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预防接种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城市儿童; 预防接种; 知晓率; 现况分析
[中图分类号] R18[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001-02
为了解博乐市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率,评价预防接种宣传效果,提高儿童预防接种工作质量,促进儿童计划免疫工作,2010年6月笔者对博乐市部分儿童家长进行了预防接种知晓率现况调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分别在博乐市预防接种门诊、幼儿园、小学低年级及公共场所随机抽查儿童家长作为调查对象,共400名,其中男114名,女286名。
1.2 方法 统一制定调查方案,采用现场问卷调查的形式,对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进行调查,对所得的数据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调查内容包括:家长的基本情况、有关预防接种知识、家长对预防接种的重视程度及影响因素。
2 结果
2.1 城市家长对预防接种基本知识的了解 城市家长对预防接种基本情况的总的知晓率为71.2%(1429/2000),家长对每次预防接种的时间和每种疫苗所对应的疾病比较熟悉,但是有近63%的家长对全程接种的情况不清楚或是不知道。
2.2 城市家长对预防接种的重视程度 有24%的家长不能按时给孩子接种疫苗;由于某种原因没能按时给孩子接种疫苗,93.3%的家长会给孩子补打;98.7%的家长即使是忙时也会请假或是托亲戚朋友等带孩子去接种疫苗。城市家长对预防接种总的重视程度为90.8%。
2.3 城市家长对疫苗知识的知晓程度 97.5%的家长知道孩子在发热时不能接种疫苗,对麻疹、乙肝、水痘及糖丸的口服方法熟悉程度比较高,但是对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百白破等疫苗知识的了解相对较少。
2.4 对预防接种的影响因素 1)不同文化程度的儿童家长对五苗(卡介苗、糖丸、麻疹、百白破、乙肝)知识的掌握情况差异有显著性(P
3 讨论 预防接种作为预防保健门诊的主要工作之一,是儿科临床和公共卫生保健的基础,是计划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施计划免疫,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传染病发病率大幅度下降,人们对预防接种的关注已从过去担心孩子是否患传染病,转移到如今的是否会因为预防接种引起孩子健康危害。
调查表明,不同文化程度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熟悉程度差异有显著性。文化程度越低知晓程度越差,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家长能认知这些疫苗能预防相应传染病未达到50%。这说明部分儿童家长不了解某些疫苗的作用,不能认知这些疫苗能预防的相应传染病。所以,在今后的卫生宣教工作中要加大这方面的工作力度,特别是对文化程度低的儿童家长。宣教可通过简单的文字、图片、多媒体等多种形式强化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的认知,帮助其解决儿童接种的实际问题,对免疫决策加以选择,以确定他们自己的目标。
本次调查发现,虽然家长对每次预防接种的时间和预防何种疾病比较熟悉,但是有近63%的家长对全程预防接种的情况不清楚或是不知道,所以有关卫生部门应加强对全程接种知识的宣传教育,以促进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开展。家长对疫苗相关知识的正确回答率为78.7%,但对卡介苗问题的正确回答率不到60%,说明有关卫生部门在结核的宣传教育工作中存在薄弱环节。中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2000年我国第四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结核病疫情仍很严重,特别是近几年结核病有出现抬头的趋势。卡介苗接种是预防儿童结核病的有效措施,特别是儿童结脑、粟粒性结核的预防和成年后续发性结核的预防起重要作用。所以应加强对结核的宣传教育,提高家长对结核病的认识,加强结防机构和医疗机构的配合,减少结核的发病率。调查显示,有24%的家长不能按时给孩子接种疫苗,原因可能是孩子发热感冒不能接种或是没有接到通知等,并且大部分家长会给孩子补打,可见家长对预防接种是比较重视的。本次研究发现,家长性别对预防接种的重视程度无统计学差异。儿童家长对卡介苗、百白破等疫苗知识的了解较少,文化程度可能是其中的一个影响因素,建议在以后的预防接种宣传工作中应进一步宣传预防接种基础知识,特别是对家长不太熟悉的疫苗;重点加强对文化程度较低者的宣传教育,以提高各层次群众积极参与预防接种的主动性,使预防接种工作质量更上一个新台阶。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1.1 常住儿童选取川汇区荷花和南郊两个社区内7岁以下儿童作为调查对象。
1.1.2 流动儿童是指居住城区3个月以上(含3个月),年龄≤7岁的户籍不在川汇区流动人口。
1.2 方法
1.2.1 抽样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用自拟“7岁以下儿童卫生服务现状及需求调查”问卷,对目标儿童家长进行现场调查。
1.2.2 调查内容调查内容包括儿童一般情况、儿童接受预防接种的情况、父母对儿童预防接种的认识和需求等。
1.3 统计分析方法 用EPI Data 3.1建立数据库,所有资料均采用双录入,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儿童预防接种比较
214名流动儿童儿童中,全程接种免疫规划五种疫苗(BCG、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百白破联合疫苗、麻疹减毒活疫苗、乙肝疫苗)的200人,全程免疫覆盖率96.7%。207名常驻儿童全程接种免疫规划五种疫苗的196人,全程免疫覆盖率94.7%;全程接种了免疫规划7种疫苗的147人,全程免疫覆盖率71.0%。实验组五苗全程免疫覆盖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两组儿童预防接种情况比较
2.2 两组儿童监护人预防接种知识比较
流动儿童监护人对是否知道办理预防接种证、是否知道卡介苗、乙肝、麻疹、糖丸、百白破疫苗预防何种传染病、以及是否知道接种疫苗后个别人会出现异常反应等7个指标知晓率显著低于常驻儿童监护人,两组比较0R值,分别是1.83、2.46、2.15、1.90、1.76、2.07、1.55,95%CI限值均>1(表2)。监护人对是否知道要接种疫苗、是否知道预防接种证要长期保存、是否知道发热时不能接种疫苗、是否知道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是否知道孩子出生时需要接种乙肝疫苗、卡介苗等6个指标流动儿童与常驻监护人没有差异。对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知晓得不多,知晓率仅为1.4%(见表2)。
3 讨论
通过本次调查发现,我市流动儿童疫苗接种率与常驻儿童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甚至流动儿童接种率比常驻儿童略高,分析原因可能是:父母外出打工,接触外部信息较多,思想上对预防接种更容易接受,会告之自己的父母对孩子进行预防接种;和孩子祖父母(外祖父母)交流发现他们对孩子更加重视,唯恐有什么闪失不好向孩子父母交待,即使不清楚预防那种病,但只要有通知就会去接种;另外我市属于平原地区,交通十分便利,早在2000年实现乡级门诊化接种,并于2002年就实现了“村村通”油路工程;并且我市儿童住院分娩率较高99.3%,这也是两组儿童HepB1及时接种率较高的主要原因;以上种种因素对预防接种工作的开展相当有利。
【关键词】预防接种;疫苗;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707-01
预防接种是一项投资少、效益高并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疾病防控措施。是国家法律赋予儿童的基本权利,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预防工作的成败,直接影响到全国人民的健康。为认真贯彻执行《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进一步加强我市预防接种门诊管理,提高工作质量,防止差错事故,使免疫接种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现将本市近叁年在本院预防接种科预防接种儿童归纳,结果分析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011至2013年在本院预防接种科门诊持《预防免疫接种证》。医生凭证免疫接种,并在证上登记免疫接种的疫苗名称、日期、疫苗批号等,并预哟下一次要免疫接种的疫苗及时间。其期间所接种的儿童。
1.2 方法 统计列表叁年儿童的预防接种人数及次数,以卫生部预防接咱工作规范中,国家免疫规划五种疫苗的免疫程序为标准,记录国家强制规定的儿童五苗合格接种率,自费自愿接种数,接种期内的不良反应儿童,论证探讨儿童预防接种的注意事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善意见。
2.2 持证儿童的免疫接种情况 持证儿童的“五苗”合格接种率都大于百分之九十九以上,基本不存在免疫空白和免疫薄弱人群。自费疫苗接种情况和疫苗价格与知识认识程度相关。
2.3 预防接种的副反应与疫苗注射品种相关,为发热和注射部位红肿等症状可以预见和告知,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出现危及生命和有严重后遗症,未发生注射疫苗后严重副反应而造成的公众影响事件。
3 讨论
中国自1978年实施国家免疫规划以来,全国减少麻疹、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质炎、结核、破伤风等6种疾病的发病人数共3亿人次,减少相关死亡400万人。预防接种是预防、控制乃至消灭针对传染性疾病的有效手段,为控制传染性疾病和保护人类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社会进步和医学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预防接种已成为控制传染性疾病的首选策略。随着国务院《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颁布及国家扩大免疫规划政策的逐步实施, 公众对接受常规免疫接种也逐步由被动变为主动, 并逐渐向好方向发展,但还有待完备的地方,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3.1 宣传教育
随着免疫规划工作的发展和健康教育宣传力度的加大,儿童预防接种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多,群众预防接种的认知和对预防接种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使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引起公众关注的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似乎越来越高 ,但实际上真正属于疫苗异常反应的案例是十分罕见的 。因此,在作出明确诊断的同时必须给予受种儿童家长和公众明确的解释,正确引导大众传媒的渲染,避免引起公众疑虑和不必要的社会恐慌。
3.2 建立健全预防接种管理制度
只有完善的预防接种管理制度,才是安全有效接种的重要保障。计划免疫工作在开展之前,必须制定工作目标,这是做好计划免疫工作的前提。
3.3 严格警惕和控制副反应的发生
严格掌握接种禁忌症:
3.4.1 体温超过37.5℃的发热儿童不宜进行预防接种,应查明病因,治愈后再接种。
3.4.2 患牛皮癣、皮肤感染、严重皮炎、湿疹的儿童不宜接种,须待皮肤病痊愈后方可进行接种。
3.4.3 患有心脏病、肝炎、肾炎、活动性结核病的儿童不宜接种。
3.4.4 脑或神经系统发育不正常,有脑炎后遗症、癫痫病的儿童不宜接种。
3.4.5 重度营养不良,严重佝偻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儿童,不宜接种。
3.4.6 过敏体质及患哮喘、荨麻疹的儿童不宜接种。
3.4 掌握接种的一般反应及处理
让家长了解一定的接种反应,对接种工作的顺利开展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建立良好医需关系的重要保障。
局部反应 接种部位出现红晕、浸润并有轻度肿胀和疼痛。多在接种后12~24小时内发生,此反应一般在48~72小时内消退,很少持续3~4天,一般无需处理;红肿特别明显,直径>2.5m的给予75%酒精涂擦。
全身反应 全身症状轻的有疲倦感、头晕、周身不适,无需处理(应加强观察,必要时适当休息,多喝开水,注意保暖);重的则有头痛、发热(体温可达38.6℃以上)、寒战、恶心,甚至呕吐、腹痛、腹泻等,可作对症治疗。
预防接种后的护理
要注意休息,不要跑跳过多,2天内不要洗澡,避免感冒。
保护打针部位的清洁,不要用手搔抓,避免引起局部化脓感染。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2005年《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
[2] 卫生部.2005年《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3] 王陇德.预防接种实践与管理[P].2006,11,2.
关键词:知识型员工 离职 重要环节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c)-0-02
当今社会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人才的竞争。知识型员工是组织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对组织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学者彼得・德鲁克将知识型员工定义为“那些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今天知识型员工是指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追求工作自主和自我价值不断增值的群体,他们有相应的专业特长、具有较高的素质,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强烈,更看重成就激励和精神激励。如何稳定知识型员工队伍,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降低因离职而给组织带来的损失,是每位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人力资源工作经验,总结出以下预防知识型员工离职的重要环节。
1 把好招聘入口关,根据岗位职责招聘合适的人
招聘录用工作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高效的招聘将为日后开展的培训、绩效考评、职位晋升等管理活动奠定基础。组织在招聘人员时,一定要在招聘启事中细化岗位职责、任职条件,不要盲目的追求高学历、高能力,而是要看岗位的实际需要,并在之后的笔试、面试、考核中严格按照所设定的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开展招聘工作,切忌随意提高或放宽招聘标准或条件,以避免出现员工不稳定、频繁离职或“请神容易送神难”的“尴尬”
局面。
面试沟通是双方互相了解,做出正确选择的重要环节。组织应引导应聘者实事求是地介绍自己的情况,以了解应聘者的基本素质、工作经验、应聘动机、价值取向、个人期望和职业规划,并如实告知应聘者招聘岗位的性质、主要工作内容、提供的工作条件、福利待遇、管理机制等。对于不能提供的条件,也应事先予以说明,避免日后员工以此为借口提出离职。除传统的招聘手段,组织还可以借助现代人才测评技术来识别应聘者,提高招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保证应聘者最大程度的接近于组织的用人需求。
招聘过程中,组织应避免对应聘者做出以后让其担任某个职位的承诺,以便将来情况发生变化承诺无法兑现时导致应聘者离职;要注意核实应聘者的个人资料、相关证件,避免员工不辞而别时无法追查员工的线索,给工作造成损失。
2 重视试用期考核工作,全面了解新员工胜任岗位的能力
新员工入职后,组织要及时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对于掌握组织核心技术或核心秘密的知识型员工,还要考虑签订保密协议或竞业禁止协议。要组织员工学习规章制度,明确岗位工作职责和工作标准,最好将组织的规章制度发给员工人手一册,并履行签收手续。新的规章制度出台后要注意及时通知员工,使员工能够按照组织的规定行事。
根据签订合同期限的长短,对新员工有6个月以内不等的试用期。组织要利用短暂的试用期,全方位了解新员工的情况。试用期间,组织要对新员工进行岗前培训,特别是对一些需要特定知识和技能的岗位,通过专门的培训,能够促使他们尽快掌握新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较快的胜任工作。组织可以通过培训之后的考核,来了解新员工的学习能力和掌握知识的能力等。通过岗位的实习锻炼,考核他们的工作技能、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及综合素质等,也可以有意识地安排他们从事一些除业务工作之外的事务性工作,了解他们协调沟通能力、团结协作能力。
试用期间,管理者要注意与新员工加强沟通,及时了解他们学习、工作中的问题或困难,帮助解决;及时指出他们的不足,以利于他们及时改进,避免在试用期结束时告知他们不能胜任工作,未通过录用考核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同时,人力资源部门也要及时了解新员工在试用期的表现情况,为后续的试用期考核转正工作打下基础。
3 注意做好培训工作,不断提升员工的工作能力,持续增强组织的竞争力
新员工通过试用期考核后就转为组织的正式员工。要想留住他们,使他们发挥更大的作用,组织就必须在培训方面增加投入,不断提升他们的竞争力。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奠基人彼得・圣吉说:“从长远来看,一个组织唯一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就是具有比对手更好更快的学习能力”。多数员工,特别是知识型员工都希望在组织工作期间能够得到更多的培训机会,通过培训提升工作能力,实现自我价值,为组织做出更大贡献。管理者应根据员工的具体情况,制定周密的培训计划,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引导员工边工作、边学习,将工作与学习结合起来,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既学习本岗位的技能,也要兼学别样;既注重个人学习,也注重团队学习。
管理者不要担心员工学到知识,翅膀硬了,离职率会升高,组织白白投入。实际上,越是增大培训力度,员工的竞争力越强,他们越不会轻易离开组织。相反,员工的素质能力提升了,工作积极性更高了,组织的竞争力就会增强,将会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况且一些针对本组织业务特点开展的专项培训不一定是其他组织需要的,员工离职后还会面临从头学起、做起的压力。
4 创新管理方式,完善激励机制,实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
知识型员工在组织工作期间,组织要通过建立健全科学有效、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培养和用好人才,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广阔平台,这是留住知识型员工的关键。组织应从薪酬福利设计、培训组织、绩效管理、职位晋升、员工关系管理等多方面创新管理方式,完善激励机制,实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
在薪酬体系设计中,要做到对内公平对外具有竞争力,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激励政策,让干得多、干得好的员工得到奖励。组织应根据员工完成任务的质量和数量确定薪酬标准,在注重员工任务绩效的同时,也要注重员工的周边绩效,要把员工每天在计划外或职责外的付出以及贡献考虑到薪酬中去,使员工在“非自己职责”的工作上的付出得到体现。在注重经济性报酬的同时,还要注重非经济性的报酬,即员工的心理收入。因为薪酬并不是知识型员工离职的首要原因,他们更看重培训的机会、个人的发展空间,是否受到尊重,内部管理是否规范、人际关系是否和谐等。很多事情也不是经济性报酬所能解决的,高薪不一定能留住高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分析理论也说明了这一点。因此,除物质激励外,组织还要通过提供更多培训学习、职位晋升机会,分配更具挑战性的工作、提供优越的办公环境和办公条件,实行弹性工作时间等,给予员工精神上的激励。实践证明,员工离职可能是某个因素或某几个因素综合导致的结果,所以组织在管理中要注重公平性,在制定规章制度或做出某项决定时,一定要考虑周全,既照顾到大多数员工,又要考虑到个体的差异,这样制定的规则或做出的决定才是完美的。
组织要重视员工的成长,让员工及时了解组织的长远发展规划、近期目标和工作重点,让员工明确自己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认识到自己的工作对组织的影响程度,帮助员工针对自身情况和组织目标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引导员工将自身的成长与组织的发展相结合,要善于将员工安排在最适合的工作岗位上,要注意简化工作流程,增强工作的挑战性,提高员工的工作兴趣,使员工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使个人的成长与组织的发展实现
共赢。
人事之难难在知人。管理者要注意加强与员工的沟通与交流,定期开展人力资源调查,定期与员工谈话,认真聆听和了解员工的需求,了解他们对组织的意见建议,及时消除他们的疑虑或误解,并审视组织的管理,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并减少员工离职。组织遇到困难或业务进行调整时,要及时让员工了解情况,积极开展思想工作,给予员工精神上的慰藉,加强对员工士气的培养,妥善安排他们的工作。日常工作中,当员工主动加班或超额完成任务时,组织要及时给予肯定和奖励。组织也要及时捕捉员工的情绪变化、行为变化,及时进行心理辅导。在员工生病、工作或家庭遇到困难时,要及时关心员工,帮助排忧解难,促使员工积极乐观地面对各种问题和困难,让员工感受到组织的人文关怀,密切与组织的关系,激发他们与组织休戚与共的决心和信念。
5 员工离职时,要注意了解员工离职的原因,与员工坦诚相见
尽管组织从多方面加强管理,希望留住员工,但员工离职依然不可避免。知识型员工离职肯定会给组织造成损失,特别是骨干员工和核心员工的离职,给组织造成的损失会更大。当员工提出离职时,管理者要及时了解员工离职的原因,帮助员工厘清思路,理智地做出选择,同时表明组织的态度,多做挽留工作。如果员工离职的原因是组织通过调整岗位能解决的,组织要尽量做出努力;但如果员工离职的要求组织无法满足,也不要一时答应而事后又不予兑现,既失去了诚信,也无法长久留住员工。面谈前,管理者要进行精心准备,在环境布置、场所选择和面谈气氛上做到恰到好处,真诚地与员工进行沟通,得到有效反馈。
员工离职前,管理者要督促员工做好工作交接,包括保存的各种资料、工作进展情况、待处理的事项、遗留的问题,重要客户的联系方式等,保证工作不因人员变换而受到影响。平时组织要注意加强知识管理,要善于将员工个人的知识和能力转变为组织的知识和能力,避免因个别核心员工离职给组织造成重创。
日常工作中,管理者也要善于发现员工离职的“蛛丝马迹”,提前做好预案。比如:以前经常与同事聊天、最近突然沉默寡言了;平时工作很努力、不出错,最近总是心不在焉,态度不积极,又频繁出错;平时私人电话很少,最近电话突然增多了;平时开会发言积极主动,最近却只做一个安静的倾听者,好象什么事都与自己无关;或者突然经常请假,突然关心人事档案、社会保险和公积金转移手续的办理等等,管理者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了解真实情况。此外,其他员工的离职、员工合同到期前、年终前后、每年3、4月份和9、10月份招聘旺季等特殊时期,员工的思想容易出现波动,管理者要注意察觉,提早做好预案,降低因员工离职给组织造成的
损失。
6 做好离职员工关系管理,保持与离职员工的沟通与联系
当员工去意已决,无法挽留时,组织也不要故意刁难员工,而要以宽容的心态,真诚地与员工握手告别。一般情况下,员工离职后,管理者主动与离职员工联系的情况不多。实际上,离职员工也是组织的资源,很多企业非常重视离职员工关系管理,建立了专门的离职人员信息数据库,定期跟踪他们的情况,表达愿意继续接纳他们回来工作的意愿,并寻求再次合作的机会。比如,麦肯锡公司、摩托罗拉公司和IBM公司均设有“回聘”或类似的制度,将离职员工看成“校友”,花巨资培育遍布各行各业的“毕业生网络”,优先录用离职员工,不仅节省了招聘和培训成本,也会给组织带来更多新鲜经验,增强组织活力。
管理者要认真对待员工的离职,特别是骨干员工或核心员工离职后,要尽快通过招聘选拔合适的继任者并尽快完成工作交接,及时稳定军心,避免产生人才流失的“马太效应”。同时针对不同的离职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调整管理策略,通过更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增强员工的归属感,留住员工,减少离职。
综上所述,兴旺发达的事业、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和谐向上的组织氛围是留住知识型员工的有效方法。当员工感到被尊重、有更多的培训机会、工作氛围融洽、人际关系和谐、员工的职业规划与组织的发展目标完全契合时,员工的聪明才智可以得到充分施展,工作得到认可,有更强的主人翁精神、奉献精神和更强烈的归属感,不仅提升了组织的凝聚力,而且离职率自然会明显降低。
参考文献
[1] 张隶华,孙继伟.从跳槽看员工激励[J].企业研究,2010(13).
方法:选择自2007年1月开始来我院治疗肿瘤的45名患者,按照患者的意愿对患者进行分组,分别是中医组、西医组与结合组,每组有15例,观察3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患者出院后随访3年,统计患者3年内的存活率。
结果:结合组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中医组和西医组治疗临床效果。结合组患者3年内有12例存活,而中医组和西医组的3年内存活的例数分别为7例、8例。
结论:通过对比后发现,中西医放射结合治疗肿瘤的效果是最显著的,在治疗过程中,中医治疗法与西医治疗法的临床优势与劣势方面互相补足,提高了肿瘤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放射治疗肿瘤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4-0137-01
恶性肿瘤是目前世界面临的重要问题,已成为目前我国影响居民身体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医具有千百年的历史,而西医是近现代出现的治疗方法,对于治疗肿瘤的临床效果也具有明显优势。在治疗方面,中医与西医有各自不同的优势。现今临床治疗肿瘤常用的方法就是中西医结合放射治疗肿瘤,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可以互相补足,保证更好的达到治疗效果。以下为具体治疗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所有45名患者随机分为3组,所有患者的年龄为35~8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4岁,其中男性17例,女性28例。女性患者中患乳腺癌9例,患子宫颈癌11例,患其他癌症8例;男性患者中患肝癌5例、肺癌4例、鼻咽癌3例,其他癌症5例。
1.2方法。对三组患者分别采用单纯中医抗肿瘤法、西医抗肿瘤治疗和中西医放射结合治疗肿瘤方法,所有患者经过常规治疗3个月,治疗过程除主要治疗方案不同外,所有辅助治疗方法完全相同。治疗后对患者进行常规的肿瘤标志物检查,以判定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水平下降的程度,当数据符合标准之后,嘱患者出院后注意事项并定期到医院复查。待患者出院后,对患者进行随访3年,随访三年后,统计患者中存活的例数、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1]。
1.3统计学分析。根据SPSSl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通过均数±标准差(i±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主要分局X.2检验。所有数据相比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长久以来,中药治疗肿瘤的主要作用就是预防和减轻手术、化疗、放疗等治疗肿瘤方法的并发症,减轻化疗等药物对身体各脏器功能的损害。中医在治疗时主要讲究的是对患者的病因进行根治,治疗的主要方式是通过重要抑制肿瘤的生长或复发,同时固本培元等达到以毒攻毒、消灭肿瘤的作用[2]。对于晚期的肿瘤患者,中医治疗方法不仅可以控制瘤体的生长,还能有效的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起到预防、调养、增加免疫力的作用。
西医治疗肿瘤主要的治疗方法是进行手术放射治疗、化疗等方法。西医治疗肿瘤不仅能够治愈,还可以良好的保护周围临近组织、器官等,这是中医治疗不能达到的效果,虽然西医治疗肿瘤的方法是目前治疗肿瘤方法最为广泛的方式,但西医治疗肿瘤的合并症与副作用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在近些年随着中医的发展,中医治疗在临床治疗肿瘤方面逐渐占据了重要的地位,通过中西医放射结合治疗肿瘤成为目前医学界常用的治疗方法,中医的治疗方法不仅补足西医的不足,更起到了促进作用,增加了临床治疗肿瘤的显著效果。中医和西医结合放射治疗肿瘤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单独治疗的作用。患者经治疗后,生活质量与存活时间明显增加。西医放射治疗肿瘤同时应用中药治疗,不仅可以有效的保护周围正常组织器官不受侵袭,还能控制放射治疗的局部作用,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和后遗症,提高生存率。
应用中西医放射结合治疗法在治疗乳腺癌时,不仅可以保留的基本形态,再配合根治放疗方法更能够很好的控制肿瘤,保持患者的形态近似正常,消除患者的心理压力[3]。中医和西医结合放射治疗肿瘤同样可以有效的治疗直肠癌,其临床效果也很好,在治疗直肠癌术后复发或者是由于癌症达到晚期不宜手术的患者,通过中医和西医结合治疗方法都能够明显的降低患者的痛苦,减轻甚至治愈直肠癌引起的出血,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这种治疗方法已经成为临床治疗直肠癌最常用的方法。
综合来讲,中医和西医放射结合治疗方法对于肿瘤的患者具有良好的作用,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控制癌症的进展,能很好的控制肿瘤的扩散,有效的减轻患者的痛苦与不适症状。因此,目前中医和西医结合放射治疗肿瘤在临床上逐渐占据重要地位,也体现了现代医学的人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任金山.浅谈中医与西医放射结合治疗肿瘤的优势与疗效[J].中医临床研究,2011,03(6)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