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舟过安仁古诗

舟过安仁古诗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舟过安仁古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舟过安仁古诗

舟过安仁古诗范文第1篇

一天,宋代诗人杨万里吃饱饭后,正悠闲地划船。这里的船真多呀!一条,两条,三条......数也数不清。而且,船上的人都穿着五颜六色的衣裳,使人眼花。杨万里向前划,突然看见了一对小辫子,只是人太多没看见。杨万里靠近一看,原来是两个小孩。他们的船上没有大人,就他们两个。

他们,收起了竹竿,停下了船桨,怎么船还会动呢?杨万里迷惑不解。他再看看那两个小孩。他们撑着伞,可是又没下雨。一阵风吹到伞上,船就动了。杨万里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他们是利用伞使风推船前进呀!他们还是小孩,哪有多少力气推动竹竿和船桨。随后,他们想出了这个方法。真是两个小机灵鬼。杨万里心想:多么可爱、机灵的小孩呀!不如写一首诗吧:

“一叶渔船两小童,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舟过安仁古诗范文第2篇

1、《牧童》诗意: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没看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而来的笛声。牧童回来吃饱饭后,已是黄昏之后,他连蓑衣也没脱,就躺在月夜下的露天地里休息了。

中心:表达作者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2、《舟过安仁》诗意:一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坐在船中。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得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中心:表达了诗人对两个小孩子玩耍中透出聪明伶俐赞赏有加。

3、《清平乐村居》诗意:茅草屋又低又小,茅屋旁的溪边上长满青青的草。听见茅屋里有人带着醉意操着温柔的南方口音在互相说话取笑,是谁呢?是一对白发的夫妻。老夫妻的大儿子在溪的东边锄豆田里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最喜欢的小儿子调皮可爱,他正在溪边趴着剥莲蓬。

舟过安仁古诗范文第3篇

在教学中,我们以主题单元为依托,在整合教材选文、练习内容与“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等课程资源的基础上,积极尝试“主题引领,模块推进”单元教学模式,并与经典诗文有效整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思路】

五年级学生正深切地感受着、经历着童年生活,并已具备了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具备了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能在读中体味、感悟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基于以上学情的分析,我将本单元教学内容整合为单元预习达标2课时,《古诗词三首》与《儿童诗两首》两篇整合为1课时,将《冬阳・童年・骆驼队》与《祖父的园子》《童年的发现》整合为1课时,“语文主题学习”丛书《金色童年》等材料的阅读2课时,拓展・回顾中的“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口语交际与习作、综合性学习整合为2课时,共8课时。授课时,我们本着“理解与运用并重”的原则,着重引导学生“体悟思想情感、领悟学习方法、积累运用语言”,上好预习达标课、精读引领课、略读提高课、拓展阅读课、积累练习课,五种课型有机组合,课堂教学高效而快乐。

【单元教学目标】

1.会认本单元的22个生字,会写3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

3.对比阅读,领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

4.丰富语言积累,交流、描绘童年生活。

【单元教学流程】

第一模块:走进童年――预习达标(2课时)

【预习内容】

本单元的五篇课文

【教学过程】

一、 以“童年”为话题,导入本单元学习

二、 自主预习环节

根据本单元内容要求设计预习卡,学生进行自主预习。如果学生已经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可把预习前置,放在课前,课堂上直接进入达标环节。

三、 预习达标环节

1. 小组预习达标检查。

2. 小组长汇报小组过关情况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集体解决。

四、 抽查预习情况

五、 指导书写

第二模块: 诗意童年――单元主题与经典诗文整合(1课时)

【教学内容】

《古诗词三首》《儿童诗两首》

【教学过程】

一、 走进童诗想童年

(一)激趣导入

(二)理清脉络

《我想》这首诗中小作者都想做什么?在小组内分享交流。

(三)品读感悟

1.读读自己最喜欢的那个愿望,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

2.汇报交流感悟。

(四)学法汇总,总结提升

阅读步骤与方法:概括内容――品读感悟――积累语言

二、 走进古诗品童年

(一)诗词导航

让我们读着诗人的文字,穿越时空的隧道,去分享古代儿童生活的乐趣吧!回顾《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的预习收获。

(二)合作探究

学习诗词,可按以下步骤进行: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画面,入诗境――悟诗情。

1. 依据提示自主学习《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

2. 分享交流学习。

3. 拓展品读古诗《稚子弄冰》《观游鱼》。

三、 走进童诗享童年

(一)依据方法,自主学习儿童诗《童年的水墨画》

1. 默读,概括内容。

2. 批注,理解感悟。

3. 积累,丰富语言。

(二)集体交流,分享感悟

1.说说《童年的水墨画》描写了哪些学习生活场景。

2.朗读诗歌,想象诗歌中印象最深刻的画面,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

3. 对比阅读《我想》《童年的水墨画》。

四、 走出童诗悟童年(教师总结寄语)

第三模块:多彩童年――1+X课内阅读(1课时)

【教学内容】

《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童年的发现》

【教学过程】

一、 预习汇报,把握内容

二、 以《冬阳・童年・骆驼队》为例,品读感悟

(一)预习交流,整体感知

在作者回忆的几个片段场景中,哪几个场景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走进文本,品读感悟

1. 品读“看骆驼咀嚼”部分。

总结学法:朗读――批注――积累。

2. 依据学法自主学习其他几个场景。

3. 学法汇总。

(1)默读,概括内容。

(2)批注,理解感悟。

(3)积累,学习表达。

三、 对比阅读,加深感悟

1. 依据提示,自学《祖父的园子》《童年的发现》。

2. 集体交流,分享感悟。

四、 领悟表达,拓展运用

1. 对比感受三篇课文表达方式的异同。

2. 领悟表达,拓展运用。

第四模块: 金色童年――拓展阅读与汇报(2课时)

一、 主题阅读

第一阶段:自主阅读

1. 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金色童年》,选择感兴趣的部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准备材料,以备交流。

2. 师生根据丛书内容,确定展示内容。

第二阶段:整理材料

第三阶段:汇报展示

二、 主题实践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研究主题,进行实践活动,如童年影集展、手抄报展、童年诗朗诵会等。

第五模块:童语童趣――积累练习(2课时)

【教学过程】

“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口语交际课与习作

【教学过程】

一、 处处留心皆学问(日积月累、交流平台、口语交际)

(一)自主学习“日积月累”,懂得珍惜童年生活

(二)引导回顾,体验童年情趣

1. 回顾课文,说说给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什么。

2. 这些场景为什么能使你印象深刻,结合“交流平台”,学习其写法。

(三)分享交流自己的童年故事

1. 小组交流童年趣事。

2. 小组推荐趣事,全班交流评价。

二、 写写练练促提高(习作)

1. 明确习作要求。

2. 讨论思路,故事串联。

3. 自主写文,叙述条理。

4. 小组交流,互评互改。

【教后反思】

舟过安仁古诗范文第4篇

本文的语言生动优美,比喻、拟人手法运用得形象传神,细细读来既有画的意境美,又有音乐的韵律美,非常适合学生朗读。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畔、兜、穗”等8个字。

2.自读自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田园风光的美好和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感受语言的丰富与优美,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三、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音乐《童年》,出示几张充满童趣的图片。)

师:同学们,这样的音乐,这样的图片,是不是让大家想起了自己无忧无虑的童年呢?那么,就请同学们来说说你在童年时代都玩过什么游戏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麦哨》这篇课文,去看看文中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教师板书课题)

2.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写作结构

(1)出示课题齐读,了解麦哨:麦哨是用麦秆做成的哨子,农村的小孩最喜欢玩了。每年春末夏初,麦子即将成熟之际,把麦秆削孔,然后放在口中吹,就能发出清脆悦耳的响声。

(2)通过预习,简要说明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提示:略读课文,借助略读提示。

(3)同样是乡村孩子,是文中的孩子快乐,还是大家快乐呢?要求学生一边快速浏览课文,一边圈出关键词,考虑文中写了乡村孩子的哪些活动。

(4)反馈:吹麦哨、割草、翻跟头、竖蜻蜓、摔跤、采集茅茅针。

3.品读感悟

六件事中写得具体的事是什么?说说理由(篇幅长,字数多)。吹麦哨快乐吗?采集“茅茅针”快乐吗?选择其中的一件事,自由默读这两件事,想一想快乐体现在哪里。

(1)吹麦哨(1、2、7、8自然段)

男女生读1、2或7、8自然段。了解写作方法:①通过默读,思考那是一只怎样的麦哨?找出形容麦哨的词语(一声呼、一声应,忽高忽低、欢快柔美、你呼我应、此起彼落)。②想吹麦哨吗?文章的哪几段写出了麦哨的声音?出示象声词“呜卟,呜卟,呜……” (指名尝试吹,理解“……”表示列举的省略)③出示麦哨的另外几种吹法:“呜―卟,呜―卟,……”“呜卟―,呜卟―,……”“呜―卟―,呜―卟―,……”④理解“______”的作用,指导学生吹。⑤写象声词时,正确运用标点,可以使声音演绎的惟妙惟肖,选择其中一只自由吹(指名演绎此起彼落)。⑥用一个词概括吹麦哨,齐读1、2、7、8自然段,读出欢快柔美。⑦过渡:吹了半天麦哨,大家一定吹累了,也喊渴了。现在大家最想干什么呢?

(2)采集“茅茅针”(6自然段)

①采集“茅茅针”,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先写“茅茅针”的样子(图片展示),学生看图描述“茅茅针”的样子,齐读写“茅茅针”的句子;再写吃法(动作)。②指名说快乐体现在哪里:味道甘甜清凉。③尝“茅茅针”:教师读相关句子,指名学生演;学生读相关句子,学生演。④快乐地齐读第6自然段。

(3)习作要点

①写文章要有详有略,详略得当,这样才能突出重点,写出特色。②过渡:以上我们体会了农村孩子那别有情趣的玩乐,他们的课余生活是那样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那么他们的生活环境又是怎样的呢?美不美呢?

4.体会作者生动的语言

(1)“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排比)

(2)“麦田换上了耀眼的浅黄色新装。每根麦秆都擎起了丰满的穗儿,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拟人句、比喻句)

(3)“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人天然的运动场!”

5.拓展阅读

多么柔软的草地啊!大家想不想去那里打两个滚儿,踢几脚球,赛几趟跑?说到这里,大家还记得我们之前读过的有关农村孩子的古诗吗?出示古诗《村居》《宿新市徐公店》《所见》《舟过安仁》学生诵读。

6.作业

同学们,你的童年生活是不是像文中的小朋友这样快乐呢?请大家用自己的笔写写自己快乐的童年生活吧!

7.板书设设计

24 麦哨

1、2―首尾呼应―7、8吹麦哨

3、4割草

5翻跟头

竖蜻蜓

摔跤

6、采集“茅茅针”有详有略 详略得当

舟过安仁古诗范文第5篇

【关键词】古诗文;校本课程;核心;开放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21-0030-03

【作者简介】崔兴君,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南京,210008),一级教师,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

一首词・一节课――古诗文课程破土萌芽

执教苏教版六下《如梦令》,笔者巧取“花”这一意象,进行同质诗词的延展阅读,课堂教学发生了“由一变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质变。在此基础上,笔者又进行了一系列的古诗文教学探索,使教学实践呈现出由点到面,由面到类,由课到程的悄然变化。

《如梦令》课例再现:

一、质疑――感悟意象

师:假若李清照40岁时再故地重游,还会有17岁时的感受吗?

生:不会,40岁的李清照怎么也做不出“争渡”的举动。

生:这是少女特有的天真活泼,年纪大了就端庄了。

师:那换成杜甫和苏轼会一样吗?

生(大笑):杜甫是那么悲愤,才不会这么天真。

生:苏轼那么豪放,不会这么女孩子气。

师:是的,这首词表现了作为少女所独有的天真活泼,这“藕花”象征着少女天真活泼。让我们一起诵一诵这首词。

【设计意图:从年龄和性格入手,自然而然地揭示了“藕花”这一意象背后诗人的心境与情绪,诗词的精妙完美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二、开放――建构课程

师:李清照可谓写花高手,让我们从这令她沉醉的“藕花”走进“一花一世界”的奇妙诗界。再读《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其中最为人称道的“应是绿肥红瘦”这一句妙在何处?(生讨论)

生:这句极具色彩感,用“绿”代绿叶,用“红”代花,很有画面感。

生:这里还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写人的“胖瘦”用在花上,表现词人对花的喜爱与怜惜。

生:这“胖瘦”也是特别有生命力,把花写活了。

师:这晚春时节将凋谢的海棠花代表什么呢?

生:代表即将逝去的青春,就如电影《致青春》。

师:说得好,请大家再读李清照的《醉花阴》,这首中的“”是在倾诉什么?

生:那么萧瑟,我读出了词人的寂寞。

师:除了这两首校本教材中的,你还收集了哪些李清照写花的诗词?其中的花语又传递了什么?

【设计意图:多文本的比对参照,丰满了学生对“花”这一意象的感悟理解。至此,教师教学行为的重点已经不是单一的文本,而是有关于“花”主题的古诗文课程的雏形。】

古诗文教学,不应是一首诗词烦琐分析,或1+1+……+N量的叠加,而是引导学生在赏读的过程中去感知诗文蕴含的历史、情境、意境,逐渐提升欣赏古诗文的独特眼光和丰厚的人文素养。突出核心,以点带面才能建构相对完整的、系列的古诗文课程,使学生有所得。

思考・实践――古诗文课程逐渐丰满

随着实践的深入,笔者逐渐感受到:教材中的古诗文不能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如何从“微”处做起,以小见“大”,建构出自己的系列古诗文课程呢?一切都要在“开放”上做文章。

一、聚焦核心,拒绝通篇顶礼膜拜

诗词的“文本内容”和“教学内容”是不同的,“文本内容”仅是课堂“教学内容”的一部分。从文学的角度来看,世上也少有完美的作品,以《如梦令》为例,33个字也不是每个字、每句话都值得细细品味。“地毯式”的分析,静态缄默的水平铺陈,对于学生来说味同嚼蜡。建构古诗文课程,就要破译出课堂教学中诗词的核心密码,以一个文本核心整合教学内容,统领数个教学板块。

1.突显意象核心。如:教学苏教版四下《峨眉山月歌》《望洞庭》,抓住“山、水、月”意象群进行主题教学,精读“山中月”和“水中月”,再涵泳《月下独酌》的“酒中月”,《枫桥夜泊》的“江边月”,《静夜思》的“故乡月”,提升学生对意象美的感悟升华。

2.突显意境核心。古诗文中的意境是“妙不可言”――可感而不可知的。教学苏教版四下《小儿垂钓》《池上》时,以“童趣”为抓手,补充《所见》《宿新市徐公店》《舟过安仁》,形成童趣组诗。捕捉古诗中最富“童趣”的动作:“遥招手”“偷采”“闭口立”“扑黄蝶”“收篙停棹”,感受诗中的童真、童趣,突显意境之趣,意境之悠。

3.突显题材核心。同一题材最能突显古诗文“情随意动”“有感而发”的特点。笔者将李白的《金陵白下亭留别》《长干行》《登金陵凤凰台》、刘禹锡的《乌衣巷》、王献之的《桃叶歌》以“邂逅古诗词中的南京”串在一起,通过涵泳诗篇感怀南京丰厚的历史地域文化。

相关期刊更多

北方作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甘肃省酒泉市委宣传部

矿业工程研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南省教育厅

汽车工程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