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寒露诗词

寒露诗词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寒露诗词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寒露诗词

寒露诗词范文第1篇

一、中华古典诗词医学人文教育的核心内涵

医乃仁术、贵在“仁心”,渐已成为一种共识。大家都不会怀疑对于医学生的人文道德教育而言,“仁”是最核心的内涵和命题。何为“仁”?中国文化具体到汉字都博大精深,从解字上看二人一体乃为“仁”,“仁”就是他者与我合为一体的一体观,他痛亦我痛、他乐亦我乐,彼此时时体谅、处处尊重,因此而生发一种慈悲的大爱。在对医学生的人文教育中,教师往往会关注到这种情怀的重要性,也常会去思考如何培养医学生的这份“仁心”。

教师当然可以借助案例、文本的阐述,启发学生的大爱情怀,但是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仁”这种高尚的爱,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养成是有次第的,它的根基便是我们往往因为太过日常而不会特别关注的“孝心”。“仁”这一博大爱的情怀,正是从家庭最天然、最基本的“父子亲爱”开始的,试想一个对父母都不能真正做到爱心、爱行的人,如何能对其他相关或不相关的人生出真正的爱。正如古训所言“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1]

因此,生发医学生的“仁心”,如果绕开了对“孝心”的培养和关注,那便是一种没有根的嫁接,背离了自然规律,也就很难达到理想的预期。可能我们用了很多的事实和方法在某一刻打动了学生,却不能很成功有效地使之内化为本心的自觉。古典诗词赏析对医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也要特别注意这点。古诗词当中确实有很多启发“爱”的名篇,但是我们要在这种种美好的“爱”中――爱亲与友、爱家与国、爱自然及万物,找到关乎“爱”的原点――“孝爱”的篇章,着重深化和升华,如此才能更好地纵横延伸,培育“仁”的大爱境界。

古典诗词里启发“孝爱”之心的诗,有的是医学生在大学以前学习过的,比如唐代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2]对于这种自小了熟于心的亲情诗,大学里再赏析虽重复,也未必不可,但必须另辟新径,更多地引向实践的新层面。比如考虑到大学生大都开始尝到别亲离乡的滋味,教师可以引领他们回忆分别、关注每一次的分别,甚至亲自体验穿针引线、密密缝的感觉等,以实践来生发新意、升华情感。

更重要的是在古典诗词的丰富矿藏中,从来就不缺乏启发医学生“孝爱”之心的经典作品,教师完全可以从更高的层次、更新的角度去遴选佳作,给医学生带来崭新的体验和深刻的启示。

关乎孝亲之爱的古诗词,最早可追溯到2500多年前的《诗经》,如《诗经・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3]便细腻展现了父母对子女恩重如山的抚育,字里行间淌满作者深切的忆念和不能终养的沉痛。

到了诗词最繁荣的唐宋时期,更涌现出大量优秀的“孝亲”诗,许多名家都从不同角度,妙笔诠释着人间的“孝爱”。比如白居易的《慈乌夜啼》,“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慈乌复慈乌,鸟中之曾参。”[4]

这首诗通过对慈乌鸟丧母后种种行为的细腻描写,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慈乌对母恩的深切感念,最后笔锋一转指向现实中的某些人,对比之下其心尚不如禽,禽中的慈乌则堪与孔门中以孝行著称的曾参作比。这首诗对慈乌之孝刻画得精妙而传情,完全可代入读者的情感细细体会,所有的描绘最后铺垫出“人或不如鸟、而鸟胜人”的慨叹,题旨引人深思。

如果说《慈乌夜啼》是从正面引领学生“孝爱”情感的佳作,那么白居易的另一首诗《燕诗示刘叟》则以汲取教训为旨,负面展现了不孝的苦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在细腻呈现父母对儿女泣血之爱付诸东流之后,戏剧性地指出此乃人生的复制,引出对“不孝”的警示。全诗如下:“叟有爱子,背叟逃去,叟甚悲念之。叟少年时,亦尝如是。故作《燕诗》以谕之矣。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衔泥两椽间,一巢生四儿。四儿日夜长,索食声孜孜。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觜爪虽欲敝,心力不知疲。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树枝。举翅不回顾,随风四散飞。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却入空巢里,啁啾终夜悲。燕燕尔勿悲,尔当返自思。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5]

这是白居易擅长的讽喻诗,因受现实中真实人事的触发而创作,不直写人事,而是以燕子的故事来启示当事者、警示读者。诗人用大量细致的笔墨描写了梁上双燕艰辛的育儿过程、浓浓的爱子之情以及子羽翼丰满后不再归来的思子之伤,却在末尾说道:“燕燕尔勿悲,尔当返自思。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看似对悲痛的燕子而说,实是点醒当事人,即诗序中的“叟”――儿子现在所做的不正是你当年所为?而你正在遭受的一切,不正是当年也让父母遭受过的吗?整首诗无论是对双燕育子之劳和育子之情的细绘,还是对思子之悲的刻画,亦或是最后点醒当事人的一番言语,都有很多演绎的空间引导医学生去品味和思索。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正如前面分析过的,如果说“爱”是人间的大道,医者的大道,那么孝爱恰恰就是这个大道的根本,而中国的古典诗词从来就不缺乏“孝爱”主题的作品。对于医学生的古典诗词赏析教育,教师要有意识地用心发现和关注以“孝爱”为内涵的经典,从一切“爱”的原点――孝亲之爱,去培养医学生的爱心,在“孝爱”情感的坚实基础上,提升其他爱的情感、孕育“仁爱”的高尚境界。

回观实践,在以古典诗词赏析来提高学生的情操方面,我们已经习惯并熟稔于用它来启发学生爱国、爱集体、爱人民等情感,但对于最重要的一切爱的基点――孝亲之爱,却有所忽视,而这恰恰是培养医学生仁爱之心最重要的基石。

二、中华古典诗词医学人文教育的实施路径

古典诗词有着丰厚的人文内涵,但对于医学生的人文教育而言,它却是一个无尽的富矿需要去开掘。在古典诗词教学中有一个共通的问题是:在古典诗词鉴赏时,我们往往不能回避一些已经被反复学习过的“大家”,因为如果刻意避开他们,就等于避开了文学中的经典,避开了古典诗词中最深刻的一些内涵。可是这些“大家”对于医学生而言往往会因为过于熟稔,而失去了鉴赏的兴味,尤其在从小学到高中以升学为主旨的教育中,对这些名家的解读常常会被概念化、类型化,冲击了学生的审美兴致。对于课程紧、学习压力较大的医学生而言,如果古典诗词赏析失却了独具的美感,不能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和舒缓,对作家作品第一眼便相看生倦,又何谈进一步引入深层次的内涵。

对于这个问题,笔者认为,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大家之所以成为大家,常常不仅有深刻性,更具有丰富性。我们在引导医学生赏析一些熟悉的名家时,如果用心、全面、立体地去观照赏析对象,则完全可以发现一些新的角度、新的话题,打破约定俗成,避开“烂熟”,激发起学生崭新的解读热忱。

(一)在中国历史上,医学与古典诗词的名家名作常常联袂。从小的方面来说,有些诗词名家因为个体的疾病经历或孝侍亲人的目的,对医学有特别的钻研,并常表于诗词。从大的方面来说,中国的诗词名家都根植于以儒释道为核心的传统文化,他们的学养源泉或儒或道或释,或兼而有之。而儒道释三家向来有兼修医学、行医救人的传统,道医、佛医、儒医古已有之、源远流长,因此很多诗词名家同时也是医学和养生方面的达人。

比如上文提到的白居易,诗歌创作中就有大量与医药学相关的诗篇,受到不少研究者的关注。他呈现在诗歌中的医学体悟,很多都来自于自身疾病的治疗经验,从养生到医理到治病,都有论及,其中很多方法和观点在今天看来仍然值得关注和借鉴。《试论白居易的医药学思想》[6]这篇文章对此做过较为详尽的分析。

又如,以爱国、豪壮的特质为我们所熟悉的大家――陆游,他不仅是一位有很多养生心得、并在实践中获益、特别长寿的诗人,更时常行医出诊,救治过大量百姓的医生,所到之处颇受欢迎和拥戴。他的养生经验和行医事迹,也在诗歌中有较多的体现。比如颇为著名的扫地诗――《冬日斋中即事》,“一帚常在旁,有暇即扫地。既省课童奴,亦以平血气。按摩与导引,虽善亦多事。不如扫地去,延年直差易。”[7]即着力推荐了实用易行的扫地养生方法,清晰介绍了这一养生法的多重好处和功用。又比如在《山村经行因施药》这首诗里,陆游又生动地描述了自己时常为乡间百姓治病、妙手仁心颇得百姓爱戴的情形。“驴肩每带药囊行,村巷欢欣夹道迎。共说向来曾活我,生儿多以陆为名。”[8]乡亲们看到陆游,都特别欣喜、夹道欢迎,都说“先生啊,您曾经救过我啊!”这个村的百姓甚至为了感念诗人的救治,为孩子取“陆”为姓,这在特别重视子嗣传承的中国传统社会,是多么隆重的感念!

除了较为突出的白居易、陆游外,把诗歌当成为医学养生等内涵表达载体的,还有很多我们熟悉的古典诗词名家,比如苏轼、刘禹锡、杜甫等,他们在医学养生方面都有不少出人意料的事迹甚至贡献。

古典诗词赏析过程中,教师完全可以结合医学生专业学习的内涵和兴趣,将这些诗词名家兼医学养生达人介绍给学生,并选择相关的优秀诗词进行赏析,让学生感受我国古代诗词名家的医学风采,体味古诗词中蕴含的医学理念,打开医学生古诗词鉴赏的新视野,更多地激发出他们赏鉴的热情。

(二)除了结合医学生特点,从他们备感亲切的专业内涵入手,引入对古典诗词的赏析,还有很多其他的角度也可以尝试,让医学生在耳目一新的感受中,走近诗词大家。

综上所述,大家之所以成为大家,其高度和广度往往是成正比的,温婉大气的李清照,也有过闺中的娇俏,以及不让须眉的气度;豪情万丈的苏轼、陆游等,也曾柔情似水。而这些灿若星辰的诗词大家,除了上文提到的,很多与医学有不解之缘外,还往往涉猎天文、地理、历史、军事等众多领域,并成就突出。只要我们有足够的用心和耐心去发掘,就一定可以在看似过于熟悉、概念化了的大家及其作品背后,找到新突破口,给身处学业压力下的医学生带来崭新愉悦的审美感受,进而有可能在焕然一新的审美感受中,让深刻的内涵随“细雨春风”潜入学生的心灵,更有效地被他们接纳吸收。

比如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在大家的印象中他有两个熟悉的标签――豪放派和爱国,简单重复这种标签式赏析,无疑是兴味索然的。但是如果细心观照和发掘,就会发现这位宋朝词坛的代表人物,在这两个特熟的标签之外,其实还有许多丰富的立面,足以让我们找到激发医学生兴味的新视点。

仅就辛弃疾的创作来说,不仅有田园风十足的乡间诗词,可多重解读的经典情诗,还有在诗词名家中颇为罕见、喜感十足、打破一贯正统形象、以“戒酒”为主题的小品式词作――《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读者不妨一看:“杯汝来前,老子今朝,点检形骸。甚长年抱渴,咽如焦釜;于今喜睡,气似奔雷。汝说‘刘伶,古今达者,醉后何妨死便埋’。浑如此,叹汝于知己,真少恩哉!更凭歌舞为媒。算合作人间鸩毒猜。况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为灾。与汝成言:‘勿留亟退,吾力犹能肆汝杯’。杯再拜,道‘麾之即去,招之即来’。”[9]

整篇词以拟人化的手法,把酒杯的狡黠、词人的无奈描写地情态淋漓。即使词人以摔碎而威胁,酒杯仍因为熟稔好酒之人的特点而胜券在握,退下时不仅毫无恐惧还大胆埋下撩逗词人的伏笔,让人忍俊不禁。在这首词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与词人一贯英雄形象的巨大反差,堂堂丈夫竟被大胆的小酒杯弄得颇是无奈,占不得上风,一番对话神情毕现、充满诙谐。英雄词人褪去了熟悉的高大上,变得特别接地气。如果我们能从这首颇为优秀却很别致的词切入对辛弃疾的赏析,让医学生们意外地看到英雄词人下里巴人式近于平常、又十分谐趣的另一面,让学生产生亲切而陌生的审美感,再逐渐升华到那些富有深刻内涵的经典作品,稍加提点,便可以充分调动医学生的兴致,在充满新意的宽松情境中让一些必需的情操春风化雨、润入心田。

总之,对于医学生而言,在古典诗词赏析中,教师不仅应当把“仁爱”之心的培养作为重点,更要特别注意具体地将“仁爱”落地生根在“孝爱”的基础上,从古典诗词种种爱的内蕴中,精选与“孝爱”相关的内涵,用心考量、设计和引导赏鉴,从这一切爱的原点出发培养学生的爱心,才能“本立而道生”。在具体的实施中,我们可以在古典诗词的丰富矿藏中,用心遴选有新意的“孝爱”作品。即使是学生已经熟稔的作品,也可以进入教育的视线,可以更多地引向实践层面生发新意。此外,教师一方面可以充分结合医学生专业学习内涵和兴趣,把这些诗词名家中的医学养生达人引荐给学生了解,把这些达人与医学相关的优秀诗词推荐给学生赏析,让学生因亲近而喜爱、因喜爱而热忱;另一方面,还可以从其他多个角度,以新奇为准则,以兴趣为导向,陌生化地引入对名家的欣赏,并将这种欣赏引向更深刻的内涵。

参考文献:

[1](唐)李隆基注,[宋]刑爵梳.孝经注疏・圣治[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2]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唐诗选(下)[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

[3]王云五著,马乘风(持盈)注译.诗经今注今译[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1.

[4]朱金城.白居易集笺校[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5]谢思炜.白居易诗选[M].北京:中华书局,2005.

[6]张英强.试论白居易的医药学思想[J].中医文献杂志,2001,(4).

[7](宋)陆游.陆游集(第4册)[M].北京:中华书局,1976.

[8](宋)陆游.陆游集(第4册)[M].北京:中华书局,1976.

寒露诗词范文第2篇

看下文你就知道啦!

咦,萌多多提着大包小包,这是要去哪儿呀?原来,重阳节到了,萌多多带着自家亲戚与转小圈一起坐上重阳号快车,开始了一段美妙的旅行。

一路上,大家又是唱又是跳,这不,他们正在围桌背诵与重阳节有关的诗词呢!可怜转小圈一句也不会,快来看看你能不能做转小圈的老师,教会他这些诗词,帮助他摆脱尴(gān)尬(gà)的局面。

冲天香阵透长安,_________。

独在异乡为异客,___________________。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__________。

帘卷西风,___________。

开轩(xuān)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__________。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与除夕、清明、中元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大家喜欢在这一天登高远眺、观赏、遍插茱(zhū)萸(yú)、吃重阳糕、饮酒。萌多多一行来到园,园里有各种各样争奇斗艳的,哇,这个蛋糕也好漂亮。萌多多好奇地问:“为什么蛋糕上有个‘茶’字?”转小圈眨眨眼:“这个我以前在图书馆看过资料,自古以来,老人长寿都有雅称,60是花甲,70是,70-90是,77是喜寿,因为草书“喜”看上去像77,88是寿,99是寿。转小圈可没有把答案都告诉萌多多呦!原来他是想让萌多多自己去查资料。

我们也试着去查阅一下资料吧!接着,转小圈又开始卖弄了,你看这个“茶”字,上面的草字头分开就是两个“十”,下面像“八十八”,加起来是多少?”“108!”萌多多答道。转小圈狡黠一笑:“我猜今年是寿星的‘茶’寿,所以,蛋糕上有‘茶’字。”“真是聪明又爱动脑筋的小朋友!既然猜对了,就和我一起分享这个蛋糕吧!” 旁边一直默默观察的老人突然说道。

嗯――蛋糕甜甜的,还有的隐隐清香呢!萌多多的爷爷捋捋白胡子,也要考考大家:今天是重阳节,昨天是什么日子呢?“ 昨天不是10月8日嘛!难道还是特殊的日子啊?”萌多多挠挠头说。爷爷笑眯眯地说:“今年的重阳节前一天是10月8日,也是寒露呦,意思是比‘白露’更冷,‘寒露寒露,遍地冷露’。”爷爷接着又摇头晃脑地说:“古人根据太阳的位置变化,将一年分成24段,以反映四季、气温等情况,这就是二十四节气。”转小圈大声说:“我会背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

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不差一二天。

爷爷捂着嘴笑:“转小圈呀转小圈,你真是读错音大王。”原来,转小圈读错了这些字,这些字的正确读音你知道吗?

惊蛰(chóng zhé) 处(chǔ chù)暑

芒种(zhǒng zhòng) 秋分(fēn fèn)

寒露诗词范文第3篇

1、《处 暑后风雨》宋·仇远

疾风驱急 雨,残暑扫除空。因识炎凉态, 都来顷刻中。

纸窗嫌有隙,纨扇笑无功。儿读秋声赋,令人忆醉翁。

2、《长江二首其一》宋·苏泂

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白头更世事,青草印禅心。

放鹤婆娑舞,听蛩断续吟。极知仁者寿,未必海之深。

3、《七月二十四日山中已寒二十九日处暑》 宋·张嵲

尘世未徂暑,山中今授衣。露蝉声渐咽,秋日景初微。

四海犹多垒,余生久息机。漂流空老大,万事与心违。

4、《闲适》宋·陆游

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

柴门傍野水,邻叟闲相期。

5、《元宫词》 明·朱有炖

白酒新篘进玉壶,水亭深处暑全无。

君王笑向奇妃问,何似西凉打剌苏。

6、《早秋曲江感怀》唐·白居易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

池上秋又来,荷花半成子。

朱颜易销歇,白日无穷已。

人寿不如山,年光急于水。

青芜与红蓼,岁岁秋相似。

去岁此悲秋,今秋复来此。

7、《秋日喜雨题周材老壁》宋·王之道

大旱弥千里,群心迫望霓。

檐声闻夜溜,山气见朝隮。

处暑余三日,高原满一犁。

我来何所喜,焦槁免无泥。

8、《咏廿四气诗·处暑七月中》唐代:元稹

向来鹰祭鸟,渐觉白藏深。

叶下空惊吹,天高不见心。

气收禾黍熟,风静草虫吟。

缓酌樽中酒,容调膝上琴。

9、《七夕处暑》清胤禛

天上双星合,人间处暑秋。

稿成今夕会,泪洒隅年愁。

梧叶风吹落,璇霄火正流。

将陈瓜叶宴,指影拜牵牛。

10、《处暑后一日作》宋代:江南雨

旷世喧嚣许暂休,华光耀彻古城头。

拼教一秀名青史,忍看千金冠沐猴。

此夕和谐堪把握,明朝风雨待绸缪。

绮筵散罢尘初静,渐有新凉递好秋。

关于处暑的节气谚语推荐

处暑天不暑,炎热在中午。

热熟谷,粒实鼓。

处暑雨,粒粒皆是米(稻)。

处暑早的`雨,谷仓里的米。

处暑若还天不雨,纵然结子难保米。

处暑三日稻(晚稻)有孕,寒露到来稻入囤。

处暑谷渐黄,大风要提防。

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

处暑高粱 遍地红。

处暑高粱遍拿镰。

处暑高粱白露谷。

处暑三日割黄谷。

处暑十日忙割谷。

黍子返青增一石,谷子返青大减产。

黍子返青压塌场,谷子返青一把糠。

收秋一马虎,鸟雀撑破肚。

处暑收黍,白露收谷。

处暑见新花。

处暑好晴天,家家摘新棉。

处暑开花不见花(絮)。

处暑花,不归家。

处暑花,捡到家;白露花,不归家;白露花,温高霜晚才收花。

处暑长薯。

处暑就把白菜移,十年准有九不离。

处暑移白菜,猛锄蹲苗晒。

处暑栽,白露上,再晚跟不上。

处暑栽白菜,有利没有害。

处暑栽,白露追,秋分放大水。

处暑拔麻摘老瓜。

寒露诗词范文第4篇

院子不太大,里面有几棵李子树和几棵桃树,还有一个长长的花圃,里面海棠花和杂草一起成长,没有人管这些植物,任它们在那里自生自灭,但那时的小院是我的乐园。

我用手拔去野草,开拓出一条条的小径,相互交叉,别的东西我都没动,即使它已经废弃了,但还是不属于我,我只能算得上是一个路人路过而已。

李子花开的时节,踏入院子就闻到一阵阵怡人的花香。李子花小小的白白的,一簇一簇的,远远看去,好美好美。这时的我经常拿一本书,搬个凳子去树下看书。花瓣不时的落下,掉在我的头发上、衣服上,书香,花香围绕着我让我陶醉让我沉迷,看书看倦了,在相互交叉的小路上散步,一阵阵花香,使我想起了一句诗词:“小园香径独徘徊”。或者蹲下看蚂蚁搬家,抬头赏天边红霞。

任何灿烂、美丽的事物总会逝去,如花朵,花谢花落,那是花枯见骨的伤痛,但是我们无法挽留,换一个角度想,花谢了该长果实了,所以花谢并不意味着结束,而是另一个新的开始。花开固然美丽,花落更具意义。

李子花开过了就该桃花争艳了,那一簇簇如天边的彩霞,亦梦亦幻,那一团团楚楚的绯红,如诗如画。人面桃花爱情三分色,才子边将潇潇千古愁。春闹桃花,清香袭人,灿烂多姿。这一切拼凑起来一如醉人的风景画。

和李子花一样,桃花开过也就谢了,风轻轻吹过,漫天绯色的花瓣飘飘洒洒,纷纷扬扬,那么凄美,那情景让我不得想起林黛玉的“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我想我略微体会到一点黛玉的心情了。

而今小院易主,面目全非了,我都没来得及跟她告别,它就消失了,消失的那么突然。我放假回家,拿着书想去小院看去了才知道,那个地方被人买下,正在整修。一刹那间,我的脑海一片空白,我都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表情,只是,觉得自己就像一个过客,在寂静无人的僻远角落,凝望着那些最后的时光悄然消散在一个朦胧的黄昏深处。

此后,月寒露冷的夜晚,午夜梦回之际,我会与小院的那段时光不期而遇,它让我不敢回首,真怕自己的记忆突然闪现出来,让我在寂静漆黑的夜晚忧伤难眠。

曾在书上看过,任何的告别都是一种牵挂,心情突然感伤起来,过去那么美好,那么让我怀念,关于童年,关于我记忆深处的小院,都已经成立永远的回忆。

寒露诗词范文第5篇

一、读懂诗歌

考生在诗歌鉴赏题中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读不懂诗歌的内容,无法把握作者的思想主旨,导致“一步走错,满盘皆输”的局面。下面,笔者将从“读懂”诗歌这个层面,结合有关试题谈一谈一些基本方法。

方法一:关注诗题。

题目是诗词的眼睛,它往往直接揭示了诗词创作的时间、地点、事件和主旨等。

[例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登科后 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结合全诗内容,理解此诗作者表达了怎样的心情?(4分)

答:表达了作者在考中科举进士后的兴奋和得意。

方法二:关注注释和诗前小序。

“序”,或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或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或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或交代了创作的背景。它对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是至关重要的,鉴赏时不能忽视。试卷中无任何闲笔。因此,诗词下的注释,一定要仔细审读,因为有的提供了背景材料;有的解释词语,帮助解读诗词;有的甚至还暗示题目的答案。

[例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夜郎,第二年春天行至巫山时遇赦,回到江陵。在南游岳阳时写下这首诗。

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4分)

答:表达了诗人遇赦放还的兴致勃勃、欣喜愉悦之情。

方法三:关注作者,知人论世。

高考大都选名家作品,这些作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有自己与众不同的作品风格,或豪放,或沉郁,或清丽,或哀婉。知其人,晓其风格,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对其作品的理解也就容易得多。

[例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少年游 柳永

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

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

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①。

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②。

【注】①蘅皋:长满杜蘅(香草名)的水边陆地。②兰桡(ráo):指划船的桨,这里代指船。

“独自凭兰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独自”二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4分)

答:结句“独自凭兰桡”描绘了一幅独自一人倚在船舷的画面;“独自”二字,笔力沉重,透露出一种孤寂难耐的情怀,充分表达了依依惜别的衷情,孤身飘零的苦况。

方法四:抓特定意象。

意象是指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在诗歌中,常常有一种反复出现的意象来表达诗人特定的情趣和意味,它代表民族和人类共同的情感和体验。必须以解读诗词的意象为突破口,以熟知的诗词意象为突破点来解答题目。

[例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寄 远 杜 牧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做简要分析。

答:这两句正是客心孤寂之时,忽见红袖凭楼而更增思家之情。诗人看到红袖凭楼的情景,一下子想到家人也在盼望自己归来,于是思家之情更加浓重。

方法五:抓关键。

抓关键,包括表情达意的关键字、词和点明主旨的关键句。捕捉诗词中主观色彩较浓的词语,如:孤、独、愁、喜、客等;抓抒情议论的句子,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抓首句和尾句,首句往往交作缘由或奠定感情基调,尾句往往会直接点明主旨。

[例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怀 欧阳修

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

西风酒旗市,细雨天。

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

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

结合尾联,分析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分)

答:我何日才能驾起鹿车,回到颍东去过躬耕田亩的生活呢?表达了作者对归隐山林、过躬耕田亩生活的渴盼。

方法六:调语序,补成分。

诗歌短小凝练,常会省略很多信息。同时,诗歌由于声律要求或出于修辞上的表达需要,常会打乱语序。从语法上看,诗歌的语言充满了倒装与词类活用,这都需要我们将诗歌的语言顺序还原为现代汉语的语序,这才容易理解。如,崔颢的《黄鹤楼》中“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调整语序之后就变成“晴川汉阳树历历(可数),鹦鹉洲芳草萋萋。”这样诗歌就好理解了。

二、规范答题

在平时的练习考试中,常会发现考生在作答诗歌鉴赏题时,胡乱答题,造成不必要的丢分。为此,笔者从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一些考生常见的答题失误情况,希望考生在答题中能引以为戒。

【典型题例1】(2015年南京市、盐城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踏莎行 吕本中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恼人风味阿谁知?请君问取南楼月。

记得去年,探梅时节。老来旧事无人说。为谁醉倒为谁醒?到今犹恨轻离别。

【失误例举】

失误1: 脱离文本,分析空洞。

(1)上片中的“不似” 二字,具体含义是什么?(2分)

误答:“不似”具体指雪与梅花拥有不相同的特性,即尽管没有雪的那般纯洁,梅花依然有高洁的品质。(0分)

失误2:以译代析,没有鉴赏。

(2)词中写到了哪些“恼人风味” ?(4分)

误答:①年老之后心事无人交流;②不知为谁而醉,为谁而醒;③离别的伤感。(2分)

失误3:要点不全,笼而统之。

(3)上下片都写到“梅”,写法有何不同?各有什么作用?(4分)

误答:上片用比喻,梅花纷飞如雪,写出了作者内心思绪的繁乱与内心的苦恼;下片回忆去年探梅旧事,抒发自己“无人说”的苦闷、孤独和当年的悔恨。(2分)

学生优秀答卷:

(1)①雪不似梅那么香;②梅不似雪可以飞舞。

(2)①无人抒怀的孤独;②对离别的怅恨。

(3)上片实写,将梅、雪做比喻,点明季节,引出“恼人风味”,为下文的抒情作铺垫;下片虚写,回忆去年探梅往事,与今日看梅形成对比,反衬出现在无人抒怀的孤独,并引出下文的离愁别绪之恨。

【典型题例2】(2015年南京市、盐城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自兴国往筠宿石田驿南二十五里野人舍

苏 轼

溪上青山三百叠,快马轻衫来一抹。

倚山修竹有人家,横道清泉知我渴。

芒鞋竹杖自轻软,蒲荐松床亦香滑。

夜深风露满中庭,惟见孤萤自开阖。

【失误例举】

失误4 :不明手法,泛化归类。

(1)简析首联运用的修辞手法及表达的情感。(3分)

误答: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溪上三百叠的青山,只有诗人骑着快马,穿着轻衫奔驰着,表达了作者前往野人舍时的急切、喜悦之情。(2分)

失误5:审题不清,答非所问。

(2)诗中哪些方面可见“野人舍”的特点? (4分)

误答:①“倚山修竹”“横道清泉”写出居住环境的偏僻;② “芒鞋竹杖”“蒲荐松床”写出生活的简朴。(0分)

失误6:主观臆断,任意拔高。

(3)结合尾联,赏析“孤萤”这一形象的作用。(3分)

误答:作者以孤萤自比,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不满、孤独之情(1分)

学生优秀答卷:

(1)首联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三百叠”“来一抹”皆是夸张的体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马速之快,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欢乐愉悦之情。

(2)①生活环境:“倚山修竹”“横道清泉”;②生活条件:“芒鞋竹杖”“蒲荐松床”。

(3)诗人以“孤萤”自况,夜色深沉,霜寒露重的庭院中只有孤萤在起舞,以环境之凄衬托出孤萤之孤,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凄凉之情。

三、命题预测:2015高考最可能考的五大题型

(一)分析意境型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开头两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题型解说】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境、情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

(1)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要忠实于原诗,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或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回答要具体,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5.答题示例:

开头两句描写了诗人早晨乘船赶路时,江南水乡风雨潇潇,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步骤1),营造了冷清、萧条的氛围(步骤2),表达了诗人漂泊在外的孤寂、思乡之情(步骤3)。

(二)分析技巧型

陶者 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寸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题型解说】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2.提问变体:(1)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手法)。(2)诗人是如何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3.解答分析:表现技巧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考生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技巧。

4.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这种手法的。

(3)此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意旨。

5.答题示例:

对比(步骤1),诗人把长年辛劳而居室简陋的陶者与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作对比(步骤2),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以及对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的愤慨之情(步骤3)。

(三)分析情感(主旨)型

念 奴 娇①

[南宋] 叶梦得

云峰横起,障吴关三面,真成尤物。倒卷回潮目尽处,秋水粘天无壁。绿鬓人归,如今虽在,空有千茎雪。追寻如梦,漫余诗句犹杰。

闻道尊酒登临,孙郎②终古恨,长歌时发。万里云屯瓜步晚,落日旌旗明灭。鼓吹风高,画船遥想,一笑吞穷发。当时曾照,更谁重问山月。

【注】①这首词是作者兼知建康府(今南京)时,登镇江北固山有感而作。②孙郎,即孙策,曾经常携酒登临此山游宴。

全词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4分)

【题型解说】

1.提问方式:(1)这首诗(或某句)抒发了诗人哪些感情?

2.提问变体:(1)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2)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趣?(3)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3.解答分析:这类题通常是结合某一诗句或意境提问,因此必须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才能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思想倾向。

4.答题步骤:

(1)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

(2)抒发了什么情感,暗喻了什么。即,基于何种原因(或情境)产生的情感。

5.答题示例:

对眼前大好河山的赞美;对自己年岁日增的慨叹;对历史英雄(孙策)壮志未酬的感怀;对北定中原收复失地的期盼。

(四)评价型

惜余春 贺铸

急雨收春,斜风约水,浮红涨绿鱼文起。年年游子惜余春,春归不解招游子。

留恨城隅,关情纸尾,阑干长对西曛倚。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

【注】西曛:斜阳。

后人评价“春归不解招游子”有“无理之趣”,请对此做简要分析。(3分)

【题型解说】

1.提问方式:题干文字表述格式一般是前人评论(诗论引文)――要求判断(是否同意)――阐发理由(为什么)――要求(结合全诗)。

2.解答分析:此题型虽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考生自己分析评价的是诗眼,关键词句,思想内容,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

3.答题步骤:

(1)认真审题,圈出关键词。

(2)依据关键词,深入阅读理解诗词。

(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

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

4.答题示例:

“春归”本是自然现象(步骤1),词人埋怨春弃己而独归是“无理”的(步骤2),但无理却有趣,借此把游子思归之情表达得委婉、真挚(步骤3)。

(五)比较鉴赏型

杂 诗 无名氏

旧山虽在不关身,且向长安过暮春。

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

落第长安 常建

家园好在尚留秦,耻作明时失路人。

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过一春。

请简析这两首诗所抒感情的异同。(3分)

【题型解说】

1.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2.解答分析:这种题型命题者往往给出在题材、感情、写法、风格上相似甚至对象也相同的两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这种题型易于考查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和综合鉴赏能力,已成为高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考生应该高度重视。

3.答题步骤:

(1)通读这两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2)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3)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注意:分析不能顾此失彼,要兼顾两诗;对比分析要具体,突出差异性。

4.答题示例:

相关期刊更多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四川省教育厅

西南园艺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重庆市农业局

湖南农业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南省农业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