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羚羊木雕续写

羚羊木雕续写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羚羊木雕续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羚羊木雕续写范文第1篇

这一天,我和万芳在操场上玩,突然,一个篮球我们这方向冲过来,我当时想都没想就把万芳推了过去,同时我也往那边跑可是因为万芳没反映过来,就狠很地摔在了地上,可是不知道为什么那个篮球似乎长了脚似的不偏不倚地扣进了篮筐里而另一边则是万芳对我的吼叫:“你干什么呀?”我正想解释,就上课了,我想,万芳肯定更恨我了,怎么办。咦,我忽然有了一个想法,一放学,我就又躲在我的房间里忙活起来。

第二天,我的书包鼓鼓的,脸上却满溢社笑容,一会儿便来到了学校。

唉,怎么这么久啊?夷 万芳出现了,她刚一来,我就从书包里把礼物拿了出来,还没等到我说话,万芳却先开口了:“对不起,昨天是我不对,我已经知道你是为了我不被篮球砸到才把我推开的,我还误会你,还不 理你,真的很对不起。”听完他的话我马上把我手里的那个东西拿了出来,是一个羚羊木雕,这可是我自己雕的哦!“万芳,我知道你很喜欢我的那个木雕,但是没办法,虽然这个木雕显得有点笨拙,但是没我们的友谊是不会变的。”万芳没有回答,知识眼里似乎有什么东西,“哈哈哈”我们不约而同的笑了,笑声传得很远很远······

其实我还有一个秘密没有告诉万芳,那就是那个羚羊木雕的头可以打开,里面有我给她的一封信,有我毒她的误会的解释,还有证明我俩友谊的东西······

羚羊木雕续写范文第2篇

如何写好“叙事写人”类作文呢?本单元所选几篇文章可以作为很好的范文来做例子。

首先,要抓取典型事件写人物。人物不是孤立的,他们是鲜活而且有魅力的。《散步》中,散步本身就是典型事例,急于散步这个典型场景的铺排,“我们”一家子的和睦温馨相处得到呈现。《秋天的怀念》中叙写“看花”这一中心事件,连续写三次“看花”,线索清楚,叙事明了。《咏雪》中的“雪天对诗”,还有《陈太丘与友期》中的精彩对答,同样将陈元方的智慧巧辩展露无遗。

其次,学会在波澜中展现人物。《羚羊木雕》中围绕“该不该退还木雕”事件展开故事。又把开始的争辩,推到去取木雕,还给家长完结。故事将木雕丢失放在最前面,有一种悬念顿生的意味,然后写“我”和万芳的友情之深,情节迂缓下来。再写“讨还木雕”,自己怎么愿意去讨呢,明明是送给人了,波澜又现。最后还是拿回木雕了,心里一阵难过。万芳跑来了,把小刀送到我手里说,你拿着,咱俩还是好朋友……小说笔法讲究一波三折,这样的安排和穿插在优秀文章中是极为讲究的。如果我们写作文,家庭琐事多了,就要学会如何叙写矛盾纠葛。《散步》中关于“走哪条路”问题,就显得颇有戏剧色彩,情节上耐人推敲。

再次,擅长描写细节。以《陈太丘与友期》为例,陈元方和友人的对白就很有意思。友人骂陈父“非人”,陈元方理直气壮回骂,你失信于前,又对子骂父,是你失礼,还是家父无礼呢?这一番妙对简直太有意思了,他把友人的无信粗鲁,元方的机变过人、聪颖达理表现得十分生动。还有《咏雪》一共就只有三处对白,那纷纷的白雪像什么,一答像盐撒在空中一样,一答像柳絮在风中翩翩飞舞。区区数语,便把一幕寒雪日一家人对诗的场景表现得富有诗情画意。细节不在于要多少花哨,实际上寥寥数语,删繁就简,也能传情达意,尽显生动。

最后,学会运用表现手法,比如《金色花》的借景抒情,想象奇绝。孩子想象自己变成一朵花,和妈妈三次嬉戏:妈妈沐浴后,自己变成香味,让妈妈闻到;妈妈读书时,自己变成树影投射到妈妈身上;妈妈到了牛棚,自己才变回孩子,跟妈妈要求讲故事。这些温馨的情境无疑是天真稚嫩的。作者借花来传情,把一腔爱意通过特定的方式加以表达,既形象而又生动。这种表达方式为什么新颖呢,它一反传统的那种写人、写事方式,有一种充满想象力的呈现之美,表达之真。冰心的《荷叶 母亲》也是运用借景抒情之法。所不同的是它先叙事写景,叙事稍有微澜。繁杂雨声的天气,人感到烦闷与不适,当看到荷叶护莲这一幅温馨画面之后,作者的情感一泻而出――“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种情感水到渠成,珠圆玉润。比之于无病的文章,我们当然推崇这种曲折回环的抒情方式,我们忌讳那种矫情滥觞的笔墨,宁可让情感在不动声色中倾泻。所以,要抒情,则在文境中一步步来,直到水到渠成时,情感便显得油然而生了!

羚羊木雕续写范文第3篇

语文教学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至今已有两三千年的历史。战国时期的著作《中庸》就明确提出了:博学之(多读)、审问之(提出问题)、慎思之(缜密思考)、明辨之(明辨是非优劣)、笃行之(实践)的五步读书过程。它其实就是阅读教学的过程,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是语文知识和其他知识全面综合运用的过程,是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及思想认识水平的综合反映。这一古训也深刻体现了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当今的阅读教学方法各异,可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下面,笔者就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些方法。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采用个性化阅读的方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样一句平实的语言道出了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意义。没有阅读的兴趣,语文学习将成为无源之水。在这点上,教师应该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性格、爱好等特点,并且从学生的内在需要出发来制定相关的阅读任务。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最大程度地让学生“走出去,走进来”,即将课内阅读和课外延伸相结合,以课本为依托,激发学生扩展课内知识的兴趣,从课内阅读带动他们的课外阅读。例如:在教学七年级的语文课程中,笔者将席慕容和冰心的作品放在一起比较阅读,让学生发现其作品特点。在阅读课上,笔者带领学生来到学校的“阅读书廊”,要求他们从中找出这两位作家的其他作品并小组讨论赏析作品的风格特点。结果学生们兴致非常高涨,又自行阅读了诸如:《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时光九篇》、《绿的歌》、《春水》等优秀的作品。这种由课内阅读带动课外阅读的形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主动阅读的积极性,开拓了视野,陶冶了情操,效果很好。

二、尊重个性化差异,营造整体性阅读氛围

阅读不只是方法,它更体现出学生的一种学习能力。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30年的经验使我相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是否会很好地阅读。会边读边想的学生,比起那些不会迅速阅读的人来,处理任何事情要快些、顺利些。”由于初中年龄段的学生有着很强的个性特点,他们不拘一格,张扬个性发展。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应该从学生发展的主体需求出发,放开学生的阅读内容、角度和阅读思路,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以问题来带动学生阅读的兴趣。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教师还应该在整个班级营造一种全员阅读的氛围,让每个人都能够参与到阅读活动当中来。为此,笔者在教学实际中,一直坚持着课前五分钟的说话练习,内容就是学生所阅读书籍的感受或体会。为了更好的展现自己,学生们会更加主动地去寻找自己最感兴趣的书籍阅读,无形当中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笔者还利用作文课的时间,多次组织课外诗歌朗诵会,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广泛阅读他们喜欢的书目,扩大了视野,增长了知识。这些读书展示活动,无疑会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增强阅读的意识,逐渐使他们感受到文化思想的内涵。

三、教师指点迷津,将阅读与写作完美融合

听、说、读、写是语文学习的一个有机整体,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训练、扩大其知识面的同时,应该将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逐步迁移到其写作当中来,真正发挥阅读教学的工具性作用。教师可以综合运用诸如对课文的情节改写、结尾续写等方式,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增强他们的思维能力。经过科学的训练,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定会有明显的提升。例如:笔者在教授《羚羊木雕》这篇课文的时候,要求学生将故事的结尾做一续写,想象一下“我”拿着要回的木雕,手里握着象征我们友谊的那把小刀是怎样的一种心理状态,到家之后父母对我态度的转变如何,第二天到学校后万芳对我的态度如何等内容加以续写。学生们以平时的阅读能力为依托,非常出色地完成了这项任务。可以看出学生平时阅读能力的提升对写作能力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阅读教学应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应该是有机的统一体。语文教学的目的始终以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为主旨。因此,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非常重要,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完成阅读任务,让学生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高效率地阅读。如果没有教师的指导,学生可能会在有限的时间内多走弯路,降低阅读效率。教师还应带领学生从问题中来,再回到问题中去。培养学生在理解所读内容,解决相关问题之后,能够提出新问题,找到新方法的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是阅读的主人,教师万不可在阅读教学中越俎代庖。在阅读过程中,应采用学生自主阅读的方式,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锻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拓展思维空间。

羚羊木雕续写范文第4篇

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要重视阅读教学中学生对文本的不同认识和感受,并营造与之相应的教学环境,把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引入正确的轨道,在纠偏、匡误的过程中,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那么,如何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演绎自己的个性化行为呢?下面谈谈笔者的一些体会。

一、学生为主,立足文本

在“教师、作品、学生”三位一体的模式中,应以学生阅读为重心,学生的生活阅历、文化修养、美学趣味、性格爱好等千差万别,他们的阅读感悟也多姿多彩。教师的作用就是充分激活学生的想象力、直观能力、体验能力和感悟能力。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倡导个性化阅读、个性化审美。语文教师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做不到以学生为主体,不能突出学生的个性化感受,那么不仅会失去语文的生命力,更严重的是僵化了学生的思维,摧残了他们思维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当然,作为阅读主体的学生在进行阅读活动时,也不可胡乱联想、信口开河,而是要尊重文本,个性化的感受要从文本中生发出来,合乎情理,基于文本本身来分析问题和理解作品。比方说不能把《愚公移山》里的愚公当成不会审时度势、因循守旧、无经济头脑、没有效率观念的蠢人等。

二、注重体验,融入文本

体验就是认知主体对认知对象的感同身受的体味和感悟,在体验过程中获得与生活阅历的接轨和知识的融合、情感的共鸣。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让他们表达和验证自己认知、情感和思想的平台。

1 生活体验

语文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语文。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文本中寻找生活的足迹,把学生的生活体验融入到对文本的理解之中去。如教学《童趣》一文时,可以让学生想想小时候玩得兴味盎然,长大后又觉得可笑的事情。这样学生就非常容易体会到文中作者的感受,对文本的整体感知能力就得到了很大提高。

2 情感体验

通过学生搜集相关知识、自编自改文本剧情、多种形式朗读等,让学生亲身参与,借助活动的形式深入理解文本内容的细节,感受作者在文本中的情感,从而不断提高阅读兴趣。例如学习《皇帝的新装》《羚羊木雕》后,可以引导学生改编课本剧;学习《沁园春・雪》,可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或背诵,体会在恢宏的气势里,在壮美的意境中诗人的情怀。

3 能力体验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所以不妨在文本阅读的过程中,尝试结合仿写、续写、扩写、改写等多种写作形式,让学生将文本的知识进行内化和迁移。在能力提升中体验文本的内容、主旨、结构和语言特色,从而更鲜明地凸现出学生阅读的个性化。

三、鼓励质疑,张扬个性

个性化阅读是一种拥有批判意识的阅读。学生要想在阅读活动中有所创新。必须学会批判地接受。一个学生只有敢批判、会批判。才能显示出他的个性。敢于批判包括批判课文的内容和观点,批判教师的观点和错误。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要时刻注意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勇于质疑,不迷信阅读的文本和教师。对于其中有价值的问题,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这样,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才有质的提高。

四、丰富文本,享受阅读

羚羊木雕续写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新课标 语文教学 探究式学习

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强调学生自主积极投身其中的学习方式,其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增强探究意识,学会探究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语文课程不仅十分强调探究,而且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被提到新课程基本理念的第三条,在总目标中也提到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可见,新课程改革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探究式学习。但长时期来由于应试教育的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都是与探究式学习相对的接受式学习:信息主要由教师直接供给,表现形式为教师讲,学生听。这的确不利于学生形成探索的学习品质,不利于学生形成创新的思维。将探究式学习引进语文课堂教学,把时代的“活水”注入传统的课堂,教师就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的、民主的、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通过阅读来学会阅读”、“在阅读中学会阅读”,通过学语文来培养情感、美感,学会做人。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鉴赏能力、信息收集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人文素养等都将得到不断地提高和完善。

要让探究式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进行,教师应当把握好自己在探究式学习中的角色,明确自己的作用、任务,运用正确、合理、科学的探究方法来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下面,我结合语文教学实践来谈谈自己在课改实验中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几种方法:

一、问题探究法

让学生对在学习中自己提出的问题,或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和解决。探究问题的过程也就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例如你喜欢文中哪一句或哪一段?说说你喜欢的理由,你觉得哪句诗有言外之意?蕴含怎样的哲理?说说你对这篇文章感受最深的一点。我在教学中就经常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探究,如我在上《春》一课时,有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为什么‘红’的排在前面?”经过全班讨论探究发现,作者这样安排是按前一句“桃树、杏树、梨树”的顺序排列的,较好地解决了这个疑问。

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通过交流,培养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了学生的创造能力,既

解决了学生语文学习提不出问题探究的情况,又解决了如何深入探究的问题。

二、情境探究法

情境探究法要求教师要创设探究性学习的情境,创造一种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民主的、和谐的、平等的情感氛围中进行探究性学习。只有把学生探索的欲望激发出来,才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可以把情节紧凑、人物鲜明的文章改编成课本剧,如《羚羊木雕》、《皇帝的新装》、《变色龙》等课,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利用上课时间演出。课本剧把课文内容立体化,再现历史和现实中使人感兴趣的形象,适合学生审美直觉强烈的审美心理特征,学生在观看表演时不知不觉进入了课文的情境,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提出让学生探究的问题,学生探究的热情就会被充分调动起来,课堂将充满情感的碰撞、情绪的体验、生命的交流。如探究学习《变色龙》时,学生令人捧腹的滑稽表演,不仅让表演者过了一把演员瘾,还让其他同学在笑声中认清了奥楚蔑洛夫的性格,把握了文章的内涵。

也可以创设直接情境,即由现实生活提供的直接形象为主体构成的情境。如教学《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我设置情境让学生探究:盲孩子为什么这么快乐呢?文中哪些句段描写了盲孩子的快乐?这些句段你认为该怎么读呢?学生自读、小组读、齐读、分角色读,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学生通过形象思维,将文中的人、事、景、物变成可以看到、听到、闻到、感触到的客观世界中的种种事物,再现逼真的情境,真切地体验到盲孩子快乐的情感。同时,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

三、自主探究法

自主探究法要求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去深究。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阅读,让学生这个阅读主体独立领受和驾驭文本。每一遍自读,我都不急于让学生回答,而是给足学生读书和探究思考的时间,有的学生探究思考得不理想,我就让学生再多读几遍,由于充分保证了学生自主读书探究的时间,在交流汇报时,很多学生有话可说,连平时不常发言的学生都提出了一些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珍珠鸟》教学中,学生通过细读课文,自由讨论发现以下问题:①课文说“信赖,往往可以创造美好的境界”,其中“美好的境界”美在哪里?②为什么小鸟能先怕人而后来竟趴在我的肩上睡着了?③大鸟为何再三呼唤小鸟回巢?④小鸟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说明了什么?“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蓬松”为什么比“滚圆、肥胖”好?学生自主积极去发现问题,使课堂变得极为活跃。

这样的指导,解决了学生自主探究不自主或流于形式、不深入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找回自我,发展个性,充分调动了自主探究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及时发现和肯定学生的探究的成果和收获,逐步消除有些学生的服从感、自卑感。

四、想像探究法

想像探究法将学生语文学习由探究现实存在的问题引向探究虚构虚拟假设存在的问题。如上《皇帝的新装》时,可以让学生想像续写:游行大典完毕,皇帝回宫后,事情将会怎么样?又如上《蚊子和狮子》,可让学生续写蚊子的结局。类似这些富有想像的文章都可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虚构,引导学生创造。如《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对阿长为“我”买书的过程文中没有提及,给学生留下了更多的想像空间。我就让学生分组交流自己对买书过程的看法,并推荐学生表演阿长买书的过程。于是,不识字的阿长在学生的探究想像中活起来,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买书的艰辛过程,就加深对阿长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

前苏联作文改革家拉德任斯卡雅教授说:这里的所谓“虚构”,“并不是无中生有,凭空捏造,它同样是以实际生活作为根据,只不过不是完全重复某一件真人真事,而是按照写作要求对各种真人真事经过选择取舍的加工,编写出一个新的故事”。因此,在想像写作的探究性学习中,我们可以通过三种形式来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如:①按照某一个情节进行扩写;②按照某一个开头进行续写;③按照规定的题目虚构作文,写成寓言、虚构性故事、想象性故事等。

通过上述各种形式的想像探究性学习,不仅调动了学生探究想像和阅读写作的积极性,激励写作动机,让学生体验完成作文的乐趣,而且极大地刺激和强化了学生自由想象创造的练习,给学生作文表达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写作机会。

五、合作探究法

“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是新课程对合作学习的重要性阐述。运用合作探究法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在教学重点难点处,组织学生分成小组或全班集体合作探究。如上《陈太丘与友期》一课时,针对“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这个问题,安排四人小组合作探究。经过小组合作探究,小组汇报探究成果,全班学生自由发表看法。汇总起来,归结为两种见解:一方认为“元方是失礼”,另一方认为“元方不失礼”,双方都能说出充分的理由。从而带出“‘元方’和‘友人’的性格与品质各有哪些特点,文章给人怎样的启示”等一系列学生想得到的问题。因为一反古文教学死抓字字落实的方法,将主动权交到了学生手中,这节课的气氛很活跃,学生的探究热情高涨,完全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

二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讨论,让学生在探究、合作的碰撞中开阔思维,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发挥,并加强了学生群体间的交流。如教学《珍珠鸟》我就用“人与蛇同吃、同睡,和睦相处一百多天”的新闻,让学生结合课文主题进行小组合作,在讨论中学生发现许多有价值的问题:究竟是什么力量让人和蛇、人和鸟相处得那么融洽?人与其它生物之间应如何相处?信赖的价值是什么?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诚信吗?最后,还引发了学生之间关于“现代社会是否需要诚信”的一场辩论。

三是要注意合作探究小组结构形式的多样化。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组成合作探究小组,如同质分组:分好、中、后进生组;异质分组:优、中、后进生混编组;结构分组:以座位前后左右为一组;自由分组:根据兴趣爱好自由组合。同质分组适合分层教学,针对好、中、后进生的程度提出与之相适应的探究任务。异质分组适合优生带动后进生,结构分组适合小型的份量不重的探究学习,自由分组适合选择多种探究题目的探究性学习。

多层次的合作探究活动,创设了学生之间互学互补互促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满怀热情与兴趣地参与课堂学习,学生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言论,尤其是那些在班级或小组中较少发言的学生,都有机会发言,参与到探究中来,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与创造的快乐。同时,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在适当的时间,用适当的方法予以支持、指导、点拨,不让学生的探究偏离正确的航向,使探究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知识在探究中被获得,思维在探究中被发展,素质在探究中被提高。

初中语文的探究性学习指导方法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在运用中可以根据教学需要使用一种探究法,或综合使用几种探究法。叶圣陶先生说:“教亦多术矣,动用在乎人。”初中语文的探究性学习指导方法亦是如此。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彻底转变观念,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真正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发展能力,提高语文素养。教师只有真正了解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涵义,真正发挥了语文教师在学生探究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探究式学习才能在语文教学中大展独特的魅力,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杨再隋.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语文出版社,2001年出版.

[2]巢宗祺等编.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出版.

[3]靳玉乐主编.探究教学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出版.

[4]林振海,陈传锋主编.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8月出版.

[5]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出版.

[6]赵徽编著.研究性学习的理念与研究.开明出版社,2003年5月出版.

相关期刊更多

汽车维护与修理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

中国西藏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央统战部

外国文学动态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