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

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

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范文第1篇

关键词:古诗;月亮;鸿雁;杨柳;捣衣

了解古代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对正确理解诗歌的形象及思想感情有很大的帮助。我这里撷取诗歌意象宝库中思乡一类谈谈。

月亮:在古诗中月亮被注入了人类美好的情感,它几乎成了思乡的代名词。“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就很好地诠释了月亮在游子心目中的地位。《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这里“诗仙”李白觉得一切含蓄已多余。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为表达对异地苏辙的兄弟之情和思念之意,苏轼借用月亮寄以美好的祝愿,意境美妙深邃,意味深长。

鸿雁:和月亮一样雁也是触动诗人乡思的重要媒介,因而在思乡类诗词中出现的频率也非常高。鸿雁即大雁,是大型候鸟,每到秋季不远万里、奋力展翅往南飞的形象最能勾起游子的愁情。元杂剧《西厢记》崔莺莺长亭送别时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秋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把雁放在一个更广阔的背景下,与“云”“黄花”“西风”“霜叶”一起表达了情不能自抑的相思,遂成绝唱。

杨柳:“柳”与“留”谐音,又古人有折柳送别之习。古诗中常用“柳”表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游子思乡之情。如《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在这首诗中,杨柳的依依不舍之形与人们依依惜别之情水融地结合在一起了。由于这个源头,在后来的离别诗和思念诗中杨柳几乎成了必不可少的意象。后来古曲中有了《折扬柳》的送别曲,李白的《春夜洛阳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闻笛声而激起乡愁,触动离忧,何也?皆因此笛吹奏的是《折杨柳》曲!

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范文第2篇

一、 辨析诗词的题材、情感

诗歌题材的种类不同,所要表达的情感也不同。田园诗:热爱、向往悠闲、平静、自由的生活,表达恬淡闲适的心情,如陶渊明的《饮酒》等;写景诗:描绘春夏秋冬、山川美景,或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赞美之情,或抒写自己的内心情感,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等;送别诗: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留恋,深挚的思念,劝勉安慰,坦陈心志,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等;边塞诗:表达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决心,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苦闷,久居边关、思念亲人的忧伤、孤独,如王昌龄的《出塞》、范仲淹的《渔家傲・ 秋思》等;羁旅诗:游子漂泊在外的孤独寂寞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等。除此之外,还有咏物诗、怀古诗、闺怨诗等。掌握了诗歌题材及诗人分类,将给学生整体感知诗歌带来极大的方便。

二、 关注标题、序、注

1. 细品标题。有些古代诗词的题目为整体感知诗词的思想内容提供了线索。如,题目中带有“送”“别”字样的,一般都属于送别诗,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元二使安西》等;咏(题、赞、赠)+物象一般都属于写景咏物抒情诗,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塞”“军”“征”“凉州”“关山月”等都暗示这首诗属于边塞诗,如《边塞》《从军行》等。2. 关注题序。许多古诗词的前面都有一个不长的“序”,有的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有的又为整首诗词奠定了感情基调,它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不能忽视。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的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其中的“中秋”“怀”交代了写作缘由和思想内容是“中秋望月怀人 ”。3. 莫忘注释。部分诗词在呈现给读者的时候,会在诗词的结尾处给出注释,或解释特定词语的含义,或交代特定的创作背景,或给予某种阅读提示,因此不能忘读注释。

三、抓住关键字词

古诗词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字、一词或一句就能成为全诗的线索,构成全诗的感情基调,抓住它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诗词中的关键字词或关键句往往透露出作者独特的感悟以及作者的情感走向。例如:“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乡关”即是“故乡”,从诗中的关键字词,就可推断出此诗表达了诗人因思乡而引发了愁绪。

四、知晓特殊意象

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范文第3篇

那透过窗户映照在床前的月光,起初以为是一层层的白霜。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的所感。诗中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表达客居思乡之情,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含蓄无穷,历来广为传诵。《静夜思》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绎,千百年来,广泛地吸引着读者。

(来源:文章屋网 )

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范文第4篇

每年高考,都有很多考生在古诗文鉴赏上失分。其实,如果我们能找到其规律和方法的话,就能揭开它的神秘面纱,从而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综合近十多年来高考对古诗词鉴赏的考查,我们不难发现高考对古诗词鉴赏的考查不外乎以下几方面:氛围特点、诗人的思想感情、诗歌的表达技巧、诗歌的表现手法以及诗歌的语言特色等。具体方法如下:

一、通读纵览,整体感知

如杜甫《绝句二首》: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我们通过春风、花草、泥融、燕子、沙暖等意象可整体感知到诗人描绘了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可感知诗人的心情是轻松愉悦的,并处处体现了诗人的闲适之情。

二、寻找意象,联想想象意境,分析意境的氛围特点

如苏轼《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词中的“缺”“疏桐”“幽人”“孤鸿”“寒枝”就是诗词的意象。通过这些意象再加上“独”“缥缈”“恨”“寂寞”“冷”等词的感情倾向还有“拣尽寒枝不肯栖”这一具有象征意味的词句,我们不难概括其氛围特点是孤独,凄凉,萧索等。

三、借助景物,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志向

如上面所举苏轼的《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作者借助缺月、疏桐、孤鸿、寒枝、沙洲等景物来表明自己尽管处于孤独凄凉的氛围之中,但自己的信念却非常坚定,进而表达了诗人孤高自赏,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和高洁的品格。

四、整体与局部相结合,分析诗歌的技巧与手法

技巧手法可分为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三类。表达方式分为记叙、议论、描写、抒情四类。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设问、反问、虚实结合等。表现手法常见的有用典、联想与想象、衬托或烘托、对比或对照、抑扬、动静结合、渲染、正侧面、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等。

五、牢记语言特色的一些术语,准确答题

能用来答语言特色的术语一般有清新自然、质朴无华、含蓄委婉、明白如话、明白晓畅、善于用典、苍劲豪放、简洁生动、多用口语等等。我们要针对具体的诗歌来分析它们各自的语言特色,调动我们蓄备的知识,从而做到准确答题。

六、看清题干要求,明确答题区域与方向

做诗歌鉴赏题,我们一定要看清题的要求是什么,这样我们才能带着问题来锁定答题区间,才能确定思考的主方向。如苏轼的《望江南》: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问题:请从“情”与“景”的角度对这首诗作一赏析。

上片写春景,写登台时所见城中的景象,以春风、春柳、春水、春花将眼前之景铺排开来,表明春天依然充满春意,依然生机勃勃;下片触景生情,联想自己老大无成,春未老而人空老,由下面所抒的故乡之情可看出上片写的是异乡之景。而下片所抒之情则是由眼前之景而触发的。

七、规范化地组织答案,做到精确答题

如2002年高考全国卷《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范文第5篇

新课标推荐的120篇(段)古诗文是诗中精华,内容浅显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却富含人生哲理。做好古诗教学,首先应解决让学生从古诗中学什么的问题,其次是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以达到新课标提出的教学目的。本文以新课标推荐的部分古诗文为例,进行简要分析。总体而言,它们所表达的思想积极向上,字里行间都渗透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祖国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对亲情友情的歌颂,对快乐童年的回忆。

1 爱国诗

如陆游的《示儿》,该诗是陆游的绝笔,在弥留之际,作者还是念念不忘被外族侵占着的中原故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从这里可以领会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著、深沉、热烈、真挚!自南宋以来,凡是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为之感动,特别是当外敌入侵或祖国分裂的情况下,更引起无数人的共鸣。

2 写景状物诗

写景状物诗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和美丽风光,如李白的《望天门山》。这首诗,作者不仅描写了山的奇伟(中断),而且描写了水的湍急(回),由此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一片热情,并且于无形中塑造了一位在前进的道路上昂首挺立、心怀激荡、思绪奔放,迎太阳勇往直前的主人公形象。诗人对壮丽河山的满腔热爱和他豪迈个性的精神力量,在诗行间洋溢,全诗充满阳刚之美。再如杜牧的《江南春绝句》为人们描绘了一幅多彩、广阔、深远而迷离的江南春色图,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如果诗人没有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绝不会描绘出这样一幅饱含深情的江南春图。

3 亲情、友情、乡情诗

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是开元四年(716年)重阳节,作者在长安遥望家乡,思念兄弟作的节日思亲诗。首句两用“异”字,倍觉与亲人的别离凄苦;“独”字更突出怀乡之情的强烈。对亲人的思念,不一定逢佳节才有,但以逢佳节时更迫切,二句以一“倍”字深化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又以“每”字点出这种激情绵绵不断,表现出他离家时间的长久。又如李白的《静夜思》是一首借月写旅中思乡之情的五言绝句,客中静夜不寐,忽见床前月光如霜,遂有天寒客久之感。而抬头望见窗外明月高挂,家乡、客中本一月共照,因之望月顿生思乡之情。作者紧紧抓住由眼前景物而触发的瞬息之间的灵感,以传神之笔写出这首千古绝唱。又如孟郊的《游子吟》,此诗是游子出门临行思亲人恩情之作,诗中“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深入表现母亲在游子临行时的心理状态,作者以极平淡的语言写极平凡琐屑的家常,却道出人类最伟大而永恒的爱――母爱。

4 田园生活诗

如王维的《鹿柴》,这首诗写鹿柴傍晚景致,前两句写幽深山境,静中寓动,愈显其静;后两句一派生机,以动托静,意境优美。这首诗的特点就是用极其平淡之语营造出一种恬静的境界,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5 童趣诗

如白居易的《池上》,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用直白的笔触描写了小孩采莲归来的情景。一个“偷”字使小孩的“顽皮”跃然纸上,一个“藏”字写出儿时的无忧无虑,“浮萍一道开”不仅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还勾起人们对童年的美好回忆,更给人留下时光一去不复返的无限惆怅。又如袁枚的《所见》,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奇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6 歌颂劳动人民的诗

如李绅的《悯农》,两首诗生动地表现了农夫劳作之艰辛,同时也暗寓了粮食之得来不易,作者通过“锄禾”“汗滴”“种粟”“收子”等典型的劳动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反映了千百万农民的疾苦,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的同情、哀怜。

从以上看出,中小学语言教材中的古诗,虽然数量少,篇幅短,但对小学生的思想教育却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进行古诗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充分理解古诗内含的思想,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目的。笔者认为,理想的古诗教学,不应该是学生学习此首古诗的终点,而应该是学生阅读大量古诗,进而接触、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起点,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陶冶爱美情趣,全面提高素质的起点。

参考文献

[1]汪堂家.“论学”之识[N].文汇读书周报,2007-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