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态效应

生态效应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态效应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生态效应

生态效应范文第1篇

生态理念设计的产生与发展是人们对个人实践活动的不好影响的反省与觉悟的结果,其来自全世界生态危机的发生与生态活动的不断发展壮大和有关生态原理的进一步深入。生态设计包含着当代生态学特点,它的设计方式和生态设计间亦存在着自然的融合关联。文章把西方的环境理论与我国以前的生态道德和包装生态设计做了结合,且联系美术学、设计学等有关方式原理,对生态方式做了叙述与说明,在包装生态设计方式和生态原理的融合上做了深层次研究与一系列整理,在实践方面对包装生态设计的发展给予有利的原理支撑与方法支撑。文章从包装生态设计的生态设计的含义、包装生态设计思想、包装生态设计的生态方式等进行了研究与叙述。

关键词:

经济效应包装;社会效应包装;生态设计;思考

一、生态设计的含义

生态设计亦叫做绿色设计,为二十世纪九十年展起来的一种设计形式。1996年,某两位生物学家指出:“所有和生态环节相适应,尽可能让它们对环境危害影响达到最低的设计方式均叫做生态设计。”生态设计旨在经过和人们生活相关的每个行业的实际设计加以处理生态危机问题,达到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亦有研究人员觉得:生态设计则是人们怎样在设计行业处理生态问题的思维方式和开展流程,生态设计应当结合生态学、生态美学和生态哲学等生态理念,是生态设计的实践形式。生态设计把环保作为主旨,重视设计和人文、自然、环境等很多方面的统一和结合,大大满足设计的可持续发展。生态设计关注人和自然的生态均衡关联,在设计流程的各个决策均要充足考虑资源的节省和环境的效应,尽可能降低对环境的危害。生态设计不但为一种实际的工艺和方式,更主要的是一种思想方面的革新。有关生态设计的思考,《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作者觉得,不仅需要尊重自然,还需要尊重人们的文化观念,不仅需要培养人们的环保理念,还需要达到大众的审美要求。对于生态设计的理解应该全方位,不可以过度重视某个角度,要么就会捉襟见肘。作者觉得,上面有关“生态设计”含义的理解,它的内容大致类似。

二、包装生态设计思想

2.1包装生态设计的含义包装生态设计为一种不仅满足包装的功效需要还足够注重包装的经济与社会适宜性,而且注重包装原来工艺形象且探索以前文化和智慧的合乎生态道德教育的设计形式。包装生态设计的含义关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崇尚最简明的包装构造、最自然环保的包装材料、最精炼的语言和最精准的信息传递;第二,建议使用清楚、确切、简单的仿生方式与自然形象,探索东方精髓与百家争鸣的民族特点,从枯燥里追寻丰富,从简单里寻求端庄典雅;第三,重视“少就是多”的设计理念,包装方式简单纯洁、开阔,不需要多余的修饰,充足保存生态形象和美观,进而很好地防止了包装产品经历多个环节而会发生的经济与社会不良问题;第四,掌握“适度”设计标准,保证设计目的的表述直接、真实,且由简单到位的设计使产品价格更加合理。包装生态设计总体表现出精确简练、简单纯粹、物美价廉和亲近合理的特点。

2.2包装生态设计的准则

2.2.1经济准则第一,用充足保存原料生态美与自然功效加以完成减量化设计,减少成本还节约资源、降低废物;第二,精准掌握市场需要与方向,使用动态化、针对性设计来满足商业利益最优化。

2.2.2设计准则第一,体现环境理论乡土化提倡下设计人员所应该具有的生态人品与生态道德;第二,遵照法律法规标准。

2.2.3环境准则第一,包装材料来源颇多、价格实惠;第二,生产技术精炼,所需加工流程里尽可能减少物品消耗与能源消耗,降低废料生产与垃圾排出;第三,采用废弃以后方便循环再利用或者在大自然里自主生态分解;第四,降低安全、健康风险。

2.2.4功能准则第一,达到包装内容物的防护性能;第二,具有自然颜色、类型、原理等天然亲近的修饰性能;第三,容易机械加工制造与成批生产;第四,确保包装质量与反映高品味。

2.2.5美学准则第一,合乎我国民族文化、民族素质与民族艺术;第二,符合如今社会的审美乐趣与生活习惯。

2.3包装生态设计的实际作用大家都知道,一种产品或者制造生产流程的环境特征大大取决于设计环节,之后的末尾解决形式是很难自本质上清除它的环境问题的。包装和物资流通紧密结合起来,包装设计已经是指引人们最后消费的关键方式,是所有艺术设计行业最拥有市场思想与商业价值的设计。包装生态设计的主张则是需要将环境理论与生态美学贯通在包装与制造技术的设计里。其具有丰富的内容与延伸,对当今社会里的现代工业生产和如今全球贸易里绿色壁垒的面临拥有广泛适宜价值。由包装生态设计,“美”和“性能”的对立在此寻找一个结合点。其不仅具有生态学的科学根据,还具有美学的定性和直观,紧密围绕性能的需要,为美学和生态学相融合的结果。而且,包装生态设计亦考虑环境理论责任与本土精神价值,由此,方能够有利于在当今社会里建立高品质的生活习惯。

三、包装生态设计的生态方式提议

3.1“回归自然”的自然方式生态设计重视“回归自然”,觉得:“设计流程里尽可能反映事物的原本特征,创造设计作品的天然美感,降低人为因素。”倡导尊重自然,顺应自然,重视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不倡导与自然过分不同的人为行为相脱节,倡导对人与环境均没有害处的设计方式。所以,包装生态设计所提议的“回归自然”的自然方式,和生态设计具有天然的吻合联系,在实质上是贯通的。有关生态的方式理解,一些研究人员觉得:“回归自然的生态设计是一种时尚,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观念,是一种纯朴的生活选择,更多的是反映一种生态方式精神意境与理想追寻。”自此些研究人员的理解方面能够发现,包装生态方式能够反映出人对自然的感情与回归自然、积极向上生活的精神追寻,生态方式和“生态主义”特色与“自然主义”特色具有密切的关联。包装生态的方式观念倡导把自然看作有感情、有生命的可以和人公平沟通的不可分离的相互依赖的存在物,倡导再次向大自然学习,学自然的生态方式与生态智慧,从自然索取,用于自然,进一步创新,来适宜目前人们的心理和生理需求与环境的需求,让生态的自然方式有它的新的时代意义。生态的自然方式倡议使用天然材料和天然的颜色、形态。在选材上倡导在自然里寻求有利于人与环境的天然材料,比如:土壤、石头、竹子、草木、棉花等。在材料加工上,倡导洁净、卫生、恰当、高效的材料加工形式,来适宜生态的需求。在材料的美感设计方面,倡导自然材料间的配合,来实现人的审美需求。在设计时尽可能保存物体自然的本质与特性,巧妙使用自然物的自然特征,倡导恰当雕饰,反映出自然物象的自然美。生态除了倡导传承人们已经拥有的利用自然的有利经验以外,还应该创新对自然的利用形式。生态的表现方式拥有两种,即直接利用直接体现和艺术加工艺术体现。

3.2“回归”非“后退”包装生态设计倡导“回归自然”,不仅是传承,亦是创新,是基于现代的回归,却非“后退”,更非“返祖”。此和一些研究人员给出的“我国以前生态包装在当今的继承与创新”的提议是相同的。“回归”方式的包装生态设计旨在符合现代人的感情需求与保护自然环境的需求。包装的生态设计并非使包装退至以前的包装方式,却是吸取以前包装方式的精髓,设计出适宜当代人需求的拥有“回归特点”的包装方式,此种包装方式是艺术方式上的生态却非实际世界里的生态。此种理解在一位作者《“生态”的生态追问》文章里得以解释,该作者觉得:“艺术方式上的生态和实际世界里的生态并非在相同层次上”,此是由于艺术方式上的生态是由艺术家、设计师提炼加工的可以体现自然、本质的艺术方式,在艺术化的流程里保存了生态的某些特点,并且,此些保存了生态特点的艺术方式亦是生态的。在包装生态设计里追寻的生态通过了艺术的加工与提炼,成为艺术方式的生态,却非实际里的生态。一些研究人员在生态设计评定里易于把实际里的生态理解为艺术方式的生态。在一些生态设计方式研究里理解的“外表粗陋”并非“粗糙”,“外表粗陋”只是生态的一个特点,关键是由于生态环境下的技术限制引起的一种缺陷美,但是,当代人无法将“外表的粗陋”理解为“滥造”,要么,则掉进了“后退”的境地。

生态方式并非简单的回归与“返祖”现象,退至初始状态,却是反自然,向初始智慧学习,吸取对人性对环境的好处,去延伸、传承与创新生态方式,把生态方式转变为对人性、对自然和对生命的思索。“回归自然”它的本质是创新思想的深入,亦是基于人们对大自然的追求与仰慕情感。四、结束语综上所述,包装的真正现代化,是一种基于以前包装,还不同于以前包装的自内涵方式至思想理念的新发展。此种包装的现代化,需要包装设计拥有合理性。亦是需要包装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融合,也就是性能包装与生态包装和合乎人们文化心理特点为设计准则的全球文化包装相融合。也可以说,包装的真正现代化,则是在以前包装的前提下加上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本质的生态包装与把社会消费心理文化作为本质的文化包装,此是完成包装生态设计的必要结果,亦是完成包装生态设计的必要前提,更是人们社会生存与发展的需求。完成我国包装生态设计的真正现代化,不仅是提倡它的包装生态设计和维持人们本身生存与自然生态环境均衡发展间的关键价值,并且还需要包装生态设计的包装性能和环境保护性能足够融合;而且,还由于人们社会世界性趋势不断加强,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入与拓展,特别是构建在多区域、多民族、多国家前提下的人们共性文化开始兴起,不断拓展包装现代化的丰富内容以后,更要求作为人们社会文化关键特征的包装生态文化,在它的文化形态方面的世界共享性。包装是人们社会化的结果,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进程。所以,我国当代包装生态设计本质上亦是以前包装性能和当代环境保护思想与全球化文化审美心理的一致性。换句话讲,把社会效应与经济效应相融合的生态包装和把人们实际文化特点和相同文化心理特点作为创新前提,把对不一样区域、不一样民族、不一样文化、不一样国家服务的消费体作为服务对象的全球文化包装理念的呈现,不仅是人们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必要需求,亦是包装实现生态发展的必要前提,是包装从传统进入真正现代的特征。而且亦是对所有人们生存和生态发展问题提供的确切回答。

参考文献:

[1]王淑慧,苏毅敏,肖蕾.天人合一的原生态包装设计[J].美术之友.2009(01).

[2]王硕,宗明明.试析“限塑令”后包装设计的发展趋势[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2).

[3]唐德红,王晖.现代消费心理对包装设计要求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1(04).

[4]戴宏民,戴佩华,周均.生态包装的生态设计原则及方法[J].包装工程.2013(17).

[5]张健梅,潘爱玲.基于演化经济学的成本管理演变机理分析———以成本企划的产生和发展为例[J].山东社会科学.2013(04).

生态效应范文第2篇

关键词:蝴蝶效应,生态省建设

Abstract: the United States scientists lorentz proposed the butterfly effect shocked the whole world, and thus was born the chaos theory.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as the current China province area of a looming major task, and the butterfly effect what relation? How to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in the province application of the butterfly effect benefit mankind? This will discuss these problems and research.

Key words: the butterfly effect, ecological province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 TV73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据说,一些微如蝴蝶振翅的小事能引起横扫半个地球的风暴。

-混沌理论

一.蝴蝶效应的由来:

1963年,美国气象学家、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混沌学开创人之一E.N.洛仑兹提出蝴蝶效应,洛仑兹在创立大气对流数学模型时,运用计算机对天气变化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很清楚地看到了数值上千分之一的误差导出了完全不同的天气模式。洛仑兹用“蝴蝶效应理论”对这一现象进行了 形象化的说明:一只蝴蝶在巴西的热带雨林中扇动几下翅膀,几周后便会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引起一场巨大的龙卷风。1972年,洛仑兹在美国科学发展学会第139次会议上发表了题为《蝴蝶效应》的论文,这个貌似荒谬的论断,最终产生了当今世界最伟大的理论之一“混沌理论”。

二.生态省建设的含义

建设生态省就是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运用生态学原理、系统工程方法和循环经济理念,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改善环境质量为前提,充分发挥区域生态、资源、产业和机制优势,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基本实现区域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浙江生态省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充分发挥区域经济特色和生态环境优势,在发展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经过20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实现人口规模、素质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把浙江建设成为具有比较发达的生态经济、优美的生态环境、和谐的生态家园、繁荣的生态文化,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的省份。[1]

三.蝴蝶效应与生态省建设的关系

1.蝴蝶效应理论解析

正如哲学中所言,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是辨证法的主要特征,于是巴西的热带雨林就和德克萨斯有了联系;小小的蝴蝶翅膀扇动和巨大的龙卷风有了联系;那么蝴蝶效应与生态省建设呢?

蝴蝶效应说明,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将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

社会学界认为:一个坏的微小的机制,如果不加以及时地引导、调节,会给社会带来非常大的危害,戏称为“龙卷风”或“风暴”;一个好的微小的机制,只要正确指引,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将会产生轰动效应,或称为“革命”。

有人这样解释蝴蝶效应:蝴蝶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它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连锁反映,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

2.蝴蝶效应在环境问题中的反映

就环境而言,一人创办企业,不仅排放废气废水,还可以大把捞钱,于是世人争相效仿,你排我亦排,最终导致今日地球河水黑黑,酸雨绵绵,生态环境日益恶劣,此蝴蝶效应也。回顾历史,18世纪末,资本主义国家的产业革命从纺织工业开始,以建立煤炭、钢铁、化工等重工业而告完成。煤的大规模应用产生烟尘、二氧化硫和其他污染物质,而冶炼业生产排放的有害物质更对各地区的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化学工业的迅猛发展是生产中分离出的氯化氢、硫化氢等排入大气,亦产生许多不良后果,如污染大气,侵蚀衣物,损毁建筑物,使树木枯黄、庄稼受害、河鱼中毒等等。此外,水泥工业的粉尘,造纸工业的废液,及染料、炸药、石油、酸碱精致等生产过程中的物料流失等,也给环境带来污染。20世纪20年代以来,石油和天然气的生产急剧增长,石油在燃料中的比例大幅度上升,使石油污染日趋严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国际环境问题有了新的变化,局部地区的问题逐步演变为全球性的问题;暂时性的问题演变成长远的问题;潜在性的问题进一步恶化演变成公开性的问题。

3.如何在生态省建设中善用蝴蝶效应

正如洛仑兹本人所指出的:如果一次拍打翅膀就能引发一场本来不会发生的龙卷风,那它同样也能抑制一场本来应发生的龙卷风。[3]生态省建设本就是一个逐渐积累的长期的过程。以海南省为例, 海南是我国唯一的一个热带岛屿省份,物种资源和生态系统的生物量是全国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过去由于忽视环境保护,盲目开发,导致生态环境不断退化。原始雨林覆盖率由1950年的35%降至1987年的7%,1998年底,海南省委、省政府把建设“生态省”计划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提出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作为一体化目标,大力加强人口资源管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1999年初环保总局批准海南为全国第一个生态示范省,随后海南省人大批准了《全省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从而明确了生态省建设的战略地位和目标任务。近6年来海南坚持全面推进“生态省”建设计划成效显著,全省共完成人工造林390万亩,封山育林面积累计达400多万亩,现有森林面积2600多万亩,森林蓄积量1.04亿立方米,全省森林覆盖率已连续5年年均递增一个百分点。目前,海南省森林覆盖率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达到了4.5%。 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海防林、路边林、城边林、速生丰产林、百万亩椰林等7大生态建设重点工程,有效地保护了中部和沿海生态敏感区域的生态环境,天然林面积恢复到19%左右。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采空矿区等3项生态恢复与治理工程的建设,使儋州、文昌等局部地区生态退化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全省建设各类自然保护区65个,总面积271万公顷,其中陆地自然保护区面积比例达到5%。

本人认为,生态省建设还需进行总体规划,将全省分成几大块,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各有偏重地加以发展,并且考虑总体效益最大化。规划是重中之重,规划中的一个小小变化,都将引起将来整个形势的巨大差异。

结束语

蝴蝶作为自然界中小小的一员,竟有此等“神力”,自称造物主宠儿的人类又岂能自甘落后。面对日益严峻的生存危机,人类自当象蝴蝶振翅般地振作起来,解决一些问题,创造一些奇迹,绿化一片河山。

生态省建设就是当前中国的一项具体任务,需要总体规划、分类指导、协调发展,全民共同努力,长期奋斗,才能建成美好的家园。

参考文献:

[1]《浙江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

生态效应范文第3篇

创业企业的绩效指标是检验创业实践活动是否有效的标准,对新创业企业而言,使用财务指标的障碍更大,创业企业往往不愿提供真实的准确数据,故本文考虑采用非财务指标,而非财务指标大致可分为成长指标和盈利指标,下文则根据种间协同的具体表现形式分别提出相应的研究假设。

1.1创业企业与政府的种间协同

政府机构对创业活动的发展起到了显著的正向作用,Zhou认为机构组织通过产权保护、地点租赁、税收优惠等相关政策的施行,在不同程度支持创业企业的发展。众多学者也呼吁在创业企业的发展进程中,应加大政府与创业企业之间的联系,包括对创业企业的产权保护及资源的公平性获取,但在稳定长成之后,则应逐步削弱政府机构的力量,通过市场机制帮助企业真正走向商业化。由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1.2创业企业与研究机构的种间协同

创业企业与大学、产业等研究机构之间的协同效应,也可以扶持创业企业,刺激国民经济的增长。Pamela从知识流动的角度,利用已有的经济数据(如科研经费的投入、教师资源的研究津贴、产业上对研究员的补助等),挖掘出创业企业与大学、产业等研究机构之间的关系[5]。Dodgson和Staggs用案例研究的方法,讲述了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大学内部的学术研究对创业企业的扶持,包括创业想法的提出和创业企业的逐步孵化。昆士兰大学集合了生物技术、纳米技术、神经科学和对分子、细胞的基础研究,由此为基础,以学术创业者带头开始,最终集合了10亿美元和1300多名职工,为澳大利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做出了巨大贡献。由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1.3创业企业与风险投资的种间协同

在创业起步过程中,创业企业往往会因为缺乏资金资源和管理能力而天然夭折,故而作为天使投资的风险投资人将作为创业企业的支持者一直推动着创业企业的成长。研究表明,一些得到风险融资的创业企业相较于普通的创业企业能够成长的更快,拥有更多的专利,产值更高,而且更能面向市场。Annalisa等学者系统性的测量了风险投资方在资金支持和后续增值服务提供上对创业企业带来的价值[6]。由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2结构方程模型的检验

2.1量表设计与数据收集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所构建的创业生态系统内种间协同效应研究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样本选取创业人士作为调研对象,问卷回收共计518份,去掉填写不完整的、明显填写不认真的和重复填写的问卷,筛选出364份有效问卷,有效率为70.27%。

2.2信度和效度分析

本研究以“Cronbach'salpha”系数来评价量表的信度,5个潜变量的信度系数在0.729到0.887之间,属于可信范围,见表1。在效度分析前,本文先对总体样本数据进行KMO与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显示KMO值达到0.859,Bartlett球形检验显著,总体样本数据适合做探索性因子分析。采用主成份分析方法和最大化方差旋转,以特征值大于1作为因子选择的标准,累计解释系数68.959%,没有出现因子之间的交叉现象。样本数据的5个潜变量基本上达到要求,见表2。观察变量的标准化因素载荷基本上大于0.7,卡方检验=226.69,GFI=0.93,GFI=0.97,GFI=0.95(均大于0.9),模型拟合良好。

2.3模型假设检验

利用AMOS17.0软件对初始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标准化后的拟合运算,其中,部分拟合指数超出理想水平,故考虑根据分析结果对初始模型进行修正和微调。本研究通过增加误差项的相关性,消除初始模型的模拟偏差。修正后的模型χ2/df=3.656<4,优度较高,GFI=0.916>0.9,CFI=0.915>0.9,修正后的结构方程模型拟合良好。但RMSEA=0.081NFI=0.0885,略低于理想水平,基本达到了参考值的标准,可用于模型解释,具体潜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如表3显示。从表3可知,假设H1b并未通过验证,即“创业企业与政府之间的种间协同”只是与成长绩效显著相关,与盈利绩效并不存在显著相关性,其余假设均通过了验证。而根据路径系数可进一步得知,“创业企业-研究机构的种间协同”对成长绩效的路径系数为0.86,远大于对盈利绩效的路径系数0.32;同理,“创业企业—风险投资的种间协同”对成长绩效的路径系数为0.82,也远大于对盈利绩效的路径系数0.45,由此说明,无论是“创业企业—研究机构的种间协同”还是“创业企业—风险投资的种间协同”对成长绩效的推动作用均要大于对盈利绩效的推动。

3结论分析

生态效应范文第4篇

生态效应设计与循证设计的内涵

生态效应设计也被称为“从摇篮到摇篮的设计”(cradle to cradle design),代表了一种可持续的设计方式。它通过设计及建筑运行管理以提升生态价值及保障人类健康,其目标已超越了追求效率的范畴。且在生产或服务过程中,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利益,使三方面都有良好的发展,即“变废为宝”,循环利用资源,维护生态系统健康。

循证设计则强调医疗设施设计和建筑运行管理均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和设计经验,以此促进患者良好的康复。循证设计师应与客户一起,基于科学的研究成果做出决策。不同的案例有其独特的条件和要求,能完全适用于某一设计的成果非常少,因而建筑师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做出理性判断。

实践证明,依据循证理论设计的医疗设施可为患者创造安全及有益身心健康的环境,并鼓励家人参与陪护。它也能提高医护人员的效率,减低其工作压力。循证设计能在医护、经济、效率、满意度和文化等多方面提高医疗机构的水平。

虽然两种设计方法均基于量化的研究成果,但其侧重点有所不同。生态效应设计侧重于生态和室内环境质量;循证设计则侧重于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健康。我们的研究从两种设计方法的差异出发,探讨其在建筑设计和运营中的关系及在医疗设施设计过程中将两者有效整合的途径。

在实践层面,两种设计理论均涵盖可持续性的内容,其目标也都涉及人类健康。很多好的循证设计案例都以提升患者医疗效果及维护医护人员健康为目的。同样,生态效应和可持续设计的目的也包括提高建筑在个人及地域层面对人类健康的正面影响。个人层面的例子如使用健康材料,地域层面的例子如通过使用可回收材料以减少对空气质量和气候的损害。两者的很多目标是互通并相互促进的。研究表明,窗户的使用对患者及医护人员心理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同时又可降低照明和制冷系统对能源的消耗。同样,使用感应式水龙头既是循证设计中控制感染的最佳手段,又可减低耗水量。

虽然有这些共通性,循证设计的最佳方案并不能完全符合生态效应设计的要求。例如,在循证设计中优先考虑的问题是病房面积要比传统病房大,以便为家属提供足够的留宿空间。它增进患者健康与满意度的同时,也增加了医院病房的尺寸,从而消耗更多的建筑材料和能量。

研究两种设计理论间关系的方法

我们通过调查问卷对运用两种方法的“最佳设计”医疗设施的管理者展开研究。研究的第一项任务是选出“最佳设计”的医疗设施。虽然通过专家来挑选这些设施较合常理,但选择哪些专家成为了一个难题。当两种设计方法都还在相对初级发展阶段的时候,我们无法判定谁是这方面的专家。另一个困难是调查问卷编写,我们没有现成的问卷可利用。

为了应对这些困难,我们采用了三种循序渐进的研究方法:小组讨论、“滚雪球”法和问卷调研。研究分为四个阶段——

阶段一:设计师小组讨论。参与讨论的人员由专门从事循证和生态效应设计的设计师组成。讨论的问题包括:(1)调研的主要问题;(2)代表两种设计方法的最佳实例。小组讨论在美国西海岸一家专门从事绿色设计及循证设计的建筑师事务所进行了两次,每次一个小时。参与者是事务所具有EBD或EED经验的设计人员,共8人。主要围绕一系列事先拟好的问题展开讨论。

阶段二:“滚雪球”法挑选专家。我们在挑选EBD和EED专家时使用了“滚雪球”样本方法。此方法是非概率样本法,我们从已知的专家中随机选取初始对象,然后由他们推荐其他参与人员。最后我们所选定的专家都从属于EBD或EED的设计或研究机构。

阶段三:“最佳设计”设施问卷调研。基于设计师小组讨论的结果,我们取得了一份 “最佳设计”名单初稿。“最佳设计”均应用了一种或两种设计方法,且其效果优于其它同类型设施。研究人员在这份名单的基础上添加了一些近年来获取相关奖项的设施。最终的名单列表包括30个生态效应和30个循证设计案例。研究人员把这些案例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发给在阶段二挑选出来的专家。EED和EBD专家分别收到与己领域相关的设施列表。

阶段四:循证设计和生态效应设计问卷调研。在设计师小组讨论(即阶段一)的基础上,研究人员制订了一份含20个多项选择题目和3个开放式问题的问卷。在每份问卷的开头都对循证设计和生态效应设计做出明确的定义。所涉及的问题主要针对:(1)两种设计方法在设计过程中的作用;( 2)在决策过程中对这两种方法是如何考虑的;(3)是否收集与设计相关的数据;(4)两种方法被认为是相互矛盾还是相互促进;(5)哪种EBD和EED的设计特征会共同存在于同一设施及它们对彼此的影响;(6)设计师在未来的设计中是否会改变他们的方法。问卷经由电子邮件寄至“最佳设计”设施的管理人员。有些CEO直接完成了问卷,有些问卷由CEO转给具有更强的专业知识的其他管理者回复。

研究结果

*设计师小组讨论结果

在问卷的题目中,设计师们认为以下问题较为关键:

在设计过程中两种方法的影响占多大比重?

在决策中两种方法的影响占多大比重?

你收集关于两种方法的研究数据吗?

在你运用生态效应所设计的建筑中,循证设计在多大程度上促进生态效应设计?

在你运用循证设计的建筑中,生态效应设计在多大程度上促进循证设计?

曾经有循证设计策略是因为有冲突所以你没有考虑使用在你的生态效应建筑中吗?

曾经有生态效应设计策略是因为有冲突所以你没有考虑使用在你的循证建筑中吗?

如果你要重建你的建筑,你会做出哪些改变?

循证设计的特定策略对生态效应设计有哪些影响?

生态效应设计的特定策略对循证设计有哪些影响?

*“滚雪球法”选出的专家

我们共挑选了26名生态效应设计专家及26名循证设计专家。这些专家来自国际知名医疗设计公司(11个循证设计,15个生态效应设计)、政府机关(0个循证设计,2个生态效应设计)、专业机构(3个循证设计,9个生态效应设计)和大学(12个循证设计,0个生态效应设计),遍布全美各地区。

*“最佳设计”设施调查问卷

我们共选出30个最佳循证设计及30个最佳生态效应设计项目。这些设施主要是医院。在52名专家中,16名循证设计专家和16名绿色设计专家做出了回复,回复率为62%。在每个类别得分排前30%的设施,即9个循证设计和9个生态效应设计被纳入问卷调查。在循证设计建筑中,每个设计都有至少6个投票;生态效应设计建筑中,每个设计都有至少3个投票。循证设计中平均得票数为3.43,总票数103;生态效应设计的平均得票数为2.72 ,总票数为79(见图1)。被选中的循证设计设施建于1989 年到2008年间;生态效应建筑则都建于2003年到 2007年之间。

虽然“最佳设计”医疗设施评选的目的只是遴选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但有些现象值得进一步探讨。在评选中,生态效应设计专家之间相较循证设计专家有更多的不同看法。而且,虽然每个参与者都可以提名10个建筑,即16人应投160票,他们实际上只投了79票,少于50%,也就是说,他们平均选出的设计少于5个,而循证设计专家却投出了103票,见图1。

*循证设计和生态效应设计问卷调研

相互促进和相互矛盾。当问卷中问及在设计过程中是否有循证设计或生态效应设计原则由于两者间可能的矛盾而被忽视时,大部分回答是否定的。大约80%的循证设施管理者表明他们没有因为循证设计而忽视生态效应设计;大约75%的生态效应设施管理者表明他们没有因为生态效应设计而忽视循证设计。

生态效应设施的管理者在调研中被问及循证设计对绿色设计的影响;相应的,循证设施管理者被问到生态效应设计对循证设计的影响。他们之中50%认为两者互相促进,10%认为两者互相矛盾。大于25%的循证设施管理者认为两者无关联,略超10%的生态效应设施的管理者认为两者无关联。

此研究表明,至少3/4的医疗设施管理者确认他们在应用一种设计方法的同时并没有忽视另一种方法,并且只有10%认为两种方法之间存在冲突。这些结果表明两者是可相互协调的,见图2。

决策和设计过程。循证设施的管理者被问到两种设计方法在设施管理决策中所占的比重,80%指出其设计考虑了循证设计,但只有65%考虑了生态效应设计。在最佳生态效应设计的设施中,90%的设计在较大程度上考虑了生态效应设计,100%考虑了循证设计。当问及两种方法在设计过程中的比重时,在最佳循证设计设施中90%的管理者认为循证设计占有较大比重,而少于40%认为生态效应设计所占比重较大。这说明了循证设计已广泛地融入到设计过程中。另外,也说明了一些绿色医疗设施认为其自身也属于循证设计的一种模式。生态效应设计只在65%循证设计建筑和90%绿色建筑中被认为扮演较为重要的角色。然而明显地,在研究所选取的设施中,绿色建筑比循证设计建筑更多地综合运用了两种方法。

关于两种设计过程,大约90%的管理者认为循证建筑设计在同类型建筑中扮演重要或较重要的角色。大约75%的绿色设施的管理者认为生态效应设计扮演主要角色。研究结果表明,管理者要么重视绿色设计要么对其完全忽视。对这种现象可能的解释是:设计团队有可能采用了生态效应设计方法但没有告知管理层,或是绿色设计只是为达到其它设计目标的一个副产品,也或者是管理者过于注重医务而忽略了设施管理,见图3。

设计问题。问卷也询问了设施的管理者在医疗建筑的项目中,循证设计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可持续方法的应用。除了“医护人员支持性环境设计”和“声音及灯光适合度”两个方面,管理者们认为循证原则可促进生态效应设计的实施或基本对其不产生负面影响。至于生态效应设计对循证原则的实施,他们认为“可持续景观及雨水处理设计”、“提高用水效率措施”、“雨水及中水利用”和“以机械通风提高室内空气质量设计”等方面会对循证设计造成影响。另外,生态效应设计对循证设计在 “室内空间与自然的连接”、“健康建筑材料的使用”和“工作人员及患者区域的自然采光及景观” 等方面起促进作用,见图4。

研究结论

生态效应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城市植物;城市绿地系统;生态效应;规划建设

0 前言

科学来自人类的社会实践,是人类认识事物客观规律的总结。城市作为人类聚居地的一种形式,带来了人口集中、产业集中、资源能源消耗集中、需水量增加、不透水地面增多、绿地减少等一系列生态环境的变化。在这样一个钢筋混凝土建成的森林中,如何建设好城市生态环境,如何处理好城市居民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摆在城市建设者面前的一个急迫而重要的问题,而城市绿地,就是能够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行办法之一,而如何运用物理学、生态学、甚至美学等学科来设计我们的生态绿地,就是景观及城市设计师的任务,而我们作为新时代的世纪接班人,也应仔细研究生态绿地的环境效果,在设计中合理的运用,来使我们的人居环境变得更加美好。

1 城市植被

1.1 概念

植被是指某一地区地面上生长的全部植物群落的总称,植物之间以及它们与赖以生存的环境之间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同往结合,形成相对稳定的有规律的集体群,叫植物群落,城市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改变了植物和生存环境,使植物群落的原来面貌发生了变化,并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植被。

1.2 城市植被的生态景观类型

(1)耕地:有水田、旱地和菜地,种植各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瓜菜等。

(2)园地:有果园、桑园、茶园等,种植各种果树、桑树、茶树。

(3)林地:生长乔木、灌木、竹类、沿海红树林等,是城市植被的主要类型。

(4)草地:有牧草地、草坪、荒草地等。

(5)城市绿地:与建筑物地面混合的所有绿地,包括工、矿、机关单位绿地。

(6)交通道路绿地:为公路两旁、车站、码头、机场周围的绿地

(7)其他绿地:有名胜古迹、陵园、公园、风景区、国防用地、特殊用地等的绿化植物。

1.3 城市植被的特点

覆盖率低、群落类型多呈岛状分布;自然群落比例减少,人工群落比例增加;出现城市有的群落类型;脆弱性。

1.4 城市植被的生态特征

树木长势差,容易生病和遭受虫害;原生植被破坏退化,次生种的成分增多,单优种群占优势;群落结构简单,以单层乔木为主;植物生长量小,生产力低,生态环境功能衰退。

2 城市绿地系统

2.1 城市绿地的功能

2.1.1 环境功能

(1)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改善小气候,减弱温室效应。

(2)植物根系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避免洪涝灾害。

(3)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平衡空气中的碳和氧。

(4)城市植物能吸滤有害气体,净化空气,消减噪音。

(5)保护生物多样性。

2.1.2 生产功能

(1)城市植物可提供各种竹、木产品、人造纸板、纤维原料等。

(2)城市植物可提供各种果品、油料、香料、化工原料、中药材、食用菌等。

(3)城市植物可提供薪、碳材。

(4)城市植物可提供旅游产品。

2.1.3 生活功能

(1)美化生活环境、有益公众身心健康。

(2)为城市居民提供庇荫、娱乐,满足精神和文化生活的需求。

(3)提供科研和教育场所。

(4)提供社会劳动就业场所。

2.2 城市绿地的类型和特点

类型: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防护绿地、风景林绿地、生产绿地。

特点:多元性明显,零星分散,按点线面三种形状布局,结构单一性,管理上的分散性。

3 城市绿地的生态环境效应

3.1 城市绿地的光能效应

(1)减光效应:绿化树木由于树冠吸收和反射太阳辐射,使到达树冠下面的光照强度大大减弱。

(2)削减太阳辐射效应:由于树冠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遮挡作用,使到达地面及树冠下面的太阳辐射显著的减少。

(3)热量平衡效应:由于植物对辐射平衡的削减作用,使日夜温差减小,达到对热量的平衡作用。

3.2 降温增湿效应

城市绿化地带具有良好的调节气温和增加空气湿度的效应,这是因为植物特别是树木有遮阳庇荫、减低风速和蒸腾作用的缘故。

3.3 碳―氧平衡效应

植物与人类一样,具有呼吸作用,但植物的光合作用比呼吸作用大得多,绿色植物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者和氧的制造者,起着使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氧平衡稳定的作用。

3.4 净化环境效应

植物对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氯和氟等有害气体具有明显的吸收效应,同样,它们对灰尘也有滞留、吸附、过滤等作用,因此,绿地、林带对减少大气尘量和有毒气体的作用非常显著。

4 城市绿地规划建设

4.1 规划的原则和依据

(1)生态功能优先原则:符合生态学原理,尊重自然规律,在生态功能优先的前提下,正确处理绿化、美化、净化等问题。

(2)因地制宜原则:在规划中必须对城市进行分析研究,建设起与城市特点相匹配的,有自然风格特色的城市绿地系统。

(3)整体优化原则:在规划时必须对各子系统进行优化整合,形成方向一致的综合效应,发挥最佳的生态作用。

(4)以人为本原则:在规划中必须针对人的美学观点,运用美学原理进行设计,使城市园林体现生态功能与美化的完美结合,满足市民的需要。

(5)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相结合的原则:应避免因一时的利益而乱砍滥伐,破坏生态系统,并且以财政能力来安排近期可以做到的绿化工程,是设计者应该考虑的。

4.2 绿地系统的规划布局

均匀分布,连接成完整的绿地系统;因地制宜,与河湖山川自然环境相结合;布局形式多种多样。

4.3 植物选择的原则1)适地选树:根据地域气候的特点来选择树木,确保植物适合该地区的环境情况,使其良好生长。

(2)适生境选树:要从生态学出发,适应立地条件生境与小生境的具体情况。

(3)适时选树:要充分考虑不同植物的花色、花期、叶的枯荣期与结果期等植物周期变化。

4.4 城市绿地规划建设的基本原则

(1)应以植物造景为主,适当配置园林建筑或园林小品。

(2)公园绿化用地应占公园总面积的70%以上。

(3)绿化树种以乔木、灌木为主,乔、灌、草结合,营造能体现生物多样性的地方特色的森林。

(4)在布局上力求合理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