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关于草原的古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做好预习,明确学习要点
古诗凝练含蓄、形象生动、意境深邃、内涵丰富,并且表现手法多样,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正确的古诗教学方法,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还可以教会学生为人处世之道,对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古诗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精心引导学生,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条件和学习时间,使学生愿意主动思考,并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一堂语文课要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预习必不可少。如果所有的知识点都需要在课堂上讲述,不仅加重了教师的负担,也不利于学生听课效率的提高。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指出重难点,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自主预习,比如说作者、背景、生涩字词等。例如学白的《赠汪伦》,如果不了解诗的写作背景,学生不禁会迷惘,水真的深千尺吗?写的是友情还是爱情?还有南宋陆游的《示儿》,如果学生不了解当时南宋朝廷屈辱求和、偏安一隅的背景,就难以体会诗人临终前满腔的悲慨。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自主学习,可以自己解决这些疑问,不但加深了印象,还提高了自己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独立学习的能力也会有所增强。
二、激发兴趣,丰富古诗教学
当前的网络文化、快餐文化充盈着学生的日常生活,加上古诗文特有的含蓄凝练使学生潜心学习古诗变得十分困难。而且在传统的古诗教学中大多是“灌输式”教育,以教师为中心,忽略了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方法单一,教学质量低下,学生完全感受不到诗歌的意境美、韵律美,体会不到作者在寥寥数语背后寄托的深厚情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应付考试,往往注重对字、词的解释,将很多精力和时间放到了古诗翻译上,缺少对全篇的整体把握,学生无法展开想象,于是很难理解古诗的深层内涵,领悟不到词的意境。想要改善这种状况,教师必须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发育尚未成熟,逻辑思维能力和自控能力还比较差,对于学习知识往往是凭借感性认识,对于感兴趣的东西会深入研究,不感兴趣的知识便无法继续。学生无兴趣、无精打采,必然会影响教师的授课,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在课堂上,如果教师能够成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学生对所学内容饱含兴趣,就不会排斥听课,反而会以学习为乐,勤于研究,这样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习唐代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时,可以给学生讲述关于“阳关”的历史典故,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又成功地引起学生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了课堂上。多媒体教学存在诸多优势。利用多媒体设备,教师可以突破自身条件的限制,补充设计教材难以涉及的生活内容,输入生活信息,向学生展示丰富的教学资料,使学生全面理解教学内容。同时要保证多媒体课件的内容具有趣味性、新颖性,同时还要具有针对性。还是用王维这首诗举例子,“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在上课伊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阳关的照片,介绍有关的旅游景点,更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古诗意境的理解。
三、强化朗诵,体会古诗情感
古诗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古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现代人的精神生活浮躁、苍白,我们可以从优秀古典诗文中摄取精神的雨露甘泉,洗涤我们的灵魂,从这些美的境界中,感悟古人的智慧才情,从而陶冶我们的情操,提高我们的国学修养,提升我们的品味。有感情的朗读古诗有利于更好地感知意象,有利于画面在脑海中的展开。例如,学习到《敕勒歌》中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时,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脑海中会勾勒出这样一幅画面,一望无际的草原在尽头仿佛和天空融为一体,一阵轻风吹过,有牛羊闪现,但瞬间又被淹没在绿色的海洋里,整个草原充满勃勃生机。经过有感情的朗读学生有了初步的感知后,教师再加以适当讲解、引导,古诗的神秘面纱便会被揭开。古诗是语言的艺术。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学生会对古诗的内容有一个初步地理解,还可以体会到古诗和谐的韵律美。“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在对古诗内容有了初步理解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表达自己的看法,对于不同的见解,教师要加以尊重。例如,唐代王翰的《凉州词》,有同学认为体现了诗人对战争、对生死的豪放,有同学认为表达了作者极度悲痛的心情。对此,教师可以作进一步的讲解和补充,让学生真正理解古诗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朗读方法,如个人朗读、小组朗读、优秀学生示范朗读等。
四、学以致用,回归日常生活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08(A)-0057-01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我们民族的思想、文化和生活起源、变化和发展的过程,是祖国文化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既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也是思想政治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不失时机地插入或引用一些名言佳句,不仅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在启迪学生思维、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强烈的时代使命感和责任感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恰当地引用古诗文进行教学。
调动学习积极性
思想政治课历来被学生视为枯燥乏味的说教课,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浓。如果教师善于把古诗文引用到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增强教学语言的生动性,而且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兴趣。例如,在讲到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时,笔者选用了学生们都非常熟悉的白居易的《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当笔者率先背诵起篇中内容时,学生们起初有点好奇,继而和笔者一起背诵起来。当背到“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时,笔者问学生:“这句诗蕴含了我们学过的哪些经济知识?”“货币”、“商品交换”、“使用价值”……各种答案都冒了出来。笔者首先肯定了大家的想法,然后让他们把材料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学生们从“心忧炭贱愿天寒”中找到了价值规律的体现,也就是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同时学生们说出了“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值”没有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市场经济则具备平等性的特征。《卖炭翁》故事的运用启发了学生的思维,通俗易懂地说明了抽象的经济知识。当然,教师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在预习时收集相关的古诗文,让学生体会学习思想政治的乐趣。
陶冶人文情怀
完整的教育应当是以全部人类文化为基础的教育,是人文素质教育和科学教育相融合的教育。因此,我们呼唤“有灵魂的教育”,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启发学生感悟人生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如在《融入社会生活,陶冶高雅情趣》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发现教材中有关于欣赏自然美境之乐、体验生活之乐、阅读诗文之乐、文艺创作之乐等内容,便联系古诗文中那些富有情趣的篇章,结合学校组织的旅游观光、书画摄影展览和歌咏比赛等活动,精心设计教案,开展主题活动课,让学生去感受自然界中“连峰去天不盈尺”的巍峨高山、“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莽莽草原;引导学生去欣赏文艺作品中的人间真情、山水虫鱼;引导学生去体验生活中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人文知识,而且让学生深切地感受了高雅的生活情趣。
塑造健全人格
一、情感乐园
1、入情。
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我觉得必须让学生“入情”。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文前,我先带领学生观看圆明园被毁的废墟录象,亲眼目睹圆明园的残景,再布置他们搜集有关资料。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和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情感。
2、动情。
例如《黄山奇石》,精读课文第三段时,从“抱着、蹲着、望着”和“一动不动”等词让儿童体会此时的猴子不同于往日的顽皮。接着出示“猴子观海”的教学挂图,引导想象:猴子在想什么?它怎么会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促使观察与想象相结合,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体会到黄山的奇石真是有趣极了。这种内心的情感发展,驱动着孩子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
二、个性乐园
1、鼓励对文本理解的个性化。
如教学《我爱你啊,中国》时,有的同学提出:“‘浓妆淡抹’通常用在女子身上的,可这里为什么说杭州西湖浓妆淡抹?”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想法去审视、去发现,让问题把学生从课文带回个性化空间。
2、鼓励对作业选择的个性化。
结合教学实际,我设计三种作业:(1)自主型作业,设计难易有别的多梯级作业,给学生留有选择的空间。(2)实践型作业,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活动的机会。(3)鉴赏型作业,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鉴赏活动,促使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增加文化沉淀。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及各种有利的外部条件,自由完成作业。
三、合作乐园
1、师生合作。
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应该做孩子的朋友,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热情的手,不再那样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实现师生之间的友好合作。
2、生生合作。
由于课堂教学的时间十分有限,不可能让所有的学生有单独表现的机会,而小组讨论正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如学习标点符号的争吵,我让学习小组排练小话剧。不少学生将“争论不休”“大笑不止”生动逼真地表现出来,教室里掌声不断,笑声不断。
四、感悟乐园
1、渲染气氛悟情。
《船长》一文,赞扬了哈尔威船长在轮船被撞坏,即将沉没的危急关头,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为了再现这位英雄临危不惧的铮铮铁骨,教师制作了船长屹立舰桥,轮船渐渐下沉的课件,让学生目睹这悲壮的一幕。然后播放一段雄壮的《国际歌》乐曲,全体学生起立朗读课文第29、30自然段。在这种庄严肃穆的气氛中,学生都会感悟到这位船长人格的伟大,崇敬之情油然而升。
2、朗读质疑悟意。
如执教《草原》时,经过指导,学生已经能体会字里行间丰富的内涵,但突然有学生提出对“一碧千里”一词不理解。于是,我利用出示的草原图片,让同学们亲眼观赏了无边无际的草原风光,同学们在看时无不惊叹,因为画面上草原一望无际,一片翠绿。学生对“一碧千里”一词就不难理解了。
五、开放乐园
1、外显开放。
“教学不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会、探究和感悟过程。”课堂上千万别让老师的“告诉”扼杀了属于孩子的一切。课堂上应该让学生得到自由,无拘无束,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例如教学《最后一分钟》,为了更好地学习课文,可以让学生课前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搜集关于香港的历史、地理、气候、风土人情等。在理解课文时,可以随时给学生机会,让他们展示自己搜集到的信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心灵开放。
一、单元整体感知
1.以单元开头的“导语”为切入点。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初步了解本单元所有的学习内容,感知单元主题的情感意识,增强求知欲。教师趁机指导搜集相关资料并制成资料卡,为单篇课文的学习做好准备。如四年级下册第一组“走遍千山万水”,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可以是自己旅游或搜集到的名山大川的门票、地图、照片等,唤起回忆并加深景物印象。学生再根据单元导语的指向和自己的兴趣制定单元学习目标。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自己感兴趣的课文,边读边思考:怎样把自己感兴趣的文章介绍给大家,让学生产生读其他课文的欲望,引导学生说出读书的收获。
3.注重引导学生参与生活实践,加强课堂内外的衔接。例如六年级上册第一组单元主题是“大自然的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感受、发现大自然的美,进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为本单元的口语交际与习作打好基础。
二、单元部分感悟
在单元部分感悟这一环节中,要引导学生自己感受、领悟事物与文章的个性。让学生在赏析与研读、整合与比较中积累个性语言,领悟表达规律,并能灵活运用。
1.体悟个性化语言,透视个性化事物。
体悟个性化语言,是让学生在读文中深层地叩击词句,体悟作者心境,鉴赏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例如:“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是《草原》一课的点题之句,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教师可用提问的方式直点主题:“蒙汉情深”的“深”体现在哪里?“天涯碧草话斜阳”又是怎样的景象?可以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进一步深化文意,体会到作者写作意图所在。
2.“整合—对比”式阅读,感悟表达规律。
单元整组教学是在单元整体的高度上,删繁就简,把一单元读薄,体悟最精妙的语言,体悟最有价值的语言规律,以求达到教学的简单化、艺术化、精良化与高效化。教师要帮助学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见微知著。在学生的体验与感知、课内与课外的文章间,以整体的思想整合文本等资源进行教学设计,使学生学会比较、鉴赏、积累与运用。例如五年级下册第二组单元主题“永远的童年”就编排了《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三首古诗词,描写的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在学习课文时,可以把三首诗词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教学,让学生通过自学,体会其内容中的相似之处,感悟童年生活环境的各异,在比较中感悟,在感悟中吟诵,领会到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3.巧妙处理精、略读课文。
对于精读课文,我们要在整体感知内容的基础上,凸显语言文字的学习,把重点放在对语言的理解、感悟与表达上。课堂上要留时间让学生读课文,以学生感知时的兴趣点与疑惑点为切入口,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这样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对于略读课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阅读提示”自行阅读,也可以依学生的个性组织交流,让学生就自己最感兴趣、感受最深或是最有困惑的一点进行交流。在相对宽松、自由的交流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再读读疑点、再品品趣点等。
三、单元整体回顾
“整体回顾”为学生展示学习整单元后的成果搭建了一个平台。这个环节主要以语文园地为依托,探求学习规律,提升表达水平,丰厚学生积累,综合展现学习成果,同时对整单元进行查漏补缺,调整教学。
1.整体探求学习规律。
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我的发现”是关于阅读、写作方法的对话,教师要充分运用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学生加入对话。让学生在主题汇谈的基础上,尝试自己归纳“发现要点”,先个体概括,再小组筛选,最后全班讨论。
2.整体提升表达水平。
单元整组教学旨在打通生活、阅读和习作的通道,“单元整体感知”的第一个环节当师生围绕单元主题聊谈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习作训练也在悄然酝酿了。学生从回忆体验开始,经历吸纳、感悟的过程,又与有意义的现实生活相联系,并用文字记录下美好人生的足迹。学生经历了一个主题单元的学习,就等于经历了一段弥足珍贵的生命历程。
3.感悟语言文化。
如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读读背背等栏目中系统地编排了古诗中的名句、成语、名言警句、农谚等内容。可以边学习课文,边引导学生搜集此类资料。例如: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读读背背是描写田园自然风光的古诗名句,可以让学生边学边搜集摘录此类古诗,在学完整单元后,开展经典古诗词诵读会,这样既丰厚了学生的积累,又激励了学生自觉地学语文、用语文。
4.综合展现学习成果。
一、移花接木巧点题
放眼全国高考,材料作文几乎一统江湖,这就要求考生能准确揣摩命题者的意图,合理确立行文的中心,接下来精心设计开头的样式,让阅卷老师对自己的文章有一份好感。当然,高分作文除却好的开头,还得看你的结尾如何。因为文章是一环套一环进行的,一着不慎,便有满盘皆输的风险。灵光一闪写出精妙开头后,就开始信马由缰地“侃”下去,焉能获得高分?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开头出现的事物或语句,在结尾时让它再度出山,形成首尾遥相呼应的态势,使全文开合自如,结构浑然一体,考生思维缜密自然就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了。但需要注意的是,首尾呼应,并非简单的重复。结尾是全文情感的升华,要注意简洁明快、新颖别致,给读者留下回味的余地。
[片段示例]
(开头)阿锦摊开那本泛黄的相册,周边的角被岁月磨白、磨毛了,她定定地望着里面夹的黑白照,岁月竟将它装订得如此拙劣,落下斑驳的印迹。她忍着泪,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本就是一本太过仓促的书,唯有自爱,此生不老……
(结尾)记忆就站在那里,朝阿锦点头微笑,阿锦轻轻合上相册,眼里顿时泛起了泪花。那泛黄的、陈旧的黑白相册,装载着那么多的记忆,明晃晃地耀眼。时代永远会变,可有一些东西,却固若金汤,躺在自己的心房,只待岁月静好!
――《阿锦的黑白记忆》
名师点拨:首段以“阿锦摊开那本泛黄的相册”起笔,通过对相册里黑白照片的感受,转入叙述人生成长的记忆碎片。这样的开头,有助于作者从容叙述文章主体部分的回忆,那些亲切可感的生活情景便联袂登场,令人有眼前一亮的喜悦。文题材料的主体部分是讲述黑白照片与数码时代的辩证关系,该考生不动声色地将黑白照片“移”进开头,然后以泪花点点“接”出对过往岁月的追忆,显得匠心独运,毫无穿凿的痕迹。在此基础上,结尾以“眼里顿时泛起了泪花”呼应开头,巧妙扣题,将她“忍着泪”的画面再次曝光,收到一咏三叹的艺术效果,实现情感升华,表达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留恋之情。
二、锦上添花妙修辞
《考试说明》中明确规定“发展等级”的一个标准就是“有文采”,而要让文章的语言出新、出奇、出文采,运用修辞无疑是一条捷径。因为恰当地使用修辞,譬如排比、反问、比喻等,可以增强语言的气势,振聋发聩。若是对古诗文非常熟悉,在行文中恰到好处地使用一些,将那些独特的意象自然地嵌入文章,让文章亮点纷呈,绝对能成为吸引阅卷老师眼球的得分利器。尤其是记叙文,在描述事件的过程中,有意识地使用修辞手法,将会很快抓住阅卷老师的眼球,让文章多出一个个亮点,让人击节叫好,心情愉悦。若是议论文,在夹叙夹议的过程中,恰到好处地使用比喻论证,也能使语言优美,深入浅出。
[片段示例]
(开头)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古人举手投足间,溢满了无尽的善意与关爱。不需要惊天动地的壮举,只需在纸条上写下“危险”二字,举手之劳,似春风撩拨起新鲜的丝丝竹笋,似皓月映射出心田的斑斑影迹,在心中开辟世外桃源。
(结尾)举手之劳,平凡得微不足道,却需要我们用长久的信念支撑。在心中种下善意与责任的种子,让它在浮世喧嚣里纤尘不染,在狂风骤雨里吐蕊生花。在某一刻,善因开出善果,听见清风的呢喃,看见繁星漫天。
――《坚守责任,善心长存》
名师点拨:标题既是观点,又切中了所给材料中关于责任、关于坚守的主旨。开头的妙处就在于引用了两句对仗工整的古诗,暗合善心之念。而接下来,考生围绕善意与关爱展开联想,强调举手之劳的善意所在。两个“似”字句,锦上添花,毫无雕琢之嫌。结尾落笔于善举、平凡及信念,强调心中种下善念,就能让自己在浮华而喧嚣的尘世间保持清醒的状态,听见呢喃的春风,看见漫天的繁星。
三、反弹琵琶不离奇
反弹琵琶,即文章的结尾和读者原来预料的完全相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逆向思维。这种构思法,往往会使读者的思路跟着作者走,就在他们以为水到渠成的时候,却发现结果和自己想的完全不一样。反弹琵琶,可以使文章产生出奇制胜的艺术魅力,收到耳目一新的艺术效果。有一点要注意的就是在“旧瓶装新酒”的过程中,千万不能犯结论离奇的错误。
[片段示例]
(开头)老刘在山上捉到两只猴子。他把猴子带回家,想训练它们表演的能力,帮自己挣大钱。大猴子拒绝表演;小猴子乐于表演。
(结尾)然而,当半个月后老刘再来到山上时,发现小猴子已经死了。原来小猴子由于肥胖已不能很好地爬树,适应不了竞争激烈的野外环境,居然活生生地饿死了。
――《两只猴子》
名师点拨:该考生选择了寓言的形式,讲述了两只猴子的故事――在训练时,大猴子以看透世事的眼神,警惕地对待嗟来之食,宁可饿死,也不用自己的演技博取果腹之物;小猴子则热衷于表演,只要给吃的,它就拼了命地走圈,然后讨赏,再走圈,再讨赏,最终得了肥胖症,不能再从事表演来为主人挣钱,以致被放归山林。
文章虽然叙事平淡,但在凸显主旨上手法高明。结尾处,按常理应该是写大猴子瘦得皮包骨头乃至饿死,而作者偏写那只肥胖的小猴子因为丧失觅食能力,活活被饿死。这种反弹琵琶的构思,更能彰显出文章的主旨,使文章的批判效果更加显著。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激发了读者的丰富联想,有振聋发聩的阅读效果,不愧为反弹琵琶的佳作。
四、卒章显志费心机
卒章显志,即在文章结尾才点明文章的主旨。这种构思的好处是文章衔接紧密,事件的描写或观点的论证有条不紊、循序渐进。文章的思路和线索均较清晰,而结尾的点明主旨往往是文章的所在。此类结尾,一般是用简洁的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来明确主旨;或者直接叙述事情的原委,从而揭开谜底。需要注意的是,在前面叙事或论证中,切忌过早明确观点或暗示事情的结局,否则文章就会失去悬念,失去可读性。
[片段示例]
(开头)卢梭言道:“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这算是对当代人生存羁龅母爬ㄐ月鄱狭恕3乱恪先生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来是仁人志士矢志不渝的追求。依愚之拙见,当我们欣欣然于拥有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的自由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必须穿越沙漠,即我们的不自由。
(结尾)诚如“不自由”饱含的是禁锢与约束,“自由”也并非肤浅的“从心所欲”。犹念卡夫卡说:“沙漠谜一般的特点,必然会让你触及它的每一寸土地。”让我们带着对“不自由”的敬畏,也带着对“自由”的追求,穿越沙漠,走过山川、草原,在跋涉中拾起关于风霜雨雪的感动,也在哲思中感受生命的每一抹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