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卡尔威特的早期教育

卡尔威特的早期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卡尔威特的早期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卡尔威特的早期教育

卡尔威特的早期教育范文第1篇

从《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中,我聆听到了一位慈父娓娓道来的育儿故事,找到了一个非常成功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卡尔·威特的父亲有一个基本的教育理念:那就是孩子的教育应该从学前抓起。

我们传统的教育理论是把孩子的正式教育推迟到“上学的年龄”。等到孩子上学之后,我们又急于把许多的东西灌输给孩子,于是,过多的学习不仅剥夺了孩子快乐的童年,而且还给孩子造成了身心上的伤害。

如果家长忽视了孩子早期智力的培养和开发,将会给自己的孩子造成一生的智力缺陷。科学的教育观念应该是,孩子的家庭教育开始得愈早,孩子的身心方面今后就发展得愈好。

卡尔威特的早期教育范文第2篇

最近有幸拜读了《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感受颇深。卡尔威特用自己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把自己的儿子小卡尔威特培养成了十九世纪德国一个着名的天才。小卡尔威特能够取得那些惊人的成就,全都是他父亲悉心教育的结果。这虽然是一本关于孩子早期教育的书,但是对于我们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的人来说从中也能获益匪浅。

卡尔威特在这本书中谈到了很多行之可行的教育方法。他倡导“寓言教育于游戏”中,他说“不能强迫施教”,这也是他所推行的教育法的一大原则之一。只有孩子兴趣盎然,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而要唤起孩子的兴趣,最好用游戏的方法进行教育。游戏是动物的本能,同样孩子也喜欢教育。譬如说在教授《让我们荡起双桨》这篇课文时,如果能加入音乐这个元素,教导孩子学唱这首歌,孩子的兴趣肯定也是高涨。孩子自然而然地把这篇课文背诵出来了,从而也完成了教学目标。卡尔威特还说“孩子模仿写字还是教育的好机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更应该养成写日记的习惯,这样可以记载孩子的进步和发育情况。这也是留给下一代的宝贵财富,让他们在培育自己孩子的时候能够从前辈的教育中得到教益。许多孩子不明白为什么老师总是要求写日记。诚然写日记对于刚接触作文的孩子来说确实有点困难,但当孩子们成年之后再来看自己的日记点滴可能会有另外一番感触。同时每周能坚持写下自己的感悟,对于写作水平的提高也是大有帮助的。

卡尔威特提出不要随便表扬孩子和绝不过多地表扬,表扬对于小学教师来说是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行之有效的手段。他说:“孩子信心的源泉是父母的夸奖,‘夸’不仅仅表明了父母的信心,同时也让孩子鼓足勇气”。当孩子取得成绩时,适当的表扬能激励孩子积极进取,激发他们的上进心。特别是对于一些后进生,如果在他们有了些许的进步,即使只是很小的一点进步时,你能恰如其是地对他表扬。对于这些孩子来说这些表扬就像是一场及时雨,会让孩子信心十足,加倍努力学习,改善他们的学习状况。但是如果过度表扬反而容易滋生孩子的骄傲情绪。我们班有一位同学,平时课堂纪律不是太好,某一次上课,我发现他能保持十分钟的时间听课,而且也不影响其他的孩子。当时,我马上对他进行了多次表扬,希望他能够继续保持这种状况。但是,事与愿违,这多次的表扬反而滋生了他的骄傲情绪,纪律比以前更差了。所以,表扬应该适量,多了反而容易带来不良影响。

读完《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心中似乎有种豁然开朗之感。虽然这是一本家庭教育的书籍,但其教育思想、方法,确实值得思考、学习、借鉴。文中所折射出的观点,同现在的赏识教育,成功教育,在一些思想上,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相信读完此书,每个人肯定都会收获颇丰。

六年级:盘旋灵

卡尔威特的早期教育范文第3篇

因为家中有小宝宝,婴幼儿时期也正处于发育和教育的关键时期,于是这个暑假,我又重新拜读了《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我细细品读一番,受益匪浅。卡尔威特是19世纪德国的一个著名的天才。他八九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这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时他进入了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他发表《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他的天赋有多高超——恰恰相反,他出生后被认为是个有些痴呆的婴儿——而是全赖他父亲教育有方。卡尔的父亲把小卡尔长到14岁以前的教育写成了一本书,这就是《卡尔威特的教育》。

看完了《卡尔·威特的教育》,我禁不住要写些什么。威特先生用自己的亲身体会,向我们展示了他的儿子卡尔成才的全过程。看到卡尔的成功,我想大家都会赞叹、欣赏他的早期教育。在卡尔成长的每个阶段,威特先生都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和适当的教育方法。他的方法培养出多才、健康、活泼、高尚的卡尔,不光让孩子得到了知识,更让其懂得如何与别人交流,怎么对待每件事情,如何安排自己的时间等等。他从全方位对卡尔进行培养、锻炼,为以后他在社会中更好的生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这本书中,我能深刻的感觉到,老卡尔威特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不仅仅是卡尔威特的聪明和天分,更多的还是卡尔威特的人格和品德以及他的综合素质。“神童”不仅仅是因为具有很高的智慧和很深的学问,更重要的是要具备各种良好的习惯、会与人友好相处、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如果所有孩子都受到一样的教育,那么他们的命运就决定与其禀赋的多少。孩子生下来的时候都一样,仅仅由于环境。人如同瓷器一样,小时候就形成了他一生的雏形。小学时期好比制造瓷器的粘土,给予什么样的教育就会形成什么样的雏形。“儿童是成人之母。”此言确实千真万确,我们谁都无法否认,成人的基础是在小时候形成的。所以,对孩子的教育必须尽早开始,取得的效果就越显著,孩子越有可能成长为接近完美的人。父母的知识和认识对孩子向哪方面发展,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是非常关键的。如何给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又如何挖掘儿童的潜质,从这本书中我们都能学到很多。作为小学教师,了解学生的发展特点是非常必要的。所以,作为一名教师,从现在开始就应该更新自己的观念,朝着对孩子负责的方面努力! 另外,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明白了一个什么样的人就会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虽然,这本书重点讲的是卡尔威特的父亲是怎样培养孩子的,但是,对我们小学教师来说是一样的,因为,孩子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里度过,我们应该担负起做父母的责任,因为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就有责任让我们的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全面的发展,挖掘每个孩子的潜力。好多父母对孩子可能很了解,也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有所作为,但是有的是方法不得当,有的则是没有真正走进孩子的世界,适得其反,更有的家长用暴力促使孩子的“成长”,按自己的意愿来“教化”孩子,这些现状的出现,都和家长们的认识有很大的关系。所以作为我们,有责任来帮助家长教育好我们的孩子。

老卡尔威特的教育是素质教育,在他的脑子里完全没有考试和分数,所以他不会犯“重智育轻德育”的错误,也不会忽视非智力因素。他不必逼迫孩子学习,不必把孩子的脑袋分学科切成一块一块,不必做那些为了获得高分而必须做的枯燥的重复性练习。这样,他就保住了孩子的学习兴趣,节约了孩子的大量精力。小卡尔威特的学习是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知识体系为本的,他的学习是为了自身的发展而不是为了完成教师的指标,他的学习是网络性的而不是线性的,他的学习是允许失败的而不是“差0.5分得100也要挨批评”的,他的学习是没有上限的而不是控制在什么教学大纲的范围之内的。这是最高效率的学习。读了这本书,我获得最大的启示是教育孩子要有正确的方法,要开发孩子的智力,引导孩子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作为教师要鼓励孩子敢于向成人提问,我们不仅是学生的百科全书,更需要让学生自己变成百科全书,只要把问题的思考和解决的方法和步骤展现在孩子面前,同时培养了孩子对读书的好奇心、发现问题的恒心、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卡尔威特的早期教育范文第4篇

6月的青岛,迎来了一次教育领域的盛会――构建尊重幼儿主动发展的课程国际研讨会。研讨会聚集了国内外知名的学前教育专家,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教育部学前教育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虞永平,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前任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生导师冯晓霞,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华爱华,全球著名学前教育专家、发现并宣传意大利瑞吉欧教育思想的第一人、《儿童的一百种语言》第一作者、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卡洛琳-爱德华兹,日本广岛大学博士生导师、广岛县幼儿保育推进协会会长、广岛县教委广岛市巡回教育咨询员、东广岛市第二代保育事业推动协会会长七木田敦,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附属Ruth Staples实验幼儿园园长珍妮弗・米勒,青岛市实验幼儿园园长宁征。

“尊重、主动、国际”,体现了对幼儿发展的尊重与开放理念。三天的会议,学前教育的瑞吉欧模式、美国模式、日本模式、青岛模式,各自将儿童成长的好故事娓娓道来,充分彰显尊重儿童的兴趣与个性――这样的实践与研究成果交流分享给人希望、令人振奋,成果显著的国际学前教育发展,本土学前教育模式的成长与探究,都值得引起更多的关注与思考。

而所有教育机构的教育实践都是建立在家庭教育的基础上,只有以高质量的家庭教育为基础,以高品质的家园互动共同合作为日常,才能令学前教育达到更理想的效果。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每一个家庭最关注的头等大事,也是全社会的头等大事。而何谓起跑线,正解却并非人人皆知,漠视尤其是误解起跑线的人不在少数,诚如不少教育专家大声疾呼:比起教育孩子,最先应该受教育的是父母。对每一个孩子而言,宝贵的学前教育阶段都是稍纵即逝,不可重来。学前教育认知上的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在现实里比比皆是。

学前教育专家对起跑线的科学解析与理性态度值得向全社会科普。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幼学何以立?实在是家长与全社会的入门级必修课。

以成长为方向,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故事

据会议组织方的数据,美国、日本和全国各地学前教育领域的知名学者以及教育管理部门、一线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共计800多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在卡洛琳・爱德华兹就瑞吉欧学校的研究成果分享的两个半小时演讲中,整个会场沉浸在记录与拍照的全神贯注中。

瑞吉欧学校将老师定位为研究者而非知识灌输者。在瑞吉欧,老师们俯下身,让学习过程慢下来,在日常的教学中,克制自己、尊重孩子的自主性又适时介入帮助孩子们,他们不断创新发现研究项目,并进行记录,已经形成非常主动化、创新式的教学方式。著名的狮子画像的教学案例,生动显示了老师对孩子自主选择性的尊重,和在老师渐进式引导下孩子们深入探究的学习过程。没有浮夸式的教学,有的是需要用心才能体会到的尊重与谨慎。老师们的思考始终贯穿在日常,令人惊喜的创新也时常来敲门,已经是一种达到良性循环的引导启迪式学习方式。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教育是个独特的领域,它与地区发展水平有一定关系,却又不具备必然关系,它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实践发起者的用心与持续程度,意大利瑞吉欧因学前教育崛起,就是这样一个范例。

瑞吉欧的创新精神值得敬佩。成立之初的瑞吉欧学校连一个像样的图书馆都没有,也没有任何的专家外援团,所有的只是几本从国外过来的教科书,包括美国杜威的一些写作课本,或是来自瑞士皮亚杰的一些书籍。创建者们抱定开辟一种全新教学模式让每个人变得更加美好也让社会更具希望、更加和平的信念,立足于开发自己的大脑,利用自己的资源,利用自己的力量来进行全新的教育开发。以不断的探究去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并帮助他们成长,是瑞吉欧教育理念的精华。

卡洛琳的演讲结束,有参会者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要用多长时间才能在中国建起一座瑞吉欧幼儿园?卡洛琳的回答开放而点睛:

“虽然一个传统的幼儿园要在一年中变成一家瑞吉欧式的幼儿园是很难的,但是任何一个学校都可以踏上成长之路。在这个过程当中要多去倾听孩子,更多去和父母结伴合作,让老师多多观察,基于自己的观察去问问题,去做出变化。

“我非常乐观,任何背景、任何学校的老师都可以在自己的教学方法当中作出深度的变化,只要他们觉得这对自己的教学有好处,对孩子有好处,只要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很容易就能看到效果,你会看到孩子更快乐了,更多地在进行互动讲话,家长和老师交流加强了,诸如此类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的迹象是很多的。看到这样的迹象就可以去加强了,但是我不知道改造要多长时间,每一个学校都不一样,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故事。”

青岛市实验幼儿园正是卡洛琳所说的有自己故事的学校。卡洛琳在参观青岛市实验幼儿园时评价说,在这里,她找到了当年发现瑞吉欧时的那种激动。从一个以研究瑞吉欧教育思想而闻名于世的专家这里得到这样的评价,青岛市实验幼儿园园长宁征认为这是最高的褒奖。

青岛市实验幼儿园是本次研讨会的协办方,宁征非常重视和珍惜这次国际交流的机会,她以全身心投入到研讨会中,珍惜与每一个专家做交流的机会,善于学习与吸收是她多年来保有的―大习惯,“放眼世界,向一切有利于孩子健康发展的课程学习借鉴”是她对自己的生动写照。她分享的开放教育的园本课程令人振奋,始于1993年的开放教育,基于宁征自身朴素的成长经历,在长期的实践与研究中不断积累与吸收发展,已经成为区域乃至全国学前教育的示范。在双语特色、国外背景成为流行取向的社会风潮中,青岛市实验幼儿园以植根于生活的开放教育引领了家长。

来自美国和日本的学前专家也分享了他们的教学故事,那些细致入微的好故事,深刻彰显了教育者有多么尊重孩子的兴趣点与个性,令人感动与深思。但就如卡洛琳所言,学习不是为了完全复制别人,而是受了启发之后开始思考如何在自己的国家实施那些先进的理念。全然照搬这样一种处于不断累积与不断创新中的教学方式,显然没有可能,找到自己的方向,调动自己的资源,讲好自己的故事,生成自己的积累与创新才是发展的正道。

起跑线处更需要好故事

几乎所有的教育专家都强调一点,即抛去先天因素,因为家庭养育程度的不同,孩子在进入小学甚至幼儿园之时,已经差异显著。虽然“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是一句每个家庭都在喊的口号,但是孩子身上显露的种种问题表明,喊得越响的地方可能认知越缺乏。

很多研究表明,那些天才的故事大多都是由起跑线处开始书写的。对早期教育的忽略,让多少家庭错失孩子的起跑线。不少父母以工作忙为因由将孩子交由祖父母或者保姆养育,宁征很痛心地指出,很多母亲以事业为先的价值观将使她们错失孩子的黄金发育期,并且无可挽回,孩子的语言能力弱,不自信,不交往都跟在早期缺乏父母的陪伴有非常大的关系。在实验幼儿园每年三八妇女节的好妈妈主题活动中,老师会引导孩子们为妈妈制作一份礼物,表达对妈妈的爱。但是近两年,这个主题在执行过程中遭到一些孩子的不配合,这些孩子说自己并不爱妈妈,因为妈妈极少陪伴自己,即使在身边也是手机不离手。“要想办法让妈妈爱孩子。”宁征说。

就如同老卡尔・威特所言,只有人类才将孩子交由他人抚养,除此之外在动物界找不到不亲自抚养孩子的父母。根据他的观点,对孩子的教育应该是一个详细的、有系统的计划。等他出生后,就按计划教育、抚养他,把他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生养无数个平庸无能的人,不如培养一个天才。这对人类的贡献更大。”“父母应该为孩子的到来而做充分的准备。远在古希腊时代,雅典人就奉行早期教育了,而雅典出现许多天才的原因就在于此。”

在《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中就有―个生动的反面案例,卡尔・威特的堂兄婚后生了3个孩子,他的妻子却没有担当起做母亲的责任,把孩子扔给了保姆,自己仍是整天忙于梳妆打扮,参加各种社交活动。非但不照顾孩子,反而认为孩子耽误了她的时间,影响了她的生活。由于她跟孩子相处时间很少,关心孩子不够,根本不去教育孩子,孩子对她也没有感情,十分陌生。孩子父亲则整天忙于工作,更是很少照顾孩子。3个孩子就在这样一个冷漠的无人照料的环境中成长。在幼儿时期,孩子们没有得到父母的亲近、和教育,智力得不到及时的开发,没有^教他们学习各种知识。最终的结局是一个孩子因病早天,一个进了监狱,一个赌博输光了全部家产。父母意识到犯了大错却已经难以挽回。

亡羊补牢犹未晚矣,而孩子的早期教育却是一旦错过难以弥补。

而就如虞永平所指出的,在中国的教育中,学前教育这一段并未被充分重视,究其原因在于人们对学前教育的认知存在缺失:不知道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意义与价值,一个阶段没有充分地发展好是会影响未来一个阶段的。他援引我国学前教育专家张雪门的观点指出,孩子的学习就包含在生活里,学前教育不是给孩子灌输知识,而是要给孩子提供机会,即提供丰富适宜的内外环境让孩子运用感官。张雪门先生当年就指出教育过程中存在着的错误之一就是,所谓为将来做准备,不注重孩子的现在,却把眼睛看到遥远的将来。早在20世纪初,张雪门先生的早教理念就已经相当科学并且具有可操作性。

时过经年,时至今日对学前教育的认知仍然参差不齐。忽略孩子,不亲自投入精力教养孩子;溺爱孩子,不放手让孩子在真正的生活里获得发展的机会;枉顾孩子的兴趣,以各种才艺学习扼杀孩子真正的天分。这些因认知偏差而施行的早教方式,让孩子错失自主发展的时间与空间,为以后的种种教育问题埋下最初的伏笔。

木村久一是日本早期教育的鼻祖,一生致力于儿童早期教育与智力开发研究,日本皇室给他授勋盛赞:“木村先生成功提升了一代日本国民的素质”。他的《早期教育与天才》一书被教育界奉为“家教圣经”。在1917年出版此书时,木村久一写道:“其实教育是一门艺术,这些年来,国人普遍接受了早期教育这一理念,但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的孩子没有发挥出他们的潜能而最终成了碌碌无为的普通人呢?我认为是教育方式的问题,在国人,特别是许多父母的误解下,早期教育反而成了孩子破坏自然成长的工具,成了父母的负担和扼杀孩子们天分的恶行。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常常看到孩子们按父母的意愿被动选择生活,他们中许多人虽从小就具有超强的创造力,却从来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我们还常常看到这样的孩子,学习成绩优秀,心理却非常脆弱,有的甚至根本不能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这样的孩子,即使将来能在某个领域取得成就,他的一生也绝不会幸福。

卡尔威特的早期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学困生;转化;赏识教育

一、赏识教育的含义及来源

赏识教育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地发现学生的优点,并积极地鼓励和赞赏学生,这样就能激发学生主动地学习该课程。”赏识教育能够满足学生得到赏识、尊重的渴望和需求它的推广有利于保护学生的天赋,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在世界上利用赏识教育的第一人是卡尔•威特。他的儿子威特在小的时候反应很迟钝。可是卡尔•威特并没有觉得很沮丧,相反,他坚信通过适当的教育可以成才,而且采用激励、赞赏的方法,对儿子实施早期教育。最后,通过卡尔•威特的努力,威特5岁时就记住了3万多个单词,他在8岁的时候就能用六国语言交流,9岁步入大学的殿堂,取得哲学博士学位时年仅14岁,两年后又获得法学博士学位。这充分说明的赏识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

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赏识教育的意义

著名的心理学家曾说过:“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承认之中,他就学会了要有一个目标;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学会了爱。”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越来越被教育者所重视起来,我们广大语文教师要坚定地把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放在教育工作的重点,始终为了学生的发展着想,始终把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首要位置。

1.赏识能够激发学生的潜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每个孩子的先天禀赋和聪明才智差不多基本相同,但到最后的成就会大不相同。这说明成功并不取决于先天的天赋,而取决于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尤其取决于赏识教育。学困生的心理压力往往比较大,常常表现出自卑、自责,无所适存,这时候急需要帮助、安慰。在成绩考砸或遭遇挫折的情况下,切记不能说让学生泄气的话,相反说一些鼓励的话语,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的水平和能力深信不疑;帮助学生认识到人生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失败、挫折在所难免。

2.赏识能够唤起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创造能力的培养

赏识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心理学研究发现,自信是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开始,是行为的原动力。赏识教育就是要捕捉学生身上的某个闪光点,加以赞美,使学生感到教师相信自己,肯定自己。3.赏识教育能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只要我们真心去理解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帮助学生,用自己宽光的胸怀,无私的博爱来赏识学生,相信他“真行”、“真棒”,那么,学生定会迸发出奋发向上的勃勃生机和活力,情愿配合老师的教育和引导。

三、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用赏识教育转化学困生

1.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尊重、理解学生

教师的爱和尊重是他们进步的起点。要对他们以鼓励为主,捕捉他们的闪光点。教师要像对待优秀生那样对待后进生,激励后进生体会自身价值,增强自信心。对于后进生的一点点进步,教师也要给予肯定,就会进一步激发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教育需要用真诚去打动学生的心灵,教师要理解学生,让学生感觉到教师以平等的心态对待自己,教师不要总是摆出高高在上、为人师尊的架子,不要把赏识变成“赏赐”。教师应该像朋友般真诚,似同学般平等,特别是对学困生,教师更要给予充分的尊重,让师生能很好的进行交流。

2.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关爱学生

赏识的本质是爱,爱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潜能,使学生成为强者和成功者。语文教师的重要责任就是通过赏识的方式来点亮学生的心灵,为学生照亮其前进的道路。当学生听到老师真心的表扬及对自己的关爱,自然会受到很大的感动,使学生乐于学习,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聪明才智。

3.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善于鼓励学生

教育家陈鹤琴说过:“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过是很容易的,受责骂而改过是不易的,老师对学生积极性的激励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科学。”可见鼓励的运用是至关重要的。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总会对学困生说一些鼓励的话语,让他们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在平时的高中语文教学中,赏识常常成了优等生的专利,对学困生来说是不可能的。这样就导致学困生形成强烈的自卑感强,对语文学习毫无兴趣。因此,我们广大语文教师要想提高学困生的成绩就必须先要尊重、理解、关爱他们,了解他们的情况,给予足够的关心,多表扬他们,尽量给他们创造表现自己的机会,并用激励性的语言加以表扬,以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一个成功的高中语文教师一定要善于寻找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并放大、肯定其闪光点,加以赞赏和激励。使学生有一种被认同、被重视的感觉,这样就能学困生给心理上带来强大的学习动力。

作者:刘丽 单位: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经棚一中

参考文献:

[1]周见孙.语文教学中对学困生辅导的几点思考[J].华章(教学探索),2007年06期.

[2]霍允亮.如何用赏识教育转化体育学困生[J].基础教育研究,2012年10期.

[3]李贵清.浅谈学困生转化中的赏识教育[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年02期.

[4]聂红珍.赏识教育在高中语文学困生转化中的运用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5]张丙庭.学困生,教师能为你做点什么[J].吉林教育,2010年02期.

相关期刊更多

半导体信息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分立器件专业协会 信息产业部电子第五十五研究所

数据采集与处理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电子技术应用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