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纪念刘和珍君读后感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阅读兴趣;言行表率;读抄讲演写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9-0050
每年全国最专业的演唱比赛当属中央电视台主办的全国青年歌手大赛,而其中颇引人关注就是综合素质考核的环节。提问“杯水车薪”是什么意思?某歌手答“用一杯水作为给车夫的工钱”;再问焚书坑儒是什么朝生的事?是谁做的?选手抓耳挠腮之后说是宋朝的铁木真。当这些之前还在激情高歌人气急升的选手绞尽脑汁后只能挤出一些匪夷所思的答案时,评委和观众在瞠目结舌之余只能心酸地苦笑。这种无知识、缺常识的普遍现象引发了报刊网络上的大讨论,更引起了众多有识之士的反思。
纵观各省市高考题,现在的趋势是阅读与写作是决胜高考的两大武器。而写作对于不少学生来说提升到一定程度就难上去了,而且感觉这一块也难拉开分数。所以,现在阅读越来越引起师生的重视。
《考试大纲》对阅读的要求是:要能理解字词句文的含义主旨,具备筛选信息、归纳整合、分析推断、鉴赏评价的能力。在新课标大背景下,现在高考越来越多开放题型(古诗、现代文、语言运用、作文审题等),无唯一标准答案,只要言之成理,有理有据皆可,其实就是鼓励学生大胆地创造个性思维。
而现在很多学生的知识不系统,缺环掉链子,或只会生搬硬套常见主题与术语,没有个人思维理解,考试得分不高,平时对阅读无兴趣无主动性,甚至恐惧。所以,对课堂内外的阅读教学笔者进行了一些探索尝试,希望能与同仁一起探讨。
第一计:春风化雨润物无形
首先,作为教师,笔者很相信潜移默化的表率影响引导作用,所以在上课或与学生说道理聊天时,笔者都会有意识地利用机会引用名著名言、介绍推荐名著,而他们也常看到笔者在看名著等书籍。因为笔者自己买了不少书,所以笔者还拿了几十本名著、励志类、人物传记等各类书借给学生看。
课堂内外笔者常向他们强化一些观念,如认真品味一本好书,其实就是与书本、作者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多多思考作者写了什么,为什么这么写,怎么写的,进而学会与自我内心对话,反躬自省,采得他山之石,探骊得珠。现代社会精神沙化与快餐文化现象严重,但这些浮华喧嚣的东西都代替不了一本好书特别是名著对人的心灵震动、灵魂净化、人格升华、阅历增加等各种深刻长久的影响作用。凡是读书多的孩子,一般来说,其视野必然开阔,其精神必然充实,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着。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这个人的读书史……
第二计:修炼内功参考秘笈
高一刚开始没多久就向学生渗透自觉积累阅读的重要性,然后综合人民教育出版社提供的资料与本校学生的情况,笔者打印出一份“高中必读推荐书目”张贴于班内,让学生找感兴趣的一两本来看。书目分中外小说名著、散文、人物传记、杂志等类别,对学生阅读有直观的指导作用。
高一主要提倡学生看散文(美文)与文摘杂志,加强语言功底,提升文采,拓展视野,学会观察,做生活有心人,注意思索感悟。为此还布置周作业,摘抄(优美有哲理的文段或名言名句)札记或读后感,这其实是作文的打基础阶段,同时配合高一主要训练记叙文散文为主的作文计划。高二主要提倡看小说与杂文,特别是古今中外名著小说戏剧,配合课堂并进行拓展,加之现在有不少省市高考题喜欢考对名著的研读理解,杂文这一块主要是配合高二主要训练议论文的计划(当然还会穿插练写诗歌与小说,甚至可以编剧本),让他们关注社会时事热点,学会运用哲学原理深入分析点评,积累写作素材。
第三计:眼脑手口全动徜徉书海
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提倡学生利用课前课后的时间,每天至少看类似《读者》里文章长度的文章两篇,并花时间摘抄美句好段,或花几分钟思考文章的亮点与自己的收获是什么。有时,笔者还利用课堂时间带学生到阅览室去看书,要求完成摘抄札记作业,有时派科代表到阅览室或图书馆借出书,利用自习课或晚自习一人一本,然后再交换来看。有时还要求当场交流,然后代表发言,向大家推荐好书妙文。
第四计:交流碰撞思维火花
仅仅提倡有时效果并不好,所以一定要配合以作业、任务式趋动来促使他们开始尝试行动,以避免有些学生没兴趣或畏难而敷衍或不做。
课前三分钟每天一人轮着上台向大家介绍一本书或杂志或文章,或者一个成语故事、或者一首诗、一句名言、片段美文,或者自己生活见闻加感悟,或者是一则好的作文素材。这个无可回避的任务,让学生有了表现的舞台,同时也有了压力、动力去关注生活阅读书籍。
寒暑长假要求每人选择一两本名著阅读,回来后开展名著阅读交流主题班会,先是小组交流讨论,然后推荐代表发言,向大家说明小组共读了哪些书,然后向大家推荐一两本作为主打,要求介绍书名、作者、时代背景、主人公、故事梗概和读后感受,还要求推荐你最喜欢或印象最深刻的情节、语句并说明理由,还要求说明你最喜欢其中的人物并阐述理由,最后教师点评。
第五计:演戏读诗感受生活诗意
诗词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最容易感受到美的文学类别,但也是最难准确把握的,而高考又是必考的。所以在一、三、五、册上到诗词时,年级组织了诗词朗诵比赛,班级开展了背诵诗词比赛,课堂上还搞诗歌鉴赏活动(小组查资料讨论然后向大家推介诗作)。
戏剧无论是作文还是阅读高考目前基本都不考,但这一块其实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而且学会分析人物、把握人物性格与心理、揣摩剧本潜台词,其实对把握小说也有促进作用,而且现在语言运用题里有要求揣测人物潜台词的题目,这更是有益于考试的。所以,笔者组织了班级课本(包括语文读本)角色朗读比赛,上课时随时让他们分角色朗读来看谁能更准确地把握人物性格与心理。当然笔者会有意识地进行范读,与学生共同学习研读。
第六计:多样课堂学生主唱
上课时有意识地在每一册书中选几篇文章让学生自主合作研读,如上《祝福》时把全班分成法官组、祥林嫂原告组、被告(鲁四老爷、四奶奶、柳妈、婆婆等)组、并配双方律师团,那一节课完全让学生表现,通过大家激烈的审判争论辩解,以此找出祥林嫂死亡案的真凶。《道士塔》也可以采用此法,审出谁该为此负责。
结合分组查找资料,上《胡同文化》时开展的是“经济发展与保护传统文化,哪个更重要?”的辩论赛,上《阿Q正传》时开展的是主题是“现代社会是否还需要阿Q的精神胜利法?”的辩论赛。上《三块钱国币》时让学生分组讨论多个问题并陈述观点,李嫂是否应该赔那个花瓶钱,从情理法角度来看在现代社会这个钱还要赔吗,吴太太的行为又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此课笔者已就此专门写了论文)。
第七计:仿写诗文形神兼备
作文讲仿写技巧,然后布置仿改名著,从结构思路到主题、手法方面进行,仿写《荷塘月色》、《纪念刘和珍君》、《陋室铭》、《虞美人》等的很多;改写其实是有语言运用题型作范例的,如给他们改写《山居秋暝》、《长亭送别》、《登高》等诗歌戏剧为散文,改《邹忌讽齐王纳谏》、《雨霖铃》、《清明》为小短剧等,每一次都不乏佳作,笔者都打印出来或贴在班上或印订成小本让学生传阅,让学生有成就感,原来小作家就是这样炼成的。
第八计:一目十行阅读提速
学生做题速度慢,特别是花在阅读文章题目等的时间太长,且不得要旨,针对这一现象,笔者特地设置了快速阅读并复述原文的比赛,看谁复述的量最多最准确。后来变为阅读后概述原文比赛,这样其实也要看完全文,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归纳概括与语言表达能力。
第九计:精彩影视再现名著
配合课堂,平时利用上课时间,周末学校影视爱好者协会利用学校多媒体教室在晚上放名著有关影片给学生看,提升他们的兴趣。如《红楼梦之林黛玉进贾府》、《三国演义之“失空斩”》、《水浒传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罗密欧与朱丽叶》、《雷雨》、《飘》、《简爱》、《环游地球八十天》等。如果以后课改,高中也搞选修课,笔者估计设置影视加名著的课程或专题讲座是很受学生欢迎的。
……
“读书,足以增长才华,陶冶情操”――培根的总结最恰切了。作为战斗在教学第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们责无旁贷地应以各种形式有意识地引导调动学生喜欢上阅读书籍――人类文化的最佳载体,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甚至乐于阅读,进而钻研创造,善于敢于提炼出独特见解与感悟。这不光是为了高考,更能让学生受益一生。
参考文献: