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路在脚下

路在脚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路在脚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路在脚下范文第1篇

卓泽渊

法治之路,路在何方?是任何一个谋求法治的国家和民族都必然

面对的问题。我以为法治之路,就在脚下

寻求法治之路,是法治建设所必须要解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我

们要寻求怎样的法治之路呢?回答肯定是,我们寻求的法治之路应当

是一条既光明又可行,既从未来着眼也从现实出发的道路。

光明,乃成功胜利之所谓也,意味着我们追求的是美好的前景。

从未来着眼,意味着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客观的现实,也不能以小脚

女子的观念与做派来对待法治。要求我们要有远大的理想和追求,要

有足够的勇气与魄力。

光明固然人之所求,甚至无须论证,但可行却是一个颇费踌躇的

问题。从中国的未来着眼固然重要,从中国的现实出发则可能举步维

艰。我以为,最可行的法治之路,也就是从现实出发。

从中国的现实出发就是要准确把握中国的现实状况。根本的,包

括生产力、生产关系;重要的,涉及整个上层建筑;直接的,则包括

中国的法律制度、法律实施,以及社会成员的法律意识,等等。离开

了这些,我们去寻求法治之路就可能犯历史性的错误,难免误入歧途。

从现实出发,对每一个谋求法治的国家或民族来说,都是具体的。

它要求我们立足自己本国的政治、法制、历史、传统、观念等客观现

实,而不是好高骛远,不切实际。这种从现实出发的法治建设,不是

指的要抱残守缺,而是指的要革故鼎新;不是指的要讳疾忌医,而是

指的要对症下药。既要临渊羡鱼,更要退而结网,把法治建设落在实

处,使法治是在发展,而不是在虚涨或停滞。

从现实出发,对每一个社会成员来说,也都是具体的。

假如你是一个法学理论工作者,不妨检省一下自己的学说和理论

中有无非法治甚至反法治的东西。如有,就从现在开始修正。非但如

此,你作为理论工作者,你还有为法治进行理论思考与探索的历史责

任,你必须为法治鼓与呼,否则你就有愧于时代,辜负了历史对于您

的期待。

假如你是一个司法官员,你不妨想想,我具备法治要求的素质吗?

如果不具备,那就赶快提高。如果知道自己实在无法提高,是否可以

考虑不一定要继续从事司法工作,这对于社会是一件幸事的同时,对

于自我也是一种解脱。不适宜从事司法工作,干吗一定要委屈自己去

受那份洋罪。找一个最能体现自我价值的工作,让适合者胜任,岂不

比勉强自己担任本不胜任的司法工作更好?岂不会化害而为利,岂不

是为社会作出另一种贡献?

假如你是前二者之外的公民,也不妨想想,我能为法治做点什么?

法治应当是全体人民的法治,在走向法治国家的征途中,我们每一个

人都有自己的使命。

建设法治,就从你的脚下开始吧。只要脚下的大地是坚实的,我

们就没有理由懈怠与玩忽,就要为未来追寻,甚至要因理想而超越和

为理想而超越。被超越的,既有现实,也有我们自己。

路在脚下范文第2篇

一、职业的逃离与回归

坦诚地讲,最初我并不喜欢做教师,与许多现在的高中生一样拥有自己的美丽梦想。但是,因为自己身处农村,来自家庭的压力很大,能够考走就不错了,还在乎上什么样的学校吗?当时,江苏正在尝试师范生提前考试与录取,我一不小心就考上了。

1994年的夏天,我去了一所偏僻的中学从事高中语文教学。从学生到老师,从大学到中学,面临一个角色的转换问题,我一下子难以适应现实的教师生活。当时,我性格孤傲自负,不愿被束缚,加之一心想要考研,对于工作并不是很上心,这自然引来了领导的反感。1996年,尽管那年我所执教的两个班的语文成绩在同年级中是最好的,我还是被调到了一所更为偏远的初中。当时我还在北京参加考研的辅导学习,回来后才知道已经被“撵”出这所学校了。

从教高中到教初中,又面临一个角色转换的问题。面对那些十三四岁的孩子,我真的有点手足无措,自己讲的东西对他们的考试一点用处都没有。第一次联考,我们班的成绩远远落后于其他班级。校长找我谈话,委婉地批评了我,并正告我起初他们并不想接收我。

作为一名有良知的教师,误人子弟是最大的耻辱!校长的话也唤醒了我强烈的自尊心。我知道当时的风言风语很多,好在自己有过在初中实习的经历,加上调整也比较快,班级成绩落后的局面很快被扭转过来,并且遥遥领先。

1997年,我考研失败了,但这次备考让我真正地认清自我,回归现实世界。也是从那时起,我开始把精力与目标放到现实的教学中来,从中寻找生活的快乐与身为教师的价值,以后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都熔铸了我对学生真诚的爱,渐渐地,我喜欢上了教师这个职业!

二、在简陋的环境中梦想起航

我在那所学校里一呆就是四年,第一年教的是初一,第二年开始教初三,一教就是三年,我不仅教语文,还要教政治,当班主任。四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既懂得了教师工作的辛劳与艰苦,同时也感受到了教育的甘甜与幸福,准确地说是从那个时候起,我才明白了教育是心灵的艺术,理解了真正的教育过程就是与学生心灵对话的过程。

那所初中很是偏僻,离乡镇还有十几里路,三面环绕着稻田,只有大门两侧有一堵墙,远离喧闹,真正地回归了自然。春夏的早晨,学生的读书声与蛙声齐鸣,组成了绝妙的自然与人文交融的风景,教学的环境也很宽松,领导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都很和谐,教学管理更多是一种“无为”状态。正是这样宽松的环境,才让我有时间思考教育,并且大胆实践,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

虽然很留恋那所学校,但是后来成了家,为了生活的方便,我还是调到了离家不远的镇上的学校。

2001年,听说高中扩招,需要教师,这又勾起我的高中教学梦,于是报名参加一所省重点中学的招聘。我的个人简历送到校长的手中后,不久,校长便约见了我,继而是一系列的考核,终于走进了那所省重点中学。

高中的教学生活既艰辛又单调,一天到晚都是忙个不停,正因如此,那些一起从初中过来的教师一下子很难适应。不过我虽然觉得累点,却感到很充实。忙碌让自己的思想有了更坚实的实践基础,生命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且身在高中,与勤奋的学生一同努力、一起成长,我也能够静下心来思考与探究一些教育现象。

以后的三年,我陪伴着2004届的学生走完了他们人生中重要的三年。三年里彼此间建立了很深的友情,我也感受到了教育的酸甜苦辣……

三、抓住契机,转身成长

在高中教学的日子,也是我从教以来最有收获的日子。我写了大量的文章,总结了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有一些文章发表与获奖,2003年《成才导报》特辟专栏介绍了我参加教育在线首届研讨会的昆山之行。那次学习的过程,才让我真正感受到了教育大家的风范与崇高,我见到了朱永新先生、李镇西先生、卢志文校长,还有窦桂梅老师与袁卫星老师……也正是那次富有意义的聚会,改变了我教育行走的方式,我开始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思索与探求教育的一些敏感与热点问题。但真正改变我教育观的是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之梦》,他的教育理念启迪我思考关于教育的一些最基本的概念与任务,也正是从这时候起,教育才真正地在我心中扎下了根,成了我这一生执着而永恒的追求,我也在探求、实践教育新理念中找到了生活的充实与快乐。

2005年的8月,因为与卢志文校长的一次深谈,我的命运有了一个新的转折――与江苏翔宇教育集团结缘。对于翔宇我是有感情的,在那里,我遇到了平生所见的最优秀的校长――卢志文先生,感受到了博大而又丰富的教育文化,找到了教育的激情,第一次明白了教育方向对于教育引领的巨大作用!当时就感觉过去被压抑的情感一下子释放了出来,对于教育的思考与实践也有了新的方向与动力。

2007年,女儿开始上小学一年级了,鉴于她的特殊情况,我向卢志文先生辞行,去江苏南京工作,在陈述理由的时候,我感到了无限的愧意。想想那些日子,在翔宇的成长与发展,我的内心充满了感激!为此,我在离开的时候,呈递给他8000多字的感受,从七个方面谈了我粗陋的看法:年级之间资料的互动与资源的共享;建议取消重点班,或者扩大重点班数量;学校要花大力气来提升班主任的管理层次与管理素养;建构有效的文化宣传机制,准确把握文化经营的流向;真抓、狠抓、巧抓、细抓教学管理的两个主阵地――课堂与集体备课;真正重视起教研;取消干部的工作特权,真正建立民办学校公开透明的人事任免制度。

四、让梦想照进现实

如今,我在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已6年多,南京的教育环境富有挑战,机遇也多,我在挫败中不断地调整自我,慢慢地适应了大都市的生活节奏,日子过得忙忙碌碌,却也十分充实。

看起来漫长的20年,就这样弹指一挥,飘然而去,想来好笑。回望自己20年前的梦想,要如何、如何……现在,定睛一看,也不过如此。梦想与现实是有差距的,再美好的梦想也还需要现实的验证,没有现实感的梦想与没有梦想的现实同样可怕。也许,我所经历的20年并没有太大的意义,但是从中所透视出来的精神问题可能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每一位初入职的教师,都可以反观一下自己的能力、性格、生存技巧以及梦想的现实感,从中选择一条可行的路,把目光从书本中移向现实,脚踏实地,运用自己的所学,把“第一件事情”做好、做实。同时,还要认真地读社会这本大书,学会与人相处,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20年来,心灵在漂泊中逐渐丰满起来,经历也好,苦难也好,对我而言,都是可贵的,生命也因为这些而逐渐内涵丰富。回味点数那些远逝的日子,自己有如下的感喟:

1.调适好心态。这很关键,我不必说要淡泊名利,因为作为凡人总要沾点名利的光辉,但是,追求名利,要取之有道。

2.拥有自己的生活理念。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异彩纷呈,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的自由,但无论如何,自己要拥有一个健康向上而有生命活力的生活理念。在这一理念的导引下,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充实而有规律。

3.拒绝从众心理。拥有个性的人是不会轻易从众的,他始终保持自己独立思考的精神状态。相反,倒是没有个性的人会“众从”有个性的人。

4.建造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个性的存在需要有一个安静独立的场所,否则就会流失或变异。这样,就需要我们建造一个能安放个性的精神家园,在这个家园里,我们可以尽情保存与展示自己个性的风采,这个园子是时掩时开的,只对同道之人开放。

路在脚下范文第3篇

路在脚下,这句话的确很不错,正如我们每天的生活一样,我们知道自己从哪里走出来,现在在哪里,我们的目的地又是哪里?正如我们做事情,我们必须要了解我们需要做什么,现在正在做什么事情,而最终做好了又是什么样子?只要思考清楚了,你才会与那些讲大道理、空想而不行动的人区分开来。首先,你要明确你的目的可不可行,有没有能力在去做?比如说,一个乞丐什么事都不做,坐在马路上乞讨就能月挣一万,显然这种目标是很不现实的。

关于《拔苗助长》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一个农夫的儿子为了地里的粮食能长快点,自作聪明的把幼苗都拔高了一截,回家又向家人炫耀自己让地里的粮食幼苗都长长了。第二天,农夫到地里一看,幼苗几乎都弯下了腰,却不是粮食压弯的,是因为快死了。这个故事很清楚的告诉大家,农夫的儿子没有常识,想要不劳而获,自以为是的“帮”了家人,却把整块田里的粮食都害死了。想要不劳而获,很显然是不现实的,只有靠自己真实的本领所获取的,才是真实的,自己应该得到的。

路在脚下,是我们应该真真正正自己去走的人生道路,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路,路的终点、路的远近,都是不同的,不管走到哪?走的怎么样?,我们都应该脚踏实地的走。

路在脚下范文第4篇

夏暑的最后一份热气,却迟迟不能退去。在空灵的无穷无际中与秋难舍缠绵在一起,那么婉转,那么哀转,那么断肠……

最终,秋摆脱了夏的缠绵。只是在空灵的无穷无际中有时还是会透露出夏那双泛着点点泪花的眼睛,我知道她在留恋。只是不时的,还是会怀念起她的风和她的雨,给我带来的快乐和舒适感。

阳光像细碎的玻璃在我手指间的缝隙中慢慢抖落,在地板上留下点点斑影,很真实却又很扑朔迷离。

“妈,秋天了吗?”我俯着栏杆向楼下喊了一声。

“ 对啊!宝贝,你出去走走,散散心吧?”楼下传来妈妈亲切的话语。

“好的,妈妈。”

我手忙脚乱地套上了一件白色的连衣裙,下楼时,走廊拐角处有一面长方形的镜子,我停止了脚步——镜子中有着白滑皮肤的女孩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目光,那不是单调的雪白,而是那种白里透红的营养白。白色的连衣裙把她衬托得就想一个小天使,一个稚嫩的小天使!

我笑着,发自内心深处的最甜最真切的笑。“又见面了,秋!你想我了吗?”我喃喃着。

一出门,秋就迎面向我扑来,与我撞个满怀。秋用温柔的风儿扶过我的脸颊,我们都默默的静望着彼此,隔了一年没见面,秋还是老样子,一点也没变,依然那么温柔,那么美丽。

我和秋手牵着手,漫步在街道里,街上没有一个人,格外的宁静。我注意到一个细节——秋把每一片树叶都染黄了,没有手续。秋带着干燥的气息掠过街道边的梧桐树旁,掀起簌簌的声音,泛着寂凉。

我们来到湖边,静静的湖水拥抱着鱼儿早已入睡,秋也早已懒散地枕着杨柳熟睡过去,我便怀着她靠在树旁。逐渐枯黄的树叶经不住秋的气息,有的飘落在大大小小的道路上,有的撒落在平静的湖面上,泛起一圈圈水花……

我静静的望着秋的睡容,我想秋在我身边,伤感就少了些吧!因为她是我最要好的朋友——我难过的时候,秋会将满世界的颜色都染成金黄。放眼望去,空气中充满着金灿灿的韵味,她们舞动着,歌唱着。这时秋也会伴随着她们的脚步,轻盈地舞动起来,而我就在一旁静静欣赏着这不可名状的独有的美,为秋鼓掌,为秋欢呼……

秋不知什么时候醒了,她反过身来轻轻搂住我,我顺从的依偎在她的怀里在秋的怀里,感觉不到寒冷,只感到迎面而来的风是那么的清新,那么的温暖。风儿缓缓地淌过我的脸颊,偶尔拨乱了我的发丝,却不留一丝痕迹,只是在我的心底,早己刻下秋最真最唯美的烙印……

我静静地躺在秋的怀抱中,把玩着秋金黄色的长发,好想这一刻成为永恒!

可当暖暖的霞光挥散在大地丛林时,秋告诉我说,她得马上回去了,就像十二点的灰故娘一样。

我急了,怎么着么快,再等等吧,我会想你的!

秋没有说话,我看见她眼里泛着晶莹的泪花,银白色的泡沫从下而上,慢慢溶解了秋的身体……

我伸手去抓住即将消失的秋,可我的手竟穿过了银白色的泡沫!

秋说,答应我要好好的,知道吗?秋留下了夕阳下最后的一抹的微笑,消融在银白色的泡沫之中……

我双腿一软,跪在了地上,晶莹透明的液体从眼眶中缓缓溢出……

秋日的最后一片枫叶轻轻擦过我的肩膀,划落在我脚跟前,我知道这是秋赠送我的离别礼物。拾起它,我看见上面清晰的命运线,放在胸口,离我心最近的地方,心猛一震,咫尺天涯,我要把秋藏在我心的深处。

我将枫叶珍藏在日记本里,掩卷思索,百感交集:

一个浪迹天涯的梦想

一句春暖话开的话语

一身瘦马短剑的行袍

一场千里之外的邂逅

这个季节

旋转了多少梦幻

飞扬了多少青春

激昂了多少热血

沉淀了多少轻狂

梦醒后

才发现——

在时光的雕琢

路在脚下范文第5篇

蔡凤萍,小学高级教师,福州市鼓楼区第五中心小学教导主任,福州市鼓楼区第二届名师。“福州市中小学优秀骨干教师讲学团”成员,福建省小学数学年会会员。曾被评为福州市鼓楼区优秀青年教师、福州市鼓楼区先进教育工作者、全国综合实践活动先进个人等。

蓦然回首,自己已是一名从教十八年的“老”教师了。回顾自己十八年来的耕耘之路,我深刻体会到艰辛与幸福共存,彷徨与希望相伴,品味酸甜苦乐,那深浅不一的串串脚印见证着我的成长……

冥冥之中的教师路

小时候,我在外婆家长大,还没学会走路,已经在舅舅的中学里“混”了(舅舅是莆田市一所中学的政治老师),牙牙学语的我最先会说的是老师们七嘴八舌教的“不怕远征难……”那时的我觉得老师好厉害,懂得真多;老师很威风,能让那么多大哥哥大姐姐乖乖听话。

1994年,我于福州师范学校毕业,带着一份憧憬来到福州市鼓楼区第三中心小学。开学的第二周,施瑞英校长就来随堂听课,她一脸的严肃,犀利的目光一下子把我镇住了。第一次在“长官”面前上课,我慌得手脚都不知该怎么放了,不知所云地熬到了下课,只想着:等着挨批吧。耳旁却捕捉到施校长对随行一位老教师说的一句让我终生难忘的话:这是一棵好苗子,要好好培养。这也许只是施校长很普通的一句鼓励话语,但却给我展示了一片天,一个属于自己的美丽梦想。后来这位老教师——王融英老师成了我的师傅,从此我成了师傅的小跟班。对初出茅庐的我,师傅从上课的常规开始手把手地教起,于是我知道了一节数学课的基本环节,懂得了教态要怎样亲切自然,了解了怎样与低年级的孩子沟通……我可以随时去听师傅的课,但师傅要求听完课必须说出这节课好在哪里,还有什么地方值得改进。同样的,师傅听完我的课后,会立刻把我拉到一旁反馈这节课的优缺点。从师傅的身上,我看到恩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认真的工作态度,我很庆幸遇到了一位好师傅,她是我教学路上的一盏明灯。我对自己说:你一定要努力,要成为像师傅那样真正的教师!

很快地,我迎来了从教以来的第一次重大“考验”——福州市鼓楼区教师进修学校的饶志武副校长听了我的课后,让我在新师培训结业会上开展示课。这让我这个新手难免感到紧张,尤其是我还从没有上过公开课呢。王融英老师不厌其烦地和我一起备课、试教,从课堂的环节设计、教态的自然亲切、语速语调的调控,甚至发型衣着等细节都一一指点,考虑周全,毫不含糊。正是在师傅的悉心辅导、关怀帮助下,我这棵小苗才像得到阳光雨露般渐渐成长起来。

乐在其中的教研路

教师的工作繁杂而辛苦,但我却干得有滋有味,因为和孩子们在一起,自己也变得快乐了,日子在忙碌而充实中流淌着。

我知道自己算不上聪明,但自认为是个勤奋的人,因为我知道“勤能补拙”的道理。很感谢鼓三小培养了我,给了我很多锻炼的机会。我很珍惜每次的学习和实践的机会,学到了许多优秀教师的长处,也看清了自己的不足。我也开始有机会接受各级的公开课任务,在一次次的公开教学中,我不断挑战自我,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忘不了2000年,那是我第一次参加福州市鼓楼区“新秀杯”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武,黄大桢校长、王融英老师和严宝钗老师倾力帮助我。一遍遍地试教、修改,一次次地反思、突破,磨课过程是艰难的,有时还备受挫折,但伴随着思维的冲突、理念的更新,我的教学水平得到了质的提高。正如蝴蝶的蜕变一般,每一次无疑都是万分痛苦的,只是为那惊鸿一瞥的美丽。2007年当我再次征战“新秀杯”,并一举荣获一等奖时,我暗暗发誓:你行的,你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忘不了2004年,我担任二年级两个班的数学教学任务。开学不久,学校又将四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任务交给我,我欣然接受。面对全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我茫然了:没有教材,没有指导用书,怎么上呢?刘焰校长和史光照副校长对我说:我们一起来想办法吧!史光照副校长的话总是很少,但做得很多,他用行动给了我实实在在的指导。他不厌其烦地帮我查找关于端午节的资料,一起讨论活动开展的细节,在历时两个多月的活动开展过程中,史光照副校长总是帮我出谋划策,给我莫大的支持。在全国综合实践活动研讨会上,我执教的《中华节日——话说端午》荣获一等奖,我也被评为全国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先进个人。我知道这些荣誉不是我个人的,它凝聚着鼓三小这个大集体的智慧。后来我根据这个活动开展过程中收集的教学手记,撰写了论文《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获福州市鼓楼区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并代表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参加优秀论文交流,获得好评。

更忘不了2005年,我参加福州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深入理论和实践研究,教育理论水平得到切实提高。此后我被聘为“福州市中小学优秀骨干教师讲学团”成员,在福州市鼓楼区教师进修学校林瑜副校长的带领下,赴福清、连江、罗源、闽侯等地送教讲学。在与当地听课教师的互动交流中,我开始反思:我的课思想在哪里?灵魂在哪里?孩子们在我的课堂上有收获吗?——蹲下身子,倾听孩子们的心声,批判地接纳,创新地学习,我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梦想引领的名师路

我的处事原则是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但凡交到我手中的任务我都会尽心尽力、保质保量地完成好。我敬仰名师,但不敢奢望自己能当上名师。吴志凡校长一眼看穿我的心思,她鼓励我:咱重在参与吧!也许正是在这种无心插柳的放松心态下,我参加了福州市鼓楼区第二届名师评选,一路过关斩将。当我从局长手中接过第二届“鼓楼名师”的奖杯和证书时,我看到的是孔子塑像下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八个字,顿感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在名师的平台上,我看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名师,明师也,即明辨之师、高明之师。我知道自己距真正的名师还有很大的距离,但教师的专业成长是需要恒心的,事业因努力而精彩,人生因坚持而辉煌,坚持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我会继续向着自己理想的目标追寻,开始新的梦想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