难点:
明确商是一位数、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算理,准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铺垫引入
1.口算,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900= 8400= 20000=
600= 6009≈ 9001≈
学生完成计算,说出计算方法。说说怎么想的。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回顾所学知识,为新知做铺垫)
2.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30祝? )< 85
40祝? )< 180
3.出示92张作业纸。今天,你低碳了吗?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每个作业本尽可能用完,没用完的几页可以裁下来重新装订再利用。老师积攒了92张写剩下的作业纸,每30张装订一个草稿本。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可以装订几本?
怎样列式:920=?
分析这是哪种类型的除法计算?
引出解决的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
(开门见山揭示课题,通过孩子们每天都接触到的写剩下作业纸的节约使用,既渗透环保意识又很自然的引出要探究的题目。从而使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二、探究建模
1.借助学具图片圈一圈、分一分来理解算理。
(1)小组交流,怎样计算?
(2)活动探究,借助学具图片圈一圈、分一分。
(3)把你的算法和组内同学交流,比比谁的方法多。
2.交流汇报。
(1)920=3(个)……2(张)
方法一:通过圈分小棒图完成。
方法二:想乘算除:30=90 920≈3(个) 可以装订3个本。
方法三:利用估算: 92≈90 920≈3(个) 可以装订3个本。
方法四:笔算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3为什么写在个位上?“如何试商?商应该写在哪个位上?
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
答:可以装订3个本,还剩2张纸。
注意:①商的正确位置;②算理的理解;③横式后面的结果应根据商和余数的意义带相应的单位名称;④几种方法的融会贯通。
(2)尝试练习1780=
注意:①不够除;②试商过程;③商的正确位置;④算理的理解。
(3)方法总结:
除数两位看两位,
两位不够看三位,
除到哪位商那位,
除数当姐余当妹。
(把方法整理成顺口溜的形式,生动活泼的记录了学生探究的笔算方法,容易理解,方便使用。)
三、练习巩固
1.森林医生找病因,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2.完成做一做1、2小题。先观察这些算式之间有什么特点,再笔算。
(第一题意在强调试商、商的正确书写位置、对算理的理解及笔算的规范过程。赋予森林医生的意义力求趣味和深刻。第二题巩固笔算过程,并继续帮助学生巩固。)
四、回顾小结
说说今天我们学习的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应该怎么计算,要注意些什么?
【教学评价】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小学生学习整数除法的最后阶段,它是在学生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基础上教学的。因此在教学设计上应紧紧围绕四年级学生的特点及本节课的知识点确定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目标的确定具体明确,有层次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合作交流,通过教师点拨,明白口算、笔算之间的紧密联系,达到初步理解算理巩固知识与技能的目标。一节课中学生注意力一般最多维持20分钟左右,所以设计中主要采用情境教学与自主探究的方法,通过复习口算除法,归纳复习两位数除以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为后面学习三位数除以整十数打好了基础,也为引导学生提炼出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做好铺垫。在新课的学习中教师始终围绕“如何试商?商应该写在哪个位上?为什么?”这一中心问题,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形式来解决这个问题。教学中先引导学生列出算式,用估算的方法思考可以分给几个班?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列竖式探讨商究竟应该写在哪一位上?为什么?在学生的认知冲突中师生共同分析,在巩固练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以儿歌的形式加深理解与巩固。既达到知识技能的掌握,同时又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实现了过程与方法的目标。
通过大量的巩固练习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实现三维目标。
【板书设计】
92张剩下作业纸纸,每30张装订一个草稿本。可以装几本?
除数两位看两位,
两位不够看三位,
新课程标准对计算进行了定位:计算应是学生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和简单的数量关系,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并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计算教学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感、运算能力和估算意识。
一、联系生活经验,使计算教学与问题情境结合
低年级小学生往往关注的是新颖、有趣、好玩的事物。教师通常抓住孩子的这一天性,在创设情境进行教学时选择富有趣味性、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内容,呈现方式上追求生动活泼,如表演、游戏、比赛等。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热情参与、寓教于乐的学习兴趣,使课堂呈现出活跃的气氛。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教学活动中,能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以前的教材对混合运算的处理比较枯燥,学生只需照本宣科地练习和熟记,但是对于这一知识点仍容易混淆,不易掌握。这种学法是非常机械和抽象的。新教材的编排把计算教学和日常生活实践相结合,创设了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可以顺理成章地呈现出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原理。虽然知识点本身是抽象的,但熟悉的生活情境使学生理解起来更有依据,学起来有生活实践作为依托,可以不费力地去解释计算顺序原理。如北京师范大学版教材二下《买鲜花(混合运算(二))》创设了去花店买鲜花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体会一个算式里既有加减法,又有除法。图中康乃馨每束8枝,共24元,每枝玫瑰5元,求1枝康乃馨比1枝玫瑰便宜多少元?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能列出的综合算式为5-24÷8,学生结合这一问题情境,很自然就能理解先除后减的运算顺序了。学生已经获得了体验知识的感受,在遇到类似问题时,想到这一问题情境,就很容易类推到其他问题情境中。
通过鲜活生动的问题情境,计算题才能焕发出新的光彩,体现计算的价值和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在生活情境中解决数学问题,能够更有效地引发学生热情参与和积极思考,提出自己的数学问题。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主题图,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让学生更轻松、更乐于接受知识。
二、借助直观模型,理解算理与掌握算法结合
算理为计算提供了正确可靠的思维过程,而算法为计算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操作方法,是计算经验的积累。因此,在计算过程中,算理和算法是有内在联系的。新课程标准遵循其内在联系,指出计算教学既要让学生理解算理,又要让学生掌握算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获得从直观算理到抽象算法的完全体验。教学过程中,理解算理与掌握算法应有效结合,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为了让学生高质量地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在一上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下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二下10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这些章节的教学中,我遵循先理解算理,再总结算法的规律,分别借助小棒、小方块、计数器等常用直观模型分别探索算理,从而总结出竖式计算方法。以北京师范大学版教材一下《图书馆(进位加法(一))》为例:在探究28+4的算法的过程中,我在课堂上鼓励每一个孩子利用手中的学具,使用每一种直观模型――小棒、小方块、计数器、竖式的探究过程,并让学生集体汇报和黑板展示每一种直观模型的操作过程和所得结果。之后,在每一种直观模型的操作过程或结果中,询问列式中的2、8、4分别在哪里,结果中的3和2分别在哪里,进位的“1”又在哪里。通过这样全面、细致的操作和问答,学生借助每一种直观模型进行运算的算理都能理解得准确到位。学生能够关联竖式中每一个数所对应的直观模型中的含义,因此,书写竖式时不用再死记硬背,不用担忧记不住格式,因为每写一个数,每对齐一个数位都有直观模型作为依据。
这样进行细化教学开始进度会非常慢,尤其是在一上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前几课时,一年级小学生的桌面上需要摆小棒、小方块和计数器三种学具,并且操作任务繁重,让他们有条不紊地进行有些难度。通过慢慢引导孩子进行循序渐进地摸索和练习,鼓励孩子向动手操作能力强的孩子学习,孩子就能慢慢变得熟练,接受知识的速度加快,效率提高。
对于数较小的运算,最实用和最有利于学生理解的直观模型是小棒,但随着数的增大,小棒作为一维的直观模型已不再实用,取而代之的是三维的直观模型小方块和更抽象的计数器。所以,我的想法是在一年级开始接触直观模型的时候就让孩子熟悉这三种模型,而不是随着教学的进行当小棒不实用时再突然大力推广使用小方块。我相信通过我和孩子们的不懈努力,他们运用直观模型自主学习的能力将越来越强,不断通过探索算理的过程强化对算法的认识,应对中高年级的计算学习将会更得心应手。
三、开展课堂讨论,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结合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尝试用自己想出的方法进行计算。因此,在一个班级中,很多孩子的算法不一样,这就产生了算法多样化。孩子们很乐于当众阐述自己的算法,这就达到了课堂交流和互动的目的。北京师范大学版教材也重点展示了同一计算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如教材一下《发新书(进位加法(二))》展示了4种19+18的计算方法:
(1)10+10=20,9+8=17,20+17=37;
(2)19+10=29,29+8=37;
(3)20+18=38,38-1=37;
(4)竖式计算方法;
我在教学时,这几种方法孩子们都想到了,并在课堂上进行了交流。另外孩子们还想出了两种书上没有提及的计算方法:
(5)20+20=40,40-1-2=37;
(6)19+20=39,39-2=37。
在这样的课堂中孩子们的思维是活跃的,能够很快举一反三,通过别人计算方法的启示,想出自己独特的计算方法。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不同算法,给孩子充分展示和表达想法的机会。
算法多样化满足了学生课堂学习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有所提高和收获。但是,在教学中不能只呈现多样的算法而不做优化。在呈现多样的算法之后,教师应组织和帮助学生分析和把握各种算法的特点,学会在不同情况下选择最合适的算法。
在上述例子中,我引导孩子们分析得出结论:(3)、(5)和(6)都运用了“凑十”的思想;(1)、(2)和(4)思考方法类似,都是个位和十位分别计算。深入分析得知(3)、(5)和(6)方法对于加数不接近整十数时不好用,有局限性;(1)和(2)适用于口算,书写较繁琐;竖式计算方法(4)书写简洁,同时又易于理解,是笔算的基本方法,是这节课需要重点掌握的方法。这样进行分析、综合和优化可以把学生的精力都集中在竖式计算这一重点内容上,做到了“算法多样化”目标归结为“算法优化”,两者有效结合服务于教学。
参考文献:
[1] 王光明,范文贵.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郭胜乐.浅谈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J].中华少年,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