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孔融让梨的启示

孔融让梨的启示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孔融让梨的启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孔融让梨的启示

孔融让梨的启示范文第1篇

故事通过情节营造情境,经由若干问题的呈现带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者倡导某种价值导向,对儿童的道德认知、情感体认、价值判断和行为践行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被称为“电脑时代”或是“读图时代”的当代社会,故事对儿童道德成长与发展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正是基于对此的现实省思而挖掘故事的教育价值,探索故事对儿童成长的道德意义。

一、故事伴随儿童成长

故事是人们理解自我生活和经历的一种方式,我们一直在故事中游弋,[1]故事伴随着个人的童年生活一起成长。故事中埋下了诸如诚实、公正、勇敢、孝敬、知错就改等道德的种子,虽说某个阶段我们是为了避免“鼻子会变长”的惩罚而去遵守此类规训,但儿童的道德已伴随故事一起成长,成为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来源。故事能够引起儿童在故事情境中正视自己的认知与判断,唤起儿童的“联合记忆、心智图景、品格概念和思想深度”。[2]而故事中的道德礼俗也反映了社会群体的精神气质与要求,使之成为人的“第二天性”。[3]可见,故事是人与人之间传递经验的工具,也是理解世界的基本方式之一。由此,儿童就能从具有确切道德观念的故事中获得德性的成长,并以那种形式在阅读之后的时间里指导着自己的行为。[4]儿童受故事之邀,进入故事所展现的道德图景与期望模式中,进而发展道德认知与判断。从小红帽、孔融让梨、孟母三迁到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等,故事形塑了儿童的经验和理解,伴随着儿童一起成长,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二、故事提升儿童认知

我们所熟知的故事,内容一般都是普通百姓常见的人或事,故事情节所隐含的常识或道德判断都离不开人们的生活经验或是人类所积累的经验范畴。故事建构了人类的经验,通过叙事的方式揭示了人类经验的意义与价值。而这种经验正是教育的重要来源,其中暗含着人们对于世界的探索、认识和判断。伴随着故事的传承,这种教育内容也传递给儿童,在故事中对于个人或是人类经验的反思扩展了儿童的认识广度和思想深度。诸如我们所熟知的孔融让梨的故事,教导儿童要懂得谦让、孝顺;丑小鸭的故事让我们懂得要自信等。而且,道德知识不同于可操作的科学知识,是一种需要体悟的“意会性知识”。故事作为一种教育文本在儿童个性化解读之后,形成新的道德体验并演绎成具有个体差异的新的认知。从中,道德认知通过故事溶入了儿童的生命体验和道德理解,构成了儿童的道德经验。儿童的道德图式①也在不断地认知过程中获得生长和重组,作为个体内在的心理结构,在道德活动过程中统摄个体的认知和行为。

三、故事感染儿童情感

故事以感化或说理的方式为儿童呈现正确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行为,以示范、对比等理性诉求或道德诉求的手段向儿童传达某种道德取向,使道德要义通俗易懂,让儿童感受真切。这种特有的对话方式使得故事能有效地实现与儿童的沟通,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道德教育的目的。中国历史上“周处自新”的故事也是借由周处的情感转换达到对儿童的教育效果。周处年轻时经常打架斗殴,危害乡里,当地百姓把周处同蛟龙、猛虎一起看做是三大祸害。周处被乡亲劝说去除掉侵害百姓的蛟龙和猛虎,三天三夜过去了,人们误传周处已经死了,开始为“三大祸害”的消灭而奔走相告,互相庆贺。周处回来后,看到人们的态度才猛然醒悟,自己就是一大祸害啊,从此改过自新,发愤图强。儿童通过这一故事获得了情感体验,明白了做人的道理。通过故事,将儿童道德上的情感体验挖掘出来,借由儿童对自我经验的回忆、想象与建构,表达个体的道德困惑与道德需要。可见,儿童的道德情感体验在故事的内化和外铄的过程中不断循环。故事作为感染儿童心灵的重要方式,引导儿童对自我和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感体验,这是故事对道德教育最重要的现实启示之一。

四、故事引导儿童判别

故事一般被用来传播教义、阐发做人的道理。成人用故事来引导儿童辨别美与丑、对与错、善与恶,由此促使儿童建立起良好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判断。在故事中,价值导向的介入多是通过故事中人物的话语实现的,一般的故事中有意安排了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通过人物的话语及行为结果体现了故事所倡导的价值观。通过多视角的介入和故事中的两难选择和判断,旨在教育儿童什么是正确的道德观念,从而促使儿童通过故事去认知、体认并践行故事中的道德意涵,极大地增强了对儿童的教育效果。我们熟知的两兄弟的故事就是通过正反角色的对比引导儿童做出判断的。故事中的哥哥好吃懒做,却总想着要霸占弟弟的劳动成果,弟弟勤劳善良,一直在帮助哥哥,最终哥哥被弟弟感化而幡然醒悟、改头换面。从故事中,儿童自然会判断孰是孰非,这种潜移默化的教导方式较之道德灌输或是说教必有其优越之处。因而,挖掘故事的德育价值,重视故事对儿童成长的道德意义十分必要。

五、故事鼓励儿童践行

故事中讲述的诸如诚实、公正、勇敢、孝敬、知错就改等道德礼俗反映了社会群体的精神气质与要求,并成为儿童的行为标准或规则。儿童内在的生命结构与社会伦理规范形成同构和契合,从而促进儿童的道德认知、情感体验和价值判断,塑造其良好的道德品质。故事鼓励儿童效仿故事的主人公做个与其一样的人,其中所提倡的道德普遍性通过控制人而使之成为儿童的第二天性。[5]这就达到了故事所传达的道德意蕴的目的,进而促进了道德教育的有效实施。听过说谎话鼻子会变长,所以儿童明白要做诚实的孩子;听过孟母断织、孔融让梨,儿童懂得如何去尊敬长辈;还有熟知的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儿童知道了要勇于改正自己的缺点,还要勇于舍己助人,哪怕面临许多困难与危险,也要做勇敢、善良、乐于助人的人等等,如此的故事不胜枚举。故事情节转化为学生的道德需要,引发了学生的内心体验和道德情感,进而促进了儿童具体的道德行为。把故事结果与道德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特定的年龄阶段,为儿童提供恰当的故事材料,引导儿童做出恰当的判断和行为是道德教育的重要要求。

讲故事是最古老的教育形式,它保存和分享个人或群体的智慧。蕴含在故事中的道德意义也由此传递给儿童,儿童对故事中的规范和价值引导更容易接受。由此,建构和生成儿童的道德认知和判断,并发展为一条鲜活的、不断生长的道德路径。总之,要走出现代德育的狭隘视野,改善德育低效的现状,要重视间接德育的价值。挖掘故事的德育价值,重视故事对儿童道德成长的意义,是道德教育有效的改革举措之一。

注释:

①道德图式是指道德主体意识中具有稳定性的道德观念结构和道德信念系统。道德图式发源于道德实践活动,而道德图式一旦形成又作为先存的心理状态,制约主体的道德实践活动。道德图式确立后,它选择和控制外界信息的流入,是一种特殊的过滤器。

参考文献:

[1]Connelly,F.M&Clandinin,D.J. Stories of experience and narrative enquiry[J].Educational Researcher,1990,19(5):2-14.

[2]Kerfoot,J.B. How to Read[M].Boston, MA:Houghton Mifflin,1916:82.

[3][5]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北京:三联书店,1991:91.

孔融让梨的启示范文第2篇

当代的学生都喜欢标榜自己,日常生活中常常以自我为中心,行我行,言我言,我行我素,然而,非常遗憾,他们大多数在作文中却失去了自我,失去了个性。很多人作文时总是步人后尘,他们言他人之所言,写他人之所写,没有自己的见解,没有自己的认识,没有自己的创意。千人一面,众口一词,一个模式,一个套路,其结果是,写出的文章要么是干巴巴的几条筋,要么就是拾人牙慧,令人生厌。怎样才能使文章展现出独特的个性色彩呢?惟用新的方法,新的理念来指导才行,下面就我在这方面的探索谈一些体会。

1 构思立意要善于求异思维

作文的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主题,主题是作文的灵魂。除了要求集中、鲜明外,还要求新颖,要避开成见,不落俗查,“见人所未见,发人说未发”,开拓新的意境,属于据有时到气息的新思想。同时要大胆求异,突破思维定势,“想人所未想,写人所未写”。

如写《读有感》,按定势思维,因歌颂愚公挖山不止的艰苦奋斗的精神,故许多同学都是走这条熟路。也有的同学换另一种思维方式,从另一角度切入,如果从时间效率这一现代意识去理解,那么愚公就真的是太“愚”了,与其几代人“叩石垦壤”不如把家搬到山外,这样即解决了“出入之迂也”的困难,又节省了不少事。我们国家在扶贫中,不是也有环境恶劣的平困山区进行了“异地安置”,取得良好的效果吗?这样的见解就很有创意,也体现出鲜明的个性色彩。

若要构思立意不趋同,还要缚住思维惯性,从习惯的认识和传统的见解做深层次的思考。如,许多中学生一写自己的生活,总是得意的用上“16岁的花季”一语,岂不知第一个这样比作的人是人才,第二个这样比作的人就是蠢材了。我就曾启发他们:我们不仅是花,我们也是叶,更是树,是一棵有着16道年轮的树,经历了16年的风雨,已经开始茁壮了。写到老师,不要总习惯把老师比作“蜡烛”,所谓“毁灭自己,照亮别人”等等,人云亦云,就无新意了。为什么不能用星星、太阳、灯塔来作比呢?通过这类的启示,棵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2 选材举例要注意新鲜独特

材料犹如血肉,写文章要求选材要新鲜独特。但我们在写作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选用事例几年如一日就是这么几个事例:写到好人好事,就是例举雷锋、焦裕禄、孔繁森;写到子女教育,就是孟母三迁,岳母刺字,孔融让梨;写到爱国主义,少不了举一身正气的文天祥,抑制鸦片的林则徐;一写老师,就是他通宵备课,批改作业;一谈起学习勤奋,或是谈意志力,就是张海迪、华罗庚、爱迪生、爱因斯坦等。这些熟例你用我用,陈陈相因,毫无新意,倒成了学生们多年来的“保留节目”、制胜的法宝了。语文老师要引导学生深入体验生活,吸取生活的滋养,生活树才会长青。古人云:“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这就是说诗文贵在创新,那些步入之后,拾人牙慧的文章是毫无可读性的,因为它缺少了作者用例的灵气和个性。只有选用那些令读者眼睛一亮,怦然心动的新例,才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 语言表达要鲜活作独特富有想象

语言是文章的基本材料,而富有想象力的语言是创新的翅膀,语言是最鲜活的,最有自我个性色彩的,语言好比人体的“细胞”。富有想象力的语言可以丰富文章的意义,色彩和情味,借助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可以创设出感人至深的意境。

语言的鲜活独特,还要求作者运用语言要真:真实地记录自己的感受,真实地抒写自己的体验,真实地阐发自己的见解。请看一位中学生作文的摘句――

“血可流,头可断,发型千万不能乱。”

孔融让梨的启示范文第3篇

英语中的习语,不仅精炼幽默,而且极具民族文化特色,广泛应用于英美人士的日常生活交际之中。高中英语教材中多处涉及习语,笔者将它们分类,挖掘其中文化含义,并与汉语文化进行比较,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异同,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一、与动物相关

1.力大如“马”

形容力气大,汉语用“力大如牛”,英语却用as strong as a horse, 喻意相同,却用了不同的动物作为本体。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差别呢?

这是因为马在英美等国家曾经是主要的战争、劳动和运输工具,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相当高。英国人更视马为宠物,忌吃马肉。又如eat like a horse(狼吞虎咽),a willing horse(孺子牛),a black horse(黑马,出人意料的获胜者),talk horse(吹牛)等。

中国古代社会以农耕为主,牛与百姓的生活密不可分,它们耕地拉车,勤勤恳恳,受到人们的敬重。在中国的文化中牛更受青睐,有“汗牛充栋,九牛二虎”等大量与牛有关的成语,更有“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

两种语言中还有很多这样本体不同、喻意相同的习语,如:胆小如鼠-- as timid as a hare;兔子不吃窝边草-- A wise fox will never rob his neighbor’s hen roost. 兔死狗烹-- When the fish is caught,the net is led aside. 笨的像驴-- as stupid as a goose,等。

2.褒贬不一的狗

两种语言中都有不少关于狗的习语,但它们所体现的文化含义却大相径庭。

如:a lucky dog(幸运儿),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every dog has his day(人人都有得意时)等,作为本体的狗并没有贬义,因为西方人把狗看作人类的忠实朋友。汉语里“狗仗人势、好狗不挡道”等习语则反映出在国人眼里“狗”的形象不佳。

又如猫头鹰(owl),在英美国家它是智慧的象征,人们用as wise as an owl来夸人聪明;而在中国,因为它夜间叫声凄惨而被当作凶兆,民间有“猫头鹰进宅,好事不来”的说法。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由于中西方对某些动物身上所赋予的文化意义不同,因而造成了以这些动物为本体的习语所体现的文化含义也相差甚远。

3.教堂里的穷老鼠?

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表示一贫如洗。我国是佛教盛行的国家,很多寺庙所供奉的佛像面前都有点心、水果、香油等贡品,寺庙里的老鼠应该不愁吃喝的。如果学生们不了解一些英美国家宗教方面的知识,将无法理解这个习语。英美人士主要信奉基督教,教堂是虔诚的教徒们进行宗教活动的地方,他们不会在里面摆放食物,这样我们可以想象得到教堂里的老鼠当然很“穷”了!

4.其他

为了激发和提高学生们学习有关动物的习语的兴趣和积极性,笔者还列举了些关于动物的习语。有的出自《圣经》,是西方文化独有的,本身就体现了文化差异。如:当你不想透露消息来源时,就说a little bird told me;kill the fatted calf指设宴庆功,或款待某人。有的喻意和字面意思差别较大,如果我们不了解它们特殊含义的话,就会不知所云。如:It’s raining cats and dogs.(倾盆大雨),a white elephant(昂贵而无用的东西);swan song(告别演出,原意是天鹅临死前的美妙歌声);a black sheep(害群之马);have butterflies in one’s stomach(恶心,反胃)等。

二、与人体相关

1.分工明确的“心”

汉语的一颗“心”有多种含义,不仅指心脏,还可指思想,感情,甚至还是大脑的代称。如:促膝谈心,一心一意,心高气傲,心灵手巧等。在英语中“心”则有明确的分工--heart, mind, head和brain。如:lose heart(失去信心), heart and soul(全心全意), word from the bottom of one’s heart(肺腑之言); make up one’s mind(下定决心), out of sight, out of mind(眼不见,心不烦);use your head(用心思考);no-brainer(不用动脑就知道的事,容易理解的事)。这可能与英语语言思维更缜密,更精确有一定的关系。

2.pull my leg--拉我的腿?

与前面谈到的动物习语一样,有些与人体相关的英语习语也有特别含义。如Are you serious? Don’t pull my leg.如果逐字翻译成“拉我的腿”肯定不对,正确含义应该是“和我开玩笑”!类似的不可望文生义的例子还有:all ears(仔细聆听),all thumbs(笨手笨脚),cry one’s head off(抱头大哭),win by a nose(险胜),from hand to mouth(仅够糊口),green fingers(园艺好手)等。

三、与食材相关

1.一块蛋糕

You are what you eat.不同民族的饮食不尽相同,与之相关的文化也有所不同。cake是西方人常吃的餐后甜点,故a piece of cake对他们来说是“小事一桩”。 有趣的是,汉语用“小菜一碟”来表达同样的含义,也许是因为我们喜欢用一小碟咸菜来佐餐的缘故吧。

英美国家的主要食物是milk、bread、meat等,因此与这些食物相关的习语也都体现了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如:It’s no use crying over spilled milk.(覆水难收);bread and butter(生计,谋生手段),meat and potatoes(最基本的部分)等。汉语中也有不少能充分体现我国人民饮食文化特色的成语和习语:“不蒸馒头争口气”,“无米之炊”,“茶壶煮饺子—有货倒不出”等。

2.父母眼里的苹果

苹果树在英美国家种植很广,据说著名科学家牛顿就是在苹果树下得到启示而悟到万有引力。One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一天一个苹果,百病不侵).the apple of their parents’ eye(掌上明珠),等idiom表明英美人士对苹果钟爱有加。

在汉语中却难觅苹果的踪迹,因为苹果并非我国原产,而是从欧洲移植来的,由于气候和技术等原因,古代的苹果口感并不好。那时人们爱吃的水果是:梨、桃、李、荔枝、枣等,有成语为证,如:桃李天下,囫囵吞枣,孔融让梨等。

又如:西方人喜欢生吃黄瓜,所以as cool as a cucumber的意思是十分冷静,镇定自若。再如马铃薯,是西方人常吃的食物,在英语中用来形容对某事容易上瘾的人,如a couch potato指喜欢躺在沙发里看电视的人,a mouse potato意思是上网成瘾的人。此外,a hot potato意思类似于“烫手山芋”。

学习一门外语,绝不仅仅是学习词法和语法,更重要的是了解这门语言所承载的文化。我们要使学生在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的同时,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培养世界意识,并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笔者希望通过对高中英语教材中习语的分析,能够在日常教学中对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牛津高中英语》(第一至九模块) 译林出版社 2012年

2.《英语词汇学》 汪榕培,王之江 上海外语出版社 2008年

孔融让梨的启示范文第4篇

【关键词】幼儿;文明行为;习惯;培养;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4)01-0071-01

社会的进步,不只是经济水平的提高,科技的迅速发展,人类的文明水平也在蒸蒸日上。幼儿教育是人生的基础教育,幼儿期是孩子行为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为此,这一时期培养孩子是很重要的,也是孩子文明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但此时,习惯培养对于孩子又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习惯养成的过程与孩子的天性相饽;孩子的天性活泼,缺乏自制力、坚持性,而习惯养成的过程就是一种律己和坚持的过程,可小班孩子坚持性相对来说很差,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非常枯燥和艰苦的过程。所以,如何培养孩子的文明行为习惯,是对我们幼教工作者的挑战。

一、抓住孩子的兴趣,多种途径培养

1.利用孩子喜欢的动画片教育孩子

不同的孩子有着不同的个性,但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爱好,喜欢动画中的人物,奥特曼、黑猫警长、葫芦娃、大头儿……总是孩子的最爱。别小看这些虚拟世界的动画人物,他们的力量有时是我们这些真实世界中的人难以达到的。陈浩伟小朋友聪明好动,存在一些攻击,一天,又有小朋友告他状,把温珞琳打哭了。我走过去,看他那副无所畏的样子,还摆弄着一个奥特曼玩具,便没好气地说:“再打小朋友,奥特曼就不跟你玩了”,破天荒的,他哇一声哭了,痛苦的样子叫我吃惊。从此,动画片中的人物就成了我的有利武器。

2.利用故事儿歌等文学形式教育孩子

儿歌、故事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利用这些文学形式来培养孩子的文明行为习惯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例如“洗洗手,洗洗手,仔细洗洗手,小朋友,比比手,干净又卫生”。孩子们一边洗手一边说唱着,洗手的样子非常认真。看到有的孩子吃饭狼吞虎咽,刘老师便给孩子讲“老虎肚子痛”的故事,孩子们逐渐养成了细嚼慢咽的好习惯。“孔融让梨”的故事,让孩子们懂得了谦让……

3.利用身边的榜样教育孩子

孩子的发展是有差异的,有的孩子习惯好,有的孩子习惯就不那么尽如人意。但是,孩子之间也是可以相互影响和相互同化的,所以,教师就尽量在孩子中间树立一个好的榜样。这样,让孩子之间相互促进。方胜怡小朋友文明有礼貌,陈玉萱是讲卫生的好孩子,这些小榜样促进了孩子们的进步,为孩子们树立了榜样。

二、多种方法强化巩固良好习惯

一个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养”不难,养成就需要很大的坚持性,需要不断的强化。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疲劳以至于忽视,从而使坏习惯卷土重来。幼儿园的孩子基本上没有自觉的意识,所以需要我们的提示和帮助。培养孩子文明行为习惯,关键在于“渗透”和“坚持”。我们要把培养孩子的文明行为习惯渗透于孩子们的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孩子的意志力较差,教师要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并且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1.训练法

一个人的文明行为习惯并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需要有一个从陌生到熟练,再由熟练到自由化的积淀与形成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必须反复训练,逐渐强化。如刚入园的小班幼儿缺乏自理能力,特别是在中午进餐方面存在着不良习惯,如大部分幼儿不会自己吃饭,在家里是大人哄着喂、追着喂。针对这种情况,老师便通过多次强化训练,同时辅之以鼓励教育,充分发挥同伴的榜样作用,让幼儿向能自己吃饭的同伴学习。当此类幼儿有所进步时,再逐渐加以引导与强化,使幼儿养成了自己进餐的好习惯。

2.言教法

教师在发现孩子的不良习惯后,要给他们讲道理,要以理服人。小班的孩子吃饭时饭粒往外撒、挑食、拣食等,是普遍现象。这就需要老师的耐心说教了,经常告诉幼儿,我们的粮食来之不易,不能浪费。并可结合教学如故事《漏嘴巴》、古诗《悯农》等进行教育,还要告诉幼儿挑食、拣食对身体的不利影响,会使自己得不到充分的营养而生病等等。

3.身教法

培养幼儿的文明行为习惯不仅靠说教,更要靠教师平时规范行为上潜移默化的引导教育。正面示范,为孩子做榜样。在孩子面前,老师之间的语言要文明,同孩子交流时注重礼貌用语的使用,对待家长要有礼貌。行为上更要注意自我约束,教师的以身作则,有助于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

4.活动法

孩子容易接受的是形象生动,内容丰富的东西。所以利用各种有趣的活动来教育他们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老师针对孩子的表现,设计一些情境表演、角色游戏等,训练孩子的文明行为习惯,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5.赏识法

赏识孩子,及时发现孩子的优点,哪怕是某个孩子的一点微小进步,用赏识教育的观点,及时表扬,以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和自信心,使其他的幼儿看有形象,学有榜样,极大地促进了幼儿的文明习惯的形成,达到了巩固和提高目的。如我班温焕威小朋友,原来是出了名的“捣蛋鬼”,可他乐于助人,老师就抓住孩子的这一闪光点,表扬他,鼓励他。如今的温焕威,已成了众人喜欢的好孩子。

三、家园共育,形成合力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胸怀、处世原则、行事方法、甚至姿势、言谈和神态等,都是幼儿的模仿对象。所以,儿童习惯养成教育离不开家长的配合。

对刚入园的小班的全体幼儿进行了追踪调查。结果表明,不同的家庭出来的孩子有明显的差距,很大一部分孩子受家长的影响,出现说脏话,骂人的现象。针对调查结果,教师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定期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开放日、学习专家讲座等,并且启动了亲子共成长工程。平时的家教宣传栏也充实了这方面的内容,加大了家访力度。引导家长走出误区,告诉家长要严爱有度,勿只重知识,轻品行发展。

四、认真实施,终成硕果

实践证明,这样一套让孩子容易接受的方式方法,说教不再是生硬的,而是孩子们喜欢的各种形式,这对我们的日常教学也是一个有益的启示。

孔融让梨的启示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生;史料分析能力;能力培养方法

引言

在当今的历史教学中,老师和学校越来越重视史料分析能力的提高。提高高中生的史料分析能力不仅仅能够增强高中生自身对于历史知识的了解和提高对事情的分析能力、增强自身的理解力和感悟力,还可以在培育自身史料分析能力过程中,进一步地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文化,增强自身对民族和国家的认同感。同时在这过程中,学习以史照人,通过对史料的了解学习、分析,运用于自身的行为之中,面对不恰当之事,达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而对于合适合理之事,更要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同时继承古人的优秀思想和做法,进一步地完善自我和发展自我。

一、史料以及史料分析的定义和分类

关于史料的定义,从查寻网络和书本资料记载中,有许多来自不同的人的不同见解。但总结每位人的见解,普遍认同的定义是,史料即发生于过去的事,研究或者讨论历史时可用于论证其观点的资料。而史料分析,即对有研究意义的、有价值的发生于过去的历史文献,即史料,进行一定的研究,得出一定的结论。而这结论是可作用于现在的,对现在所发生的事能造成一定的影响或者能够带来一定的启示的。又或者说,某件事是有研究意义的,它是可证明某种存在的,在直接或者间接上能够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的。而史料分析方法即是在研究分析史料过程中、你使用的一种手段,你的思维模式,你的研究手段,你所运用的研究工具,都属于史料分析方法中的使用范畴之内。对于史料的分类,通常分为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第一手资料通常指的是,接近或者是直接发生于过去,即历史中的,并由此当时所记录的事,而第二手资料通常指的是,后人对第一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后所留下来的诠释或者说明。这两者间的界限是并不明确的。而我们通常进行史料分析或者研究的史料,通常是使用第一手资料的,但因为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的界限并不是很明确,因而难以十分清晰去区别二者。

二、高中生对于史料分析能力培养的意义和必要性

在当代的教育中,无论从教学者还是受教者的角度来讲,都越来越开始重视,史料分析法,并在日常教学中大量使用,掌握和熟稔历史分析法,不仅仅单指自己自W能力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增强和加强自身的论证问题的能力,更加是指,适应老师教学的需要、适应学校的教学方针方法以及当代教学体系的需要。不适应者不仅仅是不能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感悟力、阅读力以及创新力,而且大多数高中生往往会因此在考试中因审题不准而大量丢分,因心仪的大学失之交臂。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教育,你掌握多少知识和你能不能熟练地运用你手中的知识,极大地决定着一个人的终身成就。教育的落后、方法的缺失、能力的匮乏,对于大多数人来讲,这极大地影响着你能获得的成就,或者说,这也许将会给你迈向成功的道路埋下极大的阻碍,或者说会给你带来极大的隐患。因而,高中生增强对于史料分析能力的培养,是符合当代学习及教学体系发展的趋势,是增强自身能力、适应新型教育的需要。并且,历史分析法,不仅仅单单只运用于当前的学习体系中,而是一种受益终身的方法,它对于以后的待人处事都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它是你迈向未来之路的一个指引,也许缺失它并不会对你的人生起决定性作用,但会起绊脚石的作用。

三、如何培养高中生史料分析能力以及自己和教育者的做法

高中生提高历史分析法,从自身的角度看,可以增强自身的文化素养、可以增强自身的理解力和领悟力、可以更好地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学会用批判性的思维思考问题和解决矛盾和问题;从国家和社会的角度看,高中生是国家的未来,高中生的进步,会极大地促进社会的和谐文明地发展和中国梦的逐步实现,因此探讨如何培养高中生史料分析能力这一问题极有必要。

(一)高中生自身如何培养史料分析能力

高中生史料分析能力的提高,对于其自身来讲,最直接受益的是其本身的成绩,例如语文成绩和历史成绩,增强史料的认识其实便是提高自身的史料分析能力,即代表了自身对历史知识掌握多了, 以及自身对于事物的分析能力增强了,理解力和感悟力野同时增强了。因而同样可以理解为,增强学科学习,可以有效地培养自身的史料分析能力。其次,对于高中生自身来讲,史料分析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意味着其本身的自我素质的提高,文化素养和个人素质,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是起着正相关的关系的,且有古话说,以史照己,可以明自己的得失,从而达到查己善者而从之,其不足者而改之。因此,要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历史分析法思考问题,多借鉴前人的智慧,多将日常生活与历史事件相联系,并从中培养自身的史料分析能力。最后,对于高中生自身来讲,要史料分析能力的提高,还意味着其自身要学会自主、积极地用科学的方法、用有历史论点的方法去思考问题,在这过程中已经能逐步地提高自己的贯通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感知能力,还要学会用批判性思维去思考问题,多方面多角度思考问题,最终实现培养自身史料分析能力的目的。

(二)教育者如何通过合适的方法促进高中生培养史料分析能力

高中生史料分析能力的培养,不仅仅需要高中生自我的主动学习以及积极思考,同时也非常需要老师的帮助以及解疑,并且老师需要做好引导者的工作。首先,老师作为高中生学习生活上的指路人,可以在课堂学习中,适当之处多讲述史料知识,多讲诉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例如多讲诉孙子兵法、孔儒为人处世之道、以及道家墨家的伟大思想等,在适当的时候抛出史料知识,引发学生的自主思考,以此来培养其 (下转第56页)

(上接第54页)

对历史知识的兴趣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其史料分析能力的习惯和提高其能力。其二,老师作为一个教育者,要多给予学生机会去锻炼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让学生在动口动脑动笔中的学习如何提升自身的史料分析能力,例如,在课前学习中,鼓励提倡学生讲诉自己最近看的历史故事,并且谈谈自己对于该历史故事的看法以及给你带来的启示、每周鼓励学生写一些关于你最近所看的历史故事的读后感以及其对你生活中的麻烦之事的解决方法的启示等。其三,教师在培养高中生史料分析能力的过程中要注意由浅入深,例如先教导高中生简浅的历史道理,在教导高中生如何去领悟其人生哲学,即先让其明白领悟从孔融让梨到庄子的逍遥的人生感悟。同时要注重适当补充,加强高中生自身对于历史事件的理解,起着辅导的作用,即在某些历史事件中存在不止一个道理时,当学生不能领悟大多数之时或者遗漏某些重要知识时,老师需要适当补充高中生对于知识的缺失。并且老师需要精心设问,例如在课堂学习中,老师应该在适当的时间里抛出某些适合高中生暂时理解能力的历史问题,领导其不断的史料思考,从而培养高中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其四,老师在培养高中生史料分析能力的时候,要在其疑惑的时候,给予适当一定的解疑,当然从中要注意尺度,不可过于说明其缘由,从而令高中生缺失自主思考的好机会,同时在高中生思考历史问题中走向歧路之时,要明确指出其不足,以及进行耐心的引导,从而让其思想走向歧途和错误。因而老师传授于高中生的历史知识需要经过严格的挑选,切莫传播历史文化的糟粕,以及在高中生辨析不出历史文化的精华和糟粕之时,要帮他、教导其如何正确的选择历史文化知识,并从中促进其培养自身的史料分析能力。

结论

高中生掌握历史分析法,提高其史料分析能力,不仅仅对于其自身的发展起着导向作用,同时对于社会和国家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而我国又是个历史大国,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因而当代高中生十分有必要和责任去继承我国灿烂文化和提高自身的史料分析能力,去学习和弘扬我国的灿烂文化,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和构建一个和谐文明法制的国家。而老师作是高中生走向成年、走向进步的一位重要角色,要用多元的方法促进高中生史料分析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卓佳盛.如何运用史料教学培养高中生历史分析能力[J].西部素质教育,2015.10:97

[2]霍占雄.浅谈高三学生史料阅读分析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2.12: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