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文化软实力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紧接着,党的十七大隆重召开了,学习与领会总书记在十七大上的讲话成为本月热点,振奋人心的成绩与未来的规划都成为焦点话题。作为文化产业链条上的一分子,对胡书记讲话中提到关于文化建设方向的指示自然更是关注。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的确,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是衡量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指标。在国际舞台上,一个国家或民族一旦文化落后,就意味着综合国力中精神要素的缺乏和不足。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力量,文化力日益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是国家软实力的根本体现。培育文化竞争力,利用文化手段来展示本国形象,宣传自己的价值观,扩大国家的影响力,是当今世界发达国家普遍采取的文化竞争战略。
从影视文化方面,我们当然深有感触:美国好莱坞的大片在全世界狂敛票房收入,同时也将美国式文化在全球推广,韩国、日本电视剧、MV在中国的热播让我们身边的孩子们一会儿“哈韩”一会儿“哈日”。
作为影像的爱好者、创作者,如何用影像的创造来提升我们国家的软实力?
是的,汉语就是一座高大幽深的山岳。绵延的历史如此之长.使用的人数如此之多.就是这种声音,这种语汇,这种韵律,从原始的巫觋口中唱出来,从孔子,庄子等大家的著述中记下来,从李白、杜甫、坡等文豪笔下哼出来,响起在塞北沙场,回荡在九曲黄河,数千年来从未日岁月更替而销蚀,汉语言文字的无限魅力就是这样任性。
更夸人欣慰的是.自1998年开始.每年九月的第三周被确定为垒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这种传承语言文字的举措着实值得点赞。今年又将其提升到国家“软实力”的高度,鲜明地突出了汉语所具有的民族精神乖爱国情感。而我们所讲的国家“软实力”,实际上就是讲文化实力,指的是文化、教育、法律环境、制度建设、国家的执政能力、管理能力、国民心态、国民形象、民族精神等方面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可见,语言所承载的“雅文化”的作用举足轻重。
文化凝聚着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对一个国家发展进程的影响,甚至比政治经济更为深刻乖久远。如果说,经济发展改变的是一个国家的面貌,那么文化繁荣则可以化育一个民族的风骨。所以大家当知,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雅文化”,给子孙后代留下的无数宝贵精神遗产,就像灿烂的星河,熠熠生辉,令人心驰神往。因此,我们更应该让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世代传承并发扬光大。
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二者的统一程度无须任何诠释。我们要让更多来自语言的“雅文化”深入校园、社区,融进每一个国人心中。尤其是负有传承语言职责的学校,一定要让学生多诵读经典,多接触传统文化。通过走近经典文化,传承中华美德,用中华民族“仁义忠恕孝悌礼信”等经典文化,规范指导青少年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还要让他们知道“天下为公”“宁为玉碎,不为瓦垒”“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位卑未敢忘忧国”“无为而无不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文化精髓所折射的熠熠光芒。
我们相信,在经典文化的浸润中,汉语言会变得更加优雅,文明之风尚必然成为社会永久的追求。所以,每个人都应时时刻刻从弘扬中华美德,传承民族文化的角度出发,以“经典”为载体,不断培养自己的文明行为习惯,促进道德品质的提升,在经典文化中获得美的陶冶,塑造纯净优雅的气质,在世人面前始终如一地展示出彬彬有礼、谦谦君子的高雅形象。
毫无疑问,国家推广普通话,就是为了提升国家的“软实力”。所以,尤其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们,勿忘在学生心灵最纯净、接受新事物最关键的时候,让他们接触最具智慧、最具价值的“雅文化”,感受祖国语言文化的巨大魅力,传承优秀的“雅文化”。要让学生经过长期的语言浸染、文化熏陶,在内心播下一颗颗优秀的文化种子,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的基础。
(选自“宿州文明网”2015年9月16日,有删改)
鉴赏评价
本文从“语言与文化”的角度切入,揭示了二者之间的关系,论述了二者对提升国家“软实力”,传承优秀“雅文化”的重要意义。旁征博引,内容深刻,启迪人心。
思考探究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特有的文化传统、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物质和精神文化的智慧结晶,文化安全就是国家在发展过程中,能够抵制各种外来的对本民族文化有害的风险和冲击,并由此保有对本民族文化认同的安全感。文化产业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新兴经济形态,与国家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当前,文化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各国所面临的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并逐渐成为21世纪国家实现稳步发展和前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所拥有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创新能力大大改变了整体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和结构等。需要注意到的是,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各国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发展程度的不同,也使文化产业的发展必然存在不对称性。西方发达国家依靠本国雄厚的实力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并通过各种先进的传播手段将其推广至海外;而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讲,本国发展的局限性和国内市场对先进文化产品的吸附力都促使其他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文化产品的流入,从而逐渐对本土的整体文化系统产生影响。
早在20世纪20年代,当时的美国商业部长赫伯特·胡佛就认为,电影不仅仅是作为一种贸易产品而被出口,他同样承载着美国生活习惯的影响力,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文化产业起步较晚,同时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发展,又存在着巨大的文化产品需求市场。面对外来多种多样文化产品的冲击,中国的国家文化安全必然会受到影响。此外,文化产业作为文化的具体形态和载体,隐含着特定民族国家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意识形态等,在当今全球化的国际背景条件下,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同样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因此,切实维护好文化安全并做好相应的预防工作对一国的稳定和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尽管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甚至对立的思想观念,但它作为人类共有的历史精神财富却是没有国界的。全球化使不同民族文化开始交流融合,不断涌现的种种交通、信息技术等便利条件加快了充满异域特色文化的传播。另一方面,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广阔的市场和巨大的发展空间。面对中国市场的这块巨大的蛋糕,为了迎合中国观众并获取巨额商业利益,美国电影在创作的过程中也加入了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化元素———变异了的东方文化元素。这也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在美国大量影视作品涌入中国市场的同时,我国电影行业不仅面临着美国此类行业的冲击,而且我国传统的优秀文化也面临着外流和被改造的危险花木兰替父从军,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名字和女英雄,整个故事情节体现的是中国传统儒家核心文化当中的“忠”和“孝”而在20世纪90年代,迪士尼公司取材中国花木兰的故事拍摄了美国版的《花木兰》动画片,为了迎合欧美国家观众,这部影片对中国的古典文化故事加以异化,将中西方文化进行了典型性的杂糅。也就是说,迪士尼的《花木兰》仅仅有的是中国文化的外表,在这种架构下面则深藏着好莱坞式的个人英雄主义等西方的价值观念。这部影片于1998年6月在洛杉矶举行盛大首映式,后在全美国取得了1.2亿美元的票房成绩,全球票房收入为3亿美元,被评为1998年全美20部大卖座电影的第十一名,1998年全球电影排行榜前五十名的第十二名。2008年美国又上映了风靡全球的《功夫熊猫》,全球票房高达6.32亿美元。该影片将中国文化中的“功夫”和“熊猫”结合起来,熊猫在中国人的眼中憨厚可爱,暗含和平之意,这两种文化符号本身并没有什么联系。《功夫熊猫》正是利用这一点展开了无限的想象空间,以中国的文化外衣来体现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念,体现的仍旧是西方的文化扩张。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地位的日益提升,国外影视作品中所彰显的中国文化元素越来越多。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在感慨中国日益壮大、国际地位日益提升的同时,更应该细心发现并琢磨这些西方成功作品背后所潜含的真正的意义或影响。
二、美国影视文化产业对我国价值观念的影响
价值观是一个人对周围客观事物的评价和总体看法,它支配和调节着人们的社会行为,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但人的价值观念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后天学习逐渐培养起来的,因此一个人所抱有的价值观念会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影视文化产业属于创意产业,其所生产出来的文化产品蕴含了一个国家的文化、意识形态、主流的价值观念等。从全球的角度来讲,中国自改革开放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市场的空间在不断地拓展,消费群体在不断地壮大。因此美国电影产品的大量输入必然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并逐渐改变对周遭事物的观点、看法。伴随着人类精神需求的日益扩张,属于文化产业之一的影视产业在近年来可谓是不断攀升,不断地冲击着人们的视野。但往往被我们所忽略的是,影视产品不仅仅是一种仅供人们满足娱乐消费需求的产业,它背后蕴涵着一个国家所特有的民族文化特性,而这往往是我们肉眼所不能直观的。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影视产品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的一大要素。另一方面,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其所具有的生活习性和特点习惯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因此经常性地对其接触必然会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影视产品通过真实的画面、动人的细节、完整的故事情节等直接和人的感官相连接,刺激人们的视觉和内心的情感活动,从而使很多人能够在某种特定的影视作品中找到某种程度的相同或相似的认同感,影响这些人对周围事物的是非与对错的评判标准。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物质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广大人民的精神需求日益增长,相应的消费群体在日益扩大。由于我国文化产业起步较晚,信息技术的不发达以及存在的种种缺陷,尽管我国电影行业在近年来发展较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伴随国外影视产品尤其是发达国家影视产品的逐步进人,不论是对人民的价值观念,还是对公司企业的价值观都产生着重大而深刻的影响。首先,美国影视产业的大力发展和影视产品的大量涌人中国也对绝大部分人尤其是青少年产生了积极有利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其价值判断能力和加强已有的良好的价位观念。一方面,美国影视产品凭借其精湛的技术和特有的精神文化元素等大大丰富了绝大部分人的审美价值观。不得不承认的是,我国的影视产业有其固有的发展局限性,相比较而言,美国影视产业发展成熟,且拥有先进的数字信息技术等。同时,全球化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又使美国的影视产品能够最大范围地跨越国家的界限,不断地吸引着人的眼球,丰富着人的视野,从而提高了人们的审美价值观。尤其是引起传统影视产业巨大变革的数字电影,不仅使影视产品的制作更加精良,而且增强了观众的感官触觉。由此,数字影视的出现加强了人们对美的事物的重新认知和评价,提高了人们的审美价值观。同时影片中所出现的美景,抑或服饰等也都会在现实中扩大人们对事物的评判。其次,国外影视产业中也包含着消极、被动的因素,容易逐渐磨蚀人们所持有的良好的价值评判标准。
在21世纪的今天,软实力资源越来越受到各个国家的重视。发达国家更是为了扩展本国软实力的影响力,不惜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采取价值观外交,而影视产业无疑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经过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影视作品的熏陶,容易使人们对看待事物的着眼点以及金钱、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等一系列的价值观念逐渐发生变化,忽视了社会主义国家的责任和义务。此外,国外影视产业也会对我国的一些企业的价值观产生消极影响。企业价值观是企业领导者和决策者对公司运营的目标和经营方式所做出的选择,是企业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逐渐积淀起来的。由于影视产业链的完善,发达国家的影视产品既包含有强烈的娱乐色彩,又潜藏有文化底蕴,同时又有高科技信息技术的精良制作和包装,所以发达国家不仅在电影海外票房上赚取足够利润,而且由影视作品所引发出来的衍生产品也为这些国家带来了丰硕的收益。这在某种程度上刺激了中国相应企业改变了对自己原有价值观念的评判,为了赚取高票房的利润收人,其所制作的影视作品一味遵循娱乐至上的原则,除了恶搞而赢得观众的笑声之外,没有任何积极的意义,可谓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了未来的长远利益。
三、结语
一、何谓文化软实力
现在的年轻人,有几个没有看过好莱坞电影?但没有读过甚至不知道《道德经》的却大有其人。当麦当劳、可口可乐、韩剧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时,我们不禁惊呼: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到底在哪里?在西方人抱怨对中国巨大的贸易赤字的时候,我们面临着对自己五千年文明认同的文化赤字。好在我们已日益认识到了这一事实,并在近年加快了扭转这一局面的步伐,同时从2006年年底中国大地开始出现了一个新的词“文化软实力”。
“软实力”这个术语最早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提出来的。文化软实力则是与一个国家创造力、影响力相关的思想、观念和文化,很多是看不见的,不能物化、不能指标化、不能市场化的。这种软实力虽然没有硬实力那样具有明显和直接的力量,但有更加持久的渗透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要求。这是首次用“软实力”这个概念来标示文化发展的尺度和目标,并且把“提高文化软实力”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这是对科学发展观的一次新的注解,表明我们党一方面与时俱进,展示了与国际通行发展规则相一致的视野,另一方面又开拓创新,走自己的文化发展道路。
二、班集体文化软实力的形成途径
文化是班集体发展的深层次推动力,是团队中“一只看不见的手”,它无时不在、无时不有,融汇在团队的观念和行为中,潜移默化地发挥着巨大作用。在新的历史环境,增强班集体的文化氛围,为现代班集体建设注入人文关怀,才能进一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道德文化基础,为未来的社会公民打造良好的素质条件。在班主任的实际工作中加强团队文化建设“软实力”,实际上是提升班集体凝聚力的“硬课题”,它呼唤所有从事这一工作的教师,要拿出自己真实的“硬功夫”,积极为此献计献策,提升班主任工作的理论高度。在我的教育工作实践中,要从如下几个方面为提升班集体文化软实力而努力。
1.利用班集体成长的各个不同时期特点,有的放矢地推进文化氛围的构建。
(1)班集体建立之初―――重要时期
在一个班集体刚刚成立的初期,学生们带着对自身和集体的很多期待走到了一起,这个时期是班集体文化建设的基础时期,这是一个习惯和观点的形成时期,也是打造班集体“文化软实力”的最佳时期。教师在这个时期可以将班风,班训,班徽,班旗等具有班集体团队“标志性”文化传承的“结晶”凝结起来,广泛调动学生的参与,在参与中使学生明确心中期待打造的团队核心和实质是什么,心中理想的班集体的内涵又是什么,这样便形成了班集体成员认可的发展基础,为今后良好文化氛围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2)班集体发展时期―――攻坚阶段
当班集体成立半年后,大体上已形成班集体特有的风貌特征,这时我们的工作要充分利用运动会、文艺展演等各种学校活动增加活动中的文化比重,比如:运动会后的颁奖仪式,文艺展演中的海选等活动,广泛发现“人才”,积极推动全体学生的参与,尤其是关注学生行为细节中的“闪光点”,有意识地将这样的“小事”中所渗透出的文化精华“放大”,加大宣传和鼓励的力度,同时增强对主流文化思想的梳理,使学生对团队的信任和依赖感日益增强,逐渐使所有成员形成班集体思想的共识和团队精神的统一。
(3)班集体建设“收尾”阶段―――可持续发展的“开始”
进入毕业年级,由于升学压力日益成为生活的主题,因此这将成为班集体文化软实力发挥优势的阶段,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在这个时期可以将团结、积极、进取、自信、自强等精神弥散在整个团队的环境中。作为班主任,在这样的时期要利用各种机会为学生开展励志教育,更要有意识地、多层次和多角度地传达出“团队是具有长期生命力”的观念,让学生明白,良好的班集体精神的核心是一个团队长期发展的动力,团队成员是要长期相伴相随的“同路人”,从而让班集体的“文化软实力”真正发挥它的强大推动作用。
2.利用各种具有人文特点的活动强化班集体独具温情的人文关怀。
班主任要利用各种具有人文关怀的活动,在团队中开展温情教育,当今的青少年在他们的成长环境中,关爱他人、奉献社会正是他们必须要补上的重要一课。在这其中,有很多相关的活动可以开展。比如:为选择文科的学生举办的送别会,母亲节征言,父亲节寄语,“我的感动说给你听”主题演讲,相逢百日“庆典”,团队“生日会”,等等。
3.利用各种外联方式加强班集体“品牌”建设。
班集体的文化要通过各种方式归纳、总结、宣传。在这样的要求下,班主任要通过各种信息传播途径广泛地开展宣传引导,提出主流文化方向,培养学生的“班集体品牌”意识。在这其中我们可以开展:“班刊”编印,“宣传橱窗”展示,“活动标语”展评,主题特色板报等活动。
4.班集体管理体制是班集体文化生长的土壤。
在新的历史背景下,为更广泛的调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应该为更多的学生搭建发展的舞台,让学生在参与中体会成功,在投入中关爱他人,在收获中增强自信。因此,一个班集体的管理方式是滋养班集体文化的土壤。在我现阶段的工作实践中,主要将“班集体管理企业化”作为实践的内容在高中班集体中加以推广,收到了较好效果,这是一种全员参与的班集体管理新模式,调动了全体学生发展的自主性,同时引入竞争机制,为班集体建设提供了动力。
我推荐的书
《教育和美好的生活》,伯特兰・罗素著,杨汉麟译,河北人民出版社
《人是如何学习的―――大脑、心理、经验及学校》,布兰斯福特等编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 文化软实力; 城市精神; 文化品牌; 文化产业
中图分类号: G12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8631(2010)03-0028-01
一、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际间竞争越来越表现为包括文化在内的政治、经济、科技、军事、人才、意识形态等综合国力的竞争。在90年代初,西方就有学者提出“软实力”这一概念,而文化作为“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也越来越多的被人们用到。党的十七大报告也提出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的文化资源及其软性运用过程中所产生的维护国家利益、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能力,是一个国家整体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体现为一个国家的文化吸引力、同化力和感召力。
对于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体现为同化他人观念,发挥本国影响力,实现本国目标,增强国家控制力。对于一个城市来讲,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也会产生同样效果,即对内增强城市公民的凝聚力,增强一个地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对外增强城市的吸引力与地区魅力,进而产生直接的现实作用,比如在招商引资、人才吸引方面就可以体现出软环境的魅力。在日益加快的现代城市化建设中,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文化的重要性,提升文化软实力成为现代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一方面对提升城市的整体文化品位提出要求,另一方面对城市的本土文化传承、文化建设提出了挑战,很多特色文化遗产在标准化的城市建设过程中得不到保护。
二、包头市提升文化软实力的紧迫性与优势
包头市作为西部地区重要的新兴工业城市,城市建设、发展速度很快。“一五”时期,包头开始大规模的城市建设,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与发展,现已发展为拥有常住人口约250万人、城镇人口约170万人的全国知名较大城市。无论在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城市自然环境,还是在城市管理服务、人文环境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在城市文化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诸如城市特色不明确,城市文化资源挖掘保护整合不足,城市精神有待进一步打造等。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包头市整体竞争力与影响力,因此当前提升包头文化软实力具有现实紧迫性。
综合分析包头市文化建设环境,在发挥文化资源的作用,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包头市有如下优势:
1. 文化资源较为丰富。麻池古城、燕家梁遗址、固阳秦长城、石拐赵长城等文化古迹,五当召、美岱召等昭庙文化,阴山岩画、蒙古民俗等特色民族、地域文化,百灵庙、土右旗的红色旅游文化。此外,老包头的街巷文化、移民文化、西口文化等也是值得发掘、可资利用的宝贵财富。
2. 城市发展思路的调整。包头市作为工业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体的产业布局,第三产业发展相对缓慢。但是新时期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明确,包头市也积极调整发展思路,追求文化与经济并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协调发展。
3. 经济实力作为较强的后盾。进入新世纪,包头经济步入了快速发展轨道,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十五”以来GDP增速超过20%,人均收入超过11000元,据统计2008年在全国地级以上市排名第30。包头市经济实力的增强为文化产业发展,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提升包头市文化软实力的建议
1. 塑造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核心的价值观念,培育创新的城市精神
建设有特色的地域文化离不开我们整个民族、国家文化大环境,即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核心的价值理念。在这个前提下,进一步挖掘包头市突出的文化精神,予以继承、发扬。
包头作为一个现代工业城市,需要一种现代精神,包括创新精神、公民精神、公德精神,这是保障一个城市在现代化进程中不至于落伍所必须的。现代社会,特别是信息社会的发展,外部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如果固守传统,必然走向落后,一个城市在精神面貌上的陈旧必然会反映到经济、政治、社会各个领域,所以创新是关键。公民精神最重要是培育公民普遍的公民意识,现代公民意识的成长意味着公民权力意识的提高,参与意识、自我管理意识的提升,这无疑有利于推进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公德精神是一个城市维持较好的公共秩序,促进市场、社会和谐稳定所必须的。另外,城市精神培育还需要继承传统的人文精神。包头是一个移民城市,移民传统赋予了包头独特的兼容并蓄、包容、开放的城市精神。当前我们要打造独特的地域文化,需要继承和发扬这种传统,做到海纳百川,才能与时俱进。
2. 培育主题文化,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
文化要发挥其软实力,需要对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城市主题文化是一个城市独有的文化形态,是一种特色占有、特色垄断和特色整合的文化。
包头根据现有的文化资源,一是在原有基础上着力打造草原文化。达茂旗境内已经形成了以草原岩画、敖伦索木元代遗址、普会寺、广福寺、草原民族风情、口岸文化为核心的草原文化带,今后还需要加大力度打造草原文化这个品牌。二是移民文化。包头是典型的移民城市,包头的城市发展在每一个时期都离不开移民的贡献,城市文化也处处表现出移民文化的特征,包头城市发展需要对这种文化进行评估与定位,发掘其推进城市发展的价值。三是边塞文化。包头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这个地区在历史上成为草原游牧民族和中原农耕民族势力进退、交锋的地带,因此也留下了诸多文物、遗迹来见证过去的金戈铁马与西风古道。打造边塞文化一方面需要对这些重要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同时也需要合理的开发、利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价值。
3. 打造丰富的文化产品,使文化建设走出一条产业化发展道路
文化的产业化发展已成当今世界潮流。几年来,包头市把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推进文化大市建设有机结合,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市场不断扩大,为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从整体上看,包头市文化产业仍处于起步、探索、培育、发展的初级阶段,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很大,产业起点低、规模小,产业结构单一,文化产业增加值偏低,新兴产业发展不足等。今后在文化产业规划、服务平台搭建、配套体制、机制改革与调整、园区建设与文化产业品牌建设等方面还需要加快步伐。总之,文化产业对于推进文化建设,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变迁,一个城市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走出独特的发展道路,就要综合考虑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优势,其中文化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包头市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也必须重视文化建设,提高文化品位,以文化品位来塑造城市形象,展示城市品牌,以文化氛围来凝聚人心,推动城市发展。
参考文献:
[1] 包头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包头调查队[Z].包头市统计年鉴,2009.
[2] 孟亮.大国策:通向大国之路的软实力[M].人民日报出版社,2008(7).
[3] 张晓明,胡惠林,章建刚.2009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Z].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