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机械学习总结

机械学习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机械学习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机械学习总结

机械学习总结范文第1篇

时光匆匆,我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在过去的两年中,我怀着梦想走进校园,从那时起我就下定决心好好学习,努力丰富自己的生活,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在大学第一期时,刚刚进入学校,新的学习,新的生活,在那时我克服困难,乐观向上,努力学习,不断进取,紧抓专业的学习,在那时我就向党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始终紧跟党的步伐,时时刻刻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奋发向上。学校为我们提供了专业、系统、全面的教育,学校的教室大多配备了多媒体,让我们对知识有了更快、更好、更直观的学习,学校的图书馆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的学习资料,以及学习环境,此外,学校还为我们系统配备了专业机房,专业实训室,让我们能够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在实训的期间,我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这无疑是给了我一笔财富,实训让我的手工技术有了很大的提升,我喜欢实训,我热爱我们这个专业。

在这两年,我成长了许多,刚开始,我不习惯大学老师那种快速的教学方式,老师一节课讲了十几页,要是上课不认真听讲,恐怕连页数都不知道,刚进学校,还没有脱离高中的教学模式,所以对老师的教学很不适应。为了适应老师的上课进度,我开始每次上课前预习,下课后复习,我明白了,大学的学习就是要靠自己自觉的学习,老师要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我们就得自己课后学习,渐渐地我的思考能力有所提升。

学校里不仅为我们提供学习,而且还给我们提供了许多社团,活动。现在的社会我们不仅要学习好,而且还需要德智体美的综合发展,在学校我参加过机械系学习部,在学习部的时光里,我努力帮助他人学习,还去策划一些活动,这不仅丰富了我的课余生活,还提升我的组织能力。我曾参加志愿者活动,学校组织的校运会,这些活动,让我们减轻学习的压力,这应该就是所谓的学得轻松吧! 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这是我人生的三件大事,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不论我将走向何方,我都会努力地践行这三点。这次的获奖要感谢学校给我好的学习氛围,感谢老师对我的谆谆教导,我现在取得的所有成绩不仅仅是我一个人努力的结果,更多的是得益于领导、老师、同学的帮助、得益于学院的良好育人机制。而对于未来并不能说明什么,真正能代表自己的只有自身的行动,我衷心感谢我尊敬的老师、同学和朋友们,谢谢你们一直在我身边帮助我,国家奖学金将一直鼓励我直面人生、积极进取,掌声终究会过去,奋斗的脚步还要继续我会一直跟进前进的步伐!

机械学习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接受学习 有意义学习 《学记》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

"Good Business" and "Home Study"

――Accepted Learning and Significant Learning in "Learning"

LIU Shuo

(Research Institute for Education and Psychology of Southwestern

Ethnic Groups,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Abstract "Learning" is educational theory of China's earliest history of education, and most complete system of monographs, it made a summary writing on pre-Qin Confucian educational theory . "Teach in university, there must be positive in the teaching industry, and must be also learning after going back home", emphasized the role of "school learning" and "home study" in education. Clear the meaning of "school learning" and "home study" in "Learning", it is important for 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cceptable learning and meaningful learning and achieve effective teaching.

Key words acceptable learning; meaningful learning; "Learning"

1 “正业”与“居学”释义

“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这是《学记》中阐释的教育原则之一。文中“时”,即“指一日之内言之耳”,而非“四时”之“时”;“正业”,即“师授必有正课”,就是学校进行的课堂教学;“退息”,即“退,谓进受正业既毕而退也,息,谓燕闲之时”,就是我们说的课外;“居学”,便是课外的学习活动。其大概意思是按时进行正课教学,正课之外进行课外学习活动。同时应该注意本句话中的“必”字,王夫之注释为“持之勿失,不可谓已喻而置之也”,也就是说“正业”与“居学”二者缺一不可,“正业”是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在惜字如金的古代,一句话中连用两个“必有”,可见《学记》对“居学”与“正业”的重视,并将两者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

《学记》中规定大学的教学内容诗、礼、乐,此三类便是“正业”。在正常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学生主要学习上述内容,但“时教”的时间不能无限长,学生必须要有“退息”,要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间和时间,在“居学”中去消化“正业”的内容,同时进行一定的课外活动,而这些课外活动也不是完全随意进行的,也有一定的计划性和目的性。“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也就是说学生如果不操弄琴弦,就不能学好乐;如果不广泛地学习修辞比喻的技巧,就不能学好《诗》;如果不学习辨认各色服制,就不能学好礼。“居学”中的“操缦”、“博依”、“杂服”正是“正业”中乐、诗、礼在课外的练习,“居学”的练习内容也为“正业”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而“不兴其艺,不能乐学”做了规律性总结,“艺”便是上述的“操缦”,“博依”“杂服”。“艺”若不“兴”,“学”便不“乐”,而不再是不“安”,揭示了通过“居学”可以达到学习的高境界“乐学”,这与《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异曲同工之妙。“正业”是学习的主要内容,要对其加以重视,努力学习,但是,如果学生每天埋头苦学,拘泥于课堂,下课也得不到放松休息,便会产生“厌学”,而“居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得到足够的休息,而且可以促进“正业”的学习,因此,“正业”与“居学”在教育中的关系应是相辅相成的。

2 “正业”中的接受学习

接受学习,就是教师将要学习的所有内容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给学习者,其实质就如同讲授教学中通常出现的学习,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告知信息而不是自己去发现信息。人类社会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拥有了无限的社会经验。就经验传递而言,教育就是社会经验传递的特殊系统。从诸多古代典籍中我们可以发现“正业”中,教师主要是使用讲授法将既成的知识传授给每一个学生。学生学习的目的是接受社会经验,这就决定了学生学习的接受特性。可见学生学习的接受特性是由经验传递系统的整体特性及学生在这种系统中的地位和职能决定的。《学记》“时教必有正业”中,“正业”的内容是诗、礼、乐,此三类融合了丰富的社会经验,是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结晶,学生未入社会,学习这些知识便是在接受社会经验。提及接受学习,大多数人可能会立即想到机械学习,而《学记》中的教育思想真的是这样吗?

3 “正业”与“居学”中的有意义接受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奥苏贝尔认为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便是有意义学习:

(1)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保持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学生只有长期保持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自觉地进行学习,并积极主动地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进行联系,真正把知识学到手。《学记》中,“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均是“正业”中教师积极地启发诱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便可以积极主动地将“居学”中所建立起的认知结构向“正业”要提供的新材料建立联系。其实,居学本身作为一种相对放松的“课外活动”,可以让学生在观察实践中培养起对“正业”的兴趣。

(2)学习材料必须具有潜在意义。就是把符号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和非人为的联系。所谓实质性联系便是所学的新知识和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表象,已有意义的符号、概念或命题的联系。“居学”中要求学生学习“操缦”、“博依”、“杂服”,与“正业”中的诗、礼、乐便是为了建立这种实质性的联系。“正业”中要求学习“乐”,在讲授乐律时,其认知结构中必须要有“五声”等概念,这样才能在学习中有效地学习乐律,而“居学”中学习“操缦”“安弦”便能参透“五声”的概念,学生头脑中已经习得“五声”,这样才能在“五声”的概念加以改造,产生对“乐律”概念的新认识。也就是说“居学”和“正业”建立了实质性联系。同样,学习“博依”“杂服”都是为了一种认知结构,从而在学习“正业”中诗,礼,使原有认知结构和新知识有实质性的联系。“非人为性联系”指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概念的联系不是任意的,而是建立在合乎逻辑的基础上。上述“正业”中“乐”的概念与学生在“居学”中习得的认知结构中“五声”的概念不是人为的,而是一种符合逻辑的。由此可见,《学记》中体现的是一种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然而,在现代的教育教学中,很多教师进入了把接受学习和机械学习等同的误区。杜威说:“一切都是为‘静听’准备的,因为仅仅学习书本上的课文不过是另外一种‘静听’,静听的态度是被动的,吸收的”。①一些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明文规定,“教师的课堂讲授时间不得超过20分钟,甚至不得超过10分钟”,②接受学有被抛弃的可能。奥苏贝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将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其实,接受学习和机械学习是在独立的两个维度上进行划分的,接受学习既可能是机械的也可能是有意义的。每一个学生都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到课堂,教师在教授新知识之前,必须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即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知识储备和学习潜能等,特别是学生已有的与所讲新知识相关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等,它决定着学习起点的定位,教师便可以找到可利用的固定点。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把新知识与其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这样能够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此时学生在静听中也不再是被动的,而是在静听的外表下,大脑积极有效推进新旧知识的顺利联结与同化,完成新旧知识的非人为性的、实质性的联系帮助学生消化新知识。倘若此,学生的接受性学习便是一种主动行为,也是有意义学习。

注释

① 杜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42.

② 杜长涛.将“本土行动”进行到底: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调查报告[J].山东教育,2009(2):26-29.

参考文献

[1] 施良方.学习论――学习心理学的理论与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 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 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4] 高时良.《学记》评注[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

[5] 陈桂生.《学记》纲要[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4(9).

[6] 王炳照,阎国华.中国教育思想通史[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

机械学习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主体性;策略

当前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日益明显,教学方法单一传统,学生机械记忆公式概念,学习主动性差、学习兴趣低,已经严重影响数学教学效果。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发挥学生主体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多媒体教学手段是一种有效教学方式,多媒体呈现知识生动形象,趣味性强,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快乐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学习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①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的展现出来,方便学生理解,降低知识难度,使学生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促进学生自主学习;②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趣味化,以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展现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习《长方体与正方体》为例,在学习此部分知识时,主要讲解长方体与正方体面积与体积的计算,正方体较为特殊,在学习时较为容易,教师可以从正方体入手,引导出长方体体积计算的方法,首先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呈现出多个体积为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以游戏的形式要求学生挪动鼠标用小正方体拼出三个不同的长方体,看哪位学生做的又快又好,其次教师设置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长方体长宽高与体积的关系,最后推导出长方体体积公式,完成教学任务,在利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多媒体的直观性,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式实施教学,能够取得较大成效。

二、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主要策略之一,知识来源于生活,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学以致用,提升生活品质,通过结合生活实际实施教学,能够促使学生通过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学习《认识人民币》为例,人民币在生活中不可或缺,在教学生认识人民币的过程中结合生活情境能够产生较好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可以拿出几张不同面值的人民币,问学生是否知道人民币是多少面值的,在学生回到正确后,教师可以进一步提出问题,以便学生在生活中也能灵活运用人民币,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授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教授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有效策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机械性强,主要是由于未掌握有效的W习方法,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要依靠听老师讲,自己记笔记的方式进行学习,此种学习方式缺乏思考的过程,学生并未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在实质上是一种机械学习,教授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解决此问题,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与质量。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合作学习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引导每位学生动脑思考,锻炼学生思维,将自己的解题思路与小组成员交流沟通,在思路不准确的情况下及时改正,在思路准确的情况下为其他没有思路的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解题方向;②问题学习法,教师先依据课本内容提出几个问题,要求学生思考这几个问题,活跃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思考,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思考的大致方向,使学生逐渐从没有思路到有思路,促进学生自主探究。

四、准确定位,发挥学生主体性

准确定位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关键,教师与学生都应明确自身角色,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准确角色定位,发挥学生主体性显得尤为重要。准确定位需要做到以下几点:①转变传统观念,受传统观念以及教学经验的影响,教师倾向于将自己作为课堂的主导者,抑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导致学生机械学习,学习质量不佳等问题,通过转变教学观念能够使教师与学生明确自身位置,扮演好自身角色,从而发挥学生主体性;②组织教师交流经验,教师通过经验交流,沟通,能够发现自身问题,明确自身定位,帮助学生找到自身准确位置,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五、总结

发挥学生主体性有助于挖掘学生潜能,使学生明确角色定位,积极思考,拓展思维,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机械学习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奥苏贝尔认知同化理论意义学习概念学习先行组织者

近年来我国的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引入了许多当代国外的学习理论,如结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它们都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认为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的信息加工者,从而学生自己参与到对学科知识的发现探索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去。这对我们中国传统的教学模式确实是一个很大的冲击和革新,也促进了学生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但是这样的教学模式也存在片面性,在本土化的过程中也面临了许多的问题,特别是对于高中这样面对高考巨大压力,而且在短时间内要学量知识的学习阶段,结构主义与建构主义等学习理论因为要花费大量时间,从而不大可能作为主要的课堂教学模式,而受到百般批判的接受学习或“灌输”学习仍然占据着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

一、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在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奥苏贝尔利用意义学习概念对传统的接受学习进行了深入分析与革新,认为接受学习不一定是无意义的机械学习,当接受学习使得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发生同化时,接受学习也可以成为一种意义学习,学校主要应采用意义接受学习,尤其是意义言语接受学习(Ausubel,1977)。因此,奥苏贝尔的理论似乎更可能与我国的高中教学发生有效的“接轨”。

奥苏贝尔认为,同化是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同化理论的核心是:学生习得新信息,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意义学习是通过新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相互作用才得以发生的,这种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新旧知识的意义的同化。

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分为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和发现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是课程教学中的主要教学形式。

奥苏贝尔所说的概念学习分成形成概念与学习概念名称两个过程。在中学的学习阶段,学生所获得的概念的意义大多不是通过直接经验,而主要是通过教材和教师对概念意义的定义获得的,定义为学生提供了概念的关键属性。奥苏贝尔特别指出概念意义的学习和概念名称的学习是不同的。因为常有这样的情形:学生只记住了概念的名称,却搞不清概念的意义和内涵。对概念的定义常用命题的形式,奥苏贝尔认为,新学习的命题与学生已有的命题存在着上位关系、下位关系及组合关系。其中,上位关系指要学习的内容包摄性较广,可以把一系列原有的概念从属于其下;下位关系指新学习的内容从属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包摄性较广的概念;组合关系则指不属于上位关系也不属于下位关系的情况。奥苏贝尔对命题学习中的上位关系、下位关系和组合关系的描述,为概念的教学提供了更清晰有效的引导,使得概念教学具体化了,教师可以根据他提出的概念学习的模式进行各种尝试。

在高中的学习阶段,由于教材的编写或由于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可能忽视了各概念之间的不同包含性及相关性的关系,或者忽视了学生在学习新概念时是否已有了相关的概念作为基础或清晰的固定点,可以使得新概念的学习与原有的概念发生同化,从而使得学生在接受新概念时可能不是通过意义学习接受,而是通过机械学习接受。这样不仅影响了教学效果,而且加重了学生的学习和记忆负担,往往使得学生对各概念间的区别含糊不清,从而对进一步的物理学习造成了困难。而奥苏贝尔提出的先行组织者策略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

奥苏贝尔认为,促进学习和防止干扰的最有效的策略,是利用适当相关的和包摄性较广的、最清晰和最稳定的引导性材料,这种引导性材料就是所谓的组织者。由于这些组织者通常是在呈现教学内容之前介绍的,目的在于用它们来帮助确立意义学习的心向,因此又被称为先行组织者。组织者的主要功能是在学生能够学习有意义的新内容之前,在他们已经知道的和需要知道的知识之间架设起桥梁。

奥苏贝尔还区分了两类组织者:一类是说明性组织者,用于提供适当的类属者,它们与新的学习内容提供一种上位关系。另一类是比较性组织者,既可用于新观念与认知结构中基本类似概念的整合,又可用于增加本质不同而貌似相同的新旧概念之间的可辨别性。

二、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在高中物理概念学习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下面就奥苏贝尔的先行组织者策略在高中物理概念学习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举一例说明。

案例:新课标高中物理课本选修3―4十三章:光的概念

教学设计及分析:

1.机械波概念的描述及它的主要性质

(1)介质:声波、水波及教学中经常演示的绳子上的波动都属于机械波。其中,空气、水及绳子等波借以传播的物质,叫做介质。

(2)成因或定义:组成介质的质点之间有相互作用,一个质点的振动会引起相邻质点的振动,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形成了机械波。

(3)横波和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互垂直的波叫做横波,如绳子上的波动。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的波叫做纵波,如声波。

(4)性质或现象:机械波可观察到反射、折射、衍射和干涉等现象。

在十二章中已经描述了机械波的概念,因此学生对机械波已经有了比较清楚的看见,在此首先对机械波的概念及性质再次描述,一方面可以作为对上一章内容的总结,另一方面可以作为这一章马上要学习的光的概念的一个比较性的先行组织者。

2.光到底是什么

第十三章的前言部分,简介了物理学史上对光的性质的探讨,最终确立了光既有波动性,又有粒子性的波粒二象性。而本章主要从光的波动性方面对光的概念进行探讨。

3.光的波动性

(1)介质:不同于机械波,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此处可以引入物理学史上关于此问题的争论、以太问题和迈克尔逊干涉实验,或者让学生课下查阅相关资料。)

注:此处内容教材没有涉及,但作为与机械波的比较引入。

(2)成因或定义:前言部分已经提到光也是一种电磁波。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变化的磁场和变化的电场交替产生,由近及远向周围传播,从而形成了电磁波。(此处提前引入十四章的关于电磁波的内容,只是让学生先有个印象,以期与机械波的成因有个比较。)

(3)横波:根据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电磁波中的电场强度与磁场强度相互垂直,而且二者均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因此电磁波是横波,从而光波也是横波。

(4)性质或现象:光波与机械波一样,也具有反射、折射、干涉、衍射现象。特别是1801年的杨氏干涉实验第一次证明了光是一种波。(这些是以后要重点学习的内容。)

此处对光的波动性的描述,是作为与机械波这个先行组织者比较的基础上引入的,特别是前三个性质是对课本内容的外延与提前引入。这样的比较可使学生对于光的波动性有较全面的了解,也可使学生看到光波与机械波不同与共同之处,从而使得这两个概念在学生头脑中不至于混淆的同时,对这两个概念都有较清晰稳定的看见。

4.波动的概念

机械波和光波同属于波动。

波动的概念:一种周期性振动的传播,同时伴随有能量的传播。对于机械波,它的周期性振动是机械振动,对于光波,它的周期性振动是电磁振动。

波动都具有周期T与波速v。

奥苏贝尔进一步发展了先行组织者的概念,指出,组织者既可以在学习材料之前呈现,又可以在学习材料之后呈现。波动的概念在此作为一个说明性的组织者,对机械波和光波的概念是一个上位关系,是包摄性更广的概念,在机械波和光波的概念之后提出,从而更加深了我们对机械波和光波的认识。

以上是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及先行组织者策略在高中物理概念学习中的一个应用。

物理概念可以说是物理科学的基石,而对物理概念的清楚认识将有利于我们对物理理论框架的整体建构。通过奥苏贝尔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我们可以使得学生对物理概念在头脑中形成更清晰稳固的联结,概念之间也可形成脉络清晰又不至于彼此混淆的知识框架与网络,从而对学生进一步的物理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得学生可以有意义、有兴味地进行更深入的物理学习。

参考文献:

机械学习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机械课程;策略

机械课程是高职院校教学中的重要科目,机械课堂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对机械知识的掌握,但是高职院校机械课程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为此只有深入了解高职院校机械课程现状,才能结合相应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加快教学活动的进行。

一、高职院校机械课程教学现状

(一)教学内容有待优化

高职院校机械课程教学中教学内容有待优化,机械教学中学生应掌握一定的CAD绘图技术,很多高职院校教学中并没有传授学生相应的CAD技术,学生的绘图较差。在教学内容方面,高职院校缺乏创新,教学内容比较老化,不能结合时展的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导致培养的学生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机械课程教学中没有进行相关的自动化知识讲解,教学内容与时展存在背离的情况,教学效果不佳。

(二)教学模式不合理

机械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存在区别,高职院校机械课程教学中主要采用的也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中的互动比较少,课堂气氛比较压抑。教学中教师进行机械知识的讲解,学生做好笔记,并在课下结合自身的时间进行复习,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教师不了解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情况。微课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对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机械课程教学中微课模式应用的比较少,机械知识比较抽象,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很多学生因此失去学习兴趣。

(三)不重视实践教学

高职院校机械课程教学中存在不重视实践教学的问题,教学中主要以理论知识讲解为主,教学中并没有进行相关的实验操作。高职院校机械教学中校企合作开展的比较少,很多高职院校并没有与企业进行合作,学生只能依靠自己的努力去获取实习岗位,校企合作少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降低了学生的竞争力。不重视实践教学学生虽然在课堂中了解了很多的理论知识,但是不能准确把握自身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知识不能很好的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机械课程教学时需要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加快高职院校机械课堂教学开展的策略

(一)优化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机械课堂教学中应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整体能力。高职院校机械教学中可以传授学生CAD绘图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机械课程教学中高职院校应结合社会需求对教材进行创新,保证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在优化教学内容时应结合机械专业的自身特点,增加实用型的知识,将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融入到教学活动中,机械自动化是时展的潮流,优化教学内容能够使学生更好的熟知自己的专业。高职院校在进行教学内容优化时应增加相关的课程数量,增强对机械课程的重视,完善课程教学体系,提升教学效果。

(二)创新教学方式

高职院校机械教学中应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教学中可以应用现代教学技术,采用微课进行教学。机械课程教学中应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课程中,加快教学活动的进行。教学中教师可以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教师布置相关的问题,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对学生的结果进行汇总,通过这种方式增强学生的交流。创新教学模式可以在机械教学获得中利用微课进行教学,机械知识难以理解,通过微课教学向学生展示相关的图片以及视频,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利用微课开展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时间应保持在10分钟以内。教师可以建立相应的学习群,定期在学习群中相关的微课视频,对机械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总结,明确学习重心。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定期了解学生对机械知识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进度,做好知识点巩固工作,提升学习效率,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三)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高职院校机械课程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应用。教学中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实践岗位。开展校企合作学生可以深入到实际工作中,更好的了解不同知识的应用范围,充分了解自身知识点掌握中存在的疏漏,这样可以更好的进行知识的查漏补缺。校企合作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进行针对性的提升。校企合作中企业需要合理的布置学生工作量,布置的任务量过大会使得学生无法顺利的完成自身的工作任务,影响到学生的信心;反之如果任务量过小,又不能发挥学生的潜力。合理的布置任务量既能发挥学生的潜力,也能保护学生的信心。高职院校还可以建立自身的培训基地,购买相应的设备,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近距离的了解不同的机械设备,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