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现代化学校

现代化学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现代化学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现代化学校

现代化学校范文第1篇

1999年,宝安区委、区政府为了解决当时宝安区高中教育结构不理想,镇镇办高中、规模小、生源散、配置差、效益低这种落后的农村办学模式,决定调整高中布局,实现规模办学,创办一所“高起点、高规格、高质量的现代化全寄宿制重点高中”。有着如此“三高”定位的宝安高级中学应运而生。2004年,宝高发展进入转折期,学校新的领导班子围绕如何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教育的发展有其内在规律,一流的设施不等于一流的办学水平,一流的教师也并不等于一流的学校。新建学校办学历史短、人文积淀少,得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可需要一个过程。

如何缩短新办学校的发展周期?新领导班子决定以学校管理信息化为突破口,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来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当时我们提出:“质量立校、管理兴校、队伍强校”十二字方针,明确指出:管理是基础,只有抓好管理,才能出好队伍,才能出好质量,才能使宝高迅速发展起来;而要抓好管理,信息化手段是最佳途径。我们的建设思路是以管理信息化促进教育教学信息化,进而逐步实现学校整体的信息化、现代化。我们的出发点落在“三个有利于”:一切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一切有利于教师的发展,一切有利于学校的发展。

基于学校的发展目标与实际情况,我们借鉴了高校数字校园建设的经验,开始进行数字校园的规划、建设、应用与探索。宝高数字校园的核心是应用系统的集成,包括应用支撑系统、信息服务系统、个性化门户。应用系统集成的基础系统可以简单概括为:一个基础平台、N个应用系统和一个门户,即1+N+1。基础平台(公共平台)解决信息服务多元化问题,解决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一致性问题;应用系统解决业务逻辑和信息服务的需求,主要解决学校各处室业务网络化和信息化的问题,是学校信息化应用的支撑;门户(个性化门户)将各种应用系统集成起来,为用户提供单一访问点的个性化服务。

数字校园平台不仅为学校创设了高速、高效、资源共享的信息化环境,而且也成为一种文化,深刻影响教育教学观念、手段、方式,以及管理思想、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

办公管理无纸化

以前,学校各部门进行沟通主要是靠纸张或电话通知,教师每天基本上都会接到若干纸张通知或电话通知。学校公文流转、用车、用餐、请假、维修、物品申购等都要用纸张打印再找各级领导签字。对教职工的信息采集和问卷调查要先发放给教师,催促他们填写并按时上交,最后还要统计汇总,再录入电脑。这种工作方式直接导致了很大的耗纸量,而且学校范围大,教职工人数多,办公地点分散,每次活动要通知到所有人,花费了相当多的时间,办公效率之低可想而知。通过数字校园建设,我们变革了传统的办公模式,由以往的人工模式转变为网上办公、无纸化办公模式。学校所有的会议通知、校历周历、公文流转、各种申请、信息采集、问卷调查等全部通过校园网信息管理平台来实现,大大简化了工作程序,提高了办公效率,节省了办公成本。现在,我校教师上班第一件事情就是“习惯性”地登录学校数字校园网站,查看学校的各种通知、文件和电子邮件。

教师考勤管理数字化和学生管理规范化

我校指定所有科组(备课组)活动均在阅览室进行,并且对科组(备课组)活动进行刷卡管理。教师到达阅览室时刷一次卡,活动完毕后离开阅览室时再刷一次卡,学校信息管理系统可自动记录每位教师参加科组(备课组)活动时的到达时间和离开时间,教学处或授权的学校领导可在任何时间上网查询每个科组(备课组)活动考勤情况,实现对教师参加科组(备课组)活动的量化管理以及无缝管理。

如此“一卡通”管理使学校的考勤管理更加科学、严谨,使学校的量化管理更加精准,使学校管理者有据可依,有据可查,进一步强化了教师们的责任意识。教师慢慢地敬畏“一卡通电子警察”,而不再抵触行政管理人员,这也大大缓解了传统管理方式中干群的紧张关系。

加强家校联系是宝高一项重要的教育工作。我校建立了家校互通短信平台,学生离校、返校时刷卡,家长可以立刻收到相关信息。短信平台既有利于加强对学生的管理,还起到了学校与家长交流和思想沟通的作用,营造了严格管理中的温情气息,人性化的管理拉近了学校、学生和家长之间的距离。

设备管理效能化

早在数字校园建设之初,区教育局局长郑映通就明确指出:“要真正发挥教育经费投入的效益,要充分利用校园网来提高办学效益,设备要放手使用,老化就是浪费。”本着“培养健全人格,发展个性特长,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我强调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们建设了容纳180台高配置电脑的数字化学习中心。在正常的教学时间里,教师们经常利用数字化学习中心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利用数字化学习中心上研究性学习课。学校对数字化学习中心同样实行“一卡通”管理。在课外时间,允许学生刷卡上机自主学习,数字化学习中心设备管理系统会自动分派机位给刷卡学生,并且限制每个学生每天只能上网45分钟。所有学生的刷卡记录自动录入数据库,这样可以方便统计出每一个学生在校上网学习的时间。

IP广播系统是学校教学管理过程中比较有特色的部分,是学校进行英语教学的便捷工具。以前,我们的广播系统只能播放一个音源的模拟广播系统。这样一来,进行英语考试时,三个年级必须分时段开关教室广播播放听力,以避免相互干扰;每天晚自修前半个小时是各班英语听力训练时间,因为训练内容不同,教师们必须提着录音机去教室给学生训练英语听力。现在,校园数字化IP广播系统建成以后,每次英语听力考试,三个年级利用IP广播可以在同一时间播放相应的英语听力;每次晚自修的英语听力训练,每一位英语教师可通过授权,在任意一台电脑上给自己所教班级(无论班级学生数量多少)播放英语听力训练。IP广播系统大大改善了英语听力训练环境,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

教学应用信息化

通过以管理为重点的数字校园的建设、培训与应用,我们改善了宝高的教育教学管理环境,使宝高全体教职工提升了信息素养,开阔了思维视野,丰富了教育教学资源,逐步改变了教师以往灌输式的教育教学观念、手段和方式,实现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由“演员”向“导演”角色的转变,有效地提高了教育教学成绩。

为了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综合素质,我们建设了一间微格教室,要求每学期每位教师必须上一节微格课。上微格课时,整个教学过程可以通过校园网或电视网在教室或者每台电脑上实时直播,同时即时生成VCD或DVD,并实时生成视频文件自动保存在服务器上,以便以后进行视频点播。数字化微格教室既方便实用,同时又为教师反思的改进教学提供很好的工具,深受教师们的喜爱。

为了推进新媒体、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我校在每间教室和实验室安装了电子白板。我们多次组织电子白板与学科整合教学比武活动,有效地促进了电子白板融入教师的教学活动中。现在我校100%的教师都能熟练利用电子白板开展课堂教学。

为了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效率,我们购置了敏特英语学习系统,使英语优秀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词汇,使英语薄弱生树立信心、提高兴趣、快速进步。我们每个班每周开一节敏特英语学习课,教师在课堂上只是充当组织者、“导演”的角色,整个课堂完全由学生自主学习。从课程开设情况来看,效果不错,学生们的英语成绩提高得非常快。

我们还建设了网上阅卷系统,大幅提高了阅卷效率。现在,我们每一次考试都是高考的模拟――考试时,学生在答题卷上答题,考试结束,我们先将学生答卷扫描进网络服务器,教师们利用自己的办公电脑进行网上阅卷(客观题无需阅卷,系统自动生成成绩)。网上阅卷改变了传统手工流水线式,由系统将每部分试题分切成块,分发给各位阅卷教师同时进行阅卷。阅卷结束,系统自动统计每个学生的考试成绩,并通过图表形式从不同角度分析整个班级(或年级)每道题的对错情况、各个班基于不同指标的比对情况、每一个学生纵向的学习成长情况等。通过网上阅卷系统的各种成绩统计方式,教师们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有了比以前更客观、科学、直观的了解,为下一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提供了依据。

现代化学校范文第2篇

充满朝气与活力的青岛市城阳区第二实验中学,毗邻青岛市城阳区奥林匹克雕塑文化园,是一所建立于2009年的现代化学校。经过五年的创新发展,学校如期完成学校“一三五”阶段性发展规划目标,成为“全国书香校园”“山东省规范化学校”“青岛市现代化学校”“青岛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是青岛市首批蓝色海洋特色实验学校,多次在省市级各项艺术体育比赛中勇夺桂冠。五年的时间,记录了一所新校迅速成长进步的历程,也留下了1700多名实验二中人孜孜奋进的印记。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这所新建学校得以迅速发展?其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又会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和思考?

一、创新教学模式,助力师生成长

1.创新“问题导学,三学合一”教学模式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书其实也是一样——不仅仅教学生读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方法及合作的能力。课堂教学研究是学校紧抓不放的中心工作,学校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和研究,将打造“高效课堂”作为明确目标,引导教师关注课堂、聚焦课堂、研究课堂。以“生本愉悦、灵动高效”课堂研究为目标,以小组合作学习为载体,积极开展课改研究,逐步形成了“问题导学,三学合一”的课堂教学模式;“问题导学”是指教师每节课设计2~3个关联、递进式问题,以问题为主线,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方法,指导学生完成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三学合一”是指课堂上学生通过“自学、合学(助学)、展学”三种教学方法进行探究学习,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

走进课堂,座位是四人一组的排列方式。学生一会儿低头做题,一会儿抬头讨论,一会儿起立陈述,一会儿走上讲台展示讲解,整个课堂成为学生的舞台。“每节课的展学阶段都是最热闹的时候,各小组争先恐后地讲解、展示和补充。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氛围非常浓厚。”教师们欣慰的话语肯定了合作学习小组建设和“三学合一”教学模式取得的明显成效。实验二中在新课改背景下积极推动教学模式变革,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内在潜能,特别是在传统模式下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在改革后的课堂教学中对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学习成绩明显提升。愉悦高效的课堂教学,为减轻学生负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师徒结对,共同发展”成长模式

现代化学校范文第3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6B-0018-02

中小学校的现代化教学工作经过多年发展,逐渐形成了以多媒体、网络、人工智能、虚拟仿真等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并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我们有必要积极吸收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成果,在中学教学环节中充分利用电教设备、多媒体、虚拟现实及计算机仿真等现代教育媒体与技术,改进教学手段,改善教学环境,完善教学内容,不断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本文拟对农村中小学校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打造高效课堂的策略。

一、农村中小学校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基本情况

1.经深入调查,笔者了解到,在农村中小学校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程度不高。虽然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活跃,兴趣很高,但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还是无法摆脱“传统教学”的制约,仍然以传统教学手段为主,课堂上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教师满堂灌、学生死记硬背的现象还比较普遍。

2.对于实验教学,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实验教师都能认识到其重要性,但却不能从根本上重视,加上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的紧张,一些短缺的仪器、药品未能及时补充,导致实验课教学没能正常开展。

3.现在大部分的农村中学、中心小学都配备有电子白板技术设备,但很多教师没能充分利用,导致课堂容量小、训练量不够,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效率低。

二、农村学校少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原因分析

1.与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认识高度有关

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否发挥其高效益主要取决于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思想认识程度。不少学校领导和教师认为,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只是为了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只不过是帮助验证某一现象,与其拿出一节课的时间来验证这一现象,还不如利用几分钟的时间说明这种现象来得直接。这种心理定势直接制约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2.与是否有教学理论支撑有关

任何改革若没有一定的实践理论支撑,是很难顺利开展的。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经过一系列的试验论证后,总结出一整套的理论依据,通过课堂的进一步探究而形成的。主管部门对教师的相应培训相对滞后,再加上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不足,导致教师对高效课堂教学中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缺乏理论支撑。因此,需通过专家的理论培训、现场授课指导,让教师了解和掌握理论,并通过进一步的课堂探究,让学生认可并接受,方能广泛应用。

3.不理解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作用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为教学模式和增强教学效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但是在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认为这种技术进行虚拟的效果缺乏真实性,就像电影一闪而过,没有足够的优势。

三、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打造高效课堂的策略

1.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加强理论学习

要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在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功能和作用,一是学校领导和教师要更新观念,正确认识现代化教学的功能与作用;二是学校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使现代化技术教学能够真正的、良性的开展起来。

(1)用现代化教学装备进行交流和学习。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发展的步伐在不断加快,农村学校的“校校通”“校园网”“班班通”等也在有计划地逐步实施。学校应充分利用好“校校通”“校园网”等,共享资源,加强教师间的学习、交流与合作。

(2)借助各类教育资源平台进行学习。学校应借助远程教育中丰富的教育资源,通过校园网将教师的继续教育、国培教育培训以及本地建立起来的教育资源网有机结合起来,为本校教师的校本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提供广阔的学习交流平台。

(3)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能否建立起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现代化教学模式,更新观念是关键。传统的教学思想是束缚课堂教学改革的绊脚石,因此,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勇于改革创新,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装备课堂,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2.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创设良好的现代化教学环境

(1)为改变教学装备硬件建设落后的局面,学校要投入一定资金对课堂现代化教学进行彻底地改造。

(2)对现代化教学所需的仪器、设备及时更新和补充,以保证教学所需,确保实验开足开好,甚至创造条件补充一些探究性课堂教学设备。

(3)学校教学仪器设备的管理技术人员的工作量在学校的评估方案中应予以充分合理考虑,并把现代化技术教学成绩列入学年教学评估中,以极大地调动技术管理人员和老师对现代化教学的工作积极性。

(4)学校要切实加强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教务、科研、总务要形成齐抓共管之势,开学初要制定现代化技术教学工作计划,落实设备的购置及仪器的维护保养以及设备仪器管理的文化宣传,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学生进入技术设备室就能感受到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浓厚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与创新兴趣。

3.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实现高效课堂

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将枯燥的化学材料综合处理为图文、声像、动画等多媒体信息,可以把抽象变为直观,也可以把肉眼看不到的微观世界变为栩栩如生的宏观材料,把学生带入绚丽多彩的化学世界,使学生的思维产生强烈的冲击,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可见,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为高效课堂插上腾飞的翅膀。

首先,要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现代教学手段综合了文本、影像、动画、声音等,可以轻易地创设出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其感染力和表现力都很强,可以把使学生带入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中,引起学生极大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他们的思维活跃,促使他们主动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例如,在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中,我们用多媒体来演示意大利“死狗洞”的故事,让学生在观看动画场景中产生疑问:为什么在洞中活蹦乱跳的小狗突然死去而同行的人却安然无恙?并以此为线索,创设有趣的情境导入新课,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吸引到所学内容上,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学习的内容产生主动探究的欲望,为高效课堂的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又如,学习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原子的结构》时,笔者播放课件“电解水”的微观图示,运用动画效果使学生比较直观地认识物质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实质,提高学生的三维目标。

其次,要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加大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现代教学手段集声情并茂、图文并茂、影音并茂于一体,其容量之大是传统教学可望不可即的,它可以多角度、全方位、高效率地展示和传递信息。利用其优势,可以使学生高效地吸纳大容量的学习内容,增加了课堂容量,压缩了教师讲授时间,把更多的主动权留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提高了课堂效率。例如,在学习石灰石用途时,我们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搜索一些千姿百态的钟乳石、石笋和石柱等奇特景观图片、影像资料,甚至我们可以自己拍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添加到教学内容中,配上悦耳动听的音乐……这些视听感受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会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课堂的信息量。又如进行O2、H2、CO2实验装置及相关练习部分的复习时,如制作化学实验常见的仪器素材库,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利用多媒体组合仪器并进行实验,加快了教学节奏,呈现出更多的装置组合,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4.实施制度管理,实现现代化教学技术广范应用

(1)建立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实现现代化技术教学中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关键问题,是扎实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的有力保证。一方面,健全各科仪器设备和实验教学设施的有效使用制度,保证其永远处于最佳利用状态;另一方面,充分保证和体现良好教风学风的行为规范,使教师按照制度进行教学。同时还要健全奖惩制度,在评优、晋升方面平等对待,甚至给予一定倾斜,以保证利用现代技术设备教学工作的相对稳定,充分发挥教师们探究高效课堂教学工作的积极性。

(2)学校要从仪器设备的采购、管理、使用、维护等环节都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并由学校各主管部门负责。配备责任心强、工作经验丰富的专职人员,且做到结构合理。

现代化学校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 本文针对现代教学技术对化学教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认为教师应探索开发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使信息化资源更有效地融合于高校化学教学,促进化学教学改革。

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对人们的工作、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产物,同样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在化学信息爆炸式增长的今天,不少化学教师感到现在化学专业的参考书越来越多,教学时数越来越不够;学生更感到应接不暇、不知所措。传统的教学模式对解决今天化学信息系统化、网络化显得力不从心。所以合理、充分地设计、开发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信息化资源更有效地融合于高校化学教学,使之成为改革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完成高校复杂的教学任务显得非常重要。

一、现代教学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电子设备进入课堂,使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多样化,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的不足,教师可用动态的方式多渠道、全方位、立体化地传递教育信息,刺激学生感官,传播教学信息,优化教学过程。

(一)可以变抽象为具体,模拟微观世界的化学反应和现象,使教学更加形象、直观,便于学习者理解和掌握。

化学反应机理、化学概念是反映化学过程中最本质的特征,它们具有逻辑性、概括性和抽象性,学生需要具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大多数学生理解起来感到很吃力。教师单靠语言和文字的描述很难在学生的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了化解这一难点,可通过多媒体技术,运用动画,生动、形象、直观地模拟进行解释。同时用多媒体技术所做的多媒体课件在呈现客观事物的时间顺序、空间结构和运动特征时比传统教学的优势更加明显。

(二)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教师利用多媒体的人机对话、超文本、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信息贮存量大等功能,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辅之以必要的反馈练习,及时肯定或解答,可以帮助学生总结学习方法,查找学习障碍,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计算机辅助教学在提高课堂效率、增大课堂容量、进行全面即时性辅导、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等方面的效率,是其他教学媒体所难以相比的。

(三)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

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引入可以增强教学过程的交互性,使单向的教学活动变为双向的或多向的教学活动。计算机存储量大,教师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料,加深学生的认识程度,使得学生思维不仅横向发展,更向着纵向发展。计算机网络可以缩短时空距离,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形成互助合作的优良素质。如电子图书馆和网络的服务,允许用户把信息(电子邮件)传给本系统的其他用户,更可以通过一些学校或企业创设的网校进行交流与学习。

二、化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时机

(一)微观粒子的变化、运动、结构。

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可以直观具体地描述原子、分子等微观粒子的结构,原子轨道的形状和空间伸展方向,分子结构、晶体结构等,从不同角度观察共价键和晶体等的形成过程,以有效延长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以C60结构为例,课本上仅为平面结构,用现代信息技术制成三维立体图像可以让学生选中一个碳原子,然后叠加成C60,使学生形象地了解C60实际物质结构与空间距离、键角等的关系,有利于理解碳的空间结构。

(二)元素化合物的实际用途或现代化科研设备与化工生产设备及工艺流程的演示。

对现代科研设备与工艺流水线,教师可以把一些较为复杂的设备与工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成图片,模拟反应原理,使学生清楚明白地看清原料的加入、气体的流向、产品的流出等过程,让学生不出校门即可取得实地参观的效果,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教学效果。

(三)有毒,有害,以及在短时间内无法完成的实验。

如一氧化碳、砷化氢等毒性实验,铁的生锈,煤和石油的形成等,常规教学只能教师口述,而多媒体课件将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

三、信息化环境中教师的作用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借助计算机,师生在教学中可以交互显现信息,整个教学组织过程教学信息的流通不再是一个从教师到学生的单向流动过程,而变成一个师生之间能够实现信息互动的双向反馈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利用计算机网络和虚拟现实教学技术,学生的学习将不再是单纯的演绎或归纳过程,而是一个建立在逻辑思维体系基础上的全方位认知发展过程。

这种互动性不但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活动情况,能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设计与调整教学内容,不断激励学生参与到教学中,而且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需要及时提供指导信息,学生也可以主动向教师咨询请教,实现个别化学习,促进个性的形成,调动非智力因素,培养学习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将出现新的变化:教师将不再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而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

除了掌握精深的专业知识、熟练的实验操作、必备的教育理论外,教师应注意搜集与整理教与学所需的各种信息,把各种教学资料存储到电脑中,以便编制CAI课件。为了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在化学课堂上适当的应用,教师还可以自己进行脚本设计,使得多媒体课件更加形象生动,更有说服力,与化学教学活动联系得更加紧密。

四、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化学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不能替代教师,而是辅助教师进行教学,教师应该将多媒体课件作为课堂教学点睛之笔。现代技术手段与常规教学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多媒体课件是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工具,凡是能够用普通媒体如模型、挂图等实现的就无须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粉笔和黑板仍应是教师的主要教学工具,教师也需要精辟的讲解配合有条理的板书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是不能变的。

板书是教师用以传达教学信息的一种媒介,在一堂完整的课堂教学中,板书可以揭示教学内容的要点和逻辑层次,体现知识脉络和体系,将教学信息的结构及其内在联系呈现给学生,使学生便于联想记忆。沙塔洛夫“纲要信号图式教学法”的产生就源于板书的启示。化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化学知识具有层次性、阶段性,没有板书或者仅仅只是展示一下板书,知识的全面性或者层次性不能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整体,否则一堂课下来,学生只是对多媒体课件中的图片、声音、动画有较强的记忆,而他们所记忆的知识点是零散的、不完整的、不系统的。

多媒体教学可以把教学内容的密度加大,节约课堂时间。但是在课堂时间里,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是有限的。知识过多,学生只能跟着课件大致浏览一遍,往往课上听得明白,课下却用得糊涂。因此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改良和重新组织。

现代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中尽管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但它不是万能的,它并不能完全取代和否定其他的教学手段,只是对传统教育的一种完全补充、完善和发展。今天的化学教育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在未来的社会中的生存能力,因此无论是哪一种完全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探究式学习都不可能培养出良好科学素养的实践者。

参考文献

[1]刘爱兰.运用多媒体与网络资源提高化学教学质量[J].鄂州大学学报,2007,(05).

[2]赵立芳,房喻.大学化学.2004.2,VOL19,第1期.

[3]马宁,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中国电化教育,2002.1.

现代化学校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教学 教学改革 教学观念 人才培养目标

一、引言

在高等教育完成大众化转变之后,广大高校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最具活力也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正在发生不断变化,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峻,如何结合社会的实际需求、专业特征以及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为社会提供一转多精的复合型人才,就成了摆在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对于现代化教学观念的有效明确

在传统教学观念中,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知识的传授,教学质量的衡量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标准,学生的任务是被动接受知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往往无法得到教师的应有重视。而在现代化的教学观念中,学生的独立人格与个性得到高度关注,虽然学生依然需要遵守学校的相关规章制度,但是与教师间的关系开始向民主、平等与合作的方向转变,学生知识的积累与能力的培养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三、对于课程目标的准确设置

1.课程目标的设置原则。从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严峻形势来看,高校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选取必须要实现企事业专家、高校领导和教师的三结合,主要涉及社会与学校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师生与劳动者相结合,并根据实用、实际、实效、实践原则完成课程及内容的设置与精选。在具体操作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首先,必须要对社会生产力与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进行生动的体现;其次,必须要反映本校有关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规格的实际需求;第三,必须要反映当前社会与文化背景;第四,必须要在了解教育对象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体现因材施教的工作原则;第五,必须要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第六,必须要实现对教学资源的优化组合,尽可能选择那些最为典型、最为精华的社会文化与科学技术。

2.课程目标设置过程中应注意的重点问题。首先,当代高校的课程设置,必须要根据本专业技术领域以及社会岗位的实际需求对课程内容进行精选。为此,高校各专业的负责人必须定期对社会岗位的职责需求进行分析与总结,分析对象不仅要包括岗位所需的专业技术能力,还应包括非技术能力的要求;不仅要对岗位所需的智力因素进行分析,还应包括非智力因素的要求,从而全面了解和区分岗位所需的基础、关键与核心能力。在分析方式的选择上,应一改过去偏重于工艺技术的方法,全面了解岗位当前的实际生产过程以及劳动组合的变化,实现单一岗位能力、专业技术分析向职业群、相关技术群分析的转变,最终实现提升所得分析结论时效性的目的。

其次,了解不同课程在培养人才时所发挥的不同作用,以此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及关于知识、素质与能力的教学任务,形成更具针对性的教学理论体系。与此同时,还必须要以课程整合为依据,对基础课、专业课,理论课、实践课的关系进行重新规划,真正实现不同课程的相互渗透与有机结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适当增加选修课的数量,允许学生选择跨专业和年级的选修课,使选修的弹性得到进一步的增强,为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充分发挥提供根本性保障。

四、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教学效果的提升

1.启发式教学的开展。在选择教学目标时,应做到对知识传授、非智力因素发展以及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在理顺教与学的关系时,应注意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教师的主导地位进行进一步的体现;在教学手段的运用上,应立足于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调动与发挥。

为了更好地体现现代化教学观念中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以及教师的主导地位,需注意以启发式教学代替传统高校教育中单方面知识传授的教学方法,即教师向学生讲授必要的知识内容,通过学生独立思考或组间讨论来完成对其余知识点或技能的掌握。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开展启发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务必要改变以往那种“一言堂”的做法,提倡师生间的民主关系,构建课堂的民主氛围。

2.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不同教学手段与方法的综合运用,不仅有利于课堂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也能够使学生对于学习任务的适应性、不同学习方法应用的灵活性得到大幅提升,在提高学生课堂学习与实际操作能力的同时,使学生的创新精神、意识与能力得到有效培养。例如,幻灯片、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能够大幅提升教学内容的直观性,方便学生理解和掌握;情景教学则能使知识、概念完成由抽象向具体的转变,让课堂教学更加生动;知识迁移与对比则有利于学生温故知新、举一反三;实例分析可以将课本上的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在一起,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

3.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随着社会对于人才要求的提升,传统高校教育中只重视理论知识培养的做法已经不能适应时展所提出的新要求,在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必须具备某一岗位群所需的组织能力与生产操作能力,成为组织能力强、专业知识储备充足、技术操作熟练的复合型人才。为此,在课程规划设计上,应当进一步增加实践课所占课时比例,若条件允许,应实现理论课、实践课课时1:1的目标,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熟悉和熟练运用所学理论知识。除增加实践课课时外,高校负责人也可以加强与校外企业的沟通与合作,为本校学生争取更多的实训岗位,或采取组织本校学生定期参与社会实践的做法,最终实现学生知识和技能始终符合实际生产最新要求的目标。

五、现代化考试观念的有效树立

1.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考核体系。在对考试内容进行选择时,相关负责人除了要对本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加以体现外,还必须结合专业特点,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检验,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考核体系。这样一来,教师和学生除了会对实践能力的培养给予应有关注,也会兼顾对理论知识的扎实学习,最终开创学生素质和技术双赢的良好局面。

2.实行具有多样化特征的考核办法。在选择考核方法时,相关负责人必须要兼顾不同考试科目的各自特点,使所选考试方式更具针对性。例如,对于专业理论或基础理论课程,可以采取闭卷考核的办法;对于德育课程,则可采取开卷考核的办法;对于专业技能课程,则应采取口试、笔试、实际操作相结合的考核方式,重点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以及对问题的创新性见解进行考核,以便对学生获取知识、提升技能的整体水平进行检查,为下一步教学计划的设定与教学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和依据。

3.实现评分机制的多样化转变。在对学生成绩进行评定时,应将课程终结考试与过程考核的成绩作为学生成绩判定的重要依据。为了更好地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应结合具体科目对评分方法进行针对性选择,即可采取百分制,也可采取五级分制。对于设计、制作等教学环节,可以采取五级评分+评语的做法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加以确认。另外,为了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目标,也应引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使之成为评分机制的组成部分,以此鼓励和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注重对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升。

六、结语

高校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性较强的工作,不仅涉及高校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而且需要进行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开展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为此,高校负责人、教师应在明确现代化教学观念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专业实际、学生实际,对课程目标进行准确设置,优化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改良单一的评分机制,以便为本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更多保障。

参考文献:

[1]张耀武.对于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1):51-52.

[2]张根连.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路径探析[J].中国电子商务,2013,(20):147-147.

[3]范颖茜.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J].科教导刊,2013,(26):164-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