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七夕的诗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2、世上最美好的莫过于爱情了,最苦的也是爱情。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分隔俩地的情人,都要承受着相思的蚀骨之痛。但爱情也是一剂治疗相思的良药。溺水三千,只取一瓢。茫茫人海,你是我今生的唯一。最是人间留不住,新月何曾照旧眸。深情永驻,从来不会只体现在短暂的晨夕。
(来源:文章屋网 )
——题记
(一)云间
云水间,回眸千百遍。想念一次,便心疼成海。
抬起眼眸,瞭望云海的时候,总让我想起一句话: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静美的时光,带走了许多往事,而我,沉沦在经年里,念想着在云水间成为往事的你。负手而立,眼眸中携带着款款的柔情,漫漫,执笔千年,只为你凝眸。
云生的天空,仿若琉璃的大海,泛着泠泠的波光。低眉信手,捧着为你写下的相思语句,感触深深,温情不已。而冰冷温润的雨滴,却在蓝色天幕下悄然滑落,无声无息。此时此刻,仿佛听见了一曲柔美的琴音,仿佛在诉说着与你相似的话语,在我心底回旋,并萦绕不散。
云水间,谁与谁相遇?云水间,谁与谁相依?云水间,可曾有一容颜秀丽的女子,身着一身绝美蓝裳,捧着一只翡翠玉笛,薄唇轻启,柔声曼妙?
云水间的禅风,可曾将世俗的纷扰阻隔吹散?云间,下了一场烟雨,细细腻腻的,彷如听见一首熟悉的歌,在恬静的时空里浅浅流淌。而云水间浣洗容颜的女子,青丝如垂,柳眉如画,但什么时候才能与我相遇,在这浮云间?
天空里,那朵纯白的云,像极了我柔软的心。我在云间,为你写下的柔美诗篇,每一字一句,都饱含着提拉米苏的味道。思念的风在清瘦的笔墨下,显得婉约迷醉,跌跌荡荡,那些流年里的眷念便化作渡在云间的霞光。
仰望天空,想念着你的时候,所有幸福的花朵跟着阳光起舞,跟着水光潋滟。而我瞭望云水间,我千万遍回眸,只为看你绝世的姿态,宛若云生。
七夕,想念一个人,心会很疼很疼。云水间,我的凝眸,只是为你而生。
(二)月上
月上之时,我便等在彼岸,等你踩着月光,绝尘而来。
月光如水,那些美丽的诗句,那些美丽的回眸,让我骨子里的清丽,骨子里的柔美,追随着月光,变得皎洁。而在我掌心里,那精美的画轴上缓缓摊开的月光,有一种古典的味道,就像是我期待的你,那般古典柔美,清雅绝尘。手执着翠竹雕成的墨笔,在一大叠白净的宣纸上,勾勒出那些梦幻的琉璃前尘,笙歌漫舞。
我手握着一只素笔,一笔一划的勾勒着你隐藏在月光里的身影,纤柔的指尖丰盈的迸开出一朵朵鲜艳的花瓣,露出如胭脂的绯红。那些清词丽句,那些水墨风景,凝成了笺纸上的颜。画纸上那温润如斯的女子,可是你?隐匿在月光里,随月光翩然起舞,青丝将容颜半掩半遮,娇羞无比。
沐浴在如雪般皎洁的月光里,那些绽放在掌心的柔美花朵,在三生三世的轮回,宿命的盟誓中,酡醉地燃烧着。而彼时,叼着为你写的诗句的青鸟,将我浸染了月光的诗篇送给你后,又衔一支雪箫吹奏的清音,与我的诗篇,不期而合。
层云遮掩天幕,恍惚消散,酿造了一场皎洁的月光,绽放如美艳的玫瑰。想念着你,在月光下华丽的舞蹈,琴音清澈,舞姿曼妙。凝望着月光,仿佛就看见了你在一大片皎洁的月光海里,嫣然一笑,似月光般晶莹如雪。
想念着你,在蒹葭苍苍的河畔,在草木妖妖的彼岸,我看见,你搭着一只乌篷船,驶进了消逝的月光里,再也没有出来。每当月上之时,你就会露出你的颜,犹抱琵琶半遮面。
我想,总有一天,月光倾城,你会踏着月色而至,和我牵手,与我共度七夕。
(三)一夕
生生世世在一起,不如,一夕,一遇。
七夕,今夕是何夕?鹊桥上,那对绝美的人儿,牛郎与织女,泪隔了几万光年,一生相爱,却一生身不由己,一夕才一遇。岁岁朝朝,轮轮回回,始终如一。
最真的誓言最怕无期,最美的承诺最是无情。走过今生,相约来世。无论经过了多久的时光,牛郎,依旧是那个痴情的牛郎,织女,依旧是那个重情的织女,无论经过几万光年,几百万光年,他们之间的誓言生生不息,他们之间的承诺永远无法完成。
唯有离别才让爱情变得如此珍贵,等待最怕无期,但牛郎与织女却依旧痴情不悔。七夕,让这一对相隔几万光年的人儿相遇,这是上天对他们爱情的肯定。爱一个人的时间,会有多久呢?一生一世,还是其他。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缺。”那些传奇故事,总是太凄美,太迷离,教人生出许多遗憾,许多惋惜。往事依稀,当软风吹过了窗纱,最怕是,心在咫尺,身隔天涯。
七夕,是爱的季节,亦是思念的节日。八月,独坐七夕,想念的情绪莫名而来。娴静里,我在一些最柔最软的音乐声里,找寻隔世空灵的温柔。听着柔曼的音乐,眼前似乎浮现出沧桑的石板路,我微笑着,牵起你的手,在天青色的浪漫中,与你共度七夕。
倚身画楼,想着七夕的妩媚,细腻的心变得柔曼无比。那些缠绕在心里的七夕情结,在含情脉脉的眼眸中,绽放出烟火,晕染了回忆里的那些柔软纯白。
八月,谁用眼瞳里的一汪秋水,等来了七夕?我眼眸里那剪不断的相思,缠绕成云,缠绕成海,缠绕成生生世世的等待,生生世世的爱情。
七夕,相思成海。如若还能等待,我只期,一夕,一遇。
(四)一会
身隔万年,此情须问天。最是难得,一期,一会。
七夕,鹊桥上曾经隔河相望,对饮寂寞与相思的两个人儿,一期一会。相依于桥,素描一样的星盏,在翘首仰望的人们的心中,婆娑出一段流传千古的经典。
最爱秦观的这首词:“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点一柱焚香,手捧着诗书,读着读着,我便痴了。一期一会,便胜却人间无数。这一会,该是多么的珍贵,多么的不容易。
在宁静的时光,拈一朵花,研一缕墨香,想着七夕,想着爱情。心花便在粲然中盛开,一种强烈的幸福,在一碗透亮如雪的酒中斟满了你的容颜。漫漫红尘,我只是想你,在丝弦弄音,霓衣轻舞的这浪漫七夕,陪我去看那紫陌生香,纤云暗渡。
素笺成灰,相思成灾。到了七夕,心中盛满爱的人儿,变得柔肠百转。仰望在云端月上,想着还未与我相会的你,容颜该是颠倒了红尘。八月,我深入红尘,不禁恍如隔世。
我还记得,我说过,前世,西湖岸畔,我是被你放生的鱼,亦是,恋你的鱼。我还问你,今生,与我共赴七夕,可愿?
在红尘中,我袭一身白衣,一点眉心如雪,颠肺流离。青烟升起,韶华倾覆,转山转水,执笔千年,只是为你一个人凝眸。
八月,安然如烟,心事如蓝,似是相思了千年的桃花散。一别经年,你是否还在云生水畔,依月光而生,如云如雾,如澜如舞?
《春秋元命苞》和《淮南子・真》开始说织女是神女。而在曹丕的《燕歌行》、曹植的《洛神赋》和《九咏》里,牵牛和织女已成为夫妇了。曹植《洛神赋》:“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李善注引曹植《九咏》注:“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织女牵牛之星,各处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会。”
东汉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脍炙人口:“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扎扎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诗人从织女的角度写相思的苦衷,情味深长,把牛郎织女的故事描绘得更加人间化。
南北朝梁朝宗懔在《荆楚岁时记》这样记载:“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女也。年年织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后遂废织。天帝怒,责令归河东,唯每年七月七日夜,渡河一会。”
因此,人们把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农历七月初七之夜,称为“七夕”。古往今来,人们爱在这晚仰望天空,观其相会,并津津有味地谈论这个美好的爱情故事。
天上当然没有牛郎、织女,它们只是两颗恒星。至于天河,也不过是无数恒星发出的一片芒芒白光而已。唐代诗人杜甫在诗中提出疑问:“牵牛出河西,织女处其东,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诗人的怀疑是对的。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不过是一个神话。但人们却喜欢这个神话传说,因为它表达了劳动人民热爱生活、渴望团圆、向往未来的美好之情。
历代歌咏七夕的诗很多,每每写的是天上的牛郎织女,寄托的却是人间的悲欢离合之情。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七夕》诗云:“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弦月笼烟,长空澹澹,牛郎、织女七夕相会,亘古以来,年年如此,而多少欢情离恨,都会集在这一夜之中啊。
唐朝诗人杜牧《秋夕》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夜已深了,寒意袭人,该进屋去睡了,可是宫女依旧坐在石阶上,仰视着天上的牵牛星和织女星。可以说,宫女的满怀心事都在这举首仰望之中了。诗中虽没有一句抒情的话,但宫女那种哀怨与期望相交织的复杂感情、那种孤独的生活和凄凉的心境见于言外。
唐朝诗人李商隐的《马嵬》中有这样一联:“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前句指的就是当时御林军进行兵谏,请求唐玄宗诛杀杨国忠、赐死杨贵妃。而后句指玄宗与杨贵妃回想起当初七夕佳节在长生殿上两人曾欢笑密约,并笑牵牛织女一年一度相见之短暂。“当时”曾“笑”他人,而今却不如牵牛织女之长久相恋,相比之下,真是令人可悯而又可笑。
七夕节最普遍的习俗,就是在七月初七的夜晚穿着新衣的少女们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为“乞巧”。
说到乞巧,宋代诗人范成大的《秋日田园杂兴》却别具一格:“朱门乞巧沸欢声,田舍黄昏静掩扃。男解牵牛女能织,不须徼福渡河星。”富贵人家乞巧之声欢腾,农户人家入夜却是静悄悄的。他们本来就有耕田、织布的本领,何需再向天上的牛郎织女乞巧呢!这首新奇的小诗,热情地赞扬了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宋代诗人杨朴的《七夕》也饶有趣味:“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诗句以埋怨织女的口气说,年年向你乞巧,你都把巧给予人间,难道你不知道人间的奸巧虚伪已经多得很吗?
文/朱玲
曾以《哲学与人生》风靡内地的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傅佩荣,日前关于《老子》、《论语》、《庄子》、《孟子》、《易经》的“解读系列”正式推出内地版。近日,他在台湾家中接受了记者连线专访。
记者:在您看来,世人解读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哲学,误区在哪儿?
傅佩荣:现在许多人读古代经典,还在文字上打转。很多人记背《论语》、《孟子》等,仅仅因为接受它是一种权威,但对古人何出此言,则不清楚。单单《论语》,被当下忽略的、不求甚解的、比较普遍的误会,大约就有十几处。尤其是自宋朝朱熹注解之后,有很多明显的错误。
譬如,《论语》有一言,“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其中“时习”二字通常被解读为“经常复习”,正确解读应为“适时实践”。
再譬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寡”、“贫”二字互调,更符合逻辑。
对孟子,也有一个重要的误解。宋朝以来,一直讲“人性本善”。其实,孟子从未说过“人性本善”。这个“本”字,是后代的解释。我现在的理解,是把那个“本”改成“向”,人性“向善”。“向”,代表人内在的力量,代表了人可以通过自省达到自我的平衡。
奉承为何又叫“溜须拍马”?
文/文选
溜须拍马是由两个词合成而来的,其中“溜须”说的是宋朝时候的事:宋朝宰相寇准有一门生叫丁谓。一次二人共同进餐,寇准的胡须上不小心沾上一个饭粒,丁谓瞧见忙上前将其从寇准的胡须上小心顺下并将老师的胡须梳理整洁,极尽奴媚之相,旁人看了大打喷嚏,后来称丁谓这种行为是“溜须”。
而“拍马”则和蒙古人有关:蒙古族是马上得天下的民族,所以元朝的官员大多是武将出身,下级对上司最好的赞美,就是夸他的马好,不论说什么,总之是要把上司的马夸成是宝马良驹。
由于两个词都有阿谀奉承的意思,所以人们就把两个词合而为一,成了奉承的代名词。
古人的“晒书”雅趣
文/韩永清
古人为防止书籍善本受潮或遭虫蛀,会“晒书”。晒书,又称曝书。看似琐碎小事,但由此生发的风雅趣事,常常令人回味无穷。
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中载有“袒腹晒书”的段子:“郝隆七月七日出,日中仰卧。人问其故,答曰:‘我晒书。’”从中看出郝隆生性狂傲,自诩才高八斗,满腹诗书。晒肚皮等于晒书,看古人行事何其洒脱幽默。
这故事后来衍化为“仰卧曝日”之典。《漳州四时竹枝词》就有“晒衣六月蠹能除,酷热金乌燎太虚。此日天门开好晒,郝隆惟晒腹中书”的诗句。
曝书在我国至少有两千年的历史了。《穆天子传》中就有“天子东游,次于雀梁,曝蠹书于羽陵”的记载。东汉崔实《四民月令》云:“七月七日,曝经书及衣裳,不蠹。”魏晋时期有了七夕曝书的习俗。
到汉唐时,曝书逐渐形成制度。至北宋,更形成独特的馆阁翰院文人的曝书集会。曝书至此成为文人士大夫文化生活的一种方式,成为博雅文人品鉴学习诗书的绝佳机会。
——题记
三月,春光恰好,春意恰浓。行走于三月熏风,笛音袅袅,随风飘过。陌上花已开,君知否?烟雨江南,薄薄的雨雾中,他低眸,阖眼,望年华似水,湿了梦。
他用:金错刀“体写出心中属于自己的诗句,抚琴与红颜知己琴瑟和鸣,那个兵荒马乱的世界,他依然保护着自己心灵的那份纯真。看不惯俗世的尔虞我诈,唯想把酒当歌,寻找自己的尘世净土,无奈身在帝皇家。
他破国降宋,心中之痛,他人怎能解?他也曾努力过,曾为这个国家奋斗过,他渴望百姓幸福,可是若战时烽火一起,家破人亡,何谈幸福?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虚空大梦一场,几度凄凉。韶华白首,转瞬罢了,从此,人们便不再尊称他:“皇上”,而是直呼其名:“李煜”。那一刻迷茫过吗?我想,会有吧,如同做了场春秋大梦,梦醒之后,他什么都不是,什么都算不上。他跪在朝堂之上,望着坐上的那个人,那个座位,本是自己的啊!一切都过去了,他,什么都不是呢,什么都不是,从来,就只是一个人而已……
血染江山如画,到头来不过一场繁华,曲终人也散,叶,落尽一秋悲凉……
七夕,不错的,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个日子。七夕,是他的生辰,亦是他的死忌。只因一曲《虞美人》,为他的人生画上句号。他不懂吗?不,不会的,寻常百姓都懂得这一点,他身为帝皇,定是明的。只是,若他不写,那他就不是李煜了。
七夕,牛郎织女相会在鹊桥。四十二年前,一个男婴落地,于帝王家。四十二年后的今天,依是牛郎织女相见之时,人间已没了那个白衣胜雪的男子的身影了。
赵光义给了他一壶酒,酒里有毒,他明白的。那种残忍的毒药,名为,牵机。
要离开了吗?一切都会逝去了呢,为人臣子的生活已厌倦,只想安安静静地生活罢了。若是这点也不能,那么,或许,死了会更好……
我想,若是没有那曲《虞美人》,赵光义还是会动手的吧,为了哥哥,为了家族。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即使是亡国之君,即使没有夺回帝位之心,也不能!绝不允许!借口罢了,是啊,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百年的遗憾!在历史的最后一页,方寻那两个字:“南唐”。
五代十国,终于,李煜的容颜隐去,尘烟落尽,随着乱世,淹没于历史的尘土。翻开发黄的史书,一代人们口中的无能之帝去了,一代才子也去了。那个世界,究竟谁对谁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