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不孝有三

不孝有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不孝有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不孝有三范文第1篇

关键词:孟子 赵岐 孝 无后 祭祀

一、什么是不孝

怎么做才算孝,孔子有很多论述,但对于怎么做是不孝,却没有直接的资料记录。孔子的弟子曾参论孝与不孝的内容很多,但都与结婚、生育无关。孝,说到底,就是做子女的要尊敬父母,善待他们,尽力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曾参认为孝有大孝、中孝、小孝之分。能做到大孝的人固然不多,可一般人都能做到中孝、小孝;只有让父母蒙羞或危及父母的,才是不孝之人。

孟子对孝也有很多论述,这里暂且不提。对什么是不孝,孟子有两段相关的论述,尤其值得我们注意。一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一是“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很,以危父母,五不孝也”。而且二者都在《孟子・离娄章句》中,相去不远。

在后一段意思的理解上,人们没有多大歧义。“不孝者五”中的前三者是说儿女自私,有条件或有能力赡养父母而不对父母进行赡养;后两条是说儿女嫌父母丢脸面(一说让父母蒙羞),或儿女给父母带来灾祸。这五条中只要有一条符合,那么儿女就是不孝;除此之外都算不得不孝,当然未必都算得上大孝。

至于前一段的理解,人们一般都采用东汉末年赵岐(约108至201)的注释。赵岐的《孟子章句》是流传至今最早的一部《孟子》注本,其他注本包括朱熹的《孟子集注》基本上都延用了赵岐的注释。

在《孟子集注》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下面,朱熹注:“赵氏曰:‘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在“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后面,朱熹有注:“舜告焉则不得娶,而终于无后矣。”

赵岐对“不孝有三”的注释,与孟子“不孝者五”的内容相去甚远。孟子自己归纳有“不孝者五”,具体明了,而且就在下文不远处,根本用不着四百年后的赵岐再来一个三不孝的解说,况且这三不孝的内容明显没有“不孝者五”合乎情理。朱熹对舜帝如果不娶最终会导致“无后”――无后代――的结果的解释,显然是顺着赵岐的“不娶无子”意思来说的。而赵岐的解释,我们不妨多想几遍,将其与孔子、孟子的诸多论述多做比较,就会感觉到荒谬至极。

二、赵岐对“不孝”的解释与孔孟的孝道观大相径庭

1.“阿意曲从,陷亲不义”,这话本身就有矛盾之处。为了顺从父母,无论是父母还是儿女做下错事,儿女都是不孝。不提倡无原则地顺从父母显然是没错的;难道儿女不“阿意曲从”,就能阻止父母犯错、保证自己不犯错了吗?匡章的父亲杀了匡章的母亲,还将其埋在了马厩。匡章想安葬母亲,就多说了几句,被父亲赶了出来。匡章没有隐瞒父亲的不良行为并接受父亲的做法,没做到“子为父隐”(《论语・子路》),显然匡章的观点与父亲相左。匡章没有“阿意曲从”父亲,可他终究还是使父亲陷于“不义”了,他父亲有错,他认为自己也有错,他是孝还是不孝呢?当时的国人公认他不孝,孟子却认为他依然是孝子。舜的父母对舜大打小打不断,父母弟弟屡次加害于他,他也没有“阿意曲从”,可他终究也使父母弟弟陷于“不义”了,自己倒是得了个孝子的美名,舜这么做还是孝子吗?孔子对舜的孝行却是极为赞赏的。

曾参年少时曾因为除草除了瓜苗,被父亲曾皙打得死去活来,他醒来还去面见父亲,然后回屋唱歌,以示父亲自己没被打坏,让父亲放心。孔子听说后非常生气,教育曾参说,舜当年小杖则挨,大打则逃,就是为了不使父亲落下“不父”之罪;曾参无原则地顺从父亲,任由父亲毒打,就是让父亲“不父”,就是不孝之举。可是,孔子并没有就此认定曾参这辈子就是个不孝之人;相反,由于曾参敬爱晚年的父母,能养父母之“志”,成了孝子的典范,孟子夸赞的“至孝”的榜样。

又如,有个叫桃应的人问孟子:如果舜的父亲杀了人被抓了,做了天子的舜会怎么办?孟子说:“舜视弃天下犹弃敝屣也。窃负而逃,遵海滨而处,终身然,乐而忘天下。”(《孟子・尽心章句》)孟子认为,抓捕罪犯,是官府的事;拯救父亲,让父亲脱离危险境地并得到照料,则是儿子的事。天子的身份随时可以丢掉,它本来就不是自己的,他人也可以做;但儿子的身份是无法改变的,赡养父母,让父母得到尊重和照顾是儿子永远的义务。子女不应也不能对父母“以善相责”;即便“以善相责”、使父母陷于“不义”了,也不能算不孝,比如匡章。

孔子认为父母有错误的念头,子女要反复而委婉地劝谏;如父母不能接受,子女要“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如错误已经发生,还要“子为父隐”(《论语》),“不可言君亲之恶”(《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不要主动让父母“丑”名远扬。《礼记・曲礼下第二》更有“子之事亲也,三谏而不听,则号泣而随之”的要求。儿女如果没做好,孔子也没说就是不孝。曾参也没把“阿意曲从,陷亲不义”这层意思放进“不孝”之列。

2.“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与孟子的“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内容有那么点儿对应,可前者只适用于家贫读书而不做官之人,后者却适用于所有的人。孝养父母不只是少数读书人的事,还有大量不读书之人呢,这些人如何“禄仕”去?如果将“家贫亲老”与“不为禄仕”分开解释,那么穷人没足够好的条件给父母养老,就都不孝,比如年轻时的子路;读了书而不肯去做官或者想做又做不到官因而不能拿俸禄给父母养老的人也是不孝,比如孔子的得意门生颜回、孔子的儿子伯鱼。孟子的“不孝者五”的前三条都是说儿女自私,有条件有能力而故意不顾父母赡养的事;而“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也算“不孝”的话,这“不孝”里则包含着更多的无奈。像《二十四孝》中的穷小子蔡顺以桑葚养母,哪里还配当孝子?

赵岐以贫富以及是否做官来评判孝与不孝,是极不科学极没道理的,这与孔孟的孝道思想明显矛盾。孔子认为穷人只要尽力对父母好,就是孝了,因此子路是孝子,没做官的颜回、伯鱼也不是不孝。如果依照周礼,如“父母存,……不有私财”等(《礼记・曲礼》),舜婚后富有了,财产却没有与父母弟弟共有,做了天子却把父母宠爱的唯一的弟弟送到遥远的地方去使得八九十岁的父母身边没儿子,怕都不能算孝行。可在孟子眼里,能够为了孝养父亲哪怕是有罪的父亲,可以弃天下如弃破鞋一样,只有舜做得到。可见对父母行孝,不一定得做官;如果做官影响行孝,哪怕是天子之高位,也可以不要。舜让弟弟到遥远的地方去做官,并让他经常往返以看望父母,既可以满足父母爱弟弟的心愿,又让弟弟没时间和机会犯错误,使父母弟弟都能相安无事,真正做到了“天下无不可事之亲”。是否孝,应看他是否真心对父母好,而绝不是别的。舜不但对父母弟弟不计前嫌,关爱有加,而且没有只顾满足父母弟弟的心愿,还兼顾了天下的安宁,因此舜是个至孝之人。

孔子视富贵如同浮云,孟子也一样。作为读书人“禄仕”,孟子与孔子的表现方式有些不同。孔子虽然认为读书做官挣钱养家是天经地义的事,他到处“求官”,可不是为了赡养父母,而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展示自己的才华;他的儿子伯鱼、得意门生颜回都没做过官,也没挣过几个钱来赡养并不宽裕的父母,可孔子从来都没认为他们不孝。认为君轻民贵的孟子东奔西走几乎不提钱的事,他处处为黎民百姓着想,因而从不逢迎那些国王以“求”个一官半职来为母亲尽孝,他比孔子强硬、锋利,自然也潇洒得多了。曾子眼里的大孝是“尊亲”、“不匮”,小孝是“能养”、“用力”。所以,无论孔子、曾子,还是孟子,都不曾以贫富和是否做官来评判孝与不孝。

3.至于“不娶无子,绝先祖祀”赵岐也将其视为不孝,而且是最大的不孝,毫无依据,与曾参、孟子阐述的春秋战国时期的种种“不孝”风马牛不相及,更何况四千年前尧舜时期对于各种礼仪远没有商周时期那么严格。

我们都知道,“后”除了作方位词外,还可以解释为“后代”。尽管我们都知道“皇后”就是皇帝的妻子,可很少想到“后”还指君主、帝王的妻子。舜帝无妻就是“无后”。“三”还可以解释为很多。

在赵岐这段话里,“后”虽然看上去也可以勉强理解为妻子,但他前面说“不娶无子”因而会“绝先祖祀”,显然此处“娶”的目的是为了生“子”,生“子”的目的是为了祭“祖”。这“子”虽说是指子女,但已经是专指男性即儿子了,因为在汉代以及后来的各朝各代,祭祖是男子的事情,女子只能参加夫家的祭祖活动,有些地区根本就不让女性参加祭祖。赵岐将祭祖变成了男人娶妻生子的终极目的、孝行的最高目标,并利用孟子的原文望文生义特别强调“无后”是三者中最“大”的不孝。显然在赵岐眼里,行孝不仅是对父母,还包括对早已死去的祖宗们,娶妻也好生子也好,最终都是为了有人祭祖,女儿家又被排斥在祭祖的成员之外,自然没儿子祭祖便顺理成章成了一大不孝,这样赵岐口中“无后为大”的“后”便只是指后代特别是儿子了。

如果“不娶无子”从而“绝先祖祀”是不孝,那么娶而无子自然还是不孝;娶而有子,因为疾病或战争而丧子,是孝还是不孝呢?在古代,鳏寡孤独以及还没娶妻生子就死亡的也为数不少。尤其是在战国时期,战火纷飞,一个小国家死几万青壮年是常事,死几十万的也不是没有。赵孝成王时,赵国在长平一仗,就被秦坑埋了四十多万;秦破赵国的武遂斩首十万。后来的项羽在新安一夜埋了二十多万秦兵。疾病尤其是瘟疫导致的死亡也极多。如果以无子祭祀的结果来判人的“不孝”,天下不孝之人实在是太多了,他们有几个是自己诚心要如此呢?更何况一个人没儿子不等于整个家族都没子嗣,怎么就一定会“绝先祖祀”?舜有兄弟,又何尝不是如此?比如《战国策・齐策四》中齐国孝女北宫婴儿子如果有兄弟,兄弟有儿女,哪里轮到她“至死不嫁”而去尽孝?如果无后代是最大的不孝,她“至死不嫁”,哪来后代祭祀她和她的父母、祖先?她父母没儿子或者没孙子就已是大不孝了,她还凭什么做孝女的典范?可见比孟子小约30岁的赵威后之所以认定她是孝女,应该得到褒奖,与她结婚生育与否无干,与祭祀祖先也无关。

在舜生活的那个时代,人们绝不可能为了家庭祭祀而结婚。原始部落时期都是部落集体祭祀的,部落祭祀远比家庭祭祀要久远得多、漫长得多;家天下是在夏启之后才逐渐形成的,赵岐所在的汉代当然早有家族家庭祭祀了。如果依照孔子、曾子,尤其是孟子针对众人而非针对部分人的孝与不孝的标准,“无后”――无论是无夫或无妻,还是没后代――这些人都不在“不孝”之列,尽管他们未必都够得上孝的标准。一个男人如果只是娶了一群妻妾生育了一堆儿女,其他该做的都没做,根本算不得孝子!

《礼记》收集了西汉之前若干年传承下来的各种规矩和礼数,里面也找不到一条婚育与“孝”或“绝先祖祀”之间有联系的内容。其他先秦文献也是如此。

所以,赵岐对“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解释,完全是也只能是他的杜撰,他不可能看不到“不孝者五”的具体内容。

三、赵岐的荒谬解释对后世的不良影响极其深远

经过赵岐这么一解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就名正言顺地成了后世男人拥有三姬四妾、不择手段获取儿子的托词与借口,女人也就成了生育工具和被玩弄的对象。

男性统治者们出于自己的目的,既要满足个人私欲,也希望有足够多的儿子来展示实力,占有江山;同时在男尊女卑的社会制度下,一夫多妻的婚姻制度一直没有被废除,女人三从四德的妇德规范反而被代代统治者不断强化宣传,最终使得普通百姓也都普遍接受了“不能传宗接代是人生最大的不孝”这个命题,且认定不生孩子尤其是不生男孩是女人的问题。

早在赵岐之前若干年,中国男人就给女人定出了“七出”之条,“无子”也就成为男人休妻纳妾的理由之一,当然那时生孩子还没有用祭祖作为借口。起先没有子女的男人休妻或纳妾仅是为了生孩子,汉代以后变成为了生儿子;有了儿子的,还会觉得人丁不够旺。儿女成群了,男人还在纳妾,这哪里是为了祭祖?至于孟子如何讨论舜的婚事、对“不孝”有怎样的阐释、赵岐“三不孝”的另外两点是什么,“无后”到底该怎么解释,不能读书的普通百姓哪里知道,他们都以男性统治者们的别有用心的片面宣传为准则,以为顺从父母、生育儿女就是“孝”了。

起先是为了有“子”,汉代以后可能纯粹是为了有儿子――为了祭祀祖先的香火能像统治者所希望的那样不断延续,我们中国人尤其是男人在前前后后几千年中想出了若干稀奇古怪的招数:起先是休妻纳妾,进而过继、领养、收养,招女婿,再就是借腹生子、借种,花钱买男孩……可谓挖空心思,花样百出。

干嘛就非得有儿子不可?祭祀父母、祖先有那么重要吗?如今我国终于出现一批自愿不要孩子的丁克族,而且已经有大量的开明人士从内心接受女儿继承家业、养老送终的观念。只有全社会能够真正做到平等对待男孩女孩、男性女性,那才是大进步,真文明。

参考文献:

[1]徐志刚.论语通译[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2]李泽厚.论语今读[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

[3]鲁岳,秦明月主编.中华文学名著百部[M].乌鲁木齐: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5.

[4]司马迁著.史记[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6.

不孝有三范文第2篇

调整招商的思路

鉴于中国市场目前招商现状,传统的招商模式和思路已经无法适应现在市场经济的需要。生产企业或营销企业不仅需要有差异化明显、卖点突出、质量过硬的产品,还要制定切实共赢、有力度的营销政策和周密的策划,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招商”。

一、思想上重视,组织上保障。从领导到普通员工都要把招商工作作为企业营销工作的重点,尤其中小企业,甚至可以提高到关系企业生死和是否能长期发展的重要地位。建立专门的职能招商机构,配置高素质的专业招商人员,提供前期相关市场资金费用,各部门做到通力合作,全力配合。

二、确定产品定位和目标招商对象。每个产品有每个产品的市场定位,不同的经销商也有对自己企业和所经销产品的不同定位。生产企业在推出新产品以后,要根据产品的特点和性能、优势,来确定产品定位和要采取的渠道策略,从而确定产品的目标经销商。这里笔者认为,生产企业在招商时尤其要注重企业的长期发展,在招商时着重挑选有运作市场的经营能力和经营思路的经销商,不能“有奶就是娘”,把仅仅具备资金实力的经销商就作为企业的经销商,要本着“宁缺勿滥”的原则,更不能目光短浅,把招商作为企业圈钱的一种手段。

三、注重招商质量,开发一个市场成功一个。现在的生产厂家容易犯一个错误,那就是希望遍地开花,恨不能通过招商一夜之间让产品占领全国市场。不管什么样的经销商,只要打款就可以给其所谓的权,结果呢,不注重与经销商后期的配合和沟通,或者经销商不具备一定的经营管理能力,即使进了货,由于自身存在的能力不足,市场开发和产品销量也无法保证。这样的经销商多会一味向生产企业要政策、要支持,而生产企业之所以会提供资源的支持一般是与经销商的经营业绩和销量挂钩的。

要想取得相应的支持,经销商必须为生产企业创造相应的价值(进货额和销量)。经销商不能有良好的市场业绩,生产企业肯定不会提供免费的午餐的。这样就势必造成经销商的不满和抵触情绪,经销商能力问题加上没有足够的支持,造成区域市场的开发缓慢,经销商与生产企业合作松散,最终导致市场的“死亡”。而一个品牌在某个区域市场一旦失败,重新开发经销商或者二次启动所花费的代价将是非常大的。虽然可能是经销商的原因所致,但是生产企业的产品和品牌则肯定会因此在当地消费者心中留下阴影。不注重经销商的质量,有可能造成开发一个经销商死一个市场的恶性循环。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生产企业的产品没有了市场,企业只能关门大吉。

四、招商工作必须以互惠互利为根本。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更是要在招商工作中把握好“给”与“取”的关系。对于目标经销商在做好合作初期充分的相互了解之后,要舍得区域市场的投入,必竟生产企业要的是“市场”,做出了影响和销量,品牌最终是属于生产企业。经销商只是取其利,而生产企业最高理想和目的是创品牌。要寻求有能力、有眼光、舍得市场投入的能与生产企业同甘苦、共患难的战略合作伙伴,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来取得各个区域市场的成功。诚信合作,追求双赢。

配合有效的招商手段

经销商和消费者的经济消费能力和素质、文化层次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同时,大多商品也进入了供大于求的局面,市场竞争加剧。采用什么样的招商手段也是招商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认为以下几个手段行之有效,投入产出率比较高。

一、业务人员对终端进行亲自走访。这种方式也是目前中小企业一般在企业新产品上市和市场开发初期采用较多的一种招商方式,具有直接、有针对性、速度快等优点。业务人员为了更好更快开发区域市场,多把目标经销商聚焦于行业相关产品的经销商或者竞争对手的经销商。由于这种方式业务人员能够与经销商负责人面对面地进行交流,把招商信息直接传递给目标客户,把客户的要求反馈给生产企业,达到高效的双向交流。这种招商手段在要求生产企业具备差异化和个性化卖点的产品以及有力的销售政策的同时,更要求企业的业务人员必须具备相当的业务能力和自身素质。

二、行业展会和会议招商。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经销商也逐渐成熟和理性。行业展会和会议招商具有费用相对少,目标客户和时间集中,针对性强等优点,也越来越在当前中小企业招商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笔者就知道一些企业根本没有过多的业务人员,其经销商基本是通过行业展会和会议招来的。采用这种方式招商必须做好展会和会议前、中、后期的周密安排。前期充分准备,包括新品资料、图片、实物、各种认证、证书、销售政策、产品报价、演示效果等等;展会和会议中必须紧紧抓住每一个潜在客户进行有效地沟通,灌输产品概念和赢利模式,白天开会,晚上甚至利用展会和会议之余约到酒店详细洽谈;展会和会议期后,及时整理有效客户名单,做好后续跟进工作,趁热打铁。每一次展会和会议后还要总结出经验和教训,为下一次展会和会议提供经验。

三、广告招商。通过投放电视、杂志或者报纸广告的方式进行招商也是目前采用较多的一种招商方式。这种方式关键是要做好相关的电视招商短片和杂志、报纸广告的招商文案。由于现在的招商广告也非常多,鱼龙混杂,所以这类广告必须具有煸动性和诱惑力。通过目标客户的来电或者传真、E-mail等进一步进行沟通,洽谈相关合作条款,最终客户上门考察签订合同,达成合作。这种方式对于生产企业业务人员少或者品牌具有一定知名度,在市场开发告一段落之后为了进一步扩大市场而采用者居多。但是这种方式所花费费用较高,目前招商广告满眼都是,可信度低,不知名品牌或者新品上市之初的效果不是特别明显。这就要求广告投放必须具有针对性,如家电类产品的招商广告多投放在家电类的专业媒体上。

四、通过相关行业资料招商,如专业类杂志的经销商名录等等。比如家电类产品,可以通过慧聪网、中国家用电器网、《现代家电》、《家用电器》、《小家电商情》等专业网站或杂志搜寻经销商的电话和公司资料,然后通过电话或者寄送资料等方式进行沟通,最后达成合作取得招商工作的成功。这种方式的优点是费用花费比较少,缺点是进程缓慢,招商时间长。

采取有效的吸引策略

招商是一个双向选择的事情,就象男女青年人谈恋爱一样,必须两情相悦。要想取得对方的好感,达到谈婚论嫁的结果,生产企业作为恋爱中的男方,必须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来展示自己的魅力和实力,吸引作为女方的经销商并努力说服他们来经销我们的产品。在招商中必须掌握以下技巧:

1、突出产品差异化卖点和盈利空间,展示企业实力。

经销商选择与生产企业进行合作,首先考察的便是企业的产品是否具有突出的卖点和良好的盈利能力,还有就是生产企业自身的实力和规模。在产品同质化严重的今天,具有差异化和突出卖点的产品无异于市场上的一个亮点能够引起经销商的兴趣,而良好的盈利能力和生产企业的规模则为其成为企业的经销商提供了保障。

2、配套的可操作性强的经营模式和相关政策支持。

要想让经销商放心地经销你的产品,必须在招商之前就建立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经营模式和相关销售政策。从样机的支持、促销赠品的配备、年终返利到进场费用的分摊、展柜的制作、产品的摆放、导购员的培训、经营管理、促销推广、广告策略等形成一种模式。这种模式必须简单、可操作性强。经销商只要按照这种模式去执行和操作,就会有比较理想的收益。就笔者的经验,经销商其实大多并不担心投资的大小,关键是进了货能不能迅速销完,使其资金能够进入快速良性的周转。有了这些配套,经销商才能放心地去做市场。

3、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中国人向来有跟风的习惯,看到别人做某某产品赚钱了,便也一哄而上。所以在招商过程中,考虑对重点区域的重点经销商给予政策倾斜,把产品和品牌在当地做出影响。在后来招商时就可以作为榜样,从而影响其他的经销商。这一点,在医药保健品行业应用的比较多,在一个新产品上市之初,企业会确定某个市场作为试点,摸索出一套有效的操作方法,进而复制到全国其他市场。

4、确立创品牌和名牌企业的概念,把企业做到长久。

每个经销商都希望能够稳定地操作一个品牌,不喜欢与目光短浅的企业打交道和经销没有潜力的产品,具有长远打算创品牌和名牌企业的生产企业会越来越受到经销商的欢迎。

不孝有三范文第3篇

《浮沉》系列小说目前还没有出版第三部,不过作者崔曼莉曾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会考虑续写《浮沉》第三部,以后可能会出版《浮沉》第三部。

《浮沉》第一部,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小说以外企职场为背景,通过讲述职场上各色人物际遇的浮浮沉沉、潮起潮落,虚构性的展现职场风云和商战玄机。

《浮沉2》,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本书覆盖了职场低、中、高三个层次,大到国企改制、资本运作,小到两性情感、为人处事,都在小说中获得了清晰、生动、鲜明的展现。

(来源:文章屋网 )

不孝有三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组合作有效性

“向40分钟要质量;”、“提高成绩的关键是抓好课堂……。”这是我这十几年来教研会听的最多的几句话,看似简单却颇有一番探究。随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校进行。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也诞生了——小组合作。课堂中把老师‘教’的模式转化成了老师‘导’的模式,把学生的“听——记——学”的模式转化成了学生的“思——论——述”的模式。真正的把课堂交给了学习的主人。经过在教学中本班学生多次尝试,我对在课堂中建立有效的小组合作总结为:小组合作三步曲。

第一步:激发学生“听——说——思”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听、说、思的兴趣是小组合作的基础。由于多数学生受着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父辈教导:老师讲的时候认真听、认真记、不许三心二意在课堂上讲话等,因此学生的思维始终被老师牵制着,固定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课堂中完全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解惑;而老师设计的教学内容却使优生“吃不饱”,基础生和后进生“吃不了”,久而久之,导致前者驻足不前,后者却日见自卑,失去学习的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我认为首当其冲的是消除学习成绩较低学生的那种‘我不行’的自卑心理。因此我在建立小组时是按照学习层次来分组的,在设计问题时也是根据不同的智力层次按组设计的,设计问题的原则是1、他们能够解决的;2、适合他们趣味的;3、语言表达水平相等的:4、突出教材重点的。这样的分组与问题的设计让学生能在平等的状态下消除自卑感,并适当的鼓励他们大胆的表达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适当的语言激励让他们逐渐体会到自己并不笨,形成“我能行”的学习观念,在合作学习中能够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达到了在小组合作中的合作作用。

第二步:培养学生“听——思——说”的习惯。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仅是完成学习任务,更重要的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习惯,教会学生与人合作的方法,与人友好相处,共同完成学习目标的一个过程,因此,教学改革之初,应加强对学生合作习惯的培养:(1)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自己的看法;(2)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对方做进一步解释;(3)乐于陈述自己的想法,修正他人的观点;(4)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见,并修正自己的想法;(5)学会与小组成员合作学习,根据组员意见,做总结性发言。

第三步:形成符合本班学生的独特的合作模式

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和课堂学习任务,从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差异性这个角度,可以培养不同的合作模式。

1、以优带差的小组合作模式

优等生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领头羊和组织者,除自己积极表达对问题的看法和意见外,更重要的是能组织组内成员围绕目标共同学习,归纳成员的发言要点,理解重点,继而尝试提出自己的理解,营造小组融洽的合作氛围,使组内各层次的成员乐于接纳对方,又乐于倾吐自我,使学习小组真正成为学习的共同体。因此,我们在学习目标较难完成,而且对全体学生都有学习要求的时候,如果异质合作操作适当,往往能起到优生对学困生良好的带动作用。如在教《琥珀》,出示琥珀的图片之后,让学生理解琥珀是怎样形成的;总结琥珀形成所需要的条件;琥珀中苍蝇和蜘蛛是在怎样的巧合下被包裹在松脂里的;课文虚写部分合理吗?这些问题是本课的重点亦是难点,对于部分学生来说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在班上交流,通过几个学生也能很快地得出结论,但是对于另外一些学生来说,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因此,我们就可以采用异质合作的方法来组织学生学习。通过优生的带动,组内学生便会如抽丝剥茧般难题会迎刃而解。

2、优、差同等生的小组合作模式

语文教学中的目标应该是多层次的,是分别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的,有的目标需要全员掌握,有的则针对高层次学生的进一步提高,有的是需要照顾较低层次的学生,因此同质合作小组的组成,也可以在一些问题上起到一定的作用。

(1)“优——优”合作,由于优等生基础扎实,思维敏捷,学习能力强,因而他们能够适应并且也喜欢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通过这种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能够使他们得到跨越性的发展。

(2)“差——差”合作,如果教师不加辨别地单一使用异质合作的话,容易使学困生产生自卑心理,使他们形成全盘接受的消极心态,进一步扼杀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降低合作学习的效果。因此,在完成某种学习任务的时候,让学困生相互组合,由于基础相同,使他们反而能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增强自信心,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不孝有三范文第5篇

文/张伟

在某大型购物网站上搜索“家用榨油机”,会出现2000多条搜索结果。这种榨油机的宣传卖点就是现榨现吃,通常材料包括菜子、花生、大豆等。在食品科学上,这样刚刚榨出的油称为“原油”,俗称“粗油”。

我国有标准规定,未经精炼的植物原油是不能直接食用的,只能作为成品油原料。

杂质多,安全隐患多

为什么说原油不能直接食用呢?主要还是因为其中含有的杂质。原油中杂质多样,通常含有水分、机械杂质、胶质、游离脂肪酸、色素、烃类、微量金属化合物,同时还可能含有因环境污染而带来的砷、汞、残留农药等。

有害杂质,原料中来

有些油料作物,如花生等在储存过程中,如果有发霉,榨出的油中还可能带入黄曲霉毒素,而这种毒素的致癌性是非常强的。另外,原油中还有一些天然的有害物质,比如:

芥子苷主要在菜子油中含有,其水解产物有一定的毒性,会对人体甲状腺功能产生影响。芥子苷大部分为挥发性物质,虽然家庭烹饪加热温度能使其逸出一些,但难以完全消除。

游离棉酚也是一种毒苷,可损害人体多脏器和中枢神经,像生棉子中的棉酚,榨油后会大部分进入到油中,油中棉酚量可达1%~3%。

烟点低,油烟更有害

油脂中杂质越多,烹调中就越容易产生有害物质。油开始冒烟时的温度叫做“烟点”,烟点越高,越不容易冒烟,产生的有害物质也就越少。同种类油的烟点高低,与其所含杂质的量密切相关,例如,大豆和花生原油的烟点一般在150℃~160℃,精炼之后,烟点能达到230℃以上。

其次,油脂中杂质越多,也更难储存,容易酸败变质,产生哈喇味儿。油脂的氧化产物同样是对人体有害的。

原油精炼后,才适合食用

由于原油中可能存在多种安全隐患,因此必须经过精炼过程的处理,才能作为食用油。可见,居家榨油,绝非“吃得放心”的选择。

首先,应选择有信誉的餐馆就餐;点菜时尽量多点蒸、煮的菜肴,少点过于油腻的,包括油炸主食、酥香面点、麻辣香锅等。新鲜的植物油是容易流动的,绝无油腻之感,在水里涮一下,比较容易涮掉。反复使用的劣质油则口感黏腻,甚至在热水中都很难涮掉。

其次,去正规超市购买植物油,不买散装油。大型超市里正规品牌、有QS认证的大公司的食用油产品,还是比较有保障的。

最后,尽可能多在家吃饭,少在外面就餐,尤其是中低端餐饮店。价格低廉的餐馆,可能促使商家把接近地沟油、应该丢弃的油又二次使用。

三招去鱼腥很有效

文/张晓慧

鱼类热量少、口感好,并且营养丰富,但很多人却因为鱼的腥味而烦恼。其实,只要好好地把握技巧,就可以有效地去除鱼的腥味了。

鱼煎透不腥:可在烧热的锅里放油后再撒些盐,也可净锅后用生姜把锅擦一遍。还可把锅烧得热一点,油温高一点,再放入鱼,鱼遇到高油温表皮会立即变硬,不会粘锅,也不腥,然后再改用小火把鱼煎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