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形容春天的优美句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漏洩春光——〖解释〗①透露春天的信息。②指密传消息或泄露男女私情。
春暖花香—— 【出处】明·无名氏《打韩通》头折:春暖花香,和风淡荡,我则见东郊上,男女成行,处处闲游赏。 【解释】形容春天美丽的景色。
雨后春笋—— 指春天下雨后,竹笋一下子就长出来很多。比喻新生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
莺歌燕语—— 黄鹂歌唱,燕子呢喃。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
沂水春风—— 沂水:河水名,在山东省曲阜县境内,孔子出生地。春风:春天和暖的风,比喻良好的熏陶和教育。来自沂水的春风。比喻深受孔学的教育与熏陶。
有脚阳春—— 承春:指春天。旧时称赞好官的话。
莺歌燕舞—— 黄莺在歌唱,小燕子在飞舞。形容春天鸟儿喧闹活跃的景象,现常比喻革命和建设蓬勃兴旺的景象。
寻花问柳 ——花、柳:原指春景,旧时亦指妓。原指赏玩春天的景色。后旧小说用来指宿。
双柑斗酒—— 比喻春天游玩胜景。
秋月春花—— 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鸟语花香—— 鸟叫得好听,花开得喷香。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
满园春*—— 整个园子里一片春天的景色。比喻欣欣向荣的景象。
柳暗花明 ——垂柳浓密,鲜花夺目。形容柳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象。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
枯木逢春—— 枯干的树遇到了春天,又恢复了活力,比喻垂危的病人或事物重新获得生机。
腊尽春回—— 腊:指腊月,即农历十二月。腊月过去,春天又来了。
红情绿意—— 形容艳丽的春天景色。
虎尾春冰 ——踩着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和风细雨 ——和风:指春天的风。温和的风,细小的雨,比喻方式和缓,不粗暴。
花香鸟语—— 鸟语:鸟鸣如同讲话一般。形容春天动人的景象。
春意盎然 ——春意:春天的气象。盎然:丰满、浓厚的样子。形容春天的气氛很浓。
春蛙秋蝉—— 春天蛙叫,秋天蝉鸣。比喻喧闹夸张、空洞无物的言谈。
春笋怒发—— 春天的竹笋迅速茂盛地生长。比喻好事层出不穷地产生。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亦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春深似海 ——春天美丽的景色像大海一样深广。意思是形容到处充满了明媚的春光。
春山如笑—— 意思是形容春天的山色明媚。
春*满园 ——园内到处都是春天美丽的景色,意思是比喻欣欣向荣的景象。
春*撩人—— 撩:撩拔,、招惹。意思是春天的景色引起人们的兴致。
春暖花开 ——本指春天气候宜人,景物优美。现也比喻大好时机。
春兰秋菊 ——春天的兰花,秋天的,意思是比喻各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春回大地—— 好象春天又回到大地。形容严寒已过,温暖和生机又来到人间。
春晖寸草—— 春晖:春天的阳光;比喻父母对儿女的慈养。寸草:一寸长的小草;比喻子女对父母的养育之恩的无限感戴心情。
春花秋月—— 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意思是泛指春秋美景。
春光明媚—— 明媚:美好,可爱。意思是形容春天的景物鲜明可爱。
春风和气—— 春天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意思是比喻对人态度和蔼可亲。
春冰虎尾 ——踩着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意思是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漏泄春光 ——原指透露春天的信息,后比喻泄露男女私情
柳绿花红 ——形容明媚的春天景象
寸草春晖 ——寸草:小草;春晖:春天的阳光,小草的心意难以报答春天的恩惠。比喻子女报答不尽父母养育之恩
春去秋来—— 春天过去,秋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春华秋实 ——华:同花。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意思是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也比喻事物的因果关系
春光漏泄—— 柳枝泛绿,透露了春天带来的信息,喻指秘密或男女的私情被泄露出来
杏雨梨云—— 杏花如雨,梨花似云。形容春天景色美丽。
李白桃红—— 桃花红,李花白。指春天美好宜人的景色。
春意阑珊—— 阑珊:将尽,将衰,指春天就要过去了。
春生秋杀—— 春天万物萌生,秋天万物凋零。
春风雨露—— 像春天的和风和雨滴露水那样滋润着万物的生长。旧常用以比喻恩泽。
触手生春—— 一动手就转成了春天,富有生机。形容技术高明神奇。
着手成春—— 着手:动手。一着手就转成春天,原指诗歌要自然清新,后比喻医术高明,刚一动手病情就好转了。
2. A (B. 漫无边际,形容范围大、程度深,应为“浩如烟海”;C. 良莠不齐,好人坏人都有,应为“鱼龙混杂”;D. 活灵活现,形容描述或模仿的人或事生动逼真,这里用错对象)
3. B (A. “不仅”应放在“过去”前面;C. 句式杂糅;D. 成分残缺)
4. 略
5. 标准 产生背景 心理
6. B (危,端正)
7. B (① 被;② 在;③ 的;④ 取消句子独立性)
8. C (C. 名词作动词;A. 名词作状语;B. 没有活用;D. 意动用法)
9. B (“缪”同“缭”,连结)
10. B (B. 宾语前置)
11. (1) 苏氏的神色也严肃起来,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同伴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
(2) 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苍苍。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
(3) 何况我与你在江边的水渚上打渔砍柴,与鱼虾作伴,与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
12. (1) 春天每到一处,先派遣和风传送消息,告诉大家春天将来临,再遣啼鸟说明春天到来的缘由。河畔绿草如茵,树头繁花点缀。描写春天到来后的绚丽景色。
(2) 贬谪江州的伤感消沉。
(3) 拟人手法:① 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春天到处漫游。② 让和风传递消息,让啼鸟介绍情况。③ 春绿了青草,美了繁花。
反衬手法:以春的美景反衬天涯沦落之恨。
虚写(想象):春天到了自己家乡,到处找我不见,而我只有托春天向家人传达沦落江州的愁苦;含蓄蕴藉。
13. (1) 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2) 击空明兮溯流光 望美人兮天一方
(3) 隰则有泮 言笑晏晏
(4) 夙兴夜寐 靡有朝矣
(5) 羁鸟恋旧林
14. 微雨寒村图 江南雪景图
15. 江南的冬天实在美得诗情画意,人到此境界,当可与自然合一,尘世的碌碌俗务,名利之心,纷争之意,更难立足于此,自然迷人,使人旷达洒脱,不计荣辱得失。
16. 运用颜色状物写景,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情景交融,把江南冬景情意浓浓的画面展现在读者眼前。其中既有素描的工笔,也有浓淡适宜的写意,绘出了一幅幅情景交融的优美图画。
17. 这两段写江南冬天的雨雪,未作过多实景描绘,而是通过想象描画、引用诗句、避实就虚的方法来表现,巧借想象和诗句的意境,通过自己的品评将这个意境推到一个新的境界,意象丰富,带有很强的作者个体性情的印记。
18. 刻画出了一个具有社会经验的、处世圆滑的、无奈的世故者形象。
(1) 语言描写。在文章结尾,父女对话描写,反映了父亲的鲜明个性:“还是说我碰的,听起来更顺溜些。有时候你简直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你说得越是真的,也越像假的,越让人不相信。”这句话既写出了社会现状,更是一个无奈的世故者的喟叹。
(2) 细节描写,写出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主人“随手把暖瓶往地上一搁”,就匆匆进了里屋,暖瓶“有点摇晃”。因此,暖瓶的爆炸就在意料之中了。一个细节描写“父亲的手指刚刚触到茶碗那细细的把儿”,说明暖瓶的爆炸与父亲并没有关系。但当“爆炸声把主人从里屋揪了出来”时,又运用细节描写:“父亲似乎马上要做出什么表现”“但他控制住了”,写出了父亲内心的矛盾,最终还是承认,“我把他碰到了”。
19. 有巧合、伏笔、照应等特点。
巧合:放的地方地板不平、主人不在、瓶离得近……
伏笔:随手把暖瓶往地上一搁。
照应:李叔叔放下时就晃,晃来晃去就倒了。
20. 交代地点,事件。充满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爆炸”这个词语在文中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热水瓶的爆炸,这是表象和显性的,二是父亲和女儿两代人思想上的碰撞而擦起的火花,这才是深层和本质的。
描写桃花的成语:
笑若桃花 桃花朵朵 艳若桃花 灿若桃花 人面桃花 桃红柳绿
桃之夭夭 世外桃源 人面桃花 投桃报李 桃红柳绿 门墙桃李
杏脸桃腮 夭桃秾李 流水桃花 李代桃僵 桃花潭水 桃弧棘矢
桃李满天下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艳如桃李 冷若冰霜
描写桃花的优美句子:
1、阳春三月,桃花怒放,黄海岸边,就像落下了百里胭脂云。
2、门口有一大片盛开的桃花,粉红粉红的,娇嫩得仿佛吹口气就能化成水。
3、那粉红色的桃花一朵紧挨一朵,挤满了整个枝丫,它们像一群顽童,争先恐后地让人们来观赏自己的艳丽丰姿。
4、春天,纷繁的桃花在晨光中开得格外喧闹,密密层层,宛如一片朝霞。
5、惊蛰以后,桃树枝头的蓓蕾惊醒了,东一枝西一枝,那些嫣然微笑的花朵,喷出醉人的芳香。
6、桃树上的小骨朵一天天鼓起来,露着红嘴圈儿,像抿嘴含笑的小姑娘。
7、桃树上挂满了花骨朵,羞羞答答地互相簇拥着,仿佛是一群胆怯羞涩的小姑娘,谁也不肯第一个统开笑脸。
8、到了春分,山上山下的桃花,千树万枝就像火焰一般地怒放了。
9、桃林蓓蕾初绽,密密的枝丫上好像挂满了银色的微型的灯泡,串串洁白的花苞珍珠似的晶莹闪耀。
10、从远处看,一株株桃树活像一个个张开的大花伞。
11、这棵桃树一人多高,树干透着紫红色,极其光洁,柔软的枝条上,长满了褐色的娇嫩的骨朵。
汉语言必须符合它的“三性”。何为“三性”?即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这是运用语言亘古不变的准则。
学习汉语言,一般应先从用词准确着手,锤炼词语;其次要把句子造通,后把句式造好;最后才可以用语句描绘意境。由此可见,准确性是对一切文章和讲话的基本要求,也是鲜明性、生动性的基础。准确性属于逻辑学中的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问题。概念不明确,判断不周密,推理不合逻辑,所使用的词、词组、句子必然不准确;反之,所使用的词、词组、句子必然不准确,所表达的概念、判断、推理必然不合思维的规则,即违反了准确性准则。
例如这么一句话:“这次放学回家,既看到了我爷爷,又看到了我奶奶,真是一箭双雕啊!”这句话乍听起来很刺耳,但仔细分析一下,只是用词不正确的问题。“一箭双雕”是个成语,是“语义双关”或者是“做一件事达到两种目的”。在这里用“一举两得”,还说得过去,也好听一些;要是什么都不用,干脆把最后一个分句删掉更好。
当然,语言的准确性必须统一于特定的思想内容。语言的运用如果脱离了内容,只就词句本身来谈准确不准确,就会陷入咬文嚼字、玩弄技巧的泥坑。
赵青《我和爹爹赵丹》一书第286页引用了这样一句话:“鸟之将亡,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亦善!”句中的“亦”应写作“也”。“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亡,其鸣也哀!”是中国古代一句流传十分广泛的名言,出自《论语·泰伯》。其中的“也”,是文言助词,无实义,表示句中停顿。而“亦”是副词,意思如同现代汉语中的“同样”。上述名言中的“也”显然不可代之以“亦”。因此,语言的准确性应是以准确地认识事物为前提,选用准确的词语表达准确的思想内容。
运用语言,有了准确性的基础,还得讲求鲜明性。鲜明性是一切文章的共同要求。所谓鲜明性就是遣词造句语意明确、条理清楚、言短意长,能够把事物的性质、状态以及事物之间的复杂关系鲜明地告诉读者,给读者以清晰的印象,使读者受到教育。
在这些内容的基础上,鲜明性对文学作品来说,还有更多更高的要求。如用鲜明个性的语言刻画人物性格;鲜明色彩的语言描绘社会环境及用较少的语言表达较丰富的思想内容等。譬如中学语文教材第五册第一课的同志的《沁园春·雪》上阙: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这首词里以奔泻的革命激情,博大的胸怀,惊人的气魄,色彩鲜明的艺术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幅雄浑神奇的画卷。不仅塑造了无限雄伟、壮丽的祖国山河的鲜明形象,而且准确的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再如,《红楼梦》第三回中林黛玉的一段话也很有魅力。“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瞎罢了!’”“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又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这两段文字中是黛玉对两个人的回答。初看是平常话,其实鲜明的语言这里把黛玉时时留意,步步小心的寄人篱下的心态和性格全展示了出来,足见作者的功力。引导学生认识小说戏剧的美妙之处,不仅仅让学生有一种美的享受,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又如,语文教材里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只有两千多字,却写活了封建里的一群人,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孔乙己这个迂腐、懒惰、穷困、潦倒的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
如,“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句话概括了丰富的内容:孔乙己看不起做工的短衣帮,为了跟他们区别,舍不得脱掉那件又破又脏的长衫;但他又不阔绰,所以只能在柜台外站着喝酒。这就是艺术的语言,鲜明性的体现,精炼的典范。要想使文章具有鲜明性,只有一把抓住事物的本质,才能用极少的语言写出鲜明丰富的内容来。
一般来说,鲜明的语言,往往也是生动的语言,但生动性在词章技巧方面还要有自己的特殊要求。它要求语言要新鲜活泼,感情洋溢,有说服力、感染力。语言的生动性是语言形象化的一个特别重要的方面,它应贯穿全部文学作品。
使语言生动活泼的手段很多,如精心锤炼词语、巧妙安排句式、广泛运用意境描绘的方法等。
如朱自清的《春》中语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钻”字用得好,“钻”表现了生命力顽强,写出了春草迸发而出的挤劲。“偷偷地”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这样写赋予小草以感情和意识,富有情趣,惹人喜爱。“偷偷地”要轻读,将“钻”换成“长”或“蹿”就平淡了,既没有了那种顽强的生命力,语言也不生动形象了。“嫩嫩的,绿绿的”本该在“小草”的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放在句末,单独从句子中拿出来,主要是为了强调、突出小草嫩绿的特点,同时使句子生动活泼,富有生气。读时第一个字重读,后两字要轻。将“嫩嫩的,绿绿的”放回原来应在的位置,作比较朗读,体味其不同的效果。“盼望着,盼望着”——期待春天的心情多么殷切。东风来了——报告春天的消息。春天的脚步近了——赋予春以人的动作,表现了作者殷切而又喜悦的心情。
课文最后三段的三个比喻句,总写春天的新、美、力。春天是新的,她有旺盛的生命力;春天是美的,她纯洁又灵动;春天是健壮的,她充满生长的力量。春风是无形的,是难以描绘的。作者娴熟地从触觉、听觉、嗅觉的角度,把无形、无味、五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感。
然而,语言的生动,并不在于用词是否华丽。有时不用形容词,直接说出,只要恰到好处,语言同样生动。
咱们再来看一下鲁迅先生的作品《狂人日记》,文章在掀开了那几千年吃人的“筵席”之后,末尾只用“救救孩子”四个字总结全篇。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扣人心弦,发人深省,令人久久不能平静。四个字,道出了多少言外之意,引发了读者多少丰富的联想,又给人多么有力的鞭策!这就是语言的生动、鲜明、准确之处。
有人说“语文”是“语言”和“文字”的结合体;也有人说“语文”应该是“语言”和“文学”的融合;更有人说“语文”是“语言”和“文章”的组合。其实无论哪一种说法都注定了“语文”这门学科的美学意义是客观存在的,美感是语文学科的必然属性之一。
怎样才能使文章生动有趣,充满幽默感呢?
一、词汇丰富,表现出灵动鲜活之美
灵活运用优雅的词语,能使文章的语言灵动鲜活,具有感染人的力量。
如:流水(清清),荡漾起声和色的韵律,飘逸出生命的华彩
流水(柔柔),点染开情与感的温和,播洒下爱情的春露。
流水(蓬蓬),激扬了力与美的交响,迸发出灵魂的坚韧。
上面文段中加点的这些带有感彩的动词,优雅而有韵味,再者“荡漾”与“韵律”、“飘逸”与“华彩”……这些巧妙的搭配共同营造出一种清新、明丽的意境,特别是更婉转而清晰地表达了对水的赞美之情,为全文定下了感情基调;加括号的是形容词的重叠,重叠后就使语言充满韵味,具有一种吸引人的魅力。
二、句式灵活,表现出音韵和谐之美
句式的巧妙运用,能让语言表现出活泼明快具有音韵和谐之美。请看下面句子:
看看下面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1)杭州的春天是美丽的,瑞士的夏天是美妙的,济南的秋天是凉爽的;
(2)上帝把美丽的春天留给杭州,将艺术的夏天赐给瑞士,而把凉爽的秋天送给济南。
这里前后两句一对比,我们不难看出:前一句是一般陈述句,后一句是把字句,并变陈述句为拟人句,表达效果迥异,不但生动活泼,而且富有情趣,具有感染人的艺术魅力。
三、描绘传神,表现出诗情画意之美
漫步在梅林小径,独观此香雪奇观,我深深被她多彩多姿的魅力吸引了:白如雪,绯如桃,一枝独秀,数朵争妍。整片梅林里,弥漫着淡雅清香。更有流溪河穿行其间,片片花瓣随流水,朵朵香雪逐清波。观此景,闻此味,宛如天仙挥长袖,嫦娥洒暗香。萝岗香雪的魅力,恰在于此。 ――《香雪?红梅》
这段文字特别注重了描绘的传神,你看作者笔下的“香雪红梅”是多么的具有魅力而令人神往。
四、情感充沛,表现出抒情议论之美
王维国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考场作文对语言的要求不仅限于在“美”,更重要的还在“情”。
①我激动了,抚摸着这一树红梅,两行热泪自眼眶溢出――不,这是感性的结晶,是激情的精华!那一刻,我与它相视无言,只有那泪滴与雪花在无声的交流着……
②它红得鲜艳,使人想起了歌乐山上的一位位爱国忠魂。长眠此山,他们也许已被世人遗忘。但这一树红梅,却是他们“为国牺牲敢惜身”的写照。倘若为烈士们树一丰碑,那么,就在这周围栽一圈红梅吧――让烈士们当年殉国之血,把这红岩梅染红,让它红得灿烂!
怎样使语言充满激情呢?一要热情真挚,要抒发发自内心的感受。二要丰富细腻,如上文①②段中对“洒泪”和“联想”进行了细致的刻画,从中体现了作者感情的细腻;三是自然和谐,抒情要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来描绘和叙述,才能达到抒感的效果,如上文从看到“红梅”引出“爱国忠魂”的回忆,从而抒发了自己赞美英烈的情感,就显得非常和谐自然。
五、语言幽默,表现出独特个性之美
幽默的语言是充满风趣、可笑和深长意味的智慧语言。我们的作文语言既要有趣,又要有让人回味的东西。一味地有趣而没有深长意味的语言不是幽默,而是滑稽。所以说幽默是有智慧的滑稽,而滑稽是无智慧的幽默。
(一)聪明的命题彰显智慧的幽默
“文好题一半”,有智慧的幽默作文往往有一个巧妙的标题,谋划幽默语言千万不可错过标题。
1. 巧用比喻,传递真情。
如《鞋医生》是一个比喻式的标题,将修鞋工比喻为医生,情真意切。
2. 寓庄于谐,幽默风趣。
《我要我的滋味》、《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利用广告词或歌词的诙谐活泼调动读者阅读情趣,尽展90后青春风采。
(二)巧用修辞推出幽默语言的亮点
幽默效果的产生多是因为“与众不同”。不同的修辞方式,就会产生不同的表达效果。如带有幽默色彩的反语就是利用正话反说或反话正说达到超乎寻常的作用;与带讽刺性的幽有着密切的关系的夸张则是针对客观事物内在的矛盾性,用显微镜的方式将它的状态放大,给读者以更鲜明的形象和情趣。
(三)不动声色地叙述也会产生幽默的效果
作文中作者着意为之的叙述,目的是已经预设好的,就是要引领读者去领略最终的幽默艺术。有时我们可以说这是一种故意,也可以说是一种灰色幽默。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有一种气魄和耐力,一种包含智慧的平和心以及思路上的层层深入,使最终价值思想指向幽默。
(四)故意曲说造成的理解指向的不同而产生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