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重庆高考作文

重庆高考作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重庆高考作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重庆高考作文范文第1篇

——题记

最后的战役

时光如飞鸟在草地上投下阴影,响箭在天空中划过倏忽而过的弧形,一切无影无踪。仿佛只是弹指一挥间,我便要投入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斗。

这是我们最后的战役。寒窗十二载,只为这一战。

蓦然回首,许多东西已经悄悄溜走。不再回头的,不只是那古老的晨光,那浓浓的咖啡,也不只是那些夜晚的群星和月亮,还有我们在流逝的青春。

我透过那些少年们棱角日渐分明的面孔,清晰地看到成长给我们的脸庞留下了怎样的吻痕。

我忍不住落泪,因了这淡淡的酸酸的感觉。

其实高考很像一个宴会,而且华美至极。

为了这个宴会,我们已经精心准备十二载。

怀着激动亦或悲壮的心情,我们盛装赴宴,义无反顾。

在这个华丽的宴会上,我们欢歌笑语,翩翩起舞。自我的风采被展现得淋漓尽致。人人都是笑靥如花,心中仿佛盛满了蜜。

坐在考场中奋笔疾书,想起警戒线外还有一群人以海枯石烂的姿势屹立,仿佛历经沧海桑田也不会改变,他们在等待着我们凯旋,心中不由多了几分甜蜜。

曲终人散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即使华美如高考也不例外。

天空飘飞的雨丝如同凌乱的心绪。“总说毕业遥遥无期,转眼就各奔东西”,有人说,毕业就是一窗玻璃,我们要撞碎它,然后擦着锋利的碎片走过去,血肉模糊之后开始一个完全不同的人生。

我们没有欢笑,也没有拥抱,只是记忆和花朵在这漫长的夏日疼痛。

年少的我们总是有些轻狂,有些张扬。校园里,花香铺满了从宿舍通往教室的小径。樱花烂漫,山茶火红,还有晶莹洁白的碎花,像一颗颗未经沾染的心,毫无遮掩地开满枝头,宛如满天辰星。那是花开的时节,姹紫嫣红,千娇百媚。花太香,心事太迷惘,我们坐在花的影子里看长长的光柱,看光柱里的尘埃,旋转,旋转,渐渐消散——

眼前的一切还在,对于我们的不辞而别,它们不诉离伤。只有我们的心里存着轻轻的离别的苦涩。

一场华美的宴会,终于曲终,人散。

从此刻起程

不要睡去,不要

亲爱的,路还很长

不要靠近森林的诱惑

不要失掉希望

我将在那儿

守护你疲倦的梦想

赶开一群群黑夜

只剩下铜鼓和太阳

或许毕业之前的成长里有着苦涩、疼痛与快乐,然而他们终于像时光里的轻烟一样,从容自然淡去。至于记住与否,那已经无关紧要。因为有些东西在我们的生命中,如同风飞过青山,燕飞过屋檐,只要有过,就已经足够了。

高考最后给我们的是一点微辣的刺激,它让我们憧憬:想到达明天,现在就要启程!

经历高考,遍尝人生百味;酸甜苦辣,皆助生命夺魅!

重庆高考作文范文第2篇

相对于2007年命题视野有些狭窄的“酸甜苦辣话高考(Q吧)”这一话题作文,今年重庆的命题作文“在自然中生活”在开放性与限制性结合方面又有新的突破。“生活”作为社会人存在的一种状态,涉及的面极为广泛,命题者借助《现代汉语词典》中有关“自然”的解释,巧妙地将“生活”限制在三种状态之中,既给予了较大的写作空间,又有较强的收敛性。

无论是“在自然界中生活”、“在自由发展中生活”,还是“在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中生活”,都会给予考生更多有关人生状态选择方面的思索;倡导回归自然、回归本性、回归率真,有利于抵御人性的异化,有利于引导考生确立本色生活的价值观念。

仔细辨别三种生活状态还是有所区别的:“在自然界中生活”,更多强调人应该顺应自然界的规律,秉持“道法自然”的理念,践行“敬畏大自然”的准则,消除人“惟物之灵”的狂大心态,求得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存。

写作“在自然中生活”题目,要根据自己有关方面素材积累状况与体验感悟的程度来决定写哪一方面,关键是写出自己独特的有关“生活”方面的“真知灼见”、对于生活状态的理性追求与美好憧憬,使行文涂抹上“我”之色彩、“我”之探究与“我”之智慧。

重庆高考作文范文第3篇

重庆高考满分作文范文:自嘲

自嘲,让我想起了自我解围。一种为自己解除尴尬氛围的无奈选择。

在生活中我们常会碰到很多窘迫的事:当你滔滔不绝,全身心地投入“独角戏”中,却发现台下的观众已寥寥无几,而你只能忍着“心酸”继续慷慨激昂,自嘲是曲高和寡,他们不懂你的边缘艺术;当你肆无忌惮地想喊住前方的一位“美眉”时,她的回眸一笑,却让你大跌眼镜,目瞪口呆,良久无反应,而后苦笑地自我解嘲说:“对不起,认错了!对不起!……”然后各行其道,真还有点后怕呢,吐舌,抓耳挠腮在所难免,岂是一个后悔了得。

这是一种搞笑版的自嘲。

自嘲的另一面是处于困境中的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而不得以为之的那份悲哀。那是一种沉重的,让人怜悯的举动。典型的阿Q是自嘲境界的创史人,但在笑过后却是一种难以割舍的悲凉。如果阿Q有钱,有地位,他也许会是另一副面孔,会是另一种格局。他的卑琐是社会原因和自身的堕落共同造成的。正应了“时势造英雄”,阿Q就成了那个时代的“英雄”。

这是一种看似喜剧却充满了悲剧性色彩的自嘲。

自嘲可以化解个人的处境,也可以调解大家相聚欢悦的气氛,也可以化解矛盾,让彼此相处得更加和谐。

自嘲也是一种自我否定或肯定,也是一种勇于承认错误的表现。

难得糊涂,生活中太多的不顺心,太多的失落,在一个人独处时,可以自嘲,让心放松,让自己活得快乐些。

点评:

生活不能没有自嘲,因为自嘲对个人生活乃至社会有太多的好处:“可以化解个人的处境,也可以调解大家相聚欢悦的气氛,也可以化解矛盾,让彼此相处得更加和谐”;“难得糊涂,生活中太多的不顺心,太多的失落,在一个人独处时,可以自嘲,让心放松,让自己活得快乐些”。所以,我们要学会自嘲,用好自嘲这个工具。这就是本文的主题。文章从解说自嘲起笔,写了两种不同的自嘲:一是“为自己解除尴尬氛围的无奈选择”,“是一种搞笑版的自嘲”;一是“处于困境中的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而不得以为之的那份悲哀”,“是一种看似喜剧却充满了悲剧性色彩的自嘲”。最后水到渠成,揭示自嘲的本质及作用,点明文章中心。全文结构完整,过渡照应自然,这得益于中心句、过渡句在文章中恰当的使用。

重庆高考满分作文:自嘲

自嘲,是一种幽默的说话方式,一种幽默的生活态度,一种心理调节的方式,一种人生智慧的表现。生活中如果缺少了自嘲,也许这样的人生会很累很累。

老师通常说,你现在是学生,一切都应该以学业为重,其他事儿以后再说;爸妈说,你现在是学生,学习为主,其他事儿现在与你无关;同学们说,……一日,当我和姐到市场买菜时,转了许久,最后才称了点土豆。可能是因为爱吃,一下子买了好几斤,一斤075元。我姐问老板多少钱。那老板说,看你旁边的小妹妹好象是个学生哦,问她不就……我一想,这有什么难的,不就费几个脑细胞吗?正想说但还没说出口,那老板突然说:“原来学生不会算帐啊!”一时间,不知道是否因为不服气,就脱口而出:“老师说,我现在是学生,学习最重要,其他的事与我无关;爸妈说,……”惹得旁边的商贩和行人哈哈大笑,弄得我十分不自在,几乎下不了台。

其实,算帐容易,但是在那潮湿又阴沉的菜市场里,能让这么多的人开怀大笑,不也是一种“功德”么?随后释怀,跟着他们一起笑了起来。

一次考试,这门学科为实验科目,期末按规定用“开卷”的形式。于是,编好座次后,刚发下试卷,旁边的几位同学就交头接耳起来,忙着“联盟”呢!由于座次及心理,不想与他们“联盟”,就一个人在那儿静静地做着。真是时间如梭啊,两小时的时间过了一半了,“耶……那几个人交卷了哟!”这时,旁边的同学说:“喂,×××,你做好了没啊?我们快好了,呆会给你看看吧!”说完,又继续他们的“联盟”战了。我回道:“不用了,我还是自己来的好,那雷同卷可不是闹着玩儿的哦!”说完,也继续我的了。不一会儿,他们交卷了。临走时,嘴里还冒着:“还不识好人心耶!真是的,纯粹一没长大的小丫,单纯……”到最后,我也交卷了。出考室门时,他们还在那儿议论着,本想与他们来一次激烈的论战的,但最后我还是自嘲道:“大哥哥大姐姐们,小妹真的单纯得要命耶。你们以后一定要好好的教我哦。好让我不至于成为你们心中单纯的小丫哟!别忘了哦!!!!”说毕,同学们大笑。

仔细想想,其实他们真的说得不无道理呀,为什么我当时就是想不通呢?但是,如果我像他们说的那样,“联盟”了,我的诚信丢了,人格没了……

的确,面临人生中的困境,我们可以一笑置之,自我解脱,自我安慰,以求走出泥潭。用好“自嘲”这个工具吧,这样我们可以顺利走过充满风雨的人生道路。

点评:

本文审题准确,作者通过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两件事,突出了自嘲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可以帮助人们“自我解脱,自我安慰”,“走出泥潭”,以及人生旅途中不能没有自嘲的主题。文章从解释自嘲起笔,引出文章的中心。接下来,用两个事例,加以诠释。最后小结,再次点明中心。因此,文章结构完整,条理清楚。所写两个事例,侧重点也不相同。第一个事例,侧重校外,写日常生活;第二个事例,侧重校内,写校园生活。第一个事例,侧重写用自嘲解决日常生活遇到的窘态,突出自嘲是“一种幽默的说话方式,一种幽默的生活态度,一种心理调节的方式”;第二个事例,侧重写用自嘲解决人生面临重大抉择所遇到的困境,突出自嘲是“一种人生智慧的表现”。虽是两个事例,但又不雷同。它们层层深入,比较全面地揭示了自嘲的内涵。遗憾的是,本文语言虽然流畅,但缺乏一种思辨色彩、文化色彩,影响了文章主题的深刻性。

重庆高考满分作文:桃前述怀

题说,谨以此文透析出一个真我。

一缕春光从门缝里挤出来,给了这昏暗的屋子一点生气。书桌上的这盆夹竹桃大概也听到了春的召唤,开始泛出点点绿意。夹竹桃,传说是竹子爸爸和桃树妈妈的孩子,或许它什么也不能代表,但我相信它是有灵性的,在陪伴我走过了十八个春秋以后,它比谁都更了解我的过去和现在,比谁都更清楚我不为人知的弱点。

我打开窗户,给夹竹桃浇了水,然后把翻完的年历从墙上取出,无奈地换上新的一本。这是第几次重复这个动作了?我并非衰老得记不清数,只是不愿意我又一次经历了由北雁南归到万物复苏的轮回,因为这意味着远去的韶华将离我更远。即使我闭上眼睛,停止思维,树上依然有雪在消融,我的夹竹桃也依然在进行着花开花落。

年轻的时候,呵,说这显得太苍凉,那么,换个说法,前些年的时候,我可以原谅贫穷,却无法忍受平庸。而如今,我是不能贫穷的,缺钱的日子里,母亲那痛苦的把我吓怕了,于是平庸倒成了无可非议的事情。

我也确实有过奋斗的雄心,每一个深夜,我都坐在窗前做题,发誓要和我的夹竹桃一起腾飞,它开花的时候我也结出了硕果。然而我的理想与信念,又怎能坚毅到在题海风云中打拼了数十载而依然纯真与鲜活?

我曾认为自己是无坚不摧的,可倘若对手是时间,我必输无疑,这根源,夹竹桃知道,不在其他,而在我变幻无常的性格。

我曾把誓言写在脸上,却不曾刻在心中,我很宽容,不仅宽容别人,更宽容自己,所以我罕有对错误的愧疚感和对失败的失落感。当一个日子从我迟疑着伸出来挽留它的手中溜过时,我也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历史的特点便是重复性。我这是第几次在我的小桃树面前追悔了!或许它也在嘲笑了。我再也不愿意做这类滑天下之大稽的事,因为它于我,不是滑稽,而是嘲弄,更是悲哀。

我感到欣慰的是,我还敢嘲笑自己,还敢忍着巨痛撕开生命里虚伪的面纱。

重庆高考作文范文第4篇

要说我体胖,可是由来已久,事出有因。首先是遗传基因,鄙人老爸就是一名体重超标者,这么说吧,他的“腰围”与“裤长”相等,且从小胖到老,连都不曾让他减过分毫;其次是外在影响,老妈厨艺一流,川菜尤佳,一道鱼香茄条更令人馋涎欲滴。在“民以食为天”的理论指导下,我的早、中、晚三餐自然多多益善;最后就是得天独厚的自身条件,从小时起,我不论得什么病都不影响食欲。没办法,吃麻儿麻儿香,想不长肉都不行。于是在外力和内力的共同作用下,终于造就了一个横看成筒侧成箱的胖女孩儿。

人“体胖”了,心“当然”会宽,在我的字典里从不知小心眼为何物,许多人“据理力争”的事,在我则大而化小,小而化了了。虽然这样做有失做人的精明,我也曾因此吃过不少哑巴亏,但却为我换来了轻松愉快的每一天。心宽了,心中的烦恼也就少了。常挂在脸上的欢笑自然就比别人多,也许有时我笑得过了头,以至于同学们都叫我无可救药的乐天派!唉,没法了,谁让我天生少了根正经骨头,笑肌又太发达了呢。

说实在的,看到荧屏上娉婷、绰约的靓女,我不是不羡慕。可是这只限于羡慕,我从没想过减肥的念头。在美食和美貌这二美之间,我“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美食。在世上美人已太多,我无须再插一脚。何必委屈自己,按照心愿自由自在地活着,岂不快活!

嘻嘻哈哈,快快乐乐,这是个从不为身材发愁的胖子,一个天塌下来当被盖的乐天派!

重庆高考作文范文第5篇

编者按:作文是决胜高考语文的关键所在,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高分,其方法和策略是多种多样的。曾有老师将考场作文经验归纳为:“心中有自信,笔下出好字;手头有材料,胸中有成式;不变应万变,妙手著文章。”为了帮助同学们有针对性地加强作文训练,我们特组织了这一组文章,希望能让同学们的复习备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观2006年18份高考试卷,作文可以说进入了战国时代,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一、命题形式的多样性:话题作文渐行渐远,命题作文异军突起,材料作文已露峥嵘,复合作文浮出水面

2006年高考作文题异彩纷呈,彻底打破话题作文一统江山的局面,命题形式呈多样化特点,其中话题作文7道,分是重庆、广东、浙江、福建、江西、安徽、四川卷。命题作文6道,分别是北京、上海、江苏、天津、湖南、辽宁卷;材料作文5道,分别是全国卷Ⅱ、全国卷Ⅱ、全国卷Ⅲ、山东卷、湖北卷。话题作文所占比例大大缩小,由2004年之前的几乎所有省市都采用(除北京卷),到2005年的一多半,再到2006年的三分之一,话题作文可谓渐行渐远。值得注意的是2006年还有3份特别的高考作文卷,分别是重庆卷的一大一小的复合型作文题和浙江卷的二选一及福建卷的三选一的选择性作文题。预计今后高考作文的命题形式还会延续这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考生只有进行全方位的训练方能适应。

二、文体的限制性:文体不限仍受热捧,限制文体渐成趋势

2006年高考作文,一改过去对文体不作限制的做法,文体的限制性大大加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明确规定文体,如湖南卷和天津卷就明确规定只能写议论文;二是明确限制不得采用某种文体。2006年高考有7份作文卷对文体进行了限制,其中诗歌备受冷落,共有辽宁、北京、上海、重庆、浙江卷和全国卷1116份作文卷限制写诗歌,而山东卷则限制写散文。文体受限和不限文体的试卷平分秋色,预计今后的高考作文,会进一步强化文体色彩。

三、内容的丰富性:凸显思辨能力,强调文化底蕴,注重情感抒发,呈现地域色彩

1.凸显思辨能力

2006年高考作文的一个最大特色就是强调思考,大部分题都具有哲理性,如安徽的“读”,四川的“问”,江苏的“人与路”,重庆的“走与停”,江西的“燕子减肥”等,考生在行文时,必须进行理性的思考,文章才会深刻,切忌只停留在话题的表层意义上就事论事。

2.强调文化底蕴

2006年高考作文题注重考查学生素养和底蕴,引导学生关注文化修养。全国卷Ⅱ的“读书”,江苏卷的“人与路”,天津卷的“愿景”,湖北卷的“与三有关的词语或事物”,浙江卷的“生无所息/生有所息”,广东卷的“雕琢心中的天使”等,都有较深的文化韵味和较厚的文化底蕴。

3.注重情感抒发

尽量让考生能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如辽宁卷的“肩膀”,亲情、友情、爱情,都可蕴涵其中,正反两面都可来谈,考场之中,尽可发挥。又如上海卷的“我想握住你的手”,题目有一个“我”,这是近年高中题目中不多见的,更适合写成记叙、抒情类的文章,“我想握住你的手”应该是心灵和心灵的碰撞,有利于真情实感的表达。

4.呈现地域色彩

最典型的是北京卷的“北京的符号”,此题极富地方特色。要解读北京的“符号”,需抓住一点去写,要写出自己的感悟和理解。中学课本人选的《胡同文化》可以说是解读北京“符号”的典范文章。话题材料,其实已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的写作思路。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发展前景、生活意识等都可以人文,可以写实在的东西也可以写精神的东西。预计作文题目的地域特色在今后的高考中将会有所加强。

四、启示与商榷

1.阅读是基础,思考是灵魂

启示一: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综观2006年高考18道作文试题,无不是以阅读为基础,尤其是浙江卷,如果不认真阅读,恐怕连题意都弄不明白。还有诸如山东卷的寓言故事,全国卷I和广东卷的提示材料等,无不要求考生具有较高的阅读水平。

启示二:思考是写作的灵魂。综观18道试题,其中很多与哲学(如重庆卷的“走与停”)、艺术(广东卷的“雕刻心中的天使”)、文学(福建卷的“戈多来了”)、人生(安徽卷的“读”、四川卷的“问”)有关,既考查思维,又考查思想。所以同学们不仅要多读书,还要多思考,这样,自己的文章才会既有广度,又有深度。

2.观照现实不够,文体限制太死,题目难以理解,作文难度较大,话题陈旧落俗

商榷一:观照现实不够。提倡中学生要广泛阅读、深入思考当然是好事。但是,综观18道试题,引导考生去关注现实、关注生活的则太少太少,而强调思考的似乎多了些,毕竟考生不是哲学家。

商榷二:文体限制太死。强化文体固然不错,但明确规定写议论文,是不是限制了考生的水平发挥,对不擅长议论文的考生是否公平,值得探讨。另外,限制写散文,也有点令人匪夷所思。

商榷三:题目难以理解。个别作文题目有点玩文字游戏,如天津的“愿景”、湖南的“意气”,似有故意为难考生之嫌。

商榷四:作文难度较大。大小结合的模式,在过去曾经很流行,但在最近的几年被摒弃。重庆卷采用这种模式,似乎难度大了些,在很短的时间内,既要完成阅读理解,还要写两篇作文,难度可想而知。另外,600字的大作文,似乎也写不出什么名堂来,只能蜻蜓点水式地泛泛而谈了,很难做到深刻和透彻。而浙江卷和福建卷的二选一或三选一的选择性作文题,虽然给考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但是给阅卷的公平性带来一定的影响,也给评卷标准的制定带来一定困难,其可行性、科学性和合理性尚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