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供应链管理培训

供应链管理培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供应链管理培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供应链管理培训

供应链管理培训范文第1篇

一、供应链管理概述

(一)供应链管理的内涵及意义

供应链管理,是指在满足一定的客户服务水平的条件下,为了使整个供应链系统成本达到最小而把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有效地组织在一起来进行的产品制造、转运、分销及销售的管理方法。一个典型的供应链管理计划包括五大基本内容:采购、制造、配送、储存和销售。简言之,供应链管理旨在对供应链中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以及贸易伙伴关系等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工作。

供应链管理的意义在于对现代流通方式(批发和零售),和现代生产方式(全球化的采购、生产和销售)、市场竞争方式、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化。现代流通方式的意义主要是通过信息共享,使社会资源达到最佳配置,并构建了双赢关系,有效防止了企业间的恶性竞争。同时,信息的共享可降低社会总的成本,提升各企业、整个供应链乃至全社会的效益。市场竞争方式的意义主要是使上下游企业形成战略联盟,社会竞争从企业的竞争转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促进组织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程度,提高竞争中的现代信息技术水平,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在企业外部进行的供应链的重构上,企业之间形成战略联盟伙伴关系,并规范联系的程序和技术,对风险和利益进行合理的承担,推动良好的市场供应链结构的构建。

(二)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重点

每个企业都有自身不同的特点,盲目地借鉴其他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与优化的方法是事倍功半的,但就实施供应链管理中的关键问题,企业与企业之间存在一致的重点。

1.产品设计与库存控制。

有效的产品设计往往紧扣企业的目标市场,企业可以通过对产品的设计来弥补顾客需求的不确定性,同时减少物流成本或缩短供应链的周期。而库存控制,即对于一个终端渠道对既定产品应该持有库存的控制,对于终端渠道的订货量与需求的预测值的协调工作以及终端渠道的再订货点与库存周转率的规划,以达到最小化库存订购和保管成本的目的。

2.产品配送。

产品配送问题的关键是重构配送网络和采取有效的转运战略。配送网络重构是指由于需求模式的转变或市场外因的变化(如仓库租赁合同的终止或者是渠道商的数量改变)而进行的对配送网络进行的调整。问题主要集中在利用一个或多个制造厂生产的产品来满足一组或多组地理位置分散的渠道商需求的企业。

3.供应链集成。

供应链的时间与速度常被视为衡量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指标。通常,供应链管理涉及众多环节,需要环环紧扣,一个环节的拖延往往会波及整个供应链的运作。供应链集成实质是供应链中的各个企业通过各种手段实现它们之间物流、信息流的紧密连接,以达到对最终客户要求的快速响应、减少存货成本、提高供应链整体竞争水平的目的。

综上所述,供应链管理不仅涉及到单个企业的方方面面,还注重目标不同的企业之间的管理协作。所以,企业供应链管理首先应抓住关键问题、层次分明,以达到预期的企业管理目标。

二、基于供应链的财务管理整合实践

(一)供应链与财务管理整合的必要性

相关调查显示,供应链与财务管理整合对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大多数企业供应链的主要目标是成本控制和增强客户满意度,但具体的供应链运作却与其战略并不一致,且对供应链的控制往往不完整。这使供应链变革的难度加大,供应链与财务管理整合逐渐被提上日程。

供应链分析-价值链分析-作业链分析-成本动因分析的供应链流程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成本控制起到了不可否认的积极作用,但却将供应链与财务管理分离开来研究与运用,这使供应链流程的局限性慢慢突现。供应链与财务管理整合通过使资金流、信息流和物资流一体化的财务管理,进一步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

基于供应链的财务管理整合,实际上是在原有传统供应链成本分析流程、作业成本法等成本控制工具的基础上整合企业内外部的资金流、信息流和物资流,以降低供应链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从而优化现金流转、企业营运资金管理,以达到节约成本、股东权益最大化的目标。

(二)供应链与财务管理整合的实施要点

1.企业内部管理与控制。

良好的企业内部管理与控制是进行供应链与财务管理整合的企业环境基础。在企业进行内部管理与控制上,依据企业性质运用适当的管理会计方法,建立有效的信息决策系统以及管理会计系统逐渐成为现代的供应链与财务管理整合的决定性因素。

2.财务流程自动化。

财务流程的自动化可以通过提供日常应付账款和应收账款的准确信息来消除付款链的风险,改善企业信贷决策,增强财务透明度,拓宽外部融资渠道以达到优化企业现金管理的目的。电子化和快速化的财务运作使企业财务流程,如支付处理,能够得到实时、动态的反馈。可以说,财务流程自动化有助于企业在短时间内进行调度,并有助于企业结合自身收支项目绘制出相对准确的现金预测辅助图来分析与预测企业长周期资金流向。

3.整体思维模式的建立。

整体供应链与财务管理系统的思维模式是企业战略联盟的集中体现。首先,供应链上各企业的高层要重视供应链财务管理的整合。同时,需要通过形成整体供应链与财务管理系统的整体思维理念的企业组织、财务文化以及员工培训来拓展。其次,企业之间(如下游零售商和上游供应商共同开展销售管理培训)应建立互动交流平台,广泛开展各个领导层面的合作。

供应链与财务管理整合的实施,使企业实现了有效的降低支付成本、优化收付程序,并最大限度地减少营运资金占用的财务以及供应链管理目标。

(三)供应链与财务管理整合对企业财务业绩的影响

1.对现金流的影响。

供应链与财务管理整合通过对生产经营管理(存货周转期、现金回收期、付款周期的管理)的优化,对财务状况实时、准确地掌握,以及对财务、供应链的风险与不确定性的消除和对企业信贷决策改善、外部融资渠道的拓宽,整体的把握现金流管理的运作并使企业保持良好的现金流动性,提高现金的使用效率,从而将企业的资金及时地转化为生产力以达到优化企业现金管理的目的。

2.对资产周转率的影响。

供应链与财务管理整合可以加快企业经营期间全部资产从投入到产出的流转速度,即提高企业资产运营效率,使企业全部资产的管理质量和利用效率达到最大化。资产周转率的提高意味着企业财务安全性及资产的收益能力的提高,债权的物质保障程度增强,企业信用程度提升,融资能力增强。

3.对期间费用的影响。

供应链与财务管理整合有助于企业预算管理的优化,并建立各项费用制度,规范费用审核与控制,其影响主要体现在对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的控制上。

4.对资产成本的影响。

供应链与财务管理整合形成上下游供应商与企业之间的供应链财务管理的协调合作,简化采购流程、优化存货管理、增强财务透明度以及企业的综合管理活动,同时带来了企业资产成本的减少。

5.对投入产出效益的影响。

投入产出效益逐渐取代低成本这一局限性指标成为衡量企业财务业绩的重要指标。供应链与财务管理整合通过企业内部管理与控制、财务流程自动化等从根本上完善企业供应链与财务管理乃至综合管理,从企业整体的宏观层面上大大提高企业的投入产出效益。

三、对供应链与财务管理整合的实施建议

当前我国供应链与财务管理整合实践面临着诸多困难,例如:市场经济与竞争环境的不完善、信息技术的相对落后、企业目标的差异化、企业内部控制的不完善等。通过分析国内供应链与财务管理整合的困难点,借鉴国外成功案例对我国的启示,提出如下建议:

1.国家经济政策的优化。

我国“南轻北重、东轻西重”的工业区域布局,使得地区间经济产出水平差异较大。我国主要的消费品生产基地在东部地区,而能源和原材料输出基地却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因此产生了中、西部向东部提供价格低廉的能源和原材料,经东部组装加工再向中、西部高价输出产成品的现象。这种产业布局和区位分工使供应链与财务管理相分离。由于国家制订的各项经济布局计划与政策在指导资源的宏观配置、产业的空间布局、区域经济格局的形成上起着奠基作用,在国家经济政策的指导下,我国供应链与财务管理整合的潜力巨大。

2.企业内部控制的加强。

企业内部控制的加强在内部环境方面主要体现在建立分工明确、职责分明的财务管理制度上。只有通过财务人员的密切配合又相互制约的内控机制才有望达成供应链与财务管理整合的有效、有序实践。在信息与沟通方面,主要强调及时、准确、完整地搜集与企业经营管理相关的各项信息,并使这些信息以适当的方式在企业有关层级之间进行及时传递、有效沟通和正确应用。同时,企业应对其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与评估。

3.建立供应链集成的战略联盟。

在当今需求多变、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一个企业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是否能快速地应对商业环境的变化,并为其所服务的市场创造价值。因此,企业就需要和供应商、客户甚至竞争对手建立密切的商业伙伴关系,并将自己看作是整个供应链中的一员,和其他成员一道共享信息、协同计划和处理业务流程,即以建立供应链集成的战略联盟这一全新的商业运作模式一起为最终的客户提供快速灵活、高效的支持和服务。所以说,供应链集成的战略联盟也是我国供应链与财务管理整合的一大关键步骤。

参考文献:

[1] 戴新民 朱佳翔:《供应链管理与财务管理的整合》,《财会通讯》(综合版)2006年第5期

[2] 贺碧云 吴先金:《财务供应链模型的构建及其实施环境》,《财会通讯》(理财版) 2006年第1期

供应链管理培训范文第2篇

关键词:供应链系统;企业;物流管理

中图分类号:F259.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10月22日

供应链系统的物流管理是建立在计算机信息化的平台上,并在传统物流的基础上,对物流信息进行管理,从而有效地降低物流运输的成本,减少企业的库存,通过合理的方式向客户提供物资。现代企业物流的活动范围主要是在市场的需求前提下为消费者提供物流服务,从而展开积极性的物流经营活动。现代企业的发展目的就是为了对各种资源进行优化和组合,为客户提供所需要的物资和产品实现自己的经济效益。现代企业物流不仅需要自身的资源优势,还需要竞争对手的资源优势,实现物流资源的整体聚集,从而促进企业物流的顺利展开,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经济实力和发展的前景。

一、现代供应链管理基本认识

供应链管理实质是一个扩展企业概念,随着当前企业竞争环境的不断变化,促生了新竞争环境下供应链管理思想的出现,其借助于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有效连接起原材料生产商、供应商、分销商及最终的消费者,将这种连接构成一种一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讲求让贸易伙伴具备多重的身份,在物流活动中,既可以是供应商,更能作为供应商的客户。作为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供应链管理SCM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了物流行业中的各种组成部分,如贸易伙伴关系、信息流、资金流等等,将其凝聚为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整体规划物流企业的源头原材料供应商直至零售商,让企业整体流程达到最优,在提高客户服务水平的前提下降低总的交易成本,继而促进物流企业的发展完善。

二、现代物流管理发展方向

(一)改善物流服务理念。物流的服务理念是物流发展的动力和内在的源泉。在物流管理中要树立以客户的需求为上,加强物流服务理念,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和人性化的服务,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需求。首选要先全面了解客户的物流需求,通过多种方式展开调查,并且在平时的工作中注意总结经验,在了解客户的需求之后,把客户的需求作为物流服务的目标,全面提升客户的价值,注重客户的经济效益,扩大附加值,与同类企业实施差别化的物流服务,让客户自身感觉到服务的差异,增加客户资源。随着物流企业的逐渐增多,客户对物流的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物流管理中要不断地通过总结经验来创新物流服务内容,在客户物资的运输、存贮和配送上让客户体验到与其他同类企业差别化的优质服务。企业物流管理者应当根据客户的物流需求,开展综合性的物流服务,在产品的各个环节让客户感受到差别化的优质服务,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在企业的物流服务上实现高效的运作方式,优化物流系统,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的服务,形成一体化的服务体系。

(二)改善物流管理技术。现代企业的物流管理应当以减少库存和产品的运转周期来提高社会的竞争力。现代企业的物流管理可以利用便捷的现代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利用各种信息技术优化物资的供应连接,形成一个动态的系统的供应连接网络,把物流的服务贯穿于产品的设计到客户的服务每一个流程当中,实现每一个过程的增值。现代企业的物流管理不但要在工作当中总结经验,还要善于利用国外物流管理的先进经验,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在物流的管理上利用高科技设备。现代企业的物流管理要善于抓住全球化这一经济机遇,努力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吸引外资,提高物流设备,从而提高现代企业物流管理的服务水平。

三、供应链系统中的企业物流管理发展策略

(一)加强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新时期物流发展的基础,也是供应链管理中应用最为普遍的基本技术,在向供应链管理转变的过程中,势必要用到对应的数据库系统的共享及EOS系统、POS系统等等,对于Intranet、Extranet的商务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和加速作用,并以此为基础加速了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使得物流工作更为便捷有序。物流是供应链形成和连接的关键活动,对于当前的供应链运用有着积极的改造和优化作用,基于物流发展的影响,对于生产和流通企业物流外包的现象出现产生了促进效应,并借助于后续降低成本等方式,让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得到了有效提升,二者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最终引起了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的变化。此外,就物流发展中的配送方面而言,向供应链方面的转变,使得其发展中需要更为专业的物流配送,亟待提高物流配送服务的水平,以适应供应链的管理在物流行业的运作,引起了物流方式的改变和发展,这时第三方便随之出现,基于情况的不同,甚至于会出现第四方,这也是供应链管理运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综合来看,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作用重大,是满足向现代供应链管理模式转变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以客户实际需求为工作导向。在社会经济多元化发展的大环境下,现代物流企业若想合理运用供应链管理模式获得高效发展,就应注意到企业运营中跨企业的资源整合,该企业管理模式必然让维持和管理客户关系变得更加重要,因此企业物流的源动力是客户需求,物流增值方案管理更是物流业从单纯的物的处理应当提升的方向所在,针对服务对象的不同和要求的不同,物流企业势必需要度身定制可行,具体细化而言,就是需要从客户需求的角度出发,结合整个管理的供应、生产等一系列过程,在其中的各个环节体现这种管理的价值和理念,组织其必要的物流供应链,并从企业自身竞争力等方面出发,确保其无绕道、无等待及无中断等,继而有效地为企业发展形成一种增值物流供应链,带动企业在同行中脱颖而出。

(三)优化企业内部与外部资源整合。从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看来,供应链的竞争逐渐成为了新时期物流竞争的关键所在,这必将成为未来很长时期内的物流发展趋势,将来势必需要更科学的物流规划和生产管理。所以,当前的物流企业发展中,企业若一味注重自身的利益,而使得对应合作伙伴的利益被牺牲,用这种代价去追求所谓的“零库存”,这样的发展模式必将失去整个供应链的竞争优势。基于此,笔者认为物流企业应当在向供应链转变方面注重联合各节点的企业,有效地联系起管理和产品等各个方面,改变交易双方利益对立的传统观念,借助于联合、规划和运作,实现企业内部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促使物流企业供应链竞争力得到全面提高。

(四)完善信息共享和物流管理体系。笔者认为在向物流供应链管理模式的转变过程中,对于物流整合所需要的信息,供应链节点企业应当做到与其他企业的分享,这种发展模式有助于有效的物流管理体系的形成。此外,基于企业发展的需要,对于其功能要素,势必需按系统工程的原理对其进行整合,借助于信息系统平台的建立和支持,完善对大量信息、数据的采集及后续分析等,并在企业的发展中注重对其及时更新,因为物流企业和供应链中,势必需要进行相应的信息交流沟通,任何一个节点企业之间更是如此,企业应建立面向客户的物流数据信息平台,并保证其的安全性和便捷性,在产、供、销关系的协调与控制上做到更完善和更合理,确保其能及时反映物流活动和其资金状况,用户登录便可立刻识别身份并辨别其需求,并结合用户组成的不同,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继而将整个供应链系统顺畅的连接起来,使得整条服务链将以客户为导向,促进信息的高度共享,完善企业自身业务的发展,且其自身在市场的竞争力也将不断地得到提高。

如基于RFID技术的物流管理系统设计中,需要确保每件货物中,均可以为其附加RFID的标签,并且能够在物流仓库中的各入口通道处,设置具有RFID检测功能的阅读器,此时对于物流中的赁物,在通过阅读器之时,就可以将货物的相关信息传输给物流管理系统中,实现系统对物流的智能化、一体化、数字化管理。在设计物流管理系统中,运用RFID技术,可以系统准确地自动录入信息,保证物流各个环节数据的输入速度与准确性,确保物流管理系统应用性能。物流管理系统设计中,可以应用RFID技术,保证在物流管理过程中,其各个环节的数据完整度,满足人们对物流信息管理的需求。运用RFID技术,通过科学的编码,还可方便地对物流管理库存货物的批次、保质期等进行管理,及时掌握所有物流中库存货物位置,提高物流管理的工作效率。同时,还具备经济性优势,可循环使用的标签封装设计,大大降低了系统运营成本。并且系统中采用先进的超高频RFID技术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基于TCP/IP的系统网络方案,特别方便系统的扩展,具备良好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发挥实际应用优势。

(五)改善企业物流组织。由于物流的跨行业和跨时空,使得物流的机构变得十分的复杂,又由于现代企业的特点和复杂的市场环境,从而导致了物流组织在设计上呈现多样化的发展。因此,现代企业的物流管理需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运营状况,设计出符合自身发展的物流组织。首先要实现物流的智能化向一体化方向转变。一体化的物流组织可以有效地将物流的配送和管理等方面形成统一的有机组成体,把现代物流管理方式转变成企业内部的一体化物流组织框架。现代企业的物流管理要逐渐地摆脱效率损失,将物流的组织以客户的需求为中心,精简组织和机构,保持信息的畅通,优化企业的发展成本,从而提高物流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在物流的管理中形成物流战略联盟,将供应链整体参与到竞争中来,可以利用市场和组织的双重优势创新组织。物流联盟形成的价值链不但可以转变企业传统的组织结构,而且能够有效地改善企业的关系,形成多方面的物流组织结构。

(六)加强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现代企业物流管理人才严重的缺乏,因此应当加强企业物流人员的培养,与专业的咨询公司合作,定期开展物流管理培训班,加强对物流人员的专业技术的培养。在企业的内部建立物流人员的人才竞争机制,提高人员参与物流管理的积极性,对物流管理实施合格的操作规范,加强企业的物流管理者在实际物流管理工作中的能力,提高物流管理人员的实践和管理的执行能力,加强合作与交流。

四、结语

相比于传统物流管理,新型供应链系统的现代供应链管理更趋向于整合,继而将物流活动看作是一个整体,其战略决策要结合企业群所依靠的整个供应链来进行。另外,在库存管理方面,传统物流管理认为库存是必需的,但是现代供应链管理则认为库存不是一定需要的,物流供应链管理更注重社会化、集成化、信息化等方面的发展,重在用综合性的管理方法来统筹物流企业的发展,使得各个环节的功能得到良好发挥。综上所述,当前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物流管理主流,并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周丽娜.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物流管理[J].北方经贸,2009.4.

[2]刘永胜,王燕.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企业物流风险预警机制研究[J].经济问题,2009.9.

[3]曹永芬,曾宪凤.基于供应链的企业物流管理流程创新研究[J].物流技术,2014.1.

[4]杨学义,李新卯.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核心的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探析[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1.1.

[5]蔡冬晓.供应链环境竞争下中小企业物流管理问题探讨[J].商业时代,2012.20.

供应链管理培训范文第3篇

2011年,公司通过校园招聘,精心选拔了12位应届大学毕业生。这12位培训生都是“85后”,他们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全部来自“211”全国重点大学,其中2/3是研究生学历。他们入职后,人力资源部对他们进行了两周的入职培训,然后他们被统一安排到销售部门,接受半年的基层锻炼。公司希望通过这半年的磨炼,让他们对公司的产品和业务的基本运作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希望通过半年的一线实践,考察他们的综合素质并培养他们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工作精神。因为公司管理层坚信一点:“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半年过去了,有两位新人经不起磨炼,另谋高就了;另有5位被市场、供应链管理和商务部门选去做后备管理岗位;剩余的5位被分配到不同产品线的销售部门。

一晃又过了半年,留下来的10人,又走了两人;再过了半年,8人中还剩下5人。至此,一年半的培训生轮岗期内,12人变成了5人。培训生项目的前景堪忧。不仅如此,很多培训生的上司也跟人力资源部反馈了不少这些培训生们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如下3点:

1.85后员工急功近利,缺乏明确的职业规划和持之以恒的精神。他们给自己的目标定得都很高,如果他们不能很快达到自己的目标,就比较容易放弃,遇到挫折的时候会感到特别失望。他们总觉得公司应该对自己的每一点成绩都明察秋毫,要求绝对的公平。取得的成绩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肯定,会马上影响他们的情绪。他们都期望工资最好多拿一点儿,活儿最好少干一点儿。

2.85后员工特立独行,不听指挥。他们大胆、创新、极具个性,不喜欢命令式的领导风格。他们更想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更喜欢“能不能让我试试”的参与式管理风格。

供应链管理培训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产品上市 绩效 成功标准 因子分析

新产品开发是企业提升产品竞争力、拓宽市场、树立良好品牌的重要举措。2007年,美国新产品开发管理协会(PDMA)发现,在北美地区业绩最好的企业中49%的销售收入源自于最近5年上市的新产品,而在其他企业中这一比例也达到22%。正因为如此,提升新产品上市绩效被看作“企业致力于创新能力建设的市场动力”。另一方面,新产品开发的失败率居高不下。美国一家市场研究公司对80家公司新产品开发资料进行分析,发现每40个新产品构思中,通过企业目标与资源能力筛选、商业分析、试验、发展阶段,最后能够实现商品化成功的只有一个产品,而且投放市场后,经营状况不佳的占很高比例。因此,如何提高新产品上市成功率是企业创新管理的重要研究课题。为了促进新产品成功上市,企业必须正确认识上市成功的标准以及影响新产品上市成功的一切环境和事实,即关键因素,努力营造适合产品创新的有利条件,加强对产品创新的管理。

一、问卷设计

首先邀请了重庆市两所高校MBA、EMBA以及相关管理培训课程班的学员进行预调查,以确保所有的问题清楚并且项目结构合理,然后根据预调查得到的信息对问卷调整。这些学员大多是产品创新的管理部门、市场部、产品研发部门的高高层管理人员。项目运用了回顾性研究,请被访者提供对上市活动和新产品绩效的看法。这种方法在新产品开发研究中被普遍运用,要求被调查者选择公司最新上市的一种产品,而且被访者能提供该产品的详细信息。该产品上市时间不超过5年,而且是当时的代表性产品。被访者要求提供有关新产品上市影响因素和绩效评价的感知型数据最后,邀请了3位新产品开发项目管理方面的专家,对问卷作进一步审核、修正后形成了正式问卷。正式问卷涉及35项产品创新影响因素测量变量和15项绩效评价测量变量。

二、问卷的信度分析和合理分析

信度是针对某一特定类型下问卷测量的可靠性,是指测量结果的稳定性、一致性、再现性和一贯性。通过调查问卷的信度分析,检查问卷设计的结构、原则、内容等能否被受试者正确理解,及时增删或调整题目,确保调查的质量。Cronbach’s Alpha信度系数是目前最常用的内在信度系数和同质信度系数,通过分析问卷量表中第一项目得分间的一致性,检查每个因素中各个项目是否则测量相同或相似的特性。通过spss 19.0,结果说明了问卷测量的项目一致性较高,问卷设计的质量较高。

效度,即有效性,是指测量工具能够测出其所要测量的特征的正确性程度。效度越高,即表示测量结果越能显示其所要测量的特征,反之,则效度越低。KMO和Bartlett’s检验可以对问卷的理论构思效度进行检验。分别对影响产品创新的35个变量以及评价新产品绩效的13个变量进行了效度分析,Bartlett’s检验中p

三、数据收集

此次问卷发放的主要对象是重庆市南岸区、江津区、沙坪坝区、铜梁区、万州区等中小企业中与产品创新相关的高层管理人员。大量发放的问卷于开始之后2周内陆续回收完成。本次调查共发放97份问卷,回收了47个产品成功和35个失败的问卷份,回收率84.5%。其中有效问卷65份,占回收问卷的79.27%。问卷。本次调查所有的被访者具备产品开发的相关经验,并有相关的职务。回收的问卷中认为对新产品上市进行评价非常重要的有80X,占总人数的97.6%,说明项目关系人对新产品开发项目要进行评价的认同度很高。

此次调研涉及的新产品行行I分布为:软件业9.7%,食品业18.3%,新材料32.9%,机械制造业占36.6%,其它2.4%。此次被调查人员,企业总经理/总裁占12.2%,销售主管或营销主管占32.9%,研发部门高管占18.3%,研发技术人员占12.2%行政经理占9.7%,生产运营经理占14.6%。被调查者中约有98%是企业的高层者。他们对新产品开发过程与新产品上市的市场绩效具有全面的认识。

四、数据分析

利用spss19.0,分别对问卷的两部分,新产品开发成败的关键因素(包括新产品开发的技能与资源、上市策略、资源整合)和绩效评价(包括技能资源、上市策略、资源整合)进行因子分析。

1.新产品上市的关键因素因子分析

通过对影响新产品上市绩效的35个变量运用因子分析法,特征值超过1.0,解释率超过75%,同时指标的可变负荷超过0.6的共有21个变量(表1)。

2.产品创新绩效因子分析

通过对创新绩效的15个变量运用因子分析法,特征值超过1.0,解释率超过75%,同时指标的可变负荷超过0.6的共有5项因素:因素1新产品质量符合预定设计要求新产品在技术上取得了成功;因素2:新产品达到IRR或ROI的要求;因素4新产品实现了预期的销售额目标不断增多的潜在顾客。

3.产品创新绩效的关键因素确定

由以上26个主成分(21个影响因素的主成分和5个绩效评价的主成分)生成了得分系数矩阵,运用双变量的person相关分析法,得到各影响因素和绩效之间的相关系数。在显著性水平a=0.05下,23个关键影响因素中,除5个变量以外,有16个因素与创新绩效显著相关,按相关系数大小依次排序如下:(1)思想构思的创新性(0.834);(2)产品能力(0.785);(3)生产计划能力(0.752);(4)市场调研技能和资源(0.722);(5)上市期间顾客对产品的反馈意见(0.761);(6)销售和生产的协同(0.744);(7)供应链管理与市场营销的协同(0.659);(8)供应链管理与技术的协同(0.641);(9)供应链管理与生产的协同(0.614);(10)上市时机(0.598);(11)研发技能和资源(0.499);(12)制造技能和资源(0.485);(13)产品配送:及时配送、快速反应(0.458);(14)适当的定价水平(0.326);(15)对顾客的服务和技术支持(合适的人、称职的、反应快的)(0.311);(16)技术和生产的协同(0.259)。

相关系数最高的前三项是思想构思的创新性,产品能力、生产计划能力,可见关键的资源和技能是新产品项目成功的重要的先导因素。

排在第四位和第五位的分别是的是市场调研技能和资源和研究上市期间顾客对产品的反馈意见。缜密地进行市场研究和测试活动不但要求获得关于消费者和营销活动的有效信息,而且要求提供上市期间和上市后的反馈信息。在新产品开发过程进行市场调研,能提供有关新产品与消费者适应性的关键信息以确定产品应该投向哪类市场。这些战略决策应在在新产品上市早期阶段(在产品创新章程或产品协议规范中)就确定下来,后期修改花费高难度大。此外,新产品上市之后,根据消费者和竞争者的反应以及科技和经济环境的变化不断地修改营销和生产计划也是非常重要的。

排在第6-9位的分别是销售和生产的协同,供应链管理与市场营销的协同,供应链管理与技术的协同,供应链管理与生产的协同。管理实践越来越重视营销、物流、生产各部分之间的双向流动。因此,整合资源尤其是成立由研发、制造、营销物流等各部门核心成员组成的跨部门小组,不但可以节省新产品上市需要的时间而且还有助于高效处理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并整合物流与营销、生产、运作方面的功能。

排在第十位的是上市时机。上市时机是新产品上市的关键因素,企业往往在加速新产品上市方面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排在前十位的因素和创新绩效的相关系数都超过了0.5,相关度远大于其他它变量,可见其对新产品上市成败起关键作用。

供应链管理培训范文第5篇

关键词:零售;配送;模式

一、我国零售企业配送模式的概况

1.我国零售企业配送模式的优势

(1)在时间方面存在的优势

我国零售企业的配送模式即自营配送模式,在供应商与零售商之间的问题的不断增加,运输、储存上的成本占公司成本比例的上升,从而诞生了中间的企业,这样让各大企业都比较专业化,生产商就做自己的生产,零售商就卖好自己的东西就可以了,而中间企业所谓的配送中心,节省了供应商在往每个了零售商配送的时间,从而节省了供应商、零售商在时间上所浪费的成本。节省了更多的时间去做生产和销售。从而为企业赢得最大的利润。

(2)在供应链管理上存在的优势

由于零售企业的配送模式属于自营配送模式,也就是隶属于大型零售企业,它与第三方物流不同的是,它能更好的满足企业的各项需求,对企业的了解程度高,可以更针对性地解决企业在货物及时性方面得问题,整个流程都是本公司在做,从采购到销售整个流程的一体化,保证零库存零成本的配送模式,从而降低了流动成本。

(3)在门店与供应商之间存在的优点

因为零售连锁企业的配送中心,是本企业建立的,所以更加方便了门店与供应商之间的交流,有效地满足门店的各项要求。对于门店来说,由于配送中心是为门店服务的,所以门店提的所有问题,配送中心都会尽可能的满足;对于供应商来说,零售企业的配送中心也属于本企业,所以方便了财务方面的结算,货物方面对安全配送。大型零售企业有自己的配送模式,贯穿了整个供应链的发展。

2.我国零售企业配送模式的劣势

(1)在人员管理培训方面存在的缺点

零售企业的配送中心,由于不是专业化的配送企业,所以缺少物流配送方面的专业人才,缺少在人员培训管理方面的经验,企业会外聘一些物流人才,对企业内部的人员进行培训,增加了企业的各项支出费用。此外配送行业,人员流动较大,不能保证每个员工都能在自己职位上工作6个月以上,这样就增加了在培训环节中的难度。

(2)在设备方面存在的缺点

由于我国配送行业现在还属于起步阶段,在设施设备,使用工具方面还比较老套,好的工具能提升企业的整体效率,落后的工具则降低了企业的整体效率,物流设备设施种类繁多,形式多样,为整个物流系统提供了类似人体骨架性质的支撑,选择合理的物流设施设备直接影响着物流系统的效益。

(3)对于企业来说,建立配送模式的劣势

由于企业本身不是配送行业,所以专业化程度较低,对于企业来说投资比较大,成本较高,配送效率低,配送中心选址问题困难。运输最优化问题上选择困难。

二、我国零售企业配送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设备方面存在的问题

由于物流行业起步晚,所以在设施设备方面比较落后,很多配送中心还是手动车较多,有的配送中心基本上都是手动牛,这样大大降低了效率。有些配送中心还是使用手工收货,这样不仅麻烦,而且还严重影响效率问题。

2.人员方面存在的问题

说到人员方面存在的问题,不得不涉及以下几点

(1)培训方面,很多配送企业损坏率严重,这就是由于对员工缺少培训而造成的,例如托盘的使用规则,手枪的使用方法等。很多物流公司只注重结果,并不注重给公司员工讲解操作流程的意义,所以员工意识不到设备在物流配送流程中的重要性,自然就不能警醒的并自觉地去保护设备,所以这个问题一定要解决。

(2)绩效考核方面,很多的配送中心人员流动较大,培养一个新员工花费的时间精力都很多,每一个配送行业应该想办法留住这些员工,而不是盲目的去大批量的寻找招进新员工。所以在绩效考核方面应该做一个规划。

3.时间上存在的问题

(1)选址方面造成的时间问题

配送中心建立的地方对于企业,供应商来说都很重要,它直接影响了公司的成本问题,也直接影响了运输问题,和货物配送在时间上的及时性。所以配送中心的选址非常重要,不仅要考虑到交通是否便捷,还要考虑选址的城市以及地区人流量是不是很大,能否给公司保证足够的后备人力资源,而且还要考虑该城市所包含的门店与配送中心的距离,一家门店运输距离最近那不是最优,只有从整体总观布局,保证多家门店与配送中心的距离最短,这才是最好的配送模式。

(2)为了缩短时间,降低成本,配送模式的选择

近年来,随着物流行业的不断发展,各个大型连锁企业的发展,随着企业购买各项物流设配的增加,例如:打印机,条形码,手动收货枪,电牛,手动牛,可以看出很多连锁企业都在建立自己的配送中心,据统计,一个制造企业在物流方面的成本在其总成本构造中占据20%,在连锁销售企业建立自己的配送模式时不仅仅是减少了本企业的各项成本,也减少了制造企业的物流企业,有利于双赢模式,虽然我国的物流企业发展比较好,但是总体上看还是属于在刚起步阶段 现在大部分的配送中心的配送模式都是在库模式,这样增加了公司的库存保管成本,货物配送的及时性较低,实现不了企业预期的零库存零成本配送,越来越偏离企业的预期指标。

三、零售企业配送模式发展战略

1.在设备方面的解决方法

大型零售企业可以引进新的设施设备,经常派出去一些人员去学习这些设施设备的使用方法,这样零售企业的配送中心的效率也会上去,也可以引进外国的一些设备,这也不是说明可以摒弃以前的设施设备,只是在这个基础上添加,在一点点引入公司有一个更换学习的过程,使公司处于稳步前进的过程,整个流程下来大部分都处于机械化,减少错误发生率。

2.在人员方面的解决方法

(1)因为零售企业要做自己的配送中心,由于缺少相关的专业人才,所以企业应该多请一些相关专家,到配送中心给配送中心各个部门的骨干进行相关的业务培训,然后由这些骨干给本部门的人进行培训,为了减少设施设备的损坏率,经常给员工观看相关的操作视频,经常的对员工操作进行检查。

(2)培养一批员工确实需要很多的精力,所以培养完一批员工,尽量的就让他们留下来,工作的时间长一点,所以在绩效考核方面要尽量公平公正,减少员工的消极情绪,可以设定制度,员工每工作满一年工资每个月涨100或者200元。这个根据公司正常情况而定。这样公司的老员工偏多,新人也很想涌进,在人才选择方面就增加了。

3.选址方面的解决方法

(1)在选择配送中心的时候,把每个门店到每个供应商之间的距离计算出来,将这些数据交给专业的人士。进行计算和比较,测出在有利的情况下,最节省成本的最佳地方作为企业的配送中心,自营企业的配送模式也有很多种模式,分别为一对一配送,一对多配送,和多对多配送,不过大型的零售连锁企业都属于多对多的配送模式,所以在选址方面更要谨慎。

(2)很多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都是在库的配送模式,这也是比较传统的存储配送模式,但是这距离零库存零成本的理想配送储存模式还相差很远,为了实现零库存零成本的理想配送模式,我国物流相关人才对此也做了相关一部分的研究。例如:物美属于大型零售连锁企业,它拥有自己的配送中心,它针对这方面就拥有自己的解决方法,针对在库配送模式的弊端,物美上线了直流配送模式。在解决这方面问题上,物美就很典型。下面就介绍一下物美直流配送模式

①概述

所谓直流,即供应商把商品送至配送中心(DC)后不作存储,只作短暂停留,边收货边发货,保证商品以最快速度到达门店的一种配送模式。

②流程

门店订货配送中心汇总供应商接收订单供应商预约供应商备货供应商送货至DC收货供应商将货拉至集货区QC组盘合板发货至门店

门店订货:门店订单以门店为单位,涵盖该门店所订所有商品。门店需在上午九点半前订货完毕并将信息提交至网上。

优点:门店以统一时间订货完毕,便于配送中心将所有门订货信息进行统计,便于供应商统一备货。以至于门店可以在一个时间接受所有商品,缩短了接货所占用的时间。

配送中心汇总:配送中心文员将门店订单汇总成以供应商为单位的订单,并将信息到网上。

优点:便于供应商查看自己当天所有商品的订货量,并统一备货。

供应商接收订单:供应商登陆相关网站,接收订单,打印汇总订单及门店订货明细单

优点:供应商足不出户便可以知晓自己的订货量,以最快速度备货。

供应商预约:供应商根据今日货量大小预计明天送货时间,在网上预约次日送货时间。

优点:供应商预约送货时间,便于DC安排次日的月台使用及收货人员的班次安排

供应商备货:供应商根据打印的门店订货明细单按照门店进行备货

直流配送模式有自己的一套发货顺序,例如,有九家门店,固定顺序发货,供应商将最先发货的门店的商品装在车尾,最晚发货的门店商品放在车头位置,最大限度保证商品以最快速度送至门店。

供应商送货至DC:按照预约好的时间将货送至DC

收货:收货员使用手持终端以门店为单位进行收货

供应商将货拉至集货区:供应商将收货完毕的货物置于托盘上,并将托盘拉到集货区,集货区是以门店为单位的,供应商将相应门店的托盘拉至相应门店集货区,大大节省DC 的人力,物力,才力。

QC:QC,即对商品数量及质量的检核。QC员使用手持终端将集货区的商品实物与系统中收货员所录入的数量进行核对,同时检查商品的质量。

优点:既对收货员录入的商品数量进行了核对,又保证商品质量符合要求。

组盘:租盘,即将小单位的商品在系统上进行单位整合,将小单位的商品整合成大单位。例如,一箱拖鞋有五十双,收货员收货时录入的单位为双,系统显示为五十双,QC员QC完毕后将系统单位双整合成单位箱。

优点:将商品单位由零变整,方便之后各个环节。

合板:合板,即合板员将各个托盘上零散的以箱为单位的商品整合成以托盘为单位。

优点:将商品单位由零变整,方便发货。节省所占车辆的平面位置。

发货:发货部门的调度安排车辆在月台等待,发货员将相应门店的商品拉至相应月台,司机将商品拉至车内,送至门店。对于货量少的门店,调度会安排一辆车配送两家或更多的门店的商品,并尽量安排位置较近的门店用一辆车配送。

优点:尽量使每一量车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降低配送成本。

其实整个流程下来,就是降低成本的一个过程,不仅仅是物美,其它相关大型连锁企业在面对着这方面问题也有自己独特的解决方法。

四、未来展望

零售配送是一个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它逐步发展成为一个企业的支柱,也成为整个物流社会的支柱,在某些程度上它的效率决定着整个企业的效率,所以我认为,未来的零售企业配送模式应该在配送效率上有质的突破,才能满足未来物流标准的专业要求。我国连锁企业的迅速发展,附带着我国连锁企业配送行业的快速发展,零售配送行业的快速发展,使我们也观察到了其中所存在的问题,但是对于零售配送企业来说它的发展前景不容小视,它将会掀起中国企业的另一个经济热点。其实大型零售企业的配送中心相当于语文中所说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仅有利于本公司的发展,还为其他企业提供了方便,让所谓的供应商们充分的节约了他们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有利于彼此相互发展相互进步。以现在的网络科技为主导,建立大型配送中心。国外发展趋势相对去国内较好。由于国内物流行业是近年才起步的,所以相对去美国,德国这样物流行业发展较早的国家来说,中国物流行并不是很完善。不过中国在最近几年物流行业和电子行业的紧密联系,使得物流行业迅速的发展。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在未来物流的一个发展方向很有可能是把现实中的一些业务转移到互联网上来做,或许在这一领域物流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逐步走上双赢的道路。其次,好的公司离不开人员的经营。要想留住人才,公司应该从员工福利和人性化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我认为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未来的物流行业能够在对待员工人性化的角度来考虑,那么公司配送效率会有很大的提高。这就是我对于物流行业在配送模式方面的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1]杨俊.中国零售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管理水平的探究[J].企业导报,2013,(07).

[2]杜平.连锁零售企业物流配送模式的探究[J].企业导报,2014,(07).

[3]解季非.我国连锁零售企业的物流配送模式研究[J].中国市场,2014,(11).

[4]赵绘.我国连锁超市物流配送模式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3,(06).

[5]魏丽,李艳,王蓓.供应链模式下Y企业物流配送体系优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