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德智体美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全面发展;学生;德智体美
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要素包括体能、智能;活动能力;道德品质;情感、意志、性格等。体能和智能是构成人的素质的生理基础和心理基础。活动能力在人的各种素质中居于核心地位。社会关系是人生存、发展以及从事各种社会性活动的必要条件。这就要求人们在彼此的交流过程中,必须要以礼相待,要有道德品质。此外,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一种心理体验。意志是人在活动中自觉地确定目标,并有意识地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行动和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里过程。性格是个人比较稳定的对现实的态度和与之相应的习惯性的行为方式。
人的全面的发展,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是全面发展的教育。也就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我们国家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出发点。德指的是道德,品德,也就是主要侧重在做人上,一般认为,做人比做学问更重要。所以,我们把它放在第一位。智,当然就是指的智力。体,指的是体育,体质。所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体质不好,就不能为共和国做更多的贡献。美,指的是美育,即一个人的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美育的工作就是培养学生发现美的眼睛。劳呢,现在不怎么提了,就是指劳动。咱是社会主义国家,每一个共和国的公民都是这个社会的劳动者,建设者。下面,一一介绍分析。
一、德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复兴伟业的肩负者,是华夏文明的继承者和传承者。人无德不立,业无德不兴。因此,做好未成年人德育教育工作,可以说于己是功德无量,于人是受益终生,于国则是播下和谐发展的希望火种。 青少年德育教育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个体的未来成长,更是间接影响到整个民族素质的高低,乃至国家整体文明的优劣和续断
二、智
智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通过教学这条途径来实施,但智育也需要通过课外活动等途径才能全面实现。此外,教学不仅是智育的实施途径,也是德育、美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的实施途径。
三、体
体育是指以发展、锻炼体魄为目标的教育活动。体育教育本质是指体育教育自身固有的根本属性,是体育教育学首先研究的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体育教育科学化、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学校体育活动学校体育活动学校体育活动学校体育活动的基本特性是教育性的基本特性是教育性的基本特性是教育性的基本特性是教育性、技能性和娱乐性技能性和娱乐性技能性和娱乐性技能性和娱乐性。
四、美
美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美育要通过各种艺术以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来进行。通过艺术进行的美育就是艺术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美育占有重要地位。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这是美育的性质与自身特点决定的。
五、劳
劳动技术教育是向学生传授现代生产劳动知识和生产技能,培养学生正确劳动观点,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的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包括劳动教育和生产技术教育两方面。加强劳动技术教育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形成劳动习惯,并使学生初步掌握一定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的教育。1981年 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的说明指出:“中学阶段开设劳动技术课,进行劳动技术教育,使学生既能动脑;又能动手,手脑并用,全面发展。”劳动技术教育是把劳动教育与工农业生产、社会服务性劳动的技术教育结合起来,既有利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也为他们将来的就业准备一定的条件。
1. 养德-----素质教育之灵魂
“养德”不同于“传道”,而是远远超出了“传道”的范畴。从素质教育构成来看,完美人格的塑造,优良品德的陶冶,健康个性的发展,良好习惯的养成以及思想的培育,心灵的教化,生活的导引,做人的训导等皆在“养德”的内涵之列。“养德”的实施,寓知识学习之中,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融教学过程与教学氛围之中,是使学生不间断的积淀,产生顿悟的过程;需要经常性的熏陶、诱发,是春风细雨式的相机诱导;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活动。以知养德、以史养德、以题养德、以人养德构成物理教育中实施养德的重要途径。以知养德即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理解知识本身,还要通过知识的教学引导学生用系统的、联系的、发展的辩证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和研究问题。物理知识之间以及知识的产生过程中充满着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观点,培养学生的物质观、辩证法和认识论观点是知识教学中养德的一个重要内容。以史养德即教学中不失时机的介绍与学习知识直接联系的物理学史,既能激发学习兴趣,调节学习节奏,又能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题养德即要挖掘习题训练中的养德功能,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议、多题一解”的变式训练,培养学生善于思考、自觉探索问题的习惯和方法,不断扩大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以人养德即教师要以自身良好的师德教育人,文明的行为引导人,严谨的作风熏陶人,和蔼的态度吸引人,优美的心灵感染人。
2. 开智-----素质教育之核心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开发智力,激发潜能,培养能力,促进发展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教学思想的转变和教育观念的更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我们认为教学中应树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三主一心”教学思想。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主体性是它的根本特点。教师为主导就是通过诱导、启发、检测、评价等手段,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和启发学生爱学、会学。以学生为主体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和发展性是教学的基本特征。训练是掌握知识方法,获取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要注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既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开智不同于“授业”、“解惑”。开智的核心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使学生掌握物理学方法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不断发展的学习能力。物理学方法是物理学发展的灵魂,是知识学习到能力发展的桥梁。物理学方法是指物理学的具体科学方法。科学方法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普遍的哲学方法,即辩证唯物主义方法,在物理学中起指导作用。二是普遍使用的普通逻辑方法,即比较、概括、抽象、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这些方法对学习物理必不可少。三是解决个别类型问题的方法,这在物理学中纷繁复杂,如隔离分析法、等效变换法、叠加法、对称法、极端分析法、近似分析法等,这些方法对解决实际问题十分有用,但没有反映出物理学方法的主要特点,也不宜将它们归为物理学方法的范畴。
四是具体的科学方法,物理学方法就属于这一类,通常认为有观察法、实验法、理想化方法、类比方法、假设方法和数学方法六种。物理思维方法的学习应抓住思维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3. 健体-----素质教育之源泉
健康是一种身体、心理和适应社会的完善状态,是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和谐统一。物理学科教学中健体的教育目标主要是指心理健康,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物理课堂教学肩负着对学生进行健康心理教育的责任,健康的体质、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是全面发展的源泉。创设一种愉快而有秩序的课堂氛围、民主的、宽容的、公正的、热烈的气氛对心理健康以及智力与能力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健康的心理素质对人的身体健康和高效的吸收社会文化信息具有重要的意义,要把心理素质教育融合到教学活动中,培养积极健康的情感,正确看待社会与生活,向往美好,憧憬未来,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要重视培养耐挫能力,能在顺境与逆境中自我调节,形成自我激励机制,始终保持良好的心境和旺盛的精力。
4. 审美-----素质教育之神韵
摘要:素质教育的理念在当下得以广泛的提倡,于是在中职教学中,文学学科的优化改革已经不是主流的探讨议题,如何开展高效的美术教学成为了时下的热点议题。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是各个阶段不变的教学目标,然而“美”的教学始终难以取得客观的成效,这一点离不开教学方法的选择不当。目前,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带来了先进的多媒体系统,在中职美术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系统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当前的教学实际出发,从多个方面探讨多媒体系统在中职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字:多媒体系统;中职美术教学;运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55 ;G4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01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与发展,生活中各个角落都涌现出大量的科技成果,在教学领域,多媒体系统就是重要的代表。多媒体系统能够直接连接互联网,并且具有强大放映功能,能够根据教学需要引入多种素材,在当下的教学中有着重要的运用优势。就目前的中职美术教学而言,学生兴趣低迷,教师教学效率低下,使得学生的美学素养与综合能力难以提升,但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科学的运用多媒体系统进行教学其实能够比较好的解决好这些问题,因此将多媒体运用在教学中来突破窘境是迫在眉睫。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的进行思考,如何才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好多媒体系统的价值,让其促进美术教学质量的提升。那么我将针对中职美术教学,浅谈多媒体系统的运用。
一、运用多媒体系统激发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多媒体系统具有集图、文、声为一体的放映功能,能够在教学中为学生带来绚丽的画面,与悦耳的声音,打造一堂精彩的美术课,为学生带来全面的学习体验。在传统的美术课堂上,教师能够运用的辅助工具相当有限,进而能够获取的知识是相当有限的,并且学生会感觉这样的课堂是平面的,缺乏趣味,进而丧失学习兴趣。所以在今后的中职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系统来建设一堂立体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传统的剪纸技术”的教学中,由于剪纸是一个要求非常精细的活动,只有每一刀都剪位置与力度才能获得美观的成品。但是由于过去的教学限制,教师在进行演示时,很多细节都是学生难以看到的,而书本上的文字内容又更加难懂,学生总是获得失败的作品,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那么现在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系统来播放教学视频,将其中难以操作的环节单独用动画来进行演示,把其中的要点全面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同时当学生存在难点时可以直接利用多媒体系统来重复播放,不需要教师像以往一样再重新哪一张纸来重复,避免了教学时间的浪费,最大程度地丰富了课堂容量。并且在视频播放的过程中,可以辅助精彩的动画或音乐,让学生从多个感官受到刺激,感受到美术课堂不再是以往枯燥的平面结构,进而产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二、运用多媒体系统进行作品欣赏
在中职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创作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同时,引导学生欣赏经典作品也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美学素养与美术鉴赏能力,并养成高雅的情趣。但是在过去的教学中,由于多媒体系统发展还不够完善,教师可以运用辅助工具相当有限,限制了教师教学内容的补充,不能顺利地开展作品鉴赏教学。所以考虑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积极地运用多媒体系统来进行作品鉴赏教学,提供学生一个学习国内外名家作品的平_。例如在进行“文艺复兴时期的灿烂美学”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运用多媒体系统来扩展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全面地欣赏美学作品。在这个时期,有着众多的艺术名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来欣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从画中让学生来感受蒙娜丽莎那富有实体感的血肉之躯与神秘的微笑,画中宛如中国画的淡远背景留给人无限的遐想,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来品读这幅画作,培养学生美学素养。达芬奇还在《最后的晚餐》中向人们展示了完美的构图与和谐的空间,同时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画中蕴含着怎样的人性特点。除了画作,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来了解米开朗琪罗的雕像作品,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大卫》,这是由一块废弃的石料雕刻而成,最终实现了将生命从石头中迸发出的理想,其中用大卫的英雄形象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以及无比的信心。像这样的作品还有很多,在现在的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求向学生展现更多的作品,提升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三、运用多媒体系统加强素养教育
在中职美术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毕竟美术是一个人文的学科,通过有效的教学不仅仅是要学生掌握一定的艺术创作能力与技巧,还有有高尚的情操与高雅的情趣,只有这样的才是真正地实现了人文教育的目标。但是在过去的美术教学中,很多教师使美术教学过于专业化,将技巧教学无限放大,而忽略了对学生思想素质的教育。那么为了实现学生全面而长远的发展,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系统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教师可以以“发现生活中的美”为课题,用多媒体系统来开展一次探究性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先简单地交代教学背景,在当前快速的生活节奏逐步让人们忽略了身边的美,使生活变得越来越黯淡无光,那么现在让大家一起来感受生活中常见的美。首先,有建筑美,教师借助多媒体系统来展现世界各地优秀的建筑作品,有上海的东方明珠电视塔,它的美正是中国人所崇尚的东方美,与黄浦江畔自成一体,有巴黎的埃菲尔铁塔,那是浪漫的法国文明与自由的结合;其次还有自然美,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梨花带雨的漓江,妖艳婀娜的九寨沟,这都是自然界鬼斧神工的杰作;最后还有设计美,周围随处可见的景观树、涂鸦墙等都富含设计者的艺术想象。通过运用多媒体系统向学生展示那些与学生不遥远的美,可以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引导学生做一个享受生活的人,这便也是美术教学的最高境界。
四、结语
以上是本人的浅薄见解,总而言之,在中职美术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多媒体系统有重要的意义,能够显著改善传统教学模式中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际教学的效率,确保学生的美学素养和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升。那么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将工作重点放在多媒体系统的优化运用上,进一步改进多媒体系统在教学中的运用方案,从实际教学出发,运用高效的策略,将多媒体系统的运用优势最大化,保障中职美术教学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霄.多媒体技术在现代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软件导刊,2011(05).
[关键词]传统媒体 新媒体 纸质媒体 对外宣传 对外传播
更广泛的外宣传播平台
新媒体是目前传播业界最流行的传播手段。不过,对新媒体来说,无论业界还是学术界都没有一个大家广泛认同的学术定义。在国内,清华大学新媒体传播研究中心主任熊澄宇教授曾概括说:首先,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现在以互联网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及移动通信技术为依托的新出现的传播平台,相比较于电视、广播、纸质媒体就是新媒体。其次,新媒体是一个时间的概念。在一定时间段内,总有一种占主导地位的媒体形态。200年前的报纸、100年前的广播、50年前的电视和今天的计算机网络及移动通信网络,代表着不同时代的新媒体形态。然后,新媒体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它不会也不可能终止在某一固定的媒体形态上,新媒体将一直并永远处于发展的过程中。例如在互联网基础上又延伸出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在门户网站之后又发展出来博客、微博等新信息传播媒介等。这些跟计算机(或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相关的传播载体,都可以说是现在的新媒体。
在国外,美国《连线》杂志(WIRED magazine)对新媒体的描述最为形象。他们认为,新媒体是一种“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这就是新媒体最具有颠覆性和最有价值的所在。
新媒体的种类很多,而且还在不断更新之中,目前以网络新媒体、移动新媒体、数字新媒体等为主。在具体分类上,新媒体可细分为门户网站、搜索引擎、虚拟社区、网络视频、RSS、电子邮件、即时通讯、博客、网络文学、网络动画、网络游戏、电子书、电子杂志、网络广播、数字电视、手机短信、彩信、手机报纸、手机电视、交互式网络电视、移动电视、楼宇电视等等。通过互联网,各种不同种类的新媒体可以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巨大的传播平台。
由于新媒体是近十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所以可以说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发展机会是平等的。如果中国的外宣媒体能够抓住机会,利用好它,那么这将是一个更为广阔的传播平台。
正确的传播手段
2012年7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利用台式机上网的网民人数),增长速度更加趋于平稳;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88亿。手机首次超越台式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如果再加上可利用3G网络或无线局域网络上网的平板电脑、利用移动终端上网的网民,很可能会超过利用台式机上网的网民(用这两种上网方式的网民群体可能有大部分的重合)。
在中国利用移动设备上网的用户尚且有如此的增长速度,在互联网和移动网络条件更加优越和移动设备普及率更高的韩国,这种状况就更加明显。调查发现,得益于韩国高普及率的宽带网络和发达的移动通信网络,韩国的年轻人对于手机和平板电脑的使用已经非常广泛,无论遇到什么问题,最便捷的方式就是拿起手机或平板电脑上网查一下;即便是对于一部分老人,也可以娴熟地利用电脑查询自己所需的资料、看电影、学习知识等。
对于外宣纸媒来说,除了“外宣三贴近”(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是对外宣传工作一以贯之的准则,了解对象国读者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也是很必要的。这一点常常没有被我们重视起来。
传统纸质媒体的抉择
在人类社会中,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决定生产关系(劳动者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产品生产创造过程中形成的劳动互助、合作关系),而劳动工具是生产力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外宣产品即生产关系中的精神文明产品(文化产品)。传播者利用什么样的劳动工具,就决定了将以什么样的形式向受众传播文化;反之,受众选择用什么样的劳动工具,就决定其选择相应的传播方式。在不同时代,传播者和受众的主动性不同。例如,在只有纸质媒体的时候,受众只能从纸质媒体接受信息。而现在,互联网、无线局域网及移动通信网络发展迅速,电脑及数码产品更新极快、层出不穷,受众选择接受信息的渠道也变得多样性。正像新闻集团的基思?鲁帕特?默多克(Keith Rupert Murdoch)曾说的那样:权力正在发生转移,从拥有和管理媒体的人向正在变得日益挑剔的读者和观众那里发生转移。这些读者和观众年轻而富有朝气,对新技术极其敏感,不愿意被领导,并且知道在这个媒体充满竞争的世界里,他们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用任何他们喜欢的方式获得任何他们想要得到的资讯。而这些恰恰是传统纸质媒体的软肋。
“三能”指人的智能、体能和心能。是“人”的三个基本要素。“三能”的另一种表述应是“三力”,即智力、体力和心力,在教育界“三力”表述居多。笔者以为,因为“智力”一说人们往往会想到智商,再者“力”总给人以“出击”的意思,而“能”有积蓄的意味,“能”更符合教育的目的特征。体能是最基础的素质,是智能与心能的基础;智能是智慧才能与能力要素,是人从事社会生产的必要条件;心能是人的情感素质,是人更好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重要条件。
二、教育与“三能”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在二十世纪初,陶行知先生接受杜威的教育思想说过,“教育乃改良社会的利器”,一个社会就是靠培养人来改造社会,教育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按照当今世界和我国教育目的来看,教育培养人,成就人,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是把人变成社会人,在《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中就明确提出为人民服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另一方面教育的目的还在于促使人本身的发展。比如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以人为本,就是体现了人本身的价值,德智体美是对人素质的基本要求。
在具体工作需要把上述两方面的内容有机统一起来,怎样以简约的形式表述?笔者认为用智能、体能和心能可以使诸要素得以统合。有人会说,这不就是德智体吗?应该说也有一定道理,然而“德智体”三个方面,就忽视了“美”,与教育方针出现了不一致的地方;同时按照传统的理解,德智体主要是指教育,被动意味太强,主动性不够;其三,德智体有分离的感觉,静态意味重,“能”有联系的感觉,自觉能动的感觉,动态体验重,更符合人成长和发展的特征。
三、“三能”发展
1.体能。
人的发展最基础的素质是体能,体能最基本的层面是营养和体质,营养和体质为人的其他一切活动提供了保证。营养通过饮食从外界获取,给体质的增强提供物质基础;通过运动促进各种活性酶的生成和细胞的代谢,进而促进消化、吸收,有效增强体质。体能的更高层次是耐力、控制力、爆发力等体能要素,是长期锻炼的结果。
2.智能。
人和动物的成长过程具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在表面上看是人的体能的变化是缓慢的,动物则很快。从内在来看这个缓慢的过程是人增进智能的过程,让智慧以能量的方式积蓄到我们的脑海中,把千年的文化精髓变成人的智慧,让人适应社会的变化。智能这里主要指认知方面的能力,包括基础知识(陈述性知识)、基本技能(技术)、基本方法(程序性知识)、基本能力(认知能力),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综合能力(实践性知识)。
3.心能。
心能属于观念和精神层面的东西,包括三个层次,第一是遵守规范与法律,这是基本和必须的;第二是养成习惯与形成道德品质,这是应该的;第三是培养情感、磨练意志方面的,这是更加美好的。
4.“三能”的相互影响。
一个人体能和智能构成了“人”字下半部分,即一撇、一捺,心能则是上半部分。体能、智能的大小决定了人是否能够站立行走和走多远的路,心能决定了人是否站得直、行得端,决定了人是否具有高贵的灵魂和崇高的生命价值追求。
体能为智能的提升准备了条件,不仅营养物质与身体素质提供了智能发展的最基本的条件,耐力、控制力和爆发力也为持续提升智能提供了动力源泉;体能的提升也为心能的提高作了铺垫。反过来,智能、心能的提升可以提升对体能训练重要性的认知和感悟。智能训练更是与心能有着密切的关系,制度与规范、道德与情感都会成为智能训练的催化剂,反过来智能训练又进一步促进心能的升华。这里我们应该明白的是,美的体验属于心能的范畴,高于我们通常所讲的德智体,因而美对人的影响最大、最高远,是贯通一切的。
5.“三能”的发展要求。
一是根据“三能”发展的层级特点,要注重从基础抓起,循序渐进,不断深化,层层递进。
二是把人自身“三能”素质培养与人的社会性发展要求紧密结合起来,有效培养符合社会发展和促进人类进步的“三能”素质。
三是注重“三能”的全面发展,特别注意的是不能重视智能而忽略其他“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